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畜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57387938 上传时间:2022-09-29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41.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湖北省畜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湖北省畜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湖北省畜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资源描述:

《湖北省畜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畜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1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湖北省畜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时期是以建设现代畜牧产业体系和提高畜产品产量、质量、效益为重心,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核心,不断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畜牧业经济结构,提升现代畜牧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畜牧业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加快实现现代畜牧业强省的目标,在认真总结“十一五”发展经验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编制湖北省畜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谋划“十二五”湖北省现代畜牧业发展之路。一、“十一五”湖北省畜牧业发展的主要成绩(一)主要畜产品生产能力稳步提高2010年,全省猪、牛、羊、禽的出栏(笼)量数分别为3827.4万头、123.1万头、509.3万只、46665万只,分别比

2、“十五”末增长了14.4%、6.6%、33.6%、25.9%;肉、蛋、奶的产量分别为379.2万吨、132.6万吨、14万吨,比“十五”末分别增长10.7%、9.4%、14.5%。优势产品在全国的地位不断巩固和上升,生猪出栏量由第9位上升到第5位,禽蛋产量和肉禽(包括水禽)出笼量进入第一方阵。(二)畜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十一五”以来,我省通过调整畜牧业内部结构,在抓生猪数量发展的同时,着力提高牛、羊、兔等草食动物在畜牧业中的比重,禽类发展迅速。2010年,在肉类总产量中,猪肉比重为75.6%,比“十五”末下降了3.6个百分点;禽肉、牛羊肉比重分别为17.4%和6.8%,分别比“十五”末提高了3

3、.4和0.1个百分点。(三)畜牧业经济效益持续增长“十一五”期间,畜牧业总产值持续增长,对农民增收的贡献不断提高。(2009年以不变价计算的畜牧业总产值为1078.37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4.8%,比“十五”末提高了4.2个百分点。)2010年,畜牧业总产值(现价)为925.4亿元,比“十五”末增加379.6亿元,增长69.6%;农民人均牧业经营收入720元,比“十五”末增加152.2元,增长29.1%。(四)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水平不断提高“十一五”期间,我省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程度大幅提高。截止到2010年,全省已建成439个省级标准化万头猪场,数量在全国居第一位;共建各类养殖小区

4、11060个。建成年出栏500头以上的猪场11083个,年出笼万只以上的肉鸡场5984个,存笼万只以上的蛋鸡场2935个,分别是“十五”末的4倍、3倍和9倍。2010年,全省猪、禽、奶牛规模化养殖率分别达到68%、82%和88%,大宗畜禽品种基本实现了规模化生产。“十一五”期间,推出了标准化养猪“150”模式、养羊“1235”模式、肉牛“165”模式、蛋鸡“153”模式、肉禽“156”模式等成功的适度规模养殖模式,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农户家庭式养殖的标准化。截止2010年底,全省共创建了150个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其中农业部授牌73个;以生猪“150”模式为代表的各种家庭式规模养殖场达58959

5、个;在规模养殖中畜禽标准化养殖率占30%以上。(五)畜牧业产业化取得新突破“十一五”期间,我省引进了一大批全国知名的畜牧业龙头企业,同时也培植了一批本土企业,中粮、正大、温氏等外引企业和神丹、精武、思乐等本地企业和品牌不断发展壮大。“十一五”末,全省畜牧龙头加工企业达到240多家,其中销售收入过1亿元的44家,过5亿元的9家,过10亿元的5家;年加工肉类240万吨、禽蛋136万吨、奶类29万吨;生猪、肉鸡、水禽加工能力分别超过2000万头、3亿只和2亿只,生鲜乳加工能力超过150万吨。武汉市丰泽公司在美国成功上市。畜牧自主品牌建设成效显著,2010年,湖北名牌产品中畜牧业品牌达21家,占整个湖

6、北名牌的10%,占农业名牌的50%。产业化的发展带动了畜禽产品市场和畜牧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2010年,我省畜禽产品市场达到2058个,各类养殖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已发展到1800多个。(六)部分畜产品出口创汇居全国领先地位2006-2009年,我省出口活猪及猪肉折合头数合计309.7万头,其中2009年出口94.8万头,比2005年多出口41.8万头,年递增16.2%,出口总额达到49913万美元;出口蛋品21亿枚,14350万美元;出口活牛3720头,228万美元;2009年出口蜂产品26984.8吨,4400万美元。我省蜂产品和禽蛋出口居全国领先地位,蜂产品出口量已经连续11年位居全国第一的

7、位置,禽蛋出口连续5年全国第一。畜产品出口为畜牧业产业化发展开辟了新的市场空间。(七)畜禽良种繁育体系进一步健全“十一五”期间,我省种猪大省地位进一步凸显。除建立了2个国家级生猪核心繁殖场以外,还建立了128 个种猪场,其中一级良种繁育场的种猪场30个,年生产优良种猪50万头以上。种猪拍卖取得很好的经济及社会效益,通过种猪拍卖的形式,我省已成为全国种猪培育、选育、供应的大省。我省共建立了种禽场85个,能满足本省的生产需要。建立了一批基层人工受精站点,良繁体系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加强了良种引进,重点开发应用杂交组合技术,开发利用本地畜禽资源,畜禽良种化率达到60%。(八)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取得新

8、进展“十一五”期间,全省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不断完善,监管机构和队伍配置日臻完善。同时,畜产品安全监管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监管装备明显改善。全省各级畜牧兽医部门对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户和种畜、奶牛养殖场(小区)、户建立养殖档案,确保从源头控制畜产品质量安全。省、市(州)、县(区)三级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初步建立,形成了市、县级快速定性监测,省级定量监测的模式,畜产品质量监测密度和广度不断扩大,监管手段逐步提高。全省产地检疫乡镇开展面达到100。“三品一标”认证有序开展,到2010年,全省认证无公害畜产品739个,认定无公害畜产品产地793个,绿色食品134个,京山华源王浆和蜂蜜、神农架康

9、俊蜂蜜获有机食品认证,全省“三品”认证产品占畜产品总量30%以上;郧西马头山羊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九)动物疫病防疫设施和防疫质量得到提高“十一五”期间,我省不断加强和完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动物疫病防控能力不断提高,初步建立了公共财政保障体系。组建了“乡镇防检监督员、村级防疫员”二支基层防疫队伍,建立健全防疫队伍保障体系。建立了“春秋集中免疫,月月定时补针,定期监测抗体”的免疫制度。强化疫病风险评估和预警预报,及时发出重大动物疫情预警通报。兽医公共卫生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强化冷链体系建设,防疫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应急防疫能力进一步提高,达到了“市县有恒(低)温冷库、乡有低温冰柜、防疫

10、员有保温箱”的建设目标;建立健全防控应急管理机制,多部门协作互动、联防联控。全省高致病性禽流感、猪瘟、羊痘、鸡新城疫四类重大动物疫病保持了零报告记录,实现了稳定控制;牲畜口蹄疫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实现了有效控制。(十)畜牧兽医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十一五”是我省畜牧兽医体制改革时期,重点是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各地积极推进畜牧兽医体制改革,通过内设机构的调整与整合,省、市、县三级建立了以畜牧兽医局为行政管理、以动物卫生监督所为执法监督、以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畜牧技术推广站为技术支撑的新型畜牧兽医管理体制。到“十一五”末,全省已有14个市(州)、72个县(市、区)完成了畜牧兽医体制改革工作。全省60%

11、的县市开展了综合执法,目前已有11个市(州)、54个县(市、区)通过法定程序,整合执法资源,集中行政处罚权,执法能力明显提高,畜牧业生产经营违法违规现象明显减少。官方兽医、执业兽医、乡镇防疫员三个层次的队伍建设不断完善。(十一)草地保护建设稳步推进“十一五”期间,通过加大人工种草、改良草地力度,实施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等生态保护建设工程,草地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2010年,全省累计种草保留面积达到40万公顷,治理退化草地37.44万公顷,草地围栏保留面积1.9万公顷,分别是“十五”期末的2.11、2.63、2.47倍。草地生产能力有所提高,2009年,全省草地鲜草总产量达到2948.3万吨,

12、草场植被覆盖率达到85%,分别是“十五”期末的1.08、1.1倍。“十一五”期间,我省畜牧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畜牧业产业链条延伸仍然不够,加工增值能力不强;多发性的重大动物疫病的有效防控仍然有一定难度;畜牧业组织化程度仍然不高,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滞后; 畜牧业从业人员素质及能力亟待提高等。二、“十二五”畜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一)发展趋势“十二五”时期湖北省畜牧业在农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更加突出。猪粮安天下,畜产品安全是关系到社会稳定的政治问题。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畜牧业在农业发展中的战略作用更加突出。畜牧业在促

13、进粮食转化、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转移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十二五”时期是人口增长、居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城镇化进程加快的关键时期。有关调查表明: 进入大城市的人口,年人均畜产品消费比在农村增加7.2千克,到中小城市也增加4.2千克,农民畜产品消费仍有较大潜力。所以,畜牧业占农业产值的比重将大幅提高,畜牧业的地位将不断增强。“十二五”时期是湖北省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畜牧业现代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我省畜牧业经过一个快速发展期后,在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等方面培育出了一些成功的模式,但要实现生产方式的彻底转变,还面临很多制约因素。养殖动物

14、疫病的侵扰、市场价格的波动、畜牧业投入不足、规模养殖的土地占用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迟滞了畜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十二五”时期是突破这些瓶颈问题,顺利实现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十二五”时期转变发展方式是湖北省畜牧业发展的主线。传统的畜牧业发展方式低技术含量、低效率、低效益、高污染、高风险,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必须转变发展方式,坚持发展与保护并重,质量与效益并举,当前与长远兼顾,提高畜牧业科技应用水平。统筹兼顾畜产品质量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生态环境安全、转变饲养方式,加快构建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千方百计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十二五”时期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模

15、式将成为湖北畜牧业发展的主流。过去那种分散饲养、规模狭小、畜禽产品安全无保障的传统畜牧业的旧格局己被打破,全省各种标准化养殖模式发展迅速,标准化的养殖方式得到了广大养殖户的普遍认同,并迅速推进。特别是新发展的规模养殖户,标准化模式占到90%以上。“十二五”时期,科学饲养、集约经营的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模式将成为主流。在大力发展畜牧业同时,要做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要大力推广和采用先进的、可行的环保技术发展畜牧业。在养殖规模小、养殖场较为分散的地方,推广种植和养殖相结合的生态养殖模式,有利于粪尿资源就地还田消化利用;在集约化、工厂化养殖场,建设废水处理设施,使其达到排放标准,粪污要作无害化处理或生产

16、有机肥,使其尽量减轻对环境的污染。(二)发展的有利条件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为现代畜牧业指明科学的发展方向。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将减少口粮的消费,增加肉、蛋、奶等动物性食品的消费。畜禽产品的需求将明显增加,养殖业比重的扩大成为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的必然趋势。要在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养殖业,开展畜禽的规模化养殖,发展草食畜牧业,努力促进种植业、养殖业保持适当比例发展。国家扩大内需的一系列措施为现代畜牧业发展提供充裕的市场空间。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在国家启动扩大内需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背景下,农业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确保“菜篮子”充裕,对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非常重要。扩大内需

17、的各项举措必将拉动对畜产品的市场需求,为畜牧业发展提供市场保障,有利于畜牧业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时代背景为现代畜牧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有利于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形成种植业和畜牧业的良性循环,增强农业持续发展能力,要求进一步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推行现代畜禽养殖,不断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和农民的生活水平。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将为现代畜牧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推动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的文明发展道路。湖北省“两圈一带”区域发展战略为现代畜牧业发展创造有效的发展路径。“两圈一带”区域发展战略引导我

18、省畜牧业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开发长江经济带有利于加强长江中上游城市与上海等下游地区的经济联系,搞好产业分工,扩大产品出口,增强产业链条的衔接,有利于增强畜产品市场竞争力。建设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有利于转变畜牧业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形成饲料的高效利用模式,形成标准化清洁生产零污染零排放的生产方式,形成畜禽养殖过程中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系统,提升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打造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带动当地旅游,发展生态牧场, 增加牧业收入,加快生态畜牧业的建设步伐。国家牧区战略调整为湖北省加快草食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发展空间。“十二五”时期,国家为了保护北方生态平衡,对北方草食畜牧业生产划分了禁养、限养

19、、稳定发展区,北方草食畜牧业产量将大幅降低。要保证全国牛羊生产总量不变,必须加快发展南方草食畜牧业,这一政策导向对于湖北省加快发展草食畜牧业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三)发展面临的挑战畜禽产品安全要求不断提高,监管难度大。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到社会稳定和人民身体健康,是社会问题,也是政治问题。随着国家对重大动物疫情的公开和农产品贸易竞争的加剧,畜牧业的自然灾害和贸易风险不断加大。发达国家纷纷设置绿色壁垒和技术壁垒,城乡居民健康保健意识逐渐增强,对畜产品质量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省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仍然存在着监管体系不健全,法规体系不完善,检验监测手段不强等问题。同时,我省散养户多、规模不大,点

20、多面广,养殖环境不优,养殖者素质不高,监管难度大,尤其是从源头的监管更加困难。畜禽疫病复杂多变,疫病防控体系有待完善。一方面,国内病原污染广泛、多种亚型并存、病毒变异加快,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发生风险依然存在,一些人畜共患传染病疫情有上升趋势。另一方面,国内外疫情复杂。我省交通便利,九省通衢,动物及其产品过境流量大;近年来国际交流日益增多,种畜禽大量引进;湿地资源丰富,候鸟迁徙栖息频繁,外疫传入风险持续存在。基层防疫机构和防疫队伍年龄老化、素质不高,尚不能很好满足防疫工作需要。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环节多、战线长、范围广,基层的防控力量和手段还满足不了全面防控的要求。主要畜产品价格波动加剧,保障供给

21、和价格调控难度大。在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畜牧业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对国内国际市场的变化越来越敏感,产业波动的诱因越来越多,呈常态化趋势。由于畜牧业生产周期较长,养殖户在获利时急于扩张,亏损时急剧收缩,畜产品区域性、阶段性、结构性短缺与过剩的矛盾并存,为保障供给和价格调控带来巨大困难。畜产品价格的大幅下跌会造成养殖户利益无法保障,畜产品价格的非理性上涨也会造成CPI指数的上升,引发社会问题。规模养殖发展迅速,环境保护任务加重。随着畜牧养殖业的发展,集约化、规模化养殖场已成为养殖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集约化、规模化养殖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和产品污染问题越来

22、越引起社会的关注,特别是养殖场内排放的污物和畜产品加工过程中不规范行为污染畜产品、污染大气水系和土壤等,对环境保护提出了新挑战。三、指导思想、原则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保证畜禽产品市场安全供给为目标,以发展现代畜牧业、“两型”畜牧业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科技进步和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创新运用金融工程为手段,着力构建新型畜产品市场交易体系和风险防控体系,全面推进畜牧业向产业化、资本化和国际化跨越,努力提高畜牧业生产的良种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加强畜牧业经营的组织化和信息化建设,构建社会化的服务体

23、系和网络化的防控体系,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和畜牧业污染综合防治的长效机制,努力实现由畜牧大省向畜牧强省的跨越,使我省畜牧业率先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二)基本原则科学规划布局按照区域资源优势,在畜牧业生产发展上合理布局,统筹规划,进一步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因地制宜进行畜牧业生产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符合地方禀赋条件的特色畜牧业。坚持市场主导通过制定畜牧业发展规划,完善政府财政资金投入机制,增强政府对畜牧业发展的引导。同时,始终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体地位,加快龙头企业建设,鼓励畜牧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完善市场信息网络,引导市场主体运用期货、保险、银行信贷等金融工具规避畜牧业

24、市场风险。 突出科技创新面向市场和科技发展的新动向,以高新技术为支撑,加速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提高畜禽产品良种率,完善重大疫病防控和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的技术支撑体系。大力推广标准化和实用技术,进一步提高标准化和产业化水平,实现向技术集约型畜牧业的转变。加强防疫防控加强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建设,健全完善动物防疫体系,加强基层兽医队伍建设,落实强制免疫制度,逐级建立重大动物疫情快速扑杀补贴机制,按照“早、快、严、小”的原则,及时处置、控制疫情。强化产品安全强化畜产品质量安全,建立具有湖北特色的标准化生产体系,健全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完善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体系,构建畜禽产品质量安

25、全可追溯体系,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畜禽产品和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推动“两型”发展严格保护农业生态资源环境,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循环农业生产模式,发展健康养殖,加大污染治理,加快实施“清洁工程”,提高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三)发展目标 畜禽产品供给稳定增长。到2015年,全省猪、牛、羊、禽出栏(笼)量分别达到4500万头、170万头、800万只和6亿只,分别比“十一五”末期增长18%、18%、47%和50%;肉、蛋、奶、蜂蜜总产量分别达到500万吨、200万吨、35万吨、1万吨。 畜牧业的地位不断提高。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5-40%,农民的畜牧

26、业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畜牧业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在肉类品种结构中,减少猪肉产量比重,提高禽肉和牛羊肉产量比重,比重分别调整到70%、20%和10%左右。草食畜牧业产值占畜牧业总产值的比重不断上升,达到15%。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程度稳步提高。猪、牛、羊和家禽的规模化养殖率分别达到80%、75%、60%和85%。生猪、家禽的标准化养殖率分别达到60%和80%。畜牧业产业化程度不断增强。增强畜牧业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培育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大型龙头企业1-2家,使畜禽产品加工值与畜牧业产值之比达到1.5:1。开展生猪拍卖试点和远期合约交易,促进生猪期货交易尽早推出。畜牧业科技水平进一步提高。畜牧科

27、技研究及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不断完善,2015年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良种繁育和疫病控制水平不断提高,2015年猪、牛、羊的良种率分别达到90%、60%和60%。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无公害和绿色畜产品比重达到50%以上,有机畜产品的数量不断增加,积极推进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四、区域布局与基地建设按照“优势产品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的原则,发展长江流域生猪、江汉平原家禽、汉江流域肉牛、清江流域肉羊、宜黄高速公路沿线奶牛等五大产业带。生猪产业:以长江、汉江流域县(市、区)为重点,建设与龙头企业相配套的生猪产业板块基地。包括襄阳、松滋、钟祥、随县(含曾都)、仙桃、潜江、当阳、夷陵、

28、枝江、京山、南漳、恩施市、枣阳、鄂州、天门、黄陂、武穴、沙洋、宜城、通城、公安、宜都、江夏、监利、老河口等25个国家生猪调出大县和谷城、汉川、安陆、大冶、阳新、巴东、利川等县(市)。图1 湖北省生猪产业基地布局图肉鸡产业:一是以肉鸡生产加工龙头企业为依托,打造以随州、襄阳、十堰等地为主的鄂北2亿只白羽肉鸡产业基地;二是在汉川、孝南、孝昌、安陆、应城、京山、钟祥、江夏、咸安、荆州区、监利等县(市、区)建立鄂中南1亿只黄羽肉鸡养殖基地;三是充分利用我省江汉鸡、洪山鸡、景阳鸡、郧阳大鸡、郧阳白羽乌鸡等优良地方资源在谷城、枣阳、随县、曾都、广水、孝昌、孝南、郧县、竹山、房县、建始、天门、仙桃、潜江、神

29、农架林区等县(市、区)建设千万只生态土鸡、特色肉鸡养殖基地,形成我省3亿只肉鸡主产区和精深加工集中地。蛋鸡产业:以蛋品生产加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建设京山、应城、云梦、安陆、钟祥、沙洋、仙桃、公安、荆州区、石首、新州、浠水、团风等蛋品大县为重点,形成鄂中、鄂东存笼1亿只良种蛋鸡板块。图2 湖北省蛋鸡产业基地布局图水禽产业:大力发展水禽产业,以肉鸭加工龙头企业为依托,建设以“1+8”城市圈为主的2亿只肉鸭产业基地。以蛋鸭加工龙头企业为依托,建设以江汉平原为主的6000万只蛋鸭养殖基地。在江汉平原、鄂中产业区和鄂南产业区建设肉鹅产业基地。奶牛产业:以牛奶加工龙头企业为依托,在武汉城市圈、宜昌、襄阳、

30、随州建设10万头优质高产奶牛生产基地,在荆州、荆门、襄阳、随州等地建设10万头优质奶水牛生产加工基地。图3 湖北省奶牛产业基地布局图肉牛产业:以肉牛加工龙头为依托,以汉江流域、大别山肉牛产业带为主,包括竹山、郧县、丹江口、老河口、宜城、南漳、谷城、襄阳、枣阳、随县、曾都、广水、安陆、孝昌、大悟、京山、钟祥、沙洋、天门、红安、麻城、团风、浠水、蕲春、黄陂、利川、咸丰、恩施等县(市、区)。肉羊产业:主要集中在以清江流域的建始、巴东、恩施、宜都、长阳等5县(市),汉江流域的丹江口、郧西县、房县、老河口、襄阳、枣阳、南漳、谷城、宜城、东宝、孝昌、随县、曾都、广水等13个县(市、区),大别山区域的麻城、

31、罗田、蕲春、英山等4县(市)。蜂产业:在鄂州、麻城、黄梅、崇阳、随县、曾都,安陆、孝昌、沙洋、房县和神农架林区等植物花卉较多的县(市、区)建立蜜蜂放养基地。在江汉平原及油菜主产区建立蜜蜂授粉示范基地。在神农架、鹤峰等山区建立中华蜜蜂保护和繁育基地。五、主要任务省委、省政府将跨越式发展写在全省“十二五”发展的旗帜上,而畜牧业,因为其具有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和土地密集的特征,其发展程度好坏既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理应在建设现代农业进程中承担开路先锋作用。我省畜牧业在“十一五”期间,抓住市场机遇和政策机遇,以规模化和标准化为突破口,实现了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不论从湖北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来

32、看,还是从湖北畜牧业自身的优势来讲,湖北畜牧业都已经具备了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动力。“十二五”期间,实现畜牧业跨越式发展是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跨越式发展不是畜牧业经济发展中的短期行为,也不是“单项突进”的发展模式,而是要追求一种速度与效率并重、当前与长远发展兼顾的模式,必须以涵盖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等全面的指标作为跨越的标志。湖北畜牧业跨越式发展既是量的跨越,更是质的飞跃,是质和量有机统一的整体,二者缺一不可。量,主要表现在畜牧业生产总值及肉蛋奶总量的持续稳定增长。到“十二五”末期,畜牧业产值占农业生产总值的比重要超过40%;畜禽产品供给稳定增长,肉、蛋、奶、蜂蜜总产量分别达到500万吨、

33、200万吨、35万吨、1万吨;畜牧业加工总产值与畜牧业产值比达到1.5:1。肉鸡、水禽产业实现“倍增”,蛋禽实现“跨越”计划;全省畜牧龙头企业实现“3832工程”,即到2015年,有3个年产值达到100亿以上、8个年产值达到50亿以上、30个年产值达到10亿以上、200个左右年产值达到1亿以上的龙头企业。这250个左右的龙头企业的加工总产值达到1500亿元左右,占全省畜牧业加工总产值2500亿元的60%以上。质,主要表现在畜牧业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即,生猪产值降到50%左右,肉禽和蛋禽产值超过35%,牛羊及其他占15%左右;畜禽规模化养殖比例超过80%,畜禽养殖标准化比例达到60%以上;畜产品质

34、量安全监管体系进一步健全,质量安全保障水平显著提高;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进一步完善,防控能力稳步提升;畜牧业发展与自然环境更加协调,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加强。结合湖北畜牧业发展的自然资源禀赋,以及生猪、家禽等六大优势产业的自身发展趋势,各产业的主要任务是:(一)外引与内扶并举,打造千亿元生猪产业。“十二五”期间,在继续扩大生猪规模化(超过80%)和标准化(超过60%)养殖比例的前提下,我省生猪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稳步发展生猪养殖,确保达到4500万头、努力实现5000万头的出栏规模,生猪产值达800亿到1000亿元;突破性地发展生猪初精深加工业,力争实现1200亿到1500亿元的加工产值。建设

35、武汉市农畜产品交易所,开展以生猪为主的远期合约交易,积极探索应用金融手段来规避生猪市场风险。(二)实施“倍增”计划,促进肉鸡产业突破性发展。实现肉鸡产业龙头企业养殖规模、加工能力、产量产值的翻番,“十二五”末期全省力争实现肉鸡产业的“倍增”肉鸡出笼达到8亿只以上,产值达200亿元,加工产值达300亿元左右。(三)巩固发挥四大领先优势,打造双百万吨蛋品大省。一是标准化养殖水平和养殖规模全国领先,我省首创的“153”养殖模式成为全国禽蛋标准化养殖的旗帜;二是蛋制品品牌和市场占有率全国领先;三是蛋制品产品开发全国领先。四是禽蛋出口全国领先。“十二五”期间,我省将继续发挥四大优势,紧紧依靠龙头企业,夯

36、实基础,加快发展,充分开发国际国内两大市场,实现年产200万吨蛋品的目标,巩固我省蛋品大省和强省地位。(四)依靠鸭产业企业板块实现倍增计划,建设水禽产业强省。目前,汉口精武、武汉周黑鸭、武汉飘飘、大冶永惠、仙桃德丰、荆州小胡鸭、洪湖奥信、武汉六和、孝昌鸿翔、云梦久顺、保康绝味、荆州离湖等省内重点水禽产业化龙头企业快速成长,已经形成了过3亿只鸭的加工能力。“十二五”期间,重点围绕水禽加工龙头企业创新养殖模式,加大扶持力度,建设标准化的养殖基地,力争水禽出栏量达到2亿只,满足加工企业的原料需求,。(五)依托专业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推动精品牛羊产业崛起。“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加快发展南方草地畜牧业,

37、弥补北方草食畜牧业减量,对我省加快发展草地畜牧业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通过立足我省武陵山区、大别山区、秦巴山区的饲草饲料资源和地方良种资源,依托养殖合作社、协会等组织,打造好牛羊品牌,形成湖北特色精品牛山羊产业。围绕黄冈伊利、当阳蒙牛、武汉蒙牛、光明、九州、惠尔康等龙头企业,加大奶牛养殖基地建设力度,坚持开展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满足本地乳制品消费需求。(六)保持出口优势,发展特色蜂业。“十二五”期间,要继续巩固我省蜂产品加工出口优势地位,鼓励扬子江、小蜜蜂、三峰、鸿发等龙头企业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继续做强蜂产业。六、保障措施 (一)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畜牧业稳定健康发展加快构建以公

38、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共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大投入力度,不断提高基础公益性农业服务机构的装备水平。进一步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与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加大先进适用技术推广指导,大力发展养殖户示范户,强化公共防疫服务。加快基层畜牧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为新技术的广泛传播、疫情的及时防控和技术人员知识的更新提供便利;建立市场供求监测和预警体系,利用信息平台收集、整理养殖户生产和市场消费数据,形成监测预报网络。强化畜禽产品流通管理,建设现代物流体系,保障畜禽产品流通安全。(二)加强机构队伍建设,提升行业

39、管理和政策服务能力不断优化队伍人员结构,完善人才引进和交流机制;建立长效培训机制,重点加强对县级执法人员、乡镇技术推广人员、养殖场从业人员的职业培训,不断提升干部职工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稳定基层服务队伍,不断完善畜牧业技术服务体系,落实动物防疫工作经费和人员工资,为畜牧技术推广人员购买养老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加强乡村兽医管理工作,建立执业兽医制度。各级政府应当成立畜牧业发展领导小组,完善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建立联合审批、联合执法、重大事务联席会议制度和数据信息交换平台,理顺职能分工,明确权责,提高工作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通过不断解放思想,更新理念,创新管理方式,转换政府职能,实现由行政管理向政策

40、服务转变,全面提升行业管理和政策服务能力。(三)培育多元化的投入主体,提高畜牧业投入保障水平积极贯彻落实各项中央和地方支农、惠农政策,完善体制机制,积极争取国家项目,按照发挥比较优势、突出竞争优势的原则整合农牧业资金,确保畜牧业财政资金投入稳定增长。制定和完善优惠鼓励政策,充分发挥财政投入的导向和杠杆作用,鼓励个人、集体、企业、金融机构、外资参与投资收益,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格局,引导社会资金流向畜牧业。进一步完善畜牧业投、融资保障政策和金融、保险支持政策,在增加投入的同时,提高投入保障水平。搭建以生猪远期合约交易为主的市场交易平台,建设武汉农畜产品交易所,不断探索和完善有效规避畜产品市场风险的长

41、效机制;建立以畜牧业金融风险补偿基金、风险投资基金为重点的基金保障制度;以发展壮大农村小额贷款为重点,不断增强信贷支持力度;以推进政策性畜牧业保险制度化为重点,不断拓展畜牧业保险覆盖范围;科学运用包括畜牧企业上市融资、未上市公司股权投资、畜产品期货、期权等在内的多种金融工具,不断推进畜牧业的资本化程度。(四)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加强畜牧业的组织化程度认真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支持养殖场(户)按照自愿、民主的原则发展多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组织。通过制定和完善畜牧业专业合作组织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培训的专项支持政策,推动专业合作组织大发展。围绕优势和特色产业,在生产资料采购、科技推广、畜禽产品质量安全

42、、畜禽产品流通等领域,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带动更多养殖户之间的合作。加强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自身建设,扩大规模、提高成员素质、提升专业化水平和管理水平。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在降低生产成本、行业管理、行业自律、维权保障、市场开拓、联结龙头企业等方面的作用。(五)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为畜牧业发展保驾护航认真贯彻动物防疫法,以生物安全隔离区和无规定疫病区建设为抓手,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责任目标管理机制;加强法制建设,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保障机制;加强基层建设,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保障机制;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保障机制;加强应急管理,建立健全防控应急管理机制;加强监督检

43、查,建立健全防疫考核评价机制,着力构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长效机制,为我省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保驾护航。(六)建立健全畜牧业行政执法体系,加快畜牧业发展的法制化进程健全畜牧业行政执法体系,加快推进基层畜牧兽医综合执法,以强化动物防疫检疫、种畜禽生产、饲料、兽药、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为重点,以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为依托,充实执法人员、落实执法经费、提高执法装备水平和检测能力。强化日常监督,创新执法体制机制,切实提高基层畜牧兽医执法水平。采取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形式,扎实开展丰富多样的普法宣传活动,倡导企业自律,提高养殖场(户)遵守法律和正确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利的能力,积极营造良好的法律氛围。(七)推动饲

44、料加工业发展,服务畜牧业快速发展完善饲料法制建设,强化质量监管,严把生产准入关口,建立健全安全、优质、高效、低耗、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饲料业生产体系,按照“抓大带小治乱”的原则,大力推广以饲料为龙头的产业化和“公司+农民合作组织+种养大户”等发展模式,引导企业横向联合、做大做强,淘汰一批生产条件差、规模小、管理落后的企业,加强品牌培育,争取产业扶持政策,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全力促进饲料业发展,为畜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保障。(八)加强理论、技术和政策研究,促进畜牧业协调可持续发展建立完善理论、技术和政策研究的工作机制。打造联系高校、科研院所、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的交流平台;建立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咨询专家库;积极参与国际间旨在推动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项目交流与合作;大力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研究低碳发展模式。不断提高依托服务体系推广运用新理论和新技术的速度和效率,及时更新发布技术信息。不断加大对政策和公共服务需求的研究力度,及时出台相关支持政策。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