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游憩林的营建管理.ppt

上传人:xian****812 文档编号:15794347 上传时间:2020-09-06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284.5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风景游憩林的营建管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风景游憩林的营建管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风景游憩林的营建管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资源描述:

《风景游憩林的营建管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景游憩林的营建管理.ppt(3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十一章 风景游憩林的营建管理,2. 风景林的营建管理 2.1 几条大的原则 2.1.1 现有森林资源的保护 转变经营观念,承认森林的多种功能价值. 如京西山区: (1)白桦林:白桦林,白桦-草甸 (2)山杨林:树皮光滑呈黄色或黄白色,(3)黄栌林:光照充足地段 (4)山桃山杏林:海拔1000米以下,花期3月15至4月20日。 (5)槲树槲栎林:秋色以柠檬黄为基调 2.1.2 明确风景林的经营目标 对于下列区域采用侧重于生态保护措施: (1)珍稀物种分布区; (2)物种特别丰富的区域; (3)比较偏僻,可及性差的区域; (4)立地条件差,风景资源价值低的区域; (5)主要集水区. 经营目标:风

2、景林美及其持久性保持,2.1.3 把握风景游憩区和风景林的特色 (1)中山型森林游憩区:夏季-夏景质量 (2)低山丘陵型风景区:多个季节(春,秋,夏)-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掌握重点。 (3)划分不同风景类型春景,夏景,秋景,冬景,2.2 春景经营 2.2.1 春景经营原则 (1)要有层次变化和色彩对比. (2)在经营春景植被时,要充分注意不同植物的物候差异,要贯彻四维景观设计的思想. (3)增加春景植物的密度:-提高色块的视觉效果. (4)不要将体量差异不大的油松和侧柏配置在一起. 三角冠形与其他冠形的组合. (5)增加春景的植物种类.,2.2.2 推荐春景 适合京西山区的几种理想春景植被,2.

3、 3 夏景经营 原则与方法: (1)减少同一视域内的斑块和树种的数量. (2)创造整齐一律或层次变化明显的树冠面特征. (3)加强对乔草型和乔灌型景观的保护工作,同时在突出夏景的区域尽量减少单纯的灌木林比例. (4)在坡度比较大的区域,可以考虑提高树干的可感性,以让游人获得一种新的审美感受. (5)在人工造林时,要避免出现机械的格局形式,力求模拟自然的活泼和变化. (6)保护和创造自由木. (7)增加色彩.,(8)适当的质地对比有助于提高景观的美景度. (9)充分利用不同植物绿色度的差异来增加色彩的变化.如墨绿色(油松,侧柏)和淡绿色(黄栌,山桃,山杏)的组合. (10)注意不同树形的搭配.,

4、2. 4 秋景经营 原则: (1)以建设密集型色块为主. (2)在视域内加大常绿树的比例,并形成活泼的层次变化. (3)保护和创造自由木. (4)秋景林周围不要营造刺槐林. (5)色彩配置上要避免靠色. (6)增加秋色树种种类.,3.6 灌木林经营 灌木林的价值: (1)在坡度较大的地段,灌木林具有较强的护坡功能; (2)不少灌木的花,果可以招引昆虫和鸟,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 (3)有些灌木林本身具有良好的观赏和游憩价值. 灌木林的经营原则: (1)原则上在景观敏感度较高的区域要减少灌木林的比例,尤其是对那些种类复杂,相对杂乱的灌木林应该加以彻底改造.,(2)在风景区的前山脸,不宜保留大面积

5、的荆条林.因为荆条发叶早,落叶也早. (3)在风景区内保留部分胡枝子林和荆条林有助于丰富夏景色彩. 花 (4)对确定保留的灌木林采取改良措施. 配置乔木和小乔木; 提高灌木林密度.,2.6 游览线路设计 通过开辟合适的游览线路,改善视野,设置前景,设置观景台(亭)等能达到改善观赏条件的目的,其中以游览路线的设计最具根本意义.考虑因素: (1)让人们能够看到所有的主要风景. (2)通过路线曲折保证游人能够在一定时段里在顺光条件下欣赏风景. (3)保证从不同角度观赏风景:正面侧面.,(4)线路的设计还应充分考虑到把天空作为陪衬.,例:北京地区风景旅游的地段美和时序美,1北京地区风景旅游资源及其特点

6、 北京是个多山的地方,山地约占全市面积的23。大面积的山地,给风景旅游提供了内容丰富的载体。 1.1 熏染文化气息的天然山水 北京地区位于华北平原北端,在自然景观上大致可分为三个圈带,第一个是广阔的平原地带,其次是崎岖的丘陵低山和盆地,第三个是中山地带。,在海拔800米以上的中山地带,河谷切割幽深,岭谷相间错列,在河谷两侧形成了众多高达数百米的雄险崖壁,给人以特殊的美感。百花山、白草畔、东灵山、海坨山等一系列海拔2000米左右的山脊和山峰都是北京地区体现风景雄伟美的系列名山,对山地观景旅游具有特殊的地理意义。 山水相依,山势的基本状况影响了水系的发育和走向。北京地区的河流分属海河流域的大清河、

7、永定河、温榆河(北运河)、潮白河及蓟运河等五大水系。这些河流总的流向是自西北向东南,一般都发育了三级阶地,上游和中游多为成型河谷,由于山地岩性及构造不同,河谷的结构较复杂,景观类型多样。,北京地区的山水风光有别于其它地区的特点除了山体的雄伟巍峨之外,更在于其浓郁的文化气息。京畿之地人文氛围深刻、强烈的影响是形成这种特点的首要原因。京郊许多山上都建有宗教寺庙、皇家宫殿、行宫、陵寝等名胜古迹。特别是宗教型风景名山可以吸引众多朝山香客,甚至皇亲国戚,经过长时期的渲染,使它涂上一层浓厚的宗教色彩。 1.2 洋溢生态美的生物旅游资源 北京处于西北干旱草原区、黄土高原区、华北平原及东北山地平原的嵌接地带,

8、植物区系组成一方面保存了西伯利亚以及欧亚温带草原的主要种类,另一方面也保存了从喜马拉雅山区自西向华北地区延伸的热带区系成分。在温带成分构成的大背景下,各种地理成分相互交错、渗透,构成了北京地区植物区系成分复杂、具有过渡性、种类丰富的大格局。,据北京植物志记载,北京地区有维管植物158科759属1482种及151个变种和亚种。目前北京已形成一条以天然次生林、人工林为主的绵延数百千米的沿山风景林带。 除了这些风景林外,在东灵山、小五台山、雾灵山、喇叭沟门、松山、云蒙山、百花山等偏远地区的深山地段还能够看到零星分布的天然次生林。 这些天然次生林展现了北京地区历史上的植被面貌,成为旅游观光中最富吸引力

9、的植物景观。丰富多彩的植物种类使得北京郊野的山山岭岭各着异装,韵味无穷。同时为多种多样的鸟兽、昆虫及其它动物繁衍生息提供了基本条件。,2地段美-体现以景观生态学为基础的生态系统的内部差异 21 山地空间格局与地段:山区的整体与部分 北京的自然文脉呈半圈状结构,西山和北山两条山脉在北京西北部交汇,形成东北、北、西、西南半包围型山地空间格局。 西、西南山地称西山,属太行山脉范畴,境内由四列东北-西南向岭谷相间排列的褶皱山组成,这里山峰高峻,山势连绵,构成明显的分水岭。素有西山二百里之称。,北、北东山地称北山(又称军都山),属燕山山脉范畴,境内主要由镶嵌着若干山间盆地的断块山组成,可归为两列走向近东

10、西向的山体,北面一列是海坨山-佛爷岭-猴顶山;南面一列是八达岭-燕羽山-凤驼梁-黑坨山-云蒙山。 北山和西山两大地貌单元围合构成了面积达5000多平方千米的半封闭海湾。京城就坐落在这一海湾经冲积而形成的北京小平原西南部。这种地貌分布空间格局,构成了北京众多旅游景观的宏观背景。,22 地段美的表现形式之一:地势呈阶梯状上升,构成几级观景台面 北京西北高,东南低。西北为山地,东南为平原。若画一个横剖面,可以看到西山有两级明显的阶梯面(夷平面)。 上述西山和北山夷平面,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其他自然要素的水平和垂直分布,因而构成许多不同特色的观景层面。人们可以登上这些平台,观日出日落、观云雾升腾,观草甸

11、花海,观山下旷景,许多平台还可以作为山景开发的基地。可见,北京山地的多层性,也是观赏大尺度山景的主体内容之一。,23 地段美的表现形式之二:植被垂直分异明显 北京山区的原生植被在中山上部(海拔16001800米以上)为山地寒温性针叶林,以华北落叶松、云杉为优势种。现多被破坏而呈现桦树次生林及山柳、丁香灌丛,在海拔1900米以上为山顶草甸带。仅在雾灵山及小五台山局部地区有保留的原生森林植被。 中山下部(海拔8001000米以上)原生植被为辽东栎、油松林。破坏后出现次生山杨林、桦树林及二色胡枝子灌丛、榛灌丛和绣线菊灌丛。原生植被仅在京北的松山、喇叭沟门、云蒙山等地的深山区有残留。,低山地带(海拔8

12、001000米以下)原为栓皮栎、槲树、油松、侧柏等占优势的原生植被。现大部分已破坏,仅局部地区有零星残留。目前,低山地带以荆条和山杏灌丛、杂灌丛和灌草丛等次生落叶阔叶灌丛占优势。 京西北部的中山山地相对高差大,一般高差均在10001500米左右,如百花山、白草畔、东灵山、海坨山,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植被表现出一定的垂直分布规律。,从山麓到山顶一般可分为四个植被带: 低山落叶阔叶灌丛和灌草丛带(这一带的原生植被为栓皮栎、槲树、油松林); 中山下部松栎林带(原以辽东栎、油松为主); 中山上部桦树林带(原生植被应是以华北落叶松、云杉为优势种的寒温性针叶林); 山顶草甸带(原生植被为寒湿性针叶林)。

13、此外,山坡坡向的不同引起阴阳坡水热条件的差异也影响着北京山地植被的分布。某些植物或群落只分布在阴坡,而另一些只分布在阳坡。有些植物虽在各种坡向上都有分布,但一般在阳坡时垂直分布界限上移,阴坡则向下移。,3时序美-体现以物候学为基础的生态旅游资源的时空差异 北京周边郊野春有芬芳绽开的花草,夏有荫翳滴翠的林木,秋有尽染山岗的红叶,冬有银装素裹的雪原。山、水、天象、生物等风景旅游要素的季相变化,鲜明地反映着景观的时序美。 充分利用物候历,可以揭示风景旅游资源的时空差异以及一个地方季相的基本状况。据杨国栋的研究,北京地区的季相,时段分明,各具特点。将北京地区各季段到来的物候标志,及其季相特点,概括如表

14、1,北京山区风景旅游资源的时序之美清晰可见。,大体说来,北京地区的春季和秋季各约两个月。夏季约四个半月,冬季约三个半月。 春秋佳日虽短,然而季相变化最为丰富,是北京地区景观时序美中的两个最有风采的时段,成为发展旅游事业的良好资源。,我,4风景旅游资源是时序美和地段美的统一 地段美和时序美是构成生态旅游资源的独特性的本质,它们之间具有统一性,并且能够进行时空转换。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诗句充分体现了旅游资源的时空转换关系。 “人间四月”和“山寺桃花”构成一副由不同地段的景色交织而成的图画; “芳菲尽”和“始盛开”又让人有天然景色美不胜收的感觉。这里,空间因时间的延续加以拓展; 时

15、间因空间的扩大得到延伸。,5地段美和时序美在旅游开发中的运用价值 51地段美和垂直带谱生态回归游 生态旅游资源的地段性分布规律,决定了在进行生态旅游开发的过程中进行分区规划是可能和必要的。为达到生态旅游和自然保护的双重压力,对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这类生态旅游地进行功能分区规划是非常重要的。,陈传康主张以文脉(地理背景)特征为基础,分地段开发生态旅游产品,形成不同的生态回归情调,并针对具体风景名胜的性质和景观特征,探讨了生态旅游产品的形象策划CI(corporate identity)。他特别强调因文脉的差异要区分各不相同的功能分区和地段划分,然后就其综合特点规划设计并开发生态旅游产品。垂直带谱

16、的生态回归,分垂直带的阴阳坡等不同地段进行规划,注意景观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规划措施与景观生态保护的关系。陈传康所倡导的垂直带谱生态回归游,已被贯彻于门头沟百花山和密云县云蒙山的旅游开发规划中。,52 时序美和景象组合设计 为了使旅游目的地的某一个局部地区的季相更加丰富、美好,使花开花落,叶绿叶黄的变化,形成各具特色的美的组合,都需要分别做出设计。 在设计工作中,通常将一些乔灌木区分为观花树种、观叶树种、观果树种等等。 着眼于单一的物候相将一些乔灌木配置在一起,或可形成一定时期内美好的景象。然而随着季节的推移,这种配置的总体效果,未必始终是一种美的组合。所以还有必要考虑它们发生的迟早及其延续时

17、间。,这就需要至少依据两种物候相,对树木进行物候相组合分类。从宏观上来看,树木物候相的变化,就北京地区的落叶种类而言,可以区分为萌动期、绿色期(或称光合期)、秋色期、休眠期、花期、果期等几个时期。 北京地区春、夏、秋、冬四季来临早迟在空间上差异的基本情况概括起来,有两个特点: 一是各季节到来日期的空间差异明显,尤其以春季和秋、冬的到来表现最为突出。 而春、秋佳日正是景观季相变化非常迅速的时期,并且其年际变动也大,这使得迅速多变的景观季相与其空间差异显著的背景相叠加,为踏青与秋游提供了远近咸宜,时机相错,类型多样的季相旅游资源。,二是各季节到来日期的早迟,在空间变化上具有一定的方向性。春、夏季的

18、来临,以城区为最早,向近郊和远郊山区逐渐推迟;秋、冬季节的来临,则正好相反,以远郊、山区为最早,向近郊和城区逐渐推迟。这显然是城市热岛效应的一种物候反映。 在景观季相上表现为春、夏季绿波是从市区逐渐扩散式地传播到周围的近郊区,乃至远郊和山区;秋、冬季绿波则是从山区、郊区逐渐集聚式地传播到市区。,利用春、秋佳景在空间上按照一定先后顺序出现的规律性,还可以适时地作出异地之间的物候预告,这就为旅游管理部门安排到各地作季相旅游, 使导游做到心中有数,使游人能够捕变幻的佳景于瞬时,提供了许多方便。 我们对于各种物候期与其他一些季节性现象之间,在发生时间上的相互联系的线索了解得越多,利用物候历进行季节早晚判断的实用价值也就越大。,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