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控交换原理2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57747015 上传时间:2022-09-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程控交换原理2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程控交换原理2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程控交换原理2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程控交换原理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程控交换原理2(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程控交换原理折叠 1.信息网络的分类:按管理体制分:公用网,专用网按交换方式分: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按规模与应用范围分:广域网(WAN)、城域网(MAN)、局域网 (LAN)。 2.目前在信息网中经常采用三种基本信息交换技术,即电路交换(CS)、报文交换(MS)、和分组交换(PS)。3.PCM主要包括抽样、量化与编码三种功能单元。4.根据信道所拥有的资源,在实际中往往将信道共享方式分为频分复用(FDM)、时分复用(TDM)、空分复用(SDM)和码分复用(CDM)。从多址接入技术角度讲,又可成为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空分多址(SDMA)及码分多址(CDMA)。5.根

2、据ITUT G.732建议,PCM E1制式的帧长为125s,帧周期为8kHz,一帧包含32个时隙(记作TS0TS31),每时隙有8bit,占3.9s。其中TS0TS15,TS17TS31时隙固定分配并依次传送第130路话音各自的8位抽样编码组;TS0时隙用于传送帧同步(0011011)、帧失步告警(A1)、子复帧差错校验(CRC)与同步码等信息;TS16时隙传送复帧同步(0000)、复帧失步告警(A2)及各路相应的线路信令等控制信息。显然基群(E1)码流速率为2.048M bit/s,每复帧包括16帧,每子复帧包括8帧。6.外围接口单元:包括模拟用户线电路(ALC)、数字用户线电路(DLC)

3、、模拟中继线单元(ATU)、数字中继线单元(DTU)及各种其他的接口单元。 7.用户线接口电路(SLIC)的作用是实现各种用户线与交换网络之间的连接。8.模拟用户线电路(ALC)是为适应模拟用户环境而配置的接口,目前主要用于连接脉冲或双音多频(DTMF)式模拟话机。9.对于程控数字交换机的ALC,其基本功能通常以缩写词BORSCHT表示,它们的含义和功能如下:馈电(B):程控交换机的馈电电压一般为-48V,在通话时的馈电电流在2050mA.之间;过压保护(O);振铃(R);监视(S);编解码(C);混合(H);测试(T)。10.数字用户线电路(DLC)是为适应数字、数据用户环境而配置的接口。它

4、一般通过2线或4线数字用户环路连接数据终端设备(DTE)、计算机、终端适配器(TA)或数字话机等.11.模拟中继线单元(ATU)是用于交换机的交换网络与模拟中继线之间的连接。12.数字中继线单元(DTU)是数字交换网络与数字中继线的接口电路,通过它可实现数字交换系统之间,或数字交换系统与数字传输系统之间的连接。DTU的基本功能可概括为GAZPACHO:帧和复帧同步码的产生与插入(G)帧定位(A)连零抑制(Z)码型变换(P)告警处理(A)时钟恢复(C)帧同步(H)信令插入与提取(O)。13.由于数字中继线上传送的是PCM群路信号,因而它具有数字通信的一些基本功能,如帧同步、时钟恢复或位同步、码型

5、变换、信令插入与提取等。14.中、大容量的程控数字交换机几乎全部采用时分或时分空分组合的连续网络。时分连续网络主要由话音存储器(SM)与控制存储器(CM)两部分组成。空间接线器与前相似,也是由交叉点开关阵列与控制存储器组成,可实现同一时隙的空间交换。15.按信令的作用范围,可分为用户线信令(或称用户线信号方式)与局间信令(或称局间信号方式),前者在用户线上传送,后者在交换机间(或局间)中继线上传送。16.用户线信令是在用户与交换机之间用户线上传送的信令。17.监视信令反映直流用户环路通、断的各种状态信号,如主叫用户摘机(呼出占用)、主叫用户挂机(正向清除或拆除)及被叫用户摘机(应答)、被叫用户

6、挂机(反向清除或拆除)。18.程控交换机的主要技术指标:馈电电压为-48V,容差为(+6,4)V;用户环路电阻(包括话机摘机电阻)不大于2000,交换机向用户话机馈电电流应为1850mA。铃流源为(253)HZ正弦波,谐波失真不大于10,输出电压有效值为(9015).普通振铃节奏规定为5s断续,即1s送,4s断,时间偏差不超过10.拨号音为(45025)HZ连续信号,电平为(-103)dBm. 忙音为(45025)Hz、0.7s断续(0.35s送、0.35s断)信号, 电平为(-103)dBm. 回铃音为(45025)Hz、5s断续(1s送、4s断)信号, 电平为(-103)dBm.19.地址

7、信令为主叫用户发送的被叫号码,交换机识别后控制交换网络进行接续。因而拨号信号也有以下两种:直流脉冲信号;双音多频信号。20.局间信令是在交换机或交换局之间中继线上传送的信令,通常又称为中继线信令或中继线信号方式。21.根据信令通路和话音通路的关系:局间信令可分为随路信令(CAS)与共路信令(CCS)。22.ITU-T1号至5号与R1,R2及中国1号信令均属随路信令形式,ITU-T6号与7号信令为共路信令形式。23.随路信令是将话路所需要的控制信号(如占用、应答、拆线、拨号等)由该话路本身或与之有固定联系的信令通路来传送,即同一通路传送话音信息与其相应的信令。24.局间线路信令一般包括示闲、占用

8、、应答与拆线等信号,用以监视和表示中继线的呼叫状态,控制接续的进行。它有前向与后向信令、模拟与数字信令之分。当需要通过多个交换机实现接续时,线路信令一般采用逐段转(link-by-link)发方式或端到端(end-to-end)传送方式。25.模拟线路信令是在模拟通路上传送的线路信号,主要采用直流或交流两种方式。数字线路信令:当局间中继采用PCM传输方式时,局间线路信令应采用数字型,即以0,1的组合代码表示不同的线路状态。26.局间记发器信令:是完成电话自动接续的控制信号,它重要包括选择路由所需的地址信号(如被叫号码)。27.在中国1号信令标准中将前向信号分为前向I组与II组,后向信号分为后向

9、A组与B组。28.前向I组信号主要代表数字信息等,II组信号代表发端业务类别;后向A组信号起控制前向数字信息的发码位次与证实作用,B组信号表示被叫用户状态,其具体含义如P79表4.11和表4.12。表4.11中的KA信号在长途全自动接续时使用,为发端市话局向发端长话局前向发送的主叫用户类别信号;KC为长话局之间前向传送的接续类别信号;KE为市话局之间前向传送的接续类别信号;KD为前向II组信号,表示本次呼叫发端业务类别。表4.12中的A组信号(又称A信号)起控制和证实前向I组信号的作用;后向B组信号(又称KB信号)表示被叫用户状态,作为前向II组的互控信号。29.国内长途全自动信号发送顺序:用

10、户交换机端局发端长途局30.将7号信令系统的基本功能划分为公用的消息传递部分(MTP)适于不同用户、独立的用户部分(UP)。该信令系统的组成按功能级概念可进一步分为四级:信号数据链路功能级(第一级);信号链路功能级(第二级);信号网功能级(第三级);用户部分功能级(第四级)。31.7号信令采用不等长的信号单元在链路上传送各种信号消息,规定有三种信号单元,消息信号单元(MSU)、链路状态信号单元(LSSU)和填充信号单元(FISU)。其中MSU用于传送电话、数据、网络管理等信号消息,。其基本格式如图:32.如上题各符号含义如下:F为标志符,码型是01111110,指示信号单元的开始和结尾。CK为

11、用于差错控制的16 bit校验码。LI为长度指示码。SIO为业务信息,分成业务指示码(SI)和子业务字段(SSF)各占4 bit。SIF为由各种业务支配的信号信息字段,包含要发送的各用户部分(TUP,DUP,ISUP等)的消息。FSN为前向序号码,用来表示被传递消息信号单元的序号,占7 bit,序号为0127,循环使用。BSN为后向序号码,用来表示接收证实信号单元的序号,也占7 bit,序号为0127,循环使用。FIB为前向指示比特,只占1 bit,表示是否需要重发。BIB为后向指示比特,也占1 bit,其值反转时,表示接收到的消息信号单元出现差错,则要求发送端重发该信号单元。33.对于LSS

12、U,在链路故障时发送,其格式与MSU相似,只是将SIF,SIO改为状态字段SF(8或16bit)。对于FISU,用于维持链路同步,其格式为MSU删除SIF 与SIO字段。34.共路信令系统的信号信息种类很多,包括监视信令、地址信令和操作管理信令等各种业务信号都需通过该信令系统传送,由于这种信令系统具有信号容量大、传递速度快等突出特点,为开放新业务和提高通信网效率及适应ISDN或其他新型网络的发展奠定了基础.35.交换机的基本功能:接口功能交换接续功能控制功能运行维护功能。36.程控数字交换机的服务功能中,用户功能有:自动回铃电话转接穿梭电话跟我来无人应答呼叫转移分组寻找热线电话缩位拨号呼叫代应

13、插入会议电话呼叫寄存寻呼电话恶意电话追踪免打扰.37.热线电话(hot line):当设有热线功能的用户作为主叫时,摘机后无需拨号,而由交换机自动将它与预先约定好的某一用户接通。热线电话有即时热线和延迟热线.对于即时热线电话,用户拿起话机就由系统接向预定的被叫.设有即时热线功能的用户话机,除热线目的地外不能呼叫其他用户.延迟热线要比即时热线灵活.设有该功能的用户若在摘机后规定的一段时间内拨其他用户号码,则呼叫有效;若在这段时间内没有拨号,则按热线电话处理,将其接到预定的热线目的地.38.缩位拨号(abbreviated dialing):当号码位数太长时,利用缩位拨号功能可以使操作简便。缩位拨

14、号就是用12位号码来代替较长的电话号码。缩位拨号功能不仅可用于市话,也可用于国际、国内长途.有两种形势的缩位拨号:即公共缩位拨号和个人缩位拨号.39.会议电话(conference):指几方用户同时相互进行通话。任何用户都可以随时讲话,而且其他的用户都可以听到他的讲话。40.免打扰(dont disturb):用户设置了免打扰功能以后,外来呼叫均不能向该分机振铃,而是转向留言系统或话务台。设有免打扰的分机,只限制外来呼叫,对用户自己没有限制,它仍可像普通分机一样往外打电话.41.模拟中继单元是数字交换网络和模拟中继线之间的接口。42.数字用户电路(DLC)是程控数字交换机和数字用户终端设备之间

15、的接口电路。所谓数字用户终端设备,即不需经过A/D,D/A变换,能直接在传输线路上发送和接收数字信号的终端用户设备。43.数字用户电路基本功能:码型变换;回波相消;均衡;扰码和去扰码。44.数字中继单元基本功能:时钟提取码型变换,在数字交换机内部,一般使用单极性不归零码来表示数据,在PCM传输线路上,线路传输码型一般使用高密度双极性的HDB3码帧同步:在PCM30/32路帧结构中,每一帧由32个时隙组成位同步等基本功能。45.S接线器不具备时隙交换功能,不能单独地构成一个数字交换网络。而对于T接线器,其基本功能就是进行时隙交换,只要配上复用器和分用器,它就可以单独构成一个数字交换网络。46.单

16、T网络芯片主要由输入复用器、输出分用器、话音存储器、输出控制寄存器及一些控制、测试电路组成。47.对于S接线器,输入控制是指定输入线和哪一条输出线接续,输出控制是指定输出线和哪一条输入线接续。两边的T接线器往往采用两种不同的工作方式。48.反相法也称为半帧法,它规定前向通路与后向通路的内部时隙之间总是相差半帧.49.处理机的冗余配置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双机配置,一是多机配置。50.程控交换机的软件有两个特点:实时性和并发性。交换机软件在执行某些操作市,有一定的时间限制。51.交换机的运行软件大致可分为三部分:数据、系统程序和应用程序。根据信息存在的时间特性,数据分为半固定数据和暂时性数据两类。

17、52.半固定数据用来描述静态信息,如交换机的硬件配置、编号方案和运行环境等,这些数据在安装时一经确定,一般较少变动。53.交换机的动态信息则用暂时性数据来描述,这类数据只用在每次呼叫的建立过程之中.在这次呼叫释放以后,这些数据也就没有保存的必要了.这类数据包括有主叫、被叫用户号码、占用路由的地址数据、呼叫建立过程中所要用到的资源间的暂时链接等等。54.交换机软件的系统程序由操做系统构成.操作系统是交换机硬件和应用系统之间的接口。其主要功能是:进程管理、作业管理、存储管理、文件管理和I/O设备管理等。55.应用程序是直接面向用户、为用户服务的程序,它包括呼叫处理、系统防护和维护管理三部分。呼叫处

18、理:负责整个交换机所有呼叫的建立与释放以及交换机各种电话服务的建立与释放。这些服务功能包括有三方电话、各种呼叫转移、缩位拨号等等。系统防护的基本功能是在系统运行期间保持系统的高度可靠性。系统防护程序也可以说是一个故障处理程序,它包括对故障的自动检测、定位、隔离以及告警、报告和系统恢复等功能。维护管理。56.在交换机软件程序的整个设计过程中,一般要用到三种语言,这就是规范描述语言(SDL)、汇编和/或高级语言(AL)以及交互式人机对话语言(MML)。57.程控交换机的软件实体由程序和数据两大部分组成。程序体现了呼叫处理、管理和维护功能的逻辑;数据则反映了各种静态和动态信息,它是程序运行的基本依据

19、。58.半固定数据主要包括两类信息,一类是交换机的硬件配置,一类是交换机的运行环境。动态数据也叫做暂时性数据,它主要包括三类信息:各种资源的当前状态、当前链接关系以及在每一次呼叫处理过程中所要用到的其他有关数据(如用户的拨号数字、已拨的号码位数等)。59.根据数据存取方式的不同,细分为顺序表、链式表、堆栈和队列。顺序线性表就是把要登入表中的各项数据元素依次顺序地存放在一片连续的存储单元内。链表可以用一组任意的存储单元俩存储数据元素,这些存储单元的地址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不连续的。60.在交换机软件中,数据库中包括用户数据和系统数据:用户数据提供与用户有关的信息,包括:接在该交换机上的模拟、数

20、字用户线与用户线相应的电话号码每个用户的具体特性接向原段交换机的中继线每条中继线的路由特性等等。系统数据则提供交换机的硬件构成以及系统的内在特性等信息,如:各种外围电路的物理位置以及它们的软件地址交换网络的结构及路径地址数据各种时限的规定各种信号音的规定等等。61.在不同的交换机中,操作系统的具体结构可能会有所不同,但他们的主要功能大致相同,这些功能包括:进程管理和调度;信号处理;存储器管理;文件管理,I/O处理;交换网络管理;资源管理;时间管理,等等。62.进程:是为了实现程序的并发性而产生的,它是并发程序的执行过程。一个进程由程序、数据和进程模块三部分组成.根据在执行过程中的不同情况,进程

21、可以分为三种状态:运行状态、就绪状态和等待状态。在任何时刻,所建立的进程只可能属于这三种状态中的一种。运行状态表明进程正占用CPU,因此,对于单CPU的控制结构,任何时刻处于运行状态的进程只能有一个。就绪状态表示该进程准备CPU,它已为进入运行状态作好一切准备,只要给它分配CPU,它就可以立即投入运行。等待状态中的进程暂时不能为CPU所运行,它需要等待某种事件或信号产生以后才能进入就绪状态。63.一个进程的发生称之为进程请求(PI)。进程可分为服务进程和控制进程。64.信号处理的主要功能是:从一个进程请求传送信息到另一个进程请求;确定是否要包信号发送到另外一个外围硬件电路,或者确定在其他CPU

22、内是否有一个目的地;管理信号优先级和队列次序。65.存储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分配存储区和地址重定位,所谓地址重定位,就是把作业中的逻辑地址映象成存储区中的物理地址。此外,存储管理还要为所存储的信息提供保护,并为应用程序提供共享某些模块和数据的方便。66.呼叫处理负责整个交换机所有呼叫及其电话服务功能的建立与释放。呼叫可能来自用户线,也可能来自中继线。统称将来自用户线的呼叫称之为始发呼叫,将来自中继线的呼叫称之为入局呼叫。根据呼叫目的地的不同,始发呼叫又可分为本局呼叫和出局呼叫。本局呼叫的目的地是本交换机上的用户,而出局呼叫的目的地则是其它交换机上的用户。对于入局呼叫,若其目的地是本交换机上的用户,

23、则称为终接呼叫;若是其他交换机上的用户,则称为转接呼叫,此时,交换机需将入中继线上来的呼叫转接到出中继线上去。67.整个呼叫处理的过程可分为输入处理、内部处理及输出处理三部分。68.呼叫信号的检测即检测用户线或中继线上的状态变化。检测呼叫信号的基本方法是对用户线和中继线进行周期扫描,并对相邻两次扫描结果进行比较。69.用户记录由用户的电话号码、用户的硬件地址、半固定数据和暂态数据构成。半固定数据主要包括线路类型、呼叫限制类别以及用户登记的电话服务功能。70.呼叫记录一般包括有三个部分信息:控制信息、路径信息和内部数据信息。71.在程序交换机中将软件程序分为故障级、周期级和基本级,在每一级还可根

24、据需要再划分成若干级别。故障级程序具有最高优先执行级别。而维护性的作业一般安排在基本级中执行。周期级程序的执行级别低于故障级,其任务是执行实时性要求较高或需要周期定时执行的作业,各种扫描程序、号码接收程序都属于周期级,周期级也称之为时钟级。基本级程序的执行级别最低。72.呼叫处理功能大致可分为:呼叫检测;号码分析与翻译;向被叫振铃;建立通话路径;监视通话状态;话终拆线.73.目前主要有两种拨号方式:脉冲拨号和双音多频(DTMF)。74.窄带ISDN主要有两种标准接口:一种是基本速率接口;另一种是基群速率接口。75.ISDN具有三种不同的信令:用户网络信令、网络内部信令和用户用户信令。这三种信令

25、的工作范围不同,用户网络信令是用户终端设备与网络之间的控制信号,网络内部信令是交换机之间的控制信号,用户用户信令则透明地穿过网络,在用户之间传送,是用户终端设备之间的控制信号。76.ISDN网的低层能力主要体现在交换和传输两个方面,其交换方式有电路交换、分组交换和宽带交换3种。77.窄带ISDN的电路交换能力是以64k bit/s交换为基础的。目前窄带ISDN可以提供n64k bit/s电路交换能力。宽带ISDN中采用了新型的交换方式ATM。78.根据上述参考配置,用户接入ISDN的功能可分为下列几种功能群:1类终端设备(TE1)2类终端设备(TE2)终端适配器(TA)网络终端1(NT1)网络

26、终端2(NT)79.基本接口即2B+D接口,其中每个B通路的速率为64k bit/s,D通路的速率为16k bit/s,总信息率为144k bit/s。80.ISDN基本速率接口(BRI)是ISDN所提供的一种最为重要的数据或数字用户接入信道与接口,它提供2B+D信道,包括2个数据信息通路(64k bit/s)和一个控制信号通路D(16k bit/s)。81.P276,接口功能:该接口提供NT1(或NT)与ISDN交换机或线路终端(LT)之间的连接,通常使用回波相消方法提供2线全双工传送通路。82.LAPD的主要功能:建立连接;信息转移;顺序控制;差错控制;流量控制。二.画图题1、程控交换机的基本结构框图2、记发器信令传送方式示意图。3、前向信号、后向信号。4、消息信号单元的基本格式。5、PCM E1复帧结构图。83.P38 图2.17;P54图3.1;P76 图4.8;P79 表4.11、4.12;P82 图4.13(需要背)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