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重点文言文要点

上传人:wu****ei 文档编号:157985340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1.0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九年级重点文言文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九年级重点文言文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九年级重点文言文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九年级重点文言文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重点文言文要点(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本文出自孟子告子上,作者孟子,战国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还学过他的文章有得到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附“四书”:孟子论语大学中庸)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文章通过天时、地利、人和桑条件的比较,说明决定战争胜负的根本条件是人心向背,而决定人心向背的根本条件则是实行“仁政”与否。文章一开始就提出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接着从“环而攻之而不胜”和“委而去之”为论据,逐层展开论证。最后得出结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认为人才是艰苦环境造就的,有了艰苦环境的磨练,才能使人性格坚韧、顽强,才能担负重大的使命。本文中心论点是“生于

2、忧患,死于安乐。文章先列举六位经过贫困、挫折的磨砺,终于有所作为,成就大事的历史人物的例子,说明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向上。接着,作者从一个人的发展和一个国家的兴亡这两个不同角度,进一步论战忧患则生,安乐则死的道理。最后水到渠成,得出结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激发人们克服困难,锐意进取。文章包含着深刻的哲理,富有启发性。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答: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本文开头所列举的六个著名的历史人物,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答:都是在经历了一番艰难困苦之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3、在作者看来,一个人经受了艰难困苦的磨练,将会有怎样的益处?答: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4、文中由个人升华到国家,

3、论证“死于安乐”的道理的句子是什么?答: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曹刿论战 本文记述了长勺之战的整个过程。文章始终紧扣曹刿这一人物,通过他的语言和行到,阐述了有关战争的知道思想和以弱胜强的防御原则。第一,要取信于民;第二,抓住有利的时机;第三,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作者以简洁的语言揭示了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和军事上稳重果断的指挥才能,刻画了一个关心国家大事、深谋远虑的军事家形象。鲁庄公虽然少谋,但却一次又一次听取曹刿的意见,让曹刿放手去干,这一点也是难能可贵的。 1、“曹刿请见”的原因是什么?肉食者鄙,未能远谋。2、表现鲁庄公取信于民的句子是哪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3、“

4、忠之属也”具体指什么?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4、文中的“将鼓”“将弛”表现了鲁庄公什么?“未可”“可矣”表现了曹刿什么?“将鼓”“将弛”表现了鲁庄公急躁冒进;“未可”“可矣”表现了曹刿胸有成竹,从容不迫。5、曹刿分析取胜的原因有两条:一条是选择有利于进攻的时机,即文中的哪一句?一条是把握有利于追击的时机,又是哪一句?彼竭我盈。辙乱旗靡。6、本文的成语是什么?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一鼓作气。7、如何评价曹刿这一人物形象?他是一个深谋远虑的军事家,论战表现出他的勇气,作战“下视其辙”“登轼而望”,充分体现了他审慎和丰富的军事经验。 邹忌讽齐王纳谏 本文作者以巧妙设喻说理的方法,也就是比喻

5、论证的方法,说明了封建时代治国安邦的一个重要问题:除弊纳谏(君王善于接受别人的意见)。因为在封建专制时代,皇帝肯于纳谏是国家兴盛的重要因素。邹忌进谏采用“讽”的方式,即委婉的规劝,从小事入手、以小比大、以家比国,把治国安邦的道理说得透彻、深刻。同时进谏含蓄、委婉,也使齐威王愿意接受。1、邹忌以什么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一件家庭小事,即: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2、邹忌是如何看待妻、妾、客对自己的评价?他认为妻是“私我”、妾是“畏我”、客是“有求我”,故不可信。可见他有自知之明。3、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邹忌在“讽”齐王时,很讲技巧,先以“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

6、的方式委婉进谏。4、讽谏的结果如何?齐王接受了谏言,并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始而“门庭若市”,继而“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终于“战胜于朝廷”。5、邹忌成功的说服齐王,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他的劝说方式,即委婉劝说,它的优点就在于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从而乐于接受。今天的人际交往仍值得借鉴这种做法。示例1:喜欢邹忌他有勇气,说话讲究技巧,有自知之明等。示例2:喜欢齐威王他胸怀宽广,虚心纳谏,有富国强兵的愿望等。5、邹忌的谏言和诸葛亮出师表中的进言有相似之处, 邹忌的建议是什么?请用出师表中的四字词语来回答;邹忌进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

7、交往有什么启示?(3分)建议:开张圣听(“咨诹善道”或“察纳雅言”) 启示:在人际交往中要尊重对方,用对方可接受的方式提出建议,注意语言委婉。 鱼我所欲也本文提出在“生”和“义”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取义的观点,并且进一步指出这是每个人都有的“本心”,那些在“义”上有亏的人不过是丧失了他们的“本心”罢了。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2、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3、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4、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宫室之美而受

8、之;为妻妾之奉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6、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7、不辩礼仪的接受万钟是为了: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8、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9、本文孟子用“舍生而取义”来表现他的人生追求(选择)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体现这种追求的诗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请写出历史上在人生中有正确选择的人。*例如:岳飞选择精忠报国,文天祥选择忠义守节,布鲁诺选择坚定信念。10文所强调的“义”与市场经济下的“利”有无矛盾,由此会引发一点什么样

9、的启示,请简要谈谈。*不矛盾,在市场经济下也要讲诚信、讲道德,不做违法乱纪的事。12.奉行“舍生取义”这一行为准则的事例,并简要概述。*如:南宋末年文天祥组织力量坚决抵抗外侵,失败被捕后,面对元朝威逼利诱,竟毫不动摇,视死如归,最终被杀,这种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为正义而献身的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学习。13.主要阐述了“舍生取义”的道理。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这个“义”字?*能见义勇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做与国与民与人有益的事等。社会上的哥们义气是与小团体个人私利相关的江湖义气与本文的“义”不同。出师表选自诸葛亮集,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

10、的文体。文中诸葛亮给后主刘禅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表达了“报先帝”“忠陛下”的深厚感情。文章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兼用叙事、抒情。 第一部分()分析形式,指明危机,提出建议 第二部分()追忆往事,陈述理由 ,表达“受恩感激”之情。第三部分()分清责任,表明决心。1文中回顾了三顾茅庐和临崩托孤两件事。表达了受恩感激之情。 2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向后主刘禅提了三条建议,都是治国之大计,这三条依次是:广开言路(开张圣听)、严明赏罚(赏罚分明)、亲贤远佞。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亲贤远佞,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亲贤臣,远小人”这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根本,是三项建议的核心。 3出师表中的成语:开张

11、圣听、妄自菲薄、作奸犯科、三顾茅庐、优劣得所、引喻失义。 4诸葛亮在出师表一文中共13次提到先帝刘备,他的用意是激励后主刘禅深追先帝遗诏,“以光先帝遗德”完成“先帝刘备未竞的统一大业。” 5外诸葛亮着重回顾了有关先帝的“三顾茅庐”和“临崩托孤”两件大事, 6相关诗句:1.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2.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7. 追述自己随先帝艰难创业,忘身忧国,不避辛劳的历史。既表达自己一片忠贞激励刘禅,更主要是为北伐请命。说明这是先帝托付,是诸葛亮“报先帝、忠陛下”的决心和行动。 8.者自述本志,突出先帝的三顾之恩,而出师北伐,正是为了完成先帝未竟的事业,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由此自然引出下文的北伐建议。9.此表虽是为请命出征,但主要意图在于劝谏刘禅“内修政理”。历史上,刘禅昏庸,宠幸宦官,对于朝政,诸葛亮事无巨细。此次出征,他必然为国政忧虑,所以重在提建议,荐人才。这正是针对蜀国形势,有利于出征北伐。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