色谱技术及相关设备讲义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5827587 上传时间:2020-09-09 格式:PPT 页数:131 大小:1.98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色谱技术及相关设备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131页
色谱技术及相关设备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131页
色谱技术及相关设备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131页
资源描述:

《色谱技术及相关设备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色谱技术及相关设备讲义(13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四讲 色谱技术及相关设备,色谱法(chromatography)又称“色谱分析”、“色谱分析法”、“层析法”,是一种分离和分析方法,在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等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是利用混合物不同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分配系数(或吸附系数、渗透性等)的差异,使不同组分在作相对运动的两相中进行反复分配,实现分离的分析方法。,色谱法,1 色谱法的发展 2 色谱法的分类 3 色谱法流出曲线及相关术语 4 色谱法的原理,内容提要,色谱法始于二十世纪初,经历了整整一个世纪的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最重要的分离分析科学,广泛地应用于许多领域,如石油化工、有机合成、生理生化、医药卫生、环境保护,乃至

2、空间探索等。 将一滴含有混合色素的溶液滴在一块布或一片纸上,随着溶液的展开可以观察到一个个同心圆环出现,这种层析现象虽然古人就已有初步认识并有一些简单的应用。,Tswett俄国植物学家关于色谱分离方法的研究始于1901年,两年后他发表了他的研究成果一种新型吸附现象及其在生化分析上的应用,提出了应用吸附原理分离植物色素的新方法。三年后,他将这种方法命名为色谱法(Chromatography),很显然色谱法 (Chromatography)这个词是由希腊语中”色“的写法(chroma)和”书写“(graphein)这两个词根组成的,派生词有chromatograph(色谱仪),chromatogr

3、am(色谱图),chromatographer(色谱工作者)等。由Tswett的开创性工作,因此人们尊称他为色谱学之父,而以他的名字命名的Tswett奖也成为了色谱界的最高荣誉奖。,色谱法发明后的最初二三十年发展非常缓慢。液-固色谱的进一步发展有赖于瑞典科学家Tiselius(1948年Nobel Chemistry Prize获得者)和Claesson的努力,他们创立了液相色谱的迎头法和顶替法。分配色谱是由著名的英国科学家Martin和 Synge创立的,他们因此而获得1952年的诺贝尔化学奖。,1941年,Martin和Synge采用水分饱和的硅胶为固定相,以含有乙醇的氯仿为流动相分离乙酰

4、基氨基酸,他们在这一工作的论文中预言了用气体代替液体作为流动相来分离各类化合物的可能性。 1951年,Martin和James报道了用自动滴定仪作检测器分析脂肪酸,创立了气-液色谱法。,1958年,Golay首先提出了分离效能极高的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发明了玻璃毛细管拉制机,从此气相色谱法超过最先发明的液相色谱法而迅速发展起来,今天常用的气相色谱检测器也几乎是在五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七十年代发明了石英毛细管柱和固定液的交联技术。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气相色谱仪器也在不断发展完善中,到现在最先进的气相色谱仪已实现了全自动化和计算机控制,并可通过网络实现远程诊断和控制。,色谱法起源于20世纪

5、初,1906年俄国植物学家米哈伊尔茨维特用碳酸钙填充竖立的玻璃管,以石油醚洗脱植物色素的提取液,经过一段时间洗脱之后,植物色素在碳酸钙柱中实现分离,由一条色带分散为数条平行的色带。,气相色谱和色谱理论的出现 1952年马丁和詹姆斯提出用气体作为流动相进行色谱分离的想法,他们用硅藻土吸附的硅酮油作为固定相,用氮气作为流动相分离了若干种小分子量挥发性有机酸。 气相色谱的出现使色谱技术从最初的定性分离手段进一步演化为具有分离功能的定量测定手段,并且极大的刺激了色谱技术和理论的发展。相比于早期的液相色谱,以气体为流动相的色谱对设备的要求更高,这促进了色谱技术的机械化、标准化和自动化;气相色谱需要特殊和

6、更灵敏的检测装置,这促进了检测器的开发;而气相色谱的标准化又使得色谱学理论得以形成色谱学理论中有着重要地位的塔板理论和Van Deemter方程,以及保留时间、保留指数、峰宽等概念都是在研究气相色谱行为的过程中形成的。,高效液相色谱 1960年代,为了分离蛋白质、核酸等不易汽化的大分子物质,气相色谱的理论和方法被重新引入经典液相色谱。1960年代末科克兰、哈伯、荷瓦斯、莆黑斯、里普斯克等人开发了世界上第一台高效液相色谱仪,开启了高效液相色谱的时代。高效液相色谱使用粒径更细的固定相填充色谱柱,提高色谱柱的塔板数,以高压驱动流动相,使得经典液相色谱需要数日乃至数月完成的分离工作得以在几个小时甚至几

7、十分钟内完成。 1971年科克兰等人出版了液相色谱的现代实践一书,标志着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正式建立。,1 色谱法的发展 2 色谱法的分类 3 色谱法流出曲线及相关术语 4 色谱法的原理,内容提要, 色谱法的分类,2 根据固定相的外形分,柱色谱 平板色谱,平 板 色 谱,吸附色谱:利用吸附剂对不同组分的吸附性能的差别而进行分离,常用的吸附剂有氧化铝、硅胶、聚酰胺等有吸附活性的物质。包括气-固吸附色谱和液-固吸附色谱。 分配色谱:利用不同的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系数的差别而进行分离,常用的载体有硅胶、硅藻土、硅镁型吸附剂与纤维素粉等包括气液分配色谱和液-液分配色谱。,3 根据分离机理可分为:

8、,离子交换色谱离子交换色谱中的固定相是一些带电荷的基团,这些带电基团通过静电相互作用与带相反电荷的离子结合。如果流动相中存在其他带相反电荷的离子,按照质量作用定律,这些离子将与结合在固定相上的反离子进行交换。固定相基团带正电荷的时候,其可交换离子为阴离子,这种离子交换剂为阴离子交换剂;固定相的带电基团带负电荷,可用来与流动相交换的离子就是阳离子,这种离子交换剂叫做阳离子交换剂。,排阻色谱:用化学惰性的多孔性凝胶作固定相,按固定相对样品中各组分分子体积阻滞作用的差别来实现分离。当分子进入色谱柱后,它们中的不同组分按其大小进入相应的孔径内,大小大于所有孔径的分子不能进入填充剂颗粒内部,在色谱过程中

9、不被保留,最早被流动相洗脱至柱外,表现为保留时间较短;大小小于所有孔径的分子能自由进入填充剂表面的所有孔径,在柱子中滞留时间较长,表现为保留时间较长;其余分子则按分子大小依次被洗脱。,1 色谱法的发展 2 色谱法的分类 3 色谱法流出曲线及相关术语 4 色谱法的原理,内容提要,色谱流出曲线及有关术语,如果进样量很小,浓度很低,在吸附等温线的线性范围内,色谱峰如果对称,可用Gauss正态分布函数表示:,式中:C不同时间t时某物质的浓度,C0进样浓度,tr保留时间,标准偏差。,1、基线 是柱中仅有流动相通过时,检测器响应讯号的记录值,即图41中Ot线稳定的基线应该是一条水平直线 2、峰高 色谱峰顶

10、点与基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以h表示,如图41中BA,3 区域宽度 色谱峰的区域宽度是组份在色谱柱中谱带扩张的函数,它反映了色谱操作条件的动力学因素度量色谱峰区域宽度通常有三种方法:,(1). 标准偏差 即0.607倍峰高处色谱峰宽的一半,如图41中EF距离的一半。 (2). 半峰宽W1/2 即峰高一半处对应的峰宽,如图41中GH间的距离它与标准偏差的关系是: W1/2 = 2.354,(3). 基线宽度W 即色谱峰两侧拐点上的切线在基线上的截距,如图41中IJ的距离它与标准偏差的关系是: W = 4,保留值定性,1 死时间t0死时间(dead time)-不保留组分的保留时间,不被固定相吸附或溶

11、解的物质进入色谱柱时,从进样到出现峰极大值所需的时间称为死时间,如图41中 OA。因为这种物质不被固定相吸附或溶解,故其流动速度将与流动相的流动速度相近测定流动相平均线速时,可用往长L与t0的比值计算。,流动相 平均线速度,柱长,2 保留时间tr试样从进样开始到柱后出现峰极大点时所经历的时间,称为保留时间,如图41 OB它相应于样品到达柱末端的检测器所需的时间,3 校正(调整)保留时间 某组份的保留时间扣除死时间后称为该组份的调整保留时间,即,保留时间是色谱法定性的基本依据,但同一组份的保留时间常受到流动相流速的影响,因此色谱工作者有时用保留体积等参数进行定性检定,4死体积 V0 指色谱柱在填

12、充后,柱管内固定相颗粒间所剩留的空间、色谱仪中管路和连接头间的空间以及检测器的空间的总和当后两项很小而可忽略不计时,死体积可由死时间与流动相体积流速F0(Lmin)计算: V0= t0F0,5保留体积 VR 指从进样开始到被测组份在柱后出现浓度极大点时所通过的流动相体积。保留体积与保留时间t的关系如下: VR = tRF0,6调整保留体积VR 某组份的保留体积扣除死体积后,称该组份的调整保留体积,即 VR= VR-V0,7相对保留值2.1 某组份2的调整保留值与组份1的调整保留值之比,称为相对保留值:,由于相对保留值只与柱温及固定相的性质有关,而与柱径、柱长、填充情况及流动相流速无关,因此,它

13、是色谱法中,特别是气相色谱法中,广泛使用的定性数据 必须注意,相对保留值绝对不是两个组份保留时间或保留体积之比 。,8 分离因子 在定性分析中,通常固定一个色谱峰作为标准(s),然后再求其它峰(i)对这个峰的相对保留值此时,ri/s可能大于1,也可能小于1在多元混合物分析中,通常选择一对最难分离的物质对,将它们的相对保留值作为重要参数在这种特殊情况下,可用符号表示:,式中tR2为后出峰的调整保留时间,所以这时总是大于1的 。,色谱流出曲线上的信息,1 根据色谱峰的个数,可判断样品所含的最少组份数。 2 根据色谱峰的保留值,可以进行定性分析。 3 根据色谱峰的面积或峰高, 可以进行定量分析 4

14、色谱峰的保留值及其区域宽度是评价色谱柱分离效能的依据 5 色谱峰两峰间的距离,是评价固定相(或流动相)选择是否合适的依据。,1 色谱法的发展 2 色谱法的分类 3 色谱法流出曲线及相关术语 4 色谱法的原理,内容提要,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组分保留时间为何不同? 色谱峰为何变宽?,色谱法分析的基本原理 色谱分析的目的是将样品中各组分彼此分离,组分要达到完全分离,两峰间的距离必须足够远,两峰间的距离是由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系数决定的,即与色谱过程的热力学性质有关。但是两峰间虽有一定距离,如果每个峰都很宽,以致彼此重叠,还是不能分开。这些峰的宽或窄是由组分在色谱柱中传质和扩散行为决定的,即与色谱过程的

15、动力学性质有关。因此,要从热力学和动力学两方面来研究色谱行为。,(一)分配系数K和分配比k,1 分配系数k 如前所述,分配色谱的分离是基于样品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反复多次地分配过程,而吸附色谱的分离是基于反复多次地吸附一脱附过程。这种分离过程经常用样品分子在两相间的分配来描述,而描述这种分配的参数称为分配系数见它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达平衡时的浓度之比值,即,组分一定时,K 主要取决于固定相性质 组分及固定相一定时,温度增加,K 减小 试样中的各组分具有不同的K 值是分离的基础 选择适宜的固定相可改善分离效果,影响K 的因素,固定相、温度,2 分配比(容量因子

16、)k 分配比又称容量因子,它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组分在两相间分配达平衡时,分配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质量比。即,K与k都是与组分及固定相的热力学性质有关的常数。 K与k都是衡量色谱柱对组分保留能力的参数,数值越大,该组分的保留时间越长。 k可直接从色谱图上获得。,k值越大,说明组分在固定相中的量越多,相当于柱的容量大,因此又称分配容量或容量因子。它是衡量色谱柱对被分离组分保留能力的重要参数。k值也决定于组分及固定相热力学性质。它不仅随柱温、柱压变化而变化,而且还与流动相及固定相的体积有关。,3 滞留因子 Rs,设流动相在柱内的线速度为u,组分在柱内线速度为us,由于固定相对组分有保留作用,所

17、以usu此两速度之比称为滞留因子Rs。,0,Rs若用质量分数表示,即,对组分和流动相通过长度为L的色谱柱,其所需时间分别为,0,可得:,0,4. 分配系数K与分配比k的关系,其中称为相比率,它是反映各种色谱柱型特点的又一个参数。例如,对填充柱,其值一般为6-35;对毛细管柱,其值为60-600。,5分配系数K及分配比k与分离因子的关系,根据上述式子,对A、B两组分的选择因子,用下式表示,上式表明:通过选择因子把实验测量值k与热力学性质的分配系数K直接联系起来,对固定相的选择具有实际意义。如果两组分的K或k值相等,则=1,两个组分的色谱峰必将重合,说明分不开。两组分的K或k值相差越大,则分离得越

18、好。因此两组分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是色谱分离的先决条件。,6 分离度,定义:相邻两组分的色谱峰保留值之差与两组分色谱峰底宽均值的比值,tr2, tr1: 组分2和组分1的保留时间,W2, W1: 组分2和组分1的峰底宽度,R=1.5 完全分离,(二)色谱理论-塔板理论 最早由Martin等人提出塔板理论,把色谱柱比作一个精馏塔,沿用精馏塔中塔板的概念来描述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行为,同时引入理论塔板数作为衡量柱效率的指标。,该理论假定: (i)在柱内一小段长度H内,组分可以在两相间迅速达到平衡。这一小段柱长称为理论塔板高度H。 (ii)以气相色谱为例,载气进入色谱柱不是连续进行的,而是脉动式,每次进

19、气为一个塔板体积(Vm)。 (iii)所有组分开始时存在于第0号塔板上,而且试样沿轴(纵)向扩散可忽略。 (iv)分配系数在所有塔板上是常数,与组分在某一塔板上的量无关。 为简单起见,设色谱往由5块塔板(n5,n为柱子的塔板数)组成,并以r表示塔板编号,r=1,2,nl;某组分的分配比k=1.,根据上述假定,在色谱分离过程中,该组分的分布可计算如下: 开始时,若有单位质量,即m=1(例1mg或1g)的该组分加到第0号塔板上,分配平衡后,由于k=1,即ms=mm故mm=ms=0.5。当一个板体积(lV)的载气以脉动形式进入0号板时,就将气相中含有nm部分组分的载气顶到1号板上,此时0号板液相(或

20、固相)中ms部分组分及1号板气相中的mm部分组分,将各自在两相间重新分配。故0号板上所含组分总量为05,其中气液(或气固)两相各为025而1号板上所含总量同样为05气液(或气固)相亦各为025。以后每当一个新的板体积载气以脉动式进入色谱柱时,上述过程就重复一次(见下表)。,1 塔板理论柱分离效能指标,* k=1,按上述分配过程,对于n=5,k=1,m=1的体系,随着脉动进入柱中板体积载气的增加,组分分布在柱内任一板上的总量(气液两相中的总质量)见表:4-2由塔板理论可建流出曲线方程:,m为组分质量,Vr为保留体积,n为理论塔板数。当V=Vr 时,C值最大,即,理论塔板数,理 论 塔 板 高 度

21、,色谱柱长度,柱效能指标,当色谱柱长度一定时,塔板数 n 越大(塔板高度 H 越小),被测组分在柱内被分配的次数越多,柱效能越高,所得色谱峰越窄。,由流出曲线方程可推出:,从上两式可以看出,色谱峰W越小,n就越大,而H就越小,柱效能越高。因此,n和H是描述柱效能的指标。 通常填充色谱柱的n103,H1mm。而毛细管柱 n=105-106,H0.5mm 由于死时t0包括在tr中,而实际的t0不参与柱内分配,所计算的n值尽大,H很小,但与实际柱效能相差甚远.所以,提出把t0扣除,采用有效理论塔板数neff和有效塔板高Heff评价柱效能。, 不同物质在同一色谱柱上的分配系数不同,用有效塔板数和有效塔

22、板高度作为衡量柱效能的指标时,应指明测定物质。,有效塔板数,有效板高,由分离度和塔板理论推出基本色谱分离方程式,对于难分离相邻两组分:,W1W2W,分离度与k、n及 的关系, k从1增加到3,R增加到原来的1.5倍 (k: 2-7), n增加到原来的3倍,R增加到原来的1.7倍, 从1.01增加到1.1,增加约9,R增 加到原来的9倍,结论,选择合适的固定相(流动相)以增加 是改善分离度最有效的方法,1) 各组分的分配系数必须不同。这一条件通过选择合适的固定相来实现。 2) 区域扩宽的速度应小于区域分离的速度,即色谱柱的柱效要高。 3) 在保证快速分离的前提条件下,色谱柱应足够长。,使试样中的

23、不同组分分离需要满足的条件,双K与“五保”,塔板n/H。 1,没有戏! R1.5, 全分离。,塔板理论用热力学观点形象地描述了溶质在色谱柱中的分配平衡和分离过程,导出流出曲线的数学模型,并成功地解释了流出曲线的形状及浓度极大值的位置,还提出了计算和评价柱效的参数。但由于它的某些基本假设并不完全符合柱内实际发生的分离过程,例如,纵向扩能解释造成谱带扩张的原因和影响板高的各种因素,也不能说明为什么在不同流速下可以测得不同的理论塔板数,这就限制了它的应用。,2 速率理论影响柱效的因素,流动相 线速度,范弟姆特方程,1) 涡流扩散项A,固定相颗粒越小,填充的越均匀,A越小,H越小,柱效越高,色谱峰越窄

24、。,2) 分子扩散项B/u(纵向扩散项),产生原因:浓度梯度 影响因素:流动相流速; 气体扩散系数,3) 传质阻力项Cu,气相传质阻力,固定相颗粒越小,载气分子量越小,气相传质阻力越小,液相传质阻力,固定液粘度及液膜厚度越小,液相传质阻力越小,4) 流动相线速度对板高的影响,例1:已知一色谱柱在某温度下的速率方程的A=0.08cm; B=0.65cm2/s; C=0.003s, 求最佳线速度u和最小塔板高H.,解: H=A+B/u+Cu 欲求 u最佳和H最小,要对速率方程微分,即 dH/dud(A+B/u+Cu)/du-B/u2+C0 最佳线速: u最佳(B/C)1/2 (0.65/0.003

25、)1/214.7cm/s 最小板高: H最小A+2(BC)1/2 0.08+2(0.650.003)1/20.17cm,例2:有一根 l m长的柱子,分离组分1和2得到如下色谱图。图中横坐标l为记录笔走纸距离。若欲得到 R=1.2的分离度,有效塔板数应为多少?色谱柱要加到多长?,解法1,R=1.2,1),2),解法2,1) 同解法1,2),气相色谱实验技术,一 气相色谱仪,GC工作过程,载气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检测和 记录系统,温控系统,(一)载气系统,常用载气:氮气、氦气、氢气及氩气,气源 净化干燥管 载气流速控制装置,载气系统,(二)进样系统,温度比柱温高出1050,取样位置 试样导

26、入色谱柱,六通阀进样器,(三)分离系统(色谱柱),1 气液色谱固定相,1) 担体(载体),对载体的要求,具有多孔性,即比表面积大。 化学惰性,表面没有活性,有较好的浸润性。 热稳定性好。 有一定的机械强度,使固定相在制备和填充过程中不易粉碎。, 担体的表面处理,a. 酸洗浓盐酸浸泡,除去碱性作用基团 b. 碱洗氢氧化钾甲醇溶液浸泡,除去酸 性作用基团 c. 硅烷化除去担体表面的氢键作用力,二甲基二氯硅烷,2) 固定液高沸点的有机化合物, 对固定液的要求,热稳定性好,在操作温度下不发生聚合、分解等反应;具有较低的蒸气压,以免流失。 化学稳定性好,不与样品或载气发生不可逆的化学反应。 粘度和凝固点

27、低,以便在载体表面能均匀分布。 对样品中的各组分有适当的溶解度。(填充柱 ,毛细管柱 ), 组分与固定液分子间的相互作用,静电力极性分子之间的作用力 诱导力极性与非极性分子之间的作用力 色散力非极性分子之间的作用力 氢键力氢原子与电负性很大的原子(如F、O、N等) 之间的作用力, 固定液的相对极性P, 固定液的选择原则“相似相溶”,a. 非极性物质非极性固定液。 沸点越低的组分越早出峰。,b. 极性物质极性固定液。 极性越小的组分出越早出峰。,c. 极性与非极性混合物极性固定液。 极性越小的组分出越早出峰。,d. 易形成氢键物质极性或氢键型固定液。 不易形成氢键的组分先出峰,易形成氢键的组分后

28、出峰。,e. 复杂难分离样品多种固定液混合,常用毛细管色谱柱固定液,2 气固色谱固定相,分离测定有机物中的痕量水,高分子多孔微球,(四) 检测系统,1 热导池检测器 (TCD),利用载气与组分热导系数的差异进行测量,载气对热导检测器灵敏度的影响,某些气体与蒸气的热导系数/10-4J(cms)-1,影响热导检测器灵敏度的因素,载气种类; 热丝工作电流; 热丝与池体温度差。,适用范围 测量对象:通用 色谱柱:填充柱,2 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FID),火焰离子化机理, 适用范围 含碳有机化合物, 影响检测灵敏度的因素 氢氮比;空气流量;极化电压。,3 电子捕获检测器 (ECD),电子捕获机理, 适

29、用范围 卤素及亲电子物质,饮用水中三卤甲烷色谱图,水,氯,氯仿,二氯溴甲烷,二溴氯甲烷,溴仿,4 火焰光度检测器 (FPD),响应机理, 适用范围 含硫、磷化合物,含磷化合物,含硫化合物,5 质谱检测器,6 原子发射光谱检测器,二 色谱分离操作条件的选择,1. 色谱柱,固定相; 固定液液膜厚度; 柱长等,2. 载气及其线速的选择,检测器,载气,柱效,u 较小时,选择分子量较大的载气(N2,Ar);u 较大时,选择分子量较小的载气(H2,He),u的选择,3. 柱温的选择,改变柱温产生的影响,柱效,增加柱温可加快气相、液相的传质速率,有利于降低塔板高度,改善柱效;但同时又会加剧纵向扩散,从而导致

30、柱效下降。,分离度,柱温升高, K 减小,分离度下降。,分析时间,降低柱温,分析时间增加,柱温应控制在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和最低使用温度范围之内。 使最难分离的组分有尽可能好的分离前提下,采取适当低的柱温,但以保留时间适宜,峰形不拖尾为度。 柱温一般选择在组分平均沸点左右。 组分复杂,沸程宽的试样,采用程序升温。,选择原则,程序升温50250, 8/min,恒温150 ,正构烷烃恒温和程序升温色谱图比较,程序升温不仅可以改善分离,而且可以缩短分析时间。,4. 进样量的选择,进样量,柱效,进样量过大,使色谱柱超载,柱效急剧下降,峰形变宽,检测器,进样量过大,峰高或峰面积与进样量的线性关系被破坏,

31、进样量应控制在柱容量允许范围 及检测器线性检测范围之内,气相色谱分析方法及应用,一 定性分析,1 用已知纯物质 对照定性,保留值定性 峰高增加法定性,2 用经验规律和文献值定性,(1) 经验规律,碳数规律,在一定温度下,同系物的调整保留时间的对数与分子中碳数成线性关系,如果知道两种或更多同系物的调整保留时间,则可求出常数A和C。从色谱图查出未知物的 后,根据上式即可求出未知物的碳数。,(2) 相对保留值,(3) 保留指数,Z, Z+1:正构烷烃的碳原子数,进样,例:乙酸正丁酯在阿皮松L柱上的流出曲线如下图所示。由图中测得调整保留距离为:乙酸正丁酯310.0 mm,正庚烷174.0 mm,正辛烷

32、373.4 mm。求乙酸正定酯的保留指数。,在与文献值对照时,一定要重视文献值的实验条件,如固定液、柱温等。而且要用几个已知组分进行验证。,3 联机定性,GC/MS(气相色谱-质谱),例:川桂皮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色谱柱:SE54(30m0.25mm0.25m),色谱操作条件,载气:氦气,流速1mL/min,柱温:初温60保持1min,8 /min升温至150 ,6 /min升温至190 ,8 /min升温至250 ,保持1min,总离子流色谱图,6号峰的质谱图,GC/AES(气相色谱原子发射光谱),二甲基硒,烯丙基甲基硒,甲基亚磺基硒酸甲酯,二甲基二硒,2丙稀硫硒酸甲酯,1丙稀硫硒酸甲酯,

33、双(甲硫)硒,烯丙基甲基硫,二甲基二硫,二烯丙基硫,烯丙基甲基二硫,二甲基三硫,二烯丙基二硫,烯丙基甲基三硫,二烯丙基三硫,GC-AES同时检测大蒜中碳、硫、硒化合物,Se(196.1 nm),C(193.1 nm),S(180.7 nm),4 几种方法联合定性,质谱和保留指数两种鉴定方法的结果,例:缬草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多种方法联合定性可大大提高鉴定的可靠性,二 定量分析,1 定量基础,或,单位峰面积(或单位峰高)的组分的量,定量校正因子,相对校正因子,2 常用的几种定量分析方法,(1)归一化法,试样中所有组分均须出峰,要求,操作条件如进样量、载气流速等变化时对结果的影响较小。,优点,C

34、8芳烃异构体归一化定量分析,(2)外标法(校准曲线法),或,不使用校正因子,需准确控制进样量、 载气流速等操作条件,适合测定大批量样品,(3)内标法,对内标物的要求: (a)试样中不含有该物质; (b)与被测组分性质比较接近; (c)不与试样发生化学反应; (d)出峰位置应位于被测组分附近,且无 组分峰影响。,准确度高,优点,例: 测定二甲苯氧化母液中乙苯和二甲苯含量,采用内标法。称取试样1500 mg,加入内标物壬烷150 mg,混合均匀后进样,测得如下数据:,计算样品中乙苯、对二甲苯、间二甲苯、邻二甲苯的含量。,解:,三 应用,(一)分离分析中的应用,气体、易挥发的物质及可转化为易挥发化合物的液体或固体物质,适用对象,(二)化学研究中的应用,1. 通过测定保留时间,研究某些化学平衡性质,如溶解热、活度系数、熵变及焓变等,2. 通过测定色谱峰柱后扩宽程度,研究某些动力学过程,如测定液体和气体的扩散系数、反应速率常数等,3. 根据保留体积或峰面积,测定相对分子质量、表面积、孔率分布及液膜厚度等物化性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