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華埠發展變遷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57754236 上传时间:2022-09-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美國華埠發展變遷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美國華埠發展變遷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美國華埠發展變遷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美國華埠發展變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國華埠發展變遷(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華民國行政院僑務委員會獎助經費 國立中山大學歷史學程專業課程新制通識教育課程教育部顧問室、高等教育司補助經費 美國華僑史 授課教授:凌林煌教授博士國立中山大學美國華僑史課程專用教學網站http:/www.general.nsysu.edu.tw/linhuang/oca講義之四美國華埠發展變遷授課教授:凌林煌 教授博士 增修編授國立中山大學共同科歷史學程教學助理:周佑誠 碩士 撰稿建檔國立中山大學機械與機電研究所講授大綱一、全美各區華埠概況(一) 美國華埠概況(二) 美西華埠(三) 美北華埠(四) 落磯山區華埠(五) 美南華埠(六) 美中華埠(七) 美東華埠二、美國華埠的生活狀態與風俗習慣三

2、、美國華僑人口之消長變化 講授內容一、 全美各區華埠概況(一) 美國華埠概況 美國華埠(Chinatown),又稱中國城,是華僑聚居的地方。華僑初抵一城市,人生地不熟,為求生活與安全起見,必須有聯絡中心,以應緩急,因此,華埠也就應運而生。華埠大者,公共僑團、商店住戶,到處林立;華埠小者,則以一公共僑團,或一二間商店為聯絡中心。當華僑初到一地,由於環境陌生,且缺乏交通工具,因此往往就近擇地群居,而逐漸形成社區。所以早期的華埠,大多接近火車站或海邊。華埠經濟的盛衰,常與鄰近城市的變化有關。例如:蒙大拿(Montana)州的巴地市(Butte),經濟繁榮時,華埠裡各種行業,應有盡有;但自從該市喪失其

3、唯一的工業金礦業後,經濟一落千丈,華埠也立即沒落,直到名存實亡。在淘金時期,這種情形非常普遍。但像舊金山(S. F.)、紐約(N. Y. C.)等城市的華埠,因它們有歷史的、商業的、與地理的重要性,所以經濟狀態可保持多年不變。雖然華埠的興衰,不能一概而論,但基本上,華埠的存亡,是基於經濟之盛衰、職業之有無、與人口之盈虛等條件而定。(二)美西華埠 1906年舊金山大地震後,舊金山華埠人口由15,000人,減為10,000人。而在1921年間,宗族團體及其他僑團,紛紛興建、裝潢新會所,而使華埠被視為舊金山觀光區之一。1940年,舊金山華人有20,000人,而住在華埠者,有15,000人。當二次大戰

4、結束後的一、二年間,華僑紛紛拋售產業,打算返回中國,因此房屋價格一度驟降。而在中國大陸淪陷後,大批僑眷蜂擁抵美,華僑們開始搶購房屋,做長久居美之計,當地華埠規模乃逐漸擴大。 華僑橫渡太平洋之初,先到舊金山,所以稱舊金山為金山大埠。後續的淘金者,見到另一大城市沙加緬度(Sacrameto),便稱之為金山二埠,同時,將華埠建立於火車站附近。在淘金時期,華工與華商紛至沓來,頗為繁榮。1916年,華僑開始經營大規模貨倉,且後繼者之規模,也日漸龐大。基本上,當地華商是以經營貨倉為主。 1870年,洛杉磯(L. A.)的華人,僅有172名。1880年後,華僑人數才開始增加。華僑初到洛杉磯,大都從事鐵路建築

5、、務農、洗衣、餐飲等工作,其餘則自設商號,運售祖國產品。1930年時,華僑有3,009人,而二次大戰時期,估計約有6,000人,僅次於舊金山及紐約。(三)美北華埠 華盛頓州的西雅圖(Seattle),於1873年時,約有華人100名;而在1876年時,西雅圖人口有3,400名,其中華人增至250名。往昔的美東華僑若欲返回中國,大都乘坐北太平洋鐵路的火車,直達西雅圖出口,不只路程較短,同時,在此搭乘英國客輪,費用也較低廉。華僑以西雅圖為出口地,當地華埠也藉此得以繁榮。1938年以前,華僑人口在1,000到1,300名之間,除經商外,大多從事鮭魚罐頭廠的工作。 俄勒岡(Oregon)州的波特蘭(P

6、ortland),當地華僑,一方面是由加州來的淘金者,當金礦停止開採後,便定居於此;另一方面,當北太平洋鐵路的建築工程,進行到俄勒岡州時,曾在波特蘭僱用了大量的華工,不少人後來也都居住於此。1870年時,華僑有3,330人;而1899年時,華僑約有10,200人。其華僑人口增多,是因為鮭魚罐頭廠僱工之故。但當1903年以機器替代華工後,華僑人數開始遞減。1910年華僑有7,363人;1920年,華僑人數降為3,090人;到了1930年,當地華僑已不及2,000人。(四)落磯山區華埠 當內華達(Nevada)州之淘金熱停歇後,境內各地華僑星散,以集中於雷諾(Reno)者為最多。內華達州南部之拉斯

7、維加斯(Las Vegas),也是聚居華僑較多之處,華僑曾在此開設賭館,不過後來全部倒閉。 淘金時期,愛達荷(Idaho)州主要礦場設在比亞士營(Pierce Camp)。華人獲准進入比亞士,始於1865年。該區平均華人為550名。1866年時,華人多至800名。1892年,礦業不復以往之盛,比亞士僅有華人150至300名。到了1912年,華人開始撤離該區。另外,麋鹿市(Elk City)於1864年時,由於白人礦工棄地別圖,華人接踵而至,有1,500名,多以淘金為業。而在18721884年間,麋鹿市仍有華人500名;1888年夏季,減至400名;到了1910年,麋鹿市只有華人15名。 其他附

8、近各州,華僑聚居較多之地,如下所述:猶他(Utah)州的華僑,大多集中在鹽湖城(Salt Lake City)與奧頓(Ogden);科羅拉多(Colorado)州的華僑,大多集中在丹佛(Denver);懷俄明(Wyoming)州的華僑,則大多集中在石泉洛士丙冷(Rock Springs)與勒拉美(Laramie)兩個小城市。其中,石泉鎮的華僑,經1885年大屠殺慘案之後,1890年仍有495人,但到了1940年,則降至55人。(五)美南華埠 亞利桑那(Arizonna)州的華僑,開始是以從事鐵路建築為主,鐵路完工後,轉業於洗衣館、餐館、農耕,進而以經營貨倉為主要的工作。1945年間,鳳凰城(P

9、hoenix)華僑約有六、七百人;吐筍(Tucson)則約有華僑700人。 1880年,德州(Texas)的厄爾巴索(El Paso),全市人口為736人。而到1881年增至1,500人,其中華人可能佔了1,200人,這是因為該年南太平洋鐵路通車至厄爾巴索,許多華工在工作完成後,仍逗留於該市。而在18891890年間,厄爾巴索全市人口11,120人,其中華人僅有312人。 密西西比(Mississippi)、阿肯色(Arkansas)、及田納西(Tennessee)這三州的華僑,分散在各縣、市、鎮,並無一明顯的集中地,所以也無華埠之存在。稍可算是集中者,則在田納西州的孟斐斯(Memphis)。

10、而路易斯安那(Louisiana)州的華僑,則集中於紐奧爾良(New Orleans)。(六)美中華埠 在1869-1870年間,美中才開始見到華僑的蹤跡,他們是由落磯山區(Rocky Mts.)逐漸東移,或由美南北遷而至。伊利諾(Illinois)州的科克縣(Cook)、密蘇里(Missouri)州的傑克遜縣(Jackson)及聖路易市(St. Louis),此三處為1890-1900年間,華人的集中地。從1880-1920年,此三地的華人人口分別為:1880年,科克縣172人,傑克遜縣25人,聖路易市56人;1890年,科克縣571人,傑克遜縣187人,聖路易市170人;1900年,科克縣

11、1,253人,傑克遜縣90人,聖路易市312人;1910年,科克縣1,842人,傑克遜縣63人,聖路易市423人;1920年,科克縣繼續為最大都市,有2,435人,傑克遜縣47人,聖路易市328人。伊利諾州的華僑,乃集中於科克縣的芝加哥(Chicago),其華僑人口,據美國戶口調查,1920年有2,353人,1930年有2,757人,1940年有2,013人。其人口之減少,乃正值二次大戰,徵兵及工商業冷淡等因素所致。當二次大戰後,滯留中國的華人紛紛回美,而退伍軍人的妻子也獲准入境,芝加哥的華僑人口漸增。1951年當地華僑約有三千餘人,1970年則增加到約有一萬人。其他美中各州,華僑聚居較多之地

12、,如下所述:內布拉斯加(Nebraska)州的俄馬哈(Omaha);堪薩斯(Kansas)州的維治塔(Wichita)與托皮卡(Topeka);愛阿華(Iowa)州的第蒙(Des Moines);印地安納(Indiana)州的首府印地安納波里(Indianapolis)及聖荷西縣(San Jose);威斯康辛(Wisconsin)州的密耳瓦基(Milwaukee);密西根(Michigan)州的底特律(Detroit);俄亥俄(Ohio)州的克里夫蘭(Cleveland)、辛辛那提(Cincinnati)、哥倫布(Columbus)、托李度(Toledo)、及阿剛(Arkon)等五個城市。(七

13、)美東華埠1869年,橫貫美國東西的太平洋鐵路完工,華人才開始由西岸東進,其第一批到達紐約市者,即在1869年。而在1872-1880年間,華僑紛紛由西部來到紐約市,除了工人之外,尚有農人、藝匠、學者等均相偕而至。紐約市的華人,1870年為120人,1880年為853人,1890年為2,559人,1900年為6,321人,1910年為4,614人,1920年為8,812人。其他美東各州,華僑聚居較多之地,如下所述:新澤西(New Jersey)州的紐華克(Newark)、大西洋城(Atlantic City)及澤西市(Jersey City);麻州(Massachusetts)的波士頓(Bos

14、ton);維吉尼亞(Virginia)州的首府列治蒙(Richmond)及海港諾福克(Norfolk);喬治亞(Georgia)州的亞特蘭大(Atlanta)、奧加斯塔(Augusta)與塞芬拿(Savannah);佛羅里達(Florida)州的傑克遜維(Jacksonville)與邁阿密(Miami)。二、 美國華埠的生活狀態與風俗習慣 美國歷史最悠久的華埠,首推舊金山華埠。它對旅美華僑影響之大,在全美沒有任何華埠可以比擬,實可說是全美華埠之母。因此接下來,將以舊金山華埠做為縮影、代表,來窺探早期美國華埠的生活狀態及風俗習慣。 根據美國呼聲晨報(Morning Call),於1873年4月2

15、7日的報導,1872年底,舊金山各工廠的工人,除了鎔鐵廠與機器製造廠之外,有半數都是中國人。同時華工也廣佈於製造業、農業、漁業、餐飲業、洗衣業、及零售販賣業等行業中。華埠的糧食物價,甚為低廉。住的方面,通常五、六個人,住一8尺10尺的房間,飲食、睡眠,甚至小型製造業,均在其中。另外,樓房上上下下、裡裡外外,只要稍有面積,就被盡量利用,晝夜只充滿居民。這種團體生活,甚為混亂,也不講求衛生。中國人外出工作時,不論是旅店、住宅的傭工,或是廚子,其外表均保持十分整潔。但對於私人住所,則無此習慣了。華埠的風俗習慣,主觀上,華僑認為必須保持中國社會的傳統;客觀上,華僑遭遇到排華行動及種族歧視,並無心眷戀美

16、國,心態好比美國人在中國經商一樣,一有所穫,旋即歸國。因此,早期華僑保持自己的風俗習慣,乃自然之事。中國人最受排華者攻擊的地方,最初是異樣的服裝。曾有書報指出,奇裝異服是引起美國人對中國人反感的理由之一,並勸華僑應入境隨俗,改穿美式服裝及學習西方文化,以免與美國人起衝突。另外,中國時節,如清明掃墓、端午角黍、盂蘭燒衣、中秋月餅、冬至湯圓,及新年慶賀等,仍舊以中國傳統風俗習慣辦理。而美國人酗酒跳舞等風俗,均被拒於華埠之外。三、 美國華僑人口之消長變化 1882年,美國初次實施禁止華人入境條例。在美華僑,原有132,300人,自排華律實行後,人口逐漸減少。18901940年間的華僑人口如下:189

17、0年,107,488人;1900年,89,863人;1910年,71,531人;1920年,減至61,639人,是歷年華僑人數最少者;1930年,74,954人;1940年,77,504人。而到1950年代,由於中國大陸淪陷,僑眷紛紛外逃,加上美國移民條例放寬,新移民陸續入境,且有入無出,所以華埠人口突增。19501970年間的華僑人口如下:1950年,117,629人;1960年,237,292人;1970年,435,062人。 華僑人口,初期多集中於太平洋沿岸,之後分散播遷至各美國各地區,但仍以太平洋沿岸之人口總數為最多。18801950年間太平洋沿岸各州的華僑總人數如下:1880年,87

18、,828人(全美華僑人數為105,465人);1890年,85,272人(全美華僑人數為107,488人);1900年,59,779人(全美華僑人數為89,863人);1910年,46,320人(全美華僑人數為71,531人);1920年,34,265人(全美華僑人數為61,639人);1943年,43,987人(全美華僑人數為77,300人);1950年,63,834人(全美華僑人數為117,629人)。 另外,在美國本土出生的華人百分率,自1910年起,逐年增加,後來佔了華僑人口逾半之數。19001960年間,美國本土出生的華人,所佔全美華僑人口之百分比如下:1900年,10%;1910年

19、,21%;1920年,30%;1930年,41%;1940年,52%;1950年,53%;1960年,61%。參考文獻1. 朱辛流著:美國華埠,(紐約市:中美研究所,民國74年),頁1-98。2. 梁靜源著:美國華工田園生涯,(臺北市:文史哲出版社,民國90年9月),頁27-51。3. 陸國俊著:美洲華僑史話,(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83年),頁69-77。4. 陳靜瑜著:紐約曼哈頓華埠,(臺北市:稻香出版社,民國89年9月)。5. 陳靜瑜撰:美京華埠的近貌及其面臨的問題,文史學報,第25期,(民國85年10月):頁263-280。6. 陳靜瑜撰:芝加哥華埠的近貌及其面臨的問題,海外華人研究,第3期,(民國84年12月):頁211-231。7. 劉伯驥著:美國華僑史,(臺北市:黎明文化事業公司,民國65年6月),頁99-148。8. 劉伯驥著:美國華僑史續編,(臺北市:黎明文化事業公司,民國70年11月),頁 1-64。9. 劉伯驥著:美國華僑逸史,(臺北市:黎明文化事業公司,民國73年2月),頁 51-263。6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