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供应链协同利益分配的问题研究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57127835 上传时间:2022-09-28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9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建筑供应链协同利益分配的问题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建筑供应链协同利益分配的问题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建筑供应链协同利益分配的问题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资源描述:

《建筑供应链协同利益分配的问题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供应链协同利益分配的问题研究(4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建筑供应链协同利益分配的问题研究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建筑供应链协同利益分配的问题研究 英文并列题目 Study on the Problem of Cooperative Benefit Distribution in Construction Supply Chain 学生姓名 _学号 20_510835 专业 管理科学与工程 研究方向 供应链管理 入学年月 20_.9 完成时间 20_510 经济管理学院 目 录 一、立论依据 1 (一)选题背景和立论依据 1 (二)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3 1.研究目的 3

2、 2.研究意义 3 二、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基础 4 (一)相关概念界定 4 1.建筑供应链的概念 4 2.建筑供应链协同的概念 4 3.显性和隐性协同努力的概念 5 4.建筑供应链协同利益的概念 5 5.供应链利益分配的概念 7 (二)相关理论基础 8 1.供应链协同管理理论 8 2.供应链利益分配理论 10 3.博弈论 12 (三)文献综述 15 1.建筑供应链协同的研究现状 15 2.利益分配的研究现状 20 3.研究评述 22 三、研究内容 23 1绪论 23 1.1选题背景及立论依据 23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23 1.2.1研究目的 23 1.2.2研究意义 24 1.3国内外研究

3、现状 24 1.3.1建筑链协同研究现状 24 1.3.2利益分配研究现状 24 1.3.3研究评述 24 1.4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24 1.4.1研究的主要内容 24 1.4.2研究方法 24 1.4.3研究的创新点 24 1.5技术路线图 24 2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4 2.1概念界定 24 2.1.1建筑供应链的概念 24 2.1.2建筑供应链协同的概念 24 2.1.3 显性和隐性协同努力的概念 24 2.1.4 建筑供应链协同利益的概念 24 2.1.5供应链利益分配的概念 24 2.2相关理论基础 24 2.2.1 供应链协同管理理论 24 2.2.2 利益分配的相关理论

4、 24 2.2.3博弈论 24 3建筑供应链协同利益问题分析p 24 3.1建筑供应链协同合作的理论分析p 24 3.1.1建筑供应链协同合作的基本特征 25 3.1.2建筑供应链协同合作的动因分析p 25 3.1.3建筑供应链协同合作的运行问题分析p 27 3.2建筑供应链协同利益分配的影响因素分析p 32 3.2.1供应链节点企业的资投入 32 3.2.2供应链节点企业的协同努力 32 3.2.3供应链节点企业的经济效益贡献 33 4建筑供应链协同利益分配博弈模型的构建与分析p 33 4.1建筑供应链利益分配模型的构建与分析p 33 4.1.1建筑供应链利益分配模型的基本假设 33 4.1

5、.2建筑供应链利益分配模型的构建 33 4.1.3建筑供应链利益分配模型的分析p 33 4.2建筑供应链协同利益分配模型的构建与分析p 33 4.2.1建筑供应链协同利益分配模型的基本假设 33 4.2.2建筑供应链协同利益分配模型的构建 34 4.2.3建筑供应链协同利益分配模型的分析p 34 5基于协同能力的建筑供应链协同利益分配算例分析p 34 6结论与展望 34 6.1研究结论 34 6.2研究展望 34 四、研究流程图 35 五、研究方法 36 六、论文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36 (一)论文的重点和难点 36 (二)论文的创新点 37 七、课题研究计划 37 八、课题所需经费概算

6、 37 九、【参考文献】:p 38 十、附录:论文提纲 42 一、立论依据 (一)选题背景和立论依据 建筑业是一个古老的行业,自有人类以来,就有建筑活动。建筑业在各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发展中均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业的产值很大,且每年均以较大幅度增长。但是,建筑业的运作效率却不高,建筑业的利润与其他行业相比普遍偏低,美国建筑业协会发现大量项目达不到预定的成本和进度目标1;英国的建筑委员会明确指出建筑业应该更有竞争力,其建设成本可以降低30;根据莫罕默德估计,在不增加资配置的情况下,一个典型的工程项目的进度可以缩短25。 目前,在我国工程建设领域,物料供应管理上采用的基本上

7、是传统的业主-供应商-施工方的工程建设物资模式。一般来说,业主成立一个大型的项目建设管理机构,公司根据材料种类,将其划分为集中采购和项目自购,集中采购分为招标和议标,招标分为公司招标和项目招标:议标分为两种,分别是公司与项目共同议标和项目自行议标。项目自购是指由项目自行购买,在物资管理中直接办理入出库。并且,在项目的各个阶段,大部分材料由业主进行管控,聘请监理机构对相应工作进行监理。在这种模式下,我国的工程企业利润率很低、物料管理混乱,并且从总体上来看,工程项目的材料成本高、工程材料的质量得不到保证、供应问题导致的工期拖延等情况严重。这种情况从技术上无法得到解决,需要从工程的建设制度上进行改进

8、。 从建设项目的材料管理制度的本质来看,工程供应链的核心是物料供应与施工的整合、业主方和供应商对项目实行优化设计精细管理,从而降低项目的总成本和总周期。一般来说,对于项目建设的总承包商而言,其具有施工和材料管理能力于一身,工程总承包项目所包含的物料管理和施工工作均在其内部完成,两部分工作之间易于协调,可以很好地实现供应和施工的整合、实行精细化管理。但是,实际上我国的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大多数的总承包商施工建设能力较强,但是缺乏与供应商之间的配合和协调。工程总承包项目的材料供应过程中,总承包商与供应商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存在着道德风险,并且由于建筑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突发状况频发,供应链易受到外

9、部环境和组织内部不确定的影响,极易反映出其脆弱性的一面,供应链脆弱性将严重影响供应链运作,严重的话会中断供应。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执行供应链中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流的计划和控制等职能。供应链管理的目的,主要是通过“链”上各个企业之间的合 作和分工,致力于整个“链”上物流、商流链上各个企业之间的关系形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合理性和优化,从而提高整条“链”的竞争能力,达到提高建筑业整体效益的目的。供应链管理思想在机械制造业等得到很好的应用和发展,然而,在建筑行业的发展,则较为缓慢。实际上,对于建筑供应链而言,要想在现有建筑技术水平环境下大幅度提高建筑业的运作效率、改善建筑业中

10、资配置的低效率性、降低建筑业中的浪费现象,改变建筑业中的传统物料管理和供应关系是切实可行的一种途径。 对于建筑供应链节点企业而言,协同合作意味着彼此间信息共享,项目要求、施工现场的物料需求和供应商的生产计划等达成一致性协同。节点企业在共享信息的基础上,供应商根据企业实时的库存、计划等信息实时调整自己的计划,在不牺牲服务水平的基础上降低库存。在供应链管理理论越发成熟的背景下,建筑供应链协同管理以成为提高建筑行业效益的重要途径,如何正确理解供应链协同,制约供应链协同利益产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如何使供应链通过协同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大收益等问题在工程实践中已得到了普遍关注。 协同供应链相对于传统意义上

11、的供应链,是新一代供应链,突出表现为:强调供应链的全面、全方位、全过程的协同性,即协同的意识、协同的链节点关系、协同的技术、组织保障和协同的努力行为,以实现供应链的协同运行,达到协同的效果。协同供应链新理念的提出主要是针对供应链实施中存在的合作不足、信息孤岛、诚信缺失、败德行为以及实施效果不能达到预期的现实,有助于解决建筑供应链运行管理过程中的存在的诸多问题,被广泛应用于制造业供应链管理。建筑供应链有别于制造业供应链,涉及供应链协同管理方面的研究成果明显少于制造业供应链,但是供应链协同管理理论仍然适用于建筑供应链,供应链协同管理中存在诸多共性问题,故本文希望通过对工程总承包商和供应商之间协同合

12、作机制和协同收益分配的问题进行研究。 (二)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1.研究目的 本文主要对建筑供应链协同利益的产生和协同利益分配问题进行研究,以期达到如下目的:第一,通过对已有的供应链协同理论及利益分配理论进行分析p ,结合建筑供应链的运行特点,分析p 现有的建筑供应链协同利益分配中存在的问题;第二,在理论分析p 的基础上,构建建筑供应链协同利益分配的模型,重点分析p 建筑供应链协同利益分配的 影响要素;第三,通过数学模型的构建与分析p ,探索建筑供应链协同中节点企业如何投入最优的努力以实现利益最大化,并且找到合适的利益分配系数,保障利益分配的公平性,激励节点企业的协同合作。 2.研究意义 本文

13、基于供应链协同理论和博弈理论,探讨了建筑供应链如何实现协同获得协同利益并且对利益分配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对于指导建筑供应链节点企业协同合作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理论意义 供应链管理理论日趋成熟,但是建筑行业在物资管理方面一直实行粗放式的管理。工程材料构成工程成本的60左右,是建筑行业的利益的一块黑大陆,供应链协同理论广泛应用于制造业,建筑行业关于协同的研究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很多相关的研究并不完善、成熟。本文在大量阅读国内外供应链协同的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建筑供应链自身的特点,构建了建筑供应链的协同利益实现的机制,并在现有的理论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协同利益分配的问题,重点分析p 协同

14、努力对于建筑供应链整体利益的影响,为指导建筑供应链实现协同化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2)实践意义 经过长期的发展,供应链管理的思想逐渐渗透到建筑行业,建筑供应链协同管理已成为提高建筑行业效益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建筑供应链中的总承包商与供应商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了建筑业节点企业的供应链协同利益的获得以及协同利益分配的问题,在进行利益分配模型构建时,将节点企业的协同努力划分为两个维度,得到的几个重要研究结论在实践中能够为指导建筑供应链节点企业协同合作提供决策依据,并可以保证协同利益分配的公平性,从而激发节点企业的协同合作的积极性,提高协同深度,进而促进整个建筑行业的协同化发展。 二、文献综述及相

15、关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界定 1.建筑供应链的概念 刘振元认为工程供应链主要包括两个层次的含义:第一层次的含义是以工程建设的某些具有专业特色的专项子工程(如土建工程、机电工程、信息工程)或工作包的建设需 求为目标而构建的由原材料供应商、组件供应商、专业分包商、承包商和工程业主所构成的工程网络组织,称为专业工程供应链;第二层次的含义是以工程建设项目的需求为目标而构建的专业工程供应链的集合体,称为集总工程供应链2。 本文主要参考刘振元的第一种定义,认为建筑供应链是对供应链上的各项业务活动进行的管理活动,以实现对链条上的企业资进行合理的配置优化为目的,提高供应链整体的竞争力为最终的目标。它的具体流

16、程:起点是总承包商承建项目,购买原材料,紧接着将与供应商共同完成项目建设。从本质上来讲,建筑供应链就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商流、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到制成中间产品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一个由总承包商、供应商、分包商等所连成的整体功能网链结构。 2.建筑供应链协同的概念 供应链节点企业的协同行为极为重要,关系到供应链运作的成功与否。供应链协同是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为了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而进行的彼此协同和相互努力3。而建筑供应链协同是总承包商与供应商在共享施工进度计划、库存、生产和销售等信息的基础上,根据建筑项目的供需情况实时调整计划和执行交付或

17、获取某种建材和服务的过程。实施协同管理的供应链统称为协同供应链。建筑供应链协同主要包含三个层次的涵义:组织层面的协同,由“合作一博弈”转变为彼此在供应链中更加明确的分工和责任,即“合作一整合”;业务流程层面的协同,在供应链层次即打破企业界限,围绕满足终端客户需求这一核心进行流程的整合重组;信息层面的协同,通过Inter技术实现供应链伙伴成员间的信息系统的集成,实现运营数据,市场数据的实时共享和交流,从而实现合作伙伴间更快、更好地协同响应终端客户需求。本文主要对协同合作产生的协同利益分配问题进行研究。 3.显性和隐性协同努力的概念 日本学者将企业的资划分为实体资产和隐形资产两部分,并指出,只有当

18、企业充分发挥其隐性资产时,才能产生真正的协同效应5,可见隐性协同能力对于协同效应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现有研究并未对协同能力的维度进行合理划分。范林根在研究供应链成员利益问题过程中,将代理人的努力划分为两个维度,一种是难以观察到的,可以通过激励影响的努力,一种是可以观察到,并且可以控制其大小的努力4。本文参 照范林根的划分,将供应链节点企业的协同行为划分为两个维度:一是难以观察的协同努力,主要包括信息协同、自身的管理投入、协同配合以及突发事件中的处理投入等,称之为隐性努力维;二是可以观察的协同努力,主要通过日常工作考核指标、资金投入等进行量化的显性努力维。供应链节点企业的协同努力是显性协同努

19、力和隐性协同努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供应链的协同利益是不仅取决于各成员的显性投入,而且与其相互的配合、协同等隐性努力有关。本文将在现有的收益共享模型基础上,从协同努力入手,划分为显性和隐性两个维度研究建筑供应链协同利益分配模型。 4.建筑供应链协同利益的概念 建筑供应链节点企业参与协同合作的目的是可以在项目建设期间通过节点企业之间的配合尽可能的降低成本,加快项目建设,甚至形成一种长期的合作关系,从而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总承包商希望借助供应商的配合,利用自己的先进技术保证物料供应的充分,降低物资成本,与供应商共同分享利益成果。供应商凭借自己的营销渠道优势,一方面赚取价格差价来获得自己的利益,

20、另一方面与总承包商达成长期合作关系。可见建筑供应链协同在实现个体成员利益的同时,也实现了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对单个成员而言可能并不是最大化,有时会要求个别成员牺牲一些即得的利益,来保证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 本文将供应链协同利益界定为,供应链节点企业在协同合作期间所共同创造的利益,不仅包括销售利润等有形价值,也包括协同合作所产生的无形资产(无形价值)。这些收益从可获得性和可量化性来看可分为有形和无形。 有形利益是指供应链成员能直接获得,并且具有很高可量化性的利益。有形利益是组织成员参与供应链联盟的内在动力和追求的目标,它的多少体现了供应链的运行效率和绩效。相对于有形利益,无形利益是指那些难以量

21、化、不能用货币直接来衡量、在短时间内难以实现的利益。无形利益会导致有形利益的增加,也就是说无形利益最终会转化为有形利益。 (1)有形利益 营业利润:供应商的材料销售利润是物资的销售收入减去各种成本后的净收益,主要以货币形式在成员间分配。 产品和服务的收益:产品和服务的收益主要是指,供应链节点企业协同合作创造出来的专利研发成果、技术改进、技术服务等。由于这些产品、技术服务或半成品具有 一定的应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因此也是可分配利益的一部分。 (2)无形利益 技术成果:总承包商和供应商在协同合作中,由于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等实现自身业务的改进、流程再造、生产和管理经验等,这些技术成果没有向其它组织转让

22、时,就按所有者的无形资产计算,因而也是可分配利益的一部分。 商誉、品牌和商标:通过供应链成员的协同努力,使项目建设的质量和售后服务得到了业主方的好评,从而树立了良好的商誉,其随之提高,进而使供应链联盟获得高额利益;而且知名品牌的形成无疑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金钱和精力。因此,商誉、品牌和商标也是无形资产的一部分,由于其稀缺性和特异性而成为了一种珍贵的战略资,从而成为企业竞争力优势的重要来。 社会形象:整个供应链联盟合作过程中良好的合作伙伴形象,会赢得业主、政府、社会的支持和理解,有利于节点成员的持续发展。而且良好的社会形象往往要通过庞大的广告和促销费用来实现,所以也是一种颇具价值的无形资产。 学

23、习和经验:节点企业都在供应链协作过程中不断学习和提高,相互学习,交流经验,尤其面临建设过程中不断地突发环境,要想提高获利能力保证供应的稳定,就必须不断提高各自的风险管理能力和竞争力。这些在未来都会转变为直接的商业机会和经济利益。 5.供应链利益分配的概念 供应链的利益分配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各合作伙伴企业从供应链总收入或总利润中分得各自应得的份额。供应链利益分配存在两个层面,分别为: (1)利益分配的第一层面 供应链之所以能形成,就是因为这种合作方式可以创造更多的利益。供应链的合作伙伴都是理性的,没有收益的合作在市场中是不存在的。供应链中的企业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在供应链整体利润一定的条件下,某些

24、企业利润的提高会导致其他企业利润的降低,某些企业获利水平过低,将导致其采取其他机会行为来弥补受到的不公平分配或者其他消极合作,甚至退出供应链,因此保证供应链的稳定,这也就成为了利益分配的第一层意义。 (2)利益分配的第二层面 如果用公式来表达,利益分配是指对n个合作伙伴来说,存在一个n维向量_=_1,_2,_n ,它完全满足条件: _i=V(N)(1) _iV(i)(2) 其中,_i表示成员企业的利益,V(N)表示n个合作伙伴的总利益,V(i)为第i个合作伙伴不加入供应链时的利益,对于协同供应链而言,这两个条件的含义是:第一,各个节点企业分配的利益之和正好是供应链总的最大利益;第二,供应链上的

25、节点企业分配得到的利益不小于自己单独经营所得利益,即分配能够使得每个人得到更多的好处。 假设合作伙伴都是经济人,会受到利益分配的激励,于是我们得到了利益分配的第二个意义:激励作用。保证供应链的稳定是利益分配的基本作用,它也是供应链协同的基本要求,但是要促进供应链的协同则主要还是考虑利益分配的激励作用。 (二)相关理论基础 1.供应链协同管理理论 (1)供应链协同思想 供应链的协同思想是指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为了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而进行的彼此协调和相互努力6。各节点企业通过公司协议或联合组织等方式结成一种网络式联合体,在这一协同网络中,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客户可动态地共享信息,紧密协作,向

26、着共同的目标发展。供应链协同管理就是针对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间的合作所进行的管理。协同供应链的优势: 强调了整体性 协同供应链中成员企业不再孤立地看待各个企业及部门,而是考虑所有相关的内外联系,把整个供应链看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增强了沟通 各节点企业在信息共享的基础上,以提高供应链的整体表现为目标,进行相互沟通后协同决策。这个过程能够增强企业之间的信赖程度,加快对市场的响应速度,有效抑制了“牛鞭效应”。 形成了新型的合作关系 协同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的目标都指向最终客户的需求和整个价值链的增值,于是各合作伙伴建立起新型合作关系,即基于“共赢”意识的紧密合作关系。 供应链功能增强 供应链系统实现整

27、体协同后,从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一直到最终用户连接成一个整体功能网链结构,克服或明显减少了机会行为在非协同状态下出现的一系列负面效果,从而减少或避免不确定因素所造成的内耗和外耗,突出关键业务。对于非核心业务则通过供应链上合作伙伴的资进行高效配置来快速响应需求。由此,供应链产生了互补效应,系统功能得到了放大,产生了大于各个独立部门之和的协同效应。 (2)供应链协同的特征与层次结构 1)供应链协同的特征 供应链协同管理是针对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间的合作进行的管理。与传统供应链管理相比,供应链协同有以下特征: 将供应链看作一个有机系统,不再孤立的看待供应链上各成员企业,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在

28、资共享基础上,以实现供应链整体最优为目标。 克服传统供应链管理由单一决策者进行决策的理想化管理造成的诸多障碍,供应链上节点企业通过建立起紧密的合作关系,获取互补性竞争优势,增强自身及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 2)供应链协同的层次结构 供应链协同的层次结构可分为:战略层协同、策略层协同和技术层协同三个层次。 战略层协同 战略层协同是供应链管理的最高层次,是对供应链协同中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的合作与协调,它决定了策略层和技术层协同的程度与范围、深度与广度。供应链战略层协同以协同管理思想为基础,对供应链协同问题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p ,其目标是在战略协同作用下使供应链节点企业拥有的技能、资和核心竞力等在供应

29、链上交流、沟通和共享,使有限资发挥最大效用,增强整条供应链的整体竞争能力。供应链战略层协同主要侧重于研究供应链协同的关键要素、供应链设计、协同伙伴选择、协同收益分配、资优化配置等方面的内容。 策略层协同 策略层协同是供应链协同管理中关注的重要部分,策略层协同主要是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协同中各项任务活动的协调与分配,在成员企业相互配合下,尽可能实现客户服务的最优化、总成本的最低化、库存的最小化等目标,通过优化协同方案,提高供应链协同管理运行效率。策略层协同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需求协同策略、库存协同策略、产品 设计协同策略、生产协同策略、采购协同策略、物流协同策略等。 技术层协同 技术层协同处于供应链协

30、同的最低层次,它是战略层和策略层协同的前提和基础,战略层和策略层协同都依靠技术层协同支持。技术层协同通过协同技术支持达到信息协同和同步运作。供应链协同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技术层协同,在协同技术支持下,企业成员间可有效沟通,增加了端对端的透明度,提高了决策和运作效率。当前大多数的协同处于技术层协同层次,主要侧重供应链成员信息集成。供应链技术层协同研究主要包括信息协同、供应链的同步运作等方面的内容。信息协同可增强协同决策和信息传递的效率,通过优化库存水平、强化进度安排等使供应链以最低成本、最快速度、最好服务满足客户需求。目前供应链技术协同层中广泛采用的信息技术包括:电子商务、条码和扫描、电子数据交换、

31、数据仓库、和决策支持系统等。 这三个层次是一个事物的不同侧面,都要贯穿供应链协同的始终,而每个层次的协同都离不开合作伙伴的积极参与。保证合作伙伴积极地、有效地参与供应链协同便成为了本研究的出发点。在协同供应链中,各企业成员在协同过程中承担着不同的任务,所投入的资在数量和质量上有差别,所承担的风险有高低。并且供应链中各成员企业都有各自的利益目标,出于自利性要求,成员企业可能会出现有损供应链整体目标的行为。因此,在供应链协同管理安排中完善成员企业任务分担和收益分配等激励约束机制对于供应链协同运作十分关键。 (3)供应链协同效应 建筑供应链上总承包商和供应商为了取得更大的竞争优势,需要保留其最具竞争

32、优势的整合与管理功能这样,总承包企业内部最具竞争力的资和外部最优秀资的结合,可以产生巨大的协同效应,使总承包企业最大限度地发挥自有资的效率,从而获得竞争优势,并且同时提高其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建筑供应链实现供应链协同管理能够带来协同效应,提升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和绩效水平。通过经济学、博弈论关于战略合作动机的系统化分析p ,可以对协同供应链的运行机制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协同供应链是多个成员企业的集合体,它们在共同利益的驱动下组成了一个网络企业的整体,成员企业之间主要是一种合作关系,即使可能在某些方面存在竞争,也属于协作型竞争。因此,对于协同供应链必须有一套协调机制来保证各个成员企业的

33、行为符合整体利益的约束。成员企业进行战略合作组成网络的目的,在于分散市场的机会风险并获得市场能力的补充。 2.供应链利益分配理论 供应链利益分配问题就是指供应链利益如何在供应链节点企业间进行合理分配使供应链每个成员分得各自应得的份额的问题。供应链节点企业之所以选择参与供应链合作,是基于追求双赢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比不参与供应链时更多的利益。因此,供应链的利益分配问题的本质就是如何将整个供应链的额外效益在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进行共享和分配。供应链利益分配问题是供应链中一个关键而敏感的问题。它对供应链联盟合作关系的持久稳定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如果供应链利益分配问题无法公平、合理地解决,供应链节点企

34、业就会产生利益冲突,从而导致合作的低效。因此,为了确保供应链在其生命周期内稳定高效地运行,必须合理地确定供应链利益分配机制。只有公平合理的收益分配机制才能保证供应链协同合作过程的顺利进行。 (1)协同利益分配问题的复杂性 1)供应链协同利益的不确定性 供应链协同合作属于动态联盟。动态联盟形成速度较快,并且成员间同时存在着合作与竞争。因此,在供应链联盟形成和运作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难以事前确定并通过合约控制的不可签约性因素,从而导致供应链的协同利益受到这些快速变化的环境和内部因素影响,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这也给供应链利益的合理分配增加了难度。 2)供应链协同利益的非加和性 供应链协同合作能够带来

35、超额利益,也就是说供应链节点企业如果没有相互合作,即使付出相同的努力,也无法获得供应链联盟所带来的协同利益。供应链协同利益的获得需要依靠供应链全体成员共同努力,彼此相互配合和协调。供应链的整体收益是通过供应链节点企业的彼此协作获得的,因此供应链利益的分配也就需要由供应链各成员通过协同决策决定。供应链协同决策过程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 3)供应链协同收益衡量的不全面性 目前,对于供应链协同利益的衡量并不够准确和完备。供应链的某些利益可以被观测到,但有些协同利益却由于竞争性的存在而无法观测到,这给供应链协同利益分配增加了难度。还有些收益属于无形收益,无法衡量。 4)节点企业协同收益的不平衡性 供应

36、链是作为一个整体参与市场活动的。但由于供应链成员分工不同,供应链协同利益可主要集中在某一部分成员身上,而其他成员的努力无法得到相应合理的回报,从而造成供应链成员收益的不平衡性为了保持供应链的稳定性,需要通过制定合理的供应 链收益分配机制,消除收益的不平衡。如何得出一个让供应链各成员都能接受的分配方案,是一个相对复杂的问题。 (2)利益分配的方法 供应链协同要求供应链成员的目标与供应链整体的目标保持一致,供应链的成员最优化自己利益的同时也使供应链整体的利益最优化。处理好各个参与方的利益分配问题是动态联盟成功的关键,建筑供应链联盟也不例外,一个公平公正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能够激励各方的达到共同的目标

37、,约束和降低各方有可能损坏整体利益的行为,如果合作方得不到公平公正的利益分配,就会产生偷懒行为,导致道德危害7-8,代表性的主要分有博弈方法、沙普利值法、契约方法等个方面。 其中供应链契约是供应链中任意节点的相互关系,采用契约的方式进行管理和约束,它研究的是各参与企业的行为动机和激励问题。供应链契约通过改变供应链有关各方的收益和承担风险的结构,进而改变了各方的博弈结果,使博弈得到的均衡解对各方都有利,避免了“囚徒困境”的发生,达到供应链的Pareto改进。Cachon(20_3)详细介绍了批发价契约(Wholesale Price)、回购契约(Return Contractor Buy Bac

38、k Contract)、收益共享契约(Revenue Sharing Contract)、数量弹性契约(Quantity Fle_ibility Contract)、返利契约(Sales Rebate Contract)、数量折扣契约(Quantity Discount Contract),并讨论了这些契约使供应链协调(在供应链契约的文献中,供应链协调是指供应链的成员最优化自己的利益与最优化供应链整体的利益一致,消除了“双重边际化”问题)的条件。 建筑供应链上的总承包商和供应商的关系可以定义为广义的卖方和买方,当买卖双方组成的结点间产生正常的交易时,物流、信息流、成本流的流动或交换就发生了。表

39、达这种流动或交换的方式之一就是契约关系,供应链上的成员通过建立契约关系来协调买卖双方之间的利益分配。李真(20_)指出收益共享合同能够从多方协同的概念出发,将多主体协作的对抗性关系转变为合作关系,有助于工程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沟通与协作,从而创造出一种和谐的工作环境9。综合分析p 上述多种利益分配方法的基础上,本文主要采取收益共享模型来进行协同利益分配。 3.博弈论 (1)博弈论基本原理 博弈论 (Game Theory)又称对策论,是研究决策者在决策主体各方相互作用情况下如何进行决策及有关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的理论。它强调决策主体各方面策略的相互依 存性,即任何一个决策主体必须在考虑其他局中人可能

40、的策略选择基础上来确定自己的最优行动策略,精髓在于博弈中的一个理性决策者必须考虑在其他局中人反应的基础上来选择自己最理想的行动方案。 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博弈可分为不同的种类,通常可分为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静态博弈和动态博弈(基于行为的时间序列分类)、完全信息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博弈(基于博弈主体互相了解的程度或信息的对称情况)、有限博弈和无限博弈(基于博弈的次数或维持的时间分类)等。其中,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主要是根据博弈双方以是否有相关法律约束的合同、协议等为分类标准,有合作或协议约束的博弈即为合作博弈,反之则为非合作博弈10。合作博弈中各主体通过各种形式或途径达成协议,对相关活动行为或策略

41、进行约束,通过各博弈主体的共同合作,研究在合作状态下的利益情况。该种类型有利于降低成本,在合作博弈情况下,博弈双方的利益不因对方的策略而受损,而且通常情况下双方在合作博弈情况下均能受益,实现整体利益的增加,或者至少有一方受益而另一方不受损失。 将上述两个角度划分的结果结合起来就可以得到四种不同类型的非合作博弈,而这四种非合作博弈又对应了四个均衡,它们关系如表1所示。 表1博弈论的分类表 Table 1 Classification of Game Theory 信息 行动顺序 完全信息 不完全信息 静态 完全信息博弈 (纳什均衡) 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贝叶斯-纳什均衡) 动态 完全信息动态均

42、衡 (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 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完美贝叶斯-纳什均衡) 本文用到的博弈论中的理论主要包括合作博弈理论博弈均衡,合作博弈(Cooperative Game)是探究局中人怎么才能达成合作,探究如何分配合作所得的利益的博弈,其核心内容之一是研究如何进行收益分配,人们又称它为正和博弈11。合作博弈假定条件是只存在合作的可能前提条件是合作能增加局中人的收益。合作博弈的目标是增加让局中人的收益,在不损害其他局中人利益的条件下增加某一局中人的收益,在收益共享合约下的供应链的利益分配前提就是让整个供应链的收益增多。 (2)合作博弈理论 在协同供应链的环境中,企业的行为和决策变得极其复杂。为获

43、得更强的竞争优势和利润,企业的决策应该从整个供应链合作最优的角度出发,实现全局最优化,而不仅仅 是各节点各自目标最优。供应链中的企业,既要保证自身利益不受侵犯,又要实现供应链绩效最好,这使得企业决策变得非常复杂12。如何有效地协调供应链成员各自利益,使得整个供应链绩效与成员局部利益均达到满意程度,是供应链管理成功的关键。本文主要借助合作对策理论以及收益共享的方法来建立供应链管理的利益分配模型。 合作对策局势中,意愿表示(如协议、承诺、威胁等)具有完全的约束力,且可强制执行。关于合作对策中,有几个重要概念: 1)联盟。设=1,2,J为联盟人集合,其中任意一个非空子集S为一个联盟。其中单个局中人为

44、一个特殊的联盟,另外为了数学处理方便,将空集也作为一种特殊的联盟。 2)分配。合作的利益分配是指对I(IJ)的局中人来说,存在一个利益分配(_1,_2,_i),满足两个条件:第一,_i=V(I);第二,_iv(I),其中V(I)表示联盟中合作企业总的最大收益,v(I)表示联盟中合作企业不参与到联盟时的收益。这两个条件的现实意义是:条件1说明联盟中各人分配的收益和正好是各种联盟形式的总的最大收益;条件2说明从联盟中各人分配到的收益不小于单独经营所获得的收益,即分配必须为每个合作企业带来更多的好处。 可见,合作对策存在的两个基本条件是:第一,对联盟来说,整体收益大于其各个成员单独经营时的收益之和;

45、第二,对联盟内部来说,应存在着具有帕类托改进性质的分配规则,即每个成员都能获得比不加入联盟时要多一些的收益。如何保证实现和满足这些条件,是由合作对策的本质特点所决定的,也就是联盟内部成员之间的信息是可互相交换的,所达成的协议必须是强制执行的。这为我们如何进行协同利益分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三)文献综述 1.建筑供应链协同的研究现状 (1)供应链协同的研究现状 早在196_年,Zangwill就开始了对供应链合作问题的研究,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一体化的加速,供应链面对的外部环境愈加复杂,供应链管理也从局部优化的分布式管理模式和整体优化的集中式管理模式逐步发展到整体和局部协调优化的协同管理模

46、式。供应链管理的首要目标不再是降低成本,而是提高快速响应能力和顾客满意度,进而提升供应链的整体竞争能力。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关键是供应链的协同。 供应链协同的概念是由供应链管理专家David Anderson在1999年发表的文章提出,文章中指出当前最新的供应链战略就是协同供应链的实施。之后供应链协同引起学者的高度关注和企业管理专家的普遍重视,从而成为了供应链管理领域最为热门和重要研究的方向。当前,对于供应链协同的概念也存在很多不同的说法,不同的学者也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和理解,关于供应链协同比较有代表性的定义见表2。 表2供应链协同的定义 Table2 Definition of Supply C

47、hain Collaboration 学者 供应链协同的定义 Quinn 13 (20_1) 供应链协同意味着所有的企业共同努力以达成共同的目标,其过程包括共享信息、知识、风险和利益。 微软14 (20_2) 供应链协同是改进消费者服务,减少库存,减少供应链成本,提升竞争力,提高消费者忠诚度的一种途径。 张敏、吴美安15 (20_3) 供应链协同是指产品或服务从原材料的采购开始,向消费者用户方移动的全过程,通过供应链中的各个成员企业的共同努力,从而创造出较大的供应链整体价值,而不是个体环节价值简单的综合。 Daugherty 16 (20_6) 跨企业或不同组织间的供应链协同注重供应链成员企业

48、之间信息共享、共同制订战略发展计划、实行同步运作。实际上,协同供应链战略伙伴寻求一种垂直整合利益,同时又不因财务产权负担所约束。 Whipple 17 (20_7) 供应链协同是供应链成员企业为了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竞争能力而实现的彼此协调和共同努力。预期的协同效益体现在精确预测、扩大销售、信息高度共享、成本显著降低、库存显著减少和客户服务满意度明显提高等几个核心业务领域。 马士华 18 (2021) 强调供应链成员为了获得更高的收益,或者为了以低成本有效地满足客户需求实行企业之间的资整合、组织成员之间关系协调和供应链业务及其流程协同运作。目的是为了提升供应链整体竞争能力,获取整体竞争优势。 供应

49、链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供应链战略也发生着重大变化,人们开始认识到,新的一代供应链战略就是协同供应链2,供应链协同主要是针对供应链上部分成员形成的协同联盟成员间的合作进行管理。目前,供应链协同已经成为供应链管理领域研究的热点。其中,主要的研究内容集中于如下几个方面。 1)供应商协同研究 无此标题序号规范 供应商关系是一种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供应商协同并非只是核心生产企业与供应商双向的交流和合作,而且还有供应商之间的协同。时变需求下的大规模提前预订生产环境下,Giarda和Mendy研究认为提前获取动态需求信息可以让各成员供应商企业实现同步合作生产和供应,降低库存

50、保管成本、缩短交货提前期19。Gupta和Weerawat研究认为供应链核心生产企业的订单策略决定着供应商的库存决策的制定,供应商企业与制造企业收益共享的合作模式有助于两方协同运作20。供应链核心生产企业不仅要面对下游成员企业和最终客户不确定的需求变化和对客户的快速响应要求;同时还要面对上游供应商成员企业,由于其原材料供应、设备故障等不确定因素导致的产能不足、产品运输等因素而导致的供应量不确定,特别是当核心企业的产品由多种零部件供应商企 业共同供货时,供应商企业由于各自不确定因素导致无法同步向核心生产企业供货,导致各供应商企业交货的提前期不同、供货量也无法得到根本保证,核心生产企业产能必然出现

51、极度不确定现象。出现这种状况时,核心生产企业要么承担较高的缺货成本接受下游成员企业或用户惩罚赔偿,要么增加库存成本提前采购交付多种零部件储存一定数量来及时响应客户需求。 现有的供应链协同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供应商企业-制造企业-销售企业之间的纵向(Vertically)供应链协同问题。在供应商的产能和市场需求不确定的环境下,针对多个供应商之间如何横向(Horizontally)协同供货问题,降低核心制造企业总库存成本的影响,以实现供应企业的整体利益最大化,这也是核心生产企业在与供应商企业之间竞争合作中必须认真处理的。 2)基于信息共享的供应链协同研究 信息共享在供应链协同中具有重要作用。核心生产

52、企业确定相应的信息知识共享战略,通过构建供应链协同信息平台,将经销商及消费者的需求信息与零部件供应商和其他战略伙伴供应商的上游供应商共享,通过供应链协同信息平台实现供应链信息的动态协调,对生产过程所涉及的跨组织的物流,以及企业内部生产物流的关键流程进行识别,实现协同采购、协同生产和协同销售等活动,从而实现低库存甚至零库存、供应商管理库存、较低供应链生产成本与运作成本等供应链协同目标。 Lee认为供应链集成的基础是信息共享和协同。Hello的研究表明需求协同对提升供应链能力的重要性21。Sahin和Robinson分析p 了信息完全共享与协同、信息部分共享与不协同和信息不共享与不协同三种不同的信

53、息共享和协同形式之间的关系情况22。Chee从供应链运作管理理论角度,总结与评析以往关于协同问题的研究23。国内研究人员已对供应链中信息共享问题进行了多视角、多层面的研究,总体上已经相当深入,普遍认为信息共享能够比较有效地解决供应链协同过程中的牛鞭效应、委托-代理问题以及欺骗问题,从而使供应链的各成员企业能更好地进沟通,使供应链契约激励能够得到更好的实施,最终实现供应链整体利益最大化24-25。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有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在信息共享价值的研究方面以定性研究为主,定量研究主要是针对二级供应链结构,而且都将信息共享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p ,因此基于三级供应链系统运用具体的或在其他领

54、域应用研究比较成熟模型(博奔论)对信息共享进行具体量化研究将是未来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3)供应链协同绩效评估研究 有关供应链绩效的研究和探索取得较多的成果,首先从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 行总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基于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的评价体系;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SCOR)是目前应用面最广、影响最大的参考模型,它能有效评估和改善企业内、外部业务流程26-27;基于平衡记分卡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文献结合供应链系统的特点,将平衡记分卡的基本原理运用到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中28-31;R0F体系:Beamon从供应链组织的战略目标入手,通过对影响供应链组织战略目标的几个关键因素的分析

55、p 建立了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框架。该体系由三个一级指标构成,即资测度、输出测度、柔性测度32。此外,有些专家从供应链运作流程方面设计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有代表性文献可参考33-34。 供应链绩效评价方法相关文献应用层次分析p 法和模糊价法较多35-36,甚至对这些方法进行组合使用。 4)基于契约合作的供应链协同研究 供应链协同中的契约是指供应链中任意节点成员企业之间的相互关系,采用契约的方式进行管理和约束以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预期的供应链协同收益体现在信息的精确与及时共享、信息预测的准确性提高、库存结构的有效优化、成本的有效降低、销售额的显著提升和优质提供给客户的服务改善和提高等供

56、应链运作核心业务环节和领域。关于供应链中有关契约的研究文献非常多,从研究内容上进行分类,大致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最优定价,采购量 由于双重边际化原因的客观存在,零售商企业确定的零售价格对整个供应链组织运行往往不是最优的。通过引入激励契约改变零售商和供应商之间的博弈结构,使零售商企业制定对整个供应链组织运行最优的零售价格,该类问题的相关研究文献较为丰富。Cachon对供应链协调契约类型主要包括:批发价契约、回购契约、收益共享契约、数量弹性契约、返利契约、数量折扣契约中参数设置为定价和采购量确定方面做了非常详尽的综述37。 创新投入和激励努力问题 Kim研究了在商品的需求对价格敏感时,制造企业

57、投资支持供应商企业技术创新38。Cachonl认为在分销商需要付出促销努力成本下,证明非线性数量折扣契约可以使供应链契约协调,而收益分享契约、弹性数量契约、回购契约不能。Gilbert认为制造商创新投入可以在批发价契约承诺下改善供应链绩效,降低生产成本39。Krishnan认为回购契约让制造商承担了下游企业库存风险,会降低下游企业努力水平,并给出了在当销售商努力成本可证实下,不能证实努力成本但可观察需求以及能观察和证实需求三种情况下 的协调供应链的契约40。Cho给出在制造商创新投入下,回购契约、收入分享契约和二部分定价契约能使供应链协调的方法41。 库存协调问题 Ouyang等构建了以提前期

58、和订货量为变量的库存模型,在原有的目标函数中引入了服务水平约束,通过运算得到了最优订货量和最优提前期42。边旭等研究了在自随机性需求下由单制造商企业与多销售商企业组成的供应链系统协调问题等43。宋海涛等分析p 了报童问题中效用和最优订购量之间的关系44。孙会君等为提高供需双方的利润,研究和制定了合适的数量折扣策略45。鲁其辉等则研究了供应链补偿契约在实施快速反应策略情况下的内容,发现补偿契约能够使销售企业与供应商企业的收益有不变或者提高两种效用状态,能提高整个供应链整体的收益和效用46。 (2)建筑供应链协同的研究现状 建筑供应链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90年代,Koskela提出的将制造业新的管理

59、模式应用到建筑业的思想标志着建筑供应链管理的雏形47。建筑供应链的认识基本上也是从制造业供应链概念推演而来。然而,学者们站在不同的角度,对建筑供应链给出了各自不同的定义,如表3所示。 表3建筑供应链的定义研究汇总 Table3 Summary of the Definition of Building Supply Chain 代表人物 建筑供应链定义 Muya 从功能划分的角度,将建设供应链划分为基本供应链、支持链和人力资供应链48。 ijhoef 从项目实施过程角度,将建设供应链划分为永久性供应链和临时性供应链49。 Fernie 从项目实施的相关组织角度,定义建设供应链是为了满足业主多样

60、化需求形成的在同一行业运作的组织网络50。 Ofori 从组织和过程角度,定义建设供应链是包括从原材料获取到建筑物的最终废弃和处理为止的全过程中所有的业务过程和组织51。 Love 建设供应链是包括用户和设计开发、服务和物料采购、物料生产与配送、设施管理等经济价值功能的设施和活动网络52。 近几年,国内学者也逐渐开始建筑供应链的研究。相比于制造业而言,建筑供应链是一种典型的按订单制造(build to order)的供应链,它不同于制造业供应链。但是,一般的供应链管理仍然适用于建筑供应链管理,协同供应链的发展是建筑供应链发展的必然趋势。 同上述文献中的供应链协同管理内容一样,随着理论的发展和研

61、究的深入,建筑供应链协同管理的内容也主要集中在上述内容中。其中汪文忠从实施供应链管理提高建筑企业竞争力的角度,研究了建筑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战略步骤53;王要武等通过分析p 建设供应链的特征与属性及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集成化建设供应链的管理框架54;杜 静在分析p 供应链管理机制的基础上研究了在建筑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可能性和障碍55。徐韫玺借助于BIM技术构建IPD协同管理框架,促进人员整合并实现信息共享及跨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可以带来建筑业管理方式的变更56。刘全为了解决施工项目中安全监控中信息单一化、反馈不及时等问题,从技术角度构建安全监控信息协同系统以此实现信息协同57。蔡依平和杨瑾指出

62、为了建筑企业赢得竞争优势,供应链各成员企业应该相互合作以有助于组织减少成本、更加有效地利用资以及改善他们与客户的关系58。具体如表4所示。 表4建筑供应链协同研究汇总 Table 4 Summary of the Research on Collaborative Supply Chain 研究内容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 协同机制研究 汪文忠 实施供应链管理提高建筑企业竞争力的角度,研究了建筑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战略步骤53。 王要武 通过分析p 建设供应链的特征与属性及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集成化建设供应链的管理框架54。 杜静 分析p 供应链管理机制的基础上研究了在建筑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可能性

63、和障碍55。 信息协同机制构建 徐韫玺 借助于BIM技术构建IPD协同管理框架,促进人员整合并实现信息共享及跨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可以能够带来建筑业管理方式的变更56 刘全 为了解决施工项目中安全监控中信息单一化、反馈不及时等问题,从技术角度构建安全监控信息协同系统,实现信息协同57 协同合作 蔡依平 指出为了建筑企业赢得竞争优势,供应链各成员企业应该相互合作以有助于组织减少成本、更加有效地利用资以及改善他们与客户的关系58 这些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这些研究不够完整和系统,特别是在建筑施工企业供应链协同优化模式、实施策略及其协同评价分析p 研究上更显不足。目前供应链管理在我国建筑企业很少得到应用,尚处于自发状态。供应链管理在建筑企业中发展的困难主要是恶劣的市场竞争导致信用丧失建筑业从业人员不了一解、不重视供应链管理管理人员惯于采用传统的管理方法。 2.利益分配的研究现状 供应链由上下游各个环节的多个企业组成,有些环节还有多个企业。供应链的收益分配就是要将一定时期各个企业共同创造的利益在所有供应链成员之间进行分配。 (1)在关于如何在供应链成员企业间进行收益分配的问题上,国内外学者从能力、投入、贡献、风险分担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研究。魏修建从供应链由哪些资构成以及这些资对供应链的贡献程度这个角度探讨供应链利益分配问题,并提出了供应链联盟如 何进行利益分配的思路和框架59。Sa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