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三年级下数学教案例文

上传人:细水****9 文档编号:157226447 上传时间:2022-09-29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3.1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苏三年级下数学教案例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苏三年级下数学教案例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苏三年级下数学教案例文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资源描述:

《苏三年级下数学教案例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三年级下数学教案例文(2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苏三年级下数学教案例文新课程标准从关注学生的学习出发,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中师生共同追求的,而不是由教师所操纵的。因此,目标的主体显然应该是教师与学生。今天在这里整理了一些苏三年级下数学教案最新例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苏三年级下数学教案最新例文1教学目标1.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表达数量关系的能力.2.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自己探求知识的欲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教学重点通过实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术语表达这些数量关系,并在解答应用题的实际问题中加以应用.教学难点使学生熟练运用这些术语和关系式.

2、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口算:3040=640=20020=8050=128=3220=1504=2402=二、探究新知.1.导入: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各种数量关系.在乘法应用题中有哪些常见的数量关系?板书: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2.数学例1:认识:单价数量=总价(1)例1.铅笔每枝5角,买3枝用:53=15(角)15角=1元5角篮球每个70元,买2个用:702=140(元)鱼每千克9元,买4千克用:94=36(元)(2)引导学生明确:以上三个问题都是买东西用钱的事.每件商品的价钱叫单价;买了多少叫数量;一共用多少钱叫总价.第一个问题里的单价是5角,数量是3枝,总价是1元5角.第二个问题里的

3、单价是70元,数量是2个,总价是140元.第三个问题里的单价是9元,数量是4千克,总价是36元.从例1可以看出,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是:单价数量=总价(3)反馈练习:口答:每件商品的价钱叫(),买多少叫(),一共用多少钱叫(),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请你举出日常生活中符合以上数量关系的实际计算问题.3.教学例2.认识:单产量数量=总产量(1)例2.每棵苹果树平均收苹果25千克,3棵苹果树收:253=75(千克)菜园每畦产菠菜150千克,4畦产菠菜:1504=600(千克)(2)讨论思考:这两个问题都是说的什么事?这两个问题中单产量、数量、总产量分别是什么?从上面两个问题可以看出单产量、数

4、量和总产量之间有什么关系?(3)学生汇报:这两个问题都是说有关生产数量的事情.每棵树收多少苹果或每畦菜地产多少菜叫做单产量;有多少棵树或有多少畦菜地叫数量;把一共收多少苹果或产多少菜叫总产量.第一个问题里的单产量是25千克,数量是3棵,75是总产量.第二个问题里的单产量是150千克,4畦是数量,600是总产量,从上面两个问题可以看出单产量、数量和总产量之间的关系是:单产量数量=总产量(4)反馈练习:回答:每棵树收多少苹果或每畦菜地产多少菜叫(单产量),有多少棵树或有多少畦菜地叫(数量).举出日常生活中符合上述数量关系的实际计算问题.三、全课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两种数量关系?四、随堂练习.1.

5、填空:()()=总价()数量=总产量2.判断下面各题的对错.(1)知道每袋洗衣粉的价钱和买的袋数,求总价应用洗衣粉单价乘袋数.()(2)生产队有土地20亩,每亩产粮400公斤,共产粮多少公斤,是求数量的题目()五、布置作业.1.编一道已知单价和数量求总价的应用题.2.编一道已知单产量和数量求总产量的应用题.苏三年级下数学教案最新例文2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第25-26页。教学目的:1.记住求总价和总产量的数量关系。2.能正确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3.通过培养学生自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4.通过归纳揭示数量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教具准备:投影仪、幻

6、灯片。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认定目标1.小小售货员游戏。(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感知乘法应用题的一些数量关系。)2.教师小结:从上面的游戏我们可以看出,乘法应用题与我们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么同类型乘法应用题又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问题(板书课题)。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要完成以下两个任务(口头展标l.2)。评析:通过游戏把学生要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和强烈的学习兴趣,为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展标及时合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二、导学达标1.求总价数量关系的教学。(1)出示例1。例1.解答下面各题(投影出示相应的图)铅笔每支

7、8分,买3支用多少钱?篮球每个70元,买2个用多少钱?鱼每千克9元,买4千克用多少钱?(以上三道题让学生自己解答)(2)讨论(出示讨论题,四个小组讨论)。例1中的三道题都说的是哪一方面的事?题里已知条件有什么共同点?要求的问题又有什么共同点?(3)单价、数量、总价含义的教学。根据学生讨论回答的结果进一步说明:像这样,每件商品的价钱或单位重量的价钱;我们就把它们叫做单价(板书单价):买商品的件数或重量,我们就把它们叫作数量(板书数量);买商品一共用多少钱叫做总价(板书总价)。请你再举出一些生活中的单价、数量、总价的实际例子来。(4)引导学生总结数量关系。根据例1的三道题的解题规律,请同学们总结出

8、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学生总结,教师板书总结出的数量关系。)(5)看教材,勾画重点句子。(6)做一做指出例l各题中的单价、数量、总价各是多少?举出生活中像例1这种求总价的应用题。评析:通过让学生观察、比较、分组讨论和总结,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重视了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创设情境,让学生有成功的机会和产生成功的愉快感。2.自学求总产量数量关系。(1)按照老师教同学们求总价的方法,请你们带着以下思考题自学例2出示例2(投影出示三个思考题)。例2.解答下面各题(投影出示相应的图)。每棵苹果树平均收苹果25千克,3棵苹果树收多少千克?菜园每畦地产莱150千克

9、,4畦地产菜多少千克?思考题(四人小组讨论)两道题都说的什么问题,它们的条件和问题有什么共同点?什么叫单产量?什么叫数量?总产量?知道单产量和数量怎样求总产量?(2)检查自学情况(投影出示检测题)。例2的两道题都是求的应用题。每棵树收苹果的重量或每哇地产菜的重量叫做,有多少棵树或有多少波菜叫做,一共收多少菠菜叫做。写出求总产量的数量关系:例2中的单产量、数量、总产量各是多少?举出生活中像例2这种求总产量的应用题。评析:学生带着思考题进行自学,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体验到自己也会学习知识的快乐,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数学的兴趣。3.小结。以上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

10、用到的求总价和总产量的数量关系。知道单价和数量,用单价乘以数量就可以求总价;知道单产量和数量就可以求总产量。三、达标测评1.将题中已知条件和问题与相应的数量名称连起来。(1)皮球每个35元,买4个皮球一共用多少钱?数量总价单价。(2)每只母鸡平均每月下蛋20个,有5只母鸡。每月共下多少蛋?总产量数量单产量2.先说出数量关系,再解答。(1)学校买了4个排球,每个23元。一共用去多少元?(2)畜牧场平均每头奶牛每天产奶15千克,20头奶牛每天产奶多少千克?3.编一道已知单价和数量求总价的应用题。4.编一道已知单产量和数量求总产量的应用题。5.把下列应用题补充完整,并解答。(1)葡萄园每畦产葡萄20

11、0克,有3畦葡萄。?(2)每双童袜2元,,应付多少元?(补充不同的条件,用不同方法解答。)6.一个水果店运来150千克苹果,平均放在6个筐里,每千克苹果2元。每筐苹果多少元?(用不同的方法解)评析:测评题有密度,有梯度,既体现了基础知识要求,又体现了对学生能力的要求,1、2题是检查学生对今天所学内容是否都掌握;3、4题不仅要求学生要有这节课的基础,而且还要会选材和组装;5题的第(2)题补充不同的条件,要求学生思路要广,思维要灵活;6题要求学生用不同方法解答,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目的。四、全课总结(略)。苏三年级下数学教案最新例文3教学目的:1、让学生在理解算

12、理的基础上,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末尾有0的除法笔算方法。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等于0。2、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独立探索计算方法,再交流比较不同的算法,得到简便的方法。并能规范书写、正确笔算。教学重难点: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笔算过程方法,0的书写。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1、(图片出示)同学们,你们观察一下这幅图,图上都有些什么?让学生说说,说明3只兔子去采蘑菇,3只猴去采桃子。2、(出示问题)平均每只兔能采几个蘑菇?地上有几个蘑菇?让学生列出算式:63=2(个)(出示问题)平均每只猴能采几个桃?树上有几个桃子?一个桃子都没有,我们用哪个数表示?0。那每只猴子能采到几个桃?0个请学

13、生列出算式:03=03、那如果有4只猴子去采呢?怎样算?04=0那07等于几呢?09、013呢?(你知道了什么?让学生归纳出结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等于0(强调除数不为0)二、教学笔算1、复习0在记数中的占位作用27、207、270这三个数一样吗?哪里不同?有0、无0或0所在的位置不同,表示的数相同吗?2、出示例题,请学生读题。怎样列式?请学生列出算式?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列?说明隐含条件:一个星期是7天。2107=3、结果是多少呢?你能自己算一下吗?让学生独立计算4、交流算法,让学生起来说一说是怎样算的?教师进行板书记载并做总结评价,对于好方法给予表扬。5、用竖式计算根据前面我们学习的除法笔

14、算方法,这道题目是这样笔算的,6、教学一般写法我们看到最后把0移下来后,商0,再乘与除数又等于0,所以,我们计算的时候可以简单的写:板书一般写法。说明:商的末尾如果是商0,那只要直接商0,不用再去乘除数。被除数的末尾是0,也不用移下来。练习:360942177、教学试一试出示题目,先估计商是比100小还是比100大?并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你能把这两题笔算出结果吗?让学生独立进行笔算。8、组织交流让学生上台板演,并说说计算过程。教师进行适当的板演讲解、评价。(1)306除以3,当用0去除3时,商几?写在商的哪一位上,再怎样算?(强调被除数中间商0一定要写,商0后,0不用再去乘除数)把6移下来继续

15、除。(2)312除以3,当把1移下来去除3时,商0,0不用去乘除数,再把2移下来,与1合起来变成12去除39、总结笔算方法和注意点三、巩固练习四、全课总结布置作业:想想做做4板书设计: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1)苏三年级下数学教案最新例文4教学要求:1.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2.探索并掌握被除数中间、末尾有0,商中间或末尾也商0的计算方法,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仔细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4.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想法的过程,逐步学会与他人合作。教学重点:1.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是0”。2.掌握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

16、商0的算理和竖式简便写法的书写格式。教学准备:猪八戒吃西瓜的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出示课件,教师围绕学生感兴趣的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展开情节,讲“猪八戒吃西瓜”的有趣故事,在故事中出现数学问题:1.4个西瓜,师徒4人,平均每人吃几个?2.当猪八戒把西瓜全吃光了,其他三人还能分到西瓜吗?三个人一个西瓜也分不到怎样用算式表示?(03)二、列举实例,获得结论。1.03等于多少呢?你怎样想的?(1)三人一个西瓜也分不到,所以03=0。(2)03=0,所以03=0。2.同学们还能举出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吗?3.做一做。0204054.观察后说一说你们发现了什么?0除以一个数都得0。5.质疑讨

17、论00=?明确:0与任何数相乘都得0,所以00的答案不确定,因此0不能做除数。6.概括: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三、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运用“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这一结论,来解决除法计算中遇到的新问题。出示例6。寻找信息,列出算式。3093=4203=1.计算3093(1)学生独立计算。(2)小组内交流算法。(3)汇报计算过程,师生共同解决学生计算中遇到的问题。学生可能出现的竖式:(4)讨论:哪种算法正确?你是怎样判断的?(让学生自己先说,多提问几名,及时给出肯定和表扬)交流得出:a、b的计算结果是正确的,c算错了,因为3093的商是三位数,而不是两位数,十位上0除以3得0,这个0

18、写在十位上,如果不写商就是两位数了。1033=309,而133=39,所以商是103。教师强调: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因此十位上的03=0,这个0一定要写,0起占位的作用。(5)说一说a、b两个竖式有什么不同?你更喜欢哪一种写法,为什么?明确:由于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因此,写竖式时,可省略用0做被除数的这一过程,直接在这一位上商0,得出的竖式要简便些。师生共同用简便的书写方法重新计算。2.计算4203(1)先判断商的位数,再独立计算。(2)说出计算过程。问:为什么个位上商0?0不写行不行?(让学生自己发现总结,提问学生用语言表达,锻炼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探索简便写法。(

19、4)小结:做除法时,除到被除数十位正好除尽,而个位又是0,就不用再除下去,只要在个位上补0就可以了。四、巩固练习,强化新知。1.P29做一做。4022609375059807选一组进行笔算。订正时,说出算法。2.练习七第3题。独立改错,汇报时说出错误原因。五、总结收获。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提醒大家在计算中注意什么?六、布置作业。反思:整节课下来,整体来说是还可以,至少对于我这样的第一年教教材的老师来说。但是还是有些地方处理的不太清楚。各个环节设想的很好,但在实际上课时不能很好的灵活贯彻,缺乏根据学生课堂实际进行合理的调控,以后在这方面要多备教法、备学生、尽量形成成熟、机智的课堂教学。在商中间和

20、商末尾用0占位的时候,还强调的不够多。在一节课的后半节,学生的注意力就已经不集中了。所以学生的反馈也就不是很好了。以后一定要把握好重难点,多敲多点,同时注意调控学生学习状态,计时引导纠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苏三年级下数学教案最新例文5(1)乘法应用题和物价、产量数量关系教学目的:通过实际的例子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数学术语表达常见数量关系,并能在解答应用题和实际问题中加以运用,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数学术语表达常见数量关系。教学难点:掌握用数学术语表达常见数量关系。教学关键:常见数量关系。教学过程。一、谈话。我们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存在着各种数量关系,这

21、些数量关系在以前解答各种应用题时都已经遇到过,只是没有加以概括总结。今天我们来学习常见的几种数量关系。二、新授。1、揭示课题:来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2、教学例1。(题略)(1)分别出示例1的3道题。分别出示每道题。用幻灯投影每道题的题意图。要求全班学生默读并想一想各题的两个已知条件是什么?问题是求什么?(2)学生默读题目后,把3道题独立地解答出来。(3)指名讲述解答方法,然后板书算式。铅笔3支用:83=24(分)=2角4分篮球2个用:282=56(元)鱼4千克用:34=12(元)答:(略)(4)提问:同学们观察这3道题所说的事情都是哪一方面的?3道题中的已知条件有什么共同点?3道题中的要

22、求问题有什么共同点?引导学生说出这3道题都是说购买商品的事,都知道每件商品的价钱和买多少,求一共用多少钱。教师进而指着3道题的第一个条件。告诉学生“每件商品的价钱”。我们叫它单价。(板书:单价)接着指第二个条件,告诉学生“买了多少”,我们叫它数量。(板书:数量)。“一共用了多少钱”,我们叫它总价。(板书:总价)再问:单价是什么意思?总价是什么意思?知道了单价和数量怎样求总价?引导学生回答后,根据这3道题的实际找出三种量之间的关系,总结出:单价数量=总价再问:请同学们想一想每道题中的单价是多少?数量是多少?总价是多少?指名学生回答。小结: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都要遇到买商品的事,掌握了“单价数量=总

23、价”这种数量关系后,买东西时只要看商品的单价和我们买的数量,就可以用单价乘以数量求出要付的总价了。3、巩固练习。(1)完成教科书第25页“做一做”的题目。读题。理解题意:符合例1所说的数量关系,也就是说已知条件是单价和数量,去求总价的实际计算的问题。指名学生口述例举的问题,并解答。(2)讲出下面各题中的单价、数量、总价各是多少?每个保温瓶20元,买3个用:每千克猪肝16元,买5千克用:每千克大葱2元,买12千克用:每套同样的童装50元,买4套用:(2)乘法应用题和物价、产量数量关系教学目的:通过实际的例子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数学术语表达常见数量关系,并能在解答应用题和实际问题中加以运用

24、,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数学术语表达常见数量关系。教学难点:掌握用数学术语表达常见数量关系。教学关键:常见数量关系。教学过程。一、复习:略。1、教学例2。(题略)(1)教学例2的第一道题。出示例2的第一道题。幻灯投影:第一道题的图,在每筐苹果边加画苹果树一棵。教师讲解每筐苹果是从相对应的苹果树上采摘下来的,平均每棵采摘25千克。全班学生看题、图后独立解答。(2)教学例2的第二道题。出示例2的第二道题。幻灯投影出菜园的一排菜畦、教师讲述菜畦的意思,每畦可收菠菜150千克。学生独立解答。(3)指名讲述解答方法,板书算式。2、棵苹果收。253=75(千克)3、畦产菠

25、菜:1504=600(千克)答:(略)(4)提问:刚才例2的两道题中的第一个已知条件都是讲什么?引导学生回答都是讲平均产量。即单产量。两道题中的问题都是求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出都是求总产量。教师归纳、例2的两道题中的“每棵树收苹果的重量”和“每哇收菠菜的重量”,我们叫它单产量。(板书:单产量)“有多少棵树或有多少畦”,我们叫它数量。(板书:数量)“一共收多少苹果或产多少莱的重量”,我们叫它总产量。(板书:总产量)(5)再问:已知单产量和数量怎样求总产量?指名学生回答后总结出:单产量数量=总产量(6)小结:我们掌握了“单产量数量=总产量”这个关系式,平常在解答求总产量的应用题时只要找出单产量和数量

26、,然后用单产量乘以数量就求出总产量了。4、巩固练习。(1)完成教科书第26页“做一做”的题目。问:谁能举出已知条件是单产量和数量,求总产量的实际计算问题呢?指名学生口述实例,并解答。(2)试练。解答下列各题后,再分别指出每道题的单产量、数量和总产量各是什么?每吨甘蔗可以产糖120千克,5吨甘蔗可以产糖多少千克?菜园每畦马铃薯收140千克,4畦收马铃薯多少千克?每吨海水可晒盐2千克,1000吨海水可晒盐多少千克?二、课堂综合练习。请指出下面各题分别属于哪一种数量关系?每道题中的两个已知数分别是什么量?问题是什么量?(学生回答后,再解答出来。)1、每双童袜2元,买同样的6双应付多少元?2、每只母鸡

27、平均每月下蛋20个,5只母鸡每月共下蛋多少个?3、蔬菜小组每平方米平均收大白菜25千克,一畦8平方米的菜地能收大白菜多少千克?4、排球每个25元,学校买回4个用了多少钱?三、课堂作业。做练习六的第1-4题。(3)乘法应用题和行程、工作量数量关系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7页上的内容,练习六的策5-9题。教学目的:通过实际的例子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术语表达数量关系中,并能在解答应用题和实际问题中加以应用,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一定的数学思维方法。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术语表达数量关系。教学难点: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教学关键: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一定的数学思维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

28、。40805503002070501542430150832022、先说出下面各题的数量关系,再解答。(1)每个熊猫玩具15元钱,幼儿园买回5个要用多少钱?(2)每棵柑树平均收柑75千克,8棵柑树共收柑多少千克?二、新授。1、教学例3。(1)出示例3的两道题。要求全班学生独立解答后,指名学生口述解答方法,然后板书算式。汽车每分行750米,4分行:7504=3000(米)小强每分步行66米,5分步行:665=330(米)(2)提问:这两个问题有什么相同点呢?这两题都是知道每分走的米数和走了多少分,求一共走多少米路。像这两道题中第一个已知条件那样,都是每小时(或每分。每天)行的路程,我们叫它速度。

29、(板书:速度);像第二个条件那样,都是知道小时数(或分数、天数),我们叫它时间(板书:时间);算出一共行多少路,我们叫它路程(板书:路程)。(3)再问:速度是什么意思呢?时间是什么意思呢?路程是什么意思呢?(4)再问:根据例3中两道题,看出已知速度、时间怎样求路程呢?引导学生回答之后,根据例3中两道题的实际。找出三种量之间的关系,总结出:速度时间=路程(5)谁能说一说上面每道题里速度是多少?时间是多少?路程是多少?小结:我们掌握了速度时间=路程这种数量关系,只要知道了速度和时间,就可以用乘法求出“路程了。2、巩固练习。(1)指出下面每题中的速度是多少?时间是多少?路程是多少?小华每分走60米,

30、6分能走多少米?轮船每小时行驶35千米,2小时能行驶多少千米?声音在空间每秒传播400米,7秒能传到多少米远的地方?(2)完成教科书第27页的”做一做“题目。问:谁能举出日常生活中符合例3所说的数量关系的实际计算问题?启发学生可以编出:步行、自行车、汽车、火车、飞机等的速度、时间和所行路程的实际计算问题。(4)乘法应用题和行程、工作量数量关系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8页上的内容,练习六的策5-9题。教学目的:通过实际的例子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术语表达数量关系中,并能在解答应用题和实际问题中加以应用,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一定的数学思维方法。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术语表达数量关系。教学难点

31、: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教学关键: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一定的数学思维方法。3、教学例4。(1)出示例4的两道题。要求全班学生独立解答。学生解答完后指名口述解答方法,然后板书算式。一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布3米,8小时织:38=24(米)编篮小组每天编竹篮16个,5天编:165=80(个)(2)教师讲述上面的两道题中,每一小时、每一天完成的产品的多少,我们叫它工效工效的意思是工作效率,简写为工效,是在一个单位时间里(如一分、或一小时、或一天、或一星期、或一个月)做的工作量。一个单位时间里做的工作量多,就是工效高。(板书:工效);所用的小时数、天数,我们叫它时间(板书:时间);一共完成的产品数量,我们叫它

32、工作总量。(板书:工作总量)(3)提问:上面的每道题中什么是工效?什么是时间?什么是工作量?知道了工效和工作时间怎样求工作总量呢?引导学生回答后,根据例4的两道题的实际找出三种量之间的关系,总结出。工效时间=工作总量(4)小结:我们掌握了速度时间=工作总量这种数量关系后,只要知道了工效和时间,就可以用乘法求出工作总量了。4、巩固练习。(1)说出下面每题中什么是工效?什么是时间?什么是工作总量?一台碾米机每小时碾米500千克,3小时碾米多少千克?一架磨粉机每分磨粉15千克,5分磨粉多少千克?李师傅每天生产熊猫玩具7个,8天生产多少个?(2)完成教科书第28页的”做一做“题目。问:谁能举出日常生活中符合例4所说数量关系的实际计算问题。启发学生说出已知工效和时间,求工作总量的题目。三、作业。做练习六的第5-9题。苏三年级下数学教案例文2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