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园区发展历程及发展模式概述

上传人:z**** 文档编号:157712344 上传时间:2022-09-3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2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工业园区发展历程及发展模式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工业园区发展历程及发展模式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工业园区发展历程及发展模式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工业园区发展历程及发展模式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园区发展历程及发展模式概述(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工业园区发展历程及发展模式概述2.1 工业园区的概念及分类2.2 我国工业园区发展历程及现状2.3 国外工业园区发展分析2.4 国外工业园区发展历程的启示正文如下:2.1 工业园区的概念及分类 目前,世界各国对于工业园区都有不同的定义,有人认为工业园区是一种资源 高度聚集的工业化载体,能有效的推动产业聚集,形成产业聚集的协同效应的工 业发展模式,有人认为工业园区是指由政府或者企业为了实现工业发展目标而创 立的特殊区位环境。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认为,工业园区是在一大片的土 地上聚集若干工业企业的区域。它具有如下特征:开发较大面积的土地;大面积 的土地上有多个建筑物、工厂以及各种公共设施和

2、娱乐设施 ;对常驻公司、土地 利用率和建筑物类型实施限制;详细的区域规划对园区环境规定了执行标准和限 制条件;为履行合同与协议、控制与适应公司进入园区、制定园区长期发展政策 与计划等提供必要的管理条件。世界范围内各类免税区、自由贸易区、出口加工区、企业区、保税区,工业村, 科学园、技术园、技术城等,从广义的角度看他们都属于工业园区。在我国,免 税区、保税区、自由贸易区一般归结为依靠政府政策发展的工业园区,而出口加 工区、企业区属于经济技术开发区,科学园、技术园区、技术层属于高科技园区 的范畴。根据各类企业密集化使用的投入因素来分,可以分为劳动力密集型、资本密集型 和技术密集型;根据生产类型分,

3、可以分为以产品组合链为主、以市场销售链为 主、以引进科技和提高产品档次为主、以整治环境和改善生产条件为主;按照行 政标准即工业园区行政审批和主管单位等级划分,可以分为:国家级、省级、市 级等。按照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种:政府主导型、企业主导型、政府和企业联合 型、中外合资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发展模式,没有最好的模式,只 有适合当时经济发展环境和产业发展的模式才是最合理的模式。按产业集聚形成 方式可分为政府组织型和自主组织型。大部分工业园区属于政府组织型,集中体 现政府的意愿,由政府及相关部门规划管理,在资金、政策、人员等方面具有较 大的优势。自主组织型园区主要是依据区位特定优势、产

4、业关联、文化传统及资 源配置市场等因素,自然形成的产业集群区,产业关联度非常强。2.2 我国工业园区发展历程及现状工业园区是政府推进工业化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是一种特殊的区位环境。主 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工业园区是政府推进工业化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工 业化是一个国家由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化工业文明转变过程和地区现代化进程 的必经阶段。第二、工业园区是政府推进工业化进程的较好的着力点。在工业园 区,政府把这一块区域分割出来作为体制和机制的窗口,进行一系列的体制革新 和制度创新,从而优化区域经济发展的软环境;政府也把这一块区域作为政府掌 握的资源的集中投入之地,通过市场手段和行政手段相结合的办法

5、大力推进基础 设施建设,从而优化区域经济发展硬环境。这样,工业园区在政府的强力推动下, 快速实现经济发展环境的优化,从而吸引大量的资金进入,并通过聚集效应降低 单位产品成本,实现投资和经济发展环境的良性循环。上世纪80年代中期,深圳率先“实行开放政策,建立经济特区”的决策。随后, 在国家层面上提出了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计划。在这一历史背景下,从 1984年到1988年,国务院陆续批准设立了中国首批14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 区(见表2.1)。表2 1屮也许批14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序号名称批准时闻1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1984. 092秦皇甜经济技术开发区1984.103烟台经济技术开塩区1

6、984. 104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1984. 105宁辿经济按术开俊区1934. 106湛江经济按术开发区1934. 11r-天津经济技术卄茨区1934. 128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1934. 12g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19S4. 1210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1984. 12ii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1985. 0112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1986. 0813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1936. 0814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1988. 06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和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两大战略的实施,截止2006年底, 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开发区已

7、达到54家;所在地区从沿海开放城市,扩 展到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沿海10个省市(包括北京)设立 了 32家;中部地区8个省市设立了 9家;西部地区12个省区市(包括广西) 设立了12 家。54 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总规划面积达到 888平方公里,其中东部32 家共682.02 平方公里,中部9 家共 93.74平方公里,西部13家共 111.75 平方公里。新时期,我国产业园区的开发政策和目标也有了新的变化。以国家级开发区为例, 为了创新发展模式,推动我国的工业化进程与产业集群的发展,政府将通过管理 体制的改革、法律法规的制定、不同区域差别化的政策等多种措施,把国家级开 发

8、区建设成为“产业突出、技术先进、功能完备、管理高效、服务优质、资源节 约、环境友好、社会和谐”的新型产业园区,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当前,我国 产业园区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产业园区发展进程加快。目前,政府纷纷鼓励当地企业“进区入园”,以 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这使得产业园区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载体作用得到了加 强,也使产业园区在出口和利用外资方面的集聚效应日益显著。据统计,目前我 国大部分的工业都集中在各类产业园区中,其中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区 就实现了国内约 20%的工业产出。第二,产业园区向高新化发展。我国产业园区经过 20多年来的发展,随着国际、 国内经济环境和政策

9、的变化,产业园区内部也开始着重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新时期,国家为了引导产业园区科学发展,又提出了“三为主、二致力、一促进” 的发展方针,即以提高吸收外资质量为主,以发展现代制造业为主,以区出现了 高新化的趋势,园区纷纷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第三,产业集群化趋势显现。产业集群是产业园区发展的高级阶段,我国大多数 产业园区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即产业和要素在地理空间上的集聚,园区内的企 业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然而近几年,国内一些产业园区已经开始出现产业集群 化的发展趋势。如北京、天津等地产业园区的电子信息产业,长春、武汉等 地开发区内的汽车产业,都在向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的方向发展。 第四,生态产业

10、园区发展迅速。目前,节能减排、科学发展的观念在产业园区的 建设中已经得到了充分的重视,我国许多地区也都提出了建设生态型产业园区的 计划与设想。2005 年,我国批准设立了 13 家国家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在科 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开发建设生态环保、资源节约型的企业和园区,将成为今后 我国产业园区发展的趋势。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政府的大力推进与倡导下,国内陆续设立了多种类型 的国家级产业园区,主要包括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出口加工区、保税区、高 新技术开发区、科技工业园、和大学科技园等。除国家级产业园区以外,各地方 也开发建设了大量的产业园区,例如江浙一带的特色工业园,珠江三角洲出现的 专业镇等

11、等 总的来说,我国的产业园区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分散到集中的发展过程,园区内 的产业类型也从单一的出口加工型产业,向现代化、专业化的高新技术产业转变。 其发展历程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产业园区的创建与探索时期;第 二阶段,是产业园区的高速推进时期;第三阶段,是产业园区的新发展时期。 第一阶段:产业园区的创建与探索时期(1984 年1991 年)从 1984 年起,我国正式启动了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工作。在这一 阶段中,产业园区的发展基础十分薄弱,在传统理论观念的束缚下,园区的选址 大多远离母城,不仅缺乏最基本的生产条件,也无法借力母城已有的产业基础。 同时,在缺乏国内建设资金支持

12、的条件下,园区的引资工作也刚刚处于起步阶段, 资金缺口很大。鉴于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尽管以国家级开发区为代表的产业园区在这一阶 段竭尽全力,但总体发展状况仍不太乐观。从经济总量方面来看,1991 年,14 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总产值、税收、出口额分别为 145.94 亿元、7.9 亿 元和 11.4 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额为 8.14 亿美元。截止至 1991 年底,累计利 用外资总额仅为 13.77 亿美元。从引进项目的实际情况看,以技术含量较低、规 模较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技术转让或技术转移很少发生。 但是,这一阶段是我国产业园区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时期。一方面, 园区利用国家

13、的优惠政策,积累了发展所必须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通过开发 和管理等方面的实践,也摸索出了园区建设的基本模式,并获得了与外商合作的 基本经验。更重要的是,产业园区之间经过相互借鉴、逐步统一认识,确立了我 国产业园区发展的“三为主”方针,即“以发展工业为主、以利用外资为主、以 出口创汇为主”的发展方针。第二阶段:产业园区的高速推进时期(1992 年1996 年)1992 年,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为产业园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我 国沿海地区又掀起了新一轮对外开放和引进外资的高潮,产业园区的发展也实现 了质的飞跃。这段时期,沿海地区的产业园区发展势头迅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 发区由最初的 14 家

14、增加到了 32 家,增幅超过了 1 倍。 在这段期间里,我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经济总量也出现了大幅提升。到 1996 年,首批 14 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实现工业总产值 1887.86 亿元, 税收 101.45 亿元,合同利用外资额 57.88 亿美元;与 1991 年的数据相比,分 别增长了 11.94 倍、11.84 倍和 6.11 倍。同时,园区引进外资项目的质量也有 了明显提升。一方面,许多国际知名企业、跨国公司纷纷进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 发区,并带来了投资额上亿美元的大项目;另一方面,引进项目的技术含量和技 术水平明显提升,在填补了我国同行业技术空白的同时,直接推动了我国工业

15、现 代化的进程经过这五年的发展,我国的产业园区尤其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逐渐成为了所在城市或地区的重要经济增长极。产业园区发展所取得的成功,在 国内形成了显著的示范作用,同时也成为了外商投资的热点,经济效益显著。 第三阶段:产业园区的新发展时期(1997 年至今) 这段时期,我国产业园区生存和发展的总体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来自国 际、国内社会的机遇与挑战,以及产业园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将我国 产业园区的发展带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政策环境方面,首批的 14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财政优惠政策已经 到期,并于1999 年起与国家实行完全的分税制。同时,我国出口退税和利用外 资政策的调

16、整,使大批沿海地区的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遇到了新的挑战。 在体制环境方面,产业园区表现出了较强的辐射与带动作用。在园区不断扩 张的过程中,部分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成为了核心城市的一个行政分区, 并恢复到传统的管理体制当中。如何创建适于园区发展的体制环境,又成为了当 前有待解决的问题。在产业环境方面,产业园区作为国家产业发展的试验田,为了符合国家所提 出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新要求,不断提高园区内产业的关联度,以加快实现产 业集群和集聚经济。面对国际、国内方面的竞争压力,产业园区在改善投资环境 等方面也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在经济环境方面,经历了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我国又于 2001年加入

17、了世界贸易组织(WTO),这进一步增强了我国产业园区与世界经济的联系, 也增加了我国外向型产业受国际市场变化的影响。因此,这一阶段中我国产业园 区的经济增长率有所放缓,进入了平稳增长的阶段。在这段时期里,我国国家级 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数量增加到了 54家;国务院还批准了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 发区53家、保税区15 家、边境经济合作区14家、以及其他类型开发区30家。 据统计,2006年,我国54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0136.90 亿元,工业增加值 7414.24亿元,税收收入1570.02亿元,出口 1492.33 亿美 元,进口1338.6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 147.1

18、2亿美元。同时,产业园区的发 展也经历了两次调整。我国政府分别于 2003 年和 2005年,对全国范围内不符 合规范的产业园区进行了清理整顿。经过规范后的产业园区数量,从原来的 6866 家减少到1568家;规划面积也由原来的 3.2万平方公里缩小到9949平方公里。 全国范围内的清理整顿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产业园区的重复建设问题,为 我国产业园区的合理规划布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3 国外工业园区发展分析欧洲工业园区的发展以英国、法国和德国工业园区为主要代表,其中巴黎盆地工 业园区,里昂工业园区,伯明翰- 曼彻斯特、阿尔萨斯- 洛林地区和鲁尔区传统 工业在世界有重要影响。20世纪五六十

19、年代以后,新技术革命浪潮也给这些地区 的传统工业造成巨大冲击,甚至出现衰退迹象。但欧洲各国主要工业园区都从各 国实际出发,逐步改变高耗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取发展的老路,培植有 竞争力的新兴替代产业拉动结构转型,从而由衰退转为可持续发展。以法国为例来看:法国中央政府和地方行政当局对工业园区的企业还采取了一些 优惠措施、政策,主要有以下几项内容:法国政府设立“工业发展基金”,同时 设立“融资保证基金”助力园区中小企业融资。在25年内减免税收。企业每 创造一个就业岗位可获得奖金。最初5 年的科研投入可以看作连续增长投资,全 部享受“科研税收信贷”的优惠。如与科研单位签订合同,当地政府可补偿合同 费

20、用的50%。在条件比较差的落后地区,地方政府可给予税收上的优惠。通常的 作法是,企业进入园区的头两年不用交纳自由职业税(由动产、不动产和人员工 资组成,由企业主动申报),以后逐年增加到课税基础的12%。如果业主拥有房 地产,则要交纳土地税。一旦企业盈利,就需要交纳利润税,无论是生产型,还 是商业型或服务型的企业均一视同仁。在地皮和房屋价格方面,工业园区的房地 产主一般愿意以市价折扣20% 的优惠吸引企业进入园区。 通过一系列措施,法国的工业园区得到了长足发展,法国目前已具规模的工业 园区达50 多个,正在建设的有15 个。同时在解决人口分布与经济活动的关系 上,政府逐渐解决了市区与郊区发展不平

21、衡问题,以及交通设施不能适应发展需 要的问题等。同时法国政府比较注重产业区内的形成产业集群。为寻找产业集群 所形成的新竞争力点,法国的战略是在传统工业转型后,逐步实现专业化、高科 技化。目前,国家正集中力量推动20 个新竞争力点,将来的目标是发展到50 个 甚至更多的新竞争力点。 以德国鲁尔工业园区的变革式发展为例来看:鲁尔工业园区原本以生产煤和钢铁 为主, 20 世纪70 年代中期,全球发生经济危机,钢铁生产也陷入困境,鲁尔 工业园区的传统产业结构被迫转型。1957 年,鲁尔工业园区有140 个煤矿基地, 如今只剩下7 个;1955年,这里有81座炼钢炉,现在只有7座,工人数量也都从 当年的

22、数十万减少到了几万人。整顿后的煤钢生产出现了集中化的特点。其整顿 的几个方面主要是:鲁尔工业园区致力于发展新的工业及服务行业。新的工业企业如化学、汽车、 机械制造、信息通信以及环保工业等纷纷建立,零售业、旅游、法律咨询、广告、 多媒体等各种新兴服务产业百花齐放。在上豪森市一处炼钢厂的旧址上,现在是 欧洲最大的购物中心。目前,在鲁尔工业园区有15 万个规模不等的企业,大部 分都是第三产业;从事第三产业的人数为140万,占所有就业人口的6 5 %。 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设施建设。鲁尔工业园区大力加强交通设施建 设,建成了欧洲最稠密的交通网,有600公里高速公路,730 公里联邦公路,3300

23、 公里乡村公路。为了适应产业转型对人才和技术的需求,从1961 年开始,鲁尔 工业园区的城市如波鸿、多特蒙德等陆续建立起大学。鲁尔工业园区现在是欧洲 境内大学密度最大的工业区。除了高校之外,许多研究所也在为产业结构的转型 输送技术成果。几乎所有的鲁尔工业园区城市都建有技术开发中心,全区有30 个技术中心,600个致力于发展新技术的公司。鲁尔工业园区还有一个把技术转 化到市场应用的体系,所有大学和研究所都有“技术转化中心”,帮助企业把技 术转化成生产力。工业园区为在这里落户的企业提供支持,新成立的公司能得到 低息贷款或部分无偿援助等优惠,中小型公司尤其得到扶持。3.在进一步发掘原有产业潜力的同时

24、,鲁尔工业园区还努力开发新的产业。该区 把12 个产业作为今后开发的重点,包括信息技术、新材料、医药技术、环保等, 同时鼓励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研究机构之间进行合作,以发挥“集群效应”。在 这种合作下进行开发的项目将得到政府的资金补助。此外,鲁尔工业园区还鼓励 各个城市与地区之间建立更紧密的合作。鲁尔工业园区在转型过程中始终重视环 保,采取了有力措施改善一度被严重污染的环境,如限制污染气体排放、建立空 气质量监测系统等。 从日本园区发展案例来看:纵观日本国内政策的变迁可以发现,产业园区的开发 与建设,基本上是依照国家综合开发计划、产业政策等宏观规划和政策而变动的。 日本产业园区的发展,兴起于20

25、世纪50年代。1950年制定的国土综合开发法, 促成了日本国内四大工业地带(京滨、阪神、名古屋、北九州)的形成;太平洋沿 岸地带也成为了实施产业政策、建设产业园区的试验田。一方面,在临海地区, 日本政府通过填海造地、改造旧军用工厂等方式,为产业园区提供工业用地。另 一方面,在内陆地区,根据首都圈整备法于1958年首次在相模原市、平冢 市和八王子市进行了产业园区的建设。这一时期产业园区的开发,只是通过整备 用地、转让销售,完成了国家的整体规划。随着日本经济的扩张,国内产业迅速 向四大工业地带集中。在已建成的产业园区中,出现了用地、用水不足,运输紧 张等基础设施方面的问题,成为了当时园区发展的限制

26、因素。1962年,日本“全 国综合开发计划”(简称“旧全综”)出台。谋求区域间的均衡发展为目标,政策 内容主要表现为“防止城市过大化”和“缩小区域间差异”等。1964年,政府 又指定了6个特别区域作为工业整备区。在相关法律和政策的促进下,日本的产 业园区在这些区域内蓬勃发展,沿海地区建立了以大型石油化工企业为主的产业 园区,内陆地区则形成了大量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产业园区。进入70年代,随着产 业结构的优化和经济体制的转移,日本将目光放到了海外,开始关注如何增强国 际竞争力这一问题。同时,为了解决国内高速增长所带来的区域间发展不均衡, 如何消除国内产业布局“过疏过密”的问题、解决环境污染、提高福利

27、水平,也 成为了日本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重要课题。80年代,日本政府为进一步促进之前 提出的产业结构知识集约化,政府又提出了“创造性知识集约化”的构想,并设 立了以下四个基准,以实现产业结构优化这一目标。第一,动态的比较优势基准; 第二,国民需求充足基准;第三,节省能源、节省资源基准;第四,安全基准。90年代及以后,日本政府在“科技立国”、“创造性知识集约化”构想,以及国土分散多极开发政策的指导下,日本全国地方自治体大力推进产业园区的建设。以市町村及地方公共团体为开发主体,侧重发展高科技产业的生态型产业园区。2.4 国外工业园区发展历程的启示(1) 政府引导培育工业园区而形成产业集群。欧洲成功的

28、工业园区,大都是以产业集聚为基础产生,园区内企业关联性强,专业化分工协作程度高,成为各自优势的特色工业园区。以政府支持促进园区产业集聚,无论哪种方式形成的工业园区,政府产业政策的引导支持都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国外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说明,产业集聚能有效地降低交易成本,推进技术创新,培育集聚品牌,从而提升园区的产业竞争力。因此,在进行工业园区建设时,要根据各地的区域特征、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培育和发展各 具特色的产业集群,促进特色工业园的形成。(2) 合理规划工业园区并加强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工业园区的规划布局与城市总体规划也有很强的关联性,园区内的道路系统要和城市的道路系统及对外交通系统要紧密衔

29、接,保证园区的人流和货流可以方便、快捷地进入流通系统。加强园区各类规划的编制。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完善各类工程系统规划,确保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和城市的基础设施系统有良好地衔接。编制园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要针对园区招商引资和土地出让工作,明确规划范围内各地块的用地性质、建设强度、 建筑密度、建筑高度、绿地率、公共绿地面积、必须配置的公共设施等控 制指标和要求,并根据不同地块的建设标准,确定土地出让的不同要求和 价格,使得园区的建设和经营能在能合理性和公干性的基础上,取得效益的最大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世界一流的高新科技园区素所具备的完善 的基础设施应是水电气供应充足,道路通

30、畅,通信方便,市政设施完备, 居住教育条件具备,娱乐休闲设施配套,能够形成一条龙服务,并向电子 化、网络化和人性化方向发展,达到自我良性运转。(三)吸收民间资本促进工业园区的发展 我国工业园区基本上都是以政府的主导兴办的,政府兴办工业园区的过程中,参 与了从规划到基础设施建设、征用土地、建设工业厂房设施、推销工业设施以及 获得收入全过程。这有利于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行政优势,但在有的地方也出现 了土地资源浪费、行政成本过高等弊端。利用民间力量形式促进工业园区的发展, 与民间资本合作发展小型工业园区或园中园,缓解工业园区过大的压力,这有利 于增强工业园区的联系性,也可大大降低政府对工业园区的管理成

31、本。德国鲁尔 工业园区在提高民间的积极性,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取得了较好的生态效益, 在进一步发掘原有产业潜力的同时,鲁尔工业园区努力开发新的产业,该区把12 个产业作为今后开发的重点,包括信息技术、新材料、医药技术、环保等,同时 鼓励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研究机构之间进行合作,以发挥“群体效应”在这种合 作下进行开发的项目将得到政府的资金补助。(四)注重培养工业园区创新体系 创新是产业集群及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如果在集群内出现技术创新停滞或技 术断层,集群就会衰亡,最终导致工业园区的衰败。然而,单个企业由于资金、 科研等方面资源的制约,其独立创新行为很难取得重大技术的突破,这就需要整 合各方面的

32、资源,加强园区内企业之间的技术交流和信息共享、加强园区与外部 科研部门(大学研究机构)的技术合作,建立创新集群体系。在这方面,成功的 有巴黎工业园区。该园区依托巴黎的大学机构,不仅为园区内企业提供重要的技 术成果、高科技人才,以适应快速变化的技术环境,还积极参与本地企业的合作 论坛,通过制定产业联盟计划来促进研究人员、院系之间以及大学与外部公司之 间的合作,建立起“产学研”密切合作的机制。从1961 年开始,鲁尔工业园区 的城市如波鸿、多特蒙德等陆续建立起大学鲁尔工业园区。现在是欧洲境内大学 密度最大的工业区除了高校之外,许多研究所为产业结构的转型输送技术成果。 几乎所有的鲁尔工业园区城市都建

33、有技术开发中心,全区有30 个技术中心,600 个致力于发展新技术的公司。此外,还特别注重创新文化的培养,培育园区自主 创新能力,提升园区企业技术水平,我国工业园区除少数园区有一定的自主创新 能力外,总体来说,创新体系尚未建立起来,创新能力明显不足。因此,应制定 各种政策措施激励创新,保障创新主体的利益。建立创新补偿机制、弥补创新企 业的损失;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培育崇尚创新的文化氛围;投资研究开发机构、 人力资源和培训机构等公共技术基础设施;引导创新主体的合作等。(五)发展生态及环境友好的园区 建设相结合传统的工业园区由于基本上采用的是“资源- 产品- 污染物排放”的 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在工

34、业增长的同时,出现了资源高消耗和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的惨痛代价。在资源生态环境压力不断增强的情形下,德国等一些国家按照“减 化、再利用和资源化”的“3R”原则,运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着手建设工业园 区,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工业园区的发展,由于涉及到经济发展、生态建设、 环境保护、市场投入、基础设施等众多的领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 学科的知识和多方面企业的参与以及政府的支持。国外在产业政策、财税优惠、 技术创新支持等方面也进行了大力的支持和帮助,开发利用新能源,减少排放, 治理污染。法国鼓励工业园区生态建设,对参与工业园区生态建设的企业、科研 机构、民众实施补偿金制度。德国鲁尔工业园区在发展过程中始终重视环保,采 取了有力措施改善一度被严重污染的环境,如限制污染气体排放、建立空气质量 监测系统等。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