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体系建设基本设想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5798391 上传时间:2020-09-06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1.34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智能电网体系建设基本设想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智能电网体系建设基本设想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智能电网体系建设基本设想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智能电网体系建设基本设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能电网体系建设基本设想(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网体系建设基本构想,一个技术的概念和目的,一个解决方案的内容,要从利益相关者进行分析。智能电网的利益相关者主要是国家、电网公司和用户三部分,当然还有设备制造商、电建公司等其他角色,但主要还是这三类。 国家对能源、对电网的期望是什么?从最近国家的政策可以看出,是节能减排,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电网公司主要关注哪方面?当然是电网运营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 用户关注什么?电费支出和用电可靠性。 相关方关注什么?常规发电企业三公调度、电力市场。新能源的柔性接入。 因此智能电网的目标是提高电网运营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降低用户的电费支出,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节能减排。如果智能

2、电网能够达到上述目标,就能获得各个利益方的支持,其发展前景也会更加广阔。,对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网的理解,中国智能电网 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的智能化电网(Strong&Smart Grid)。安全可靠、清洁高效、自愈可调,发电,输电,用电,配电,采用先进、高效的多元化发电技术,实现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满足国家能源发展战略要求 机组的可靠性、可用性和可调性指标满足电网智能运行要求 实现机网信息的双向交换、双向交互式自动控制 实现可再生能源有序并网和“即插即用”,实现高效、可靠、灵活、优质的电力配送;增强接纳分布式能源系统接入能力 高效、灵活、合理的网架结构 配电网络的自组

3、织、自优化 分布式电源自适应接入与控制 满足经济社会电能质量的多元化要求 面向企业管理和用户需求的配电网智能决策支持,实现电网与用户之间的实时交互响应,增强电网的综合服务能力,提升服务水平 借助双向供电技术,实现双向互动营销,促进用户参与市场 推动智能楼宇、智能家电、智能交通等领域技术创新 提高电网的综合服务能力,促进社会资源的优化整合,满足大型能源基地的能源外送,实现更大范围资源优化配置,与其它资源体系实现战略互补 连接大型能源基地及主要负荷中心的特高压输电骨干网架 跨大区经济调度和资源优化配置 强大的电网抗攻击和快速自愈能力 灵活适应国家能源政策及行业发展目标,实现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

4、有机融合 构建坚强、自愈、清洁、经济、集成为特征的柔性电力网络系统,实现机组重要运行参数的在线监测,包括实时煤耗、实时排放等环保指标 加强对提高发电设备的可调节、抗扰动等能力的技术研发 实现电网与机组之间的双向交互式自动控制 可再生能源的预测与控制技术,发电,先进特高压交直流输电技术 全维度智能化高级电网调度技术 电网节点支撑技术 实时安全监测及辅助决策系统 优化运行、预防控制、紧急控制、校正控制、恢复控制智能决策应用 可预测、可调节、平滑转移的潮流控制技术,输电,建立配电网智能决策平台 构建配网综合信息管理平台 分布式能源系统接入技术 先进的供电安全快速预警及控制技术 配电网智能自愈技术,配

5、电,先进的双向用电信息管理体系 支持双向互动的智能表计、智能终端、用户门户等技术 与电网双向互动的智能电器 用户电源与储能设备智能接入 用户通信能源一体化等增值服务技术,用电,智能电网装备技术 先进通信体系架构 电网快速仿真及建模 状态检修、资产全寿命管理 统一模型的电网信息支持平台,发电,输电,用电,配电,2020年,2015年,2012年,实现电网对机组运行参数的在线自动控制,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并网运行,实现电网与机组之间信息双向交换、数据传送的召唤服务,实现可再生能源并网的“即插即用”,机组的可靠性、可用性和可调性指标满足电网稳定运行的要求,完善智能变电站的分布决策能力,完善的电网自愈能力

6、,坚强的特高压目标网架形成。高级调度系统在国网系统的全面推广,针对用户需求定制服务 允许用户向电网提供多余的电力;增值服务体系;双向营销推广建设,坚强的“三华”电网逐步形成;智能电力市场交易运营系统初步完成;完善高级调度系统功能,营销业务系统优化与完善;建设双向互动营销试点,特高压环网初步形成,完成高级调度系统主要功能模块,开展数字化变电站关键基础技术研究,完成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完善需求侧管理,实现智能配电网快速仿真和分析,实现配电网智能自愈自优化.全面推广高级配电网智能控制系统,实现面向企业管理和用户需求的智能决策支持,实现分布式发电的并网运行及控制,广泛应用智能配电网节能技术及

7、智能电网设备,实现电力企业信息集成及分析决策。,构建高效灵活合理的网架结构,制定智能配电网标准模型和智能控制终端的标准体系;完成电能质量监测与控制系统标准化平台的研发,实现发电侧与电网之间的协调发展,电源规划与电网规划协调一致,能够满足电网稳定运行的要求 机组的可靠性、可用性和可调性指标满足电网稳定运行的要求 实现机组重要运行参数在线监测,包括实时煤耗、实时排放等环保指标,电源规划与电网规划良性互动,能够满足电网自控运行的要求 机组的可靠性、可用性和可调性指标满足电网自控运行的要求 实现机组主要设备工况和缺陷的在线监测,为电网提供事故预警信息,电源规划与电网规划融合发展,能够满足电网智能运行的

8、要求 机组的可靠性、可用性和可调性指标满足电网智能运行的要求 实现机网信息的双向交换、数据传送的召唤服务,实现电网对机组运行参数的在线人工控制 试验性质的可再生能源规模并网运行,实现电网对机组运行参数的在线自动控制 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并网运行,实现电网与机组之间的双向交互式自动控制 实现可再生能源并网的“即插即用”,2020年,2015年,2012年,特高压环网初步形成 推进PMU、WAMS的普及,实现全网的实时可观测 初步建立安全监测及辅助决策系统 完成高级调度系统主要功能模块,坚强的“三华”电网逐步形成 建立完善的监测、事故预警、故障识别、安全评估及辅助决策系统 校正控制、紧急控制的自动化,

9、部分实现自愈功能 完善高级调度系统功能,坚强的特高压目标网架形成 实现从系统监测到与控制措施实施的完全闭环 完善的电网自愈能力 高级调度系统在国网系统的全面推广,开展75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灵活输电设备关键技术研究、完成示范工程建设 开展电力市场运行技术专项研究,开发交易运营系统 初步完成状态检修系统、资产全寿命管理系统设计工作 开展数字化变电站关键基础技术研究,开展灵活输电设备在智能电网中的调节控制策略研究 智能电力市场交易运营系统初步完成 状态检修系统、资产全寿命管理系统全面推广、深化研究 建立具有初步分布分析决策功能的智能变电站,灵活输电设备大量应用,潮流控制的灵活性大大增加 实现多级电

10、力市场协调运作、在运营核心技术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全面实现状态检修、资产全寿命管理的智能分析决策 完善的智能变电站分布分析决策能力,2020年,2015年,2012年,构建智能电网标准智能支持原型平台 开展配电网快速仿真及建模研究 形成智能控制终端的标准体系 完成电能质量监测与控制系统标准化平台研发,构建智能电网动态多维虚拟化综合性地理信息平台,实现智能电网在地理信息范畴的智能化 实现分布式发电的并网运行及控制 实现智能控制终端的自适应、自组织、自管理,实现智能配电网快速仿真和分析 实现从系统监测到与控制措施实施的完全闭环 实现配电网智能自愈自优化 高级配电网智能控制系统在国网系统的全面推广,建

11、立智能配电网统一模型和信息交换接口模型 智能配电网信息集成总线 制定智能配电网标准模型及交换服务,全面推进电能质量监测与控制系统的应用 完善智能配电网规划理论及方法 智能配电网节能技术及智能电网设备广泛应用 实现电力企业信息集成及分析决策,实现供电安全的快速预警及控制 实现智能化配电网在线风险评估,自动识别配电网供电薄弱环节 实现发输配用各环节的协调优化调度,2020年,2015年,2012年,完成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 建立公司总部营销实时信息平台 完善需求侧管理,双向互动营销试点建设 更具竞争力的市场营销策略 营销业务系统优化与完善,针对用户需求定制服务 允许用户向电网提供多余的电力

12、 双向营销推广建设 增值服务体系 汽车电网,主站数据采集及业务应用技术 可靠电力线载波等互动通信技术 集中器、采集器、高级通信电能表相关技术 安全防护体系技术,智能表计技术 智能用户交互终端 用户门户技术 用户通信能源一体化技术 用户电压调节技术,实现用户用电优化建议 智能家居与高效能设备 用户电源与储能设备接入技术 充电站技术,2020年,2015年,2012年,一个发展目标,三个发展阶段,两条发展主线,四个构架体系,N个实施重点和研发计划,按照“安全可靠、清洁高效、自愈可调”的要求,构建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中国特色坚强的智能化电网,技术上实现信息化、自动化、数字化、互动化 管理上实现集团化、集约化、精益化、标准化,整体规划、统一部署、试点先行、逐步推广,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