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大气与天气、气候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57953143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4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三篇大气与天气、气候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三篇大气与天气、气候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三篇大气与天气、气候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第三篇大气与天气、气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篇大气与天气、气候(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三篇 大气、天气与气候专题8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C一、 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水汽、微小尘埃1、组成: 干洁空气:主要成分,氮和氧。作用:氮,蛋白质主要组成成分;氧:地表的氧化剂,氧气是生物体呼吸不可缺少的气体;二氧化碳:光合作用 水汽: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微小尘埃:作为水汽的凝结核,能促进云雾和降水的形成。(城市上空比郊区云雾多)2、影响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大气中的少量的粉尘、烟雾、晶体盐和其它一些固态或液态的化学物质。二、大气垂直分层五层名称: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散逸层特点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散逸层温度变化气温随高度增加递减下部热,上部冷。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5c

2、气温随高度增加升高上部热,下部冷气温随高度增加递减温度随高度增加急剧升高变化原因近地面大气层吸收地面辐射而升温臭氧吸收了较多太阳紫外线辐射离子态气体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空气运动方向垂直对流水平方向运动垂直对流层的厚度16-18千米,热带较厚、寒带较薄,夏季较厚、冬季较薄离地面50-60千米离地面60-80千米离地面80-800千米离地面800千米以上天气变化天气复杂多变,云雾雨雪天气都在该层。城市上空云雾比农村郊区多天气晴朗、能见度高空气十分稀薄变化原因水汽、杂质多;下部热,上部冷。大气垂直对流运动.水汽、固体杂质较少; 上部热,下部冷,大气水平运动.有利因素大气流动平稳水汽、固体杂质少,天气晴

3、朗,大气能见度高,利于高空飞行反射波长较短的无线电波,使无线电通讯变成可能,极光多发生在热层二、 大气圈对地球生命的保护1、区别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和大气逆辐射:A、大气圈对地球的保护作用:(1)大气对流星体的阻隔作用“防弹衣”(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遮阳伞”(3)大气对地面辐射的保温作用“保温被”(4)适度的大气压是地球存在生命的基本条件。B、大气逆辐射:大气辐射的一部分射向宇宙空间,另一部分则反向近地面,人们将返回近地面的大气辐射称为大气逆辐射。多云的夜晚,有浓密的低云,大气逆辐射强,比晴朗的夜晚温暖。中高纬度秋冬季节,水气和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常出现霜冻。专题9 行星风

4、系(C)一、 气压与风1、气压变化直接原因气压:气压是指某一高度单位面积上空气柱的质量。原因:地表气温的变化引起的大气密度变化是导致气压变化的直接原因。2、风的形成和风向的确定:风的形成:在水平方向,空气从气压高的地方流向气压低的地方,形成了风。风向确定:气象上把风吹来的方向确定为风的方向。3、热力环流:因地面冷热不均而引起的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基本形式。 热力环流图 山谷风图海陆风图4、气压系统:高压系统:中心气压值高,气压值向外逐渐降低的一组闭合等压线,构成高气压系统。低压系统:中心气压值低,气压值向外逐渐增高的一组闭合等压线,构成高气压系统。二、大气环流1、定义:由于太阳辐射的温度分布

5、不均以及海陆间热力差异,造成地表不同地区的气压差异,形成有规律的大气环流。2、 三圈环流 (与气候联系) (1)记住全球共有六个风带、七个气压带名称(2)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在一年内也做周期性的移动,北半球夏季,全球气压带、风带北移。北半球冬季,全球气压带、风带南移。气压带风带形成原因分布特征赤道低气压带赤道地区地表接受太阳辐射多,温度高,空气不断膨胀上升。形成赤道低气压带。赤道地区0多对流雨副热带高气压带(北半球)在北半球,受地球自转的影响,赤道上空向北流动的大气不断向右偏转,由南风逐渐变为西南风,到了北纬30附近变成西风,并在一定高度上发生大气堆积而下沉,在近地面形成

6、强大的副热带高气压带30 少雨副极地低气压带(北半球)副热带上空不断堆积的大气在重力作用下下沉,并在近地面发生南北分流。北半球向北的气流逐渐由南风偏转为西南风,并在北纬60 附近与极地高气压带流向低纬方向的东北风(极地东风带)辅合抬升,在近地面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北纬60多雨有锋面雨极低高气压带(北半球)两极地区地表接受太阳辐射少,温度偏低,空气收缩下沉,形成极低高气压带.北纬90 少雨北纬低纬信风带(北半球)副热带上空不断堆积的大气在重力作用下下沉,并在近地面发生南北分流。北半球向南的气流逐渐由北风偏转为东北风,形成东北信风带北纬0-30 中纬西风带(北半球)副热带上空不断堆积的大气在重力作

7、用下下沉,并在近地面发生南北分流。北半球向北的气流逐渐由南风偏转为西南风,形成中纬西风带(西南风)北纬30-60极地东风带(北半球)极地高气压带流向低纬方向的气流逐渐由北风偏转为东北风,形成极地东风带北纬60-90三、行星风系与气候1、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高气压:在高气压带,气流以下沉为主,水汽难以冷凝形成降水,是地球表面降水较少的纬度带。低气压:在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水汽容易凝云致雨,是地球上降水较多的区域。副极地低气压带:来自极地高压和副热带高压的冷暖性质不同的气流辐合上升,形成锋面。2、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在终年受西风控制的地区,如欧洲西部,形成终年温和多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3、气压带、

8、风带交替影响地带的气候特征:赤道低压和内陆信风交替控制的地区,出现明显的干季和湿季,是典型的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区。地中海沿海地区大部分处于北纬30-40之间。夏季因副热带高气压带北移,炎热干燥;冬季,西风带南移进入地中海地区,从大西洋带来暖湿的空气,气候温和多雨,形成冬雨夏干的地中海气候。4、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位置分布规律、成因、地区分布和气候特点受低气压控制类型成因气候特点地区分布热带雨林气候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全年高温多雨,年平均气温在26左右,年降水大都在2000毫米以上,且全年分配比较均匀大致在南北纬10之间,只要位于非洲刚果河流域,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亚洲印度尼西亚等地受高气压控制类型成

9、因气候特点地区分布热带沙漠气候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或内陆信风影响常年干旱少雨,年降水量不足125毫米日照强烈,气温极高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之间的大陆内部和大陆西岸,如非洲大沙漠区,亚洲阿拉伯半岛和澳大利亚大沙漠区(大陆西岸)受风带影响类型成因气候特点地区分布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西风控制终年温和多雨,年降水量在700-1000毫米之间季节分配均匀。气温年较差较小,主要在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如西欧、北美和南美大陆西岸(大陆西岸)受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类型成因气候特点地区分布热带稀树草原气候赤道低压和信风交替控制干湿季明显交替,赤道低压控制(夏季)为闷热多雨的湿季;信风控制(冬季),为干旱少雨的

10、干季。全年降水量在750-1000毫米之间大致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如非洲中部大部分地区,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和东部,南美洲巴西等地地中海气候副热带高压与西风交替控制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年降水量在500-600毫米之间位于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如地中海沿岸,澳大利亚大陆和非洲大陆西南角(大陆西岸)受海陆热力差异类型成因气候特点地区分布热带季风气候受海陆热力差异与气压带、风带移动影响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暖热少雨。年均气温在20以上,年降水量在1500-2000毫米之间,降水量年级变化大在北纬10至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以亚洲中南半岛,印度半

11、岛最为显著(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海陆热力差异夏季炎热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前者夏热冬暖,季节变化明显。夏季风从热带海洋带来大量降水;冬季时,风自内陆吹来,降水减少。后者冬夏温差比前者小,一年中将水分配比前者均匀。位于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如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北美大陆、南美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的东南部(大陆东岸)温带季风气候海陆热力差异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年降水量在500-600毫米之间主要分布于亚洲大陆东部35-55之间,如我国华北、东北,俄罗斯远东地区,日本和朝鲜半岛。(大陆东岸)地理环境(深处内陆)类型成因气候特点地区分布温带大陆性气候深处内陆终年干旱少雨。冬季严寒,夏

12、季炎热,气温年较差很大主要分布于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陆地区专题10 季风一、 季风气候的成因海陆热力差异 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南亚和我国西南部的部分地区)。二、 东亚、南亚季风的影响范围、形成原因、冬夏风向及性质:东亚南亚形成原因海陆热力差异海陆热力差异和气压带、风带位置的移动冬夏风向夏季:西北风冬季:东南风夏季:东北风冬季:西南风性质夏季:夏威夷高压-印度低压冬季:亚洲高压-阿留申低压季风性质夏季:暖、湿 冬季:冷、干夏季:热、湿 冬季:温、干三、 季风与农业1、夏季风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的生产条件(受季风影响,我国夏季是世界同纬度除了沙

13、漠干旱地区以外最暖热地区。我国北方的光热条件一般都能满足水稻、棉花等喜温作物的生长需求)夏季风强弱变化是我国南北频繁发生旱涝灾害。夏季风强:雨带滞留北方,北方降水多,南方降水少,出现北涝南旱夏季风弱:雨带滞留南方,北方降水少,南方降水多,出现南涝北旱2、冬季风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强大的冬季风南下,常常给一些地区造成低温冷害。在冬季风控制下,我国北方冬春季普遍少雨,干旱多风沙。华北地区更是“春雨贵如雨”(在冬季风控制下,我国大部分地区寒冷干燥,受到寒潮灾害。是世界上同纬度地区最冷的国家。)专题11台风、寒潮、梅雨1、常见的天气系统、天气现象高压、低压和锋面都是常见的天气系统台风、寒潮和梅雨是常见

14、的天气现象2、台风的定义台风是一种强热带气旋,其破坏力巨大,是一种灾害性天气3、寒潮的定义大范围的强烈的冷空气活动称为寒潮。4、气旋与反气旋的气压状况、水平气流运动状况、垂直气流运动状况、其控制下的天气状况及典型的天气实例气旋反气旋气压状况低气压高气压水平气流运动状况北半球逆时针,南半球顺时针北半球顺时针,南半球逆时针形成原因冷空气南下高温、高湿、地转偏向力垂直气流运动状况上升下降控制下的天气状况阴雨天气晴朗干燥典型的天气实例台风(风力大于12级)(气旋也分为温带气旋、热带气旋)暖性反气旋:伏旱(副高)冷性反气旋:寒潮(蒙古西伯利亚)5、台风和寒潮台风寒潮时间7-9月每年秋末至第二年初春源地菲

15、律宾以东洋面蒙古、西伯利亚路径向西或西北方向移动向南影响范围沿海地区除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西南部以外的我国大部分地区带来的影响伴有狂风、暴雨、巨浪和海潮,严重威胁航运安全,能摧毁地面建筑、道路、庄稼等,具有很强的破坏力。导致河港封冻、交通中断、畜牧和农作物冻伤。也能消灭害虫,帮助小麦越冬,有利于盐业制卤等防治措施加强台风预测、加固堤防、船只进港避风、疏散居民发布寒潮预警、提前做好预防工作上海制定的寒潮标准上海的寒潮标准为24小时内温度降幅10,日最低气温5;或24小时内降温幅度7,日最低气温-66、梅雨是指每年6月中旬到7月上旬初夏向盛夏过渡时期,在准静止锋影响下,产生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或称

16、江淮地区)至韩国、日本南部狭长区域内的阴雨连绵的天气。7、锋面的定义及三种类型定义:气象学上把冷暖气流相遇所形成的狭窄过渡带称作锋,气流相遇的交界面叫做锋面类型: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8、准静止锋的定义、出现时间、影响范围、天气特征定义:准静止锋是指锋面移动缓慢或较长时间在一个地区摆动,呈准静止状态的锋出现时间:每年的6月中旬到7月上旬影响范围:江淮地区至日本南部(北纬26-北纬34)天气特征:阴雨连绵,闷热潮湿9、我国东部地区雨带移动规律4、5月在东南沿海,6月中旬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从7月中旬开始,在华北、东北。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结束,进入炎热的伏旱季节。专题12人类活动与气候全球变暖酸

17、雨臭氧洞城市热岛原因人类活动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一氧化氮、甲烷、氟利昂、臭氧等温室气体的数量不断增大。燃烧的煤、石油和天然气,排放硫和氮的氧化物当PH值小于或等于5.6时,这些大气降水就统称为酸雨。太阳活动人类使用氟利昂(冰箱、空调、冷藏库的制冷剂和大型飞机所排放的废气中都含有氟利昂)城市热岛原因:人为大量排放热量;城市温室气体浓度高,增温强;城市中的生产和生活集中,排放的废气多,致使城市中的烟尘、雾、低云多,不易散热;城市高层建筑多,导致局部风速小,通风不良;城市中缺少绿地,城市中特有的水泥、沥青和砖石地表不透水、不吸水,吸热快,散热快,储存水分少,蒸发耗热少。II城市雨岛的成因:城市中由

18、于热岛效应以及城市空气中有较多的尘埃杂质,使城市上空容易产生低云和对流雨。影响不利影响:全球变暖会引起海平面上升;引起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迫使各国改变农牧业结构;中纬度内陆地区降水减少,气温升高,变得干旱,使草原、荒漠面积扩大;中低纬度海区气温升高,台风频度和强度增加;加剧霍乱、疟疾、脑炎、黄热病、登革热等传染病的流行。有利影响:高纬度地区气候变暖,降水增加,变得适宜温带作物生长导致森林枯死、土壤酸化、淡水生物死亡,还腐蚀建筑物和暴露在室外的文物古迹等。.影响:使平流层温度分布和对流层的热量状况发生变化,引起全球气候变化,造成自然灾害过强的紫外线辐射,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动植物的正常生长

19、紫外线进入近地面大气层以后,还会促进二氧化氮的分解,产生一氧化氮和臭氧,形成光化学烟雾,强烈刺激人的眼睛和呼吸道,引起咽喉炎和急性哮喘等紫外线加快橡胶制品的老化,使染料褪色,缩短纺织品和塑料制品的寿命城市热岛使城市的夏季更加闷热,导致人们工作效率降低,中暑人数增加,还容易诱发多种疾病;城市热到还会加剧大气污染,破坏城市中的自然环境。对策采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植树造林;加强国际合作采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植树造林;加强国际合作采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植树造林加强国际合作对城市建设科学规划,增加绿化面积和水域面积分布全球酸雨主要分布在西欧、北美和东亚三大地区。我国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地区。南极、北极、我国青藏高原中高纬度的大中城市。8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