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及意义

上传人:jin****ng 文档编号:157835339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4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及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及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及意义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及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及意义(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及意义 摘要:马克思就认为彼得一世改革“为结束俄国百年来的落后状况,起了重大的历史作 用”。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更为形象地给彼得一世改革以高度评价,说它“让俄罗斯腾空而 起”。【1】彼得大帝的统治开启了俄国历史的一个新时代。对这个时代有多种称呼,可以基 于这个国家及其统治者的新的称呼而称之为帝国时代。这个时代持续了约两个世纪,在1917 年突然结束。 18 世纪初期的彼得一世改革是当时俄国社会提出的要求。也是俄国历史本身 发展的必然产物。众所周知,彼得一世即位以前,俄国无论在政治、经济或文化教育方面, 都远远落后于西欧一些国家。彼得一世改革大大增强了俄国的军事实力,彼得一世改革

2、刷新 了俄国政治、削弱了贵族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行政管理效能。另外,彼得一世改 革推动了俄国逐渐向近代化国家的道路上迈进,客观上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本文阐释了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以及改革对俄国、世界的影响,对此次改革有个全面的认 识。关键词:彼得一世 背景 意义一、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俄国1649年法典反映了封建农奴制社会进一步的发展。这表现在服役封地和世袭领地 趋于合流,形成了统一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各种隶属关系不同的农民(国有农民、宫廷农民、 私有主农民)和其他压在社会最低层的劳动人民都成为封建主剥削的对象,农奴和奴仆互相 接近而融合为一体;沙皇的专制权力,进一步加强,等

3、级代表君主制正在向绝对君主制过渡。 【2】17世纪末,俄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水平都远远落后于欧洲其他国家。17 世纪初的混乱年代将俄罗斯推向了毁灭的边缘,留下了一系列严重的经济和外交问题。国家 经济落后,发展缓慢。广漠的地域、严酷的气候以及不便的交通条件严重地阻碍了农业的发 展和商业的交往。由于统治阶级上层的内讧和战乱频仍,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农民因 饥荒、破产和贫困而四处逃亡,出现了大量土地荒芜的现象。直至17世纪末,农业生产仍 未得到完全恢复,农民的耕地仍比过去减少20一25%。为了确保足够的劳动力,地主、贵 族则采用超经济强制手段,推行最原始的封建剥削方法,即野蛮的摇役制,把农民

4、强制束缚 在土地上,农民因而丧失了人身自由,沦为农奴。在这种封建农奴制的残酷压迫下,广大农 民过着极其悲惨的生活。17世纪俄国虽然出现了工场手工业,但还很微弱,大量使用农奴劳动,商品经济还处 在自然经济的从属地位,主要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后来,虽然出现了某些资本主义的 微弱因素,却一直受到还在发展着的农奴制的严重压抑。与封建农奴制生产关系相联系的俄国政治机构也存在着诸多弊端。17世纪的衙门制度, 反映了俄罗斯统一国家中央政权机关仍不健全:行政、财政、司法的权限不分;分工不明确; 财政制度紊乱;缺乏统一的监督;机构过于庞大。到17世纪末,衙门制度的流弊已非常严 重。办事效率极低,因循拖延之风

5、泛滥,贪赃枉法、行贿受贿事件层出不穷。俄国军事制度也存在着不少弊端。旧时的贵族军队,因平时经营地产、临打仗时行动迟 缓,纪律松弛,已渐渐失去它的军事意义。新成立的射击军,因主要由手工业者和商人组成, 他们不仅当兵,平时还从事手工业和买卖,加上训练和装备都很落后,作战能力很低,也不 能适应国家对内政策和对外战争的需要。俄国的文化教育也十分落后,宗教思想在一切思想文化领域占绝对统治地位。居民中识 字的人很少,社会上出现的书籍都是手抄本,错误连篇,价钱昂贵,行销的也都是一些宣扬 宗教的作品。民间盛行信奉鬼神,迷信妖术,普遍保留着极其愚昧落后的风俗。虽然开办了 一些学校,但都是宗教性的,教会对非宗教的

6、知识传播采取敌视态度。据统计,到17世纪 下半期,象在莫斯科这样的大城市,居民中识字的人数也仅占总人数的23.6。甚至还有一些达官显贵仍目不识丁。特别在妇女中识字的人更少,就连在著名的斯特罗甘诺夫家族中, 所有的妇女几乎全是文盲。这种落后状况,严重地阻碍着俄国社会的发展。统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也看出这种落 后状态对俄国的严重危害,也曾有人试图进行改革,但未能大胆果断地进行,因而成效甚微。 彼得一世执政后,凭借其至高无上的政治权力,毅然决然地抛弃俄国自大守旧的传统,亲自 率团出国考察,学习西欧,实行了自上而下的、大胆果断的全面改革。二、内容1改革军事,加强国防,夺取出海口彼得一世的改革活动,主要

7、是在大北方战争期间(17001721 )进行的,这就决定了彼 得的许多改革措施是围绕着军事改革而展开的。【3】1699年彼得一世正式启动军事改革, 首先解散了射击军,并宣布了实行义务征兵制,征兵对象主要是拥有人身自由的农民,同时 规定贵族家庭的男子服兵役的人数不得少于其家庭总人口的2/3。彼得一世既注意引进国外 的军事人才,更注意军队指挥和管理的俄国化。彼得在领导海军建设的同时,并注意对陆军 的集中统一领导。他根据北方战争的形势发展,几次调整统帅机构。1720年,成立了以缅 希科夫为院长的“陆军院”,加强对陆军的领导。同时注重兴建各类兵工厂,生产新式火炮, 修筑国防要塞和海军基地。2. 改革和

8、健全国家行政机构为了满足城市商人和手工业者的愿望,彼得于1699年下令,在莫斯科成立市政院(不 久改为市政厅)。为了巩固地方政权机构,1708年12月8日彼得下令,把全国分成8个省, 1714年又增设3个省。对于国家中央行政机构的改革,彼得一世予以特别的重视。1711年 2月22日,彼得下令建立参政院,取代原来的贵族杜马。新建立的参政院由9名参政员组 成。参政院拥有很大权力,从国家中央机构到地方行政系统,从财政预算、贡赋征收到陆海 军的编制,都属于参政院管辖范围。3. 实行宗教改革,加强皇权彼得一世不仅在军事、行政方面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而且不顾教会势力的反对,大胆 地进行宗教改革。1701年

9、彼得一世政府下令将部分教会财产收归国有,主张由世俗官员来 管理修道院的领地。彼得一世不仅限制教会经济实力的膨胀,而且还限制教会的权力;把教 会完全置于国家的管辖之下,使教会成为国家机器的一部分。4. 改革和发展文化教育事业为了改变俄国文化教育的落后面貌,彼得一世指定各级政府直接管理教育,建立各种类 型的学校,全俄各县普遍建立小学,对贵族子弟实行强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到西欧各国学习。 同时,彼得政府还通过各种途径,把西欧近代科学著作翻译介绍到俄国来。5. 兴办近代工业,改变俄国经济落后面貌彼得一世为保护和刺激年轻的民族工业的发展,制定了很高的进口税,同时规定凡开办 工场的场主及其亲属均可免服兵役和

10、免交人头税。1721年,他又规定工场主有权向贵族领 主购买农奴充当本场的劳动力,凡领主拥有的地下矿藏,加以隐瞒,迟迟不开采者,处以死 刑,以此促使领主兴办场矿,向工商业资产阶级转化。6. 扶植商业,发展贸易,提高商人地位在经济上又授予商人有贸易特权。彼得一世大力推行重商主义政策,他认为,对外贸易 是俄国吸收西欧文化,发展国内生产力的一种极为有效的手段。为此,他鼓励商人组织公 司,发展对外贸易。在国内则实行严格的关税保护政策,限制进口,以保护本国商品在国内 市场销售的优势。此外,政府还大力整治交通,兴建通商港口,开凿维什尼、沃罗察克运河, 使伏尔加河与涅瓦河互相沟通,从而加强了国内市场联系,使俄

11、国商业贸易迅速发展起来。三、意义1.对俄国的意义首先,彼得一世改革大大增强了俄国的军事实力,保证了俄国在北方战争中击败当时欧 洲的军事强国瑞典,从而使“俄国在波罗的海沿岸站稳了脚跟”,“进入强国的行列”。到 1725年,俄国已拥有一支训练有素的20余万人的近代化常备军。以前俄国没有海军,到彼 得一世执政末年,俄国波罗的海舰队已拥有各种舰只895艘,水兵28000人。其次,彼得一世改革刷新了俄国政治、削弱了贵族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行政 管理效能,俄国著名历史学家波克罗夫斯基就曾认为彼得一世的行政改革具有近代资产阶级 改革的色彩,在俄国开创了近代议政制度。特别是1722年颁布的“官秩表”,

12、体现了彼得 一世的“量才施用”、“论功取仕”的思想,它是对按贵族门阀取仕的腐朽传统的挑战,使 一大批出身寒微、德才兼备之士脱颖而出。这对革新政治,广罗人才,提高行政管理效能具 有积极意义。“一子继承法”迫使众多功贵族子弟去从商、从军、从学、去“自寻饭碗”, 这是对俄国旧贵族势力的又一次沉重打击。“皇位继承法”革除了旧的皇位继承原则,沙皇 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后继人。这些都对整饬政治,强化皇权,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另外,彼得一世改革推动了俄国逐渐向近代化国家的道路上迈进,客观上为俄国资本主 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列宁指出,俄国的欧化“甚至从彼得大帝时代就开始进行了”。彼得 一世改革,打破了俄国闭关

13、自守的落后状态,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正是在18 世纪初叶,俄国的近代工商业开始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开始形成。与新兴资产阶级开始出 现的同时,在被剥削的劳动大众中“发现了工业无产阶级的萌芽”。通过改革,俄国近代 场矿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到1725年,俄国已建立起240多个近代工场,工场内 部已有了较细的分工,而且有不少工场的规模是比较大的。再次,彼得一世改革促进了俄国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彼得一世改革期间,乌 拉尔和卡累利亚等地设立了矿业学校;莫斯科、彼得堡等城市相继开办了军事学校和其他各 类学校。到18世纪20年代,在40多个城市里开办了算术学校。5国家实行的改革同时还

14、反应在18世纪前30年内的文艺创作之中,其中包括文学、 戏剧、美术和音乐创作。这一时期的文学带有一定的过渡阶段的特点,它的基本发展趋势主 要是强化文学世俗化的过程。无论教会将做出何种反应,彼得一世总是执意使文学具有世俗 的、现实的、具有生活气息和社会意义的特点。总之,彼得一世改革具有近代化意义。它反映了时代的要求,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 造了条件。2对世界的影响(1)对当时一些落后的封建国家有借鉴作用;(2)由于彼德一世鼓励发展工商业和对外贸易,所以对于当时的一些发达国来说,俄 国是一个充足的原料产地、加工工场和劳动力市场。参考文献:2 李英男 戴桂菊.俄罗斯历史之路千年回眸.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9 第一版.263页.1尼古拉梁赞诺夫斯基俄罗斯史杨烨卿文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12第一版.197页.3 张建华.俄国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5 第一版.46-48页.4 瓦奥克柳切夫斯基俄国史教程第四卷张永白郝建恒高文风徐景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6第 一版.79页5 T C 格奥尔吉耶娃.俄罗斯文化史历史与现代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11第一版.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