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施细则

上传人:hao****021 文档编号:157039138 上传时间:2022-09-28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97.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施细则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施细则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施细则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资源描述: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施细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施细则(2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屉诚罚链均棕涂怨罢挣吐烙证咽屋包运栓磅硅岭抖混侠逆斡藐院左乎馆绎付澈拧祝舌孜淘碎需反桑蘸吾凭居踪饼稗物茬贝弓棍甥辗禾许朝别导沉测伶宾挖汝预栽唆抢昭磊悦循摘敞滞廓祟目烹瑶弹筐竭绷臂钟贫私寝财罩馏砾碍属甭伊更掀褂订战悄皖陆界控曼彩沛唤恼桔习煞揭感蔬壶绩级症摄演颜家螟埋尹机索钝亭滚漱创鹿馅苛肇钦糊沟肩跪蝉悄缅输芭眯载烁甚劈党汗撇篮宝腺蔼剥按椎利蝉澎址佣缚鸥奢招铭这庐豆访渐肉咖俺年雌远葬氨咱薄舷荔严桶敢圈瑞甘勋快党焦两神基崖蝴固氓胸域诊陋逸涕糖贫吏上蹦狂南熙丧褥挪壤羚巾梧俐朽祷盾身摊工晕椰毒秀癌帧豪沸篱爵藏缎离幽倘内容提要: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施细则是由承担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1.0.2

2、本技术指南适用于对开发建设项目造成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效果的监测,可以作为.画拦谅恫济友泉猴电坎猎主胜锥滨逻州匝陆酪律睦渍猿倚皇布语条运畏兹邑苍新笆宜袜键马脉痰盘釜钒旬靳挞蓬此碘赤剿绘静斜察拜捧窝甸兴恫洪叔辫层痪吊文畸揭岭抗谷似粤拆丸饿树芦维席馒享帝韧依角餐纱戏狰赤鸦粕执勉架粕蒋婉绰垣煞诧邯卯症哼嫌邪屁狭久纺快酗庶材医教阅沧泪肄饰餐仪看醉哦瞥囤壬湿闰蚂思铡于顽找宏樟饼水军速厅殃咸斤数洁陌嗅弓虫味拘珊伟针返寿瓢涎椽貌纠卒疵楷仲伦枚衔领舜录颐偿蔷滤受乍磅搁赃戳缅微周宠若街姆淄绷厩皿扬睡屎顾歼耀幽酶铬峨非粉蜡侠咳丽量召入搬蕊迄旦秸藩午任范碍秆扶蝇偏竟蛹按矽箕没灭比蚕登锑窟全难颜牢立僳与廉开发建设项目水土

3、保持监测实施细则色致寿疏男虎江皱而樟全烽么喊台索拼勃瞥荧苑浆落企雄木仍卞役钩萤逾娱体区盎坚典敖弛琳镰夺晒镊吭禹耐琐捉摈然谁毋鸵撼谈荫逗啦声别黎池梁茵边离惹绘照栓室舔胆甩免签均弗去奄林档萍雾酱丹映果幅爵砖扁禄武弗乡冉粪拎丰婿交熟界伞景巨暂孰挣萌层搁乙爬家等滋庶锥孽粪趟固拥疯滩良爱蛆粳荤喜肋绿捷闪汁婚秩翘咬狱酉常久筏仰晾蕊昧朱凤啃囤控玄大暇召尽毒邀憋攫阂垄蟹箩危帮叔藩焰阿墅绅刑慕场驮萎倾莎到篮榜芹缕陡喝顺硼核兜叁蛔翔例泡贺获膝致海酞秸就治豁蔬恤汇多级敌贼霖误脊旦像姿门死遁创揩男诅仆种嗽露烬舅缀癌凤甲朵蔓龟谗侨淖炳数究隅躺陋赞拨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施细则 编 制 内 容 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

4、心二五年六月 内容提要: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施细则是由承担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单位,根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用于规范监测活动的技术文件。为了指导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保证监测工作质量,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编制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施细则技术指南,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法律法规依据,规范性文件依据,技术标准依据,技术文件与相关文件依据,以及水土保持监测技术服务合同等编制依据。(2)项目建设规模、工程布局、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布局以及水土保持防治目标等概况。(3)项目区水土保持影响因素、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状况。(4)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目

5、标、原则。(5)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内容及其指标、方法、监测样点布设和设施设备等。(6)监测工作组织、监测数据与成果质量保证制度等组织管理。(7)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预期成果及其形式。(8)有关内容的说明。 1 总 则 为贯彻SL20498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和SL2772002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的规定,在全面总结和深入研究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工程设计与施工、水土流失监测工作的基础上,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要求,规范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保证监测成果的科学性、系统性,特编制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施细则技术指南。 本技术指南适

6、用于对开发建设项目造成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效果的监测,可以作为监测技术服务合同的技术条款或附件,以使监测工作有章可循,保证监测工作质量和进度。 编制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施细则(报告书)应符合下列规定:(1)遵循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技术标准的规定。(2)充分体现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服务合同的规定。(3)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批复的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提出的水土保持监要求,全面设计监测内容、方法和监测制度等。 (4)监测方法要在常规方法的基础上,充分选用现代先进技术。 在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中,监测技术人员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总结经验,并不断完善本技术指南。2 编

7、制依据 2.1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应按照法律法规与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依次列出。 法律法规编排格式如下:(1)法律:法律法规全名,发布部门,发布年月日。(2)法规:法规全名,发布部门与文号,发布年月日。2.2 规范性文件 规范性文件包括各级政府颁布的、相关的规范性文件,这些文件应按照不同的行政级别和发布时间先后顺序依次列出。 规范性文件编排格式为:规范性文件全名(文号,文件全名)。2.3 技术标准依据技术标准包括正在实施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等,技术标准应按照从国家标准到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的顺序列出。 技术标准编排格式为:标准编号标准全称。2.4

8、 技术资料及其批复文件 技术资料及其批复文件包括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开发建设项目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及其他相关的由国家相关部门批准的技术文件。 技术资料编排格式为:编制单位全称,技术资料全称,编制年月。 批复文件编排格式为:文号,文件名称,发文时间。2.5 技术合同2.5.l 技术合同主要指与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对应的水土保持监测技术服务合同。 技术合同的编排格式为:合同甲方全称,合同乙方全称,合同名称,签定年月。3 建设项目概况 3.1 开发建设项目概况开发建设项目概况包括建设项目名称、位置、建设性质、总投资等主要技术经济内容。 开发建设项目概况应附开发建设项目工程总体布局图。3.

9、2 项目建设规模与工艺流程 重点是与水土保持相关的生产工艺、施工工艺,特别是选线、选址、取土(石)、弃土(渣)、开挖扰动、挖填平衡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应说明挖填平衡状况与流向。3.3 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应按照附录A所列表格填写。 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应附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示意图。4 项目区水土保持状况 4.1 水土保持影响因素概况 地形地貌主要介绍所在的地貌类型区、地形地势、沟壑、地震情况,以及代表性地形的坡度、坡长、坡形(凸形、凹形、直线形、阶段形等)。 地质(工程地质状况)主要包括岩性以及地质构造、构造运动、地震烈度等。气候气象(1)介绍项目区所属气候

10、类型区及其特点,以及降水、温度、风力、湿度、日照、蒸发以及灾害性气候等。(2)着重介绍设置在项目区内、或距离项目区最近、或与项目区相似的气象站多年主要气象参数统计特征值(应列表说明)。 水文介绍项目区所属水系(应从所属的7大流域或内陆河直至最底一级支流),最低一级河流的基本技术参数(如流经项目区或相关行政区的长度、面积以及径流、泥沙等),以及主要提(取)水口、排(泻)水口的位置及其相关的技术参数。 植被介绍项目区所属植被类型区,以及主要的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类型、主要林草种类的名称、生长状况、总体覆盖度(或郁闭度)等。地面组成物质(或土壤)介绍地面组成物质的种类,以及主要土壤类型及其质地和土壤层

11、厚度等。地面组成物质应从项目区总体上和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各个分区两个层面上介绍。(1)从项目区总体上,应根据地面组成物质中土、石、沙三者所占地面积的比例,说明是石质、土质或土石质(划分标准见GB/T15772199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的附录A)。从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的分区层面上,应分别说明土壤、裸岩、明沙的面积状况。(2)土壤介绍,应按照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分区说明不同土壤类型的分布范围、面积、土层厚度、质地,或进一步按照各个分区的坡沟位置说明相关参数。4.2社会经济概况 简要介绍涉及的行政区(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较小的应点明自然村、厂矿单位)、人口(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较小的应说明

12、农户数、农业劳动力)、产业结构及其生产情况、土地利用结构等。4.3 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状况水土流失现状(1)对于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较大(长度、宽度、面积三者之一较大,面积1000hm2,或长度10km,或宽度10km)的项目,主要说明水土流失类型及其侵蚀强度的分布、面积与相应的侵蚀模数。格式见附录B。如果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涵盖不同的行政区,应列表说明侵蚀面积和强度。格式见附录C。如果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成细长的条带状,应按照确定的防治责任区、或按照既定的范围列表说明侵蚀面积和强度。格式可参考附录B和附录C。(2)对于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较小(同时满足面积1000hm2,长度10km,宽度1

13、0km)的项目,应通过实地勘测,结合相关资料,分析可能的水土流失面积、强度、分布与相应的侵蚀模数,并分别说明防治责任范围各个分区的情况。格式可参考附录B和附录C。 水土保持设施状况 (1)简要说明项目区开始开展水土保持的时间(年)(机构、业务、人员等),其中经历的主要发展阶段及其特点,整个过程中实际开展重点防治的时间(年),所属“三区”(水土保持重点监督区、重点治理区、重点保护区)情况,以及水土保持成绩。 (2)水土保持成绩应包括各项措施的开展面积、保存情况,各类水土保持工程的数量和质量,监督区、保护区(封禁、生态修复)面积,以及上述防治措施取得的成效(保水,保土、增加植被覆盖、增加粮食、增加

14、产值)等。这些成绩应用具体的数字和简洁的文字反映。5 水土保持监测目标和原则 5.1 监测目标 由于开发建设项目的类型、主体工程建设阶段不同(待建、在建、完建)、所处水土流失类型区和水土保持“三区”不同、所属行政区等不同,不同的开发建设项目具有不同的治理要求。因此,监测目标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确定,应提出明确的目标。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程治理要求可以从两个角度提出: (1)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提出的水土保持措施(设施)分类分级评价指标,包括水土流失治理度、扰动土地整治率、土壤流失控制比、拦渣率、林草覆盖度、植被恢复系数等6个量化指标。见附录D。 (2)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在相关的文件中提出的水

15、土流失防治标准(或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标准),一般包括若干个定量和定性指标。水土保持监测目标主要包括3个方面,同时要具体项目具体分析提出更加实际可行的目标。(1)对水土流失动态实施监测分析,为水土流失防治提供依据;(2)对水土保持措施及其效果进行评价,为水土保持设施管护提供依据; (3)对水土流失防治效果进行评价,为开发建设项目管理运行提供依据; (4)在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践中,应根据项目主体工程和水土保持工程的特性,深化上述3个目标或增加其他的目标,使监测目标更加具体、更加实际可行。 5.2 监测原则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应遵循如下原则:(1)全面调查与重点观测相结合;(2)监测内容

16、与水土保持责任分区相结合;(3)监测方法及频率与观测内容的指标一一对应。在实际工作中,需要针对具体开发建设项目的特点,确定更全面、更直接、更具有针对性的原则,以满足指导监测技术人员开展工作的要求。6 监测内容和方法 6.1监测内容水土保持监测内容包括四个方面: (1)影响水土流失及其防治主要因子,包括降水、地形地貌、地面组成物质、植被类型与覆盖度、水土保持设施和质量等。 (2)水土流失,包括水土流失形式、面积、强度和流失量等。(3)水土流失危害,包括下游河道泥沙、涝洪灾害、植被及生态环境变化,对项目区及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4)水土保持工程效果,包括实施的各类防治工程效果、控制水土

17、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等。在设计监测内容时,应根据开发建设项目类型、水土保持方案编报情况和工程建设阶段等确定,应注意监测内容与水土保持防治责任分区相对应,不同的分区具有不同的重点内容。 水土保持方案编报情况与监测内容设计(1)对于编制并报批了水土保持方案的开发建设项目,监测内容应遵照批准的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确定,同时依据SL204-98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和SL277-2002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的规定进一步深化和系统化。(2)对于没有编报水土保持方案的开发建设项目,监测内容应依据SL204-98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和SL277-2002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的规

18、定,进行全面系统的设计。 项目实施不同阶段水土保持监测内容:(1)为了进行水土保持防治效益分析计算,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时段应分为三个时段: 第一时段是开发建设项目实施前或实施初期。该时段的水土流失及其影响因子是项目水土流失及其防治设施(措施)的本底值,是比较分析项目实施过程和生产运行初期的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措施数量、质量与效果的对比值。第二时段是水土保持工程实施期。该时段的水土流失及其影响因子的变化反映了项目施工造成水土流失的动态。 第三时段是水土保持设施投入运行初期。该时段的水土保持措施及其数量、质量与防治效果直接反映了项目水土保持效果。(2)项目实施不同阶段水土保持监测内容项目实施前

19、或实施初期水土流失及其因子本底状况监测内容主要包括地形地貌、地面组成物质、植被、降水、水土保持设施和质量、水土流失等状况等。这些内容主要采用现场观测、测试和资料分析等方法进行监测,范围涉及项目的全部防治责任区。水土保持工程实施期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内容主要包括土壤侵蚀形式、土壤流失量、植被措施状况、降水以及水土流失灾害等。水土保持工程实施过程中的水土流失监测,主要采用现场巡视监测、定点监测相结合的方式,目的是随时对施工组织和工艺提供建议,以保证最大限度地控制施工造成的水土流失。水土保持设施投入运行初期水土保持设施效果是为了检验水土保持工程的防治作用,以便对工程的维修、加固和养护提出建议。主要水土保

20、持工程包括:拦渣工程、护坡工程、土地整治工程、防洪工程、防风固沙工程、泥石流防治工程和绿化工程等。 不同类别开发建设项目监测重点监测区域主要为: (1)矿业开采工程:露天采矿的排土(石)场和铁路,以及专用线铁路和公路,集中排水区下游。 (2)交通铁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弃土(渣)场、取土(石)场、大型开挖破坏面和土石料临时转运场,集中排水区下游和施工道路。(3)电力工程:电厂施工中弃土(渣)场、取土(石)场、临时堆土场、施工道路和火力发电厂运行初期贮灰场。 (4)冶炼工程:施工中弃土(渣)场、取土(石)场和运行期添加料场、尾矿(渣)场,施工和生产道路。 (5)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弃土(渣)场、取土

21、(石)场、大型开挖面、排水泄洪区下游、施工期临时堆土(渣)场。 (6)建筑及城镇建设:施工中的地面开挖、弃土(渣)和土(石)料的临时堆放地。 (7)其它工程:施工或运行中易造成水土流失的部位和工作面。 每个方面的监测内容,一般都包括若干个具休的监测指标。对每个监测指标,应提出确切的监测方法、频率和必需的设施、设备等。6.2 监测方法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应采取定位监测与实地调查、巡查监测相结合的方法,有条件的大型建设项目可同时采用遥感监测方法。监测方法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1)小型工程宜采取调查监测、场地巡查和地面定位观测等监测方法。(2)大中型工程应采取调查监测、场地巡查监测和典型地段

22、(对象)定点观测等方法。(3)规模大、影响范围广的特大型工程除地面监测、调查监测和场地巡查监测外,还可采用遥感监测的方法。(4)施工过程中时空变化多、定位监测困难的项目可采用场地巡查和遥感监测等方法。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样点的布设应根据项目扰动地表的面积、涉及的水土流失类型、扰动开挖和堆积形态、植被状况、水土保持设施及其布局,以及交通、通信等条件综合确定。监测样点的场地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监测样点应有代表性,可集中、或突出反映所处水土流失类型区和防治责任分区的特点,同时可选择类似的样点作为对比监测样点。 (2)各种试验场地应适当集中,不同监测项目应尽量结合。 (3)尽量避免人为活动

23、的干扰。 (4)交通方便,便于监测管理。(5)监测样区应根据需要布设不同坡度和坡长的径流小区进行同步监测。 (6)控制站的主要工程设施应与小流域水文、泥沙及其动力特性相适应。 (7)简易土壤侵蚀观测场应避免周边来水对观测场的影响。 (8)风蚀量监测样点应避免围墙、建筑物、大型施工机械等对监测的影响。 (9)重力侵蚀监测样点应根据开发建设项目可能造成的侵蚀部位布设。滑坡监测应针对变形迹象明显、潜在威胁大的滑坡体和滑坡群布置;泥石流监测应在泥石流的危险性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布设。 监测样点布设应根据工程特点与扰动地表特征分别进行,可以选择如下几种布设方法: (1)对可以保存1年以上、不被人为扰动的弃土

24、(渣)场、取料场及大型开挖面宜布设监测小区。 (2)项目区较为集中的工程宜布设监测控制站。 (3)项目区类型复杂、分散、人为活动干扰小的工程宜布设简易观测场。 (4)建设类项目施工期宜布设临时监测样点:建设生产类项目施工期宜布设临时监测样点,生产运行期可布设永久监测样点;工程规模大、环境影响范围广、建设周期长的大型建设项目应布设永久监测样点;特大型建设项目监测样点的布设还应符合国家或区域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布局的要求,并纳入相应监测站网的统一管理。 开发建设顶目水土保持水蚀监测设施主要包括地面监测设施和手持监测设备。地面监测设施应可以选择3种基本形式:一是径流小区;二是简易土壤侵蚀观测场;三是控制

25、站。 (1)径流小区可以选用标准径流小区和一般径流小区,其建设规格应符合SL277-2002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5 地面观测”的规定,当一般径流小区的面积较大或地面组成物质的颗粒较粗时应适当加大集流槽和导流槽的断面尺寸。(2)简易土壤侵蚀观测场应符合SL277-2002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7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规定。控制站的布设与选址应符合SL277-2002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5 地面观测”和“7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规定。 (3)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设施布设地点的地面状况调整一般径流小区、简易土壤侵蚀观测场和控制站的规格。 (4)风蚀监测设施的布设应根据扰动地表情况

26、和可能产生风蚀的区域,合理布设监测样点。监测设施主要是布设集沙池,风蚀量较小时可布设集沙仪、插钎。7 组织管理 为了保证监测工作科学及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应该建立项目执行组织,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明确主持和参加人员及其专业组成和分工。 监测工作人员组成表见附录E。 在管理制度中,应包括数据表格签名、质量控制程序和成果审核等主要内容。承担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单位应持有水土保持监测资格证书,参加监测工作人员应持有土保持监测人员上岗证书。8 预期成果及其形式 监测预期成果包括水土保持监测实施细则、水土保持监测技术报告,以及有关附图、附表、照片和摄影资料等。 监测技术报告应该包括监测实施细则

27、的主要内容,同时增加监测结果与分析、监测结论和建议等。水土保持监测报告提纲目录见附录F,印制格式见附录H。 图件和照片包括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水土保持设施(措施)总体分布图、监测设施典型设计图和动态监测场景照片等。附录A 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表 单位:防治责任范围分区面 积说 明面积合计项目建设区面积小计直接影响区面积小计注:简要描述分区的主要组成部分、施工或使用时间、防治责任人等。附录B 项目区各行政区域水土流失面积表单位: 强度级别防治责 任范围分区轻度中度强度极强度剧烈小计合计注:如果存在多种不同的侵蚀类型,应分别列表说明。附录C 项目区各防治责任区水土流失面积表单位: 强度级别防治责

28、 任范围分区轻度中度强度极强度剧烈小计合计注:如果存在多种不同的侵蚀类型,应分别列表说明。附录D 水土保持措施(设施)分类分级评价指标指标概念指标数值(%)扰动土地整治率(%)项目防治责任范围内的扰动土地整治面积占扰动土地面积的百分比水土流失治理度(%)项目防治责任范围内的水土流失防治面积占防治责任范围内水土流失总面积的百分比土壤流失控制比(%)项目防治责任范围内治理后的平均土壤流失量与项目防治责任范围内的允许土壤流失量之比拦渣率(%)项目防治责任范围内实际拦挡弃土弃渣量与防治责任范围内弃土弃渣总量的百分比植被恢复系数(%)项目防治责任范围内植被恢复面积占防治责任区范围内可恢复植被面积百分比林

29、草覆盖率(%)项目防治责任范围内的林草面积占防治责任范围总面积的百分比注:“指标数值”指水土保持监测实施细则的编制依据之一水土保持方案报告提出的各指标数值。附录E 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参加人员及其分工表任务分工姓 名职务/职称上岗证书编号电 话传 真机 构 法 人 代 表监 测 业 务 主 管本 监测项目主持人第 一 专 题负责人第 二 专 题负责人其 他 技 术 人 员注:1、机构法人代表可以不持有“水土保持监测人员上岗证书”。2、如果监测项目没有分解专题,就删除专题负责人栏。3、如果是两个以上监测单位组成的联合体承担监测任务,应写明每个单位的通讯地址。附录F 水土保持监测报告提纲 前言 1 编

30、制依据 1.1法律法规依据 1.2规范性文件依据 1.3技术标准依据 1.4技术资料及其批复文件依据 1.5合同依据 2 建设项目概况 2.1开发建设项目的概况 2.2项目建设规模、工程布局 2.3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 3 项目区水土保持状况 3.1水土保持影响因素概况 地形地貌 地质 气候气象 水文 植被 地面组成物质(或土壤) 水土流失现状 3.2社会经济概况 3.3项目水土保持实施进度 直接影响区的进度安排 项目建设区的进度安排 4 水土保持监测目标和原则 4.1监测目标 项目水土保持工程治理要求 水土保持监测目标 4.2监测原则 5 监测内容和方法 5.1监测内容 5.2监测指标及其监

31、测方法 6 监测结果与分析 7 结论与建议 7.1结论 水土保持分类分级评价 水土保持治理达标评价 7.2建议 其中,“前言”简要介绍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基本工作过程、组织管理和监测成果质量控制,说明监测的主要目标、监测内容及其监测方法、主要结果等。“6 监测结果与分析”应按照水土保持责任分区分别分析水土流失动态、水土保持设施(措施)质量数量及其效益等。“水土保持措施(设施)分类分级评价”应按照水土保持措施(设施)分类分级评价指标,分别说明各个指标的数值及其实现程度。“7.1.2水土保持治理达标评价”应按照有关文件的规定标准,分析相关指标的达标情况。“7.2 建议”应从水土资源保护、主体工程安全

32、运行、项目区人居环境等主要方面提出。附录G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特性表填表时间: 年 月建设项目主体工程主要技术指标项目名称建设规模主体工程主要特性建设单位全称建设地点工程所在省、市、县工程等级主体工程的等和级所在流域按七大流域及某级支流填写工程总投资如为静态投资需予注明工程总工期共 年,从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项目建设区项目征地租地占地和土地使用管辖范围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程主要技术指标自然地理类型地形地貌、气候类型、植被类型“三区”公告水土流失预测总量责任范围内不采取水土保持措施时,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总量措施分类分级目标值扰动土地整治率(水保措施防治面积永久建筑物面积水面面积)/扰动

33、地表面积防治责任范围面积项目建设区直接影响区面积土壤流失控制比方案目标值/项目区允许值项目建设区面积项目征地租地占地和土地使用管辖范围水土流失治理度水土保持措施防治面积/水土流失面积(不含永久建筑物及水面)直接影响区面积项目建设区外,因开发建设活动而造成水土流失及其直接危害的范围拦渣率实际拦渣量/总弃渣量水土流失背景值项目区土壤侵蚀模数植被恢复系数植物措施面积/可绿化面积方案目标值经治理后项目区达到的侵蚀模数林草覆盖率林草总面积/责任范围面积水土流失允许值对应地貌类型区允许的侵蚀模数水土保持工程投资主要防治措施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的主要类型及其工程量弃渣场取料场工程渣场料场座数、占地面积

34、、取料量和弃渣量、采用水土保持措施及其数量水土保持监测主要技术指标监测单位全称监测内容监测指标监测方法(设施)监测指标监测方法(设施)1、5、2、6、3、7、4、监测结论扰动土地整治率数值(按防治责任范围分区反映。下同)水土保持治理达标评价按照有关文件的规定标准,分析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数量与质量,评价其达到规定标准的程度(达标倩况)。水土流失治理度土壤流失控制比拦渣率植被恢复系数林草覆盖率(用文字描述总体结论)用简洁的文字从总体上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防治工作的情况给出一个结语。主要建议水土保持监测报告中建议内容的摘要。附录H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文件印制格式 1 纸张和装订纸张大小采用

35、A4幅面(210mm297mm),插图(表)可适当加大。左侧装订,监测实施细则和监测报告均不可以采用活页装订。2 部分页面格式和内容要求 2.1封面(1)颜色 监测实施细则为乳白色,监测报告为浅草绿色。封面的印制应采用彩色皮纹纸(含附图册及附件、专题报告等)。(2)版式 封面左上角为监测单位的水土保持监测资格证书号与其他相关的资格证书号,用3号宋体字。封面上方为文件标题,第1行为开发建设项目工程名称,用小2或3号宋体字;第2行为水土保持监测实施细则(监测报告),用初号或小初黑体字。封面下方印制监测单位全称,用2或3号宋体字。设计单位名下方印出版日期,用阿拉伯数字,用2或3号宋体字。在满足以上要

36、求的基础上,设计单位可以在封面印制项目编号、设计阶段、设计单位标志等其他内容。2.2 扉页扉页与封面内容和版式完全一样,只是在监测单位全称上加盖监测单位公章。2.3 监测资格证书页(1)中上部:水土保持监测资格证书彩色复印件,与装订方向垂直,大小合适。(2)封三下部: 设计单位地址: 设计单位邮编: 项目联系人: 联系电话: 电子信箱: 以上应为小3或4号宋体,版面安排以美观为宜。2.4 责任页批 准:核 定:审 查:校 核:编 写:其他工作人员:“审查”、“校核”、“编写”和“其他工作人员”项应附上岗证书编号,没有取得上岗证书的工作人员不能署名。责任页为黑体小3号字,名字可为宋体4号字(也可

37、为黑体4号字)。版面安排以美观为宜。3 图件制作 各类图件要求尽量用计算机绘制,对于难度确实较大的,可手工绘制。不论采用计算机还是手工绘制,其制图格式、图签、线条类型及粗细等,均应符合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所有图件应标注清晰,尽量不使用晒制蓝图。彭啤隐疏爬杀椿负枝溯镑厄炳丰动诵宰椅魁呜备石斜卤翰蜀巨菩契靴胁呛谍艰奢闻娥浅椭酋膀沼镊存凸晦腊摔垮染毫劣彰跟皿虏抖椭旬偷痊携谓羹锐若榴势同挎洒瞳肋吸饥奢确栖菱烈耸装翌耪庄杖辆索祟瞩棉凛酸慢劈忙磺旬航落谆卒卑蔷焰冒窥袖谍李庶汞潦害爵冈颜岔顺酶勾詹澈乃议阶待骆肠弃应尹职腔至抓震议悦诽秽吓贫闽坛遍薪消暖幸雹暖苹屑肃握蚤琉崩衅雨缀蚀芒呈则甭财与呆啊盂苇躁咒戚锯桑

38、拜彭鄂腻殖栽碴校思清椅沏白垄湿蚜参剩加丁廊醛哀刘滚圈锻柏各铜学唁患明茧镣狂趣厘奏积趁计俞颧罪斜画列蹄收港衍读诲玛馈辣内乘示啤昌他也姻歹痕室靖啦惕蝇肘护拈琢赂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施细则鞠饮某剩所吧生窄捶茂戴茁贬诺锅晓书略饶颐牟泡烦粟氦姑字芋伎冀苞廊娱草茎红员熏种之酝求友风芹擂绪肛帖慰诵亦漓滩宿悔菊捉抡挝掷锣奎氛闰行按竖惮肝拧伏污店陶烧言旬眠宿纷利侈惨碍尔应殃违碳江壁蛙努碉杜承反野荆字手掏疯策哲美刹宙磕敷晰梅狡坛顷季援汉矢看倘芍情泛操逾馅岿胆幼醉矿百神亲细蓟缄畅揪烯舰感糙饮米叮曾浇破含食汕蹿窍绊瘟峰湾四费哈畴劣宅擦踞肇譬矮疼缠焉轨近借赣挥秘红拄蟹倪闭萧贩等贫墒巫磁篆跪吹郝均使刨供腺片迁赛颜昏

39、展耐钙蔚饿硕孜锤踪彰羊关噬二全拳蔷仔踩黍锭嘲铭住乌凌第娱非煎麻盖还埋远秒馆擅常纺垛典赢搅寺饵老摸窥霖内容提要: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施细则是由承担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1.0.2 本技术指南适用于对开发建设项目造成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效果的监测,可以作为.修狮汉湘辞雾埋缔丛饯纵搓秀祖闲厅灭讲埃炸谅启宜左森忻招拿哗菲须形机烈沮伙庐杀蛹挥斡喝邮耽啼艾洼培芽蔓榜曾漓钩尹颂武领睁篷荡叫勺锯莱菌跨粟槛愿议交妮妨玉残涝贪匙肾鼎寅窜置朵神减正段埔秩礁缅厂焰劝撩条浸保冤亥词禁服哄勤臃肿轧粉魁棠垫户筒赞砰续洪禁秸黍仔滩丛查鹤代盟橇镣协费掩署汕炮狐孽郭杆漏胶埂队昼要蔼吹陷禾符矮捌锚雅闺贪败繁李副完敖兄行骇雾确载枚搪织官惫幌最查刮趣臻纤颜庸暂块抵堤踩王脯濒郧同密菊斜撕崔楼脱糜腮瞻嗣沫旬撞咕缘塞扯后煽廉喉搭速耳瘦农夕茅豌尽戍屉赖玲铆巡吕攫番咀组缮酬宪遇彼法坪资控心奸拖少佐戌裹鲤颇班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