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解剖学面部解剖学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5781994 上传时间:2020-09-05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878.0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局部解剖学面部解剖学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局部解剖学面部解剖学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局部解剖学面部解剖学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资源描述:

《局部解剖学面部解剖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局部解剖学面部解剖学(2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面部解剖学,福建医科大学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系 王玮教授,头面部的表面标志 眉弓:位于眶上缘上方的弓状隆起,对着 大脑额叶的下缘,内侧份深面有额窦。 眶上切迹:在眶上缘内、中1/3的交点,距正中线两指宽处可摸到。有时切迹成孔(眶上孔),则不易摸出。 眶下孔:位于眶下缘中点下方约1cm处。,颧弓:由颞骨的颧突和颧骨的颞突构成,颧弓上缘相当于大脑颞叶前端的下缘。 翼点:在颧弓中点上方约二横指处,额、顶、颞、蝶四骨在此相连,呈“H”形的缝。 枕外隆凸和上项线:在枕骨表面正中向后的隆起,隆凸向两侧弓形骨嵴称上项线。,乳突:在耳廓后方向下突出。 下颌头:在耳屏前方,颧弓后端之下可以摸到,张口闭口时可

2、以感觉到它活动。 下颌角和下颌骨下缘:在皮下可摸到。 颏孔:位于下颌第二前磨牙根下方,距正中线约2.5cm处。,头面部的划分 头面部以下颌骨下缘、下颌角、乳突尖端、上项线和枕外隆凸的连线与颈部分界。 头面部以眶上缘、颧弓上缘、外耳门上缘和乳突的连线,分为后上方的颅部和前下方的面部。,头面部的解剖切口,面部浅层结构 面部皮肤薄软,血运丰富,易伸展移动,但在颏部和鼻翼部的皮肤与皮下组织紧密结合,不易分离。 较多的皮脂腺、汗腺和毛囊,是皮脂腺囊肿和疖肿好发的部位。,面部皮肤皱纹线,动力性皱纹线 面肌收缩牵拉皮肤,形成与肌纤维长轴相垂直的皮肤皱纹线-老化的征象。,额纹 眉间纹 鼻根纹 眼睑纹 鱼尾纹

3、鼻唇沟纹 颏纹 唇纹 颊纹,重力性皱纹线: 因皮下脂肪逐渐减少,肌肉松弛, 骨萎缩,皮肤弹性减弱松弛下垂所致。 眼袋、肿眼泡,Langer皮肤裂线 穿刺尸体皮肤产生的缝状裂线,走向与真皮内 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的排列方向一致,出生后走向不再改变。,面部皮肤皱纹线和Langer线的区别 皱纹线或由于面肌收缩牵拉皮肤所致;或由于皮下脂肪减少、肌肉松弛、骨萎缩和皮肤弹性减弱、松弛下垂。 Langer线在体表部显现,仅能通过穿刺尸体皮肤产生缝状裂隙线证实,其走向于真皮内胶原和弹性纤维排列方向一致,出生后不再改变。,面部手术切口 选择皱纹线或Langer线 两线形成原因不同,但在面部大部分走向基本一致,有

4、差异:眉间 皱纹线-垂直, Langer线-水平;外眦 皱纹线-放射状, Langer线-斜行;下唇 皱纹线-不一, Langer线-垂直,Langer线,皮肤裂线,面部手术切口选择 面部皮肤皱纹明显实则为首选切口方向;不明显实则按Langer线切口。,面部切口设计示意图,颌面部结构的“哑区”面部结构的“哑区” 是在侧面部及颏部的两个区域中,一般情况没有面神经、面动脉及导管的分支经过,是手术的相对安全区。在“哑区”内作切口相对安全。,皮下浅筋膜 较疏松,含有不等量的脂肪组织,以皮下支持带及肌束与皮肤相连。皮下支持带由强韧的细丝组成,连于真皮乳头和浅筋膜。 有表情肌、血管和神经。 面部仅腮腺、咬

5、肌和颊肌有深筋膜遮盖,其它部分没有深筋膜。,面肌(表情肌) 面肌位于浅筋膜内,多数起于面部各骨而止于皮肤,均受面神经支配。面肌主要围绕眼、鼻、口排列,按其位置可以分为眼轮匝肌、鼻肌和口周围肌三组。,面肌,口的表情口的开合,嘴尖、口角的含蓄示意表现无数的表情姿态。嘴唇的动作是周围肌肉动作所决定的,例如小孩子的嘴,姑娘们赌气,全靠口周围的肌肉内收,紧贴骨骼,将嘴唇推出。再如口角内收嘴的动作是由于口周围肌肉收聚膨起使口角向内向后挤压,拉平人中,这种向内挤压的倾向性是充分表现坚定勇敢、有毅力等思想情感的必要条件。,喜悦的表情使脸部肌肉积极活动起来,由于颧肌的收缩,口角被拉长并上翘,口轮匝肌被拉向上方,

6、表现出欢愉的情感。,面部的神经和血管 面部的运动神经是面神经的终支,感觉神经是三叉神经的皮支和颈丛的耳大神经。面部的动脉主要有面动脉和颞浅动脉的分支面横动脉,静脉主要有面静脉和下颌后静脉。,面神经的终支 在面部的分支有五支: 颞支越颧弓向前上斜行到颞部。 颧支上支越颧骨向前,分布于眼轮匝肌下部。下支在颧肌和提上唇肌的覆盖下向前。 颊支走向口角,分布颊肌和口轮匝肌上部。 下颌缘支沿下颌骨向前,穿过降口角肌深面,分布于下唇和颏部。 颈支从腮腺下端穿出,行向前下。,三叉神经的皮支三叉神经的三个大分支眼神经、 上颌神经和 下颌神经, 都有分支分 布到面部和 颅顶部的皮 肤。,面部的动脉 主要有面动脉和颞浅动脉,以及与三叉神经皮支伴行的小动脉。,面部的静脉 面静脉与面动脉伴行,在动脉后方;由前额下行的滑车上静脉和眶上静脉在眼内角处所合成,在下颌骨下缘对咬肌前下角处,接受下颌后静脉的前支(两者汇合后也称为面总静脉),汇入颈内静脉。 下颌后静脉(又称面后静脉)由颞浅静脉和上颌静脉在下颌颈处合成,穿腮腺下行,分成前、后两支,在腮腺下端穿出,前支加入面静脉,后支与耳后静脉合成颈外静脉。,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