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套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及专业夹具设计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58246308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9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导套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及专业夹具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导套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及专业夹具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导套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及专业夹具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导套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及专业夹具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导套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及专业夹具设计(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重 庆 三 峡 学 院课 程 设 计 说 明 书课程名称:机械制造技术 设计课题:导套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及专业夹具设计 专 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指导教师: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2012/6/15 - 1 -目录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3前言4第一章导套的工艺分析 1.1导套的作用4 1.2导套的结构特点5 1.3导套的结构工艺性5 1.4套形零件的加工要求6 1.5套形零件内孔的机械切削加工6第二章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2.1确定生产类型82.2确定毛坯制造方式82.3粗、精、定位基准的选择92.4选择加工方法102.5工序集中与工序分散的作用112.6工序前后顺序安排1

2、22.7选用加工设备与工装12第三章、工序尺寸3.1确定工序尺寸12第四章加工余量、切削用量、基本时间定额的确定4.1加工余量的确定134.2切削用量的确定144.3时间定额的计算14设计小结 16参考文献 16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导套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及专用机床夹具设计设计依据: 1.零件图 2.大批量生产设计任务:1.绘制零件工作图1张,拟定工艺方案 2.绘制毛坯图1张 3.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卡片 4.设计说明书教研室主任:下达任务日期 年 月 日完成任务日期 2012 年 6 月 15 日前言 本次课程设计的任务之一是针对生产实际中的一个零件导套,制订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3、。该零件的工艺过程中包括了车平面、镗内孔、钻孔等工序,工艺范围广,精度要求比较高,为了锻炼学生的工艺规程设计能力,将其主要加工工艺公差等级由原1T9级提高到1T6级,延长了加工路线,本次课程设计是对精度要求比偏高,加工方法也较复杂,满足精度的同时也要满足经济性。我国的模具工业的发展,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在电子、汽车、电机、电器、仪器、仪表、家电和通信等产品中,60%80%的零部件都要依靠模具成型。用模具生产制件所具备的高精度、高复杂程度、高一致性、高生产率和代消耗,是其它加工制造方法所不能比拟的。在信息社会和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进程中,模具行业发展趋势主要是模具产品向着更大型、更精密、更

4、复杂及更经济快速方面发展。伴随着产品技术含量的不断提高,模具生产向着信息化、数字化、无图化、精细化、自动化方面发展;模具企业向着技术集成化、设备精良化、产品品牌化、管理信息化、经营国际化方向发展。模具是现代工业的主要工艺装备之一。无论是工业制品的生产,还是新产品的开发都离不开模具。因为利用模具生产制品及零件,具有生产效率与材料利用率高,产品质量与稳定性好,能耗与成本低等一系列优点。因而在电子信息,交通运输,轻工,家电等行业中得到了广泛运用。一般来说,现代工业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模具工业的发展水平。许多新技术与新设备的生产与应用往往源自于模具工业。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模模具制造

5、技术代表了一个国家工业制造技术的发展水平。我国已成为模具生产和消费大国,世界模具生产中心也正在向我国转移。但是,目前我国模具行业发展中仍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需要继续加以改进。具体表现为:技术含量低的模具已供过于求,而技术含量较高的中、高档模具还远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模具行业发展最关键的还是用信息技术带动和提升模具工业的制造技术水平。第一章导套的工艺分析1.1导套的作用 导套是冲压模的导向零件,题目中所给的是一种标准的滑动导套。导套安装在上模座上,导套与导柱滑动配合以保证凸模、凹模工作时具有正确的位置。为了保证良好的导向作用,导套与导柱的配合间隙要求小于凸模、凹模之间的间隙。导柱

6、与导套的配合间隙一般采用H7/h6,精度要求很高时为H6/h5。导套与上模座采用H7/r6过盈配合。为了保证导向精度,在加工中除了保证导柱、导套的配合表面的尺寸和形状精度外,还应保证导套内外圆柱表面间同轴度要求。1.2导套的结构特点 图1 导套结构图由图1所示,导套由直径37.5mm,长为50mm的圆柱孔和直径38mm,长为30mm的圆柱孔构成,两内孔的直径分别为25mm和26mm,两内孔过渡处有1x45倒角,且25mm的内孔圆柱面内磨有两个槽。导套结构的几何要素主要有端面平面,内外圆柱回转面构成,这是一种标准的滑动导套结构。从零件图1可以看出,标有表面粗造度符号的表面有外平面、内孔等,表面粗

7、糙度要求最高的是25H6孔,公差等级达到1T6级,表面粗糙度为Ra0.32um,该孔为主要的设计基准,而38r6的轴表面粗糙度为Ra0.63um,公差等级达到1T6级,以及 37.50-0.1的精度,及倒角,导圆角。1.3 导套的结构工艺性零件的结构对零件的工艺过程影响很大。使用性能完全相同而结构不同的两个零件,其加工方法与制造成本却可能有很大的差别。因此,要求所设计的零件应具有良好的结构工艺性。良好的结构工艺性是指根据使用要求所设计的零件结构,能在同样的生产条件下,采用高效率、低消耗和低成本的方法制造出来。满足零件的使用要求是考虑零件结构工艺性的前提。在此前提下,还应注意尽可能使毛坯生产、切

8、削加工、热处理和装配调试等各个阶段都具有良好的结构工艺性。如果不能兼顾各阶段,也应做到保证主要,照顾次要。零件结构工艺性的优劣是相对的,与现有设备条件、生产类型和技术水平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新工艺性方法的出现等密切相关。例如非圆形通孔在批量小的情况下,结构工艺性不好,但在批量大的情况下,可采用拉削方法加工,则具有较好的结构工艺性;又如电火花加工的出现,使原来认为不易加工的复杂形腔、直径很小的孔等表面变得容易加工。在整个制造过程中,零件的切削加工所消耗的时间及费用最多,因此零件结构的切削加工工艺性好坏就显得特别重要。我们要以“便于零件安装、加工,提高切削效率,减少切削加工量和易于保证加工质量”为

9、指导原则,来分析零件切削加工工艺性优劣,进而选择导套的正确的加工工艺性。导套和导柱一起组成了模具的导向机构,导柱是在导套中滑动而导向的。有些精度要求不高的模具,也可不用导套,而用模板上的孔导向,这种孔叫导向孔。为了使导柱能顺利地进入导向孔,在导向孔的前端应倒成圆角,滑动部分按H8/f8的间隙配合。由于导向孔直接做在模板上,所以模板材料为20钢,热处理58-62HRC。 1.4 套形零件加工要求套形零件的加工工艺主要有:外圆与端面车削加工;内孔钻、镗加工;外圆与内孔磨削加工;内孔的研磨加工。导套类型与结构。模具构件中最具典型的套形零件,为构成冲模导向副的导套。导套的类型和结构,根据标准GB/T2

10、861.6-8-1990,我们所做的课程设计所选用的导套为A形导套(GB/T2861.6),如图1所示。导套的形状、位置、配合精度与表面粗糙度。确定导套的加工工艺,除取决导套形状、结构外,其形状、位置、尺寸、配合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要求,是确定加工工艺、工艺顺序和定位、装夹方式的主要依据。根据JB/T 8071-1995,导套的技术要求分别呈述如下:(1)孔与外圆的同轴度要求 即孔的滑动或滚动部分(d)的中心线与固定于上模座孔内的外圆(D)的中心线之间的同轴度,应达到、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即,当滑动部分(d)的极限偏差为H6时,其同轴度为:0.004mm;当滑动部分(d)的极限偏差为H7时,其同

11、轴度为:0.005mm。(2)导套孔的形状精度与表面粗糙度 孔的滑动或滚动部分内径的圆柱度见表1:表1 导套孔德滑动或滚动部分内径圆柱度内径/圆柱度01、1级0、级30-450.0050.007450.0060.008因此,在以内孔为基准、一次装夹的条件下,精密车削外圆的同时;或精密磨削的同时,亦精密车削、或精密磨削导套台肩端面。以保证台肩端面对外圆面的崔制度允差,以保证其端面对内孔面中心线的圆跳动量。1.5 套形零件内孔的机械切削加工根据套形零件(如导套)的结构、形状的技术要求,其加工工艺顺序需先行加工内孔,再以内孔为基准,加工其外圆和其他加工面。而导套内孔加工工艺主要有:热处理前的钻孔、扩

12、孔与镗孔:热处理后的磨孔与研孔等工序。套形零件(导套)内孔钻、扩加工套形工件的钻孔与扩孔,是半精和精密车削外圆和端面的前工序,也是磨孔工序的预加工。(1)导套内孔钻、扩加工工艺质量要求1)套形工件的坯料 如导套在单件和小量生产时,可采用棒材,其镗孔前需进行钻孔与扩孔,且可在车床上进行加工。批量生产时,可采管材作坯料,一般,进行扩孔、镗孔作为磨孔前工序;可在车床上、或采用专用夹具来进行钻孔与扩孔。2)钻孔、扩孔工艺精度与质量要求,见下表2:表2 钻孔、扩孔工艺精度与质量工艺工艺精度与质量说明钻孔精度达:IT11-IT13级表面粗糙度Ra:12.5m1. 钻头直径一般:752. 当钻孔直径30时,

13、常采用一次加工,即:次扩孔为:5070孔径次扩钻为:30-50孔径扩孔精度达:IT10-IT13级表面粗糙度Ra:12.5-6.3m1. 一般为镗孔前工序。也可作为要求不高孔的最终加工工序2. 扩孔的直径,一般:100mm时,宜采用镗孔为宜铰孔精度达:IT6-IT8级表面粗糙度Ra:1.6-0.2um1一般在扩孔或半精镗孔后进行的一种精加工。2铰孔的切削速度较低,一般粗铰V=410m/min,精铰V=1.55m/min,利于散热、排屑和减少摩擦。拉孔 精度达:IT6-IT9级 表面粗糙度:Ra: 2.5-0.16um1,一般拉孔前必须经钻孔或扩孔。是一种高生产率的精加工方法,要特质的拉刀进行。

14、2.一般没有粗拉、精拉工序之分,除了拉削余量太大或孔太深,用一把拉刀,拉刀太长才分工序。(2)导套内孔钻、扩加工的定位与装夹1)若在车床上钻、扩导套内孔,其定位基准面当为经过光加工后的外圆和端面,所限制的自由度为:x、y、z、y、z,留x作为钻孔与扩孔加工运动。2)若在钻床上钻孔与扩孔,则可将导套装夹于专用夹具内,当限制其六个自由度。钻、扩加工由钻头与扩孔钻作加工运动。(3)导套内孔加工用钻头及其结构要素与几何参数 孔加工的工艺方法有钻孔、铰孔、镗孔、拉(推)孔、复合孔加工等。因此,与各工艺方法相适应的刀具则有钻头,铰刀、镗刀、拉刀与推刀,以及复合孔加工刀具等。其中,钻头有麻花钻、扩孔钻、深孔

15、钻和锪钻四种。而套形工件,如导套则多采用麻花钻与扩孔钻,以加工镗孔前底孔。第二章.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2.1确定生产类型按设计任务书,导套的精度要求比较高,由生产类型与生产纲领的关系可确定该零件的生产类型为大批量生产,其毛坯制造、加工设备及工艺装备的选择呈现大批量生产的特点。2.2确定毛坯制造方式有零件的材料可知为20钢,及其工作状况可知,零件形状并不复杂,而力学性能要求高时采用锻件,该零件是大批量生产,因此毛坯的形状与零件的形状应尽量接近,减少加工余量,减少空程。因为该零件是大批生产,所以用查表法确定各工序的加工余量。由工艺设计手册差得径向余量:磨削余量为0.4mm,半精车为1.1mm,粗车

16、余量2.5mm,由式Z总=Zi可得加工总余量为4.0mm。取加工总余量为4mm。计算各工序的基本尺寸。磨削后最大径向工序的基本尺寸为38mm,其他各工序的基本尺寸依次为:半精车 38mm+0.4mm=38.4mm粗车 38.4mm+1.1mm=39.5mm 毛坯 39.5mm+2.5mm=42mm最小径向工序的基本尺寸为37.5mm,其他各工序的基本尺寸依次为:粗车 37.5mm+1.1mm=38.6mm毛坯 38.6mm+2.5mm=41.1mm确定各工序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由工艺设计手册查得:磨削后为IT6,Ra0.63um(零件的设计要求)。根据上述加工经济精度查公差表,将查得的公差

17、数值按“入体原则”标注在工序基本尺寸上。由于轴套轴向(即两端面)无特殊要求,只需进行粗车保证轴向尺寸,由工艺设计手册差得:粗车余量3.5mm,取加工总余量为4mm,并将粗车余量修正为4mm。所以毛坯轴向尺寸为88mm。确定毛坯尺寸4288mm。毛坯图表3 径向工序基本尺寸、加工余量、工序尺寸精度及加工方案加工面加工方案加工余量工序尺寸精度等级及公差值工序尺寸38外圆车 4IT6级T=0.01638+0.034+0.01837.50-0.1外圆车 4.5 37.50-0.126孔钻铰 24 2IT12级T=0.21IT6级T=0.01324+0.21026+0.013025H6孔钻扩拉231.7

18、0.3IT12级T=0.21IT10级T=0.084IT6级T=0.01323+0.21024.7+0.084025+0.01302.3粗、精、定位基准的选择选择粗基准主要考虑如何保证各加工表面都有足够的余量,保证不加工表面与加工表面之间的位置尺寸要求,同时为后续工序提供精基准。一般应注意一下几个问题: (一)对于同时具有加工表面和不加工表面的零件,为了保证不加工表面与加工表面之间的位置精度,应选择不加工表面作为粗基准。如果零件上有多个不加工表面,则以其中与加工表面相互位置精度要求较高的表面作为粗基准。(二)对于具有较多加工表面的工件,选择粗基准时,应考虑合理分配各加工表面的加工余量。合理分配

19、加工余量是指以下两点: (1)应保证各主要表面都有足够的加工余量。为满足这个要求,应选择毛坯余量最小的表面作为粗基准。(2)对于工件上的某些重要表面(如导轨和重要孔等),为了尽可能使其表面加工余量均匀,则应选择重要表面作为粗基准。因此,在加工导轨时,应选择导轨表面作为粗基准加工床身底面,然后以底面为基准加工导轨平面。 (3)粗基准应避免重复使用。在同一尺寸方向上,粗基准通常只能使用一次,以免产生较大的定位误差。(4)选作粗基准的平面应平整,没有浇冒口或飞边等缺陷,以便定位可靠精基准的选择应从保证零件加工精度出发,同时考虑装夹方便、夹具结构简单。选择精基准一般应考虑如下原则:1) “基准重合”原

20、则 为了较容易地获得加工表面对其设计基准的相对位置精度要求,应选择加工表面的设计基准为其定位基准。这一原则称为基准重合原则 。如果加工表面的设计基准与定位基准不重合,则会增大定位误差,其产生的原因及计算方法在下节讨论。 2) “基准统一”原则 当工件以某一组精基准定位可以比较方便地加工其它表面时,应尽可能在多数工序中采用此组精基准定位,这就是“基准统一”原则。例如轴类零件大多数工序都以中心孔为定位基准;齿轮的齿坯和齿形加工多采用齿轮内孔及端面为定位基准。 采用“基准统一”原则可减少工装设计制造的费用,提高生产率,并可避免因基准转换所造成的误差。 3) “自为基准”原则 当工件精加工或光整加工工

21、序要求余量尽可能小而均匀时,应选择加工表面本身作为定位基准,这就是“自为基准”原则。例如磨削床身导轨面时,就以床身导轨面作为定位基准。4) “互为基准”原则 为了获得均匀的加工余量或较高的位置精度,可采用互为基准反复加工的原则。例如加工精密齿轮时,先以内孔定位加工齿形面,齿面淬硬后需进行磨齿。因齿面淬硬层较薄,所以要求磨削余量小而均匀。此时可用齿面为定位基准磨内孔,再以内孔为定位基准磨齿面,从而保证齿面的磨削余量均匀,且与齿面的相互位置精度又较易得到保证。 5) 精基准选择应保证工件定位准确、夹紧可靠、操作方便。应该指出,上述基准选择原则,常常不能全部满足,实际应用时往往会出现相互矛盾的情况,

22、这就要求综合考虑,分清主次,着重解决主要矛盾。 根据以上粗精基准的选择原则和导套的实际结构特点,以一端面为粗基准粗车另一端面,再以加工好的端面为粗基准粗车另一端面。为保证25mm的内孔圆柱面的圆柱度、表面粗糙度和38mm的外圆柱面的跳动公差、表面粗糙度要求,因此选择以导套的轴线作为精基准。(三)、定位基准的选择是工艺规程制订中的重要工作,它是工艺路线是否正确合理的前提。正确与合理的选择定位基准,可以确保加工质量、缩短工艺过程,简化工艺装备结构与种类,提高生产。所以选择轴的中心线为基准。2.4选择加工方法一、 平面的加工 平面的加工方法很多,有车、刨、铣、磨、拉等。对于导套两个端面的粗糙度要求R

23、a3.2um,根据材料与精度的要求,故查表4.1平面加工方法,考录用加工方法是粗车半精车,达到表面粗糙度要求。二、外圆加工 外圆加工方法有车外圆、磨外圆等,对于铸造出38r6的轴,要求的粗糙度Ra=0.63um,根据材料与粗糙度的要求,及车削和磨削的特点,查表4.2外圆表面加工方法,选择加工方式为:粗车半精车磨削。对于铸造出37.50-0.1的轴,要求的粗糙度为Ra=3.2um,根据材料与粗糙度的要求,及车削和磨削的特点,查表4.2外圆表面加工方法,选择加工方式为:粗车半精车,达到表面粗糙度的要求。三、内孔加工及槽的加工孔的加工方法有钻、扩、镗、拉、磨等,对于铸造出25H6孔,根据材料与粗糙度

24、的要求,查表4.3内圆表面加工方法,选择加工方式为:钻扩拉。对于铸造出26孔,根据材料与粗糙度的要求,查表4.3内圆表面加工方法,选择加工方式为:钻扩铰。原因之一是该零件的结构重量不大,结构简单,又是大批量生产,经济常用的加工方法。各表面加工、定位、夹紧方案加工表面加工方案定位方案夹紧方案小端面车毛坯外圆三爪卡盘夹紧毛坯外圆大端面车37.50-0.1外圆三爪卡盘夹紧37.50-0.1外圆38r6圆粗车-半精车-磨削37.50-0.1外圆三爪卡盘夹紧37.50-0.1外圆37.50-0.1外圆粗车-半精车毛坯外圆三爪卡盘夹紧毛坯外圆26孔钻-扩-铰37.50-0.1外圆三爪卡盘夹紧毛坯外圆25H

25、6孔钻-扩-拉毛坯外圆三爪卡盘夹紧37.50-0.1外圆深0.8mm的槽镗毛坯外圆三爪卡盘夹紧毛坯外圆2.5工序集中与工序分散的运用工序集中特点:1)有利于采用自动化程序高的专用设备和工艺设备大大提高生产效率2)可以减少装夹工件的次数和工件在机床之间的搬运次数不仅缩短了辅助时间而且工件在装夹后可以多加工几个平面能较好的保证各表面之间的相互位置精度3)减少了工序数目缩短了工艺路线从而减少了机床数量操作工人节省车间生产面积简化生产计划和生产组织工作4采用了专用设备工装结构复杂生产准备工作量大投资大调整和维修的难度大对工人的技术要求高转化新产品比较困难。 工序分散:1)机床设备和工装简单调整方便生产

26、工人易于掌握容易适应产品更换。2)可以采用更合理的切削用量减少机动时间。3)设备数量多操作工人多生产面积大生产计划和生产组织困难。4)装夹工具间的次数和工件在机床之间的搬运次数多不仅增加了辅助时间而且个表面之间的相互位置精度低。 在一般情况下,模具零件属单件小批生产,多采用工序集中的原则。大批大量生产则工序集中和分散二者兼有,通过对导套技术经济分析,应兼采用工序集中和分散。2.6 工序前后顺序的安排经分析导套的工序前后顺序安排如下:下料车外圆及内孔检验热处理磨削外圆镗孔检验。2.7选用的加工设备与工装根据零件加工精度、轮廓尺寸和批量等因素,确定机床种类和工艺装备:圆钢切断机,三爪卡盘、车刀,火

27、钳,游标卡尺,粗糙度仪,洛氏测量仪。根据质量、效率和经济性选择夹具种类和数量。根据工件材料和切削用量以及生产率的要求,选择刀具,应注意尽量选择标准刀具。根据批量及加工精度选择量具。第三章、工序尺寸3.1确定工序尺寸零件图确定工序尺寸。判断是否需要工艺尺寸链来确定工序尺寸。1将零件图上的设计尺寸与工序图上的工序尺寸位置逐一对照,发现轴向设计尺寸23、2、80的工序图找不到,说明这三个设计尺寸间接得到的,需要以它们做为封闭环分别建立三个工艺尺寸链,才能计算出影响它们的工序尺寸。2径向工序尺寸的确定不需要尺寸链。由上可知工序60不需要尺寸链第四章 加工余量、切削用量、基本时间定额的确定4.1加工余量

28、的确定因为该零件是大批生产,所以用查表法确定各工序的加工余量。由工艺设计手册差得径向余量:磨削余量为0.4mm,半精车为1.1mm,粗车余量2.5mm,由式Z总=Zi可得加工总余量为4.0mm。取加工总余量为4mm。粗镗孔余量0.4mm,半精镗孔余量为0.2mm,精镗孔余量为0.2mm。计算各工序的基本尺寸。磨削后最大径向工序的基本尺寸为38mm(最大径向尺寸),其他各工序的基本尺寸依次为:半精车 38mm+0.4mm=38.4mm粗车 38.4mm+1.1mm=39.5mm 毛坯 39.5mm+2.5mm=42mm最大径向工序的基本尺寸为37.5mm(最小径向尺寸),其他各工序的基本尺寸依次

29、为:粗车 37.5mm+1.1mm=38.6mm毛坯 38.6mm+2.5mm=41.1mm由于轴套轴向(即两端面)无特殊要求,只需进行粗车保证轴向尺寸,由工艺设计手册差得:粗车余量3.5mm,取加工总余量为4mm,并将粗车余量修正为4mm。所以毛坯轴向尺寸为88mm。零件图4.2切削用量的确定工序60 镗孔:工步一的切削用量计算:由于工件材料是20钢,查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指导可取得,切削速度为50m/min,进给量为0.37mm/r,取ap=0.4mm,共2次则n=1000v/d=636r/min型号主轴转速T611400 500 630 800 1000由于本工序采用T611卧式铣镗床,

30、由上表取转速n=630r/min,故实际钻削速度为v=dn/1000=49.5m/min工步二的切削用量计算:由于工件材料是20钢,查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指导可取得,切削速度为65m/min,进给量为0.26mm/r,取ap=0.2mm,共2次则n=1000v/d=802r/min型号主轴转速T611400 500 630 800 1000由于本工序采用T611卧式铣镗床,由上表取转速n=800r/min,故实际钻削速度为v=dn/1000=64.8m/min工步三的切削用量计算由于工件材料是20钢,查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指导可取得,切削速度为80m/min,进给量为0.19mm/r,取ap=

31、0.2mm,共4次则n=1000v/d=972r/min型号主轴转速T611400 500 630 800 1000由于本工序采用T611卧式铣镗床,由上表取转速n=1000r/min,故实际钻削速度为v=dn/1000=82.3m/min4.3时间定额的确定工序60时间计算工步一计算公式t=(L+L1+L2)/fn,L1=ap/tgKr+(23)mm,L2=35mm由此公式可知:L1=2.4mm,L2=3mm,L=0.4mm单次t=0.025minT=2t=0.05min工步二计算公式t=(L+L1+L2)/fn,L1=ap/tgKr+(23)mm,L2=35mm由此公式可知:L1=2.2,

32、L2=3mm,L=0.2mm单次t=0.026minT=2t=0.052min工步三计算公式t=(L+L1+L2)/fn,L1=ap/tgKr+(23)mm,L2=35mm由此公式可知:L1=2.2mm,L2=3mm,L=0.2mm单次t=0.028minT=4t=0.112min设计小结 这次的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通过回顾我们平时课堂所学习的知识,以及到图书馆借阅各种书刊资料,和同学们分工设计,相互探讨,我们学会了团队合作。会为了一个问题相互争论,也会在不经意间的提醒间恍然大悟。做课程设计的期间我们过得更加充实了。这次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综合的运用了本专业所学课程的理论和生产实际知识,此

33、次导套模具设计工作的实际训练培养了我们对导套工作条件和设计要求的理解和掌握,使我们掌握了模具设计的方法和步骤,以及模具设计的基本模具技能,并懂得了怎样分析零件的工艺性,怎样确定工艺方案,以及了解模具的基本结构,提高了计算能力,绘图能力,熟悉了规范和标准,同时各科相关的课程知识都有了全面的复习与掌握,思考的能力也有了提高。体会了学以致用,从中发现自己平时学习中的不足和薄弱环节,并加以改正和补充。在此感谢我们的指导老师某某,在其指导下,这次模具设计进行得相当顺利。并且使我们更加深刻的理解了作为一名学习机械方面的学生,应该善于运用各种书刊资料来帮助我们学习进步。 参考文献1.吉卫喜 机械制造技术.北

34、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12.彭建生、秦晓刚 模具技术问答.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3.胡传炘 热加工手册.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24.黄云清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5.徐天祥、樊新民.热处理工实用技术手册.江苏: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6王栋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7胡凤兰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8崇凯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南.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9.宁传华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指导.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910陈爱荣、王守忠、李新德.机械制造技术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016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