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卫星通信系统3-3要点课件

上传人:94****0 文档编号:158261663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1.96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三章卫星通信系统3-3要点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第三章卫星通信系统3-3要点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第三章卫星通信系统3-3要点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资源描述:

《第三章卫星通信系统3-3要点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卫星通信系统3-3要点课件(5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三章第三章 卫星通信系统卫星通信系统23.1 卫星通信基本概念卫星通信基本概念3.2 通信卫星与地球站通信卫星与地球站3.3 卫星通信体制卫星通信体制3.4 卫星通信线路的设计卫星通信线路的设计3.5 军事通信卫星网军事通信卫星网本章内容 所谓的通信体制,指的就是通信系统所采用的信号传输方式和信号交换方式,也就是根据信道条件及通信要求在系统中采用的是什么样的信号形式(时间波形与频谱结构)以及怎样进行传输(包括各种处理和变换)、用什么方式进行交换等。3.3 卫星通信体制 卫星通信由于具有广播和大面积覆盖的特点,因此特别适用于多个站之间的同时通信,即多址通信。多址通信是指卫星天线波束覆盖区内的任

2、何地球站可以通过共同的卫星进行双边或多边通信联接常称之为“多址连接”。此外,卫星通信是利用卫星来实现中继通信的,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卫星转发器的功率和频带,是卫星通信一个重要的问题,这个问题还涉及到卫星通道的分配方式。卫星通信体制的内容:3.3 卫星通信体制基带信号形式基带信号形式 基带信号有哪些方式?是模拟制还是数字制?采用何种信源编码?基带信号是单路传输的还是多路传输的?采用何种多路复用方式,是频分多路复用的还是采用时分多路复用的?基带信号需经过何种重要的加工处理等等。3.3 卫星通信体制采用的调制制度采用的调制制度 采用何种调制制度,是调频、移相键控、还是其它的调制制度。3.3 卫星通信体制

3、采用的多址联接方式采用的多址联接方式 各地球站采用怎样的方式建立相互连接,是采用频分多址、时分多址、空分多址、码分多址,还是其他多址联接方式。3.3 卫星通信体制采用的通道分配与交换制度采用的通道分配与交换制度 通道的占用是怎样分配的,是预分配,还是按申请分配,或是随机占用。根据申请而选定通道,这意味着具有一种交换功能,因而还要确定采用怎样的申请方式。星上是否采用处理转发器,转发器上有无交换装置,采用怎样的星上交换制度?3.3 卫星通信体制 例如,目前国际卫星通信中传输多路电话用得最多的一种体制是:模拟制/频分复用/调频/频分多址/预分配;发展最快的一种体制是:数字制/时分多路复用/数字调相/

4、频分多址/预分配。3.3 卫星通信体制101.基带信号和纠错方式基带信号和纠错方式 (1)基带信号形式可以是模拟制也可以是数字制的。模拟信号在数字制卫星通信系统中传输,要先进行模/数转换。转换方法有脉码调制(PCM)、自适应差分脉码调制(ADPCM)、增量调制(DM)。3.3.1 卫星通信体制概述11 (2)基带信号可以单路传输,也可以多路复用后传输,传输方式:FDM、TDM。多路复用方式是在终端设备上进行信号分割的技术,达到一个站同时传送多路信号的目的。(3)基带信号通常还要进行某种加工和处理,例如预加重、加密、差错控制编码、数字话音内插、扩频编码等。3.3.1 卫星通信体制概述122.调制

5、方式调制方式 数字调制制度逐步应用于卫星通信。3.3.1 卫星通信体制概述 卫星通信的一个基本特点是,能进行多址通信,系统中的各地球站均向卫星发送信号,卫星将这些信号混合并作必要的处理与交换,然后向地球某一区域转发。那么,用怎样信号传输方式,才能使接收站从这些信号中识别出发给本站的信号并知道发自何站呢?又怎样使混合的各站信号的干扰尽量小呢?3.多址联接方式多址联接方式3.3.1 卫星通信体制概述14 多址联接是指在卫星的覆盖区内,各地球站通过共同的卫星,同时分别建立相互之间的通信线路而实现的多边通信。实现多址联接的关键是各地球站所发信号经卫星转发器混合与转发后应能为相应的对方站识别,同时,各站

6、信号之间的干扰要尽量小。3.多址联接方式多址联接方式3.3.1 卫星通信体制概述15 在多址连接在多址连接方式下卫星通信方式下卫星通信能同时实现多方能同时实现多方向多个地面站之向多个地面站之间的相互联系。间的相互联系。对于多址连接方对于多址连接方式来说,最关键式来说,最关键的是每个地球站的是每个地球站都能迅速准确从都能迅速准确从卫星转发下来的卫星转发下来的总信号中分出发总信号中分出发给自己的信号。给自己的信号。16 实现多址联接的技术基础是信号分割,只要信号之间在某一参量上有差别,就可以把这些信号分割开。在卫星通信中的信号分割和识别是以载波频率出现的时间或空间位置为参量实现的。有:频分多址(F

7、DMA)、时分多址(TDMA)、空分多址(SDMA)和码分多址(CDMA)。3.3.1 卫星通信体制概述3.多址联接方式多址联接方式174.信道分配与交换制度信道分配与交换制度 对卫星信道占用需要确定一定的制度,有:预分配、按需分配、随机占用。主要讨论卫星通信比较独特的多址联接方式及信道分配制度。3.3.1 卫星通信体制概述随机分配(RA)动态分配(DYA)分群全可变方式(G-VT-VR)收端固定发端可变的方式(FR-VT)发端固定收端可变的方式(FT-VR)固定预分配方式 (FPA)按时预分配方式 (TPA)1、预分配制(PA)2、按申请分配制(DA)全可变方式(VT-VR)3、其他分配制度

8、分配制度分类:分配制度分类:预分配(预分配(PAPA)(1 1)固定预分配方式()固定预分配方式(FPAFPA)这种分配方式是,按事先规定,半永久性地分配给每个地球站固定数目的载波,各地球站只能用分给它的这些特定频率与有关地球站通信,而其他站不能占用这些频率。4.信道分配与交换制度信道分配与交换制度(i1)固定预分配方式(固定预分配方式(FPA)(12)(13)(1k)(21)(2k)(ik)(k1)(kk-1)1#站2#站3#站i#站k#站1#站2#站3#站i#站k#站(2 2)按时预分配方式)按时预分配方式(TPA)(TPA)事先知道各地球站间业务量随“时差”及其它因素作周期性变动时,可约

9、定一天内通道分配作几次固定的调整。这种方式称为按时预分配方式。显然其通道利用率比固定时要高,但从每一时刻看,它仍然是固定分配的。这种方式只适用于大容量线路,而且多用于国际通信场合。4.信道分配与交换制度信道分配与交换制度按申请分配(按申请分配(DADA)固定分配的主要矛盾是业务量随机变化而通道的分配却是固定的,两者难以达到很好的匹配。对于业务量较小且地球站较多的卫星通信网,最好采用分配可变的制度,即卫星的通道不是或不完全是固定分配给各站专用的,而是根据地球站的申请临时分配给其使用,通话完毕又收归公用,通常称之为按申请分配或按需分配。4.信道分配与交换制度信道分配与交换制度23 它是指网中各站随

10、机地占用卫星信道,若发生“碰撞”则重发的一种多址分配制度。特点:o 随机地、间断地使用信道;o 用于进行数据通信时可以分组传输,可以大大提高信道的利用率。随机分配(随机分配(RA)4.信道分配与交换制度信道分配与交换制度 它是对固定预分配的一种重大改进,比较灵活,各站之间可以互相调剂通道,因而可用较少的通道为较多的站服务,这就基本上可以避免忙闲不均的不合理现象。在站多而业务量都较小的情况下,这种制度的通道效率是很高的。但是为了实现按需分配,要使用比较复杂的控制设备,并且一般要在转发器上单独开辟一专用频段作为公用传信通道(CSC),供各站申请、分配通道时使用。4.信道分配与交换制度信道分配与交换

11、制度 CSC是广播式的公用传信通道。系统中各站都监视、接收这个频率的信号。各站对CSC的占用可以采取TDMA方式,即各站在规定的时隙用CSC的载频发出申请码组;也可以使用随机占用方式,即各站在任意时刻发射申请码组,当然有可能几个站同时申请而发生碰撞,这就需要重新申请。4.信道分配与交换制度信道分配与交换制度 根据通道分配可变程度的不同,申请分配制有以下几种类型:发端固定收端可变方式(FT-VR)收端固定发端可变方式(FR-VT)全可变方式(VT-VR)分群可变方式(G-VT-VR)4.信道分配与交换制度信道分配与交换制度27 在多个地球站共用卫星转发器的通信系统中,按分配给各站的射频载波频率不

12、同区分站址的方式。基本特征是把卫星转发器的可用射频带宽分割成若干互不重叠的部分,分配给各地球站作为所要发送信号的载波使用。FDMA中是以频率来进行分割的,其在时间和空间上无法分开,故此不同的信道占用不同的频段,互不重叠。3.3.2 频分多址(FDMA)方式28FDMA的分类:的分类:与几个站通信就发几个载波卫星卫星就照就照发照发照收。收。3.3.2 频分多址(FDMA)方式29 多址载波 每个地球站只发一个载波,利用基带中的频分多路复用或时分多路复用将发往不同站的信号安排在不同的群路上,以便各对方站识别并取出到该站的信号。在FDM/FM/FDMA方式中,首先基带模拟信号以频分复用方式复用在一起

13、,然后以调频方式调制到一个载波频率上,最后再以频分多址方式发射和接收。3.3.2 频分多址(FDMA)方式3031频分多址FDMA的多址载波方式系统示例:该系统中共有四个地球站使用同一个卫星转发器,A、B、C、D四个站的载波频率不同,并且频谱无重叠,如D站要与其它的三个站同时通信,D站发出的信号包括A、B和C站的信号,A、B、C三个站接收机滤出各自站频谱(用不同颜色代表)内信号。3.3.2 频分多址(FDMA)方式32 单路单载波(SCPC)方式 在预分配SCPC方式中,任意两地球站之间进行通信时,其下行链路的载波只携带一路信号,并且占用一条卫星通道。如:在采用SCPC/PA方式工作的IS-I

14、V卫星通信系统中,将其中一个卫星转发器的36MHz带宽等间隔地分为800个通道。以导频为界,高低频段中各设置400条通道,通道间隔45KHz。3.3.2 频分多址(FDMA)方式33 导频是指在已调信号谱中额外地插入一个低功率的载波频率或其有关的频率信号谱线,其对应的正弦波就称为导频信号。导频的主要作用是由于相邻各载频间隔很小,卫星与每个地球站的频率稳定度和准确度等各不相同,为了保证载频的严格排列,通常由参考站发一个导频信号作为基准,各地球站收到此导频信号后对自己的工作频率进行严格的校正。3.3.2 频分多址(FDMA)方式34SCPC/PA系统的频率配置3.3.2 频分多址(FDMA)方式3

15、5 载频是预先分配给各地球站使用的,任一站不能占用分配给其他站使用的载频。单路单载波(SCPC)方式的任一地球站要发几路话,就得发射几个载波。3.3.2 频分多址(FDMA)方式这种方案的缺点如下:这种方案的缺点如下:多个载波信号同时通过转发器时,会发生转发器有效输出功率降低,产生交调噪声和可懂串话、强信号对弱信号的抑制现象,并且大小站难以兼容,各站发射功率必须保持稳定。不灵活,要重新分配频率比较困难。3.3.2 频分多址(FDMA)方式37 按分配给各站的不同工作时隙区分各站的信号。在按时分多址方式工作的系统中,由于分配给各地球站的是特定的时隙,而不是特定的频带,因而每个地球站必须在分配给自

16、己的时隙中用相同的载波频率向卫星发射信号,并经放大后沿下行链路重新发回地面。卫星转发器可处于单载波状态。3.3.3 时分多址(TDMA)方式3839 由于分配给每个地球站的不再是一个特定的载波,而是一个指定的时隙,如T1、T2、T3Tk是各地球站在卫星转发器中所占时隙,这样能有效地利用卫星频带而又不使各站信号相互干扰。3.3.3 时分多址(TDMA)方式40 TDMA系统模型系统模型3.3.3 时分多址(TDMA)方式41时分多址时分多址TDMA系统的系统的同步同步内容包括:内容包括:o 载波同步载波同步o 时钟同步时钟同步o 分帧同步分帧同步 要求在极短的时要求在极短的时间内从各接收分间内从

17、各接收分帧报头中帧报头中完成基完成基准载波和时钟信准载波和时钟信号的提取号的提取工作。工作。3.3.3 时分多址(TDMA)方式42分帧同步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指在地球站开始发射数据时,如何使其进入指定的时隙,而不会对其他分帧构成干扰,这就是分帧的初始捕获。其二是指如何使进入指定时隙的分帧信号处于稳定的工作状态,就是使该分帧与其他分帧维持正确的时间关系,不致出现相互重叠的现象,这就是分帧同步技术。3.3.3 时分多址(TDMA)方式43一种典型的一种典型的TDMA帧结构帧结构PCM/TDM/PSK/TDMA基准分帧基准站CBA地球站(a)帧通信卫星A站分帧B站分帧C站分帧Z站分帧Tr帧周期

18、Tf前置码到站A到站C到站Z分帧周期TbPCM数据保护时间载波恢复比特定时 独特码监 控勤 务TpTg(b)基准站分帧数据分帧分帧报头44(1)基准站分帧 基准站分帧中包括载波、位定时恢复(CR和BTR)、独特码(UW)、站址识别码(SIC)和指令信号(CW)。(2)数据分帧 一个数据分帧包含了若干个业务分帧,并且每个业务分帧由分帧报头和多个PCM数据信道构成。3.3.3 时分多址(TDMA)方式45分帧报头中的保护时间用来防止与前一站突发分帧信号重叠;载波恢复与比特定时信号为接收端提供同步信号;独特码表明站名及突发的起始时间(要求各站不同);控制信号用来传送通道等指令;勤务联络用来为各站传送

19、勤务联络信息。3.3.3 时分多址(TDMA)方式46由卫星转发器转发由卫星转发器转发各地球站接收各地球站接收Rs在规定的一个突发分帧在规定的一个突发分帧时间内发往卫星时间内发往卫星 47 多载波TDMA(MC-TDMA)方式是指在一个TDMA系统中采用多载波,而在每条载波上以TDMA方式工作,可以传送相对较低(几十kbit/s到20Mbit/s)的信号速率。当MC-TDMA系统中仅使用一条载波时,就是传统的单载波的TDMA方式;当使用多条载波,并且每条载波只有一路信号时,就是SCPC方式;当采用多条载波,而且每条载波传送同一个地球站发送的多路信号时,则工作于MCPC方式。3.3.3 时分多址

20、(TDMA)方式48TDMA、SCPC和和MC-TDMA使用转发器频带对比使用转发器频带对比49 又称为“扩展频谱多址联接方式”。对各地球站分别用各不相同的、互不相关的伪随机码(地址码)将发送的信号进行扩频调制。即使各站发射的信号在频率、时间、空间上相互重叠,也不会出现相互干扰。3.3.4 码分多址(CDMA)方式50 按分配给各站的地址码的不同来区分地址的方式称为码分多址。码分多址有多种方式,日前应用较多的两种是:直接序列扩频码分多址(CDMA/DS)跳频码分多址(CDMA/FH)3.3.3 码分多址(CDMA)方式51 利用自相关性非常强而互相关性非常弱的周期性码序列作为地址信息,对被用户

21、信息调制过的已调波进行再次调制,使其频谱大为展宽(称为扩频);经卫星信道传输后,在接收端以本地产生的已知的地址码为参考,根据相关性的差异对收到的所有信号进行鉴别,从中将地址码与本地地址码完全一致的宽带信号还原为窄带而选出,其它与本地地址码无关的信号则仍保持或扩展为宽带信号而滤去。3.3.3 码分多址(CDMA)方式52 例如,i站发送端与k站接收端地址码相同,则可把i站的信号传给k站;若i站要接收k站发来的信号,则i站接收端与k站发送端必须用相同的地址码。任一站都可接收到由卫星转发的所有信号,即各个站发送的地址码序列之和。由于分配给各站的地址码互不相干,因而各线路互不干扰。3.3.3 码分多址

22、(CDMA)方式5354扩频通信的基本原理PN码产生器LNAD/C扩频解调信息解调同步PN码产生器信息调制扩频调制U/CPAak(t)bk(t)Sk(t)ck(t)S(t)bm(t)am(t)cm(t)PA:功率放大LNA:低噪声放大bk(t)0 RsRs Rc0RcSk(t)S(t)Rcf0Rc干扰 Rc Rsf0RsRcbm(t)数字信号无用信号干扰数字信号任何不匹配的输入信号则被本任何不匹配的输入信号则被本地码扩展为宽带信号,其功率地码扩展为宽带信号,其功率谱密度大为减小。谱密度大为减小。在发送端,原始信息在发送端,原始信息被一个带宽较其带宽被一个带宽较其带宽宽得多的伪随机码宽得多的伪随

23、机码(PN码码)进行扩展调制。进行扩展调制。在接收端,接收到的在接收端,接收到的扩展频谱信号与一个扩展频谱信号与一个和发送端和发送端PN码完全码完全相同的本地码进行相相同的本地码进行相关解扩处理。关解扩处理。当收到的信号与本地码当收到的信号与本地码相匹配时,所需要的有相匹配时,所需要的有用数字信号才能恢复到用数字信号才能恢复到其扩展前的原始带宽,其扩展前的原始带宽,还原成原始信号。还原成原始信号。3.3.3 码分多址(CDMA)方式55 直接序列码分多址系统是目前应用最多的一种码分多址方式。对数字系统而言,在发送端,原始信号(信码)与伪随机码(PN码)进行模2加,然后对载波进行调制,由于PN码

24、速率远大于信码速率,故形成的已调信号频谱被展宽。已调信号在发射机中经上变频后发射出去。3.3.3 码分多址(CDMA)方式56 在接收端,先用与发端码型相同、严格同步的PN码和本振信号及接收信号进行混频与解扩,就得到窄带的信码调制的中频信号。经中放、滤波后就可进入解调器恢复原信码。而干扰和其它地址码的信号与接收端的PN码不相关,因此在接收端非但不能解扩,反而被扩展,形成的宽带噪声信号。这些噪声信号的电平比目的站信号的电平低的多,经中频窄带滤波后,对解调器来说表现为噪声。3.3.3 码分多址(CDMA)方式57 跳频码分多址系统与直接序列码分多址系统相比,其主要差别是发射频谱的产生方式不同,在发送端,数字基带信号先与载波进行调制,地址码控制频率合成器使得其输出频率在较宽的频率范围内随机跳动,调制器的输出与频率合成器的输出进行混频,使输出信号的频谱得到了扩展,实现了扩频调制。3.3.3 码分多址(CDMA)方式58 接收端的PN码发生器与发送端PN码发生器相同,所以接收站的频率合成器的输出频率的跳动规律与发端相同,从而可还原出发射的信号,其他站的信号则成为宽带噪声。3.3.3 码分多址(CDMA)方式59各各种种多多址址方方式式的的比比较较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