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基础知识培训.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5792577 上传时间:2020-09-06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4.63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茶文化基础知识培训.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茶文化基础知识培训.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茶文化基础知识培训.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资源描述:

《茶文化基础知识培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茶文化基础知识培训.ppt(2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茶文化基础知识,天府人家茶文化生态康养基地培训课件,2019 年 4 月,茶的历史和茶艺的起源,一、中国起源说 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被称之为“茶的祖国”中国人饮茶的历史 可以远溯到神农时代。神农本草记载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 而解之”。,二、印度起源说 1834年确认发现茶树 学者证明与云南的野生茶树有近亲关系,不排除传入印度的可能性。 茶叶起源于印度:无历史证据 世界史:英国东印度公司大量推广,打破茶叶的垄断。,三、日本起源说 茶树在延历二十四年(公元805年) 由最橙和尚自中国引入日本。,中国是茶树的起源国,茶叶发展史 1、野生药用阶段:饮用方式:咀嚼鲜叶 远古时期

2、用于解毒治病,2、少量种植阶段:饮用方式:煮食粥羹 植茶始祖:吴理真 西汉时期在四川蒙顶山首次将野生茶树进行驯化种植,七颗仙茶树 号“甘露道人”道家学派人物。,早期煎茶(秦汉时期)半制半饮的煎茶法。采叶作饼,先在火上灼成“赤色”,研开打碎,研成细末,加葱,姜等,用水煎煮,3、快速发展阶段 饮茶方式:煎茶法,陆羽茶经煎茶法步骤 1、经蒸压而成的饼茶(蒸青绿茶) 2、烤茶(“持以逼火”,经常翻动,“虾蟆背”状,烤好的茶趁热包好,以免香气散走) 3、研末(茶饼凉后) 4、备器备水 (风炉,釜作烧水器皿,以木炭和硬柴作燃料,再加鲜活山水煎煮) 5、煮水煎茶 一沸:加适量对的盐调味,并去除浮在表面装似“

3、黑云母”的水膜 二沸:先在釜中舀出一瓢水,边搅边投入碾好的茶末 三沸:加进二沸时舀出的那瓢水 6、品饮 趁热连饮 舀出的第一碗茶汤为最好,称为“隽永”,依次递减,到第四五碗后,不特别渴就 不值得饮用了。茶凉了,“则精英随气而竭,饮啜不消亦然矣”,宋朝 饮茶方式:点茶法 龙团凤饼: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宋太宗下令制造贡茶,一直到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下令废除掉 北宋宋徽宗赵佶(1100年):大观茶论1107年成书 北宋时期蒸青团茶的产地、采制、烹制、品质、斗茶风尚等均有详细记述。 其中“点茶”一篇,见解精辟,论述深刻 宋孝宗(南宋) 中兴之主,平反“岳飞案”“乾淳之治” 将吴理真种植“七

4、株仙茶”的地方 封为“皇茶园”追封吴理真为“甘露大师”,宋代点茶法 蒸压成饼(蒸青绿茶 龙团凤饼) 1、研茶末 2、煎水候汤(不加盐和茶末) 3、茶末入栈(黑色釉质) 4、少入沸水 5、调膏(视茶盏大小、茶末的多少调成浓膏状、以粘稠为度) 6、点茶(执壶往茶盏点水,用茶筅旋转打击和拂动茶盏中的茶汤,使之泛起汤花(泡沫),称之为“运筅”或“击拂”) 实际操作过程中,注水和击拂同时进行 点茶技巧: 1、注意调膏 2、有节奏的地注水 3、茶筅击拂视情而有轻重缓急的运用 高明的点茶能手,被称之为“三昧手”,历 程 秦汉时期煎茶:加葱、姜等 陆羽煎茶:加盐 点茶法:不加其他东西,宋代文人四雅事 斗 茶

5、焚 香 挂 画 插 花,斗茶的标准 1、茶汤贵白 2、水痕出现越晚越好,明清时期 饮茶方式:泡茶法 朱元璋 罢龙团凤饼 野获编补遗记载:“至洪武二十四年 九日,上以重劳民力,罢造龙团,惟采芽 茶以进。” 散茶清饮法诞生沿用至今,六大类茶叶出现的顺序 1、绿茶:唐朝初期(蒸青绿茶) 2、黄茶:约公元1570年前后形成明代隆庆年间 3、黑茶:明末清初,16世纪末 4、红茶:16世纪末与17世纪初之间 (福建武夷山首创小种红茶) 5、白茶:陈椽茶叶通史,在19世纪50-60年代 创制清嘉庆元年,“福鼎菜茶”的壮芽为原料制成银针 咸丰七年,福鼎选育出大白茶茶树良种 光绪十一年,以大白茶芽制银针,称白毫

6、银针 6、青茶:咸丰年间 陈椽茶叶分类理论与实践:明朝创制炒青绿茶、黄茶、黑茶、红茶 清朝创制白茶、青茶,四、衰落阶段 (1840年鸦片战争)清中后期至解放前,社会动荡。 茶叶发展受到致命破坏和打击,处于衰落阶段。 到解放后七八十年代开始逐渐恢复,“茶艺”的由来 最早出现于七十年代台湾 1、七十年代台湾出现茶文化复兴浪潮,大陆2000后出现茶文化复兴浪潮。 2、1978年,台湾民俗学会理事长娄子框教 授最早提出使用“茶艺”,成立了“台北 市茶艺协会” 3、1982年成立“中国茶艺协会” 4、茶艺被广泛接受,1988年传播至大陆,中国用“茶艺”一词的缘由 一、中国茶艺 为何不用“茶道” 1、“道

7、”过于严肃。中国人对待“道”字十分庄肃,不易向民众推广。 2、日本专用于前,避免引起误会于混淆。 二、日本茶道 日本文化背景,茶道倾向和关注于礼仪,对茶的品质反而不太看重。 三、韩国茶礼 1、阴历的每月初一、十五、节日和祖先生日时,在白天举行的简单祭祀 2、“贡人、贡神、贡佛” 3、韩国茶艺=中国古代饮茶习俗 +禅宗文化+儒、道的伦理道德 +韩国传统礼节,茶艺的定义 新词,无统一标准 茶艺专家季野先生: 茶艺是以茶为主体,将艺术溶于生活以丰富生活的一种人文主张,其目的在于生活而不在于茶。 范增平先生台湾茶文化论: 茶艺包括两方面,科学的和人文的,也就是:一、技艺,科学地泡好一壶茶的技术。二、艺

8、术,美妙地品享一杯茶的方式。 中国茶艺之美属于心灵美,欣赏茶艺之美,是要把自我投入整个过程中来观察体验。 台湾茶艺专家蔡荣章先生: 茶艺是指品饮的艺术而言。讲究茶叶的品质、冲泡的技艺、茶具的玩赏、品 茗的环境以及人际间的关系,广泛而深入到茶艺的境界。 广义:研究茶叶的生产、制造、经营、饮用的方法和探讨有 关茶叶的原理、原则,以达到物 质和精神全面满足 的学问。 狭义:如何泡好一壶茶的技艺和如何享受一杯茶的艺术,茶艺的分类 一、以人为主体 1、宫廷茶艺: 场面宏大,等级森严,茶具奢华,礼仪繁琐,浓重的政治教化意味。 2、文士茶艺:茶具精巧典雅,品茗时注意意境,常与抚琴、玉器、绘画、古玩等相结合,

9、怡情悦心之效。 3、民俗茶艺: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饮茶风格,具有浓重的民族色彩。,4、宗教茶艺:禅茶 茶艺中融入禅机,并通过茶艺程序来启迪人心慧根,昭示佛理 禅(梵语):汉语“静虑”,指人专心一意,排除一切干扰,以静坐的方式领悟佛法真谛,二、以茶为主体 1、六大类基本茶类 绿茶:信阳毛尖茶艺 红茶:祁门功夫茶艺 乌龙茶:铁观音茶艺 黑茶:普洱茶茶艺 白茶:白毫银针茶艺 黄茶:君山银针茶艺 2、两大再加工茶类 花茶茶艺 三、以表现形式为主体 1、待客型茶艺 特点: 泡茶程序简单,动作要求美观规范 茶品选择视客人喜好而定 快速冲泡一壶好茶,供客人享用 2、表演型茶艺 待客性表演 特点:稍带讲解词 舞蹈型表演 特点:服饰、讲解、动作、音乐、眼神、场面设计等配合和谐,做到茶艺六美,茶艺六美 1、人之美: 外在装饰; 内在美; 2、茶之美: 名、形、香、色、味 地名+特点一信阳毛尖 黄山毛峰 传说/典故一铁观音、碧螺春 地名一龙井 普洱 滇红 3、水之美:“清、轻、甘、冽、活” 4、器之美: 茶具的外观美:适当,大方得体 茶具组合,符合其文化背景与表演内涵 5、境之美: “环境、人境、心境、意境”四境俱美 6、艺之美: 泡茶技术;茶艺编排程序“韵律美”;技艺之美:以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谢 谢!,天府人家茶文化生态康养基地培训课件,2019 年 4 月,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