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觉与管理》PPT课件.ppt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5732170 上传时间:2020-09-02 格式:PPT 页数:138 大小:2.75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知觉与管理》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8页
《知觉与管理》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8页
《知觉与管理》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38页
资源描述:

《《知觉与管理》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觉与管理》PPT课件.ppt(13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二章 知觉与管理,了解知觉、错觉、对人知觉的涵 义和知觉的基本特性,掌握对人 知觉的主要线索,注意克服对人 知觉容易产生的心理偏差。,第一节 知觉的概念 第二节 对人知觉 第三节 对人知觉应注意克服的心理偏差,第一节 知觉的概念,一、知觉的涵义 二、知觉的基本特性 三、错觉,一、知觉的涵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知觉的主要特点: 1 、知觉是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它所反映的对象是此时此刻的,在感官直接触及的范围内。 2、知觉是对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是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的结果。,分析器,分析器是由三个部分构成:外周部分(感受器),接受外界刺激;传入神经,将

2、神经冲动传入中枢;皮层中枢,对神经冲动进行分析综合,形成感觉。 感受器:分布于感觉器官中专门接受外在刺激的神经细胞,又称能量转换器。,3、知觉的形成一方面离不开客观事物的刺激作用,另一方面,也要受到知识、经验、需要、兴趣、情绪、注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二、知觉的基本特性,选择性 整体性 理解性 恒常性,1. 选择性,在知觉的过程中,人对外来信息有选择的加以反映的特性。 知觉是一种积极的、主动的、有选择的反映过程。,在知觉过程中,被选择出来的、清晰知觉到的事物称为知觉对象;对象周围没被选择出来的、模糊不清的事物称为知觉背景。 知觉对象和知觉背景并不是固定不变,它们可以经常相互转换。,据说能

3、看见 9张脸的人智商有180!,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主观因素: 需要、任务、兴趣、知识经验、情绪状态。,客观因素:与刺激物本身特点有直接关系。 刺激强度较大,对比明显的; 位置接近、连续、形状相似的; 色彩相似、图象醒目的; 静止背景中的运动事物。,2. 整体性,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结合起来,知觉成为一个整体的特性。,3. 理解性,人对事物的知觉总要借助已有经验对知觉对象作出最佳解释,知觉的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的理解性要受到知识经验、兴趣、爱好、态度和言语提示等因素的影响。,4. 恒常性,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了变化时(距离、角度、照明度等),知

4、觉反映的内容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知觉的这种特性叫知觉的恒常性。 如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明度恒常性等。,正因为知觉具有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和恒常性的特点,才能使人有效地适应瞬息变化的环境。,三、错觉,1、 错觉的涵义 2、错觉的表现 3、错觉的作用,1、 错觉的涵义,错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不正确的反映。 错觉与幻觉不同: 幻觉指在缺乏真实外在刺激的情景下产生的知觉经验。实际上是用想象的知觉经验代替真实的知觉经验。,幻觉的产生并不存在真实的刺激物,是病态心理的表现。 错觉的产生存在真实的刺激物,是一种错误的反映,也是正常心理的普遍表现。,2、错觉的表现,错觉的种类很多,几乎在所有的知觉中都会发

5、生。 最常见的错觉是视错觉。,(1)几何图形错觉,是静的还是动的?,是不是平行线?!,(2)其它错觉,大小错觉 方位错觉 运动错觉 时间错觉 重量错觉,3、错觉的作用,错觉尤其是严重歪曲事物形象的错觉,有时会混淆人的视听,干扰人的心智,对认识活动起消极作用。但只要认识错觉,掌握错觉的规律,就能变消极作用为积极作用。,错觉在多种实践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军事、化妆、服装、建筑、绘画、摄影、广告、包装、魔术、布景等。,化妆的本质是给他人造成错觉?,第二节 对人知觉,人的知觉对象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物,由此产生的知觉是对物知觉; 一类是人,由此产生的知觉是对人知觉。,一、对人知觉的涵义,对人知觉

6、是指根据感觉器官获得的他人外部信息来认识、判断他人的内部心理,形成关于他人整体印象的过程。,对人知觉和对物知觉一样,都服从知觉的一般规律,也具有整体性,恒常性等特征。 人们发现,一岁左右的儿童,无论母亲的衣服、头型有多大变化,都能把母亲任职出来,可见,在儿童早期对人知觉就已经具有了恒常性这一特征。,对人知觉和对物知觉主要区别是它不仅仅停留在了解人的外部特征或把某一人简单的认知出来,而是通过对人外部特征的知觉来判断其内部心理活动状态。 对人知觉已经有记忆、思维、想象的参与,从而形成关于他人的完整印象。,二、对人知觉的主要线索,对人知觉是通过对他人的外部特征的了解,来认识,判断其内心活动及个性特征

7、的过程,外部特征主要包括相貌、发型、体型、服饰、言语、动作等,这些外部特征可成为对人知觉的线索。,1、相貌,相貌是人的一种生理特征,由遗传因素决定,其本身不能反映人的内心活动。,因此,不能像相面术、颅相学那样根据人的相貌的生理特点来知觉和判断人的心理特点。,相面术,相面术是指根据人面相的生理特点来推算人的品德和个性的一种学说。 这种学说历史悠久,在我国古代就已经形成。,“天庭饱满” 福相 “尖嘴猴腮” 奸相 “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视其耳” 帝王之相 “蜂目而豺声,忍人也” 内心非常残忍,这些说法被人整理成书,即成为“相书”。 如明代有明袁柳庄先生神相全编,主要讲根据面相推算人的疾病,个性

8、和品质等问题。,由于古代人们还不懂得生理与心理的关系,因此容易相信这种学说,并以此为根据来知觉、推算人的个性、品德和命运。 这种学说影响至深,今天的农村,甚至城市还有人轻信。实际是没有科学根据的学说。,颅相学,颅相学是一种根据人的颅骨发育状态来知觉判断人的心理特点的学说。 颅相学在19世纪的欧洲曾一度盛行。 创始人是德国的解剖学家哥尔。,学说的基本的观点,脑是由许多相对独立的器官组成的,每一个器官都控制着一个独立的、先天性的心理能力。 记忆、野心、自尊、 信赖、忠诚等42种 心理能力均存在于 大脑的特定部位, 由特定部位加以控 制。,脑器官的发育影响颅骨的发育,因此相应的部位就隆起。那么,通过

9、颅骨的发育状况,就可判断内部心理能力的强弱 。 颅骨脑器官心理能力,颅相学把42种心理能力分为感情和理智两类 。 感情又分为倾向和情操; 理智又分为知觉和思考; 他们各自又包含多种心理能力 ,分别受不同的脑器官控制。,感情位于头的后部、顶部和两侧,若这些部位隆起,说明此人具有自尊、仁慈、希望、理想等感情类心理能力。 理智位于前额,若前额隆起,说明此人具有聪明、智慧、记性、直觉、关系等理智类心理能力。,颅相学一直流行到20世纪,但由于其主要基于猜测,因而不能得到科学上的承认。 因为脑的发育和颅骨的发育并不是内外相应的,因此通过颅骨的发育状况不能推测脑的发育情况,也不能推测人的心理能力。 而且颅相

10、学关于心理能力的脑定位并不科学。,相貌虽然本身不能反映人的心理活动,但人处在一定心理活动时面部肌肉会发生相应的变化。面部肌肉的变化即体现出人的面部表情。,面部表情能反映人的特定的心理活动,那么,我们就可以根据面部表情来知觉和判断人的心理活动。,人的面部表情包括眼、眉、嘴、鼻及面部肌肉的各种变化,人的面部除耳朵一般无法支配以外,其他部分都能以各种变化有意或者无意地表现出人的特定的心理。 表情越丰富,所提供的知觉线索也就越充分。,眉毛,发怒:柳眉倒竖 服从:低眉顺眼 适意:眉头舒展 愉快:喜上眉梢,轻蔑:横眉冷对 戏弄:挤眉弄眼 畅快:扬眉吐气 兴奋:眉飞色舞,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口” “眼睛可

11、以传神” 眼睛是判断人的心理活动的最重要的线索之一,正眼看人:显得坦诚 躲避视线:显得心虚 斜眼看人:显得瞧不起、蔑视或反感,目光接触: 对方对你的谈话能注意倾听,很有兴趣; 表达爱情、热爱和极大关心。 目光不接触: 对方对你的话题并不感兴趣; 说明比较害羞或害怕; 正在诉说坏消息或痛苦的事情时。,迈克阿吉尔的人际行为心理学:,双方谈话时目光接触的时间占全部谈话时间的30% 60%。 如果目光接触的时间超过全部谈话时间的60%,表明彼此对对方本身的兴趣大于对对方谈话内容的兴趣。,可能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情侣彼此含情脉脉地凝目注视; 另一种就是两个互有敌意的人要打架。,心理学家实验研究还发现,瞳

12、孔的大小变化可以反映出一个人对事物的兴趣、爱好、动机以及对异性的爱慕和对音乐的体验等。 美国一位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当人们看到有兴趣或喜欢的东西时,瞳孔就会扩大;而看到不喜欢或讨厌的东西时,瞳孔就会缩小。,据说古时候的珠宝商就已经注意到了这种现象。 他们能根据顾客瞳孔的大小变化而知道对方对货物是否有兴趣,从而决定是抬价还是降价。,嘴,嘴部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口形变化上,口形的变化能反映出人的心理活动。,五种基本笑容:,伯明翰大学格兰特博士认为: 轻笑(轻轻一笑):招待新朋友时出于礼貌的笑容。通常嘴略微稍张开,只有上牙齿露出来; 微笑:往往在人快乐的出现。嘴唇呈向上的弧形,但仍合在一起,不露牙齿; 大

13、笑:在愉快、激动下发生的。嘴巴张开呈弧形,露出牙齿; 抿嘴而笑:常发生在女孩子脸上。与微笑大致相同,只不过是下唇含在牙齿中; 椭圆形笑容:即皮笑肉不笑。嘴唇完全向后拉,仅口唇形成一个椭圆形。这是一个人的假笑,或是醉鬼在注意一个人时所发出的狞笑。格兰特博士提醒人们“要留心椭圆形的笑容。”,以上内容可以看出:,人的面部各个器官的变化都能表现出人的心理活动。但面部各个器官是一个相互协调的整体,通常是通过他们的相互协调的活动和变化,从整体上表现出某种心理状态的。,“惊讶” 时,眼眉撩起,眼睛睁的大大的,痴呆的望着,嘴略微张开,露出牙齿,下颚略微抬起等。 因此在对人知觉时,既要注意仔细观察局部的细微变化

14、,又要注意观察整个面部表情。,几个问题:,第一,一种特定的面部表情对不同人来说是否反映相同的情绪?或一种特定的情绪对不同人来说是否具有相同的面部表情? 达尔文在人和动物的表情 (1872)一书中作出了肯定的回答: 在世界范围内,一种特定的面部表情基本上反映了相同的情绪。,美国心理学家艾克曼对面部表情进行了跨文化比较研究,证实了达尔文观点的正确性。 1969年的研究: 以巴西、美国、阿根廷、智利和日本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为研究对象,拿出分别表现愉快、厌恶、惊奇、悲惨、愤怒、悲惧六种情绪的照片给被试,让他们判断照片上人的情绪,结果表明绝大多数被试能比较准确的辨认照片上所代表的情绪。,对六种面部表情判断

15、的正确性(%),1971年的研究: 以新几内亚土著人为研究对象。这些土著人从未看过电影,也不懂任何外国语言,根本就不懂西方人的生活。总之,他们是从来未见过西方人表现情绪、情感和面部表情的被试。,研究者先让每一个被试听一篇描写情绪的小故事,如 “悲伤” 的, “他的孩子死了,他感到十分难过” 等等。然后拿出几张照片让他们从中选择出描写小故事中描写情绪的照片,结果表明有 80 % 以上的人作出了正确选择。 研究再一次证明面部表情反映情绪的超文化特点。,为什么?,这与人的面部表情具有先天性有密切关系。 根据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人和动物表情有着共同的渊源,人的许多表情是从动物表情演化来的。最初是为适应

16、机体生存而产出的,以后逐渐变成一种先天的、固定的模式。 但人的表情也有后天可得的成分。,富克的研究:,美国心理学家富克择优选用 520岁的先天盲人和视觉正常人为被试,进行了面部表情的后天可得性研究。 让被试努力作出各种表情,结果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两组被试的表情存在着很大变化:,年幼的盲童和视觉正常的儿童,在面部表情的数量和表现情绪的适当性上都没有明显的差异,说明面部表情具有先天性。 但视觉正常儿童在面部表情的数量上和表现情绪的逼真性上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进步,盲童却恰恰相反,说明面部表情具有习得性。 原因就在于视觉正常儿童可以在社会生活中通过模仿他人而学会掌握各种表情的细微差别,而盲童无法学

17、习,做不到这一点。,第二、面部表情是对人知觉的一条重要线索,但并不能作为唯一的线索。 因为人的面部表情是可以通过人的意识进行控制,使面部表情与人的实际心态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研究表明:,虚假表情与真实表情在整体模式上总有差异: 假笑的面部表情显得不大对称,只有一面嘴角向上倾斜。 微笑的表情只持续45秒,时间过长可能是一种假装微笑。 假装惊讶的表情显得持续时间过长,而真正惊讶的面部表情其持续时间非常短,仅为1/24秒。,在对人知觉的过程中,不仅要注意观察面部表情,而且要注意观察其姿势、动作。 因为人可有效地控制自己的面部表情,但此同时很难对身体动作、手势加以控制。伪装了面部表情的同时,身体其他

18、部分的动作往往会与面部表情不协调、不自然。,文学家对赌徒的描述:,赌博者的手更能流露心情,因为差不多所有的赌徒很快就学到一种本能,会驾驭自己的面部表情。他们能控制住嘴角的动作,咬紧牙关压住心头的慌乱,镇定眼神不露显著的急促。他们能把自己脸上的皱纹拉平,扮成满不在乎的模样,真不愧技术高超。然而,恰恰因为他们痉挛不已地全力控制面部,不使心意暴露,却正好忘了两只手,更忘了会有人只观察他们的手。他们强带欢笑的嘴唇和故作镇静的目光想掩盖的本性早被人从手势里全部猜透了。而且,在泄露隐秘上,手的表现最无顾忌。,赌徒最善于掩盖自己的面部表情。但他的心态从抓钱的手势中暴露无遗: 贪婪者手指颤抖; 挥霍者肌肉放松

19、; 老谋深算者两手安静; 思前顾后者关节弹跳。,心理学家提出的原则:,心理学家们在提醒人们不要为面部表情假象所迷惑时,提出几条原则: 第一,离脸部越远发生的动作越为真实; 第二,越不自觉的动作越为真实; 第三,越不明确的动作越为真实; 第四,越不自然的动作越为真实。,第三,通过面部表情对人知觉要考虑情境因素。 有些面部表情如果不放入产生面部表情的具体情境中去知觉,很难把握其真实内容。 脸红:有的人可能是害羞、愧疚;有的人可能是快乐,激动;有的人可能是愤怒。,2、姿势、动作,坐立端正:恭顺或紧张 坐立不安:焦急或慌神 手舞足蹈:内心快乐 捶胸顿足:内心懊恼 手托下额:思虑问题,拍手:兴奋 垂首:

20、悲哀 握拳:义愤 振臂:激昂 搓手:烦躁 蹬腿:委屈,3、言语,言语是运用某种语言来表达思想,情感的过程。 通过对人说话时的声音、语调、节奏、断续、内容及言外之音等的知觉,可以了解人的情绪、情感及个性心理。, 知觉情绪,通过言语能知觉出人当时的情绪状态。 悲哀:语调低沉,节奏较慢; 激动:语调高昂,节奏较快; 爱抚:言语比较温柔; 恼怒:言语比较生硬; 紧张:言语结结巴巴,语无伦次; 撒谎:常常出现口误。, 知觉能力,一个人的能力水平是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其中也包括了人的言语活动,那么,通过言语可对人的能力进行知觉。,表达某一问题时,如果表达比较全面、深刻、准确、有独到见解、具有内在

21、逻辑性,说明思维能力较强; 如果表达不完整、不深刻、不准确、缺乏逻辑性,说明思维比较混乱,思维能力较差。 通过言语也可以知觉其它方面的能力。,(3) 知觉气质,气质类型不同的人,在言语表达上有些差别。 胆汁质:说话节奏快,不喜欢别人打断自己说话,但常常打断别人的说话,语调高,声音有力,说话喜欢直来直去。,多血质:说话节奏比较快,语调比较高,声音比较有力,表达比较灵活。 粘液质:说话节奏比较慢,语调平和,说话不多。 抑郁质:说话节奏慢,语调比较低,声音比较弱,少言寡语。,(4) 知觉性格,人的性格类型不同,在言语表达上也有一些区别。 内向型:比较孤独,不善交往,不愿表露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因此,言

22、语表达的内容涉及个人的内容少些,说话较少,言语表达缺乏主动性。 外向型:比较开朗,善于交往,心理活动常常表现于外,因此,言语表达的内容涉及个人的内容亦比较多,说话较多,言语表达具有主动性。,独立型:有主见,言语表达的内容自己的观点较多,表达方式上比较果断、干脆、不吞吞吐吐。 顺从型:常随和附众,言语表达的内容自己的观点少些,人云亦云,表达方式上不能坚持自己意见,缺乏果断性。,应注意的问题:,由于某种原因,有时人的言语与实际心态会出现不一致情况,甚至截然相反。 为使对人知觉全面、准确,不仅应观察言语,同时还应观察其姿势、动作和面部表情,做到“听其言,观其行”。,4、服饰,郭沫若: 服装是文化的表

23、征,衣裳是思想的形象。 彼德.罗福(纽约大学心理学博士): 一个人的穿着,不仅表露它的情感,也可以显示他的智慧。同时,从他的衣着习惯更可以透露他的人生哲学和人生观。,爱穿流行服装,对流行款式、潮流特别敏感的人,往往是个性顺从、缺乏自主性,这种人往往是追求时尚,随波逐流,不甘寂寞,情绪多变,比较软弱。 喜欢穿传统服装的人,往往思想比较保守,观念更新较慢,性格比较庄重、含蓄、待人温和,自尊心比较强。,喜欢穿高档次服装,对名牌特别在意的人,往往有强烈的自卑感,对自己缺乏信心,也缺乏进取精神。 喜欢穿新奇服装,强调与众不同的人,自我表现欲望强烈,希望能通过标新立异而引人注目,总希望能体现强烈的优越感。

24、 穿着马虎,不太讲究的人,往往缺乏严谨性和计划性,但这种人往往能吃苦,有实干精神。,总之,人的心理从人的外部特征的各个方面都可以表现出来而成为对人知觉的线索。 对人准确的知觉并不是一次或几次就能实现的,需要一个反复多次观察过程,即所谓:“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第三节 对人知觉应注意克服的心理偏差,在知觉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错觉,对物知觉如此,对人知觉更是如此。 对人知觉出现的错觉,一方面与被知觉者的外部表现与心理实际存在不一致性有关;另一方面与知觉者本身容易出现的心理偏差有关。,容易出现的心理偏差主要有: 首因效应、晕轮效应和社会刻板印象。 由于心理偏差的普遍存在,容易导致对人知觉的不

25、准确性,从而影响管理者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一、首因效应,首因效应又称第一印象效应,指当与陌生人接触时,对方的表情、姿态、身材、服饰等方面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印象的形成,会对人知觉产生重要影响。 首因效应是一种 “先入为主” 的效应,这种效应在对人知觉中普遍存在。,第一印象的形成途径:,直接性: 第一印象一般是通过直接接触形成。 间接性: 第一印象也可以通过间接途径形成。,第一印象的层次性:,对某一个人的第一印象,不仅仅只是该人的第一印象,同时也是关于该人所属的群体或者组织的第一印象。,第一印象形成与相貌:(观察人数:332人),首因效应的克服:,由于首因效应是一种 “先入为主” 的

26、效应,受此影响会导致对人缺乏全面,准确地知觉,出现对人知觉的偏差。 因此,在对人知觉的过程中,应注意克服首因效应的影响,不能简单地凭借第一印象给人下定论。,首因效应的利用:,第一,与人第一次接触时,应努力注意使自己给对方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第二,第一印象可以通过间接途径形成,因此应注意宣传的作用。 第三,第一印象具有层次性,因此通过树立个人的良好第一印象以进一步树立群体和组织的良好第一印象。,首因效应在招聘中的作用:,实践表明,第一印象的好坏,对招聘、择配,与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招聘面试时,应聘者能否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应聘是否能够成功。,美国生活

27、指导杂志的建议:, 西装革履 准时赴约 亲切握手 友好微笑 保持目光接触, 知道招聘者的名字及公司的一些情况 对招聘者的谈论表示兴趣,注意倾听 回答问题要简明扼要 不要吸烟 自信、轻松和愉快,二、晕轮效应,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是指在对人知觉过程中,将对象所具有的某些特征泛化为对象的全部特征。,晕轮效应如同刮风天气之前晚间月亮周围的大圆环(月晕或晕轮),是月亮光扩大化一样,一点亮,周围也亮。 所以晕轮效应是一种 “以点概面” 的效应,在对人知觉过程中普遍存在。,请专注中间那个黑点,发现了什么?,实验:,被试:两组大学生。 给两组大学生同一张人物照片,照片上的人的特征:深眼窝,长下巴。 给两组指

28、导语不同: 甲组: “照片上的人是一个恶贯满盈的罪犯” 。 乙组: “照片上的人是大科学家” 。 然后让两组被试描述照片上人的特征。结果:,甲组(罪犯):深陷的眼窝证明了他内心的仇恨,突出的下巴,意味着他要沿着罪恶道路走到底的决心。 乙组(科学家):深陷的眼窝表明了他的思想深度,突出的下巴,体现了他在认识道路上克服困难的意志力。,晕轮效应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会看到: “一俊遮百丑” “一好百好” “一坏百坏” “情人眼里出西施”,晕轮效应的克服与利用:,克服:在对人知觉中应时时注意克服晕轮效应的影响,不能 “以点概面” ,纠正晕轮效应造成的认知偏差。 利用:在对人知觉中还应利用该效应的影响,如突

29、出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优化自己的谈吐举止,注意良好的外在形象等,使晕轮效应变为对自己有利的因素。,三、社会刻板印象,社会刻板印象的涵义 社会刻板印象的表现 社会刻板印象的作用,1、社会刻板印象的涵义,社会刻板印象又称刻板印象,是指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中对某类人或某类物产生的一种比较固定的、一致的、概括而笼统的看法和印象。,刻板是指呆板而没有变通; 印象是指对一定对象特征的反映; 刻板印象是指对一定对象特征的反映比较呆板而没有变通; 社会刻板印象指它不是一种个体心理现象,而是一种群体心理现象,反映的是一定群体中人们的“共识”。,之所以会形成社会刻板印象,是因为同一个国家,同一个民族等的人们,由于受相

30、同文化背景的长期影响和制约,在心理和行为上都会具有许多相同或相似的特点。 这些相同或相似的特点反映到人们的认识中,并加以固定化,概括化,便成为人们的共同认识,即形成一定的社会刻板印象。,这种社会刻板印象一旦形成,就具有非常的稳固性,一时难以改变,并且影响对他人的知觉、判断和评价。 表现在人们将对某个人的知觉、判断和评价纳入此人所属的群体的社会刻板印象之中。,这个美国佬实际上很小气,2、社会刻板印象的表现,社会刻板印象表现在对某类人和对某类物所形成的固定看法。 表现在对某类人所形成的固定看法上,人们往往是按着国籍、种族、肤色、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把人分成若干个类,对每一类人都会形成一定的

31、社会刻板印象。,性别刻板印象的研究(张德1983),男性 : 胸怀宽广 意志坚强 直率大方 深思熟虑 有勇有谋,女性: 细心周到 善持家务 性情温柔 心底善良 嫉妒、软弱、好哭、好嘟囔,对不同国家人的社会刻板印象(张春兴1983),3、刻板印象的作用,社会刻板印象是一种人们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对人知觉既有积极的作用,也具有消极的作用。,(1) 积极作用,社会刻板印象不是对某个人的固定看法,而是对一定群体的共识。因此,在对人知觉过程中,有助于把握人的共性,概括地了解人的特征。 社会刻板印象的形成有一定的根据,有的来自经验,有的是通过传播媒介得到的,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有它的合理性和预测性,有助于我们迅速对人知觉。,(2) 消极作用,社会刻板印象是一种固定和笼统的看法,是一种呆板、没有变通的印象,容易导致对人知觉的僵化、片面。 受社会刻板印象的影响,对人知觉往往会由一般推及个别,把群体的共同特征赋予该群体中的个人身上,因此,容易导致过度概括的错误。,了解了刻板印象,在对人知觉的过程中就应该注意既要看到一般,也要看到个别,不能简单地把群体的印象与个人印象等同起来,这样,才能达到全面、准确对人知觉的目的。,本章思考题:,简述知觉及基本特性 联系实际说明错觉的作用 为什么面部表情不能成为对人知觉的唯一线索 联系实际说明对人知觉应注意克服的心理偏差,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