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大全》PPT课件.ppt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15821549 上传时间:2020-09-08 格式:PPT 页数:356 大小:8.74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社会心理学大全》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6页
《社会心理学大全》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6页
《社会心理学大全》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6页
资源描述:

《《社会心理学大全》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心理学大全》PPT课件.ppt(35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课程:社会心理学 主讲:谭千保 单位:教育学院心理学系,人在本质上是社会性动物,那些生来就缺乏社会性的个体,要么是低级动物要么就是超人。社会实际上是先于个体而存在的。不能在社会中生活的个体,或者因为自我满足而无需参与社会生活的个体,不是野兽就是上帝 。,人是什么?,BACK,周晓虹.现代社会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5,推荐书目,时蓉华.社会心理学,沙莲香.社会心理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11,2002.8,申荷永.社会心理学原理与应用.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9,吴江霖 社会心理学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2,E.Aronson,T.D.Wilson,R.M.Ak

2、ert著 候玉波等译 社会心理学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8.,(美)戴维迈尔斯 著 社会心理学(第8版)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6.1,BACK,第1讲 绪论,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心理学,第二节 社会心理学的成长史,第三节 怎样研究社会心理学,通过本讲学习,大家要: 掌握社会心理学的概念; 掌握社会心理学的三大研究取向; 掌握社会心理学形成的原因; 正确解释社会心理学危机的发生与发展。 了解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实践,注重调查法的学习、使用与总结。,本讲要求,第1节 什么是社会心理学,一、哪些人在研究社会心理学,二、社会心理学研究什么,三、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四、社会心理学的界

3、定,(一)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 1、代表人物:G.奥尔波特。 2、主要思想:心理学方法。个体心理的变化与过程,影响个体行为的社会条件;制约个体行为的动机、自我意识等心理机制。 3、着重点:个体变量的重要性。个体行为。 4、主要理论:精神分析理论、勒温的群体动力理论、社会认知理论。 5、基本的研究方法:实验法。,一、哪些人在研究社会心理学,(二)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 1、代表人物:苏联社会心理学家库兹明。 2、主要思想:社会学方法,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对人们行为的影响。 3、着重点:社会或群体变量的重要性。人们的社会互动。 4、主要理论:符号互动理论、社会交换理论、社会角色理论以及参照群体理论

4、。 5、基本的研究方法:问卷法和访谈法,(三)比较文化的社会心理学 1、美文化人类学家特雷安迪斯和郎伯特(1980) 2、主要观点:通过比较文化的调查与访问,或在自然情境中对人们行为进行系统观察,或对档案材料进行分析、使用等来研究社会心理现象。 3、着重点:强调文化变量的重要性。 4、主要理论:文化与人格理论。 5、基本的研究方法:跨文化的现场研究法。,BACK,1982年,吴江霖从1935年到1980年这45年间社会心理学文献中筛选了具有代表性的社会心理学定义30条。 后来有人对30条定义进行了归纳整理,把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归为四类:(1)社会互动或社会交互作用;(2)人际关系;(3)社会

5、影响(核心);(4)社会化。,二、社会心理学研究什么,(一)具有边缘性质的独立学科 (二)理论性极强的应用学科,三、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BACK,社会心理学应研究生活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具有独特的文化和完整人格的人对各种简单与复杂的社会刺激所作的反应。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社会或文化行为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BACK,四、社会心理学的界定,第2 节 社会心理学的成长史,一、孕育时期,二、形成时期,三、确立时期,四、发展时期,两条基本线索 一是源于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和柏拉图 二是源于亚里士多德。 弱点 无法借用经验方法证明他们的假设,导致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哲学的分离。,一、孕育时

6、期,(一)形成的背景 (二)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相互渗透 (三)三大直接来源 1.德国的民族心理学 2.法国的群众心理学 3.英国的本能心理学,二、形成时期,三、确立时期,(一)Allport,F.H.与心理取向的实验 1、社会促长实验; 2、瑟斯顿和里凯尔特的态度测量研究; 3、阿希的从众行为与米尔格雷姆的服从研究。 4、勒温的心理场论。人与人的关系、群体的形成、群体内聚力、领导作风和种族歧视。,(一)Allport,F.H.与心理取向的实验 1、社会促长实验; 2、瑟斯顿和里凯尔特的态度测量研究; 3、阿希的从众行为与米尔格雷姆的服从研究。 4、勒温的心理场论。人与人的关系、群体的形成、群体内

7、聚力、领导作风和种族歧视。 “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个体行为的科学,这种行为只限于那些能够刺激其他个体或其本身是对他人行为的一种反应的行为;同时也是一门描述个体意识的科学,这种意识也只限于对社会对象和社会反应的意识。简言之,社会心理学是关于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研究。” Allport,F.H,(二)乔治赫伯特米德的社会学传统,美国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及哲学家,符号互动论的奠基人 。 米德的符号互动论在心理学界及社会学界有较大的影响,成为 20 世纪 20 年代美国社会学中一个重要学派。,首先是理论建设。乔治米德继承了查尔斯库利、威廉托马斯等人的社会学传统,以心灵、自我与社会(1934年)

8、一书为后来被赫伯特布鲁默称之为“符号互动论”的社会心理学理论奠定了基础。 其次是具体研究。(1)三四十年代进行的有关社区心理和社会流动的调查,代表作有罗伯特林德等人的中镇和沃纳的杨基城。(2)公众舆论(民意)、恐慌、流言与谣言的研究,其中最富有成效的,是1935年美国社会学家乔治盖洛普运用分层抽样方法进行的科学的民意测验。,(三)人类文化学的挑战 1、马林诺夫斯基 新几内亚特罗布里恩德群岛土著居民心理的研究 2、马格丽特米德 南太平洋上的萨摩亚群岛和新几内亚的现场研究的基础上,分别出版了萨摩亚人的成年(1929年)和三个原始部落的性别与气质(1935年)。,玛格丽特米德(M. Mead, 19

9、01年12月16日-1978年11月15日),美国女人类学家,美国现代人类学成形过程中,最重要的学者之一。 1978年逝世后随即获授总统自由勋章。,3、鲁思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1887.61948.9),美国当代著名文化人类学家,民族学家,诗人。 文化模式:探讨了个人心理与行为特征同其所处的文化之间的关系,由此揭开了现代科学国民性研究的帷幕。,霍夫兰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进行的沟通与说服及态度改变关系的研究。 社会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家拉扎斯菲尔德根据他对1940年进行的战时美国总统选举的调查发表了人民的选择(1945年)一书,对大众传播的社会与心理功能进行了出色的论述;而塞缪

10、尔斯托夫等人则在马歇尔将军的主持下对美军人员素质及心理状况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由此写成的四卷本的美国士兵(1945年)一书提出了“相对剥夺”的概念,丰富了三年前由H.海曼提出的“参照群体理论”。 文化人类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家对现代社会的国民性格的比较研究。M.米德的一个人类学家眼中的美国(1942年)和本尼迪克特的菊花与刀(1946年)对美国的战争动员及对日政策的制定都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四、发展时期,第3节 怎样研究社会心理学,一、观察法:描述社会行为,二、形成时期,三、确立时期,四、发展现状,五、发展趋势,一、观察法:描述社会行为,(一)何谓观察法 指研究者观察人们的行为,并对其测量值或行

11、为的印象加以记录的方法。 裴斯泰洛齐 陈鹤琴 皮亚杰,(二)观察法的类型 1、根据观察程序的形式,可以分为结构化观察法和非结构化观察法 2、根据观察的场所和组织条件,可分为自然观察与实验室观察 3、根据观察是否具有连贯性和持续性,可以分为连续性与非连续性观察 4、根据观察者的立场,可以分为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 参与观察:完全参与观察与半参与观察,参与观察是指观察者进入被观察者的社会环境或社会关系之中进行观察、收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较早使用此方法的是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 1914年-1921年,马林诺夫斯基先后三次在西太平洋上的特罗布里恩德群岛从事当地的土著文化的研究 。,1923年,

12、社会学家N.安德森加入流浪汉的队伍,写成了流浪汉:无家可归者的社会学。 W.怀特在1936年1940年对波士顿一个意大利贫民区进行研究,写成了街角社会:一个意大利人贫民区的社会结构。 20世纪50年代,美国中西部地区有一群人预测地球会因一场剧烈的大变动而在某一天毁灭。他们宣称那时会有一艘太空飞船降落在其领袖家的院子里,及时把他们救走。费斯廷格等人为了了解这群人并记录下他们在信念与预测幻灭时的反应,研究者加入了这个群体,假装自己也相信世界末日即将来临,以此对这些人进行了观察和研究。,二、相关法:预测社会行为,(一)何谓相关法 相关法指系统地测量两个或多个变量,继而评估其关联性的方法。换言之,对一

13、个变量在多大程度上能对另一个变量做出预测。,(二)调查法 相关法常在调查中使用,即选取一些人作为样本进行调查,询问他们的态度或行为,研究者借此可以判断一些难以观察到的变量之间的关系。 调查要注意的问题很多,其中样本的代表性很重要。,美国文学文摘成功地预测了1924年、1928年和1932年美国总统的选举结果,使其名声大振。文学文摘的方法创新在于将局部性民意测验推广到全国。其抽样调查的样本框来源于电话号码簿上和汽车登记记录,但是在1936年时,文学文摘却做出了错误的预测。当时文学文摘共发出2000多万张选票,收回237万张选票,并且根据统计结果宣布:兰登将击败罗斯福!但投票结果是,罗斯福以277

14、5万票赢得了46个州,比对手兰登多1107万张选票,选举人票是523票对8票。这次预测的失败也使文学文摘的信誉一落千丈,不久后便停刊了 。 原因何在呢?,(三)心理测验法 心理测验法,就是采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验量表或精密的测验仪器,来测量被试有关的心理品质的研究方法。 测验要注意两个基本要求:测验的信度与测验的效度。,(四)局限:相关不等于因果 相关法只能告诉我们两个变量有关联,但社会心理学家的目的是确认社会行为的起因。 一般来说,两个变量相关有三种意义,拿“儿童观看暴力节目和攻击性相关”来说,其三种意义是:观看暴力节目使儿童本身变得更加暴力;具有暴力倾向的儿童更喜欢看暴力节目;不关心孩子的父母

15、引起相关的两个因素。 20世纪末的调查研究发现,妇女使用了避孕方法与感染性病的可能性之间具有相关,使用保险套的妇女比其它避孕方式的女性更容易得性病。这是否意味着使用保险套会提高感染性病的几率?,三、实验法:回答因果问题,(一)何谓实验法 实验法是判断因果关系的唯一方法,实验法是社会心理学中最常用的研究设计。 研究者会参与者随机分派到不同的情境中,并确保这些情境除了自变量之外,其它的条件应完全一致。,(二)实验研究的若干问题 1、实验研究中的伦理问题 被试的实验性欺骗 对个人隐私的侵犯问题 被试的痛苦问题 如何解决这些伦理问题呢 ?,2、倾向性问题 实验者的倾向问题 主试的期待效应 (皮格马利翁

16、效应或罗森塔尔效应),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 在某高校考察时,随意从每班抽了3名学生共18人写在一张表格上,交给校长,极为认真地说:“这18名学生经过科学测定全都是智商型人才。”事过半年,罗氏又来到该校,发现这18名学生的确超过一般,长进很大。再后来这18人全都在不同岗位上干出了非凡的成绩。,12%的主试对男性被试表示了些许微笑,但70%的主试对女性被试表示了热情微笑。 解决实验者倾向性的办法? 被试的实验倾向问题,3、实验的效度问题 社会心理学实验要注意内部效度与外部效度效度。 实验的关键是维持较高的内部效度,即要确保除了自变量以外,没有其他因素会影响到因变量。 外部效度(external

17、 validity)指一项研究的结果能够被概化到其他情境或其他人身上的程度。,如何解决? 重复性实验(replication)。 元分析(meta-analysis)。 跨文化研究(cross-cultural research)。 现场实验(field experiment)。,本讲课后作业,本讲后,大家所要做的: 开展问卷调查。,BACK,本讲课后作业,本讲后,查阅下列文献: 1.方文.社会心理学百年进程.社会科学战线,1997.2. 2.方文.欧洲社会心理学的成长历程.心理学报,2002.6.,BACK,第2讲 社会化 社会人是如何成长的?,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化,第二节 几种主要的社会化

18、,第三节 社会化的影响因素,通过本讲学习,大家要: 了解社会化的概念与基本途径; 掌握社会化的影响因素; 学会用社会化的基本知识分析人的成长。,本讲要求,案例分析:17岁考上博士 神童为何肄业回家?,魏永康的神奇人生 1983年出生的魏永康2岁就掌握了1000多个字。4岁掌握初中文化,在小学只上了二年级和六年级,1991年10月,8岁的魏永康就跳到了县属重点中学,也跳过了他的童年。 13岁时,魏永康又以高分考进湖南湘潭大学物理系。湖南湘潭大学原物理系主任颜晓红“他可以过目成诵,就是说他一篇短文看了以后就把它复述出来的,记忆力非常强,然后这种思辩力很强。” 2000年,17岁的魏永康考入了中科院

19、高能物理研究所,这一次妈妈不能跟在身边,永康无法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2003年,魏永康从中科院肄业回到了老家。,魏永康的生活 在魏永康的生活中,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没有伙伴,也没有玩具。 他一天离不开书,站也看书,坐也看书,吃饭也看书,时刻看书。 他与人交往的方式仅仅是一句话:你好,一个动作:握手。基本的礼仪和与人交往的规则,他一点都不懂。 北京大冬天那么冷的天气他就穿着单衣,还拖着拖鞋就到天安门玩去了?,魏永康的妈妈 母爱像掘井机一般没日没夜地挖掘着他的潜力。 为了照顾他,永康的妈妈陪读了四年大学。 没让他搞家务事,妈妈跟他讲,你一心一意地读书,考试得到你的好成绩,将来好考研究生。 妈妈

20、不允许他玩 妈妈的理想:考上博士,当上科学家,一心一意搞研究 。,老师与同学评魏永康 同班同学向志清:“他自己生活可以说是不能够自理,独立的行为,独立处理自己的事情,像人际关系这方面的,他还是不能做到的。” 颜晓红:“老师安排一些课余,跟专业课程无关的一些东西给他,他妈妈认为不可理解,在一年半的时候我们提出,把他的小孩搬到学生宿舍的时候他母亲反对,他小孩子当时在墙上写了恨死他妈妈这个话,小孩自己还是很想到学生宿舍里面去。”,启示?,只有经过社会化才能使自然人变为一个社会人,只有经过正常的社会化才能使人变为一个正常的社会人。 一个人儿童不能拥有童年,是无法想象的;但可以肯定的是,幸福的童年何等重

21、要。,阳光灿烂的日子剧照 一群生活在部队大院的孩子,在耀眼的阳光与遍地的红旗中,渡过自己的青春,同样是有冲动、有爱情、有性、有幼稚、有失败、有冒险,也有成长。,BACK,(一)不同视角的社会化 1、社会学的社会化:偏重社会化过程中人与社会的互动,关注社会化规范的内化及社会角色的形成。 2、心理学的社会化:偏重社会化过程中的个人成长,关注个人的人格与自我的形成及一般的社会学习过程; 3、文化人类学的社会化:偏重社会化过程中文化的继承,关注民族代代相传的文化模式对其成员的共有人格及社会行为的影响。,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化一、何谓社会化,社会化:人们形成社会环境认可社会行为模式和对社会环境中各种刺激给

22、予合适稳定反应的过程。,(二)继续社会化和再社会化 1、继续社会化 指成人经过基本社会化后,为了适应社会文化环境,继续学习社会知识、价值观念、行为模范的过程。 2、再社会化 指改变原已习得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建立新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确立新的生活目标的过程。 3、再社会化的形式,(三)反社会化和反向社会化 1、反社会化 个人接受与主流文化相对立的亚文化的过程。 2、反向社会化 指传统的受教育者对施教者反过来施加影响,向他们传授社会变化知识、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社会化过程。,BACK,(一)外化:社会教化或广义的教育 1、概念:社会通过社会化的机构及其执行者实施社会化的过程; 2、分类: 一

23、是有系统、正规的教育; 二是非系统、非正规的教育。,二、社会化的基本途径,(二)个体内化 1、含义:个体经过一定方式的社会学习,接受等教育,将社会目标、价值观、规范和行为方式等转化为其自身稳定的人格特质和行为反应模式的过程。 2、社会心理机制 观察学习; 认知加工; 角色扮演; 主观认同。,第二节 几种主要的社会化 一、道德社会化,定义:将社会所肯定的道德准则和道德规范加以内化,形成合乎社会要求的道德行为标准。 理论:皮亚杰提出、科尔伯格的认知发展理论。 核心:儿童的社会化是随着儿童智力结构的发展而不断加以改变和提高的。 皮亚杰的观点:他律阶段、自律阶段。,科尔伯格的研究 采用比较文化和纵向研

24、究方法,设计了九种两难问题,要求各个年龄阶段的儿童被试对这些两难问题作出道德判断。 最著名的海因兹两难故事。 发现儿童的道德社会化分三个水平六个阶段:前世俗水平(第一、二两大阶段),世俗水平(第三、四两大阶段),后世俗水平(第五、六、七两大阶段)。,狭义的政治社会化:正式负有教育责任的政治家和政治机构有计划、有目的向公民灌输政治上的信息、价值观和政治信念的过程; 广义的政治社会化:个人逐渐接受被现在的政治制度所肯定和实行的政治信念和规范,形成特定的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的过程。 内容:(1)政治制度;(2)政治生活;(3)政策;(4)政治观念。,二、政治社会化,(一)社会角色的概念及其类型 1、何

25、谓社会角色 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是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三、社会角色社会化,2、社会角色的类型 (1)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 (2)自觉的角色与不自觉的角色。 (3)规定性角色与开放性角色。 (4)功利性角色与表现性角色。,(二)承担社会角色社会化的内容 社会化的出发点和最终成果就是为社会培养一个合乎要求的社会成员,使其在社会生活中承担起特定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个人能否顺利充当特定角色,是社会化成败的标志。,(三)性别角色社会化 1、性征、性别、性别角色与性别角色社会化 性征(sex) 性别(

26、gender) 性别角色(gender role):指人类在社会化的过程中,由于社会结构对男女两性所持有的权利及义务,有其特定的位置及期待扮演的角色,由此造成两性之间在社会学上的差异。 性别角色社会化:个体关于性别角色和规范的学习过程,是贯穿人一生的性别认同过程。,2、性别角色如何习得 (1)由模仿而习得 (2)父母亲有意的教导 (3)由自我社会化而习得,3、女性性别社会化的冲突 女性先接受了社会普遍认可的价值目标成功的社会价值; 但同时还学习到了有魅力的女性不用自己去争取这种成功,可以通过已经成功的男人而获得社会承认。,四、法律社会化,人在法律方面的社会化,是使法律规则、原则和概念从国家的外

27、在宣布转化为个人的内在行为动机,从客观的行为标准转化为主观的行为模式,使立法精神和价值导向获得公众的认同的过程 。,一、家庭 二、同伴 三、学校 四、文化 五、大众媒体,第三节 社会化的影响因素,BACK,第3讲 自我意识 我是谁?,第一节 自我意识的概述,第二节 自我意识的发展与理论,第三节 自我过程与自我完善,通过本讲学习,大家要: 了解自我意识的基本概念 掌握自我效能感的作用与影响因素 能根据自身的实际,提出促进自我意识培养的对策,本讲要求,距雅典不远有一座古希腊的圣城叫德尔斐,这里是传说中的太阳神阿波罗的驻地,但现在这座古城最有名的却是哲人塔列斯刻在太阳神圣殿外的一句传世名言: “人啊

28、,认识你自己!”,传世名言的解析,BACK,William James等人的研究,第一步:问你自己二十次,你是谁? 请你把头脑里浮现的答案一一写出来,想到什么写什么,不必有顾虑,这只是自我分析的材料,是可以不给别人看的。回答每次提问的时间为20秒。 第二步 :对自己的答案进行分析。,自我意识是自己对于所属自己身心特征的认识。,第一节 自我意识的概述,一、何谓自我意识,孔德悖论 “思考者无法将自身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进行推理思考而另一部分却在观察这种推理。一个有机体进行观察的同时觉察到这种观察事实的存在这种观察是如何发生的呢?” 。,从形式上看,自我意识可分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节; 从内容

29、上看,自我意识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 。,二、自我意识的成分,(一)客观性 (二)矛盾性 (三)形象性 (四)独特性,三、自我意识的特点,BACK,(一)自我意识的作用 自我把自身作为个体活动的参照 自我是个体活动的觉察者、调节者、发动者 自我使个体活动具有一致性、独特性、共同性 不同的自我占优势时,引起不同的自我评价与自我追求 (二)自我意识的作用原理 美国心理学家弗拉威尔(J.Flavell) 元认知,四、自我意识的作用与作用原理,(一)个体自我意识发生与形成的指标 (二)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 (三)自我意识发展的前提与保证,第二节 自我意识的发展与理论,一、自我意识的发生与发展

30、概述,(一)社会经济地位 (二)社会文化环境 (三)家庭 (四)角色扮演 (五)他人的评价 (六)参照群体,二、自我意识发展的影响因素,(一) G.W.Allport的自我发展理论 生理的自我 社会的自我 心理的自我,三、自我意识发展的理论,BACK,(二)G.H.Mead的自我发展理论 米德认为,人类有一点不同于动物,即人有“自我感”,亦即具有心灵的有机体能够成为其自身的对象。 在心灵、自我与社会中(1934)揭示了精神的我(自我)与肉体的我(身体)的各自特征。,(三)E.H.Erikson的自我发展理论 生命周期的完成 (1982)。 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划的八个阶段。,(四)洛文格的自我

31、意识理论 前社会的、共生的阶段 冲动阶段 自我保护阶段 遵奉阶段 公正阶段 自主阶段 整合阶段,第三节 自我过程与自我完善,一、自我过程 (一)自我评价 1、社会比较 社会比较是通过将自己与他人比较获得有关自我的重要信息的过程。 Festinger的社会过程比较理论:个体为了准确地对自己进行认知评价或失去客观标准时,往往同社会上与自己地位、职业、年龄等相类似的人进行比较。,2、自我估价,自我估价是指通过能提供有关自己能力或品质的准确信息的任务已检验自己的自我观念的过程。自我估价是个体对自己的心理活动及其行为表现的主观分析,是自我评价的主要形式。,(二)自我增强,1、向下的社会比较 2、选择性遗

32、忘 3、有选择地接受反馈 4 、自我防御归因,5、缺陷补偿,个体在社会中充当各种社会角色,不可能事事都成功,当自己所承担地角色地目标失败时,常常可能会对相关的社会角色的重要性做重新评价,以此进行自我定义以补偿自己的角色缺陷。 注意两点:一是不可好高骛远,追求不可能实现的补偿目标;二是不要受赌气情绪的驱使。,6、“自我妨碍”,“自我妨碍”是指有时人们给他们自己的成功设置障碍,有通过采取行动或者选择目标来提高对失败作外部归因的机会,从而避免或减轻失败的消极含义。 自我妨碍是一种自我保护行为,同时具备两种功能。 行动式自我妨碍与自陈式自我妨碍,(三)自我展示,1、成功的自我展示 必须有在他人心目中创

33、造特定形象的动机;,杭州裸奔门,杭州裸奔门,11月5日晚上,浙江工商大学惊现“裸奔门”事件,一石激起网上千层浪。11月6日晚10时许,“裸奔门”主角胡华凯在博客中阐述裸奔理由,点击量超过24万多。 为什么要裸奔?他向新华网讲出了真正的目的,不是简单的为了学校断网断电,而是为了唤起所有沉默中的学生去思考、去表达。 据了解,胡华凯全班46个人,他成绩排最后。“已经2年多没去上课了,偶尔去也是陪朋友去上课。”,必须有特定的认知能力以认识到哪些特定的行为会产生那样的印象; 我们必须能够并且愿意实施那些希望的行为。,2、自我展示的原因,(1)促进社会交往。 (2)获取物质和社会奖赏。 (3)自我建构。,

34、3、自我展示的策略,(1)逢迎讨好,努力让别人喜欢自己; (2)自我提升,试图向别人证实自己的能力; (3)威胁,让别人认为我们是强硬无情的; (4)榜样化,创造道义上善良正直的形象; (5)哀求,让别人相信自己是脆弱无助的。,哀求:女人与男人的表现,秦梅怕梁致远因此事而被开除,劝梁致远去找闻局长承认错误,可梁致远坚决不肯。无奈,秦梅只好自己抱着孩子去找闻局长,闻局长热情地接待了秦梅。,男人:小心女人的泪水,女人:小心已婚男人的哀求,大多已婚男人在猎取婚外女人惯用的三部曲: 先痛说革命家史。 誓旦旦开空白支票。 磨。,附:花心男人讲给痴心女人的实话,第一句实话:已婚男人爱上自己妻子以外的女人,

35、不一定就是婚姻不幸福或是太爱这个外遇女人。 第二句实话:已婚的小有成绩的外遇男人,他们身上的吸引力多数是妻子给造化出来的。 第三句实话:其实,就算不遇到你,他也会与其他的女人一见钟情。 第四句实话:男人只想与你恋爱,对婚外女人想嫁给他的想法都是又高兴又害怕。 第五句实话:大凡多次找借口不离婚而又对你拼命表白爱情的男人,在心里他就没打算和你有婚姻。,4、印象塑造中遭遇失败时的策略,(1)解释(视频:沧海37 ) 宣称无辜 重新解释 合法化 找借口 道歉,鲍勃帕克伍德的丑闻,俄勒冈州参议员被控性骚扰17名妇女,被迫于1995年辞职。很多妇女控告他多年来对她们提出非自愿的性要求。 鲍勃帕克伍德是如何

36、应对的呢?,丑闻中的克林顿,2、预先找借口,Smith等的研究结果: 只有当参与者相信差的身体可以作为成绩差的理由时,疑病症患者才会比非疑病症患者更多抱怨自己的身体状况; 有的人会利用慢性症状为借口,以避免对能否预测到的消极行为表现和结果承担责任。,3、自我妨碍行为,任务表现情境。当情境能够引起评价,他人在场,增加了个体自我呈现和保护自尊的动机。 对任务结果重要性的认知。 对任务结果和任务性质的反馈。个体对未来结果的控制感会影响个体在下一步活动中的表现。,4、身份修补,通过夸大自己在另外一方面的品质来弥补自己在某个方面的不好印象。,二、我意识完善的途径,(一)正确的自我认知 (二)积极地接受自

37、我 (三)积极的自我提升 (四)学会自我控制,拿破仑希尔,由于他创造性的建立了全新的成功学,他在人际学、创造学、成功学等领域比戴尔卡耐基有着更高的地位。 世界上最伟大的励志成功大师,他创建的成功哲学和十七项成功原则,以及他永远如火如荼的热情,鼓舞了千百万人,因此他被称为“百万富翁的创造者”。,拿破仑希尔的“自制的七个C”方法,1、控制时间。 2、控制思想。 3、控制接触的对象。 4、控制沟通的方式。 5、控制承诺。 6、控制目标。 7、控制忧虑。,本讲课后作业,本讲后,根据自身实际,完成一份促进自我健康发展的小报告。,BACK,第4讲 社会行为 社会人做了什么?,第一节 攻击行为,第二节 亲社

38、会行为,第三节 相符行为,2007年16日7点15分(北京时间19点15分),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发生恶性校园枪击案,枪击造成33人死亡,枪手韩国学生赵承熙开枪自尽。案件发生后,布什称枪击案令美国举国震惊。 凶手其人: 1. 23岁韩国学生赵承熙; 2. 1992年从底特律入境; 3. 性格孤僻独来独往; 4. 老师曾发现其文字描述暴力; 5. 曾创作暴力剧本; 6. 3月份花571美元购买手枪及子弹。,案例分析,第一节 攻击行为,一、何谓攻击行为 攻击行为又称侵犯行为,是对他人的敌视、伤害或破坏性行为,通常表现为身体的攻击、言语的攻击或对他人权利的侵犯。,攻击行为具有三个特点:,侵犯意图和动

39、机的存在。 包括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和企图在心理伤害他人的行为; 以行为被施予者和社会的判断为前提。,攻击行为的分类,手段性侵犯行为和目的性侵犯行为。 亲社会的侵犯、反社会的侵犯和被认可的侵犯三种。,二、攻击行为的理论解释,(一)生物学理论 (二)挫折-攻击假设的理论 (三)社会学习理论,三、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一)厌恶事件 1、挫折 2、剥夺感和不公正感 3、语言侮辱、身体遭到突然侵犯,(二)榜样的影响,(三)激励性诱因,班杜拉认为:“人类的大量攻击是因预期到有积极的后果而促成的。这时触发攻击的推动力是所预期的奖赏而不是给别人以痛苦。”,百人斩指1937年11月底至12月10日,在上海向南京

40、进攻途中直至南京大屠杀前夕,两名日本军官向井敏明少尉和野田毅少尉以谁先杀满100个中国人为胜的竞赛。最后向井敏明以斩杀106人,胜过斩杀105人的野田毅。,(四)各种控制,指令性控制,妄想性控制 环境控制,(五)生物化学因素,神经系统:大脑某些区域的活动影响着攻击行为,如前额叶、杏仁核。,基因,生物化学因素 5-羟色胺,四、关于攻击的预测与控制,(一)攻击行为的预测 (二)攻击行为的控制 1、个人的干预 2、小型群体的干预 3、社会干预,第二节 亲社会行为,问题:如果你当时是在世贸中心塔楼上班的普通的员工,当飞机撞击时,你会做什么?,有个威廉威克的人,当飞机撞击时,他从南塔的92层打电话给他的

41、妻子,他的妻子要他赶快跑,但是他说:“不,我不能这么做,这里还有人。”后来,他的尸体在瓦砾中被发现,他戴着工作手套,握着一个手电筒。 问题:此时,为什么有人选择逃离,有人却做出伟大的自我牺牲与英雄主义的行为。,一、何谓亲社会行为 (一)定义 亲社会行为:任何以利于他人为目标所采取的行为。,(二)类型 1、一种不指望未来酬赏而且出于意志自由的行为。,2、为了回报以往曾经得到过的他人的帮助或者是补偿自己曾使他人受损失做出的助人行为。,3、抱有一定的功利主义动机而做出的助人行为。,(三)利他行为与亲社会行为 1、利他行为四个基本特征 目的是有益于他人而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是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不是迫

42、于外界的压力 不求任何回报,无私奉献 具有自我牺牲,需个人付出代价,不计较回报,2、两者的关系 亲社会行为的概念比利他主义的概念更加广 利他行为是最高意义上的亲社会行为。,二、亲社会行为的三种理论解释 (一)进化心理学:本能与基因 达尔文与他的疑问:进化论如何解释亲社会行为? 如果我们首要的目的是确保他们自己的生存,为什么有些人在必须付出代价的情况下帮助他人?,1、假设:助人行为是人的先天特性,来自我们的基因,可以遗传。 2、证据 社会生物学家威尔逊列举了大量的动物研究资料,从野兔、白蚁到狒狒等灵长类动物,来说明利他行为是动物的一种以自我牺牲换取其他个体与群体生存机会的本能。 于是就形成了这样

43、一种观点:利他主义是由“人之本性”中的基因决定的。,3、核心解决方式 近亲(亲属)选择:即自然选择偏好那些帮助近亲的行为 互惠选择:即期望帮助他人后,能够增加他们将来帮助我们的可能性。 学习社会规范:人们在基因上设置了学习社会规范的次序,其中之一就是利他主义。,(二)社会交换论:助人的成本与报酬 问题:在战争中,为什么在生死关头要把生的机会留给战友? 基本假设:只有当报酬超过成本时,人们才会助人。 基本思想: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本质上是个人试图尽可能获得最大利益,同时又尽可能少付出代价的社会交换过程。 代表者:福阿 格根,(三)移情利他主义假设:助人的纯粹动机 1、假设的核心:当我们对另一个

44、人发生移情,会试图出于纯粹的利他主义理由来帮助这个人,无论我们会得到什么。 2、纯粹的利他主义什么时候发生? 我的疑问:当我爱人怀着小孩乘坐公交车时,我发现很多情况下都是一些妇女主动让座,为什么一些男士不呢?,三、影响亲社会行为的主要因素 (一)个人品质 1、个体差异:利他人格。 2、性别差异 3、心境 4、文化差异,(二)情景与亲社会行为 1、环境:乡村与城市 问题:假如你骑着自行车,经过一个街角时,自行车的前轮掉进一个下水孔中,自己被摔出好远,自己顿时晕眩了。然后,你发现自己摔断了腿和手,不能起身,也不能打电话。你可以选择:在乡镇的主干道上,还是在大城市繁忙的街道了。 如何解释? 小镇居民

45、内化了的价值观,而非当时的周遭环境 当时环境才是关键,而非内化的价值观。 2、人际关系的性质,3、旁观者效应,上海轻生女子跳楼身亡 围观老外用汉语起哄。,青年遭车祸横躺街头5天5夜 无人救助雪夜中离世 。,含义 个体对于紧急事态的反应,在单个人时与同其他人在一起时是不同的,由于他人在场个体会抑制利他行为。 产生原因 在紧急情况下,他人在场会起到抑制作用; 其他人的无动于衷会对我们产生暗示; 他人在场会产生“责任扩散”。,BACK,第三节 相符行为,一、从众,(一)概念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由于实际存在的或头脑中想象到的社会压力与团体压力,常常会产生符合社会要求或团体要求的行为与信念,甚至改变原来

46、的观点或放弃原有的意见。,(二)谢里夫的从众实验 游动错觉。首先告诉被试黑暗环境下的光点在运动,然后让大家判断一个光点运动的距离。随后谢里夫再让一位实验助手以肯定性的口吻指出距离判断的尺度。 结果:发现经过几次实验之后,被试的距离判断越来越接近于实验助手所作出的距离判断。 这一错判现象的社会心理学依据是:所有被试由于处在一种不能确信自己的情境中,因而,被试只好慢慢地遵从他人的判断。 实验结论:人们在不知情况不能确信自己的情境中,出现了一种遵从行为。,(三)阿希的从众实验,实验表明:(1)大约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被试保持了独立性,没有发生过从众行为。(2)所有被试平均从众行为百分比为35%。(3

47、)大约有15%被试,从众行为的次数占实际判断次数的75%。 实验后,阿希对从众的被试作了访谈,归纳从众的情况有三种: (1)被试确实把分阶段的反应作为参考框架,观察上就错了,发生了知觉歪曲。 (2)被试意识到自己看到的与他人不同,但认为多数人总比自己正确些,发生了判断歪曲。 (3)被试明知其他人都错了,却跟着作出了错误反应,反生了行为歪曲。,(四)从众的原因 1、寻求行为参照 2、避免对偏离的恐惧 3、群体凝聚力,BACK,二、众从,(一)众从的概述 群体中多数人受到少数人意见的影响而改变原来的态度、立场和信念,转而采取与少数人一致的行为的现象。,二、众从的实验,实验程序与美国心理学家S.E.

48、阿施的从众实验相似,但假被试者只有 2名,而真被试者有 4名。 实验时,先向他们呈现一个清晰的物理刺激,并做出正确判断。然后在一个简单的颜色知觉作业中,要求他们判断仅因发光亮度不同而有所差异的蓝色幻灯片的颜色,两个假被试者首先回答,每次均故意出错,说幻灯片是“绿色的”。 结果,其他真被试者中有 8.4回答幻灯片是“绿色的”,32的真被试者报告说至少有一次看到了“绿色的”幻灯片。,(三)众从行为的产生条件,少数派内部特征有: 1、一致性。 2、独特性。 3、权威性。 多数派成员内部的关系: 1、多数派成员内部的意见分歧。 2、多数派内部缺乏群体凝聚力。 3、多数派成员不明确所遭遇问题的真实情况。

49、,三、服从,(一)何谓服从 服从是指个人按照社会要求,群体规范或他人的命令而作出的行为,这种行为是在外界的明确要求下而发生的。 服从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有组织的群体规范的影响下的服从;另一种是对权威事物的服从。,(二)米尔格尔姆的服从实验,1、实验的背景 阿道夫艾希曼 “我不过是在执行上级的命令”,2、实验过程,3、米尔格拉姆对服从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操作的客观条件: (1)“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2)主试与被试的关系。 (3)主试的地位因素。 服从的主观因素包括: (1)被试的道德水平。 (2)被试的人格特征。,四、顺从,(一)顺从的定义 在他人的直接请求下按照他人要求做的倾向。,(

50、二)影响顺从的因素,巴斯(Buss)和古笛(Gody) 积极的情绪。 顺从行为的互惠性。 合理原因的效果。,(三)增加顺从的技巧,1、得寸进尺法 2、以退为进法 3、折扣技巧 4、低球手法,本讲课后作业,本讲后,收集系列体现旁观者效应的案例。,BACK,第5讲 社会认知 我们是如何加工社会刺激的?,第一节 社会认知的概述 第二节 社会印象 第三节 判断与决策 第四节 归因及其理论,第一节 社会认知概述,一、什么是社会认知 牛津心理学词典 社会认知伴随和调节社会行为的认知活动,包括对社会环境信息的获取、在记忆系统对这种信息的组织和转化以及它对行为的作用。它包括印象形成、对人知觉、归因和社会范畴化

51、。 心理学大辞典(林崇德、杨治良、黄希庭): 狭义:个体对他人、群体、人际关系及认知主体本身等社会客体的认识。(多数人认同) 广义:一切调整和伴随社会行为的认知活动。,简明心理学辞典(希庭,2004): (1)个体对人、社会关系等社会性刺激所进行的认知活动; (2)探讨与社会行为有关的认知活动的研究领域。 沙莲香(1987,1992) 社会认知的最初阶段是社会知觉,在此基础上形成对社会印象和认知判断。 社会认知经过社会知觉和社会印象到达认知判断进入综合分析和推理阶段。 章志光、金盛华(1996): 社会认知实质上就是研究人们如何根据周围环境中的社会信息进行推理。它探讨人们如何对他人、其他群体、

52、社会角色以及自己的经验进行判断。,钟毅平(1996) 社会认知主要包括社会知觉、社会印象和社会判断三个方面。社会认知的对象包括人、物和事。三个对象、三个加工过程便构成了社会认知系统。因此,综观以上背景知识,社会认知可以定义为“用认知的方法研究和解释社会行为的一门科学”。 王沛、林崇德(2002) 社会认知一般涉及社会信息的辨别、归类、采择、判断、推理等心理成分,涉及人对社会性客体之间的关系等的认知,以及对这种认知与人的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和推断。,1、对他人情绪与表情的认知 2、对他人性格特征的认知 3、对人际关系的认知,二、社会认知的基本对象,三、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一)认知对象本身的

53、特点 心理学家布鲁纳的社会知觉实验。,(二)认知者本身的心理特点,1、个体的原有经验。 2、个体的价值观念。 3、个体自身的情感状态。 4、各种各样的认知偏见。,(三)认知的情境,三、社会认知的神经基础,为什么有些人在非社会领域(物理、数学、工程学等)有很强的能力,在社会能力方面却远不如人? 为什么有些人在社会交往方面无任何困难,却不能有效解决非社会问题? 为什么特殊的脑区损伤,导致了社会功能的选择性损害,却不伴有其他方面的损害呢?,“社会脑”(social brain),Brothers于1990年提出社会认知的神经基础主要涉及三个脑区,即杏仁核、眶额叶以及颞上回,并率先将这些区域称为“社会

54、脑” 。 随着事件相关电位(ERP)、脑磁图(ME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术(PET)、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等多种新技术的应用,科学家发现了更多的神经结构与社会认知与行为有关,对“社会脑”有了更精确的理解。,四、社会认知研究中的隐喻,(一)“朴素科学家” 海德尔所开创的归因研究传统。 “朴素科学家”的隐喻,有两层基本涵义: 第一,行动者是“科学家”。 第二,行动者是“朴素的”。,(二)“吝啬认知者”,从70年代开始,社会认知中“朴素科学家”的隐喻开始向“认知吝啬者”转变。 西蒙的“有限理性”和“满意决策”界说,卡尼曼和特沃斯基的判断启发式模型,占据论辩中心。 人的认知资源是有限的,人在

55、社会认知的过程中常常偏爱策略性捷径,而不是采用精细的统计学的分析,以尽量节省时间和加工资源。,(三)“被 驱动的策略家”。,“被驱动的策略家”,意味着行动者有可资利用的多元信息加工策略,而这些策略的选择,则基于行动者的目标、动机、需要以及社会环境中的力量。 具体说,社会行动者,有时如“朴素科学家”,对相关任务的信息,进行系统而认知努力的加工,有时又如“认知吝啬者”,在面临任务情景或问题情景时,进行启发式和认知节俭的加工。,第二节 社会印象,一、何谓社会印象 社会印象是在社会知觉基础上经过加工处理后在记忆中保持下来的对社会对象的主观印象。 社会印象近乎普遍心理学的表象水平 社会印象的形成不是知觉

56、材料的简单堆积,而是多种因素的整合作用。,(一)什么是第一印象? 指最初接触到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对我们以后的行为活动和评价的影响。 实际指“第一印象”的影响。,二、第一印象,三国演义中凤雏庞统当初准备效力东吴,于是去面见孙权。孙权见到庞统相貌丑陋,心中先有几分不喜,又见他傲慢不羁,更觉不快。最后,这位广招人才的孙仲谋竟把与诸葛亮比肩齐名的奇才庞统拒于门外,尽管鲁肃苦言相劝,也无济于事。,(二)第一印象的消极作用,“新官” 上任的三把火(乔家大院,第16集) 第一印象与求职,(三)第一印象的使用,三、社会刻板印象,(一)什么是社会刻板印象 它是指对他人或群体的心理行为特征持一种固定不变、概括笼统

57、地简单评价的现象。 积极意义 消极意义,事件一:阿迪达斯新鞋丑化亚裔,(二)类型1、种族与国家,事件二:耐克广告恐惧斗室侮辱华人 2004年12月,“恐惧斗室”的耐克篮球鞋广告引发争议。争议焦点是,该片采用“中国武术高手、类似飞天的东方美女、龙”等.,事件三:美“T恤衫”事件丑化亚裔形象 2004年,美国知名服饰零售商Aber-crombie&Fitch新出品的以亚洲人为主题的T恤衫涉嫌种族歧视,遭到当地亚裔团体的抗议。上面印着一幅漫画:一个斜眼、戴着圆锥形帽子的亚洲人,旁边印着口号,“黄氏兄弟洗衣店:两个黄能变成白”(Wong Brothers Laundry Service:Two Won

58、gs can make it white)和“碗与球中国饭与保龄球”(Wok-N-Bowl-Chinese Food and Bowling)。,解读: “无意的丑化”正是“最深的歧视” 西方文化传统中的傲慢与偏见,2、社会阶层,真正的农民工是怎样的? 在大多数人的“刻板印象”里,农民工的形象似乎总是与愚昧、落后、脏乱等词语,以及跳楼、爬塔吊、裸奔、讨薪等负面事件捆绑一起。,3、性别刻板印象,(1)历史的传承中外的高度一致 (2)教育的影响:性别偏见从“娃娃抓起” (3)舆论的作用广告中的性别歧视不容小觑 (4)社会事实的强化职场与官场中的性别歧视,4、地域刻板印象,解读,河南是中国的缩影想到

59、河南人的遭遇,我们是否想到中国的国际形象? 地域刻板印象怎么产生的? 民工说、人口说、性格说、根源说、生态灾难说 地域刻板印象的存在说明了什么? 如何消除刻板印象,重塑地域形象?,(三)刻板印象产生的原因,社会真实的基础。 反映了大脑对巨量复杂信息进行简约化处理加工的特性。 习惯性地从某一群体,而不是从组成这个群体的成员个人角度去认知。 十分突出的特征。,四、社会印象的形成,(一)印象形成的信息整合模式 1、加法模式 2、平均模式 3、加权平均模式 4、中心品质模式,热情的中心性品质实验,阿希列出有关人格的七项品质,包括聪明、熟练、勤奋、热情、实干和谨慎,给一组被试者。同时,他给另一组被试者几

60、乎同样的七项品质,不同的仅仅是把“热情”换成了“冷酷”。 要求:两组被试者对表中的人做一次详细的人格评定,让被试者说明表中的人可能或他们希望这两组具有几乎相同品性的人具有什么样的其他品质。 结果:仅仅一个“热情”与“冷酷”的区别,具有“热情”品质的人,受到了被试者的衷心喜爱,人们慷慨地用各种优秀的品质描述他。而那个“冷酷”代替了“热情”品质的人,遭到了人们的敌意和仇恨,被试者把各种恶劣的品质,统统罗列在他的“冷酷”品质之下。,(二)印象形成中的认知偏差,1、首因效应 2、近因效应 3、晕轮效应,第三节 判断与决策,一、何谓判断与决策 最近翻译的一部由MW艾森克和MT基恩编写的认知心理学教材(第

61、四版)对于“判断与决策”进行了概念上的区分: 尽管这两个领域很相似(在某些方面它们也与人类推理很接近,参见第16章),但我们还是可以对其加以区分。,从本质上来看,判断 (judgment)研究关心的问题是从己有知识和可获取的证据中推导出结论的加工过程。 相反,决策(decision making)研究所关心的问题是我们如何从众多选择中做出决定,并且这些选择可能是对个人具有重要意义的。,二、影响判断与决策的因素,(一)选择性知觉 “我们不是先看见再定义,而是先定义再看见。” 美国20世纪大名鼎鼎的专栏专家沃而特李普曼 人们会选择性地去感知那些他们所期望和愿意看到的事物。,案例:,17世纪荷兰画家

62、泰尔博赫有一幅很著名的作品,一直以来人们称之为父母的告诫。画面上二男一女,父亲和母亲坐着,女儿背对着我们。父亲的手指好似责备的样子举在空中,责备着他那做错了事的女儿。女儿半侧着身子,有些尴尬,有些愤然。做母亲的则坐在远离这件让人头痛的事情的地方,假装专心于她自己的私人想法里。,所有的美术史家过去一直这样教导我们,我们也是心悦诚服。只是到了当代,有人才觉得画面上不对头的地方。先是那个父亲年轻得出奇,女儿身边的家具似乎是一张床,再仔细看男子手中高高拿着的是一枚硬币,并不是用以告诫的手势,整个画面透露的竟是一家荷兰妓院的内景。 我们顺着这个思路看去,那父亲的装束和模样乱糟糟的,堂皇华丽却没有吸引力,

63、活脱脱一个搞不懂的荷兰年轻人。母亲事实上是个老鸨,她等在一旁,像一个淑女一样啜着酒,等着两个年轻人怎样达成价钱上的协议。那位举止优雅的女子当然是妓女。,(二)认知不协调,1、什么是认知不协调 认知不协调理论由费斯汀格(Festinger,L)于1957年提出。该理论认为,人们在认知上的不协调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们的决策和判断。,案例:犹太裁缝,有一个犹太裁缝勇敢地在一个反犹太街区开了一家裁缝店。为了把他赶出这个街区,每天都有一群年轻人跑到店门口,向他大吼:“犹太人,犹太人!” 失眠了几个晚上之后,裁缝想出了一个办法。那群人再来到他店门口时,他宣布,任何称他为“犹太人”的人都将得到一毛钱。 得到激

64、励后,第二天这群人更加高兴地跑来大叫:“犹太人!犹太人!”裁缝微笑地给了每个人五分硬币(他解释说今天只能付这么多)。这群年轻人还是很满意的离开了,毕竟五分钱也是钱。 接下来的几天,犹太裁缝就只给那群年轻人每人一分钱,并再次解释他付不起更多的钱。当然了,一分钱不再那么有激励作用,一些年轻人开始向裁缝抗议。 裁缝再次申明,他不可能付更多的钱,这些年轻人要么拿一分钱,要不就离开。于是,这群年轻人决定离开,临走前还冲着裁缝大叫:“你只出一分钱,还想让我们叫你犹太人,真是疯了!”。,怎么解释:,认知不协调理论给出的解释是:这是因为人们往往想要减少或者避免心理上的不一致。,2、决策前不协调及其应用,案例:

65、一对父子开车外出,发生了车祸,父亲当场死亡,儿子的情况也十分危急,儿子被很快送到医院,实施手术抢救,当医生走入手术室见到这个病人后,突然大叫:“我不能做这个手术,这是我的儿子。” 这样你会感到意外或惊讶吗?,3、决策后不协调及其应用,案例:20世纪60年代,罗伯特诺克斯和詹姆斯英克斯特进行了决策后不协调的研究。他们在加拿大温哥华赛马场采访了141名赌马的人,其中72人已经下了2美元的赌注,69人正准备下2美元的赌注。 诺克斯和英克斯特推测,刚刚已经做下某种行为承诺(下注2美元)的人,为了减少他们的决策后不协调,会比以前更加强烈地相信他们所挑选的马会最终会胜出。,为了检验这一假设,他们要求人们用

66、7分制来评价他们所挑选的马匹的获胜概率,1代表最小,7代表最大概率。 实验结果发现:即将下注却还未下注的人,他们对自己所选马匹的获胜评价的平均值为3.48(也就是说,获胜概率与失败概率相当);而已经下注的人所做出的评价值为:4.81。 他们的假设得到了验证:当做出了2美元的承诺后,人们会更加相信他的选择。 解释:决策后的不协调比较好理解,即当人们做出一个决策后,会更加相信和支持他们的决策。因为如果不支持他们已经做出的决策,会产生很大的心理上的不协调。,“我早知道一切” 它将已经发生的事件视为相对不可避免和显而易见的事情,却忽略了自己的判断实际上已经受到了已知结果的影响。,(三)事后聪明式偏差,(1)对比效应 (2)初始效应 (3)近因效应 (4)晕轮效应,(四)情境依赖性,三、决策理论,(一)期望效用理论(Expected Utility Theory) 传统决策理论强调“经济人”、“理性人”假设,认为人的决策都是基于理性判断的。人类为个人利益所驱使,决策者基于所掌握的信息作出全面的权衡,抉择最优方案。 期望效用理论是传统决策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