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自然地理概况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57340416 上传时间:2022-09-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7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海口自然地理概况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海口自然地理概况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海口自然地理概况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海口自然地理概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口自然地理概况(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二节工作区范围和自然地理概况一、工作区范围海口市位于海南岛北部,是海南省省会,是海南省经济、政治、文化交流中心。地理坐标:东经110。10,18110。4105,北纬19。3220。05,,全市陆地面积2305km2。海口市分设美兰、琼山、龙华、秀英4个区,共辖24个镇、17个街道办事处、138个社区居委会、248个村民委员会、2765个经济社(村民小组)、4个农垦农场、2个省属农场。其中,24个镇包括新埠、灵山、演丰、三江、大致坡、府城、龙塘、云龙、红旗、旧州、三门坡、甲子、大坡、城西、龙桥、龙泉、新坡、遵谭、长流、西秀、海秀、石山、永兴和东山镇。截止2003年底,海口市常住人口166.9

2、2万人,户籍总人口为139.19万人,比上年末增长3.7%。其中,非农业人口为76.05万人,农业人口为63.14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增长6.4%和0.7%。二、交通位置海口市属海南省省会,区内交通发达,海口市主城区现有龙昆路、白龙路、丘海大道等南北向主干道,以及滨海大道、南海大道、海秀大道、海府路等东西向主干道,交错贯通全市连成城市地面交通网络。全省的重要公路包括东线高速公路,西线高速公路,海榆东线,海榆中线,海文高速公路等均以此为起点,贯穿全岛。粤海铁路为国家铁路网络的有机组成部分,已形成综合性的运输体系。这些公路、铁路线纵横交错,构筑了区内方便快捷的交通网络。海口市现有海口秀英港、海口新港

3、两个主要港口,万吨泊位2个,千吨泊位18个,开通海口到广州、湛江、海安和越南下龙湾等城市的定期客运航线。有海口美兰国际机场,可通往国内70多个城市。详见图1海南省交通图。三、地理概况海口市海南岛北部,北濒琼州海峡,与广东省海安镇隔海相望,东面与文昌市相邻,南面与文昌市、定安县接壤,西面邻接澄迈县。海口市东起大致坡镇老村,西至西秀镇拨南村,两端相距60.6公里;南起大坡镇五车上村,北至大海,两端相距62.5公里,全市陆地面积2305平方公里。海口市地势平缓,海南岛最长的河流南渡江从其中部穿过,南渡江主流在市区长75公里,流域面积1300平方公里,年径流量60.99亿立方米。全市除石山镇境内的马鞍

4、岭(海拔222.2m)较高外,绝大部分为海拔100m以下的台地和平原,马鞍岭为全市最高点。海口市地处低纬度热带北缘,属于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春季温暖少雨多旱,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多台风暴雨,冬季冷气流侵袭时有阵寒。全年日照时间长,辐射能量大,年平均日照时数2000小时以上,太阳辐射量可达到11到12万卡;年平均气温23.8C,年平均降水量1664毫米;年平均蒸发量1834毫米,平均相对湿度85%。常年以东北风和东风为主,年平均风速3.4m/s。四、社会经济发展概况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初步核算,2003年全市生产总值达238.18亿元(含农垦),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6

5、%,创下了1993年以来最高增幅,比全国速度高出4.5个百分点,比全省快了3.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1亿元,增长6.1%;第二产业增加值79.75亿元,增长25.9%;第三产业增加值132.33亿元,增长8.7%;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1.6:30.1:58.3演变为11:33.5:55.5。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生产总值14454元,比上年增长10.7%。财政收入实现快速增长,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42.89亿元,比上年增长31%;全年财政支出23.75亿元,比上年增长24.8%。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全年全市在岗职工工资总额34.02亿元,比上年增长8.6%;在岗职工年平

6、均工资14815元,增长7.5%;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50元,增长4.3%;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3271元,增长6%。全市有小学390所,在校学生16.99万人;普通中学94所,在校学生11.05万人。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卫生医疗机构(含社会医疗机构)642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33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6个,妇幼保健院(所、站)6个;卫生医疗机构拥有病床5258张,其中医院、卫生院拥有病床3919张;卫生技术人员8394人。第一节区域地质条件一、地形地貌海口市略呈长心形,地势平缓,海拔标高一般在15100m。全市地貌基本分为北部滨海平原区,东北部河流冲洪积堆积区,南部、西

7、南部山前剥蚀堆积平原区,东部、南部、西部火山岩台地区(详见图2)。全市除石山镇境内的马鞍岭(海拔222.2m)、旧州镇境内的旧州岭(199.9m)、永兴镇境内的雷虎岭(168.3m)等38个山丘较高外,绝大部分为海拔100m以下的台地和平原。马鞍岭为全市最高点。二、地层岩性工作区内主要分布有志留系、白垩系、古近系一新近系、第四系和中新世第四纪火山岩。(详见图3)1、志留系(S)陀烈组:其形成时代距今约4.35亿年,隐伏分布在深部和零星出露在南部的新民乡农场一带,三门坡、长昌一带钻孔亦见。岩性主要为滨海相变质石英细砂岩、绢云板岩、千枚岩、黑云角闪片岩。2、白垩系(K)鹿母湾组:其形成时代距今约1

8、.15亿年,隐伏分布在深部和局部出露在南部的铁炉水库西侧。岩性主要为陆相紫红色复成分砂砾岩、杂砂岩、凝灰质砂岩、沉凝灰岩,厚度大于22m。3、古近系一新近系(N)昌头组:分布在长昌盆地,岩性主要为棕红、灰白色泥岩、页岩、砂岩、含砾砂岩等,厚度287368m。长昌组:分布在长昌盆地,褐煤层、油页岩、泥岩、砂岩,厚度159196m。瓦窑组:分布在南部长昌煤矿的北西侧,岩性主要为河床相不等粒砂岩、砂砾岩。石马村组:分布在东南部的大坡至三门坡一带,岩性主要为玻基辉橄岩夹砂砾岩,上部橄榄玄武岩与角砾凝灰岩互层,为大坡铝土矿、钴土矿的主要成矿母岩。长流组:隐伏分布在东山、云龙、三江一线以北,岩性主要为灰、

9、灰绿色粘土、亚粘土、亚砂土、砾砂,局部夹煤线,夹2层玄武岩,厚度49353m。海口组:出露在道本村北侧南渡江中和龙塘东南侧南渡江中,为一套浅海相生物碎屑岩夹海相基性火山岩沉积,厚度54232m。岩性主要为灰、灰绿色粘土、亚粘土、亚砂土、砂砾岩,偶夹一层贝壳砂砾岩。4、第四系(Q)秀英组:分布在薛村、仁定一带。岩性为灰色粘土层、亚砂土层、砂层、砂砾层,偶夹基性火山岩,厚度035m。北海组:分布在道心村、府城、大致坡北侧及东山至新坡一带。岩性为褐红色亚粘土层、亚砂土层及含玻璃陨石砂砾层,厚度018m。沙头组:分布在沿海和南渡江河口一带。岩性为灰色淤泥层、粘土夹贝壳碎屑砂层,相变为灰色亚砂土层,厚度

10、18m。第四系河流一级阶地沉积物:主要分布在南渡江河漫滩两侧一级阶地。岩性为亚粘土层、亚砂土层、砂砾层,厚度大于15m。海成沙堤沙地沉积物:沿海岸分布在沙村、后尾村。岩性为含砾中细砂、中粗砂层,底部砂砾层,厚度大于27m。海南省海口市地质简图推穗逆断层K白垩累隐伏斷层推例正断层宴测斷层地层界线图Q第四乘例新近奈古证毎上严于巣-711_”-NT十石山慎、触林抵.Jy.4x丁侵入岩海湾沉积物:分布在桂林洋农场高山村。岩性为淤泥层、粘土层、粗砂层。近代河流冲积物:分布在龙塘至新市村段南渡江中。岩性为亚粘土、亚砂土、砂、砂砾。5、侵入岩(Y)海西印支期侵入岩:分布在大致坡、甲子一带。岩性为混合花岗岩,

11、邻区同时代岩体测得同位素年龄值为1.562.48亿年。燕山期侵入岩:隐伏分布在龙桥,龙泉镇一带。岩性为细粒斑状花岗岩、石英斑岩。6、火山岩(B)道堂组:分布在道堂、美安、旧州、大坡、三江、云龙、灵山等地。岩性主要为橄榄拉斑玄武岩和玄武质凝灰岩。石山组:分布在石山至永兴一带。岩性为暗灰色橄榄玄武岩,气孔状橄榄拉斑玄武岩,厚度092m。三、地质构造境内经历了多期(次)构造运动,形成有4个方向的11条断裂构造,主要包括:1、近东西向断裂:(1)王五文教深大断裂(F1):断裂大致在1945左右,横贯儋州、临高、澄迈、海口、文昌等县,西端潜没于海,岛上延伸达210km,断裂控制着琼北断陷沉积盆地的形成,

12、近期该断裂仍有活动,地震、温泉沿断裂带分布。(2)儒关村云龙断裂(F2):该断裂为一条隐伏断裂,区内长约18.5km,走向88倾向北,倾角约80,从龙泉北侧的儒关村经云龙北侧。(3)富昌群善村断裂(F3):断裂隐伏分布于富昌村至群善村一带,走向约80,倾向北北西,倾角近80。该断裂在新构造时期仍有活动,是1605年琼州大地震的主要控震断裂。(4)新村林乌断裂(F4):西起秀英南侧的新村,经府城北侧,至东部的林乌村一带,走向80,倾向北北西。(5)长流断裂(F5):隐伏于长流镇北侧,走向80,倾向北北西。近东西向断裂控制了琼北断陷盆地的形成和发展,大多数切割了基底岩体,岩体裂隙、破碎程度变化较大

13、,为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多发区。2、北东向断裂:府城卜亚岭断裂(F6):该断裂隐伏分布于府城西侧,经坡崖村,向西南延伸,走向约10,倾向北西,倾角不明。该断裂明显地控制了两侧地下水的分布,并成为地下水东富西贫的分界线。3、北西向断裂:包括琼华莲塘村断裂(F7)和荣山岭南断裂(F8)两条断裂。4、南北向断裂:包括南渡江断裂(F9)、铺前长坡(F10)断裂和蓬来烟塘(F11)三条断裂。南渡江断裂隐伏于工作区中部,主要沿南渡江的下游分布。该断裂属于区域性琼山石合断裂北段,往南延伸出图外,走向大致为南北向,倾向西,倾角约60。该断裂明显控制了地下水的排泄,断裂带上岩层较为破碎,加之后期风化剥蚀作用强烈

14、,是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的主要因素。工作区内近代地壳以差异升降为主,局部地区有下降,总的趋势是上升,主要表现为河流阶地遭受侵蚀、切割和剥蚀,形成各种山地地貌景观。新生代火山活动频繁,火山喷发始于中新世,第四纪更新世晚期达到了鼎盛时期,直到全新世火山活动才进入尾声继而结束,共有19次喷发,构成5个喷发旋回,17个喷发韵律。其中,境内马鞍岭火山口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死火山口之一。四、水文地质(一)含水层类型1、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含水层(1)潜水含水层:分布于新海、秀英、新埠等沿海地带的砂堤砂地、海积阶地和南渡江两岸的河流阶地。含水层岩性为灰白色、黄色中粗砂、中细砂和亚砂土,厚度2.

15、36-11.15m,水位埋深1.309.20m,单位涌水量21.9-384.6t/mo该含水层的存在导致基岩与坡残积层之间的磨阻力降是低致,使地质灾害发生的软弱夹层,为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诱因之一。(2)半承压水含水层:该含水层除在浮陵水一带缺失外,其它地方都有分布。含水层岩性为砂砾石和含砾亚砂土,富水等级为水量中等区。2、火山岩类裂隙孔洞水含水层(1)裸露熔岩裂隙孔洞水含水层:分布在石山、永兴、龙桥、龙塘一带,含水层岩性主要为气孔状玄武岩,在火山口及其附近高台区,常夹有熔渣状、蜂窝状玄武岩和火山角砾岩、集块岩。含水层厚度一般在10.559.0m,水位埋深变化大,富水性不均。

16、(2)熔岩裂隙孔洞水含水层:分布于灵山至云龙和马村、颜春岭一带,含水层岩性一般为微孔状玄武岩,局部底部和中部夹火山碎屑岩。水位埋深一般为1.454.50m,富水性不均,单位涌水量在7.378.5t/dm。3、松散、固结岩类孔隙承压水含水层:自上而下分为七个含水层,其中1、2、3、4层为常温水,5、6、7层为热水。(1) 第1层含水层(组):除了马村长流沿海地段和龙泉至云龙一带缺失外,其它地段均有分布。主要赋存在海口组第四段,岩性为灰黄色、灰色贝壳碎屑岩,砂砾岩。含水层厚度一般在1030m,局部超过40m,富水性不均。(2) 第2承压含水层(组):该层分布广泛,遍布全区。主要赋存在海口组第二段,

17、局部赋存在海口组第三段夹层中,岩性主要为褐黄、褐红、肉红色贝壳沙砾岩、贝壳碎屑岩。含水层厚度2060m,富水性受岩性和厚度控制,自南向北,一般富水性由弱变强,在沿海地带,富水性强,水量丰富。(3) 第3、4承压含水层(组):除在云龙龙塘一带缺失外,其它地方均有分布。岩性主要为绿、灰绿色中粗砂、粗砂、沙砾石等;含水层厚度一般4080m,自南东向北西变厚,在海口、秀英一带厚度最大,富水性强,水量丰富。(4) 第5承压含水层:赋存于长流组下部,岩性为松散的砂砾石、中粗砂、细砂。单位涌水量一般129.5168.8m3/dm,水温42.5C。(5) 第6承压含水层:赋存于玉沙村组上部,岩性为亚砂土、砾质

18、砂土。单位涌水量一般11.645.8m3/dm,水温39.543C。(6) 第7承压含水层:赋存于玉沙村组中部,由36层含砾中粗砂组成。单位涌水量一般67.4103.3m3/dm,水温4849C。(二)地下含水层补、迳、排1、第四系孔隙水地下水以大气降雨渗入补给为主,一部分灌溉水补给,侧向还接受火山岩潜水补给,迳流条件受地形岩性控制,迳流总方向由南向北,以片流方式和蒸发排泄。2、火山岩潜水地下水以大气降雨补给为主,有部分地表水季节性补给,迳流受地形控制,以泉和片流等方式排泄。3、孔隙承压水孔隙承压水的补给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和潜水,以侧向排泄、垂向越流排泄和人工开采等方式排泄于琼州海峡、南渡江河

19、谷桂林洋等地。4、基岩裂隙水基岩裂隙水的补给主要来源于大气降雨和上覆松散层孔隙潜水,其次为水库、河水的入渗补给,迳流条件主要受断裂构造控制,沿断裂破碎带迳流,以泉或片流方式排泄。五、植被海口市植被以灌木草丛为主,天然植被主要为南方热带地区常见的野生灌木草丛植物种群。主要植被包括分布于东北部沿海一带的滨海红树林群落,主要有红树、海蓬、红海榄等;分布于东南部的稀树灌木群落,主要有榕树、海棠、荔枝等;分布于东部和西南部的稀树草原群落,主要有草根草、竹根草、桔子草,伴生蜈蚣草、鸭角草等;分布于西部羊山地区的杂木林群落,主要有重阳木、苦楝、山苦楝等,以及分布于北部沿海的热带滨海沙生群落、热带滨海草滩群落。主城区以人工植被为主。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