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之七:诗词形象分析法.ppt

上传人:w****2 文档编号:15749515 上传时间:2020-09-03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302.3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古诗词鉴赏之七:诗词形象分析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古诗词鉴赏之七:诗词形象分析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古诗词鉴赏之七:诗词形象分析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古诗词鉴赏之七:诗词形象分析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词鉴赏之七:诗词形象分析法.ppt(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古诗词形象分析法,古诗词鉴赏之七,热身练习,浣溪沙 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黄鸡”是“黄鸡催晓”的缩写,意思是时光流逝,人生易老。),一个具有豁达心胸和不服老气魄的九百多年前的老人形象。全诗体现了作者乐观向上的精神。,热身练习二,清平乐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挼(ruo2,搓揉)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1)请结合词句说明不同阶段诗人的形象变化。 (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表现赏梅的不同感受。请选择其中一种手法来说明。,热身练习三,梅唐

2、崔道融 溪上寒梅初满枝,夜来霜月透芳菲。 清光寂寞思无尽,应待琴尊与解围。 问:这首诗中的“梅”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诗中的“梅”凌寒自开,芳菲四溢,但寂寞无尽,她企盼着知音的来到,给她解除寂寞之苦,我们看到了一个渴盼知音、保持高洁本性的形象。,诗歌形象分析:,1、人物形象:A、 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B、作品中其他人物。 2、自然景象或意象:诗人感情的载体。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对抒情主体认知理解的方法,1、看题目了解诗人的写作意图; 2、读注释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 3、审意象了解作者的写作心情; 4、推史料了解作者的写作内容;,试一试:,春夜别友

3、人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问:作者在写这首诗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再试一试:,苏武庙 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甲帐: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非甲帐”意指汉武帝已死。丁年,壮年。茂陵:汉武帝的陵墓;封侯:汉武帝曾言,苏武持节归来,将赐他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问:在诗中,哪两句是回顾苏武羁留匈奴生活的句子?表现了苏武怎样的

4、情怀?全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诗歌意象认别理解的方法:,1、记住常见意象所表达的情感; 2、结合全诗的意象组合判定某一意象的情感特征; 3、特别注意:哀乐相衬,情感突转等具体情况对意象所揭示的情感作准确把握。,意象分类:,比喻性意象; 烘托性意象; 象征性意象; 组合型意象;,试一试,落日怅望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问:作者在这首诗里用了哪些意象?分别表达作者的什么样的情怀?,再试一试:,东栏梨花苏轼 梨花淡白柳色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问:梨花、柳色、柳絮、花是快乐之

5、景吗?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是哪一个词?作者为什么有这样的情感?,关于形象分析的答题技巧:,人物形象分析技巧:诗人通过对(神情、动作、衣着等)的描写,刻画了充满情感的人物形象,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使全诗具有了打动人心的魅力。 自然景象分析技巧:诗人通过对(物象、环境、场景等)的(修辞手法)描写,曲折地表达了情感(观点、看法),使得全诗含蓄蕴藉,令人回味无穷。,例析:,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 诗人通过对鸟、云、山等物象的拟人和对比描写,曲折地表达了自己孤独无依、渴望知音而不得的苦闷情怀,使得全诗含蓄蕴藉,独具魅力。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6、(李绅 ) 诗人通过对农民春种秋收的忙碌辛劳及“犹饿死”结局的对比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不公平社会的不满和对农民的同情之情。全诗不言愤怒,而愤怒自现,不言悲悯,而悲悯自明,具有打动人心的魅力。,练习:,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1)诗人写景是从哪几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试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练习二:,水口行舟宋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这首诗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感受,诗人情感变化,富有层次。请结合具体词语简析之。 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含着人生哲理,请细加品味,说一说你的看法。,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