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理论企业的产生与发展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5755281 上传时间:2020-09-03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357.6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企业理论企业的产生与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企业理论企业的产生与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企业理论企业的产生与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资源描述:

《企业理论企业的产生与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理论企业的产生与发展(5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章 企业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 企业及其产生,一、分工与效率 (一)分工的产生与发展 1、分工的涵义 分工通常指的是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分工,即不同的劳动者分别从事不同的工作。,2、分工的起源 自然界的分工 动物界的分工 早期人类社会的分工 现代社会的分工,3、比较优势与分工的产生 (1)比较优势是分工的基础。 所谓比较优势就是在相同的时间内在同样的劳动条件下从事同样的生产,一个人比另一个人生产更多的产品或完成更多的劳动任务。 (2)先天的比较优势和后天的比较优势,(3)比较优势的应用 比较优势与岗位(职业)选择 比较优势与企业定位 比较优势与国际贸易 比较优势与合资、并购,4、分工发展的历史

2、(1)三次社会大分工 从自然分工发展到社会分工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而后出现了三次社会大分工:新石器时代,农业产生并逐渐从狩猎、采集业中分离出来;而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业从手工业中分离出来。,(2)在三大分工的基础上,人类分工内容日益丰富,范围逐步扩大,程度不断深化,经历了六种不同的形态: 部门的专业化( 18世纪以前) 产品的专业化 (18C上19C上) 零部件专业化 (19C末20C初) 工艺专业化 生产服务专业化(20C以后) 业务或职能的专业化,5、现代分工的发展 分层下包制 大企业将其一部分生产和工艺加工下包给一些小型企业,这些企业再将部分零部件生产下包给

3、规模更小的企业,包括家庭工厂。 “恰及时”的生产体系 “恰及时(Just in Time:JIT)”的生产体系是以分层下包制为基础的生产方式。大企业根据市场销售数据调整其定货数量,并以传票和看板的形式通知供应商。,精益生产体系 美国利用计算机实行管理网络化,使相关部门在第一时间同时获得有关市场的信息,从而能够根据市场状况,调节各部门、各环节的生产,从而使供求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更加协调。,6、分工发展的动力 分工是人类提高生产效率的要求,分工发展的动力在于自然禀赋、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市场范围的扩大。,小刘是个很普通的人,为什么竟然能一连十几个小时不眨眼?,脑筋急转弯,(二)分工、专业化与协作 1

4、、分工与专业化的关系 分工和专业化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分工是生产过程(包括单一产品的生产生产过程和社会生产过程)的相对分散化;专业化则是生产要素在分散生产过程各个生产片断上的相对集中。,2、分工的种类:按照不同的标准,分工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种类,按工发生的历史顺序 自然分工、社会分工 按分工的层次 产业分工、产品分工、零部件分工、工艺分工 按分工主体之间的联系 横向分工、纵向分工、混合分工 按分工的精细程度 一般分工、特殊分工、个别分工,3、衡量分工和专业化程度的标准 个人在生产过程中的活动范围:个人活动范围越小,分工程度越高; 间接生产链条的长度:生产链条越长,分工程度越高; 每个链条上各生

5、产环节上的产品种类,环节上的种类越少,分工程度越高。,4、协作 (1)什么是协作? 协作就是生产过程中各个分工“片断”之间的相互协调,它是分工效率的决定性因素。 (2)协作的方式 简单协作和以分工为基础的协作 技术协作和经济协作,(三) 分工协作与生产效率 1、社会分工和企业内分工 社会分工包括部门间的分工和部门内的分工,企业分工是指企业内部的劳动分工,包括企业内部的职能分工和生产分工。 社会分工先于企业内分工,是企业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前提,企业内分工是社会分工发展的基础。,社会分工和企业内分工相互推动、相互转化,共同发展。 社会分工内化为企业内部分工,另一方面企业内分工又不断裂变,形成社会分

6、工,共同推动这着生产社会化。,2、社会分工的效率 社会分工在提高企业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了社会效率,这种效率来源于专业化经营和市场竞争机制。 企业的专门化经营,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加强了企业内部的协调力。从而更好地改进技术、节约生产要素和提高生产效率。 市场竞争导致企业的优胜劣汰,从而迫使企业减低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从而节约了社会资源,提高了社会资源的使用效率。,3、企业内部分工协作的效率 劳动者劳动技能的熟练和提高 减少工序间转换劳动的时间 导致生产的机械化 协调各生产环节,通过要素的有机组合,节约成本,提高效率,二、交易、交易成本与经济组织 (一) 分工、交换、交易 1、分工是交换的前提。

7、 人口的压力迫使人们通过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导致了剩余产品,使交换成为可能,分工造成的相互依赖,同时也使交换成为必要。,2、交换促进分工的发展。 分工的范围受到交换能力的限制,即受到市场范围的限制。市场的扩大,使大量销售成为可能,从而刺激生产效率的提高,使分工进一步发展。,3、交易的概念 交换是一切以物为对象的交易行为,它强调的是物品形态的移交与接收,反映的是人与物的关系。 狭义的交易则是以物为媒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交易最初就表现为交换,是人对物的所有权的让与和取得。 广义的交易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一切经济关系,它是一种制度。,(二)交易和交易成本 1、交易形式的发展 “互酬式

8、”交易:在以血缘及伙伴关系结成的共同体中作为义务而发生的“赠与”关系。 再分配式交易,一个共同体的权利中心和其全体成员之间的交易关系。 市场交易:以分工和经常性的商品交换行为为基础的交易关系。,2、交易成本 (1)什么是交易成本? 即交易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成本。与交易的涵义相对应,交易成本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 狭义的交易成本:市场中物品所有权发生转移的一切费用,即使用价格机制的成本纯粹流通费用。 广义的交易成本:人与人之间发生经济关系所产生的一切成本,即经济制度的运行成本。 通常谈到交易成本时是指狭义的交易成本。,(2)交易成本存在的原因 市场的不确定性 有限理性 机会主义 资产的专用性,(三

9、) 交易成本和经济组织 科斯定理指出, 如果所有的交易成本都为零, 则不论生产和交换活动怎样安排,资源的使用都相同。这意味着,在没有交易成本的情况下,各种制度的或组织的安排提供不了选择的根据。 但是组织或各种制度的安排确实存在,而且为了解释它们的存在和变化,必须把它们视为在交易成本的约束下选择的结果。,经济组织的成立可以节省交易成本 例:假定为每100公斤饲料的价格为80元,其市场交易费用8元,农户到手的饲料为88元。如果生猪养殖者组成养殖场,形成批量,集中购买,每100公斤市场交易费用可以降至2元,组织内部运转成本1元,每100公斤饲料的总交易成本3元,则到手的饲料为100公斤83元。成立经

10、济组织,带来购买100公斤饲料的经济效益为:88-83=5元。,三、企业产生的原因 企业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提高经济效益。具体可以分为一下两个方面: 1、变社会分工为企业内分工,通过分工和协作,提高生产效率,节约生产费用。 2、企业作为一个经济组织,可以节省交易成本 。,第二节 从古典企业到现代企业,一、古典企业和现代企业 (一)古典企业 古典企业制度: 投资者少,无限责任,分独资、合伙两种。 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一。 企业经营规模比较小,组织结构简单。 发展资金主要来自内部滚动积累与借款。 产权所有者直接掌控全局,没有对所有者监督、制衡的权力机制。,(二)现代企业的起源和发展 1、什么是现代企业?

11、 现代企业不仅仅是一个时间概念,更主要的是一种制度。因此人们通常将现代企业称为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 拥有众多的产权主体 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 企业是独立的法人 企业法人对外债务清偿责任有限 具有复杂的内部权利制衡的治理机制,2、从古典企业到现代企业 (1)古典企业的局限性 资金筹措有限 经营风险大 企业成立和运营的交易成本大 经营效率低 产权缺乏流动性,企业寿命短暂。,(2)现代企业的产生 萌芽于中世纪和古罗马时代;成型于1415世纪,17世纪逐步完善,19世纪中叶以后得到普及和发展。其动力在于竞争的压力和对利润的追逐。,(3)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的演进 家族控制大股东控制经营者

12、控制,电单车时速80公里,向北行驶。有时速20公里的东风,请问电单车的烟,朝那个方向吹?,脑筋急转弯,(4)前景与二者关系 就投资数量和产值来说,现代企业占优势; 就企业数量而言,古典企业占绝对统治地位,因为古典企业具有投资数量少、经营灵活、新技术开发和采用周期短的优点; 因此,古典企业同现代企业将处于长期共存与互补状态。,二、企业规模和范围 (一)企业的规模:由企业所拥有的资本数量决定。 1、企业的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 规模经济就是企业生产随着规模的扩大和产量的增加而使单位产出成本下降,从而增加企业利润。 规模不经济就是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产量的增加而单位产出成本上升。,2、规模经济存在的

13、原因 通过生产环节的内化来扩大规模可以节约交易成本 某些生产要素的投入,可以使另一些生产要素(包括人力资本、研发费用等)得到充分利用,从而减少这部本成本在单位产品上分摊的数量; 规模较大的采购可以取得价格上的优惠 多元化生产可以充分利用原材料 规模较大的企业融资成本较低 生产设备的技术因素要求必要的生产规模。,3、规模不经济存在的原因 较大规模的企业生产,内部需要更多的管理协调,从而使管理成本提高。 较多地依赖协调管理,导致市场竞争效率和小规模生产优势丧失,从而导致机会成本上升。 规模过大,以至超出某些要素的承受力,导致团队生产的低效率。 对团队成员自发行为的激励下降,导致劳动生产率下降。,4

14、、企业规模的合理界限 合理的企业规模取决于企业扩张所节省的成本与所增加的成本净值 。用公式表示,即: A+BC+D 式中,A为组织和管理成本,B为机会成本,C为所节省的市场交易成本,D为所节省的生产成本。,(二)企业的范围 1、企业范围是指企业的经营范围,包括企业经营的品种和地区范围。后者和企业规模中的空间不同。一般地,企业范围和企业规模是正相关关系。 2、企业范围扩张的形式: 产品的纵向扩张和横向扩张 经营地区的扩张,3、范围经济及其存在的原因: 企业范围的扩大同样在于节约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范围经济就是由企业范围扩大而为企业带来的收益,即利用同一单位内的生产或销售过程来生产或销售多于一种产

15、品而产生的经济。 范围经济存在的原因: 有效利用现有设施或技术拓展生产品种; 回避单一产品市场风险的长期效应;,范围不经济:与规模不经济产生相类似,若企业内部分工所带来的费用大大提升,以致超出分工带来的收益提高程度时,则呈现范围不经济。,“香港中国策略投资公司”案例,黄鸿年:1992 年,南方讲话公开之后,4 月份,一个身材高大、脸庞饱满的44 岁的印尼华裔商人来到了中国。这个名叫黄鸿年的中年人有一个显赫的家族,他是印尼第二大财团、金光集团董事长黄奕聪的次子。60 年代初,黄奕聪把他的第二个儿子黄鸿年送到了高干子弟云集的北京26 中就读中学,黄鸿年参加过红卫兵,还短暂地到山西农村下乡插队。,中

16、策公司:黄鸿年20世纪70年代初出国后,协助其父经营家族产业。为了实施他的进军中国策略,黄鸿年收购了香港股市一家名叫红宝石的日资亏损公司,将之易名为中策,自称“配合中国改革开放策略”之意。中策除了黄鸿年以30.5控股之外,李嘉诚的和黄公司、金光集团及美国摩根斯坦利等大证券商也是重要股东。,疯狂扩张:1992年,中国经济加速,机会来了。中策公司开始大量收购国有企业,步骤大致如下:投入资金与国企合资,通过增资上项目等方式取得合资企业的控股权,将股权纳入海外控股公司名下,海外上市套现,实现滚动收购。,两年间,中策分别收购了太原双喜轮胎公司和杭州橡胶厂,将股权纳于在百慕大注册的中国轮胎控股公司名下。而

17、后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共募资1.37亿美元。之后,又用所募资金收购了重庆、大连和银川等地的3个橡胶厂,资产规模大增。,用同样方式,黄鸿年还杀入了中国啤酒行业。中策收购了北京、杭州以及烟台等地多家啤酒厂,组建了在百慕大注册的“中国啤酒控股公司”,在加拿大多伦多招股上市成功,数年后,黄鸿年又将手中所持股份的整体出售给日本伊藤忠,伊藤忠再售予朝日啤酒。,典型的黄鸿年式收购,是一揽子收购一个地区的全部国企或在某行业大量收购企业。泉州即为著名的典型。黄鸿年在1992年收购了泉州市所有37家国企60%的股权。而在大连,中策公司与该市轻工业局协议收购了101家轻工企业。从 1992年4月到1993年6

18、月间,中策集团斥资4.52亿美元购入了196家国营企业。,黄鸿年本人从无实业经验,也对此毫无兴趣,他收购上百家企业,从来没有派驻一个人,全靠原来的厂长们继续经营,总部仅有两三位财务人员全年巡回审计。收购之初,由于体制解放自然可激发生产力,出现了反弹式的效益增长,然而随着大陆经济氛围的日趋市场化,体制优势日渐消失,问题一一凸现,黄鸿年收购有余,整合无力,进入迅速,退出犹豫,以致最后陷入具体的经营泥潭。,中策旗下企业,除了橡胶和啤酒两个行业群整合出售获利颇丰外,其余都成尾大不掉之势,泉州的一揽子方案后遗症无穷无尽,手笔大到让人吃惊的大连“101计划”更是半途而废。到1997 年,东南亚爆发金融危机,黄鸿年损失惨重,他遂将大部分股份分次出让,套现约7亿港元,彻底脱离与中策的关系。,思考题(绪论及第一章部分),1. 企业理论研究的重要作用是什么? 2. 企业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3. 什么是交易、交易成本及交易成本产生的原因。 4. 企业理论中如何理解企业的特征? 5. 企业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6. 古典企业及现代企业的特征。 7. 什么是规模经济及规模不经济,其产生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