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ppt

上传人:xin****828 文档编号:15805308 上传时间:2020-09-07 格式:PPT 页数:76 大小:653.0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1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201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201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资源描述:

《201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ppt(7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良吏人物传记阅读(一) 一、阅读下面一则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 公孙鞅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孝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罢而孝公怒 景监曰:“子之客妄人耳,安足用邪!”景监以让卫鞅。 卫鞅复见孝公,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语数日 不厌。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曰: “吾说君以帝王之道比三代,而君曰:久远,吾不能待。 且贤君者,各及其身显名天下,安能悒悒待数十百年以 成帝王乎?故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然亦 难以比德于殷周矣。”,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 无名,疑事无功。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

2、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甘龙曰:“不然。圣 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不劳而成 功;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卫鞅曰:“龙之所言, 世俗之言也。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 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三代不同礼而王,五 伯不同法而霸。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 拘焉。”杜挚曰:“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 古无过,循礼无邪。”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 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 法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于是太子

3、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 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 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 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 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卫鞅 曰“此皆乱化之民也”,尽迁之于边城。其后民莫敢议 令。 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 反,发吏捕商君。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 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商君 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商君既复入,秦,走商邑,与其徒属发邑兵北出击郑。秦发兵攻商君,杀之于郑黾池。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

4、!”遂灭商君之家。 (选自史记商君列传,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景监以让卫鞅 让:责备 B.子何以中吾君 中:选中 C.黥其师公孙贾 黥:在人身上刻图案并涂色 D.舍人无验者坐之 验:凭证 解析 中:中意。,B,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 ) A.学者溺于所闻。公子自度不能得之于王。 B.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D.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吾攻赵旦暮 且下,而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 解析 B项均为通

5、过。A项介词,表示被动;介词, 从里。C项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 独 立性;助词,的。 D项连词,表并列;连词,如果。,B,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商鞅到了秦国后,以富国强兵的办法劝说孝公,孝 公特别高兴,因为按照商鞅的办法,秦国就可以治 理得如同殷、周一样好了。 B.孝公想依从商鞅而变法,但又怕天下人议论他, 商鞅就对孝公说做事情不要犹豫不决,还认为只 要能强国利民,圣人就不必沿用成法遵循旧制。 C.甘龙认为聪明的人不改变成法而治理国家,杜挚认 为没有百倍的利益就不能改变成法,商鞅驳斥了这 些主张,得到了孝公的赞同。 D.因公子虔一班人的告发

6、,商鞅受到追捕,后来商鞅 发动商邑的士兵攻击郑国以谋求生路未能成功,最 终落 了个被五马分尸示众的下场。,解析 A项“秦国就可以治理得如同殷、周一样好了” 不对,原文“然亦难以比德于殷周矣”的意思是“然而, 这样也就不能与殷、周的德行相媲美了”。 答案 A 4.翻译与断句。(10分) (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 语。(7分) 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 (4分) 答案 聪明的人制定法度,愚蠢的人被法度制约;贤 能的人变更礼制,寻常的人被礼制约束。 (每句1分),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3分) 答案 新法在民间施行了整一年,秦国老百姓到

7、国都 说新法不方便的人数以千计。 (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的画线句断句。(3 分) 齐人有欲得金者清旦被衣冠往鬻金者之所见人操 金,攫而夺之。吏搏而束缚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也?”对曰:“殊不见人,徒见金耳!”,答案 齐人有欲得金者/清旦被衣冠/往鬻金者之所/见人操金 【参考译文】 卫鞅就西去秦国,依靠孝公的宠臣姓景的太监求见孝公。孝公召见卫鞅,让他说了很长时间的国家大事,孝公一边听一边打瞌睡,一点也听不进去。事后孝公迁怒景监说:“你的客人是大言欺人的家伙,这种人怎么能任用呢!”景监又用孝公的话责备卫鞅。于是卫鞅又见到了孝公,孝公跟他谈得非常投机,不知不觉地在垫席上向前移动膝

8、盖,谈了好几天都不觉得厌倦。景监说:“您凭什么能合我们国君的心意呢?我们国君高兴极了。”卫鞅回答说:“我劝大王采用帝王治国的办,法,建立夏、商、周那样的盛世,可是大王说:时间太长了,我不能等。何况贤明的国君,谁不希望自己在位的时候名扬天下,怎么能叫我闷闷不乐地等上几十 年、几百年才成就帝王大业呢?所以,我用富国强兵的办法劝说他,他才特别高兴。然而,这样也就不能与殷、周的德行相媲美了。” 孝公任用卫鞅后不久,卫鞅打算变更法度,孝公又恐怕天下人议论自己。卫鞅说:“行动犹豫不决就不会搞出名堂,办事犹豫不决就不会成功。因此,圣人只要,能够使国家强盛,就不必沿用旧的成法;只要能够利于百姓,就不必遵循旧的

9、礼制。”孝公说:“讲得好。”甘龙说:“不是这样。圣人不改变民俗而施以教化,聪明的人不改变成法而治理国家。顺应民风民俗而施教化,不费力就能成功;沿袭成法而治理国家,官吏习惯而百姓安定。”卫鞅说:“甘龙所说的,是世俗的说法啊。一般人安于旧有的习俗,而读书人拘泥于书本上的见闻。这两种人奉公守法还可以,但不能和他们谈论成法以外的改革。三代礼制不同而都能统一天下,五伯法制不一而都能各霸一方。聪明的人制定法度,愚蠢的人被法度制约;贤能的人变更礼制,寻常的人被礼制约束。 ”,杜挚说:“没有百倍的利益,就不能改变成法;没有十倍的功效,就不能更换旧器。仿效成法没有过失,遵循旧礼不会出偏差。”卫鞅说:“治理国家没

10、有一成不变的办法,有利于国家就不仿效旧法度。所以汤武不沿袭旧法度而能称王天下,夏殷不更换旧礼制而灭亡。反对旧法的人不能非难,而沿袭旧礼的人不值得赞扬。”孝公说:“讲得好。”于是任命卫鞅为左庶长,终于制定了变更成法的命令。 新法在民间施行了整一年,秦国老百姓到国都说新法不方便的人数以千计。正当这时,太子触犯了新法。卫鞅说:“新法不能顺利推行,是因为上层人触犯它。”将依新法处罚太子。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又不能施,以刑罚,于是就处罚了监督他行为的老师公子虔,以墨刑处罚了给他传授知识的老师公孙贾。第二天,秦国人就都遵照新法执行了。新法推行了十年,秦国百姓都非常高兴,路上没有人拾别人丢的东西据为己有,

11、山林里也没了盗贼,家家富裕充足。人民勇于为国家打仗,不敢为私利争斗,乡村、城镇社会秩序安定。当初说新法不方便的秦国百姓又有来说法令方便的,卫鞅说:“这都是扰乱教化的人”,于是把他们全部迁到边疆去。此后,百姓再没人敢议论新法了。 五个月之后,秦孝公去世,太子即位。公子虔一班人告发商君要造反,派人去逮捕商君。商君逃跑到边境关口,想住旅店。旅店的主人不知道他就是商君,说:,“商君有令,住店的人没有证件店主要连带判罪。”商君长长地叹息说:“唉呀,制定新法的遗害竟然到了这样的地步!”商君再回到秦国后,就潜逃到他的封地商邑,和他的部属发动邑中的士兵,向北攻击郑国谋求生路。秦国出兵攻打商君,把他杀死在郑国黾

12、池。秦惠王把商君五马分尸示众,说:“不要像商鞅那样谋反!”于是就诛灭了商君全家。 二、阅读下文,完成59题。(22分)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游京师,献书于平章不忽木,大奇之,辟为礼部令史,乃荐入御史台。一日病,不忽木亲至其家问疾,四顾壁立,叹曰:“此真台掾也。”及为丞相椽,选授堂邑县尹。人言官舍不利,居无免者,竟居之。首毁淫祠三十余所,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

13、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道经华山,祷雨于岳祠,泣拜不能起,天忽阴翳,一雨二日。及到官,复祷于社坛,大雨如注,水三尺乃止,禾黍自生,秦人大喜。时斗米直十三缗,民持钞出籴,稍昏即不用,诣库换易,则豪猾党蔽,易十与五,累日不可得,民大困。乃检库中未毁昏钞文可验者,得一千八十五万五千余缗,悉以印记其背,又刻十贯、伍贯为券,给散贫乏,命米商视印记出粜,诣库验

14、数以易之,于是吏弊不敢行。又率富民出粟,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闻民间有杀子以奉母者,为之大恸,出私钱以济之。,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每一念至,即抚膺痛苦,遂得痰不起,卒年六十。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元史列传六十二张养浩传) 【注】楮(ch)币:元代发行的一种纸币。平章:元代官职,职权类似宰相。淫祠:在正神(谷神、土 神等)以外滥设的神祠,如供奉“狐仙”“蛇妖”等的祠 堂。,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游京师,献书于平章不忽木 游:游学 B.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 置:审讯 C.民持钞出籴,稍昏即

15、不用 昏:模糊不清 D.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 纳:上交 解析 置:惩处,处罚。,B,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 ) A. 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B. 大雨如注,水三尺乃止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 C. 闻民间有杀子以奉母者 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 D. 夜则祷于天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解析 A项前“而”是因果关系,后“而”是假设关系; B项前“乃”相当于“才”,后“乃”相当于“于是”;C项 两个“以”都是连词,表目的关系;D项前“于”相当于 “向”,后“于”相当于“被”。 答案 C 7.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

16、,全部表现张养浩“为官能为 民着想”的一组是(3分) ( ) 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人 言官舍不利,居无免者,竟居之彼皆良民,饥寒 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悉以印记其背,又刻十贯、伍贯为券,给散贫乏 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 A. B. C. D.,解析 表现他少年时的高尚品德,表现他对生 活条件不计较,表现百姓对他的铭记感恩。 答案 D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张养浩从小就讲道义,不忽木来看望他,他和家人 恭敬地迎接;做县尹时,官舍不好也不计较;对做 过盗贼的人和李虎这样的暴戾之人都能用宽容去感

17、 化他们。 B.张养浩把钱财看得很淡,做御史台时两袖清风; 调任陕西时,把家里的所有东西都送给了乡里贫困 的人;还常拿自己的钱赈济百姓。,C.张养浩往陕西赴任的途中,到华山祷雨,结果“一雨 二日”,到官后又求雨,结果大雨如注。这些事虽带 有迷信色彩,但可见他心里装着老百姓。 D.张养浩为官清廉,心系百姓,也赢得了老百姓的拥 戴,他调离堂邑十年之后,当地群众仍为他竖碑颂 德;他去世以后,百姓悲哀得如失去父母。 解析 “四顾壁立”是指他家贫如洗,没有多余的财产;对李虎这样的为害百姓的土匪头子依法惩办,并不宽容;文中无“家人恭敬地迎接”意。 答案 B,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8、 (10分) (1)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答案 既然已经处罚过了,现在仍旧把他们看成强 盗,这是断绝他们悔过自新的道路啊! (2)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 答案 有一个叫李虎的人,曾经杀过人,他的同党也 都暴虐残忍,为害百姓,百姓不堪忍受。 (3)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 答案 晚上便向上天祈祷,白天就出外救济灾民,一 天到晚没有丝毫的懈怠。,【参考译文】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张养浩从小就有德行和节义。有一次他出门,碰到一个人,那人把钞票遗失在路上,当张养浩发现的时候,那个人已经走了,张养浩就追上去把钱还给他。年仅十岁,就一天到晚不停地

19、读书,父母担心他过于用功而制止他读书,他就白天默默地背诵,到了夜晚就关上房门,点上灯,偷偷地读书。山东按察使焦遂听说这个情况,就推荐张养浩做东平县学正。 后来,张养浩游学京师,把自己写的文章献给宰相不忽木,不忽木大为称奇,因此任命他为礼部令史,并推荐他进入御史台。一天张养浩生病了,不忽木,亲自到他家里探问,当看到张养浩家里四壁空空,什么也没有时,感慨叹息说:“张养浩这种人才是真正的监察御史的好材料啊!”后来他做了宰相的属官,又被选授为堂邑县尹。人们传说堂邑县县官住的房子不吉利,住进去的人没有一个能免除灾难的,但是张养浩还是住了进去。 张养浩带头捣毁了滥设的神祠三十多所,免除了有强盗前科的人每月

20、初一、十五例行到官府接受审讯检查的规定,张养浩说:“他们都是善良的百姓,因为生活困难,为饥寒所迫,不得已而去做了强盗;既然已经处罚过了,现在仍旧把他们看成强盗,这是断绝他们悔过自新的道路啊!”强盗们感动得流了眼泪,他们相互,劝戒说:“不要对不起张公。”有一个叫李虎的人,曾经杀过人,他的同党也都暴虐残忍,为害百姓,百姓不堪忍受,从前的县尹都不敢过问这件事。张养浩到这里以后,将他们全部依法惩处,老百姓非常高兴。张养浩调离堂邑十年,百姓仍然为他立碑,歌颂他的恩德。 天历二年,陕西大旱,饥饿的老百姓人吃人,朝廷特拜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张养浩接到任命后,立即把自己家里的财产都分给村里的穷人,自己便登上

21、车子向陕西进发,碰到饥饿的灾民就赈济他们,看到饿死的灾民就埋葬他们。路过华山,就到西岳庙去求雨,哭拜,在地上都爬不起来,这时,天空忽然阴云密布,一连下了两天雨。等到张养浩到了官府,又到土地庙里去求雨,结果大雨如注,下了三尺深才停下来,庄稼由此长起来了,陕西的民众十分高兴。当时一斗米值十三贯钱,百姓拿着钞票出去买米,钞票稍有不清或破损就不能用,拿到府库中去调换,那些奸刁之徒营私舞弊,百姓换十贯只给五贯,而且等了好几天还是换不到,老百姓处境非常困难。于是张养浩检查府库中那些没有损毁、图纹可以看得清的钞票,得到一千八百五十多万贯,全部在它的背面盖上印记,又刻十贯和五贯的小额钞票发给穷人,命令米商凭钞

22、,票上的印记把米卖给他们,到府库验明数目便可换取银两,于是那些奸商污吏再也不敢营私舞弊。 张养浩又率领富人家出卖粮食,为此又向朝廷上奏章请求实行纳粮补官的法令。张养浩听到民间有人为了奉养母亲而杀死自己儿子的事,为此大哭了一场,并拿出自己的钱救济了这户人家。 张养浩到陕西做官四个月,从来没有回到自己家里住过,一直住在官府,晚上便向上天祈祷,白天就出外救济灾民,一天到晚没有丝毫的懈怠。每想到一件牵挂的事,就按着胸,感到痛苦,于是卧病不起,去世的时候才六十岁。陕西的老百姓,悲哀的程度像失去了父母。,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18分) 薛奎,字宿艺,绛州正平人。进士及第,为隰州军 事推官

23、。州民常聚博僧舍,一日,盗杀寺奴取财去,博 者适至,血偶涴衣,逻卒捕送州,考讯诬伏。奎独疑 之,白州缓其狱,后果得杀人者。徙仪州推官,尝部丁 夫运粮至盐州,会久雨,粟麦渍腐,奎白转运卢之翰, 请纵民还州而偿所失。之翰怒,欲劾奏之。奎徐曰: “用兵久,人疲转饷,今幸兵食有余,安用此陈腐以困 民哉!”之翰意解,凡民所失,悉奏除之。 知并州,改秦州。州宿重兵,经费常不足,奎务为 俭约,教民水耕,岁中积粟三百万。知益州,秦民与夷落,数千人列奎治状,请留,玺书褒谕,不许。成都民妇讼其子不孝,诘之,乃曰:“贫无以为养。”奎出俸钱与之,戒曰:“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其母子遂如初。尝夜宴,有戍卒杀人,人皆奔

24、走,奎密遣捕杀之,坐客莫有知者。临事持重明决,多此类也。 召为龙图阁学士,遂参知政事。帝谕曰:“先帝尝以为卿可任,今用卿,先帝意也。”俄迁给事中。帝尝谓辅臣曰:“臣事君鲜有克终者。”奎曰:“保终之道,匪独臣不然也。”历数唐开元、天宝时事以对,帝然之。 奎性刚不苟合,遇事敢言。真宗时数宴大臣,至有,沾醉者。奎谏曰:“陛下即位之初,励精万机而简宴幸。今天下诚无事,而宴乐无度,大臣数被酒无威仪,非所以重朝廷也。”真宗善其言。 (宋史卷二百八十六列传第四十五薛奎) 10.对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博者适至,血偶涴衣 涴:弄脏 B.尝部丁夫运粮至盐州 部:率领 C.请纵民

25、还州而偿所失 纵:放归 D.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 贷:借给 解析 贷:宽恕。,D,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 组是(3分) ( ) A.贫无以为养 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B.奎出俸钱与之 失其所与,不知 C.匪独臣不然也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D.励精万机而简宴幸 吾尝跂而望矣 解析 A项没有用来的办法;B项给/结交;C 项这样/但是;D项表并列/表修饰。,A,12.下列各组句子中,都能表现薛奎刚直敢谏的一组 是(3分) ( ) 奎独疑之,白州缓其狱 奎白转运卢之翰,请纵 民还州而偿所失 凡民所失,悉奏除之 奎密遣 捕杀之,坐客莫有知者 保终之道,匪独臣不然也 大臣数被

26、酒无威仪,非所以重朝廷也 A. B. C. D. 解析 为卢之翰所为,言薛奎遇事能沉稳果断 处置。排除句。,B,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是(3分) ( ) A.薛奎断案明察。有个赌徒身着血衣在杀人劫财的 案发现场被捕,虽然已经主动认罪,但薛奎仍觉 得案情可疑,力请缓决,最终抓获了真凶。 B.薛奎体察百姓疾苦。他能体谅因雨造成军粮毁损 的丁夫,请求上司停运。上司起初虽怒而欲弹劾 薛奎,但最终被他说服,并免除了丁夫赔偿损失。 C.薛奎深得百姓爱戴。在军费负担沉重的秦州,他 力求节俭,教百姓改进耕作方法,发展生产,为 民谋利。因此,在他调任时,百姓极力争取他留 任。 D.

27、薛奎为政恩威并用。对于因贫穷无力赡养母亲而 被告不孝的儿子,他以财相赠,耐心劝说;对于杀 人造成社会动乱的戍卒,他能沉稳处置,果断决策。,解析 赌徒是严刑审讯后屈意招认的,而不是主动 认罪的。 答案 A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今幸兵食有余,安用此陈腐以困民哉! 答案 现在幸好军粮有余,为什么要因为这些陈腐的 粮食而使百姓困苦呢!(“安用哉”应译为“为什 么呢”,感叹句或反问句均可;“用”,应译为“因 为”;“陈腐”,形容词用为名词,应译为“陈腐的粮 食”;“困”,应译为“使困苦”。共3分,“今幸兵 食有余”句1分,“安用此陈腐以困民哉”句2分,句中 每译错一处

28、扣1分,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2)大臣数被酒无威仪,非所以重朝廷也。 答案 大臣们屡次醉酒,失掉了庄严的容止,这不是 用来加重朝廷的权威的做法啊。(“大臣数被酒无威仪”句,“被酒”,可译为“醉酒”或“喝酒”;“威仪”,意为庄严的容止,译为“威严”“威严风度”“威望和仪表”亦可。“非所以重朝廷也”句,应译为判断句;“所以”,应译为“用来的做法”;“重朝廷”,可意译为“加重朝廷的权威”“提高朝廷的威望”。共3分,“大臣数被酒无威仪”句2分,“非所以重朝廷也”句1分,句中每译错一处扣1分,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参考译文】 薛奎,字宿艺,绛州正平(今山西临汾)人。考中 了进士,任隰州军事推官。

29、隰州的百姓经常在寺庙里聚众赌博,有一天,盗贼杀了寺里的奴仆抢走了钱财,赌博的人正好到来,衣服偶然染上了血迹,巡逻的士兵将他逮捕送到州府,严刑审讯后屈意招认。只有薛奎对此怀疑,请求州官暂缓处置这个案件,后来果真抓到了杀人凶手。薛奎升任仪州推官,曾经率领民夫运粮去盐州,恰逢大雨连绵,粮食被水浸泡腐烂,薛奎就请求转运使卢之翰,让民夫回仪州,而后再赔偿损失的粮食。卢之翰大怒,准备上书弹劾薛奎。薛奎慢慢地劝说他 道:“兴兵作战已经很久了,百姓都因转运军饷而疲惫,不堪,现在幸好军粮有余,为什么要因为这些陈腐的 粮食而使百姓困苦呢!”卢之翰的怒气消除了,所有因 民夫而损失的粮食,他都上奏免除了赔偿。 薛奎任

30、并州知州,后改任秦州知州。秦州驻有重兵, 经费常不足用,薛奎力求节俭,教百姓改用灌溉耕作 的方法,一年之内就积余了粮食三百万石。改任益州 知州,秦州百姓和少数民族部落数千人列数薛奎的政 绩,请求朝廷让薛奎留任,朝廷下圣谕予以褒扬,但 没有同意让薛奎留任。成都有一个妇女告发她的儿子 不孝,薛奎责问那个儿子,他才说:“是因为贫穷没有 办法赡养。”薛奎就拿出自己的俸禄给他,并告诫他说: “如果再不赡养母亲,我就不再宽恕你了!”他们母子于,是和好如初。薛奎曾经在夜里设宴待客,有守边的士兵杀人,人们都吓得奔逃,薛奎暗中派人将他逮捕处死,赴宴的宾客都没有人觉察到此事。薛奎遇事能沉稳处置,果断决策,有很多类

31、似的情况。 薛奎被召入朝任龙图阁学士,后任参知政事。皇上告诉他说:“先帝曾经认为你可以重用,现在任用你,是先帝的意见。”不久薛奎升任给事中。皇上曾经对辅政大臣说:“臣子侍奉君主,很少有善始善终的。”薛奎说:“不仅是臣下应该做到善始善终。”并列举了唐代开元、天宝年间的史事来回答,皇上同意他的话。 薛奎性情刚直,不肯随便附和别人的意见,遇事敢,于说话。宋真宗时多次宴请大臣,以至于大臣喝得大 醉。薛奎进谏说:“陛下刚即位的时候,振作精神,对于宴享临幸是从简的。现在天下确实是太平无事,但宴饮游乐却无节制,大臣们多次醉酒,失掉了庄严的容止,这不是用来加重朝廷的权威的做法啊。”真宗很赞赏他的说法。 四、阅

32、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7题。(15分) 唐震字景实,会稽人。少居乡,介然不苟交,有言其过者辄喜。既登第为小官,有权贵以牒荐之者,震内牒箧中,已而干政,震取牒还之,封题未启,其人大愧。后为他官,所至以公廉称。咸淳中,由大理司直通判临,安府。时潜说友尹京,恃贾似道势,甚骄蹇,政事一切无所顾让。会府有具狱将置辟,震力辩其非,说友争之不得,上其事刑部,卒是震议。六年,江东大旱,擢知信州。震奏减纲运米,蠲其租赋,令坊置一吏,籍其户,劝富人分粟,使坊吏主给之。吏有劳者,辄为具奏复其身。吏感其诚,事为尽力,所活无算。州有民庸童牧牛,童逸而牧舍火,其父讼庸者杀其子投火中,民不胜掠,自诬服。震视牍疑之,密物

33、色之,得童傍郡。以诘其父,对如初,震出其子示之,狱遂直。擢浙西提 刑。赵氏有守阡僧甚暴横,震遣吏捕治,似道以书营救,震不省,卒按以法。似道怒,使侍御史陈坚劾去之。,咸淳十年,起震知饶州。时兴国、南康、江州诸郡 皆已归附,大兵略饶。饶兵止千八百人,震发州民城 守,昧爽出治兵,至夜中始寐。上书求援,不复。大兵 使人入饶取降款,通判万道同阴使于所部敛白金、牛酒 备降礼,饶寓士皆从之。道同风震降,震叱之曰:“我 忍偷生负国邪?”城中少年感震言,杀使者。民有李希 圣者谋出降,械置狱中。明年二月,兵大至,都大提举 邓益遁去。震尽出府中金钱,书官资揭于城,募有能出 战者赏之。众惧不能战,北兵登陴,众遂溃。震

34、入府中 玉芝堂,其仆前请曰:“事急矣,番江门兵未合,亟出 犹可免。”震骂曰:“城中民命皆系于我,我若从尔言得 不死,城中民死,我何面目生邪?”左右不复敢言。皆,出。有顷,兵入,执牍铺案上,使震署降,震掷笔于地,不屈,遂死之。 (节选自宋史唐震传)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令坊置一吏,籍其户 籍:登记 B.州有民庸童牧牛 庸:雇用 C.道同风震降 风:劝说 D.民不胜掠,自诬服 掠:掠夺 解析 掠:拷打。,D,16.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唐震“不阿权贵”和“忠勇报国”的一组是(3分) ( ) A.已而干政,震取牒还之,封题未启 震奏减纲运米,蠲其

35、租赋,令坊置一吏 B.震力辩其非,说友争之不得 震视牍疑之,密物色之,得童傍郡 C.似道以书营救,震不省,卒按以法 道同风震降,震叱之曰:“我忍偷生负国邪?” D.震尽出府中金钱,书官资揭于城 使震署降,震掷笔于地,不屈 解析 A项是为救灾采取的措施。B项是善辩疑案,恪尽职守。D项是用官府金钱招募能抗敌的人。,C,17. 翻译文中加线的句子。(9分) (1)吏感其诚,事为尽力,所活无算。(3分) 答案 小吏们为他的诚心所感动,办事十分尽力, 救活的饥民不计其数。(关键处:第一句是被动句,“无算”是不计其数的意思。每错一处扣1分) (2)以诘其父,对如初,震出其子示之,狱遂直。(3分) 答案 拿

36、这事来诘问孩子的父亲,他的回答跟当初一样,唐震就叫出他的儿子让他看,案件于是得以纠正。(关键处:“诘”指追问,审问。“对”是回答。“狱”指案件。“直”是纠正、平反的意思。每错一处扣1分),(3)事急矣,番江门兵未合,亟出犹可免。(3分) 答案 情况紧急了,番江门敌军还没合围,赶快出去还可以脱身。 【参考译文】 唐震字景实,会稽人。年轻时生活在乡里,为人耿直,不随便同人结交,有人指出他的过错他就很高兴。唐震考取进士以后做了小官,有个权贵用文书推荐他,他把文书放入小箱子中,不久他参与政事,唐震就取出文书还给那个权贵,文书的封条尚未打开,那人十分惭愧。后来唐震担任其他官职,他到哪里都以公正廉洁著称。

37、咸淳年间,他由大理寺司直而兼任临安府通判。当,时潜说友担任京城的长官,他依仗贾似道的势力,十分傲慢,处理政事时一切都无所顾忌退让。恰好府中有案卷将要用来定罪量刑,唐震极力辩说其中的错误,潜说友争论不过他,就把那事上告刑部,最终刑部认为唐震的意见是正确的。咸淳六年,江东发生大旱灾,唐震被提拔为信州知州。唐震上奏请求减少纲运米,免除当地的租赋,下令每个街坊设置一个小吏,登记那里的户口,劝说富人分发粮食,让街坊的小吏主持供给饥民。有的小吏劳累不堪,唐震就为他们详细上陈情况,使他们恢复原来身份。小吏们为他的诚心所感动,办事十分尽力,救活的饥民不计其数。州里有个百姓雇用小孩放,牛,小孩逃走了,牛棚发生火

38、灾,孩子的父亲状告雇主杀死他的儿子并将其投入火中,那个百姓禁受不住拷打,自己捏造事实服罪了。唐震看案卷后怀疑这事,就暗中查访,终于在临近的郡中找到了小孩。拿这事来诘问孩子的父亲,他的回答跟当初一样,唐震就叫出他的儿子让他看,案件于是得以纠正。唐震被提拔为浙西提刑。赵氏家族有个看守墓地的僧人十分凶暴蛮横,唐震派遣官吏去逮捕惩治他,贾似道写信来营救,唐震不予理睬,最终按照法律判了刑。贾似道发怒了,让侍御史陈坚弹劾唐震,使他被免职。,咸淳十年,朝廷又起用唐震做饶州知州。当时兴国、南康、江州诸郡都已经归附元朝,元军开始攻取饶州。饶州驻军只有一千八百人,唐震发动州民登城防守,天不亮就出去整治军队,直到半

39、夜才入睡。他上书朝廷求援,没有得到回复。元军派人进入饶州来取宋军表示投降的条款,通判万道同暗中派人在他部下中筹集白金、牛酒,备办投降时的礼物,寓居饶州的士人全都听从他。万道同劝说唐震投降,唐震大声呵斥说:“我能忍心苟且偷生辜负国家吗?”城中的年轻人被唐震的话感动了,就杀了元军的使者。有个叫李希圣的百姓图谋出城投降,结果被戴上刑具投入监狱中。第二年二,月,元军大批到来,都大提举邓益逃离了饶州。唐震拿出府中所有的金钱,写了官府悬赏文告张贴在城墙上。招募能够奋勇应战的人来奖赏他们。众人心里畏惧,不能应战,元兵登上女墙,众人就溃散了。唐震走进府中的玉芝堂,他的仆人上前请求说:“情况紧急了,番江门敌军还

40、没合围,赶快出去还可以脱身。”唐震骂道:“城中百姓的命运都跟我连在一起,我如果听从你的话得以不死,城中百姓却死了,我有什么脸面活着呢?”左右的人不敢再劝说。都走出去了。不久,元兵进来,拿文书铺在桌上,让唐震签名投降,唐震把笔投在地上,不肯屈服,终于为此而死。,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821题。(19分) 李大亮,京兆泾阳人。有文武才略,性忠谨,外若 不能言,而内刚烈。隋末,署庞玉行军兵曹。李密寇东 都,玉战败,大亮被禽。贼将张弼异之,就执百余人皆 死,独释大亮,引与语,遂定交。高祖入关,大亮自 归,授土门令。方岁饥,境多盗贼。大亮招亡散,抚贫 瘠,卖所乘马,稍稍资业之,劝垦田,岁大熟。间出

41、击 盗,所至辄平。贞观初,出凉州都督。时突厥亡,帝遂 欲怀四夷,诸部降者,人赐袍一领、帛五匹,首领拜将 军、中郎将,列五品者赢百员。又置降胡河南。诏大亮 为西北道安抚大使,使以绥大度设、拓设、泥熟特勒及,七姓种落之未附者,峙粮碛口赈其饥。大亮上言:“臣 闻欲绥远者必自近。中国,天下本根,四夷犹枝叶也。 残本根,厚枝叶,而曰求安,未之有也。臣以为诸称籓 请附者,宜羁縻受之,使居塞外,畏威怀德,永为籓臣。 河西积困夷狄,州县萧条,加因隋乱,残耗已甚。臣愚 愿停招慰,省劳役,使边人得就农畮,此中国利也。” 帝纳其计。八年,为剑南道巡省大使。会讨吐谷浑,为 河东道行军总管,与李靖俱出北道,与虏遇蜀浑山

42、,大 战,破之,俘其名王,获杂畜数万。拜右卫大将军。晋 王为皇太子,诏大亮兼右卫率,又兼工部尚书,身三职,,宿卫两宫。每番直,常假寐。帝劳曰:“公在,我得酣 卧。”尝以张弼脱其死,及贵,念有以报之。时弼为将 作丞,匿不见,大亮求之不能得。一日,识诸涂,持弼 泣,悉推家财与之,弼拒不受。乃言于帝曰:“臣及事 陛下,张弼力也,愿悉臣官爵授之。”帝为迁弼中郎将、 代州都督。世皆贤大亮能报,而多弼不自伐也。十八 年,卒,年五十九。将敛,家无珠玉为含注,惟贮米 五斛、布三十端。帝哭为恸,谥曰懿,陪葬昭陵。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二十四) 【注】古代丧葬之礼俗,以米及具填死者口中,谓之“含饭”。天子、贵族可

43、含珠玉等。,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署庞玉行军兵曹 署:暂任 B.臣闻欲绥远者必自近 绥:安抚 C.会讨吐谷浑 会:恰逢 D.识诸涂,持弼泣 诸:众多 解析 诸:兼词,“之于”合音。“之”,代词,他; “于”,介词,在。,D,19.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李大亮“文”“武”才略的 一组是(3分) ( ) A.臣愚愿停招慰,省劳役,使边人得就农畮 诸部降者,人赐袍一领、帛五匹 B.招亡散,抚贫瘠劝垦田,岁大熟 间出击盗,所至辄平 C.峙粮碛口赈其饥 与虏遇蜀浑山,大战,破之 D.愿悉臣官爵授之 每番直,常假寐,解析 A项第二句是唐太宗“怀四夷”的做

44、法。C项第一句是唐太宗给李大亮的诏令,非李大亮已做之事。D项第一句是李大亮向唐太宗提出把自己的官职爵位让给张弼的请求,表现他知恩图报的品质;第二句主要表现李大亮恪尽职守的精神。 答案 B,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是(3分) ( ) A.李大亮是京兆泾阳人。隋末,在李密叛军进攻东 都时曾经被俘。到高祖入关时,主动归附,被授 予土门令,任上政绩显著。 B.贞观初年,李大亮任凉州都督,当时突厥被消 灭。李大亮根据太宗“怀四夷”的政策,在碛口储 备了粮食,救济那些还未归附的部族。,C.李大亮认为以损害“中国”而优待“四夷”来“求安”的做 法不可取,且对自请归附的部族,应让他

45、们留守塞 外,而对河西边地,则应减劳役,让百姓从事生 产,休养生息。太宗接受了他的建议。 D.李大亮得到太宗的赏识和重用。曾身兼三职,每次轮 到他在宫中值守,都恪尽职守。他去世时,太宗非 常悲痛,赐予他谥号并赐他在昭陵陪葬。 解析 “在碛口储备了粮食,救济那些还未归附的部 族”是唐太宗给李大亮的诏令,未成事实。 答案 B,2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 语。(10分) (1)贼将张弼异之,就执百余人皆死,独释大亮, 引与语,遂定交。(5分) 答案 叛将张弼认为他与众不同,被抓的一百多人 都被杀了,唯独释放了大亮,请进府里与他交谈, 就决定与他结交。(5分。“异”“释”“引”译

46、对各给1 分;大意对给2分,译错酌扣),(2)世皆贤大亮能报,而多弼不自伐也。(5分) 答案 世人都称赞大亮能知恩图报,而且赞扬张弼 能够不夸耀自己。(5分。“贤”“而”“多”“伐”译对各 1分,“不自伐”宾语前置句式译对给1分。说明: “贤”,意动用法,可译为“认为好”,也可引申 为“称赞”。),【参考译文】 李大亮是京兆泾阳人。有文武才干和谋略,个性忠厚谨慎,从外表上看好像不善言辞,但内心刚正忠烈。隋朝末年,暂任庞玉军中行军兵曹一职。李密(叛乱)进攻东都,庞玉战败,大亮被擒。叛将张弼认为他与众不同,被抓的一百多人都被杀了,唯独释放了大亮,请进府里与他交谈,就决定与他结交。唐高祖入关,大亮主

47、动归附,被授予土门令。当时正好遇上年成歉收,境内盗贼大起。大亮召集逃亡流散的人,安抚贫穷的人,卖掉自己所骑的马,随即资助他们,鼓励百姓开垦农田,那年粮食丰收了。有时出兵打击盗贼,所到之处都,平息了贼患。贞观初年,出任凉州都督。当时突厥被消灭,唐太宗就想安抚各地的少数民族,投降的各部,每人赐一领袍、五匹帛,首领授予将军、中郎将官职,位列五品官职的有百人。又把投降的胡人安置在黄河以南。太宗下令任命大亮为西北道安抚大使,出使安抚大度设、拓设、泥熟特勒及七姓种落未归附的部族,在碛口准备好粮食救济他们度过饥荒。大亮上书说:“我听说想安抚远方的人一定要从安抚近旁的人开始。中原,是天下这棵大树的根,各地的少

48、数民族是枝叶。损害根本,优待枝叶,来求得国家安定,从来没有过这种情况。我认为那些自愿请求归附的部族,应该牵制利用他们,让他们留守塞外,敬,畏您的威望,感怀您的恩德,永远做守卫国家的边臣。 黄河以西的大片地区,多年来被少数民族困扰,州县萧 条,加上因为隋末的动乱,财力损耗得厉害。臣的愚见 是停下安抚未归附的部族的工作,减少劳役,使边地的 百姓能从事农业生产,这(才)是有利于国家的事。” 太宗接受了他的建议。贞观八年,(大亮)担任剑南道 巡省大使。恰逢讨伐吐谷浑,任河东道行军总管,与李 靖一起从北路出兵,与敌兵在蜀浑山相遇,双方展开激 战,大败敌兵,俘虏了名王,缴获数万头牲畜。大亮被 提拔为右卫大

49、将军。晋王被立为太子,太宗诏令大亮兼 任右卫率,又兼工部尚书,身兼三职,在宫中做值宿警,卫。每次轮到他值班,常常不脱衣帽只是坐着打盹。太 宗慰劳他时说:“有你在,我能睡个安稳觉。”因为张弼 曾经让他免去一死,到他显贵时,总想着如何报答张弼。 当时张弼担任将作丞,躲避不见大亮,大亮找不到张弼。 有一天,大亮在路上认出了张弼,就拉着张弼哭起来, 把自家的财产全都推让给张弼,张弼拒不接受。大亮就 对太宗说:“我能够侍奉陛下您,全是张弼的力量啊, 我愿意把自己的官职爵位全让给张弼。”唐太宗因此升 任张弼为中郎将、代州都督。世人都称赞大亮能知恩图 报,而且赞扬张弼能够不夸耀自己。贞观十八年,大亮 去世,

50、时年五十九岁。为他穿衣入棺时,家里拿不出,珠玉给他含在嘴里,只能在棺中放了五斛米、三十端布。太宗悲痛大哭,赐予他谥号懿,并赐他在昭陵陪葬。 推断实词词义的方法 要准确理解文言实词的词义,一是识记和累积,掌握 文言实词的基础知识;二是学会推断。只有把知识的 积累和方法的巧妙运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形成 较高的阅读能力。下面介绍几种推断实词词义的方法。 1.根据学过的课内实词来推断词义。 试题中出现的一些实词解释,其实课文中已出现过,,可联系课文相应迁移。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 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 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 如上面第1题中的“让”字,信陵君窃符救赵中有

51、 “让魏公子曰”,即“责备”义。 如5题中的“闻”字,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有“闻寡人 之耳者”,即“使听到”义。 2.使用组词法来推断词义。 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文言 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节词来表示。如文言文中的“书”可组词为“书信”。 齐人未附附归附、归顺。 齐人追亡逐北北败北,指败逃者。 3.利用相似的语言结构推断词义。 古汉语讲究工整、对仗,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处于 对应位置的词语,我们往往可以根据其意义上相同、 相近、相对的特点,求得词语的正确解释。如: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见”和“被”同义,都是“被”的 意思。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

52、身。“忧劳”对“逸 豫”,词义相反。,a.同义对应: 例: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处”的词义也很丰富。常用的义项有地方、机关或机关的一个部门、安排、居住、决断等。对照原文,上述义项均不适合。这里 可利用上下文的对照来推断。上句相应的位置上是“时”,下句中的“处”即不表空间而表时间,“行动处”即“行动时”。“处”表时间的例子还有不少,如柳永词句“留恋处,兰舟催发”。 求全责备“备”和“全”对应,即“齐全、完备”。 追亡逐北“北”和“亡”对应,都指败逃的人。,通五经,贯六艺“贯”和“通”对应,都是“通晓”义。 b.反义对应: 例:谷则异室,死则同穴。(诗经王风大车) “谷”和“死”

53、对应。那么是同义对应,还是反义对应呢?根据“异室”“同穴”的对应,我们可以判明“谷”和“死”是反义对应。“死”当然是“死去”之义,“谷”就可以知道是“活着”的意思了。 党同伐异伐:讨伐党:袒护 革故鼎新革:革除鼎:建立 前倨后恭恭:恭敬倨:不敬、傲慢,4.借助成语来推断词义。 即借助平时比较熟悉的成语中的有关词语的含义来推 断,如: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殚精竭虑。(殚、竭: 尽) 赵奢之伦制其兵不伦不类。(伦:类) 芳不得薄兮(楚辞涉江)日薄西山(薄: 接近) 孙膑期曰“暮见火举而齐发”(史记孙子吴起列 传)不期而遇(期:约定) 主人亲速宾及介(荀子乐论)不速之客 (速:邀请),从成语中迁移

54、解读,除了平时要掌握大量常用成语 外,还要理解疑难词所在句的大致意思,看把成语中 该词的意义迁入是否顺畅。 5.根据字形推断词义。 汉语的造字法(尤其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这四 种)为我们推测领悟词义提供了有利的帮助。根据字 形推断出词的大概意义范畴,再根据上下文,就可以 确定词的具体含义。通常来说,凡形旁从“禾”与五谷 有关;从“贝”与金钱有关。如:“不赂者以赂者丧”, 赂即贿赂。例“傥窀穸不为盗所发”,选出句中加点 词的意义正确的一项:,A.墓穴 B.棺材 C.财物 D.山洞 加点词“窀穸”极生僻,但根据“穴”部多与洞穴有关, 就可排除B、C两项,再根据语境可推出A项正确。 借助字形分析

55、,必须掌握各偏旁的字根义。比如作偏 旁的“月”,本义为肉,以“月”为偏旁的大都与躯体有 关。左偏旁“阝”本义为“阜”,说文解为“无石之 山”,与山峦高土有关。右偏旁“阝”,本义为“邑”, 即城邑,以之为右偏旁的字都与国名、邑名或行政区 域有关。 6.语境分析推断。 语境可分为句子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所谓内部语境,指的是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所谓外部语境就是针对 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言,即上下文的语言环境。有些句子中的实词义我们可以借助句子内部语境来推断。 例如: 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 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两句同出石钟山记,句根据前文语境可知,“言”为“叙述”之意。句我们联系

56、整篇文章的语言环境及历史背景来看,渔工水师大多文化水平较低,所以虽然知道石钟山命名的真实原因,却不能用文字记载下来。故“言”为“记载”之意。,又如: 齐武成帝子琅邪王,太子母弟也。生而聪慧,帝及后并笃爱之,衣服饮食,与东宫相准。帝每面称之曰:“此黠儿也,当有所成。” “黠”在现代汉语中是贬义词,是狡猾的意思。但在上文特定的语境里,它并非贬义。上文中与“黠”的词义相关的语句有(1)“生而聪慧”,(2)“帝及后并笃爱之”,(3)“帝每面称之”。由此可见,“黠”在此处应为褒义,只能译为“聪慧”。这个例子告诉我们,文言实词的词义推断要防止褒贬失当。,7.借助语法分析确定。 例如,选出“宣子有环,其一在

57、郑商,宣子谒诸郑伯” 中加点字的意义。 A.拜见 B.陈述 C.请求 D.名帖 “谒”,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词义非常丰富,至少有拜 见、陈述、请求、名帖等意思。要确定“谒”的义项, 可以借助语法分析。“宣子谒诸郑伯”中的“诸”是兼 词,相当于“之于”。“宣子”是主语,而谓语只能是动 词 “谒”,“谒”的宾语不是“郑伯”而是“之”所指代的 内容即上文的“环”。通过这样的分析就可以确定“谒” 的义项为 “请求”,而不可能是其他。,8.通过事理检验选择。 例:自是二年,孔子亡,又十一年,哀公竟逼于三子 而孙于越,比之简公,仅全其身尔。 上文中“孙”若解释为“孙子”,则“孙”所在的一句就应 译为“哀公最终被三子所逼迫,到越国当了孙子”,那 么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这样处理有悖情理。其实这里 “孙” 与“逊”通假,意思为流亡。这个例子启示我 们,在推断实词词义时,常用词义如果均不能切合语 境,就要考虑是否有通假现象,那或许能够柳暗花明。 总之,要做好文言阅读里的实词题,积累是基础,在 有一定量积累的情况下,又要懂得运用一些方法,以 解决疑难。这其中,不脱离语境是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