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三峡》教案【三篇】

上传人:99****m 文档编号:157746666 上传时间:2022-09-3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三峡》教案【三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三峡》教案【三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三峡》教案【三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三峡》教案【三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三峡》教案【三篇】(1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三峡教案【三篇】三峡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用生动精练的语言描述三峡的四季景色。过程与方法:查寻水经注和郦道元的有关资料。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祖国河山壮丽奇伟的景色和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深厚感情。教学重点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四季不同的景色的描绘。教学难点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景色。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你到过三峡吗?三峡是由哪三个峡组成的?(请知道的同学来回答)三峡,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它在长江上游四川奉节县和湖北宜昌县之间。峡,是两山夹水的地方。三峡属江水中的一段。古代称长江为江水,长江全长6299公里,是世界上第三条最长的河流。它发源

2、于西藏高原流过地势较为平缓的四川盆地,突然遇到四川东部湖北西部海拔较高的巫山地区,水流只得穿过滩多而河床又窄的峡谷地带,这就形成了三峡的奇丽风光。出了三峡,长江又继续向东,直奔东海。在长江沿岸众多的风景区中,三峡以雄奇壮丽而著称全球。二、整体把握课文,并赏析课文三峡节选自郦道元的水经注?江水,是一篇描写三峡水势及两岸风光的精美散文,文中的内容就好像一幅又一幅的山水画。细细品读之中,不时会有闪亮的美点进入我们的眼帘。作者竟在这150余字极短的篇幅展现了无限风光,颇有尺幅千里的意味。文章的第一段只有33个字,却是全景。总写了磅礴的山势,勾勒出700里三峡的雄险,描写了群峰连绵、隔江对峙、山高峡长的

3、壮丽。就那么一笔,视点变化多姿,三峡七百里写三峡之长,似乎只有俯视才可能尽收眼底;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群山的高峻,是纵向的极目远望;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峡谷的幽深,分明有从下向上仰望的感觉。还巧妙地进行了侧面烘托,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写得多好-抬头看天,不到亭午夜分,连世界上最有光彩的事物都难以看到,这山还不高吗?这峡还不深吗?第二段写的是夏季的江水,从写法来看,作者运用了层层铺展的手法美美地将水写了一番。第一层,用沿泝阻绝写出水涨路绝的壮观景象;然而这还不够,又写第二层,用一个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的特例来极写水速之巨大;然而这还不够,再来一笔,假设乘奔御风来与飞快的流速进行比较,从侧面再次进

4、行有力的衬托。在这几笔之中,写得最美的就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那几句,它不仅仅从时间之短、距离之长写了水之流速,它可让我们想象三峡江流的汹涌向前、奔腾咆哮,它可让我们感受到我们坐在小小木船上飞流直下、一泻千里、荡魂摄魄的快感,它还让我们联想到,李白那极具美感的早发白帝城,是不是对此的创造性改写呢?第三段写的是春冬江景,此时时令不同,水退潭清,山水秀美,与夏日相比又是一番景象。这一段好像是用取景框选取的极为美丽的一角,然后用神工妙笔生动地描画,精心地点染。作者好像是在用这种特写式的精心描绘以点带面,来表现三峡与江流的处处美景。这美丽的一角是立体的、错落有致的。低有深潭,然而写深潭还嫌单调,还要写潭

5、中的倒影;高有绝,然而写绝还觉单一,还要写上的怪柏;再添几道悬泉瀑布,让它们飞漱其间,又是壮美的一景。这美丽的一角又是色调润泽的、动静有致的。你看素湍绿潭,雪白的是急流,碧绿的是深潭;你再看回清倒影,回旋的是粼粼的清波,晃动的是模糊的物影;更不用说那跌宕多姿、水花飞溅的悬泉瀑布了,它们甚至让我们听到了那哗哗的水声,甚至让我们感觉到了随风飘洒到我们脸颊上细微的飞沫。在这水清、树荣、山峻、草茂的地方,在这生机盎然的山水之间,谁说不是良多趣味呢?三峡,美在那一声悠长的渔歌。第四段写得特别有情调,特别有意境,它写的是秋景的凄凉。从全文来讲,作者在写了夏、春、冬之后必定要描写秋景,而写秋景必定要注意精选

6、不同的角度。于是,在写了高山深峡、急流碧水之后,他调动笔锋为寒林高猿敷设上一笔,在写了雄壮、险峻、秀美之后,他着力地表现肃杀,在写了形、写了色之后并没有忽略写声,到此作者已多角度、全方位地把三峡的神奇美丽表现在我们的面前。所以不论从哪一个角度讲,这一段中的描写均是妙笔,都能让人进行回味悠长的咀嚼。然而更妙的、更美的就是那一声渔歌,就是那一句似乎顺手拈来同时又是巧妙点缀的渔者之歌。本来,林寒涧肃已经是够凄清的了,空谷传响的高猿长啸已经够凄异了,啼声的哀转久绝已经能够让闻者倍感寒意了。然而一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顿然将这凄寒之境进行升华,它唱出了哀婉的猿声中旅人的悲凉心境,更加烘托出秋景

7、的凄凉,给人余音缭绕之感。这时的描写,就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如果说在此之前所写的是风景的话,到这里已经表现出风情;如果说在此之前是写景的话,到这里已带着写意之味。在尽写了山光水色之后将笔触转向猿与人,从而深化文章意境,这就是作者的妙笔所在。三、探讨课文1、全文在段落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全文可把第一段和后面三段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总三峡形势,后一部分描写三峡四季景色。写形势重点突出山,写景主要描写水和其它景物。写山时可感到有水,如两岸写水时,则不忘有山。如陵、空谷。这样写山与水,虽各有侧重,仍可衬托出山水相依的关系,又可体现出两山夹水的峡的特点。2、写景部分,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四季?写景部分,描述

8、了四个季节,但不是按春夏秋冬的顺序,而是先述夏,次则合写冬春,最后写秋。这样的安排,贯穿了夏水盛,秋水枯,冬春之水状况相似的线索。四、总结课文作者对三峡形势与四季景色的描写,是对祖国壮丽河山的赞美,能引起读者对祖国如此雄伟奇丽的山水的向往与热爱。五、拓展延伸课外阅读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的第二自然段,思考这部分写景的层次结构有什么特点?三峡教案二教学目标、节奏分明地朗读课文,疏通文章大意,并能当堂成诵。、学习积累重点词语。、品味文章语言,展开想象,体味作品意境。、体会作者对三峡独特美的欣赏之情。教学重点对照注释,疏通文意,展开想象,品味语言,反复朗读,当堂成诵。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语播

9、放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这是一首歌唱长江三峡的歌,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笔端,去游一游那雄伟壮丽的长江三峡。二、整体把握、朗读课文,圈点勾画出难理解的字词。、学生默读,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思考三峡中作者描写了三峡哪几个方面的自然景观,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同学合作交流,说说理由。明确三峡中主要写了三峡的山、水两个方面的自然景观,抒发了作者对三峡之美无尽赞叹。三、研读理解、自由朗读课文,掌握以下加点词语的读音、含义。略无阙处:qu,通缺。沿溯阻绝:s逆流而上重岩叠嶂:zhng,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虽乘奔御风:bn,这里指飞奔的马。不见曦月:x,日光,这里指太阳。素湍绿潭:tun,

10、急流的水。夏水襄陵:xing,上。绝巘多生怪柏:yn,险峻的山崖或山峰。飞漱其间sh,冲刷。清荣峻茂:jn,高而陡峭。属引凄异:zh,连续。沿溯阻绝:yn,s顺流而下;逆流而上。、细读课文,品味语言。齐读课文,划出描写山的特点和水的特点的句子。四人小组合作交流有关句子,并在合作中翻译这些句子。全班交流,在保持文章原貌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说说三峡的山、水之美。从中领略作者用词的精妙,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教师在同学的表述中,抓住重点词语,完成板书。(幻灯展示)山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雄壮水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夏)奔放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春冬)清秀林寒涧肃,哀转久绝(秋)凄婉小结:作者

11、先写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了三峡最有特点的时间-夏天,春冬,晴初霜旦,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加点的词,把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写出了三峡独特的美-奔放美,清悠美和凄婉美。再读课文,思考问题,学生质疑。可能涉及到的问题有:为什么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为什么作者写水不按照春夏秋冬四季更替的顺序写?为什么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还会有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呢?明确:说明江面狭窄,两岸群峰相连,峭壁对峙,山下只能见到一线天。因为三峡的水特色,而水又以夏水为盛,所以先写夏水。虽然沿溯阻绝,但王命不可违,因此冒者生命危险

12、,也要冒险行船。拓展延伸,比较阅读:早发白帝城与三峡同:都描绘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是游记散文,试找出诗句与课文中相对应的、写相同景致的句子。文章的第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鸣;文章第一段则与诗中的万重山相应。指导诵读:背诵比赛。小组推选一人为代表,背对大屏幕,大屏幕以滚动条的形式展示文章内容,可以反复几次,四、体验与反思本文记叙了三峡雄伟壮丽的奇景,激发了我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感情背诵全文,并体会怎样写山水游记。明确:抓住景物特点,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写景;抓住不同的季节,以动静相结

13、合的方法来写景;凝聚自己深厚的感情来写景。思考:三峡工程正在实施中,有人认为这将会破坏三峡的美,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五、布置作业背诵课文,并将你的看法整理在作业本上。三峡教案三【设计思想】内容浅显,语言流畅,简洁明快,适合诵读。因此,教学中不必作过多的分析,以诵读、欣赏为主。教师可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在朗读上加以指导,组织学生采用合作的方式自主学习,体会新课标的精神,初步学会运用研究性方式学习文章,培养自主研究学习的能力。【教学重点】抓住文中描写景物特征的语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品味文章精巧的构思、精炼的语言、精美的画面。【教学难点】品析文章的美点:构思、用材、布局【教学方法】确

14、定为文学鉴赏课。课前向学生下发译文,让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上师生交流,探究景物描写及其他方面的特色。【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1.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展现三峡优美风光的记录片,并配以简洁的文字进行说明。2.欣赏完后教师指出:如今,高峡出平湖,这二十多年前的三峡美景正在渐渐散去,也许有一天,我们也只能在影片或在模糊的记忆中捕捉它曾经的险峻和美丽。今天,让我们跟随郦道元的脚步,领略一下千年以前的三峡风光。二、朗读课文,理解文意先请同学们自由诵读,结合课文注释,读准字音,读顺文句,读懂文意。听老师带着惊叹、赞颂之情吟诵课文,学生学读。学生之间自由交流文中难以明白和理解的地方。三、问题情境设计,师生共同探究。

15、(一)问题情境。1.文字优美,描绘传神,作者是如何抓住三峡的风景特点进行描写的?2.三峡的自然风光,有山有水,四季各异,追溯过去,分析现状,展望未来,你想到了什么?(二)交流对话1.教师与学生对话话题一:三峡先写山后写水。写山,抓住了什么特征?写水,哪个季节具体写?为什么?明确:文章先总写山:山高岭连,绵绵不断;再写水的四季不同,重点写夏水:夏水最迅猛、急遽,有代表性。话题二:三峡写四季的景色中运用了许多精彩的词语,试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词语作简要的分析。明确:春冬之景:素绿清影数字;写秋之景: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出来了。其中素绿清着重写水的色彩,而寒肃凄哀则蕴涵着作者的一种思想

16、感情,属于借景抒情一类的典型词语。2.学生与教师的对话话题一:三峡语言凝练,只有一百五十五字,却包容了四季景色,罗列了山水草木,清影猿啸,为什么能达到这样的效果?明确:(1)文章取材先大后小,先总后分,层次清晰;(2)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色,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进行冼炼地描绘。话题二:课文第三自然段素湍绿潭,回清倒影,译文为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试想:雪白的急流奔腾汹涌,可以回旋清波,却怎么可以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呢?这个译文是否有问题?明确:这个翻译的确存在问题。原句运用了文言文并提(也称为合叙)的修辞,也就是古人为了使句子紧凑,文辞简练,把两件相关的事并在

17、一个句子中表述,翻译时不能逐字进行,要从文意出发,找出词语或词组之间的相互搭配关系,如耳目聪明应是耳聪目明。据此这句的译文应为:雪白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学生与学生的对话话题一:课文第二自然段或王命急宣似乎不属于自然景物的描写,用在这里有何作用?明确:作者用这个例子写出了江水的湍急。话题二:文章开头突出三峡山高岭连,隐天蔽日的特点,下文哪些文字可以印证这一特点?明确:绝巘峻林寒涧肃空谷这些词语都能印证。师生与作品的对话话题一:郦道元写三峡风光,大部分笔墨放在写水,水是课文的重点,那么能否调整写山写水的顺序?明确:这体现了文章布局的巧妙。先山后水是有科学依据的,有

18、了山高岭连的特定地形才能产生江流湍急的水势,山是因,水是果。因决定了果,山是总写,水是分写,顺序不能调换。话题二:虽只有一百五十五字,但描绘景物却尽传其神,笔法令人称奇,现在我们用欣赏的眼光来审视评说课文的美。(可以从语言、结构、描写等角度入手)明确:(示例)描写手法美:(1)正面描写: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垒嶂,隐天蔽日形象概括地描绘出三峡的地貌特征;(2)侧面烘托: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烘托出三峡峰连绵延,隐天蔽日的山势。四、拓展研究1.摹拟三峡第二段的写法,写出春风拂拂之景。2.课外收集有关三峡的资料,试比较三峡的古今。3.课外阅读吴均的与朱元思书、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等写景优美的文

19、言文,试与写景进行比较。4.课外收集有关三峡的资料,展开一场有关保护三峡景观的讨论,题目可设计为:(1)是保护三峡的自然风光,还是不断地开发和利用三峡的水资源?(2)在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如何保持和延续三峡独特的魅力?【教学随想】三峡是人教版八年级新教材内的一篇课文。这两节课我们着重探索的是:如何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自主探究文言文写景的特征和写作特色。先让学生从描述三峡风光的记录片中获得感性认识,产生积极而美好的情感,形成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而后激发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且有发现、创新的强烈欲望。教材的适当处理,是引导学生学会研究的起点。我们重点选了三峡的景色欣

20、赏和三峡全文的写作特色两个部分,让学生进行鉴赏和讨论,感受文章的艺术美,成功地引发了学生对课外写景文言文的探究兴趣。按照以上的思路,我们在课堂上安排了三个环节。第一环节:导入课文。通过播放用多媒体制作的三峡风光的辑录片,使学生产生兴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叹之情。第二环节:朗读课文。这个环节既是对学生课前自学课文的一个检测,也是通过图文结合的方法,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通过朗读,加强学生对散文的节奏美、语言美、意境美的领悟。第三环节:研究课文。这个环节是重点。我们是从问题情境人手,运用话题式教学设计模式,对全文的写作特色进行不同对象的四次对话。对文章的景物特征、重点词语、选

21、材效果、语句翻译、写作手法进行了探究。这三个环节用简洁的语言可概括为:运用多媒体导入课文(激发兴趣)-朗读课文(感受内容)-研究课文(学会鉴赏)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一)得1.这堂课创造了图文相融的学习环境。通过放映三峡风光的辑录片,让学生对陌生的三峡在感性上有了较为清晰的了解,更有利于他们对文章的阅读和欣赏。学生可以从文字中找到相应的画面,又可以从相应的画面中理解文中的句子,图文并茂,相得益彰,是一种新课改下教学文言散文的方法。2.选点集中,学生学习目标明确,破除了传统文言文教学字字落实,句句翻译的方式。先让学生根据课文和译文自学,培养学生自读浅显文言短文的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3.在

22、落实文章重点难点上进行突破,进行多方面的探究,使学生知道文言散文的写景特征和写作特色,从而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的内容,教学的实效性明显加强。4.实现了语文课堂学习自主研究的构想。首先表现为学习过程的探究化。整个教学环节就是学生们以三峡为原点,不断地发现新的兴趣点,不断进行探究和研究的过程,而不是教师事先完全安排好的过程。其次表现为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特色。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进行问题的探究,然后协同研究小组(前后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资源共享,交流研讨,形成研究小组相对集中的观点,在课堂上进行多流向的公开交流。(二)失这两节课是我们在农村中学进行研究性学习方式的一种尝试。要让学生一下子从接受性学

23、习方式进入研究性学习方式中需要经历一个缓慢的过程。因此我们先让学生自学原文与译文,目的是让学生自己先进入一个接受性学习的情境,在此基础上才进行研究性学习如果不这样,会影响整个教学的效果。学生以前很少有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在研究的层次上存在很多不足。如不能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提问;提问的深度需要老师作进一步的提示;在回答问题时,理性的概括能力较差,需要老师进行更好的总结。教师在问题的设计和教学各环节时间的分配上很难准确把握。主要表现在问题提出后,不同层次学生理解接受的差距较大;课堂上留给学生交流探讨,呈现个性化研究结果的时间不够充分。在新课标的指导下,灵活运用新教材教学势必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对于出现的新问题还有待在以后的具体教学中作更好的调整和改进。17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