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井工程10测斜与计算ppt课件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15722125 上传时间:2020-09-01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9.60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钻井工程10测斜与计算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钻井工程10测斜与计算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钻井工程10测斜与计算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资源描述:

《钻井工程10测斜与计算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钻井工程10测斜与计算ppt课件(6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轨迹测量与计算,钻井工程,1,第1节 井眼轨迹的基本概念 目的:掌握有关参数的概念及这些参数之间的关系。 一、轨迹的基本参数: 测量方法:非连续测量、间断测量。“测段”、“测点”。 井深、井斜角和井斜方位角轨迹的三个基本参数 (1)井深(或称为斜深、侧深) 井口(通常以转盘面为基准)至测点的井眼长度。 以字母 表示 ,单位为米(m)。 井深增量(井段):下测点井深与上测点井深之 差。以 表示。,2,3,4,(2) 井斜角 ( ): 指井眼方向线与重力线之间的夹角。单位为 ( ),井眼方向线: 过井眼轴线上某测点作井眼 轴线的切线,该切线向井眼前进 方向延伸的部分称为井眼方向线。 井斜角增量()

2、: 下测点井斜角与上测点井斜 角之差。,5,()井斜方位角(井眼方位角、方位角): 在水平投影图上,以正北方 位线为始边,顺时针方向旋转 到井眼方位线上所转过的角度。 井眼方位线(井斜方位线): 某测点处的井眼方向 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 井斜方位角增量:上下测点的井斜方位角之差。 井斜方位角的变化范围:,6,()井斜方位角 井斜方位角的另一种表示方式: 象限角:指井斜方位线与正北方 位线或与正南方位线之间的夹角。 象限角的变化范围: 之间。 磁偏角: 磁北方位与正北方位之间的夹角。 磁偏角校正: 真方位角= 磁方位角 + 东磁偏角 真方位角= 磁方位角 - 西磁偏角,7,二、轨迹的计算参数 由

3、基本参数计算得到的参数。 (1)垂直深度 D (垂深):轨迹上某点至井口所在水平面的距离。垂深增量称为垂增 ( )。 (2)水平投影长度 Lp (水平长度、平长): 井眼轨迹上某点至井口的长度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即井深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长度。 水平长度的增量称为平增 ( ),8,(3)水平位移 S (平移):轨迹上某点至井口所在的铅垂线的距离,(或:在水平投影面上,轨迹上某点至井口的距离)。 平移方位线:在水平投影面上,井口至轨迹上某点的连线。国外将水平位移称作闭合距 我国将完钻时的水平位移称为闭合距 (4)平移方位角 : 平移方位线所在的方位角。 国外:将平移方位角称作闭合方位角。 国内:指完钻

4、时的平移方位角为闭合方位角。,9,10,(5)N坐标和E坐标:南北坐标轴,以正北方向为正 东西坐标轴,以东北方向为正 (6)视平移 V: 水平移在设计 方位线上的投影长度。,11,(7)井眼曲率K (”狗腿严重度”、“全角变化率”),井眼曲率定义:K= /L,A,B,12,(7)井眼曲率K (”狗腿严重度”、“全角变化率”) 指井眼轨迹曲线的曲率。平均曲率 “狗腿角”或“全角变化” 上下二测点的两条方向线之间的夹角(空间夹角)。 狗腿角的计算: Lubinski公式:,13,该测段的狗腿角,( ); 该测段的平均井眼曲率,( )/30m ; 该测段的平均井斜角, ( ),钻井行业标准计算公式:

5、,14,1.三维坐标法 坐标系:0-D-N-E,借助辅助面,能形象直观地反映出井眼的形状和走向。但不能反映出真实的井身参数,且作图难度大。,第2节 井眼轨迹的图示法,15,2. 投影图示法 垂直投影图 + 水平投影图,缺点:垂直投影图不能真实地反映井深L 和井斜角等轨迹参数。,16,3. 柱面展开图示法(二图法) 垂直剖面图 + 水平投影图,过轨迹上的每一点作铅垂线,所有铅垂线便构成一个曲面,称为柱面。将此柱面展开就形成垂直剖面图。 原 点:井口 纵坐标:垂深 D 横坐标:,优 点 (1)容易想象轨迹形状 (2)能真实反映井身参数 (3)作图简便,平长 LP,17,1、水平投影图 投影面:水平

6、面 坐标系:以井口为原点,N坐标轴、E坐标轴 表达的参数:N坐标值、E坐标值、水平位移 S 水平长度Lp 、闭合距、井斜方位角 平移方位角 、闭合方位角。 2、垂直投影图 投影面:过设计方位线的铅垂面,即井口和目标点所在的 铅锤面。 坐标系:原点(井口)、横坐标(视平移)、纵坐标 (垂深) 表达的参数:垂深 D ,视平移 V ,井斜的增减趋势,18,3、垂直剖面图 垂直剖面:过井眼轴线上各点垂线组成柱面展开图。 坐标系:原点(井口)、横坐标(水平长度)、 纵坐标(垂深) 表达的参数:垂深 D, 水平长度Lp ,井深 ,井斜角 a .,19,第3节 测斜原理,测斜仪器分类; 测斜原理; MWD信

7、号传输原理;,此节来自:韩志勇教授的“测斜仪器及其测斜原理”,20,测斜仪器分类,21,测斜原理液面原理,1. 液面是水平的。井眼轴显示倾斜的。液面与井眼轴线的法面的交角,即为井眼井斜角。 2. 氟氢酸测斜仪就是这个原理。 3. 虹吸测斜仪也是应用此原理。,22,测斜原理液面原理,HF液面原理测斜定向: 齿刀上的齿尖所指方位,标志着造斜工具的工具面方位。 测量时仪器最下面的铅模压在定向齿刀上,留下齿刀的印痕,于是可知道造斜工具的工具面方位; 同时,氟氢酸液瓶的液面倾斜方位代表着井斜方位。于是知道了工具面方位与井斜方位的关系。 需在下钻前在裸眼内测得井斜方位;,23,测斜原理重力原理1.重锤罗盘

8、照相,井斜角的定义就是:重力方向与井眼方向之间的夹角。所以可以利用重力原理测量井斜角。 悬挂的重锤,总是指向重力方向; 罗盘面上刻有许多同心圆,代表不同的角度。 对着罗盘照相,“十”字标记投影到罗盘面上,可以读到井斜角值。 重锤悬挂长度越长,测量范围就越小; 巧妙设计,可测900甚至1200井斜角。,24,井斜方位角的测量 摆锤所在铅垂线与仪器轴线(井 眼方向线)构成井斜铅垂面,该井 斜铅垂面与水平面的交线就是井斜 方位线。摆锤在罗盘面上的投影位 置所在的放射线与罗盘N极之间的 夹角即为 井斜方位角 。(注意:在 井下,罗盘标志方位与实际地理方 位相反。) 井深测量: 根据电缆长度或钻柱长度。

9、,25,测斜原理重力原理重锤打孔测井斜,重锤带尖; 时钟控制; 到时间后,由时钟控制驱动弹簧,推动打孔纸板撞向重锤的尖部,从而打孔。 由孔眼位置可读井斜角。,26,测斜原理重力原理3.重力加速度计,原理: 重力元在重力作用下要发生位移,引起电容传感器的电容发生变化,此变化信号通过放大以后,使线圈产生一定的电流,该电流产生磁力使重力元复位。 重力元位移大小,反映在线圈给出的电压大小。 重力元的位移大小与重力元在空间的状态有关。,27,测斜原理重力原理3.重力加速度计,重力元的空间状态: 水平状态,重力方向与位移方向一致,位移最大; 垂直状态,重力方向与位移方向垂直,位移为零; 倾斜状态,重力方向

10、与位移方向有一定夹角,位移与角度sin成正比。,28,测斜原理重力原理3.重力加速度计,重力加速度计的布置 在测斜仪器中,在X,Y,Z三个方向上,各装一个重力加速度计,则三个重力加速度计的测值是不同的。通过计算,可以算出重力方向与仪器轴线的夹角即井斜角的大小。,29,测斜原理重力原理3.重力加速度计井斜角的计算,Z轴与重力方向g的夹角,即为所测点的井斜角。 X、Y、Z三轴的测值,分别为:GX、GY、GZ,则:,30,测方位原理磁北原理磁北原理,地球有个磁场,地球上任一点都受到磁场的作用,该点的磁力线方向(即磁北方向)在一段时间内基本上是不变的。测的磁力线方向与井眼方位线的夹角,即是井斜方位角。

11、,31,测方位原理重力原理1.磁罗盘,磁罗盘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 磁罗盘始终处于水平位置,并可自由转动,罗盘始终指出磁北极的方向。 与重锤罗盘和为一体,在测得井斜角的同时,也测出井斜方位角。,32,测方位原理磁北原理1.磁罗盘,如果罗盘盘面上的方位标志,与地理方位相同,则“十”字标记落在低边方位线上。而井斜角是高边方位线与正北方位线的夹角。所以罗盘面上的读值与实际井斜方位相差1800。 为了丛罗盘盘面上直接读出井斜方位,需要将N和S位置互换,E和W位置互换。,罗盘面方位与地理方位相反的情况,33,测方位原理磁北原理2.磁通门,磁通门结构: 铁心上绕着两级线圈。 初级线圈,先正向缠绕,然后又反

12、向缠绕。线圈内通交流电,不管电流大小和变化如何,线圈感应的磁场互相抵消为零。 次级线圈,仅一个方向缠绕,且不通电。在没有地球磁场情况下,也不会感应电流。 在地球磁场影响下,会感应出电流来。感应的电压大小与该点处地球磁场强度大小有关,与通过磁通门的磁通量多少有关。,34,测方位原理磁北原理2.磁通门,磁通门状态 磁通门与磁力线方向的关系状态不同,通过的磁通量多少就不同。 磁通门的布置 磁通门在仪器中的三个坐标方向布置,根据三个磁通门测得的磁通量的值,可以算出磁北方向与井眼方位的夹角,即井斜方位角。,35,测方位原理磁北原理2.磁通门井斜方位角计算,将X、Y、Z各轴和井斜方向线都投影到水平面上;这

13、时,Z轴和高边方位、井斜方位,都在同一条线和同一方位上。 选择V1和V2两个坐标轴: V1轴与Z轴同向; V2轴与V1轴互相垂直且自V2正方向顺时针90度到达V1正方向;,36,测方位原理磁北原理2.磁通门井斜方位角计算,X、Y、Z三个方向上的三个磁通门的测值,分别为:HX、HY、HZ 。 X、Y、Z三个方向上的三个重力加速度计的测值,分别为:GX、GY、GZ 。 将HX、HY、HZ 测值分别分解到V1和V2两个轴上。,37,测方位原理磁北原理2.磁通门井斜方位角计算,这是水平面上的投影图。 显然,井斜方位角可用下式计算:,当V10时,用下式计算:,当V10时,用下式计算:,38,测方位原理磁

14、北原理2.磁通门井斜方位角计算,39,测方位原理陀螺原理,陀螺仪结构及原理: 高速旋转的陀螺仪具有定向性(定轴性)。加上内外框架,构成“万向机架”。只要陀螺轴的方向不变,与外框架构成一体的罗盘的方向也就不变。 在陀螺仪启动时,人为地使陀螺轴指向地理正北(不是磁北),就可保证罗盘的N极始终指向地理正北。 如此即可以陀螺罗盘的正北作为参照方向,测量井斜方位。,40,测方位原理陀螺原理,陀螺轴的转速非常高,一般为41500rpm,还有更高转速的。 制造要求整个仪器的内外框架的重心(包括罗盘重量在内) ,必须与陀螺的重心完全重合。否则陀螺将会出现“进动”。 进动(Precesion):由于陀螺质量偏心

15、,使陀螺受到一个外力A的作用。在力A的作用下,内框架并不转动,而是外框架转动一个角度,这就会使罗盘的N极偏离地理正北方位,从而影响陀螺仪的精度。 进动,表现在罗盘的N极偏离正北,称为“漂移(Dift)”,即使陀螺仪的重心只有10微米(0.01毫米)的偏差,也会使外框架的“进动”即陀螺的“漂移”达到每小时几度。,41,测方位原理真北原理,真北原理就是在测量过程中,仪器自动寻找地理北极,并以地理北极为准测量井斜方位。 质量为m的物体,绕oo轴转动,线速度为v,旋转半径为r,则该物体具有角动量 。角动量是一矢量,其标量为: 具有转动惯量I的物体,绕ZZ轴以角速度转动,则该物体具有角动量 。其标量为:

16、,42,测方位原理真北原理,陀螺仪的转子在绕自身轴线转动时,将具有角动量 。 其方向与陀螺轴线一致。 角动量的大小与转动角速度和转动惯量I 有关。 陀螺仪又是地球上的一个物体,将随地球一起绕地轴转动。所以陀螺仪还具有角动量 。 其方向总与地轴正北方向一致。 此角动量大小与陀螺仪质量m,绕地轴转动的速度v和距地轴的距离r有关。而v和r显然与陀螺仪所在地点的纬度有关。,43,测方位原理真北原理,反映了陀螺轴线方向; 反映了地轴正北方向; 一般来说,二方向不一致。,陀螺仪具有的总的角动量为: 当 和 方向一致时, 当 和 方向不一致时,要用矢量合成求得,44,测方位原理真北原理,现在我们强迫改变陀螺

17、轴的方向,即改变 的方向,使其方向与 相一致。 这样作,需要给陀螺轴一个外力距 此外力矩的大小,反映了 和 的差别。,45,测方位原理真北原理,实际测量前,在地面上将 与 的水平分量 调为一致。 以此时需要的外力距 作为零点。仪器在井下测斜过程中,陀螺轴线随着井眼方向的变化而不断变化。这种变化时强迫性的。使之强迫变化的外力距 也在不断变化。 显然, 就反映了井眼轴线的方向与正北方向的差别,于是可以计算出井眼方位角来。,46,惯性导航原理,导弹、卫星、航天器等的导航,潜水艇和大海航行的导航,在没有参照系可循的情况下,使用惯性导航。 在惯性导航仪器中的N、E、H三个方向,装有三个加速度计,和三个方

18、向的陀螺仪。三个方向的陀螺仪,保证三个方向的加速度计指向始终与N、E、H三个方向一致。 从仪器下井开始,不断地记录三个加速度计的测值。不断地根据三个加速度计测的三个轴向的加速度对时间的积分,算出仪器在三个轴向的运行速度,再根据速度对时间的积分,不断地算出仪器在三个轴向N、E、H的位移增量。 每隔10秒钟,给出一组测点的N、E、H坐标值。 如果想计算每个测点的井斜角、井斜方位角以及井眼曲率等参数,可以采用反算法。,47,各种方法精度对比,48,MWD原理简介组成,MWD(随钻测量系统) 开始出现随钻测斜SWD(Survey While Drilling); 后来出现随钻测量MWD(Measure

19、ment While Drilling); 可测内容:井斜参数(井斜角、井斜方位角);定向参数(工具面角);地层参数(电阻、伽码等);工艺参数(钻压、转速等);泥浆参数(井温、压力等); MWD三大组成部分: 井下测量部分:各种参数的传感器、输出测量信号等; 信号传输部分:编码器、传送部分、动力部分; 地面接收部分:译码器、计算、显示、存储、打印等; 三部分中,难度最大的时传输部分。,49,MWD原理简介电缆传输法,电缆传输法的优点: 信息传输效率高,速度快,信息量大,可进行实时传输; 不需要井下电源,地面电源通过电缆传导井下; 可以双向通信,形成闭环控制; 不存在信息衰减问题,没有井深限制;

20、 1. 电缆钻杆: 特制的钻杆,电缆埋在钻杆壁里。特殊接头,不仅可连接钻杆,还可连接电缆。 缺点:电缆钻杆制作太复杂; 2. 有线随钻: 仪器和电缆从测入接头进入钻杆水眼,并下入到井下。缺点: 下入后不能接单跟; 无法进行旋转钻进; 电缆容易磨损;等等,50,MWD原理简介电磁波及声波传输法,电磁波传输法: 电磁波可以传输电视、广播、电报等等,原理上可以传输井下测量信号,实际上困难很大; 主要问题是:传播介质是井内泥浆和地层岩石,信号衰减太厉害; 至今未见应用;,声波传输法: 地面制造地震波,传导井下后在反射回到地面,接受后可以得到地层信息,原理上也可以将井下测量信息传导地面上。 但是实际上困

21、难很大,主要问题也是信号衰减严重,受到的干扰太多。 现在还在研究中。,51,MWD原理简介泥浆压力脉冲传输法,钻柱内外都有泥浆,泥浆有压力,在井下制造一个压力脉冲,通过钻柱内的泥浆传导地面上。在立管上可以接受到此压力波。传播速度14001500米/秒。 正脉冲:平时凡尔打开,立管压力正常,凡尔被堵时压力突然增高,发出一个脉冲信号。压力增高代表“1”;压力不增高代表“0”。 负脉冲:平时凡尔堵住,立管压力正常,凡尔打开时将井内与环空连通,相当于循环短路,压力突然降低,发出一个负脉冲信号。 主要缺点:传输速度慢。一个脉冲5秒钟,传一个参数需要12分钟。,52,MWD原理简介连续波传输法,两个大小形

22、状完全相同的盘子,开着同样的槽口。一个是静盘,一个动盘。马达带动动盘连续旋转,槽口连续“被堵”和“开通”,造成连续波形。 动盘转速不同,得到的连续波形就不一样。 只要有两种波形就够了,一种代表“1”,一种代表“0”。 每秒钟可发出三个波形,传输一个参数,只需要9秒钟。,53,对测斜计算数据的规定,1测点编号:测斜自下而上,测点编号则自上而下。第一个井斜 角不等于零的测点作为第1测点。 2测段编号:自上而下编号。第i-1 测点与第i 测点之间所夹的测段为第i测段。 3第测点:第测点的井深大于25m 时,第测点的井深比第测点的井深小25m,且井斜角规定为零。第测点的井深小于或等于25m时,规定第测

23、点的井深和井斜角均为零。 4若i= 0,对第i测段取:i=i-1;对第i+1测段取:i=i+1 。 5在一个测段内,井斜方位角变化的绝对值不得超过180。 i-i-1180时, i=i-i-1-360 c=(i+i-1)/2-180 i-i-1-180时,i=i-i-1+360 c=(i+i-1)/2+180,54,1、计算顺序:计算的目的是算出每个测点的坐标值; 从第1 个测段开始,逐段向下进行 算出每个测段的坐标增量;累加求得测点的坐标值。 第0 测点的坐标值,,第4节 轨迹计算方法,55,2、计算内容: 测点:五个直角坐标值( ) 两个极坐标值( ) 测段:四个坐标增量( ) 井眼曲率

24、3、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要计算测段的四个坐标增量,就必须知道测段的几何形状。而测斜只能测上下两点的参数,测段形状未知,计算时只能假设测段形状,假设不同,计算方法不同。,56,4、计算方法: (1)平均角法:假设测段是一条直线;该直线的方向是 上下两测点处井眼方向的“和方向”(矢量和)。,测段计算公式:,57,(2)圆柱螺线法 假设测段形状为一条等变螺旋角的圆柱螺线;其两端与上下两测点处井眼方向相切。在水平投影图上是圆弧,在垂直剖面图上也是圆弧。 测段计算公式:,注意:公式中 和 单位,求三角函数时用度,其他情况用弧度。,58,59,(3)曲率半径法 美国人也曾提出了以圆柱螺旋线为模型的测段参数

25、计算方法,称之为曲率半径法,其计算结果与圆柱螺旋法相同,只是计算公式的表达式不同。 曲率半径法测段计算公式:,注意:圆柱螺旋线法与曲率半径法的公式,在分母位置上都有 和 (单位为弧度)。这两个增量中的任意一个或同时为零,都需要另选公式计算,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校正平均角法。,60,(4)校正平均角法 我国钻井行业标准规定使用的方法(校正平均角法)。 测段计算公式:,其中:,注意:以上二式中 和 的单位为弧度。 测段计算公式与平均角法公式的形式相似,只是在平均角法的公式基础上乘上校正系数 和 ,因而称之为校正平均角法。,61,关于校正平均角法的推导: 在曲率半径的基础上,进行三角变换:,将三角

26、函数用幂级数表示: 取:,62,将以上几式代入曲率半径法公式,即可得到校正平均角法计算表达式:,63,5 定向井轨迹常规绘图,利用测斜计算结果可以绘出垂直剖面图(H, S)、水平投影图(N, E)、垂直投影图(H, V) 垂直剖面图上井斜是真实的,垂直投影图上方位是真实的,H,H,64,6、定向井轨迹质量评价1). 中靶计算,已知条件:目标点坐标(Dt,Nt,Et) 和 实钻井眼轨迹数据。 (1) 计算中靶点p点的水平坐标: (2) 靶心矩的计算: (3) 中靶精度计算,当DJ0时,为脱靶; 当DJ=00.6时,为合格井; 当DJ=0.60.85时,为良好井; 当DJ0.85时,为优质井;,65,2). 轨迹符合率计算,已知条件:设计轨道数据 和 实钻井眼轨迹数据。 (1) 计算每个测点到设计轨道水平距离:,66,2. 轨迹符合率计算,(2) 计算水平距离的加权平均值JJ: (3) 轨迹符合率的计算:,67,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