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地区超级杂交中籼稻单产800kg667m2栽培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

上传人:H****r 文档编号:157794295 上传时间:2022-09-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江淮地区超级杂交中籼稻单产800kg667m2栽培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江淮地区超级杂交中籼稻单产800kg667m2栽培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江淮地区超级杂交中籼稻单产800kg667m2栽培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江淮地区超级杂交中籼稻单产800kg667m2栽培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淮地区超级杂交中籼稻单产800kg667m2栽培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江淮地区超级杂交中籼稻单产800kg/667m2栽培技术规程安徽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安徽省江淮地区超级杂交水稻单产800kg/667m2栽培技术指标,包括产地环境、基础地力、品种选择、产量及穗粒结构、育秧、移栽、施肥、管水及病虫草防治等。本标准适用于江淮地区中籼稻生产(主要包括冬闲田、油菜茬)。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在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订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改版均不适用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以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本标准。GB 4404.1

2、 粮食作物种子 禾谷类GB/T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T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T17891 优质稻谷质量标准NY5116 无公害食品 水稻产地环境条件NY5117 无公害食品 水稻生产技术规程DB34/T2358 水稻工厂化育插秧技术规程3 产地环境产地要求稻田平整,格田成方, 无树木、 建筑物遮挡的田块;水源充足,沟渠配套,独立排灌;耕层深厚,结构良好;土壤基础地力产量高于400 kg/667m2,营养元素平衡而丰富,有机质含量26.5g/kg以上、全氮1.6g/kg以上;农田生态环境符合NY5116的规定。4 品种选择及产量结构指标4.1 品种选择 选用通过国家或安徽省品

3、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高产、优质、抗病、抗逆性强、穗粒协调的大穗型迟熟超级杂交中籼稻、籼粳稻品种(组合)。要求品种生育期140d以上,叶片直立性好、耐肥抗倒、耐高温;米质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 3 级及以上。种子质量应符合GB/T4404.1的规定。4.2 产量及穗粒结构指标产量指标:每667m2产量800kg。穗粒结构指标:中穗型品种每667m2有效穗1719万,每穗总粒数220250粒,结实率85%88%,千粒重2628g ;大穗型品种每667m2有效穗1415万,每穗总粒数270300粒,结实率85%88%,千粒重2627g 。5 育秧5.1 秧苗标准人工插秧:采用旱育秧,培育叶蘖同伸壮秧。移

4、栽叶龄4.54.7,株高小于13cm ,单株茎粗0.45cm 以上,百苗地上部风干重5g以上 ,单株带蘖12个,根系短、白、粗。机械插秧:采用工厂化育秧,培育叶蘖同伸壮秧。秧苗标准参照DB34/T2358。5.2 苗床准备选择排灌条件、土质和肥力较好的田块作秧田,秧田与大田比为1:100。秧田在冬前冬耕冻垡的前提下,播前15d进行床土培肥,每667m2施45%复合肥50kg ,连续旋耕2次。苗床规格:人工插秧的,要求畦宽1.4m,沟宽0.35m,沟深0.15m;围沟宽0.35m,沟深0.25m。整畦完成后每亩苗床用3% 克百威2kg 均匀撒施。机械插秧的,在提前培肥的基础上做好1.5m宽的苗床

5、,苗床要做到实、平、光、直。预留操作行,方便机械化运输操作。5.3 种子处理选择晴天晒种24 h后,用25%咪鲜胺乳油3000倍液浸种3036 h消毒。起水后稍沥水,即可用“旱育保姆”和 70%噻虫嗪拌种剂(2 g药剂拌1kg 种子)拌种待播。5.4 播期江淮地区超级稻最佳抽穗期安排在8月中下旬。以最佳抽穗期、日平均气温为25-29为标准,结合本地茬口特点和品种的生育特性,确定本地适宜播期,冬闲茬口为4月2025日,油菜茬口为5月15日,确保在8月15日25日抽穗。5.5精控播种量人工插秧:每667m2大田用种量0.91kg,每m2净苗床畦面播种干谷1820g 。机械插秧:每667m2大田用种

6、量1.5kg左右,每盘播干谷70g-80g(湿芽谷90g-100g),并按此种量调整好播种机的播量,要求盘中种子分布均匀一致。5.6播种方法人工插秧:播种前1d下午苗床浇水后,每667m2苗床用50%敌磺钠2kg 兑水喷施进行土壤消毒。播种前苗床再次浇透水,使015cm土层处于水分饱和状态。然后,分畦定量播种,每平方米苗床播种露白芽谷2528g。播后用板轻压,盖细土0.51.0cm,以不见谷为度。盖种后每667m2苗床用10%丁噁160 ml均匀喷雾。再搭架盖膜或平铺薄膜保湿,平铺的膜上加盖少量稻草,以防高温烧苗。机械插秧:采用播种流水线播种,也可采用活动式播种机具播种。按摆放秧盘、铺装床土、

7、适量浇水、精控播种、覆土盖种、种盘转移等工序进行。18盘-20盘/667m2。秧盘提前摆放在播种生产线一侧,便于提取使用。5.7 秧田管理5.7.1出芽机械化育秧的,要将覆土后的秧盘放在秧架上叠放,在30.0的恒温蒸气温室条件下或在塑料大棚内2d -3d暗化出苗,要求80%以上芽长在1cm-1.5cm范围。苗床旱育秧的,齐苗后揭膜,并浇一次透水,以后以控水控苗为主。5.7.2绿化管理秧盘以平铺在大棚地面为主要方式,棚内温度超过30时要打开棚门通风换气降温,勤灌跑马水,保持秧板间干间湿、秧板上无积水。苗床旱育秧的,中午不卷叶不补水,降雨排干沟水降湿。2叶1心期通风、降温炼苗,追施苗肥,每667m

8、2用尿素5kg 兑成1%的肥液于下午4时后均匀喷施,晴天施肥后用清水淋洗秧苗。栽前12d喷施“送嫁药”,同时叶面喷施1%尿素液作送嫁肥。机插秧计划秧龄超过20d的,在一叶一心期均匀喷施75-100ppm多效唑。5.8 秧田期虫害防治主要防治灰飞虱、稻蓟马等虫害,可用50%吡蚜酮.异丙威500倍液常规喷雾,每667m2喷药液15-20kg。根据虫情防治12次。6 移栽6.1 移栽期根据茬口、播种期和秧龄适时移栽,冬闲茬栽插期安排在5月1520日,油菜茬移栽期安排在5月2128日。秧龄2225d,叶龄4.54.7。6.2 整田标准大田应及早干翻耕,晒垡,同时施用有机肥。移栽前1周灌水,旋耕,然后耙

9、平待移栽。整田标准:田面平整,最大落差不能相差3cm,做到“实、平、光”。土壤 PH值低至5.5左右的,在耕后耙前,每667m2施25kg 生石灰调酸,适当调高pH值。6.3 栽插规格和密度宽行窄株:行距35cm ,穴距16.67cm ;宽窄行:宽行距46.7cm ,窄行距23.33cm ,穴距16.67cm ,每667m2栽1.14万穴,每穴栽2粒种子苗,每667m2基本苗2.28万,每667m2基本茎蘖苗5.56.0万。以东西向栽插,秧苗带土移栽、浅栽匀栽,保证栽插质量。插秧前留好围沟。移栽后第3d及时补苗,防止出现缺苗和弱苗。采用亚美柯宽窄栽插,或毯苗插秧机行距固定30cm*(14cm-

10、16cm)7 大田管理7.1 群体动态指标栽后35d活棵返青;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前1.5个叶龄够苗,每穴茎蘖苗达1315个;每667m2最高茎蘖苗2326万,为有效穗的1.5倍左右;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后叶色逐步褪淡,至倒4叶露尖前叶色明显落黄;拔节后上部叶片挺直,群体孕穗期末封行;收获前保持3片绿叶。7.2 施肥施肥原则 增施有机肥,提倡有机无机配合;控制氮肥总量,适当减少基蘖肥的施用比例,增加穗肥施用比例;依据土壤钾素状况,高效施用钾肥;注意锌肥和硅肥的配合施用。推荐机插侧深施肥。施肥总量 每667m2总施氮量(化肥)为1517kg ,具体用量按土壤养分检测结果确定。磷肥和钾肥的施用量以氮肥

11、用量为基准,按照氮:磷:钾肥1:0.5:1.1的比例,开展配方施肥。运筹比例 基蘖肥氮与穗肥氮的比例为5:55.5:4.5。基肥与追肥比例可以根据当地土壤肥力情况进行微调,施肥无人机作业可选择载重40公斤的大疆T30或极飞P80等机型。施肥时期与方法 基肥 前茬稻草(秸秆)全量还田,耕翻前667m2施腐熟有机肥300500kg ;在耕后整地前667m2施32%水稻配方肥(N12:P2O56:K2O14)40kg ,锌肥1kg 。分蘖肥 分蘖肥分两次施,第一次在栽移后56d,每667m2施32%水稻配方肥(12-6-14)35kg 。第二次在移栽后12d,每667m2施32%配方肥5kg 作平衡

12、肥。拔节前每667m2施高效硅肥510kg 。穗肥 促花肥要查叶龄定施肥时间,看叶色定施氮量,一般在群体叶色正常“落黄”、叶片挺直情况下,在倒4叶露尖、主茎抽穗前3233d施下,每667m2施32%水稻配方肥(12-6-14)35-40kg ;保花肥在倒2叶露尖、主茎抽穗前2122d施下,每667m2施32%水稻配方肥(12-6-14)30kg 。灌浆结实期采用根外追肥,每667m2用磷酸二氢钾250 g加尿素500 g对水50kg 喷施,同时喷施营养液等叶面肥,隔7d喷施一次,连续喷施23次。7.3 水浆管理生育前期 移栽后阴天保持湿润立苗1d,促使根系下扎;晴天灌浅水。移栽到有效分蘖临界期

13、前1.5个叶龄采用间歇灌溉,每次灌水23cm,落干后再次上水。生育中期 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前1.52个叶龄期,群体茎蘖苗数达到预定穗数的70%时,排水晒田。为利于排水,每隔10行秧苗开一个深15cm的丰产沟, 并在大田四周开一条宽30cm、深30cm的围沟。晒田标准要求达到叶色明显落黄,叶片直立,田面板实。如田面开裂较大时应采用灌跑马水多次轻晒的方法,直至幼穗分化期前结束。生育后期 拔节后采用浅湿交替灌溉;孕穗到抽穗扬花期保持浅水2-3cm,遇高温灌深水,保持7-8cm深水层。灌浆至成熟期间歇灌溉,干湿交替、以湿为主,后期切忌断水过早,成熟前一周视需要灌一次跑马水,防早衰。8 大田病虫草综合

14、防治 8.1 防治策略坚持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严格控害减损,突出重大病虫关键时期的防控,大力推广专业化防治,针对性地选用对路农药,适时进行统防统治,提高农药利用率和防治效果。农药的使用应符合GB/T8321及GB/T4285的要求。8.2 防治时期和防治重点 播种至秧田期:重点防治种传病害(恶苗病、苗稻瘟等)、灰飞虱、一代螟虫等。大田分蘖期:以防治灰飞虱为主兼治稻蓟马。大田分蘖后期至拔节期注意二化螟、大螟的防治。拔节期至灌浆结实期:重点做好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稻粒黑粉病的预防,兼治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二代;对稻曲病和稻粒黑粉病关键要做好破口前10d、破口期和齐穗期2-3次预防;稻瘟病要做好破口前期、齐穗期的1-2次预防。水稻进入扬花灌浆后要注意四代稻飞虱的防治(防治1-2次),同时应根据天气情况做好枝梗瘟的预防。8.3植保施肥无人机作业植保无人机作业可选择载重20公斤的大疆T20或极飞XP2020等机型,适宜载重量16L,防治频次2分钟/亩,一次性作业时间20分钟。9 收获当90%以上的谷粒黄熟,抢晴天及时机械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