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波罗登月课件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57877885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PPT 页数:12 大小:1.91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阿波罗登月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阿波罗登月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阿波罗登月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阿波罗登月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阿波罗登月课件(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首次登月的为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埃德温奥尔德林、迈克尔科林斯 计划开始阿波罗计划(Apollo Project),又称阿波罗工程,是美国从1961年到1972年从事的一系列载人登月飞行任务。美国于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初组织实施的载人登月工程,或称“阿波罗”计划。它是世界航天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项成就。工程开始于1961年5月,至1972年12月第6次登月成功结束,历时约11年,耗资255亿美元。在工程高峰时期,参加工程的有2万家企业、200多所大学和80多个科研机构,总人数超过30万人 阿波罗登月的历史背景 人类对月球的探测研究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美国和前苏联两国在冷战的背景

2、下进行了激烈的太空竞赛。1957年,前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的“东方”号宇宙飞船进入太空,尤里.加加林身穿90公斤重的太空服,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进入宇宙空间并从宇宙中看到地球全貌的航空勇士。加加林的名字,连同他那迷人的微笑,传遍了世界每个角落。记下了载人航天这篇史诗画卷的浓重一笔。从此载人航天科学突飞猛进。当时间定格在1969年7月16日,美国率先登陆月球完成了人类的这一梦想。到1972年12月阿波罗计划的最后一次飞行阿波罗17号登月为止,先后有12名宇航员登上月球表面。前苏联的太空计划:第一颗人造卫星与第一个宇航员美国奋起直追1960年11月,竞选时承

3、诺要使美国在太空探索和导弹防御上全面超过苏联的约翰肯尼迪当选总统。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成为了首次进入太空的人,加深了美国对在太空竞赛中落后的恐惧。次日,在与白宫科学委员会的会谈中,许多议员希望能够立刻开始一项太空计划以保证在于苏联的竞赛中不至于落后太多。1969年7月16日,巨大的“土星5号”火箭载着“阿波罗11号”飞船从美国肯尼迪角发射场点火升空,开始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太空征程。登月计划方案四个方案四个方案直接起飞或者地球轨道集合的设想图在登月成为主要目标后,阿波罗计划的决策者们开始面临如何才能尽可能安全、经济、简单地将宇航员送上月球。曾有四个方案被考虑:直接起飞直接起飞

4、此计划提出由一个巨大的新型火箭携带一艘航天器,直接飞往月球;火箭在月球降落,任务完成后再次起飞,飞回地球。地球轨道集合地球轨道集合此计划需要两艘只有土星5号一半大小的小型火箭将登月航天器的不同部分送入地球轨道,集合并对接。整个航天器降落在月球表面。由于当时在轨道中集合多艘航天器的经验较少,且地球轨道拼装航天器是否可行也是未知数,所以此计划未被采纳。月球表面集合月球表面集合此计划需要两艘航天器被发射:一艘自动航天器携带推进系统,先期登月;载人航天器晚些发射。推进系统在月球表面被移至载人航天器上,然后返回地球。月球轨道集合月球轨道集合这个方案由约翰C霍博尔特的团队提出。这种方案是一艘较大的航天器,

5、称为指令/服务舱,携带一艘装载宇航员的登月航天器,称为登月舱。指令/服务舱携带从地球到月球并返回的燃料和生活必需品,以及进入地球大气层所需要的隔热板。进入月球轨道之后,登月舱与指令/服务舱分离,并降落在月球表面;指令/服务舱留在月球轨道。3名宇航员中的1名留在指令/服务舱中。登月完成之后,登月舱重新起飞,与指令/服务舱在月球轨道集合,并返回地球。与其他几个方案不同,月球轨道集合只需要一艘很小的航天器降落在月球表面,使返回时在月球上起飞航天器的质量大大减小。通过将登月舱的一部分留在月球上,登月舱起飞质量得以再次减小。登月舱本身分为两部分,包括降落部分和起飞部分,前者用于在登月时降落,后者在任务完

6、成后起飞与指令/服务舱会合并返回地球。由于航天器质量减轻,一次任务只需要一次单独的火箭发射。当时的顾虑是次数较多的对接和分离所提出的技术难度。包括论证飞船登月飞行轨道和确定载人飞船总体布局。从“阿波罗”号飞船的4种飞行方案中选定月球轨道集合方案,相应地确定由指挥舱、服务舱和登月舱组成飞船的总体布局方案。阿波罗计划使用的运载火箭 美国的土星5号是历史上使用过的最高,最重,推力最大的运载火箭高达110.6米,起飞重量3038吨,总推力达3400吨左右,可将127吨的有效载重送上近地轨道。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阿波罗计划和天空实验室计划两项太空计划中使用的多级可抛式液体燃料火箭。“土星5

7、号”是有史以来建造的动力最强大的火箭。在1967年-1973年间共发射了13枚“土星5号”运载火箭,它们保持着完美的发射记录。共有9枚“土星5号”运载火箭将载人的“阿波罗”号宇宙飞船送上月球。阿波罗号登月飞船指挥舱宇航员在飞行中生活和工作的座舱,也是全飞船的控制中心。指挥舱为圆锥形,高3.2米,重约6吨。指挥舱分前舱、宇航员舱和后舱3部分。前舱内放置着陆部件、回收设备和姿态控制发动机等。宇航员舱为密封舱,存有供宇航员生活14天的 必需品和救生设备。后舱内装有10台姿态控制发动机,各种仪器和贮箱,还有姿态控制、制导导航系统以及船载计算机和无线电分系统等。服务舱前端与指挥舱对接,后端有推进系统主发

8、动机喷管。舱体为圆筒形,高6.7米,直径4米,重约25吨。主发动机用于轨道转移和变轨机动。姿态控制系统由16台火箭发动机组成,它们还用于飞船与第三级火箭分离、登月舱与指挥舱对接和指挥舱与服务舱分离等。登月舱由下降级和上升级组成,地面起飞时重14.7吨,宽 4.3米,最大高度约7米。下降级:由着陆发动机、4条着陆腿和 4个仪器舱组成。上升级:为登月舱主体。宇航员完成月面活动后驾驶上升级返回环月轨道与指挥舱会合。上升级由宇航员座舱、返回发动机、推进剂贮箱、仪器舱和控制系统组成。宇航员座;舱可容纳2名宇航员(但无座椅),有导航、控制、通信、生命保障和 电源等设备。阿波罗飞船的历次飞行 SA-501

9、阿波罗4号 1967年11月9日 首次实验飞行 SA-502 阿波罗6号 1968年4月4日 第二次实验飞行 SA-503 阿波罗8号 1968年12月21日 土星5号的第一次载人飞行以及首次由载人飞行器环绕月球 SA-504 阿波罗9号 1969年3月3日 登月舱地球轨道测试 SA-505 阿波罗10号 1969年5月18日 登月舱月球轨道测试 SA-506 阿波罗11号 1969年7月16日 人类首次登月 SA-507 阿波罗12号 1969年11月14日 降落在调查员3号附近 SA-508 阿波罗13号 1970年4月11日 任务被放弃,成员返回地球 SA-509 阿波罗14号 1971

10、年1月31日 降落在法拉毛罗高地附近 SA-510 阿波罗15号 1971年7月26日 首次使用月球车 SA-511 阿波罗16号 1972年4月16日 降落在笛卡尔环形山 SA-512 阿波罗17号 1972年12月6日 唯一一次夜间发射,最后一次阿波罗月球任务 SA-513 天空实验室1号 1973年5月14日 双级天空实验室版 SA-514 未使用 SA-515 未使用 对阿波罗登月的质疑 1.没有任何一幅影像画面能在太空背景中见到星星;2.图像上物品留下影子的朝向是多方向的,而太阳光照射物品所形成的阴影应是一个方向 3.摄影记录中那面插在月球上的星条旗在迎风飘扬,而月球上根本不可能有风

11、把旗子吹得飘起来;4.从摄影记录片中看到宇航员在月球表面行走犹如在地面行走一样,实际上月球上的重力要比地球上的重力小得多,因而人在月球上每迈一步就相当于人在地面上跨跃了5至6米长;5.登月仪器在“月球表面移动”时,从轮子底下弹出的小石块的落地速度也同地球发生同一现象的速度一样,而在月球上这种速度应该比在地球上快6倍。戈尔多夫表示,他质疑30多年前美国宇航员“拍摄”的登月照片和摄像记录,并不是否定当年美国宇航员登月的壮举。他认为,美国宇航员当时是接近了月球表面,但因技术原因未能踏上月球。由于当时美国急于向全世界表功,因而伪造了多幅登月照片和一部摄影记录片,蒙蔽和欺骗了世人几十年。他说,美国著名工程师拉尔夫勒内、英国科学家戴维佩里和马里贝尔特都对他的这一质疑表示赞同。阿波罗登月的历史意义 一个人的小小一步,但是整个人类的伟大一步。阿波罗登月计划、曼哈顿原子弹计划和人类基因组计划一起被称为二十世纪三大科学工程。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