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蝉》《孤雁》.ppt

上传人:w****2 文档编号:15749420 上传时间:2020-09-03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540.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古诗(《蝉》《孤雁》.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古诗(《蝉》《孤雁》.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古诗(《蝉》《孤雁》.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资源描述:

《古诗(《蝉》《孤雁》.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蝉》《孤雁》.ppt(3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咏物诗(蝉) 意象鉴赏,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梳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梳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蝉的头部的两根触须,形状像下垂的帽带。,纯净的 露水,接连不断 的蝉鸣声,凭借,文中的蝉带有什么样的喻意? 你能读出诗中“高”字的几重含义? 作者借本诗抒发何种议论?,思考问题:,首句“垂緌饮清露”,这一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是运用比兴手法,暗示自己的显要身份和清廉的品质。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故说“饮清露”象征人的品格高洁。“垂緌”暗示显宦身分(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这显贵的身分地位在一般人心目中,是和“清”有矛盾甚至不相容

2、的,但在作者笔下,却把它们统一在“垂緌饮清露”的形象中了。,“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居高”的“高”有两层含义:一是实指蝉所居的梧桐树高,二是暗指“饮清露”的品格之高。以之比人,不光是地位高,品格也高。 蝉声远传,并不是藉助于秋风的传送,这种独特的感受蕴含一个真理:品格高洁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明远播。,两层含义:一是实指蝉所居的梧桐树高,二是暗指“饮清露”的品格之高。以之比人,不光是地位高,品格也高。,喻指清高尊贵的人。(诗人笔下的“蝉”带有 自况意味。),品格高洁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明远播。,诗歌中的蝉带有什么样的喻意? 你能读出诗中“高”字的几重含义? 作者借本诗抒发何种议论

3、?,诗歌赏析:,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西陆:指秋风。 南冠:指囚徒。,蝉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1骆诗写环境恶劣的句子是 , 李诗写处境艰难的句子是。 2两人在诗中都表明自己的心迹,骆诗表示自己的心迹的词语是,李诗表示自己的心迹是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高洁,举家清,李商隐蝉,虞世南蝉,骆宾王咏蝉,思考:三首诗作中意象“蝉”的特点有何不同,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比较鉴

4、赏,咏蝉:垂緌,饮清露,栖疏桐(高枝),鸣声远传。,喻人:立身品格高洁,无需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虞世南蝉,情感:表达了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李商隐蝉,作者:他乡薄宦,梗枝漂流,故园荒芜;家境清贫;蝉无情。,借蝉喻自身高洁,发怨恨之声,是牢骚人语。,思考: 请同学们集体朗读这首诗。思考本诗突出了蝉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蝉:餐风饮露,难求一饱;居高清雅,日夜哀鸣;碧树无情。,闻蝉以自警 同病相怜,骆宾王咏蝉,栖居高枝,餐风饮露。谁信它不食人间烟火?,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句句咏蝉,句句喻已。物我一体

5、。是患难人语。,唐代三位诗人都都抓住了蝉鸣高远的特点,却揉进了自己的不同感受,是咏物诗的佳作。 1、骆宾王被人诬陷,发出的是“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的“患难人”的心声; 2、李商隐仕途不顺,慨叹是“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的“牢骚人”的遭际; 3、虞世南是身居高位、一生平庸的文学宠臣,表达的却是“居高声自远,不藉秋风”的志得意满。,唐诗别裁说: 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这三首诗都是唐代托咏蝉以寄意的名作,由于作者地位、遭际 、气质的不同,虽同样工于比兴寄托,却呈现出殊异的面貌,构成富有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成为唐代文坛“咏蝉”诗的三绝。,A露凉时,零乱多少寒螀(蝉)。晁补之,蝉 鸣 声

6、 声 总 关 情,(聒噪之音令人顿生烦闷纷扰之心),C踟蹰亦何留?相思无终极。秋风发微凉, 寒蝉鸣我侧。曹植赠白马王彪,B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柳永少年游,(“柳”含“留”意,“蝉”谐“惨”音。抒羁旅之愁。 ),(寒蝉凄切之音烘托诗人怨愤凄惨之情。 ),说一说:在学过的课文中我们碰到过哪些写蝉的句子呢?,咏蝉诗中也有讥讽蝉的污浊的。 例如:,晋崔豹古今注中有“蝉怨齐王”的典故。说齐王虐待齐王后使“齐王后忿而死,尸变为蝉,登庭树,唳而鸣,王悔恨”,后人借以咏后妃或女子的悲怨。,只凭风作使,全仰柳为都;一腹清何甚,双翎薄更无。 陆龟蒙,大地工夫一为遗,与君声调偕君绥。风栖露饱今如此,应忘当年

7、滓浊时。 罗 隐,(蝉是卑鄙无能之辈 ),(蝉是趋炎附势之徒 ),一、完成作业:阅读下面三首咏菊诗,比较诗中意象“菊”的不同内涵。,探究学习,和郭主簿 陶渊明 芳菊开林耀, 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 卓为霜下杰。,黄巢菊 花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郑思肖寒菊 花开不并百花丛, 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阅读元代王冕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冰雪林中著此身, 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 散作乾坤万里春。 1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 2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塑造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

8、情?,阅读元代王冕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冰雪林中著此身, 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 散作乾坤万里春。 1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 2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塑造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阅读元代王冕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冰雪林中著此身, 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 散作乾坤万里春。 1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梅花;突出了它耐寒(冰雪林中著此身)、清高(不同桃李混芳尘)、报春(散作乾坤万里春)的特征。,阅读元代王冕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冰雪林中著此身, 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

9、散作乾坤万里春。 2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塑造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主要运用了衬托(用冰雪衬托梅之坚毅)、对比(用桃李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守志)的手法;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孤雁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鸭无意绪,鸣噪自纷纷。,(1)这首诗描写了失群的孤雁叫唤、追赶雁群的形象,其形可悯,其志可嘉。试以颔联、尾联中任意一联为例,分析其表现手法与艺术效果。,(2)全诗通过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真题演练:,1. (1)颔联用反衬的手法,一片影形容其形单影只,万重云形容道路辽远,构成极大

10、的反差,形象地写出了路远雁孤、同伴难寻的凄苦之情,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突出了孤雁的执着与勇敢。(也可以说,作者以一片影自喻。在那动荡不安的年月里,诗人流落他乡,亲朋离散,天各一方。这孤零零的雁儿,就是诗人自己的影子,诗人借此寄托了惶急、焦虑、迷茫的心情。),尾联用对比(反衬)手法,用野鸦的无忧无虑、热闹非常来反衬孤雁的寂寞、愁苦,进一步表现了孤雁渴望团聚的哀愁与奋力寻找的忠贞。(孤雁念群之情那么迫切,那么痛苦;而野鸦们却全然不懂不顾,它们纷纷然鸣噪不停、自得其乐。)表现了杜甫长久漂泊在外的孤独,对亲朋知己的思念,对一些俗客庸夫的厌恶。,(2)诗人以孤雁比喻自己,表达了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

11、慨;对故乡亲人的思念;有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答出两点即可),写作背景简介,这首咏物诗作于大历初年杜甫旅居夔州期间。由于四川政局混乱,杜甫带着家人离开成都,乘船沿长江出川,滞留夔州。诗人晚年多病,故交零落,处境艰难,心中充满失意之感和哀伤之情。,翻译: 一只离群的孤雁不饮、不啄,只是一个劲儿地飞着、叫着,思念着、追赶着它的同伴。昔日的同伴都在云端里飞得很远了,谁会同情我这个形单影只的失群孤雁呢? 孤雁边追边望,望尽天际,似乎又望见了同伴的身影;追飞不及,心中哀伤不已,好像又听到了同伴的呼叫声。但一群野鸦全然不懂,纷纷然鸣噪不停。,思考问题,孤雁在干什么?作者为何“怜”它? 作者为何在尾联提

12、到野鸦? 诗中传递出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这是一只悲伤而执着的孤雁诗人同情失群的孤雁,其实是融入了自己的思想感情。(见课文后面小字),以野鸦反衬孤雁,表达了诗人的爱憎之情。,(以“孤雁”自比),表达了乱离飘泊中失 群人的痛苦心情。,诗歌赏析,孤雁在干什么?作者为何“怜”它? 作者为何在尾联提到野鸦? 诗中传递出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赏析:颔联“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意思是“一片孤单的雁影 ,遗失在万里云天中,真令人心生怜意”:“一片”、“万重”对比,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谁怜”二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颔联两句颈联“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意思是“望眼欲穿好像就要看

13、到雁群了,声声哀鸣好像听到雁群的叫声了”:“似”、“如”二字表现了未见而似见,未闻而犹闻的幻觉。颈联通过对孤雁飞着叫着寻找同伴的描写,将孤雁的渴望、煎熬表现得淋漓尽致。 尾联“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意思是“野鸦毫无愁绪,杂乱的吵嚷个不停”:用野鸦的无忧无虑、热闹非常来反衬孤雁的寂寞、愁苦,尾联进一步表现了孤雁渴望团聚的哀愁与奋力寻找的忠贞。,鉴赏训练,画眉鸟(宋)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里,不及人间自在啼。,答:(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2)前两句(写自由自在,任意翔鸣的画眉)与后两句(写陷入囚笼,失去了自由的画眉)构成对比,结构明晰;(3)表达作者对禁锢思想、束缚人才现象的抨击和对言论自由、解放人才理想的向往。,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