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载荷试验 (2)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57961138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7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平板载荷试验 (2)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平板载荷试验 (2)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平板载荷试验 (2)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平板载荷试验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板载荷试验 (2)(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1 平板载荷试验21.1 一般规定21.1.1 K30平板载荷试验是采用直径为30cm的荷载板测定下沉量为1.25mm地基系数的试验方法。计量单位MPa/m。21.1.2 Evd动态平板载荷试验是采用动态变形模量测试仪来监控检测土体承载力指标-动态变形模量Evd的试验方法。它通过落锤试验和沉陷测定来直接测出反映土体动态特性的指标Evd,计量单位MPa。21.1.3 K30平板载荷试验和Evd动态平板载荷试验适用于粒径不大于荷载板直径1/4的各类土和土石混合填料,测试有效深度范围为400500mm。21.1.4 试验场地及环境条件应符合下列要求:1 K30平板载荷试验:1) 对于水分挥发快的均

2、粒砂,表面结硬壳、软化、或因其它原因表层扰动的土,平板荷载试验应置于扰动带以下进行。2) 对于粗、细粒均质土,宜在压实后24 h内开始进行。3) 测试面必须是平整无坑洞的地面。对于粗粒土或混合料造成的表面凹凸不平,应铺设一层约23mm的干燥中砂或石膏腻子。此外测试面必须远离震源。以保持测试精度。4) 雨天或风力大于6级的天气,不得进行试验。2 Evd动态平板载荷试验:1) 测试面尽量水平,其倾斜度不大于5。2) 测试面必须平整无坑洞。对于粗粒土或混合料造成的表面凹凸不平,可用少量细中砂来补平。3) 试验时测试点必须远离震源。21.2 K30平板载荷试验21.2.1 本试验应采用下列仪器设备:1

3、荷载板:荷载板为园形钢板, 其直径为30cm、板厚为25mm。荷载板上应带有水准泡。2加载装置:1)液压千斤顶与手动油泵, 通过高压油软管连接。千斤顶顶端应设置球铰,并配有可调节丝杆和加长杆件,以便与各种不同高度的反力装置相适应。选用荷载应大于或等于50kN。2)液压油软管长度至少为2m,两端应装有自动开闭阀门的快速接头,以防止液压油漏出。3)手动液压泵上应装有一个可调节减压阀,可准确地分级对荷载板实施加、卸载。4)测压表量程应达到最大试验荷载的1.25倍, 精度不低于0.6级。5)当使用测力计直接测量加荷荷载时,测力计精度应达到1。3反力装置的承载能力应大于最大试验荷载10kN。 4下沉量测

4、量装置由测桥和测表组成。测桥是用于安装测表固定支架或作为测表量测基准面,由长度大于3m的支撑粱和支撑座组成,当跨度为4m时其截面系数应大于或等于8cm3。测表宜配置34个精度为0.01mm的百分表或电子数显百分表, 量程应不小于10mm, 每个测表应配有可调式固定支架。5其他:铁锹、钢板尺(长400mm)、毛刷、圬工泥刀、刮铲、水准仪、铅垂、褶尺、干燥中砂、石膏、油、遮阳挡风设施等。21.2.2 试验仪器的校验应符合下列规定:测试地基系数时,应对仪器进行测试校验。新仪器进行试验的三个月内,应每月标定一次,以作出相应误差修正。当三次标定误差小于5%时,仪器进入稳定期。仪器每次投入新工点或每年必须

5、予以校验一次。仪器校验方法见附录有E。21.2.3 试验操作应按下列步骤进行:1场地测试面应进行平整,并使用毛刷扫去松土。当处于斜坡上时,应将荷载板支撑面做成水平面。2安置平板载荷仪:1)将荷载板放置于测试地面上,应使荷载板与地面良好接触,必要时可铺设一薄层干燥砂(23mm)或石膏腻子。当用石膏腻子做垫层时,应在荷载板底面上抹一层油膜,然后将荷载板安放在石膏层上,左右转动荷载板并轻轻击打顶面,使其与地面完全接触,与此同时可借助荷载板上水准泡或水准仪调整水平。2)将反力装置承载部分安置于荷载板上方,并加以制动。反力装置的支撑点必须距荷载板外侧边缘1m以外。3)将千斤顶放置于反力装置下面的荷载板上

6、,可利用加长杆和通过调节丝杆,使千斤顶顶端球铰座紧贴在反力装置承载部位上,组装时应保持千斤顶垂直不出现倾斜。4)安置测桥,测桥支撑座应设置在距离荷载板外侧边缘及反力装置支承点1m以外。测表的安放必须相互对称,并且应与荷载板中心保持等距离。3 加载试验:1)为稳固荷载板, 预先加0.01MPa荷载,约30秒钟,待稳定后卸除荷载,将百分表读数调至零或读取百分表读数作为下沉量的起始读数。2)以0.04MPa的增量,逐级加载。每增加一级荷载,应在下沉量稳定后,读取荷载强度和下沉量读数。3)当总下沉量超过规定的基准值(1.25mm),或者荷载强度超过估计的现场实际最大接触压力,或者达到地基的屈服点,试验

7、即可终止。4当试验过程出现异常时(如荷载板严重倾斜, 荷载板过度下沉), 应将试验点下挖相当于荷载板直径的深度,重新进行试验。对出现的异常应在试验记录表中注明。21.2.4 试验结果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及制图:1 根据试验结果绘出荷载强度与下沉量关系曲线,见图21.2.4。图21.2.4荷载强度下沉量S关系曲线2 从荷载强度与下沉量关系曲线得出下沉量基准值时的荷载强度,并按下式计算出地基系数:K30=s/ss (21.2.4)式中:K30 由直径30cm的荷载板测得的地基系数(MPa/m),计算取整数。- -S曲线中ss =1.2510-3m相对应的荷载强度(MPa)。ss 下沉量基准值(=1.2

8、510-3m)。21.2.5 试验记录格式应符合表21.2.5的要求。表21.2.5 K30平板载荷试验记录工程名称 填料类型 试验编号 工程地点 填层厚度 试验日期施工单位 检测里程 试验人员荷载板直径 检测标高 试验负责人 加载顺序荷载强度(Mpa)油压表读数P压(Mpa)下沉量s(mm)(百分表读数)荷载板中心下沉量(mm)表1表2表3平均预压0.01复位0.0010.0420.0830.1240.1650.2060.24复核 年 月 日 试验 年 月 日21.2.6随机误差应按下列规定进行校正:1由被测土体表面状态影响,所出现的随机误差可通过作图法和K30 ADJUST程序进行校正。2

9、 作图法校正见图21.2.6所示。图21.2.6 随机误差的校正示意当试验结果如图中曲线时,曲线经坐标原点,可不校正。当试验误差结果如图中曲线时,应在曲线出现明显拐点的位置沿正常曲线延伸,使交S轴于O1点,此时零点下移S,标准下沉量应为S1=Ss+S,并由此对应的荷载强度计算出Ks值。当试验结果如图中曲线时,应在曲线出现明显拐点的位置沿正常曲线曲率延伸,使交S轴于O3点,此时零点上移S,标准下沉量应为S3=SS-S,并由此对应的荷载强度计算出KS值。21.3 Evd动态平板载荷试验21.3.1本试验应采用下列仪器设备:1动态变形模量测试仪由加载装置、荷载板和沉陷测定仪三部分组成,见图21.3.

10、1。图21.3.1 动态变形模量测试仪1 加载装置(-挂(脱)钩装置;落锤;导向杆;阻尼装置)2 载荷板(-圆形钢板;传感器)3沉陷测定仪2 加载装置主要由挂(脱)钩装置、落锤、导向杆、阻尼装置等部分构成。1)落锤重:10kg。2)最大冲击力:7.07kN。3)冲击持续时间:182 ms。4)导向杆必须保持垂直、光洁。3 荷载板主要由圆形钢板和传感器等部分构成。1)圆形钢板直径300mm;厚度20mm。2)传感器必须牢固密贴地安装在荷载板的中心位置上。4沉陷测定仪主要由信号处理、显示、打印机和电源等部分构成。5 沉陷测试范围:(0.12.0)mm 0.05mm。Evd测试范围:10MPaEvd

11、225MPa。21.3.2 仪器的校验和标定应符合下列要求:1 仪器在每次试验前应按使用说明书进行校验。2 仪器每年必须重新标定一次。21.3.3 试验操作应按下列步骤进行:1测试前的准备工作1) 测试面应整平。应使荷载板与地面良好接触。必要时可用少量的细中砂来补平。2) 导向杆应保持垂直。3) 检查仪器标明的落距。2测试步骤1)荷载板放置在平整好的测试面上,安装上导向杆并保持其垂直。2)将落锤提升至挂(脱)钩装置上挂住,然后使落锤脱钩并自由落下,当落锤弹回后将其抓住并挂在挂(脱)钩装置上。按此操作进行三次预冲击。3)正式测试时按上述2)的方式进行三次冲击测试,作为正式测试记录。测试时应避免荷

12、载板的移动和跳跃。4)测试时,应记录每个测点的工程名称、检测部位、试验时间、土的种类、含水率以及相关的参数。21.3.4 试验结果应按下列平板压力公式计算: Evd =1.5r/s (21.3.4-1)式中:Evd动态变形模量(MPa),计算至0.1 MPa;r 圆形刚性荷载板的半径(mm),即r =150mm;荷载板下的最大动应力,它是通过在刚性基础上,由最大冲击力Fs=7.07kN且冲击时间ts=18ms时标定得到的,=0.1 MPa;s 实测荷载板下沉幅值(mm);1.5荷载板形状影响系数。实测结果可采用下列简化公式:Evd=22.5/s (21.3.4-2)根据Evd 与K30 的相关

13、关系,可以推算出K30值。21.3.5记录格式应符合表21.3.5的要求。1.取三次冲击测得的平均值S计算Evd,作为该检测点的测试值。2.在试验记录表格中应附有动态变形模量测试仪打印出的实测结果及实测s-t(沉陷-时间)曲线。表21.3.5 Evd动态平板载荷试验记录工程名称: 填料类型: 试验编号:检测部位: 填层厚度: 试验日期: 施工单位: 检测里程: 环境温度:仪器型号: 检测标高: 含水率:冲击顺序沉陷值si(mm)平均沉陷值s(mm)动态变形模量Evd(MPa)备注附动态变形模量测试仪打印的实测结果及实测s-t(沉陷-时间)曲线:复核: 年 月 日 试验: 年 月 日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