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育名篇》教师读后感精选三篇

上传人:海*** 文档编号:157275236 上传时间:2022-09-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陶行知教育名篇》教师读后感精选三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陶行知教育名篇》教师读后感精选三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陶行知教育名篇》教师读后感精选三篇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陶行知教育名篇》教师读后感精选三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陶行知教育名篇》教师读后感精选三篇(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陶行知教育名篇老师精选三篇陶行知教育名篇老师1学习陶行知的精神后,我最大的收获是阅读了陶行知教育文集。每当读到一段精彩之处,总是感到有一位慈祥的老人在讲述自己一生对教育的感悟。或者娓娓道来,或一脸严肃。先生说“以教人者教己”是根本的方法之一,先生也正是以这样的方法来对待“教育”和“生活教育”。先生的言行理论对我们这些教书匠来说,无疑是最亮堂的指路灯。陶行知是一位为世人敬仰、思念的人民教育家。他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究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理论。他以蕴含丰富的教育思想宝库,为我们提供了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给我们以启示和教益。“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也是他的教学论。“

2、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一语道出我们应该做一个怎样的老师。世界上有两种不合实际的教学方式:1、只会教书,只会拿一本书要学生读它、记它。2、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注意的中心点是从书本上移到学生身上来。这两种教学方法学生都是处在被动的地位,知识是无限的,老师能教给学生的也是有限。想想自己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时候,想得更多的就是如何把知识教给学生,或者说把学生看成一只鸭子,把知识当作粮食,只知道把鸭子为饱,今天看来这就是典型的填鸭式教学,只注重了老师的教,没有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老师和学生在人格上地位是平等的,教育要以学生为本,宽容对待学生。课堂上虽然也知道不能以“老师”自居,不能搞

3、“一言堂”,要与学生共同讨论知识、共同进步;但面对淘气的“小捣蛋们”,往往还是缺少耐心,当他们太淘气时想以老师的权威压制学生,让学生乖乖地听从不再惹事生非,但总是事与愿违。特别是望着个别学生毫不在乎的眼神、不屑一顾的神情,真让我一筹莫展。陶行知教育文集里要求老师“眼睛向下”,放下架子;老师要有豁达的心胸,真诚的态度,炽热的情感;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学生自身智力、性格、情趣等方面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先生在著作中也想到这些难管的小孩,他谈到理解决的方法一难管的孩子多半不是劣童,也不是真正的坏蛋,这个态度要立定,否那么你主观上咬定他是劣童那么一切措施都错,便越管越难管了。二仔细考虑他所以难管的原

4、因,在头上予以解决。三体力充分,无法发泄的,有时捣乱,可以多给他一些时机劳动或干体育游戏。四先生也得检讨自己的功课教法是否符合学生的需要程度。这些耳熟能详的语句让我对教育有了更多的思索。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博大精深,值得我们继续研读,让他的教育思想来指导我们老师工作,全面落实新课程改革。我愿做一名民主型老师,创设融融的师爱气氛,靠着一颗对教育对学生真挚的心在理论中渐渐去解读陶行知先生的伟大教育思想。陶行知教育名篇老师2暑假期间我读了陶行知名篇这个书感触很深陶行知提出的教育学生既强调了教育的现实功能又关注了教育的目的和意义.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人.即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之一只要学生做一个老实

5、守信的人不要做那种虚假的不实在际的人.不希望学生进入学校就好象进入了一个舞台把自己伪造成一个老师喜欢的孩子.没有错误没有缺点就好象在舞台上表演的演员只会背台词不能抒发自己内心的思想情感.可想而知这样的学生出来思想束缚没有创造性怎能为人类造福呢陶行知说教育生活即做合一也就是说教学不能脱离实际生活要知行合一.确实这样做才能进步学生的责任感做一个社会有用的人.是不是我们的教育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说得好教学做合一这是非常正确的教育理念.他早年在1927在晓庄师范宴会上指出的.他是培养造就人的主要施行.我们的老师我们的家长都要以教学做合一为理念努力培养我们的下一代.陶行知教育名篇老师3老师

6、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社会道德的奠基人,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三尺讲台,关系将来。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陶行知的教学思想,开场在教学合一一文中作了较为系统的阐述。他说:“一、先生的责任在教学生学;二、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三、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主张教学合一,反对教学别离。教与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是教学论的起点。分开了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就谈不上有教学,这是教学理论的根本问题。陶行知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也不在于教学,而在于

7、教学生学。老师假如只“教”或只“教学”,这是把学生当作“容器”,被动地承受知识,调动不起学生学的积极性,也不能启发学生的独立考虑;老师只有“教学生学”,交给学生的学习方法和钥匙,启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自学才能,才能“探知识的本,求知识的归宿。”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不能主观地“拿学生来凑他的教法,配他的教材”,而应该主动地去理解学生,理解他们的兴趣和爱好,改良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因为学生的禀赋不同,承受才能各异,教学方法也不能强求一律,“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同时老师要“一面教,一面学”,不断进步自己;只有自己程度进步了,才能教好学生。这是他主张“教学合一”的理由。陶行知的这一思想是在他

8、看到国内“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受教”的情况下提出来的,有较强的针对性;同时也说明了他的教学主张。这一主张比拟集中地反映了教与学,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尤其是老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之间的辩证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获取知识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假如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自觉地学习,主动地探求,老师只管“教”或“教学”,也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再那么,世界上“新知无穷”,学生不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没有探究新知的本领,也不能适应将来的生活,学生不能永远跟着老师走。“教学生学”,就是教学生自己会学,这表达了学生主体的思想。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是领导者、组织者,也是知识的

9、传播者,处于主导地应,理应发挥主导作用。但这种主导作用必须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前提,否那么老师的主导作用也不能发挥。“教学生学”,也表达了这一思想。这就将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这一对矛盾,在老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下得到统一,正确地反映了教与学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还有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诸因素,这也要在老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下统一,所以老师必须理解学生,改良教学方法,“一面教,一面学”,深化掌握教材内容,以促进知识的转化。陶行知特别重视生活教育的作用,他把生活教育当作改造中国教育、社会的唯一出路。在陶行知看来,有了生活教育就能打破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传统旧教育;有了生活教育,就能随手抓

10、来都是学问,都是本领,承受了生活教育就能增加自己的知识,增加自己的力量,增加自己的信仰。陶行知把生活教育当作衡量教育、学校、书本甚至一切的标准。他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在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里鬼混的人是死人。这一点对于我们如今新课程理念下的老师同样具有指导意义的!陶行知那么将“教学相长”作为他“教学合一”的重要原那么之一,贯穿在他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他说:“师生本无一定的高低,教学也无非常的界限。人只知老师教授,学生学习;不晓得有的时候,老师倒从学生那里得到很多的教训”。从广义的角度看“六十岁的老翁可以跟六岁的儿童学好

11、些事情。会的教人,不会的跟人学,是我们不知不觉中天天有的现象。”他经常将自己的诗交给小朋友改;他办安徽公学、晓庄师范,育才学校都是贯彻这一原那么,主张师生“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方法”。从一定意义上说,他的“小先生制”、“即知即传”等思想,无不与“教学相长”有渊关系。“因教施教”那么是他常常运用的原那么。他说:“人不同那么教的东西、教的方法、教的分量、教的次序都跟着不同了。我们要晓得受教的人在生长历程中之才能需要,然后才晓得要教他什么和怎样教他”。他并以松树和牡丹所需要的肥料不同作比喻,说明不同的人要采取不同的教法。朱熹曾经提出,教人之法要根据“为学之方”,意思就是“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陶行知也借其意而用之。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是我们心中的一泓清泉,它荡涤着人性的灵魂,让我们在一个鸟鸣的早晨,在一个雨后的黄昏,在一个宁谧的深夜去听它,品它,看它。陶先生说:“老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说得正确些,先生创造学生,学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为了到达这一目的,今天的我们更要努力学习,努力把握时代规律,培养并发扬创新精神,真正负起“三钱粉笔,万钧重担”的为师之责,我希望每一个得意的孩子都能安康茁壮的成长,我愿为此付出毕生的精力!做一名让人民放心满意的老师!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