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生态学

上传人:z**** 文档编号:158106898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8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景观生态学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景观生态学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景观生态学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景观生态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景观生态学(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国景观生态学的发展景观生态学研究在中国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介绍景观生态学概念、理论 与方法。1981年黄锡畴和刘安国在地理科学上分别发表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生态环 境现状及保护和捷克斯洛伐克的景观生态研究两篇文章,是我国正式刊物上首次介绍 景观生态学的文献。1984年黄锡畴在地理学报上发表了长白山高山苔原的景观生态 分析,这是我国景观生态学方面的第一篇研究报告。林超、董雅文、张雪峰、傅伯杰(1983) 以及陈昌笃(1985、1986)、景贵和(1986)、李哈滨和伍业钢、金维根、肖笃宁(1988)等 人的专题介绍及学术思想都为景观生态学在中国的建立起到了开拓奠基的作用。景观生态学

2、传入我国后,立即在国内掀起了研究热潮,1989年10月在沈阳召开的中国 首届景观生态学术讨论会是我国景观生态学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 国景观生态学研究更加蓬勃发展。1992年中国生态学会景观生态专业委员会成立。1996年 和1999年分别在北京、昆明召开了第二、第三界全国景观生态学研讨会,并于1998年在沈 阳举办了亚洲及太平洋地区景观生态学国际研讨会。肖笃宁等1990年发表的沈阳西郊景观结构变化的研究开创了我国景观生态学应用 研究的先河。1996年5月在北京召开了第二届全国景观生态学术讨论会,提交会议的论文 有70余篇,大会发言11人,并就景观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景

3、观生态学与农业及生态 环境问题、景观生态学与城市旅游等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会议认为我国的景观生 态研究应在深化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应用领域,如土地利用和管理、自然保护区建 设、城市与园林规划、旅游与风景区建设等。我国学者倡导景观生态学的建设,在景观生 态学理论、方法及应用(1991)论文集中得到充分的体现。1988年,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 生态研究所成立专门的景观生态学研究室,1989年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系设立景观生态研 究室等,都对景观生态学在中国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1988年以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 助了逐年增多的景观生态学研究项目,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的文章内容涉及城市与城郊景

4、 观、农业景观、森林景观、湿地景观、生态过渡带景观变化等,以景观格局、景观动态的研 究居多。20多年来,我国的景观生态学研究不仅发展迅速,也卓有成效,十分引人注目,并逐 步走向符合我国国情的景观生态学。但是,与国外相比较,我国的景观生态学研究到本世纪 初还有着较大的差距。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研究基础薄弱,技术手段相对落 后;(2)研究方法单调、不完善,尚未建立我国的景观生态学理论体系;(3)研究专题过于 集中,缺乏尺度的连续性;(4)研究深度和广度不够;(5)人才培养力度不够,尚未形成一 定规模的景观生态学研究队伍。上述问题说明我国的景观生态学还比较年轻,许多工作需要共同努力来加

5、以解决和逐步 完善,同时也充分说明我国的景观生态学是一个充满希望、富于挑战的研究领域。我国景观生态学研究进展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是一门新兴的、正在深入开拓和迅速发展的交叉学 科。作为一门学科,景观生态学是20世纪60年代在欧洲形成的,20世纪80年代初,景观 生态学在北美得到迅速发展,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并广泛于各个领域。我国的景观生 态学研究起步较晚,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也很快,从事景观生态学研究的人越来越 多,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因此,有必要对我国景观生态学的研究状况进行总结和分析,并根 据国际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最新动态,展望我国景观生态学的发展。景观生

6、态学的概念与内涵景观生态学的概念是德国地植物学家Troll1939年利用航空像片研究东非土地利用时提 出来的,用来表示对支配一个区域单位的一生物综合体的相互关系的分析。Vink(1983)则强调景观作为生态系统的载体,是一个控制系统。R.Forman和M.Godron (1986)在合著 Landscape Ecology一书中认为:“景观生态学探讨生态紫铜如林地、草地、灌丛、走廊和村庄一一异质性组合的结构、功能和变化。作者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和系统研究了景观 研究的空间结构,景观动力学,景观的异质性原理。总之,景观生态学以整个景观为对象, 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与价值流在地球表层的传输和交换

7、,通过生物与非生物的以及 人类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转化,运用生态系统原理和系统方法研究景观结构和功能、景观动态 变化以及相互作用机理、研究景观的空间格局、优化结构、合理利用和保护。景观生态学强 调异质性,重视尺度性,高度综合性(傅伯杰,1991 ;陈昌笃,1991a;刘建国,1992;肖 笃宁,李秀珍,1997;肖笃宁,1999;邬建国,2000)。1998年,国际景观生态学会将景观 生态学定义为“对于不同尺度上景观空间变化的研究,它包括景观异质性的生物、地理和的 因素,它是一门连接自然和相关人类科学的交叉学科” 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历史景观生态学是80年代以来掘起的新兴学科,是地学与生态学之间的一门

8、交叉学科。早 在十九世纪中期(1939),欧美学者就开展过基础性研究工作。著名的德国地理植物学家 C.Troll在利用航空像片研究东非土地利用问题时,首先提出“景观生态学”一词。二战后, 中欧成为景观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地区,德国、荷兰、捷克成为三大研究中心。1968年Rintelen 与应用植物社会学私立研究所所长Tuxen主持召开了首届国际景观生态学研讨会。1972年 荷兰成立了荷兰景观生态学会。该学会在1981年组织了首届国际景观生态学大会,还负责 筹备国际景观生态学会(IALE)。1982年10月,在捷克举行的第六届景观生态问题国际研 讨会上成立了国际景观生态学会(IALE),标志着景观生

9、态学走向一个新的发展水平。国际 景观生态学会(IALE )成立以来,景观生态学的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异常活跃,有关景观 生态学的专著、等出版物大量涌现。各国专家开始将景观生态学理论与自然保护工作相结合 进行研究。美国景观生态学尽管发展比欧洲晚,但其在创造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框架上, 颇具成绩。美国景观生态学的先驱Pansereon就积极提倡地和生态学的结合,并对景观进行 地理学研究。R.T.T.Formaih P.GRisser和Michel Gordron是当今美国景观生态学研究领域的 突出代表。此间,具有代表性的著作有:景观生态学透视(首届国际景观生态学大会论文 集)(Tjallingli

10、and de Veer,1982)、景观生态学:理论与应用(Naveh and Lieberman,1984)、景观生态学(Forman and Godor,1986 )、变化着的景观:生态学透视 (Zoneveld and Forman,1990)、景观生态学的定量方法、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 (Farina,1998)、景观生态学在行动(Farina,2000),还有1987年创刊的景观生态学杂志 (Frank Golley 主编)等。我国景观生态学研究进展如前所述,我国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是从20世纪90年代才得到很大的,但十多年来,我 国学者做了很多工作,出版了一系列有关景观生态学方面的专

11、著,发表了许多探讨景观生态 学原理和研究的论文,并积极把景观生态学原理于景观生态、景观生态评价、景观生态设计 几景观生态规划等上,对于我国自然资源的管理、保护及开发利用也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我国景观生态学著作出版进展情况 十多年来我国景观生态学研究主要著作如下:1、景贵和吉林省中西部沙化地景观生态建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2、刘滨谊风景景观工程体系化建筑出版社19903、肖笃宁景观生态学:、方法及应用中国林业出版社19914、董雅文城市景观生态商务出版社19935、宗跃光 城市景观规划的理论和方法中国技术出版社19936、许慧等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37、徐化成景

12、观生态学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8、谢炳庚等湿地景观生态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9、俞孔坚景观:生态、文化与感知科学出版社199810、肖笃宁景观生态学研究进展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1、郭晋平森林景观生态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12、傅伯杰等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科学出版社2002 我国景观生态学研究领域的进展情况景观生态学基础理论研究我国景观生态学研究较偏重于基础理论的研究,其中肖笃宁(1988, 1991,1997, 1999, 2000,2001,)、邬建国(1990, 2000)、伍业钢(1988, 1992)、王仰麟(1990, 1995)、傅 伯杰(1983,

13、 1990, 1991, 1996, 2000, 2002)、景贵和(1990, 1994)、俞孔坚(1987, 1998, 2001)、陈昌笃(1991a, 1991b)以及徐化成(1996)等对景观生态学理论的探讨与研究具 有代表性。参考文献【1】布仁仓,王宪礼,肖笃宁,黄河三角洲景观组分判定与景观破碎化分析,应用生态学 报,1999, 10(3): 321324【2】蔡晓明,生态系统生态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304311【3】陈昌笃,论地生态学。生态学报,1986,6(4): 289294【4】陈利顶,傅伯杰。干扰的类型、特征及其生态意义。生态学报,000.20(4): 581586 【5 】 Vanicck V.Definition of Landscape Planning.Landscape Planning 1974,1:105丁翔 101101004 10级地理科学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