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箫鼓初稿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57422081 上传时间:2022-09-2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7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夕阳箫鼓初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夕阳箫鼓初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夕阳箫鼓初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资源描述:

《夕阳箫鼓初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夕阳箫鼓初稿(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09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钢琴作品夕阳箫鼓的分析与音乐意境 系(院)名称: 艺术学院 专业名称: 音乐学(音乐教育) 学 号: 0505010137 学生姓名: 李清丽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 骆彤(讲师 )教务处制二九年一月目录摘要 1前言11夕阳箫鼓的时代背景 22夕阳箫鼓的音乐要素分析 22.1夕阳箫鼓的基本特征22.2夕阳箫鼓节奏分析32.3夕阳箫鼓演奏分析.73夕阳箫鼓音乐意境94结论10参考文献11致谢16作者简介 16声明17广西师范学院2009届本科毕业论文钢琴作品夕阳箫鼓的分析与音乐意境音乐学专业 李清丽摘要 中国著名音乐教育家、作曲家、中国音乐学院黎英海教授的钢琴

2、作品夕阳箫鼓,可称为钢琴艺术“中国化”。 黎英海根据琵琶古曲夕阳箫鼓改编。钢琴曲基本保持了原曲的音乐形象与古朴、典雅的传统风格,但在表现手法方面则加以丰富。在艺术特色上,钢琴曲以变奏原则发展而成,秉承中国传统“山水文化”的审美意趣。通过钢琴对古筝、扬琴、箫等民族乐器的成功模仿,为人们展现出了一幅景色秀丽、色彩柔美、气韵生动的中国传统水墨画。本文将从作品背景、作品的基本特征、节奏分析、演奏分析、音乐意境和结语部分着手,结合自己对这部作品的弹奏进行详细剖析,以探讨对这部作品深刻内容的理解和看法。关键词钢琴作品; 夕阳箫鼓; 分析;中国钢琴音乐Piano Works sunset drum xiao

3、 Analysis and mood musicMusic major study LI Qing-liAbstract Chinas well-known music educator, composer, China Academy of Music Piano Professor Li Yinghai works sunset drum xiao, can be described as Piano Art in China. LI Ying-hai in accordance with ancient pipa sunset drum xiao adaptation. Piano mu

4、sic remained of the original image and ancient music, the tradition of elegant style, but in the expression to the rich sid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arts, the principles of piano variations developed in order to follow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al landscape of the aesthetic charm. Through the pi

5、ano on the zither, dulcimer, flute and other folk instruments to imitate the success of, for people to show a beautiful scenery, mellow colors, the spiri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ink painting vivid. This article works from the background,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ork, rhythm analysis, perfor

6、m analysis, conception and conclusion part of the music started, combined with his play this work a detailed analysis to explore the contents of this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k and views.Key words Piano Works; sunset drum xiao; analysis; Chinese piano music前言钢琴曲夕阳箫鼓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黎英海教授在20世纪70年代根据琵琶

7、古曲夕阳箫鼓改编而成的。它是一首用西方的钢琴来演绎中国五声调式的作品,此曲旋律柔美、舒展,从不同侧面展现出刚柔并济的音乐神韵与诗情画意,创作风格历来与美术、诗歌、舞蹈等姐妹艺术紧密相连。黎英海先生根据琵琶古曲改编的钢琴独奏曲夕阳箫鼓,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形象地描绘出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理念注重诗、画、乐的统一,人们在演奏、欣赏由中国琵琶古曲改编而成的钢琴独奏曲夕阳箫鼓时,景色秀丽、色彩柔美、气韵生动的中国传统水墨画便浮现在眼前。本文将结合自己弹奏和对作品的理解,从作品背景、节奏分析、演奏分析、音乐意境和结语部分着手,对这部作品的进行详细剖析,以探讨对这部作品

8、深刻内容的理解和看法,为以后学习提供一种有益的借鉴。1 夕阳箫鼓的时代背景黎英海黎英海(Liyinghai 1927年-2007年1月5日)作曲家。四川富顺人。1948年毕业于南京国立音乐学院理论作曲系。建国后在上海音乐学院及中国音乐学院任教。曾任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国音协第四届常务理事,民族音乐委员会副主席。音协北京分会副主席。对中国多声部音乐的民族风格问题进行了富有成果的探索、科研及创作。二十世纪初期,面对西方音乐的涌入,人们应如何借鉴西方音乐的作曲技术,探索民族音乐的发展道路,成为中国作曲家们的神圣使命。黎先生在探索中国民族和声发展的道路上,借鉴了西洋传统的大小调体系和印象派的和

9、声理论,总结了五四以来音乐家们的创作经验,通过对民族民间音乐及中国音乐史的研究,加上从学生时代开始的创作实践,经他创作的钢琴独奏曲夕阳萧鼓阳关三叠等作品已成为中国钢琴作品中的经典。夕阳箫鼓又名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抒写出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它原是一首琵琶曲, 20世纪20年代被改编成丝竹乐合奏曲,定名为春江花月夜;20世纪70年代,我国著名作曲家黎英海教授据此改编成钢琴曲。乐曲犹如它名字般清静淡雅、令人神往。2 分析夕阳箫鼓夕阳箫鼓作为中国古代十大名曲之一

10、,以其平易近人的优美旋律和浓郁的抒情意味广为流传,令人神往陶醉。由于它独特的音乐形式,被很多中国近现代作曲家争相改编过,在所有的改变曲中影响力最大,艺术价值最高的当数黎英海先生的钢琴同名改编曲。该曲基于琵琶原曲风貌,充分利用钢琴的特性进行了二度创造,以洗练而精致的音乐语言,在西洋乐器上完美地“重现”了这首古曲,表现出多层次,多色彩的富有中国风情的意境,从而创造出全新的听觉效果和审美情趣,这种绝妙地将西洋乐器及作曲技法与中国传统的五声调式相结合而形成的“新风格”,加之创造性的对中国民族乐器的模拟,为世界钢琴曲库增添了富有东方韵味的新式音响。2.1夕阳箫鼓的基本特征调式上,夕阳箫鼓以五声音调为基础

11、,保留原作风格,在变奏中使用了不同富有系统的调性对比,到段尾都回归原始音调,形成合尾式统一。此种“合中有分,分中有合”的处理方式在中国作品中很常见的。写作手法上,吸引中国多声复调织体写法,并采用了“藕断丝连”的顶真旋律陈述手法,所以旋律总处在平和的连绵浮动之中,而且全曲就是利用主体音调这根绳索,把各段牵串在一起,像一幅层次分明和谐统一的风景画,这种结构方法很像中国山水画的构图法则。这里需要指出的是黎英海教授是探究和发展中国多声部音乐语言的突出贡献者。他用四、五度的空泛和音并吸收琵琶、古筝等民族乐器演奏法的特点以旋律自身引出诗情画意,体现出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美学思想。此外,可运用音区对比、

12、力度对比、踏板,微妙的音色变化等钢琴特有的表现手法,使音乐形象更丰满,包罗万象,仿佛是五光十色的万花筒内的景致。曲式上该曲的音乐陈述方式既有变奏、展衍(多集中在各段前中部,由于展衍手段在各段采用的具体方法不同,就造就了一些对比因素,也才使人忍不住加诗意的小标题。)又有对比、合尾,其曲式难以用“变奏”或“回旋曲式”概括。另外,该曲虽为多段体,且文学标题成套,但各段词之间的对比与独立程度不强,反而是互相依赖,如叙事一般前后相承。所以,确定为套曲化的单乐章混合曲式更为恰当。主题A:江楼钟鼓 A1:月上东山 A2:风回曲水 A3:花影层叠插部A4:水深云际 A5:渔歌唱晚 A6:回澜拍岸A7:桡鸣远濑

13、再现A8:欸乃归舟 尾声: 如图所示,全曲循环变奏,各段音乐主题前半部分有别开生面之感,采用扩展收缩,局部增减和高低音区的变换等手法加以展开,刻画出不同的景物。后半部有用同型旋律的合尾形式,使音乐发展既有统一的线索,又有一定的对比性。此曲具有浓郁的江南音乐风格;写景、化物、抒情融于一体,诗意与音乐相得益彰,音乐旋律和情感含蓄内敛,可谓是一首浓淡相宜的山水长卷。2.2节奏分析演奏钢琴作品时,节奏的把握是较为困难的。在中国传统音乐背景里,“散板”和“橡皮筋节奏”俯拾皆是。散节拍是节奏王国里的吟诗人,个性是最自由。虽说中国音乐中有板眼体制,但与西方节拍的均分律动功能是不同的,“一板一眼”不能真正等于

14、四二拍,“一板三眼”也不能真正等于四四拍。演奏中国钢琴作品要像理解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一样,演奏时要特别注意节奏的内涵韵味,应更多地注意音乐的线条律动,注意音乐表现与情感的发展,而不是过分强调严格的拍点。在宏观节奏的把握上,中国传统音乐的曲式结构原则不同于西方,它不拘泥于某一固有的模式,音乐大多根据内容和情绪发展的需要而展开,段落的结构布局相对比较自由,因此,把握乐曲整体节奏布局对于全曲音乐的层次与高潮的发展尤为重要。速度布局也可理解为是一种宏观节奏。“散慢中快散”的变速节奏是民族音乐中常用的一种组织结构原则。这种传统的布局套式渗透到我国民间器乐演奏的各个方面。钢琴改编曲夕阳箫鼓基本沿用了原曲的构

15、架,在保持原曲神韵的基础上,利用主题音调把各段紧密地串连在一起。在音乐创作技法方面,采用主题音调的重复变奏和衍生,并通过力度,速度,音区,奏法等等手段,以及钢琴持有的多声特征,描绘了一幅幅优美的,诗一般抒情的山水夜画。夕阳箫鼓是一首变奏曲,它的变奏手法是自由型的传统变奏,全曲可分为引子,主题,七个变奏,尾声共十段。在这首作品改编时,为了使音乐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作者将原曲的段落小标题省略,只有简单的速度标记提示,有用文字标明的慢起渐快,由慢渐快至快板,也有popo,string,lent,pol,accel,meno,mosso等记号。演奏时各段的衔接和转折是非常值得我们推敲的。从整体节奏

16、布局来看,开始引子是一段散板,由疏而密的鼓声缓缓拉开帷幕,紧接下来的箫声以及来自主题核心的反向琶音旋律,结束前的华彩,在人们眼前展现了一幅斜阳余辉未尽时的江上秀丽景色。尾声渐慢引入委婉如歌的主题。随着主题旋律核心移高四度,织体也边为波浪式的琶音音型,进入变奏一。变奏一的节奏更加流动,最后以长颤音结束,巧妙地接入自由的变奏二。变奏二的结束似乎是全曲前半部分的终止,但在衔接上还是要紧凑点,不要停留过长,破坏了音乐的意境。变奏三是一个具有插部性的慢板,与前面节奏变化较大,作者充分利用钢琴的宽广音域,各种因素交织穿插,使音乐生动而立体。与变奏一一样,这里也用长颤音引入变奏四。变奏四是一个活泼的小快板,

17、结束处从一个长颤音开始逐渐渐慢,到降b的延长,结束的两小节就已经进入变奏五的节奏了,由慢渐快,在模进中延长旋律核心,使前面一直较为舒展的如歌旋律变成律动性很强的短促节奏,叠句省略,紧接变奏六,变奏六的旋律与变奏五相同,织体变为四、五度和声的反向分解和弦,同样省略叠句,节奏上逐渐拉近,一气呵成。变奏七也是一个慢起渐快的段落,主题核心紧缩,“加头”后,由中音区向上模进旋律。这也是全曲唯一一段上行模进旋律。第七小节回到变奏五的旋律,叠句变化较大,这里达到了全曲的高潮,节奏也到了急板,情绪激昂。尾声进入自由的慢板,三次不同的补充终止使音乐缓缓结束。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节奏的变化始终贯穿整个作品。

18、开始首段“江楼钟鼓”与收尾都是散起散落,中间各段随着音乐的发展自然递增,由静而动,由动而静,由远而近,由近而远,以景抒情,情寄于景,情景交融,一次次的“慢起渐快”直到变奏七才将音乐推向全曲的高潮,之后音乐结构扩展逐渐趋于稳定,对于整个作品的节奏布局只有做到心中有数,演奏起来才能得心应手,一气呵成,保持结构的完整。2.3 夕阳箫鼓的演奏分析改编后的钢琴曲夕阳箫鼓分为十段,每一段巧妙地运用了主体旋律的音调,使每段在表现出不同的意境和情趣的同时又与乐曲的整体紧密相连,和谐统一。引子江楼钟鼓:速度为节奏自由的散拍,音乐通过左右手由慢至快交叉弹奏不同节奏的同音和富有民族特色的和弦拉开序幕。第一段水边斜阳

19、:叙述着夕阳西下时,远处传来了浔阳江边鼓楼的钟鼓声,那声音由远至近,回荡在浔阳江面上。之后,右手出现由高至低,左手出现低至高的双手反向进行的琶音和弦,一模仿古筝的音响,奏出气息连贯富有韵律的主题旋律核心。紧接着是右手出现低至高的装饰音,模仿悠扬,纯净的箫声,左手是五声音阶式的进行,如同流淌着的江水与箫声相呼应。最后是在双手呈波浪式的五声音阶华彩乐句中把这一段推向了高潮。在弹奏这一段时,声音的模仿和把握富有弹性的节奏是很重要的。在模仿鼓声时,首先要运用弱音踏板,然后手指触键要快,使声音集中而有弹性,速度由慢渐快把握好其中的韵味,奏出清晰而又连绵的鼓声,制造出虚幻的意境。在模仿古筝时要注意指尖的触

20、键要细腻,声音透明纯净,旋律线条连贯如歌。在模仿箫声时,要控制下键速度与力度,使声音悠远飘逸,如同在晚风吹拂下,江水漪波涟涟使人无限遐想。第二段月上东山:速度为适当的行板。本段是贯穿全曲的主题旋律,犹如优美动人的船歌,左手的切分节奏及连续的八度下行表现夜幕渐渐降临,水中碧波荡漾,左手宽广的音域与右手平静的主题旋律的结合,使音乐形成了强烈的空间感。在第10、12、16小节上午第二拍,右手的高声部出现了琶音和弦,那是模仿远处的钟声。在演奏时,琶音要声音清晰而均匀,力度要控制在PP上,右手的旋律要气息连贯富有歌唱性,左手八度的下行要把力量沉到键底,但音响不要太大,要充分发挥钢琴低音区深沉,浑厚的音色

21、特点,为音乐制造更为宽广的听觉空间感。第三段风回曲水:速度为中速。这里主题旋律音区的移高且由单音扩展成为双音,使音乐显得更加清晰明亮。左手出现了五声音阶式的流动音型,使音乐显得更加活泼,明快。在演奏时,右手旋律的声音要柔和明亮,乐句流畅,自然左手的伴奏轻快而连贯,宛如明月升空,风儿轻拂,河流在欢快的流淌着。第四段花影层叠:速度为优美的散板小快板如歌的行板。右手旋律的音区再次提高,由颤音奏出,节奏由疏至密,线条波浪起伏,增高了音乐的流动性。左手的八度琶音在不同的两个音区中进行,模仿了琵琶滚奏的技巧。描绘了在蒙胧的月色中,轻风吹拂,岸边树影婆娑,水中花影层叠的动人画面。之后在第39小节又回到了第二

22、段的主题旋律,演奏时把握好速度松紧度变化和每个乐句的韵律,特别要注意弱起小节的颤音句头与前一乐句的句尾衔接要巧妙自然。第五段水深云际:速度为慢板行板。这段左手在低沉的纯五度双音进行中展开,右手出现气息悠长而又平稳的音调,随后双手在相隔三个八度的音区里,弹奏相同的旋律,以模仿民族乐器古琴深沉而醇厚的音色,使人联想到江上波涛澎湃,连绵起伏的景色。在第59小节右手在高音区奏出轻柔飘逸的颤音,与右手五声音阶的上行交替穿插,描绘了水天一色的意境。最后在68小节回到了行板,音乐在颤音中结束,犹如余音袅绕,意犹未尽。在弹奏这段时,要运用弱音踏板,指尖触键要慢而深,以模仿古琴空冥的音色,弱间踏板从第48小节开

23、始逐渐放开。第六段渔歌唱晚:速度为小快板。右手旋律优美动听,好似夕阳落山,渔夫们满载而归,欢喜高歌,悠然自得的情景。左手交叉的二、三度双音是模仿民族乐器中的木鱼,要弹奏得轻巧、干净、富有情趣。每句的结尾处都有三十二分音符快键的华彩乐句,弹奏时线条要波浪起伏,自然流畅,如水波涟漪。弹奏这段乐曲时要注意乐句内在的紧密联系,把握好音乐整体结构的完整性。第七段回澜拍岸:速度为行板由慢至快忽快。从第98至107小节,旋律由左手的琶音与右手高八度的颤音组成,每两小节的最后一拍速度由慢至快,力度由弱到强,好似渔夫们划船归来,划浆产生的波澜拍打着岸边,歌声与水声在空中迂回荡漾。演奏这段时,把握好节奏由前一段舒

24、展的歌唱性转变为短促的脉动性节奏以及力度上的强烈变化与对比是关键,为后面的高潮乐段做好铺垫。第八段桡鸣远濑:速度为中板由慢至快。左右手从同一音开始以六连音的节奏呈反方向进行,八度中加入了空旷的四、五度和声,变奏出了第七段的旋律。速度较前段更快,更加流畅,描写了群舟竞归,浪花飞溅,歌声与水声交融的一片欢乐,热闹的场景。弹奏这段时,要用指尖控制力量与触键,使声音均匀而颗粒。左右手六连音的衔接要连贯无缝隙,乐句间的力度层次要控制好,使音乐连绵不断,层层推进,推向下一段全区的高潮。第九段(敖)乃归舟:速度为由慢至快急板宽广的中板,旋律又回到了第七段的旋律,高八度和高两个八度的音区中各重复一次。力度随着

25、速度的加快也越来越强,使情绪越来越激动。在第164小节速度达到急板时,力度却突然弱下来采用mp的力度,这种力度的突变使得音乐的色彩发生变化,声音显得格外的轻巧与灵活,与前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情绪上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升华。第184小节开始,左手采用八度双音再现了“江楼钟鼓”的主题,右手采用五声音阶以十连音、十二连音、十四连音、五连音、六连音快速而密集的伴奏织体,表现江水波浪层沔,把全曲推向了高潮,表达了对祖国壮丽河山的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和对美好未来的幸福憧憬。弹奏这一部分时连音节奏要均匀,音群的跑动要一气呵成。在第191小节,旋律从左手的八度转向右手的单音,使音乐逐渐趋向平静,最后由五个带装饰音的

26、和弦过渡到全曲的尾声。第十段尾声:速度为自由的慢板。旋律由左手婉转奏出,模仿箫声渐渐远去,余音缭绕。右手采用了带五度的八度双音向上进行,表现水面逐渐平静,随后节奏逐渐放慢,力度逐渐减弱,音域逐渐拉宽,犹如归舟远去,万籁俱寂,江面上一片空旷和宁静,一切都消失在深深的夜幕之中,让人陶醉,回味无穷。弹奏时,要注意手指下键要慢,力度要控制地越来越弱,声音要柔和而安静。最后在第103小节使用弱音踏板,使声音逐渐消失。3夕阳箫鼓的音乐意境 意境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民族特色的美学范畴之一。同时讲究意境也是我国古代民族艺术风格的重要标志。写意性作品的标题大多有概括性文字提示一定情绪范围或某种意境,让听众根据自

27、己的生活体验和艺术经验去感受乐曲抒发的感情。葛兆光在禅宗与中国文化中写道:“在中国文学艺术中,意境是从创作构思到欣赏对象这样一个过程,它必须有艺术家(观照、冥想、创造)作品(联系的中介),欣赏者欣赏中再创造的联想三个部分才能产生。”夕阳箫鼓这首乐曲的大特色是模仿了我国民族器乐的特殊音色。如(1)古筝的演奏技法中最具特点的就是刮奏,也叫历音,有长有短,全曲除第五段外,其余段落均用了长短历音。(2)琵琶在我国民族乐器中它属于演奏技法最多的乐器之一。乐曲第八段“桡鸣远濑”部分左手和弦就模仿了扫拂技法,也是琵琶技法中独具特色的,此技法渲染了强烈的气氛,使乐曲达到高潮。(3)笛子音乐清脆,明亮,颤音技法

28、在此曲中几乎贯穿始终。这些民族乐器带来了很多装饰音,其中古筝的装饰音较实,每个音要在弦上实实在在的弹除。而模仿箫的装饰音要虚,才有韵味,而笛子的装饰音则有快有慢,时明时暗,各具特色。还有就是踏板的运用。中国钢琴曲的踏板有着不同于西方和声体系带来的踏板规律的特殊方法。就本曲的音响逻辑而言,存在着许多可能的踏板处理:a,把一大段的音全部踩在一个延音踏板内;b,分为若干个延音踏板,其依据或是乐句或是音群;c,再细分为更小的踏板;d,完全不用踏板;e,只有必要时使用点状踏板;f,在两个踏板之间换一半踏板,把音响部分混合;g,弱音踏板,这种踏板的运用为乐曲增色不少,并且是乐曲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一不可。

29、4 结论夕阳箫鼓充分施展出钢琴的性能,将湖光山色,水中秋月绘声绘色地展示出来。其中对水、光、影的刻画,会使我们联想起欧洲印象派的音乐来(但相似的仅仅是技法,音乐的情调是迥然相异的)。同时,它借鉴了古筝,古琴,琵琶等乐器的音色和演奏手法,进而将西洋乐器完全溶解于东方古香古色的风格中。总体看来,该曲语言质朴,格调清雅,并表现出天人和谐的完美意境,它在浩如瀚海的钢琴作品中独树一帜,确实是不可多得的改编佳作。参考文献1、 人民乐出版社编辑部编. 西洋百首名曲祥解J. 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 (11).2、 高为杰 、陈丹布,曲式分析基础教程J.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1).3、 李吉提,曲式

30、与作品分析J.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3,(4).4、 钱亦平,音乐作品分析简明教程J. 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5).5、 林华,复调音乐简明教程J .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11).6、吴祖强,曲式与作品分析J .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5).7、 李虻,音乐作品曲式分析J.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8、 肖微珂,钢琴曲天使之梦分析与演奏探讨M. 音乐探索,1992,(03).9、 克奈夫,西方音乐社会学现状 J.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2,(7).11、上海音乐出版社编辑部编.永恒的旋律-音乐与社会J.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 1992,(10).12、赵晓生钢琴演

31、奏之道(新版)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1,1999年修订13、李晓平 钢琴基础教程学习辅导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314、音乐欣赏手册续集 本社编 上海音乐出版社15、王伟任 往顺通 音乐欣赏教程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116、周复三 黄正刚 音乐欣赏教程 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417、曹美韵 中国音乐史与名曲赏析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118、张志军 中外音乐名作欣赏 湖南大学出版社 199619、中国教育学会 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组编 分册组编田明俊 中外音乐简史及名作赏析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620、李西安 钢琴曲夕阳箫鼓音乐分析 致谢本文是在骆彤老师的热情关心和指导下完成的,在此表示感谢

32、。作者简介姓名:李清丽 性别:女 出生年月: 1987年3月 民族:汉族广西师范学院艺术学院音乐学专业2009届本科生E-mail:qingli014声 明本人郑重声明:本论文(设计)是本人在广西师范学院学习期间,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其内容真实可靠,如存在抄袭、剽窃现象,本人愿承担全部责任。同时,本人完全了解并愿意遵守广西师范学院有关保存、使用毕业论文(设计)的规定,其中包括:1.学院有权保管并向有关部门递交毕业论文(设计)的原件与复印件。2.学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方式保存毕业论文(设计)。3.学院可以以学术交流为目的,赠送和交换毕业论文(设计)。4.学院可以允许毕业论文(设计)被查阅或借阅。5.学院可以按著作权法的规定公布毕业论文(设计)的全部内容或部分内容(保密毕业论文(设计)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除非另有科研合同或其他法律文书制约,本论文的科研成果属于广西师范学院。特此声明! 声明人签名: 二 年 月 日1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