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高中物理.ppt

上传人:xin****828 文档编号:15765241 上传时间:2020-09-04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1.68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高中物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高中物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高中物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资源描述: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高中物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高中物理.ppt(6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美国通用电器公司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应邀来我国讲课。一些企业管理人员在听完课后,感到有些失望。便问:“您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都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 杰克韦尔奇听后回答:“那是因为你们仅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之间的差别。”,正是行动,使人和人之间拉开了距离; 正是行动,使人与人之间分出了高低; 正是行动,使人与人之间产生了差距。,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 改善教学的行动研究,张红洋 陕西师范大学,一、从“案例”到“课例” 为何聚焦到课例,教师的需求 什么是课例、课例研究?,教师的需求:关注务实,“在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怎样的专业指导对教师的帮助最大?” (29

2、5份有效问卷),教师需要有课例的专业引领,“哪种听课、评课方式对教师帮助最大?”(295份有效问卷),教师需要行为跟进的全过程反思,专家和优秀教师听自己的 课并点评,听优秀教师的课并听专家 点评,专家、优秀教师和自己合 作备课,听课、评课,研 究改进,听优秀教师的课,并结合 自己的教学实际参加讨论,与自己水平相当的教师相 互听课讨论,什么是课例、课例研究?,“课例”是一个课堂教学改进的实例,是对教学改进过程中的问题和教学决策的再现和描述(“讲教学研究的故事”)。 “课例研究”试图有主题、有目标、有方法、有基点地研究一堂课如何改进,而且这个改进过程对于我们改进一类课有所启发,是传统教研活动的精致

3、化研究。,课例与教案(教学设计)有何差别? 课例与案例有何关系?,课例有何突出特点?,二、如何做课例研究,问题1:“任务布置多,深入研讨少”、“以应付考试为中心” 是常规教研活动中的突出问题,常规教研:问题与需求,问题2:“问题意识差,交流对话少”,教研活动中教师缺乏真正的合作学习,研讨风气有待进一步开创,需求:教师欢迎集体研讨、有专家参与的研讨,我们对教师所认为的“有效教研活动”形式进行调查,问卷结果: 94.76%的教师认为“集体研讨”更有效; 91.18%的教师认为“有专家指导的研讨”更有效。,课例研究有助于提升常规教研的有效性,教研活动如何有明确的方向? 教研活动如何让不同类型的教师受

4、益? 教研活动如何突破经验层面的局限? 教研活动如何让研讨开展得深入?,以研究的姿态面对教学问题,并付诸于改进的行动(心态与行动) 特定时间段内研究过程聚焦于一个小问题,小才能深(有目标,主题凝炼) 一起分析学科教学内容,获得学科教学知识(学科本质的理解、知识横纵向联系、教学呈现和设计策略、学生理解主题的相关知识) 广泛汲取主题相关资料,使用一些获得过程性资料的方法(有方法地改进) 自己动手撰写课例,定主题、裁情节、描关键、寻证据、下结论、做提炼(理性提升),问题:主题哪里来? 授课内容如何确定?,1、问题驱动学习(有主题) 选取研究的主题和授课内容,视频案例:自感现象,源于引起教研组老师普遍

5、关注的现象; 来自学生的调查; 教师自身的经验。,问题:主题哪里来? 授课内容如何确定?,课例研究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1)不要把课例研究看得太复杂 (2)不要让课例研究的选题绊住了手脚 (3)课例研究是先“选题”还是先“选课”,问题:谁该对本次课例研究负责? 参与老师分担怎样的角色?,2、差异推动进取(有目标) 制定教研组或备课组活动计划,问题:如何使用观察技术记录课堂信息? 如何运用学科内容分析工具? 如何获取学习效果“以学论教”?,3、技术突破经验(有方法) 应用课堂观察技术和研究方法,Observing the Study Lesson,Observing the Study Less

6、on,问题:每一轮授课后的讨论如何展开? 每一轮授课改进在哪里? 有什么相关研究可以利用? 最后达到了什么共同认识?,4、共识导向深入(有基点) 梳理教研活动中的讨论,第一阶段:压力差。 第二阶段:排开液体的重力。 获得概念性理解的两种方式:建构性理解与解释性理解 在得出公式阶段建构性理解(用容易理解模型) 得出公式后解释性理解(用较难理解的模型),结论:“如何让学生获得概念性理解”,很多看似 “粗心”的错误,是没有获得概念性理解所致 概念性理解在教学上可以分阶段而获得,与教师的分阶段呈现方式或处理策略相关 在概念性理解的教学中,要把握哪些是学生容易理解的、哪些是容易误解的 学生的概念性理解在

7、知识的前后连贯中容易获得 用学科中的思想方法帮助学生获得前后连贯的概念性理解,三、从经验论文到课例研究报告 课例有何特点,课例由哪些要素构成? 课例有哪几种类型? 好课例的主要特征? 如何写出一个课例?,1. 课例由哪些要素构成?,背景与主题 情境描述 问题讨论 诠释与研究,常见问题、困扰难点、核心理念,环绕主题、裁减情节、引人入胜,提出问题、引发讨论、放飞思维,理性解读、提炼观点、超越经验,背景与主题 情境描述 问题讨论 诠释与研究,主题明确 线索清楚 具有关键性事件 过程性资料翔实 有结论和反思,课例四要素,好课例五特征,2. 课例有哪些类型?,问题呈现型 经验分享型 理论验证型 知识产生

8、型,2. 课例有哪些类型?,问题呈现型 经验分享型 理论验证型 知识产生型,关注理论与实践关系,但偏重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设法找到理论来协助解决实践问题,以问题唤起深思和反省的行动。,2. 课例有哪些类型?,问题呈现型 经验分享型 理论验证型 知识产生型,强调故事和利用叙述体故事来获得知识和沟通,课例是重要文献资料,是理论无法取代的知识。,2. 课例有哪些类型?,问题呈现型 经验分享型 理论验证型 知识产生型,尊崇理论的价值,认为教学是将理论应用于实际的结果,课例为印证理论的实例。,2. 课例有哪些类型?,问题呈现型 经验分享型 理论验证型 知识产生型,有新发现,课例本身就是知识 。,3. 一

9、个好的课例有何特征?,主题明确 线索清楚 具有关键性事件 过程性资料翔实 有结论和反思,一个好的课例有何特征?,主题明确 线索清楚 具有关键性事件 过程性资料翔实 有结论和反思, 优秀教学经验的凝炼 教学实践的难点或突出问题 先进教学理念中的挂钩点 新颖的理论视角,1,一个好的课例有何特征?,主题明确 线索清楚 具有关键性事件 过程性资料翔实 有结论和反思, 交代背景、问题 有困惑、有冲突,看似无法解决的事件 有研究思路的概括 划分不同阶段,使用用小标题,2.1,2.2,一个好的课例有何特征?,主题明确 线索清楚 具有关键性事件 过程性资料翔实 有结论和反思, 有矛盾的焦点 突出问题的细节描述

10、 引人入胜的情节,3,一个好的课例有何特征?,主题明确 线索清楚 具有关键性事件 过程性资料翔实 有结论和反思,有教学决定、教学决定以后的教学现象、由此现象引发的新的教学决定、产生的新现象等资料 有大量细致的观察研究为基础的叙述形式资料,分析与资料混合使用,资料用来解说、证明研究者的诠释 资料描述必须充分,以让读者进行自我判断,4,一个好的课例有何特征?,主题明确 线索清楚 具有关键性事件 过程性资料翔实 有结论和反思,研究结论和启示 学生感受和教师反思 教学的效果 由此引出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5,4. 如何写出一个课例?,第一阶段:前期准备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 第三阶段:初稿撰写 第四阶段:

11、斟酌修改 第五阶段:赋以意义,如何写出一个课例?,第一阶段:前期准备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 第三阶段:初稿撰写 第四阶段:斟酌修改 第五阶段:赋以意义,选择一个或几个典型的课例,对其内容、结构进行分析:重点领会课例作者如何陈述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如何突出主要问题?如何处理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提炼的问题如何与课例内容相关联?,如何写出一个课例?,第一阶段:前期准备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 第三阶段:初稿撰写 第四阶段:斟酌修改 第五阶段:赋以意义,制订课例研究计划(研究主题、授课内容) 开课或听公开课(课堂观察,围绕主题收集数据) 开教研会,头脑风暴(授课教师说出自己的心理感受、遇到的问题,自己如何

12、处理;参与者“移情”,从任课老师的位置来寻求各种解决策略) 再改进授课(直到基本达到预期效果),如何写出一个课例?,第一阶段:前期准备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 第三阶段:初稿撰写 第四阶段:斟酌修改 第五阶段:赋以意义,选择关键性的事件(印象最深的事件) 对事件的背景进行描述 确定事件中的演员 重写主要事件以及你的反应 检查你的行动的结果 假设你再次遭遇该事件,如何写出一个课例?,第一阶段:前期准备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 第三阶段:初稿撰写 第四阶段:斟酌修改 第五阶段:赋以意义,用课例的几个要素来衡量 请没有参与课例研究的人阅读 反思、斟酌,甚至重写 听取意见,反思、斟酌,重写,如何写出一个课例?

13、,第一阶段:前期准备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 第三阶段:初稿撰写 第四阶段:斟酌修改 第五阶段:赋以意义,考虑所写课例的类型 修改标题、突出课例的价值和意义,“认真”难,认真中保持“清醒”更难!,为了保持清醒,时时质问: 1、这个课例想解决什么问题? 2、课例中引用了哪些过程性资料,如何围绕研究问题的?课例研究中使用了哪些方法观察或分析课堂教学? 3、课例中哪个部分给我印象最深?如何描述的? 4、课例研究得到了什么结果?提炼和概括超越经验水平了吗?,回顾:今天解决什么问题,一、从案例到课例 (聚焦到学科教学) 二、从常规教研到课例研究 (改进常规教研) 三、从经验论文到课例研究报告 (提升教学经验

14、),教研组是一个实践共同体,教学水平的提高靠的是行动中的学习: 细于留心:发现的眼睛 勤于反思:思考的习惯 勇于探究:自觉的行动 善于积累:经常的疏理 乐于交流:积极的对话,一点感受,课例不必完美,甚至可以有不少问题,这些不太重要。最重要的是,在亲身“做”课例的过程中,形成了针对课例的行动及行动中的思考、研讨、深刻反省,正是这一过程使教师获得了快速的成长。,谢谢!,1、视频课例的缘起技术支撑下的课堂教学研究途径,视频、超媒体与多媒体的关系,非线性,线性,视频,超媒体,多媒体,超媒体环境的视频课例的特点,素材多样:包括文字(文章)、图画、照片、投影片、幻灯片、音频、视频、网页 结构化:以设定的框

15、架分类资源,线索清晰 非线性提取:使用者可以从多角度直接进入案例的任何部分 滚动发展:在使用过程中可以不断更新和充实,2、视频课例的优势,提供了真实可信的课堂情境 有利于呈现内隐知识和提供多元表征 提供了向专家学习的机会 有利于统整教师进修课程和丰富的学习资源,使教学、研究、培训相互融合,问题:这些优势针对的是什么?做出视频课例本身 是我们的终极目的吗?,一些认识上的误区,从目前大量制作出的“视频案例”来看,基本上是“常规课录像+访谈”的模式。 透过这样的模式不难发现绝大多数的制作者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认为提供了基本的课堂录像就是“再现了真实情景”、“呈现了内隐知识”、“提供了向专家学习的机会

16、”,如果再附上一些观察数据和资料,那就是“整合了相关资源”。,3、视频课例组织资源的类型,A型:环绕一个教学主题组织资源 例如,阿基米德定律能够被学生探究出来吗 B型:用课题研究组织多个教学主题 例如,用本原性问题驱动课堂教学 C型:基于关键事件组织一个课例 例如,关注物理教学中的关键事件,A型环绕一个教学主题组织,案例纪实资料,案例相关资源,教学案例,B型环绕课题组织多个教学主题,课题基本信息,课题相关成果,教学案例1,教学案例2,4、视频课例的制作过程,酝酿准备:选题、选课、选人,资料积累:做课例研究(教研活动全过程),凝炼主题:做课例研究(撰写课题),撰写脚本:根据课例“讲故事”,筛选素材:选素材、分类打包,技术制作:根据脚本“视频化”,技术修改:按脚本突出主题、简洁优化,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