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知识笔记马丽娅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57743260 上传时间:2022-09-3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理论知识笔记马丽娅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理论知识笔记马丽娅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理论知识笔记马丽娅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理论知识笔记马丽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论知识笔记马丽娅(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四单元1、 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客观性的、辩证发展的、理论联系实际的。2、 方法:观察法、调查法(访谈法或者问卷法)、个案法和实验法。第二节 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第一单元 神经系统的构造及功能1、 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构成(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脑。2、 组成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叫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3、 神经元分为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联络神经元)。4、 外周神经系统包括12对脑神经核31对脊神经。5、 从功能上划分,又可以将外周神经系统分为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又叫植物神经,是支配内脏器

2、官的神经。可分为交感神经核复交感神经。自主神经不受意识支配,自主神经的活动与情绪的表现有密切的关系。6、 大量的神经细胞集中的地方称做中枢神经。包括脊髓和脑。脑由脑干、间脑、小脑和端脑组成。脊髓完成膝跳反射。7、 脑干是脑最古老的部分。包括延脑(延髓)、桥脑和中脑。脑干网状结构是调节睡眠与觉醒的神经结构。8、 间脑由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和低丘脑组成。丘脑是出嗅觉外所有感觉的重要中枢,它对传入的信息进行选择和整合,再投射到大脑皮层的特定部位。上丘脑参与嗅觉和某些激素的调节。下丘脑是自主神经系统在大脑皮层下重要的神经中枢,它调节着内脏系统的活动。低丘脑调节肌张力,使晕倒能够正常进行。9、 小脑表层

3、是灰质,深层是白质。功能室保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紧张度,实现随意运动和不随意运动。10、 端脑就是大脑,中间的裂缝叫纵裂,底上有一个大的横行纤维束叫胼胝体,它吧大脑两半连起来。大脑灰质又叫大脑皮质或大脑皮层。11、 颞叶以听觉为主,听觉中枢位于颞上回和颞中回,整夜以视觉功能为主,视觉中枢无语枕叶的枕极,顶叶以躯体感觉功能为主,中央后回是躯体感觉中枢,额叶以躯体运动功能为主,中央前回事躯体运动中枢。12、 惯用右手的人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如概念形成,逻辑推理,数学运算这些活动左半球也占优势。右半球的功能室音乐、美术活动,情绪的表达和识别等。13、 主管言语表达的区域叫布洛卡区。14、 罗杰.斯

4、佩里做了割裂脑的实验,切断胼胝。第三单元 高级神经活动的反射学说1、 巴甫洛夫创立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经典条件反射。他认为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2、 以现实的具体事物所形成的条件反射属于第一信号系统,是人和动物共有的,以语言和词为条件所形成的条件反射属于第二信号系统,是人特有的。3、 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叫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4、 无条件反射:流口水,光照使瞳孔收缩,与生俱来的5、 条件反射铜鼓模仿学习,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反射。6、 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又叫工具条件反射。7、 额外刺激的出现时条件反射停止反应,叫外抑制。神经细胞长

5、时间的工作,或者受到强烈刺激的作用,会使条件反射受到抑制,叫超限抑制或保护性抑制,当已经形成的条件反射不再给予强化的时候,条件反射也会被抑制,叫消退抑制。泛化现象。分化抑制。8、 当一种神经过程进行的时候,可以引起另一种神经过程的出现,这叫相互诱导。第三节 感觉 知觉和记忆第一单元 感觉概括1、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2、 按刺激来源可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外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包括触觉、冷觉、痛觉)内部: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内脏感觉,包括俄饿、胀、渴、窒息、恶心、随意、性和疼痛等)3、 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叫绝对感觉阈限,又叫

6、绝对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到刺激的最小变化量叫差别感觉阈限,或叫差别阈限,又叫最小可觉差,英文j.n.d。差别越小,差别感受性越高。4、 韦伯定律:5、 费希纳定律:第三单元 感觉现象1、 对暗适应是感受性提高的过程,对光适应是感受性降低的过程。第四单元 各种感觉1、 是觉得的适宜刺激时波长在380纳米到780纳米之间的电磁波,也叫光波。2、 视细胞层是直接接受光刺激的感受器。3、 椎体细胞在强光下起作用,也叫明视觉器官,能分辨物体的细节和颜色,是明视觉。4、 杆体细胞是按视觉器官,分辨明暗和轮廓。5、 16到20000赫兹的空气震动是厅决定适宜刺激,叫声波。人对10004000赫兹的声音最

7、敏感。 6、 老年人首先丧失的是对高频声音的听觉。7、 听觉器官由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和内耳组成。内耳中科蒂氏器官是听觉神经细胞集中的地方,即听觉的感受器。8、 听觉的特性:音调由声波的频率决定,响度由振幅决定,音色由波形决定。9、 嗅觉是最古老的感觉,感受器是鼻腔上部黏膜上的嗅细胞。10、 味觉:舌面、上腭上面的味蕾是感受器。基本味觉有甜酸苦咸。舌尖对甜,舌边前部对咸,舌边后部对酸,舌根对苦。11、 皮肤表面的温度叫生理零度。痛觉难以适应。12、 平衡觉又叫静觉,其感受器是内耳中的前庭器官。13、 运动觉又叫动觉。14、 内脏感觉又叫机体觉。15、 痛觉是机体受到伤害时产生的感觉,第五

8、单元 知觉概述1、 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物体的整合在人脑中的反应。 2、 知觉的特性:整体性,选择性,恒常性,理解性。3、大小知觉,颜色、名都、形状、运动都具有恒常性。第六单元 知觉的种类1、 对物体的大小、形状、距离、方位等空间特性的只觉得叫空间知觉,所以,空间知觉就包括大小知觉、形状知觉。距离知觉(深度知觉、立体知觉)和方位知觉。2、 人们依据这些判断距离远近:肌肉运动线索,单眼线索双眼线索。3、 双眼视差是形成深度知觉的最主要线索。4、 时间知觉是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5、 运动知觉是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移产生的知觉。6、 有时,物体在空间并没有发生位移,却能被知觉为运

9、动,这种现象叫做似运动现象。又叫动景现象、 现象。7、 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这种歪曲往往带有固定的倾向。只要具备了错觉产生的条件,错觉是必然会产生的,通过主观努力使无法克服的。8、 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按内容分类:形象记忆,情景记忆,情绪记忆,语义记忆,动作记忆。按是否意识到: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按长短: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容量7正负2个单位。9、 记忆的过程:识记、保持、回忆和再认。10、 艾宾浩哲记忆和遗忘实验的创始人。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11、 干扰又分为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前摄抑制是指先前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10、;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先前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记忆材料在系列中所处的位置对记忆效果发生的影响叫系列位置效益。系列开头的材料比系列中间的材料记得好叫首因效应或首位效应。系列末尾的材料比中间材料记得好叫近因效应。第四节 思维、言语及想象第一单元 思维概述 第二单元 思维的种类1、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思维作为一种反映形式,它的最主要的特征是间接性和概括性。2、 根据思维的形态,可以把思维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3、 动作思维是以实际动作作为支柱的思维过程。4、 形象思维是以人或物的形象为素材的。5、 抽象思维是用词进行判断、推理并得出结

11、论的过程。6、 根据探索问题答案方向的不同,可以把思维分为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7、 辐合思维是按照已知的信息和熟悉的规则进行的思维,又叫求同思维。8、 发散思维是沿着不同的方向探索问题答案的思维,又叫求异思维。第三单元 概念形成与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1、 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性的反映,这种反映是以词来标记和记载的。每一个概念都有它的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内涵式指概念概念所包含的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外延式指属于这个概念的个体,即概念所包含的范围。概念的内涵越深,外延越窄;概念的内涵越浅,外延越广。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一种相反的关系。2、 概念形成或叫概念的掌握,是指个体借助于语言,从成人那里继承和学

12、会包含于概念中的知识和经验的过程。3、 人工概念是人工制造的,对自然概念的模拟,是认知心理学家在实验室里用来进行概念形成研究的实验材料。4、 迁移的作用 迁移是指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解决新问题的影响。有正迁移和负迁移。5、 从现实生活的事例中受到启发,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或方法叫原型启发,对解决问题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原型。6、 人们在从事活动前的心理准备状态,会对后边所从事的活动产生影响,这种心理准备就叫定势。第四单元 语言与言语1、 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叫言语。语言是社会现象,是语言研究的对象;言语是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2、 言语包括说、听、写、读,形式有外部言语和内部言语。3

13、、 外部言语的种类:对话言语,独白言语,书面言语。4、 内部言语的特点:发音器官活动的隐蔽性、言语的减缩性、速度性。5、 左半球额下回靠近外侧裂的部位是运动性言语中枢又叫布洛克中枢,受伤会患表达性失语症。6、 顶叶、枕叶、颞叶交会处的颞上回是听觉性言语中枢,又叫威尼克尔中枢,受伤会患接受性失语症。7、 位于顶叶、枕叶交会的角回是主管阅读的,叫视觉性言语中枢,受伤会有失读症。8、 位于额中回,靠近重眼前会的地方时主管书写功能的,叫书写中枢,受伤会有失写症。第五单元 表象和想象1、 表象就是过去感知过的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不过,在头脑中所出现的事物的形象也叫表象。第五节 意识与注意第一单元 意

14、识概述1、 意识是在觉醒状态下的觉知,觉知就是觉察。2、 无意识是相对于意识而言,它指的是个体没有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它既包括对刺激的无意识,也包括无意识的行为。3、 睡眠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的脑电波的频率较低、波幅较小。持续10分钟。第二阶段偶尔会出现短暂爆发的、频率高、波幅达的脑电波,叫睡眠锭。大约持续20分钟。第三阶段的脑电波的频率继续降低,波幅更大,出现 波,有事会出现睡眠锭,大约持续40分钟。第四阶段的脑电波大多呈 波,为深度睡眠阶段。这四个阶段大约要90分钟左右,此后便进入快速眼动睡眠阶段。这有阶段的 波小事,类似于清醒状态下的高频低副脑电波出现,眼球开始快速上下左右移动

15、,梦境开始出现,这一阶段大约持续510分钟。4、 梦境的特点:不连续性,不协调性和认知的不确定性。第二单元 注意概述1、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过程的一种状态,即心理活动总是指向于、集中于某些对象。2、 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就能维持的注意,又叫不随意注意。3、 有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不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才能维持的注意,又叫随意注意。4、 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可以相互转化。第三单元 注意的特征1、 注意的广度7正负2.2、 对选择的对象注意能稳定地保持多长时间的特性叫注意的稳定性。3、 注意的起伏也叫注意的动摇。注意的起伏是由于生理过程的周期性

16、变化引起的。4、 和注意稳定性相反的注意的品质是注意的分散,即分心。5、 由于任务的变化,注意由一种对象转移到另一种对象上去的现象叫注意转移。6、 在同意时间内,吧注意指向与不同的对象,同时从事几种不同活动的现象叫注意分配。7、 需要时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不要有对象,没有对象的需要是不存在的。8、 从需要的角度分类,可以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9、 自然需要又叫生理需要或生物需要10、 社会需要又叫获得性需要。11、 就满足需要的对象而言,可以把需要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12、 动机是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活动或内部动

17、力。13、 由生理需要引起来的,推动个体为恢复机体内部平衡的唤醒状态叫内驱力,或叫驱力,它是生理性的动机。14、 能引起有机体的定向活动,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较诱因。15、 按动机产生的根源可以分为生理动机和社会性动机。由有机体的生理需要产生的动机叫生理动机,又叫驱力或内驱力。兴趣和爱好都是人的社会性动机。16、 兴趣是人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的品质有:兴趣的倾向性,兴趣的广阔性,兴趣的持久性,兴趣的效能。17、 爱好是指当人的兴趣不是指向对某种对象的认识,而你是指向某种活动时,认得 动机变成了爱好。18、 能意识到自己行为活动的动机即能意识到自己活动目的的动机叫有意

18、识动机,没有意识到或者没有清楚地意识到活动目的的动机叫无意识动机。19、 由个体内部需要引起的动机叫内在动机,在外部环境影响下产生的动机叫外在动机。20、 马斯洛需要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21、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与主题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22、 情绪和情感是不同于认识过程的一种心理过程。是以人的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是主题的一种主观感受,或者说是一种内心体验,有其外部表现形式,即表情。会引起生理上的变化。23、 情绪变化的外部表现模式叫表情,包括面部、身段表情和言语表情。24、 人们把对客观事物态度的

19、体验叫感情。25、 情绪和情感的功能:适应功能、动机、组织、信号。26、 情绪和情感的维度:动力性、激动度、强度、紧张度。27、 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可把情绪分为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是情绪的基本形式。由愤怒、厌恶和轻蔑组合起来的复合情绪叫敌意。由恐惧、内疚、痛苦和愤怒组合起来的复合情绪叫焦虑。28、 按情绪的状态,也就是按情绪发生的速度、强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可以吧情绪划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29、 心境是一种微弱、持久而又具有弥漫性的情绪体验的状态,通常叫心情。30、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式的、持续时间较短的情绪状态。具有明显的生理反应和外部行为表现。31、 应激是在出现

20、意外事件或遇到危险情景时出现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32、 意志是有意识的确立目的,调节和支配行动,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33、 意志行动有两个阶段:准备阶段和执行阶段。34、 勒温说动机的冲突有四种:双去趋式冲突(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双避式冲突、趋避式冲突(既有利,又有弊)双重趋避式冲突。35、 意志的品质:自觉性:指行动的目的有深刻的认识,能自觉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服从于活动目的的品质。相反品质:受暗示性和武断从事。36、 意志的果断性:指迅速地、不失时机地采取决定的品质。相反;:优柔寡断和鲁莽草率。37、 意志的坚韧性:不懈地克服困难、永不退缩的品质,又叫毅力或顽强

21、性。相反:虎头蛇尾和执拗。38、 意志的自制性:善于管理和控制自己情绪和行动的能力,又叫自制力或意志力。相反:怯弱和任性。39、 能力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40、 从事任何活动都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即认识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叫智力。41、 按能力发展的高低程度,可把能力分为能力、才能、和天才。42、 能力的分类:按能力结构可以分为一般能力和特色能力。43、 按能力与先天禀赋和社会文化因素的关系,可以把能力分为液体能力和晶体能力。44、 按能力所涉及的领域,可以分为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45、 按创造程度可以分为模仿能力再造能力和创造能力

22、。46、 生物所具有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相对稳定地传给后代的现象叫遗传。47、 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能力类型的差异,能力发展早晚的差异。48、 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遗传、环境和教育、研究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影响的方法、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相互关系。49、 人格是各种心理特性的总和。,也是各种心理特性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点,它影响着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是他具有区别于他人的、独特的心理品质。50、 人格的特新:独特性、整体性、稳定性、功能性、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51、 人格的结构包括人的气质和性格。52、 气质是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

23、和灵活性等方面动力性质的心理特征。即:脾气秉性和性情。53、 希波拉底把气质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54、 气质学说:体液说(希波拉底),体型说(克雷奇米尔),血型说(古川竹二),激素说(伯曼)。55、 感受性高者,很弱的刺激能感觉到,耐受性低;感受性低,较强的刺激才能感觉到,耐受性高。56、 如何看待气质类型:气质具有稳定性和可塑性,气质类型没有好坏之分,气质类型不决定一个人成就的高低,但能影响工作的效率。影响性格特征形成的难易,影响环境的适应和健康。57、 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太对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58、 从组成性格的各个方面来分析,可以把性格分解

24、成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绪特征和理智特征。59、 性格的意志特征指的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自觉地进行调节的特征,即意志的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性上来考察。60、 性格的情绪特征指的是,一个人的情绪对他的活动的影响,以及他对自己情绪的能力控制能力。61、 性格的理智特征:一个人在认知活动中的性格特征,主要表现在如下三方面:认知活动中的独立性和依存性;想象中的现实性;思维活动的精确性。62、 费罗伊德吧人格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本我最低层次,快乐原则,超我最高层次,道德原则,自我中间层次,现实性原则。63、 人格结构的类型理论荣格的内外人格类型理论。64、 人格特质理论奥尔波特

25、,卡特尔,埃森克的人格特质理论和人格五因素模型。人格特质理论创始人奥尔波特,把人格特质分为两类: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个人特质又分为:首要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65、 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包括共同特质和个别特质。还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66、 卡特尔找出了16种相互独立的根源特质,并编制了16中人格因素调查表67、 埃森克的人格结构维度理论。他把愈多人格特质归结到内外倾、神经质、精神质三种。68、 人格五因素模型。包括神经质N 外倾质E 经验开放性O 宜人性A 和认真性 C 。第二章 社会心理学知识1、1908年,美国社会学家罗斯的著作社会心理学,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的著作社会心理学导论先

26、后出版,这两本著作的问世标志着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2、 侧重心理学定义:F.H.奥尔波特在社会心理学(1924)一书中指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他认为,社会心理学师徒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受他人的现实的、想象的和隐含的存在所影响。他主张社会心理学主要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揭示个体社会行为的依存条件,分析个体心理的变化过程。奥尔波特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奠基人。3、 侧重社会学定义:艾而乌德指出”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互动的科学,以群体生活的心理学为基础,以对人类反应、沟通以及本能和习惯行为的群体塑造类型的解释为出发点”4、 我们认为心理学是关于

27、社会情境中个体的心理想象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5、 社会心理学之父勒温认为个体行为时个体与其所处情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公式:B=f(P,E)B表示行为,P表示个体,E指个体所处的情境,f指函数关系。个体行为时个体与其所处情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勒温指出:要理解和描述行为,人和他所处的情境必须被看成是一个相互依赖的因素群。6、 社会心理是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是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引导作用的心理活动。7、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层面:个体层面,人际、群体和社会层面。8、 艾宾浩斯说:心理学有一个长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短的历史。9、 霍兰德的研究,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可划分为哲学思辨(从古希腊开

28、始,延续到19世纪上半叶)、经验描述(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与实证分析(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至今)三个阶段。对应社会心理学的启蒙期、形成期和确立期。10、 苏格拉底和柏拉图认为人性具有潜在的“善”,使人趋恶的是社会的邪恶。告子提出:“性无善无不善说”,孟子:人性本善。荀子性恶论。11、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生来是自私和邪恶的,因此须要受法律的强制。12、 英国的本能心理学代表人物是麦独孤,其理论受到了达尔文的影响,在社会心理学导论一书中,他指出”先天的或遗传的倾向是一切思想和行动的基本源泉和动力”13、 奥地利的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是费罗伊德,他的理论基础是潜意识、性本能以及本我、自我和超

29、我的人格结构。14、 勒温社会心理学之父,奥尔波特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奠基人。15、 社会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主要原则:价值中立原则,系统性原则(如动态原则,整体原则,有序原则以及反馈原则等),伦理原则(尽力避免对被试者的身心健康造成损害。16、 主要伦理守则:1在制定研究计划时,研究者应评估其道德可接受性。2在研究前,研究者应向被试者说明研究计划的主要部分,并征得被试者同意。在特殊情况下的欺瞒须严格程序核准,并在事后向被试者说明,求得理解。3在具体研究中,研究者必须采取保护被试者的措施.4被试者有退出研究的自由。5对被试者提供的资料应加以保密,如公开发表,须经被试者同意。6不得和被试者建立研究工作

30、以外的其他关系。17、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观察法、调查法、档案法等。18、 观察法有:自然观察和参与观察。19、 调查法也称询问法,分为:访谈法,和问卷法。20、 问卷设计的主要原则如下:目的性原则、前面性、非歧视、非暗示、适度规模。21、 档案资料包括调查报告、个案资料、事件记录、统计资料、出版物及历史文献22、 社会学习论试图通过学习机制来解释人们社会行为的形成和变化。代表人物有:巴甫洛夫和华生,后来霍尔,斯金纳发展了行为主义,后来班杜拉和沃尔特斯提出了社会学习论。23、 在社会学习论看来,学习过程大致有三种机制,即联想、强化与模仿。24、 联想是经典条件反射。25、 观察学习是班

31、杜拉社会学习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如下四个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动机过程。26、 社会学习理论的不足不要表现在:意识认为行为决定与过去的学习经验,比较忽视当时的情境细节;而是倾向于将行为归因于外在的情境,而忽视个体当时的情绪状态和主观感受对行为的影响,三是主要关注外在行为的解释,而忽视内在心理过程的分析。27、 社会交换论是主张从经济学的投入产出的关系的视角研究社会行为的理论。他重点强调:“人们之间的互动式物质与非物质的一种交换。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初,创始人是霍曼斯,其他代表人物有布劳、爱莫森、蒂博特等。28、 社会交换论的基本观点:成功命题、刺激命题、价值命题、剥夺满足

32、命题、侵犯赞同命题。29、 社会交换论认为,趋利避害是人类行为的基本规则。30、 符号互动论认为,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时社会互动过程中的个人行为和活动,而个人行为和活动只是整个社会群体行为和活动的一部分。源于詹姆士和米德。始于20使劲儿0年代,最早使用符号互动的是布鲁默。31、 符号互动论的基本假设:1个体对事物采取的行动是以该事物对他的意义为基础的。2事物的意义源于个体与他人的互动,而不存在于事物自身。3个体在应付他所遇到的事物时,往往通过自己的解释去运用和修改事物对他的意义。32、 符号互动论的主要观点:1心智、自我和社会不是分离的结构,而是人际符号互动的过程。2语言是心智和自我形成的主要

33、机制。3心智是社会过程的内化。4欣慰并不是个体对外界刺激的机械反应,而是在行动的过程中自己设计的。5个体行为受气自身对情境的定义的影响和制约。6在个体与他人面对面的互动中,协商的中心问题是双方的身份和身份的意义。7自我是社会的产物,是主我和客我互动的结果。主我是主动行动者,客我是通过角色获得形成的在他人心目中的我,即社会我。新动由主我引起,受客我控制,前者是行为的动力,后者是行为的方向。33、 精神分析论或心理分析论始于19世纪末,是奥地利著名医生弗洛伊德在治疗神经症及精神病的临床实践中创立的一种学说,后来发展为一种强调潜意识(无意识)过程对人的行为有决定作用的理论,也称深层心理学。34、 弗

34、洛伊德精神分析论的主要概念:意识与潜意识,力比多,快乐原则与现实原则,生本能与死本能,人格结构。35、 意识是个体能觉察的心理部分,是人类理智作用的表现。36、 力比多是精神分析论的核心概念,是性本能。37、 人格结构有三个层次:本我,自我,与操我。本我是人格的生物方面,自我是人格的心理方面。超我是人格的社会面。38、 荣格是分析心理学的创立者。他说,心理治疗的目的应该是发展病人的创造性潜力及完整的人格,而不是治疗症状。他说,心理治疗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使病人进入一种不可能的幸福状态,而是帮助他们树立一种面对苦难的,哲学式的耐心和坚定。此外,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也为理解人类的社会行为提供了独

35、特的视角。39、 新精神分析论代表人物:沙利文,霍尼,弗洛姆,埃里克森等。40、 霍尼的文化因素论 沙利文的人际关系学说。沙利文认为人际关系是人格形成和发展的源泉。41、 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成为社会人的过程,是个体与他人交往,接受社会影响,学习掌握社会决定和行为规范,形成适应社会环境的人格,社会心理,行为方式和生活技能的过程。42、 社会化涉及社会及个体两方面。43、 社会化的基本内容:1教导社会成员掌握生活与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教导深灰成员遵守社会规范。教导社会成员明确生活目标,树立人生理想。培养社会角色。44、 个体社会化的基本条件:较长的生活依附期,较好的遗传素质。45、

36、个体社会化的主要载体:家庭,学校,大众传媒参照群体。46、 几种重要的社会化类型:语言社会化,性别社会化,道德社会化,政治社会化。47、 性,表示男女在生物学方面的差异,性别指那男女在人格特征方面的差异,性别角色指社会对男女在态度,角色和行为方式方面的期待。48、 道德社会化表现:道德观念与道德判断,道德情感,道德行为。49、 爱国意识发展有三个连续的阶段:国家形象阶段,抽象国家观念阶段,国家组织系统阶段。50、 社会角色是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51、 按角色获得方式社会角色可以分为先赋角色(父母)和成就角色(老师)52、 按角色行为规范化程度,可以分为规定性

37、角色(公务员,军警)和开放性角色(喷固有)。53、 按角色的功能,可以分为功利性角色(银行家,企业家,商人)和表现型角色(学者,教授)。54、 按角色承担的心理状态,可以分为自觉角色(演员)和不自觉角色(性别角色)55、 角色扮演过程含有角色期待、角色领悟和角色实践。56、 角色失调:角色冲突、角色不清、角色中断、角色失败。57、 自我又称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是个体对其存在状态的认知,包括对自己的生理状态,心理状态,人际关系及社会角色的认知。58、 镜我是由他人的判断所反映的自我概念。59、 自我的结构有五层,即物质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理想自我和反思自我。60、 自我概念的功能:保持个体

38、内在的一致性,解释经验,决定期待。61、 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从生理自我(3岁左右)到社会自我(3岁到13、14岁),最后到心理自我(青春期到成年)。62、 身份指的是其社会地位、社会角色与其自我概念三者之间的关系。身份是由分体的社会地位及处境地位决定的自我认同。63、 身份的特点:客观性,主观性,多重性,稳定性和契约性。64、 自尊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是一种高级需要。自尊=成功/抱负。65、 影响自尊的因素:家庭中的亲子关系,行为表现的反馈,选择参与也扬长避短,根据相似性原理进行社会比较66、 社会知觉包括个体对他人、群体以及对自己的知觉。对他人和群体

39、的知觉是人际知觉,对自己的知觉是自我知觉,对行为原因的知觉也属于社会知觉的范畴。67、 影响社会知觉的主要因素:认知者的经验,认知者的动机与兴趣,认知者的情绪。68、 图示,是指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作用:影响对注意对象的选择,影响记忆,影响自我知觉,影响个体对他人的知觉。69、 印象形成过程中的几种效应: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光环效应(也叫晕轮效应)和刻板印象。70、 刻板印象具有社会适应的意义。71、 印象形成中的整合模式:加法模式,平均模式,加权平均模式,中心品质模式。72、 印象管理业称印象整饰和印象控制,指个体以一定的方式去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即个体进行自我形象的控制,通过一定

40、的方法去影响别人对自己的印象形成过程,是他人对自己的印象符合自我的期待。73、 印象管理的作用:是个体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方式。74、 印象管理是一个社交技巧,其常见的策略有:按社会常模管理自己,隐藏自我与自我抬高,按社会期待管理自己,投其所好。75、 归因是指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内因指存在与个体内部的原因,如人格、品质、动机、态度、情绪及努力程度等个人特征。将行为原因归于个人特征称为内归因。外因指行为或事件发生的外部条件,包括背景、机遇、他人影响、任务难度等。将行为原因归于外部条件,称为外归因或情境归因。内因外因都有叫综合归因。76、 归因原则:不

41、变性原则,折扣原则(凯利提出来的),协变原则。77、 海德归因思想的创始人。78、 凯利的归因理论被称为三维理论。根据此理论,个体归因时需要同时考虑三种信息:特异性信息,一致性信息,共同性信息。如果特异性、共同性和一致性高,做外部归因,特异性低;共同性低和一致性高,可能内部归因。79、 影响归因 的因素:社会视角,自我价值保护倾向,观察位置和时间因素。80、 动机是引起、推动、维持与调节个体的行为,使之趋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社会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为社会动机。81、 社会动机的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和维持与调节功能。82、 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之间的关系大致呈倒U曲线,即中等强度的动机

42、,活动效率最高。83、 亲合动机适个体害怕孤独,希望和他人在一起。起源于依恋。84、 亲合动机的作用:满足个体的某些社会性需要,获得信息,减轻心理压力,避免窘境。85、 影响亲合的因素:情境因素,情绪因素,出生顺序。86、 成就动机是个体追求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并使之达到完善状态的动机。87、 影响成就动机的因素:目标吸引力,风险与成败的主观概率,个体施展才干的机会。88、 权利动机是个体希望影响和控制他人的心理倾向。温特认为存在两种权力动机:积极的权利动机和消极的权力动机。引起权力动机的因素大致有两个,一个是社会控制的需求。另一个是对无能的恐惧。89、 侵犯行为的构成。侵犯是由伤害行为、侵犯动机及社会评价三方面的因素构成的。90、 挫折侵犯学说最初由多拉德等人提出,他们认为”侵犯永远是挫折的一种后果”,“侵犯行为的发生,总是以挫折的存在为条件”。要点如下:1侵犯强度同目标受阻强度呈正比。2抑制侵犯的力量与该侵犯可能受到的语气惩罚强度呈正比。3如果挫折强度一定,预期惩罚越大,侵犯发生的可能性越小;如果预期惩罚一定,则挫折越大,侵犯越可能发生。91、 侵犯行为的影响因素:情绪唤起水平,道德发展水平,自我控制能力,社会角色与群体,大众传媒的影响。9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