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57077491 上传时间:2022-09-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论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论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论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论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收稿日期:1999 - 09 - 24作者简介:陈新军(1967) ,男,浙江义乌人,副教授,在职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渔业资源经济和远洋渔业开发,已发表论文40 余篇。论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陈新军1 ,2 周应祺1(11 上海水产大学工程技术学院,上海200090 ; 21 南京农业大学,南京210095)摘要:渔业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70 年代以来,世界上一些传统的渔业资源出现了衰退,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了严重的挑战。从渔业资源的特性出发,结合它的经济特性,才能分析渔业资源衰退的本质。指出资源的有限性与需求量增加的矛盾、资源的共享性、资源产权的虚置、资源的无偿使用以及资源的负外部

2、性是渔业资源衰退的主要原因。为确保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出了确立自然资源具有价值的观念、对渔业资源实行资产化管理、实现共享资源的产权转化、建立渔业资源产业、积极开展国际或区域间的合作、建立渔业资源的核算体系以及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建设性的措施。关键词: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可再生资源中图分类号:F31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 - 7588(2001) 02 - 0070 - 05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FISHERY RESOURCESCHEN Xin2jun1 ,2 ZHOU Yin2qi2(1. S hanghai Fisheries

3、 University , S hanghai 200090 , China ;2. Nanjing A gricult ural University , Nanjing 210095 , China)Abstract :Fishery resources constitute an important part of natural resources. Since 1970 , some tradi2tional fishery species in the world have been declining , s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fis

4、heries is fac2ing serious challenge.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ishery resources and their economic function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reasons accountable for the decline of the fishery resources. Included arethe contradictions between resources limitation and demand increase , resources

5、sharing , the empty shellof property right of resources , resources free utilization and negative externalities. To guarantee sus2tainable utilization of fishery resources ,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 such asestablishing concept of worthy natural resources , realizing cap

6、italized management and property trans2formation by means of resources sharing , setting up industry of fishery resources , developing interna2tional or regional cooperation , establishing accounting system of fishery resources and improving social2ist market system.Key words :Fishery resources ; Su

7、stainable development ; Renewable resources约占地球表面积71 %的海洋蕴藏着丰富的鱼类和其它经济水产动物。70 年代以前,世界海洋鱼类的渔获量以每年约为6 %的速度持续增长,但到了70 年代初期,由于秘鲁鱼产量的急剧减少,使增长率明显下降。1980 年1989年间年总增长率仅为213 %左右,1989 年创下历史最高峰1 108 t ,1990 年却出现了1976 年以来首次减产,减幅为3 %。这一趋势使人们认识到曾经被认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渔业资源已经达到开发利用的极限,世界上一些主要的经济渔业资源已被过度利用或已经衰退。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

8、发展,人们对水产品的需求量将进一步增加。全球面临着人口增长、资源衰退和环境恶化三大问题,因此,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成为当前世界渔业界的重要研究课题。1 渔业资源的特性渔业资源除了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所具有的稀缺性这一共性外,还具有以下特性:(1) 再生性:渔业资源是一种可再生资源,具有自行繁殖的能力。通过种群的繁殖、发育和生长,资源不断更新,种23 卷第2 期2001 年3 月资源科学RESOURCES SCIENCEVol. 23 ,No. 2Mar. ,2001群数量不断获得补充,并通过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使种群的数量达到平衡。如果有适宜的环境条件,且人类开发利用合理,则渔业资源可世代繁衍,持

9、续为人类提供高质量的食物。但是,如果生长的环境条件遭到自然或人为的破坏,或者遭到人类的酷渔滥捕,渔业资源自我更新能力的降低,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将会导致渔业资源的衰退甚至枯竭。(2) 洄游性或流动性:这是渔业资源不同于其它可再生生物资源的最显著特征。大多数鱼类和海洋哺乳动物都具有一定规律的洄游性,即定时、定向、在一定区域里,周期性地运动。如栖息在北半球的鱼类,其移动规律一般为春夏季从南向北,或从深海向浅海洄游;而在秋冬季,鱼类从北向南或从浅海向深海洄游。不少渔业资源种群在整个生命周期中,会在多个国家或地区管辖的水域内栖息。例如,幼鱼在某个国家专属经济区内发育生长,而成鱼洄游到另一个国家专属经济区

10、或专属经济区以外的公海海域里生长。(3) 共享性:渔业资源的洄游性和流动性决定了渔业资源分布的广泛性和跨区域性,同时也决定了它具有共享的特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将共享性渔业资源定义为:“几个种群同时出现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沿海国专属经济区,或出现在专属经济区内又出现在专属经济区外的邻近区域内”的渔业资源。并进一步将它分为洄游性共享资源和超界共享资源。(4) 多样性:渔业生物资源种类繁多,有鱼类资源、虾蟹资源、贝类资源和藻类资源等;鱼类资源又可按地理区域分为生活在热带、亚热带的暖水性种类、高纬度的冷水性种类和在中纬度地区生长与繁衍的温水性种类;从分布水层看,既有资源丰富的中上层鱼类,又有种类多样的底层

11、鱼类;从洄游特性来分,有沿岸性较少移动的地方种、长距离洄游的近海和大洋种等。(5) 地域差异性:渔业资源处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中,受到许多外界因素的作用和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性。不同地区的渔业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及组合特征等均有很大差别。海洋渔业资源的地区差异尤为突出。海洋渔业资源大致可分为沿岸、近海、外海、深海等几个区域类型,不同的地域类型有着不同的水生生物资源。(6) 波动性:渔业资源受到气象、水文环境、人为捕捞等因素的影响,资源量波动性较大。水温、海流等因素的异常变化,会给渔业资源造成极大的危害,如厄尔尼诺现象造成秘鲁鱼的产量剧降。由于渔业资源的波动性,造成捕捞生产和水产养殖等生产活

12、动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7) 整体性:渔业资源和它生存的各种自然环境条件以及人类生产活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它们既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一种资源要素或环境条件的变化会引起与其它相关资源要素的相应变化。2 渔业资源开发利用的一般过程人类对渔业资源开发利用的发展过程,一般都经历“开发不足、加速增长、过度开发和资源管理”4 个阶段。开发不足阶段。渔业资源没有得到利用或者渔获量远低于渔业资源潜在的再生产能力; 加速增长的发展阶段。渔业发展迅速,总的捕捞能力和总渔获量迅速增长,渔业的发展处在旺盛时期。过度利用阶段。若继续加强渔业资源的利用,则会进入过度开发阶段,总捕捞能力维持在一个高水平或继续上升,而

13、总渔获量却急剧下降并维持在一个低水平上。如果任其发展,渔业资源将崩溃灭绝; 资源管理阶段。当人们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加强了渔业资源的管理,则进入科学的资源管理阶段,总的捕捞能力将减少到一定的水平,使资源得到恢复,渔获量有所上升,并可持续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但是,在过去的实践中,此阶段只有少数渔业资源达到,多数传统经济种类的资源状况都处在第三阶段,如我国近海传统经济鱼类的资源基本上处于衰退甚至枯竭状态。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由于在多数地区和国家,渔业资源是被列为“社会共享资源”,即渔业生产者或投资者在不受任何条件控制下可自由入渔,对渔业资源都具有共享的权利。因此,渔业的发展必然在经济因素的

14、作用下向无盈亏点(如图1 中的Q 点) 接近,即直到捕捞努力量达到fQ (如图1 中Q 点所对应的捕捞努力量) 。从图1 可知,当每增加一个单位捕捞努力量的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入时,总资源租金(指利润) 为最大,产量达到“最大的经济产量(MEY) ”。然而,以后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捕捞努力量,就会发生经济学的过度捕捞,即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入,总资源租金出现下降。但平均收入仍大于平均成本,此时的渔业仍然有利可图,总渔获量仍然可能继续增加。当增加一个单位捕捞努力量所产生的边际收入为零时,此时总渔获量达到最大的持续产量(MSY) 。以后随着捕捞努力量的增加,总渔获量开始下降,边际收入出现负值,总收入开始递

15、减,此时就会发生生物学的过度捕捞。但平均收入仍然大于平均成本,生产者仍能获得一定的资源租金。因此捕捞努力量继续增加直到平均收入与平均成本相等的无盈亏点(如图1 中的Q 点) 才停止,此时该渔业不会产生资源租金,而且渔业资源已出现衰退。但一些经济价值较高的传统鱼类,产量的下降、需求量的上升,会反过来导致鱼价的上升,从而使Q 点向右上方移动,使得渔业生产者又可获得高额23 卷第2 期陈新军等:论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71的利润,这样将进一步加剧了渔业资源的衰退,直至资源的枯竭。图1 渔业资源衰退的经济分析示意图Fig11 Diagram on economic analysis of fishery

16、 resources decline3 渔业资源衰退的原因分析在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尽管资源已属于过度开发(生物学或经济学过度捕捞)甚至出现衰退,但捕捞努力量仍在继续增加。事实证明,这一问题单纯从生物学或技术上的角度进行分析,并不能解决什么问题或找出本质上的原因。我们必须从渔业资源的本身特征,特别是它的经济特性进行分析研究,才能找到根本的原因。渔业资源衰退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 渔业资源的有限性与人们需求量的增加的矛盾。尽管渔业资源是一种可再生资源,但它的再生能力也是有限的。在19 世纪以前或更早,由于人口相对较少,科技水平和生产能力有限,人们对渔业资源的需求量低,不会超过渔业

17、资源的可再生能力,此时渔业资源可以得到持续利用。因此,人们一度认为渔业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资源,这种观念持续到20 世纪70 年代。但是,随着社会发展,人口的增加,人们对蛋白质需求量也进一步增加,人为的捕捞能力已大大超过了资源的可再生能力,渔业资源出现衰退。(2) 资源的衰退是由渔业资源本身具有的共享性所决定的。海洋渔业资源具有很大的流动性,难以固定分配给特定的单位和个人专属使用,必然处于共同使用状态。长期以来,渔业资源的使用并不完全受所有权和传统习惯的约束,特别在近代社会中,任何有能力和兴趣的单位和个人都可以利用,可供任何一条渔船捕捞。人们可以自由进入和退出该项资源产业,不受产权的

18、限制。因此,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必然会超过社会最优水平,直至渔业资源使用的资源租金消失为止。其原因是使用者仅仅根据自己所承担的平均成本来决定使用水平,而对自己的使用行为所带来的更高的边际成本却不承担责任,而是把它留给社会全体使用者来分担。若不根据渔业资源的经济特性进行适当管理,渔业资源必将会被过度开发,最终会趋向资源衰竭。(3) 渔业资源产权的虚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总纲第九条规定“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都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森林和山岭、草原、荒地、滩涂除外。国家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珍贵的动物和植物。禁止任何组织或个人用任何手段侵

19、占或者破坏自然资源”。从法律上看,渔业资源作为自然资源,它的所有权无疑属于国家。但在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中,谁代表国家统一行使渔业资源职权却没有进一步明确。产权虚置致使所有权的责权利无人监督落实,忽视了渔业资源的所有者所具备的权益,所有权事实上被使用权所替代,甚至资源的开发利用者侵吞所有者的权益。在我国,国家所有权还受到条块的多元分割,渔业主管部门与各级地方政府之间存在利益的矛盾,生产部门往往只强调渔业资源的技术开发,注重其使用价值,而忽视了资源的养护和保护。(4) 渔业资源的无偿使用。所有权的存在应在经济上要有所体现,如果所有权在经济上没有体现就是一种虚幻的所有权,实际上是对所有权的否定。对渔

20、业资源的无偿开发和利用,导致渔业资源的重开发利用而轻保护和管理,使得人们对资源不加珍惜,以粗放型的经营方式来换取短期的经济利益,掠夺式地使用渔业资源,很少人去保护渔业资源,造成渔业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严重浪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 统计,每年有约占世界海洋捕捞产量32 %(即2700 104 t) 的副渔获物被抛弃;对渔业资源的无偿使用,也导致了综合利用效果差,经济效益不佳,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得不到合理的配置;对渔业资源的无偿使用的观念和社会实践,使得难以用经济手段加强对资源的管理和保护,资72 资源科学23 卷第2 期源耗竭速度和紧缺程度不能用价格信号准确地反映出来,造成经济发展的基础不断削弱

21、的资源空心化现象。(5) 渔业资源的负外部性效果。从经济学角度来说,外部效应是企业或个人的行为对活动以外的企业或个人的影响。外部有好的正效应,也有坏的负效应。外部效应造成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的不一致,导致实际价格不同于最优价格。从渔业资源的整体性出发,渔业资源的负外部性主要表现在:一种渔业资源的过度捕捞可能相应地影响到其它渔业种类的资源量下降;对产卵群体的过度捕捞会影响到该渔业资源的世代实力,造成总资源量的下降;对某种渔业资源的捕捞,同时也兼捕其它非捕捞目标鱼种,而这些兼捕鱼种往往被抛弃到海中。这些活动不仅要付出很高的生态效益成本,而且还会造成资源的衰退。另外外部性还表现在渔业生产过程中,即在一

22、个容量有限的渔业或渔场里,进入过多的渔船,它们共同开发和利用同一种渔业资源时,会产生的相互干扰,给安全、生产、成本以及渔获量等都带来一定的影响,导致各使用者资源利用成本的增加,经济效益下降。4 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措施(1) 改变传统的自然资源价值观,确立自然资源具有价值的观念。在传统的经济和价值观念中,认为没有劳动参与的东西就没有价值,或者认为不能交易的东西就没有价值,因此,传统观念认为自然资源,特别是天然的自然资源没有价值,渔业资源本身也就没有价值,可以无偿利用自然资源,从而出现了“产品高价、原料低价、资源无价”的局面。渔业资源的现行价格只包括了捕捞生产的成本,没有包括渔业资源本身的价格。

23、资源价值的构成不完全,带来了人们对渔业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大大降低了渔业资源的效用,导致渔业资源利用的严重浪费,导致了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环境的恶化,阻碍了人类社会对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因此必须纠正长期流行的资源无价的观点,重新确立资源是具有价值的观点。我国著名的资源经济学家李金昌认为,资源价值首先决定于它对人类的有用性,其价值大小则取决于它的稀缺性和开发利用条件。(2) 对渔业资源实行资产化管理。一般经济学理论认为,能够带来收益的东西称为资产。渔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给我们带来巨额的收益、财富和丰富的蛋白质,因此渔业资源无疑是属于资产。既然是作为资产,就应该作为资产来管理,对渔业资源实行有偿开

24、发利用、有偿使用制度。渔业管理部门应该有效地代表国家行使管理国有渔业资源资产的权利,有权对渔业资源的经营者征收资源耗竭补偿费和资源税,以体现资源的价值和实现资源所有者的经济效益。目前亟需要对渔业资源的自然价格进行合理的评估,为实现渔业资源的有偿使用和资产化管理提供基础条件。(3) 制定有效的渔业资源管理措施和政策,实现共享资源的产权转化。为了控制渔业共享性资源的过度利用,特别在实行200n mile 专属经济区以来,许多沿海国家都把它们各自经济区内的渔业资源视为国家的财产进行管理,但它仍然改变不了共享资源的特性,只不过是从国际性共享资源转变为国家性共享资源。因此必须采取一些措施和政策实现共享资

25、源的转化,目前所采用的主要方法有: 通过收费或征税,使渔业利用者的成本费提高,把一部分利用效率差或经济效益不好的利用者排斥出去; 实行许可证制度,用行政手段控制渔业资源利用者的数量和利用方式; 把国家财产转化为国民、个体和集体,在可能情况下,确立所有权或使用权,并保障其实施。这实际上是国家所有权的合理扩展过程,即渔业企业或渔业集团被授予使用国家财产的准财产权或称为渔业权,如日本实行的社团渔业权制度。但从管理上看,必须有捕捞对象明确的总允许渔获量( TAC) ,而且从渔业资源的经济特性看,这些配额渔获量必须是可以转让的( ITQ) ,才能实现资源利用的合理配置。(4) 扩大资源的社会再生产,建立

26、渔业资源产业。资源的再生产实际上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即自然再生产过程和社会再生产过程。对渔业资源来说,鱼类的自身繁殖就是自然再生产。而人类的养殖、增殖以及渔业资源的保护和养护、渔业生态环境的改善等,属于社会再生产过程。在人类进步与社会发展日益加大对自然资源需求的情况下,因为自然再生能力的有限性,完全依靠自然再生是不可能的。因此,人类已从单纯地向自然掠取和占有资源,转向保护自然资源和加强资源再生的社会生产过程。通过增加社会投入,保护、促进资源的新陈代谢和再生循环,不断扩大资源的再生过程,这一过程就是渔业资源产业的具体内容。因此,从全社会来看,必须通过社会投入,进行渔业资源的保护、恢复、再生、更

27、新、增殖和积累,使人类的生产、生活主要依靠资源的“股息”,而不是靠资源老本为生,从而使资源得以永续利用,实现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5) 积极开展渔业资源的国际间和区域间的各方面合作。渔业资源的流动性和洄游性,使得一些渔业资源成为几个国家的共有资源,决定了渔业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必须要进行国际间和区域间的密切合作,否则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然会成为一句空话。目前国际渔业管理的发展趋势正在向这一方向发展,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联合国23 卷第2 期陈新军等:论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73海洋法公约、关于养护和管理跨界鱼类种群和高度洄游鱼类种群的规定、中白令海峡鳕渔业资源管理公约等国际间或区域性法律条文

28、的鉴定和正式生效。各有关国家在追求共同利益的基础上,真诚合作,确保一些区域性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在实践中,各国之间的合作还存在着相当大的难度。主要原因是各国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的价值观、资源的利用水平、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6) 开展大洋生态系研究,建立渔业资源的核算体系。渔业资源是渔业实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若只重视渔获产量,而忽视了资源这一基础,即会出现渔获产量的虚幻增加,渔业资源基础持久削弱。这对于我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目标极为不利。目前我国海洋渔业的发展就基本属于这种状态。资源的核算就是对资源的存量、流量以及资源资产的财富价值进行科学地计算。由于渔业资源不同于

29、陆地的自然资源,对它的资源量进行准确评估存在着很大的困难。本世纪初提出的单鱼种资源评估模型和70 年代发展起来的多鱼种资源评估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渔业资源管理的要求,难以预测渔业资源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同时也难以预测一种资源的变化对另一种资源及其整个渔业生态系统的影响等。1984 年美国海洋学家K. 谢尔曼和海洋地理学家L. 亚力山大提出了大海洋生态系统的概念,它使渔业资源的管理从多种资源的管理向整体、系统的水平上发展,使渔业资源的管理从狭义的行政区划管理走向以生态学和地理学边界为依据的生态系管理。大洋生态系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对渔业资源实行动态监测、分析影响渔业资源变动的主导因子、

30、对海洋区域特征、功能和结构进行研究等,它将有助于渔业资源的保护、管理和持续利用。大洋生态系统的发展为渔业资源实行科学的核算体系(包括实物量和价值量的核算) 提供了可能。(7)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渔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利用创造条件。在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排除了市场的调节作用,使资源的配置只能在政府严格计划下进行。而这种管理体制的实施要求具备充分健全的信息系统,保证信息的全面性、及时性;同时社会整体利益与个体利益以及各个体利益之间要求一致;还需要一支素质和效率极高的管理决策队伍。上述条件在理论上是可以达到的,但在实践中却难以实现,往往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如价格扭曲、资源的浪费

31、等等。我国近海渔业资源急剧衰退的经验教训是深刻的。市场经济通过引进竞争和价格机制保证了资源配置的高效率性,但它对共享资源也存在着负外部性等市场失灵的特性。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一制度的确立为渔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和配置提供了条件。渔业资源的管理与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进行接轨,将有可能在制度上和经济管理上,逐步将渔业资源作为资产,由市场发挥基础配置作用,以达到合理的利用和持续的发展。参考文献( References) : 1 李金昌,等. 资源经济新论M . 重庆: 重庆大学出版社,1995. L I Jin2chang , et al. New Theo

32、ry on Resources Economy M .Chongqing : Chongqing University Press , 1995. 2 万建中. 农业自然资源经济学M . 北京:农业出版社,1992. WAN Jian2zhong. Economics of Agricultural Natural ResourcesM .Beijing : Agricultural Press , 1992. 3 詹秉义. 渔业资源评估M .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ZHAN Bing2yi. Evaluation of Fishery ResourcesM . Beijing :

33、 Agricul2tural Press , 1995. 4 王松霈. 自然资源利用与生态经济系统M .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 WANG Song2pei. Natural Resources Utilizationand Ec - economic SystemM . Beijing :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Press , 1992. 5 张相国译. 渔业生物经济分析M . 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5. ZHANG Xiang2guo (translated) . Analysis of Fishery Bio -economyM . Beijing : China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 , 1995. 6 张帆.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M .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ZHANG Fan. Environment and Natural Resources EconomicsM . Shanghai : Shanghai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 1997.74 资源科学23 卷第2 期_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