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能力综合运用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56967553 上传时间:2022-09-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5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历史能力综合运用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历史能力综合运用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历史能力综合运用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历史能力综合运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能力综合运用(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10年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历史能力综合运用(10年广东卷)19.“我们不把任何未经验证的意见接受作为真理,而是遵照必要的次序,从一步推演到 下一步不论多么深奥,最终都能发现。”与这句话的理念一致的说法是 A. “信仰即可得救” B“人是万物的尺度” C. “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 D. “我们茫然于新事物,并对未来充满了恐惧”题眼:“经验证”,“一步推演到下一步不论多么深奥,最终都能发现。” 考点:哲学思想史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材料信息的解读与知识迁移能力。依据材料“经验证”,“一步推演”可以看出,要运用你自已的理智出发现真理。A为宗教改革思想,强调信仰;D 认为世界不可知;B “

2、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个人的感觉,三选项都是错误的。答案:C。(10年新课标卷)35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文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 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解析:此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并进行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体现研究性学习的方向。中方研究是倭舰击我船,我船还

3、炮;日本则是济远发炮,吉野迎战。故选。(10年新课标卷)3119021906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只有学生512人,其中举人62人、贡生48人、生员232人、监生84人。这表明此时 A传统教育制度稳定发展 B新式学堂教育得到普及 C学生以求取功名为目的 D教育制度处于转型时期解析:此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举人、贡生、生员、监生仍是以求取功名为主。其余则是教育的近代化,故选D。(10年四川卷)37(32分)人的尊严意味着对人本身的尊重。随着时代发展,其内涵也不断丰富:生活更加富裕、社会更加公平、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到更有效的保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

4、象人而用之也。(孟子)朱熹注:俑,从葬木偶人也。有面目机发(使木偶活动的机关)而大似人矣。故孔子恶其不仁,而言其必无后(后代)也。(孟子集注)(1)根据材料一分析孔子对用“俑”随葬的态度及其理由。这反映了他的什么思想?(4分)【答案】:(1)(4分)态度与理由:反对用“俑”随葬,因为“俑”与人相像(2分)。思想主张:仁者爱人(2分)。【解析】:从用“俑”随葬是“不仁”的行为可判明孔子的态度。联系课本知识指出“仁者爱人”思想主张。 材料二材料三 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一些知识精英和第一代工厂主的后代对社会的不公正感到羞愧,对富裕国家的贫穷现象感到愤怒,希望纠正这种状态。议会制定法律,规定工厂一

5、切机器必须安装防护措施,确立卫生检查制度,对劳动条件定期进行检查。(据钱乘旦英国工业革命中的人文灾难及其解决等)(2)材料二中图13,14反映了当时英国工人怎样的生存状况,揭示了什么社会问题?(3分)根据材料三,概括当时英国有识之士对上述问题的认识,(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议会立法改善工人劳动条件的主要原因。(8分)【答案】:(2)(15分)生存状况:实际工资收入下降;工作生活条件差(2分)。社会问题:贫富分化严重(1分)。认识:他们认为贫富分化是不公正、不合理的;希望纠正这种状态(4分)。主要原因:有识之士的推动;工人自身的斗争;自由平等观念的影响;统治者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解析】:从图

6、13中得出下降结论,从图14的对照中得出工人工作生活条件差。结合材料三提出“贫富分化严重”这一社会问题。从“对富裕国家的贫穷现象感到愤怒,希望纠正这种状态”这一关键句概括英国有识之士的认识。从认识、观念、工人斗争、统治利益等角度分析英国议会立法改善工人劳动条件的原因。 材料四 1953年颁布的“人大选举法”规定人大代表经选举产生,选举方式为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在代表名额上,直辖市和工业大城市每10万人选代表1人,一般省份每80万人选1人,根据中央选举委员会的精神,人大代表实际实行等额选举。文革期间,全国人大停止会议8年之久。1975年初,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代表通过协商方式产生。1979年

7、,“选举法”修订,取消了举手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正式规定了差额选举的原则;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为8:1。这一比例在2010年春修改为1:1。(据张永桃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等)(3)根据材料四,概括人大代表选举办法的变化。(3分)这些变化对人民当家作主有何作用?(4分)纵观人大代表产生方式的演变,中国民主进程呈现出怎样的轨迹?(3分)【答案】:(3)(10分)变化:由举手和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变为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由等额选举变为差额选举;代表名额由偏向大城市转变为城乡平等(3分)。作用:更有助于体现人民意愿;更有助于人民平等地参与政治生活(4分)。轨迹:民主进程一度

8、被打断,但整体上仍在向前推进(3分)。【解析】:从材料四中所述“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从等额变差额、从8:1变1:1等信息概括人大代表选举办法的变化。从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彻底性等角度思考这些变化的作用。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民主进程的曲折发展特点简述轨迹。 (4)温家宝总理说,政府应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你对此有何看法,并用史实加以论证。(3分)【答案】:(4)(3分)看法(1分)。用史实论证(2分)。【解析】:看法应该是赞成这一主张或指出中国政府正是这样做的。从扩大基层民主、保障人民基本权利等角度用史实简要论证,言之有理即可。(10年四川卷)23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是全球

9、化进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其中推论符合史实的是 选项 史实 推论 A 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线路开辟 世界不同民族开始了经济文化交流 B 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世界不同地区生活方式趋同化倾向加强 C 1920年初,国际联盟正式成立 世界和平得到了有效保障 D 20世纪90年代,三大区域性经济集团形成 经济区域化导致全球化进程中断【答案】:B 【解析】:A项推论错在“开始了”,用“密切了”、“扩大了”更符合实际;C项推论错在“有效保障”;D项推论错在“全球化进程中断”。(10年四川卷)掌握恰当的史学方法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目标。回答2223题。 22法国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在为历史

10、学辩护中指出:“在进行历史研究时,人们往往迷恋于寻找单一的原因,便错误地将原因归结于某一个,这样就成为一种价值判断。”马克布洛赫强调历史研究应 A抓住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B分清历史事件的主次原因 C多角度地认识和考察史实 D以正确的价值判断为起点【答案】:C 【解析】:既然“将原因归结于某一个”是错误的,那么,就应该多角度地进行历史研究。(10年四川卷)13隋唐时,中印交流促进了双方文化的发展。下列人物中为此做出了重大贡献的是 A甘英 B玄奘 C一行 D鉴真【答案】:B 【解析】:甘使出使大秦(东罗马);一行主要贡献是天文历法;鉴真东渡日本。(10年上海历史卷)31 . “城市,让生话更美好”

11、 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召开,中国人百年梦圆。为体现上海城市变迁的历史,学校组织了图片展请你按示例完成以下展板。(13分)31展板一图片素材(2分) 答案1:8226;煤气灯的图片;电车的图片8226;柏油路的图片;石库门的图片 选材说明(4分) 8226;建立城市公共照明系统;建立城市交通系统 8226;建立城市道路系统;改善城市居住条件 原因分析(3分) 答案1:从制度建设层面进行归纳,举出相关史实。(3分) 8226;另一方面,城市管理制度建立,如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 8226;另一方面,借鉴租界管理模式,如“总工程局”的成立 展板二(2分) 答案1:8226;改革开放,浦东开发822

12、6;中国经济发展,上海抓住机遇 展板三(2分) 答案1:从历史回顾中引发的思考。(2分) 8226;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克服工业化带来的弊端,保护生态环境。 8226;要克服城市化进程中因人口涌入带来的社会问题,创建和谐的社会环境。 答案2:缺乏历史感的思考。(1分) 8226;要倡导低碳经济、低碳生活(10年上海历史卷)29.一个历史事实可由若干事件构成,事件又可由若干小事件构成,由此可以排出一系列事件的等级或层次。下列选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 A经济全球化一 西欧一体化 一 欧元启用 B王位继承法一权利法案一 光荣革命 C苏联的现代化道路 一 新经济政策 一 社会主义工业化 D中途岛战役 一

13、斯大林格勒战役 一 阿拉曼战役解析:A。题干中明确指出事件之间有等级或层次,B选项中光荣革命后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力,相继通过的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C选项中,应该这样描述,1917年十月革命后,苏维埃俄国走上了一条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的现代化道路。经过国内战争和新经济政策的国度,从20年代中期起,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开始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D选项中,三大战役是二战后不同战场的转折点,并列关系。(10年上海历史卷)23学习历史可以用想象的方法来“重建”历史场景。假如你生活在1913年的中国,可能会看到以下哪一情形? A唐胥铁路开通 B街上路人互行脱帽鞠躬礼 C申报上刊登北伐的消息 D

14、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的演说解析:B。此题只要记住时间,就迎刃而解。唐胥铁路开通是1881年,此知识点在第7分册第10课社会生活的变迁中,唐胥铁路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条铁路。北伐发生在国共合作后的1926年,此知识点在第5分册第22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庶民的胜利描述的是俄国十月革命,在1918年,此知识点在第5分册第20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街上路上互行脱帽鞠躬礼正是体现了民国初年社会习俗的变革。(10年上海历史卷)18.有学者认为,电视台“名家讲座”虽然办得好,但内容过于偏重帝王将相的活动和宫廷琐事,离一百多年前梁启超提倡的“新史学”宗旨相去甚远。这里所说的“新史学”宗旨是 A.充

15、当帝王的“政治教科书” B让国民从中受益 C.复兴传统史学 D宣传历史进化论解析:B。此题考察第7分册第21课史学的转型。梁启超提倡“新史学”,在历史观念、治史目的、对象等方面,都与传统史学有根本不同。新史学以国民群体为历史重心,区别于传统史学以皇族王朝为历史重心;新史学以全体国民为读者对象,区别于传统史学为帝王个人提供借鉴;新史学持历史进化的观点,区别于传统史学复古、循环的观点。总之,新史学的宗旨是为全体国民写史,写全体国民的历史。(10年上海历史卷)12.年号是中国古代常用的纪年方式。它可以用来指称皇帝,如雍正皇帝;也可以用来表示历史事件,如贞观之治。下列选项符合后一种用法的是 A辛亥革命

16、 B商鞅变法 C靖康之变 D光武中兴解析:C。辛亥是干支纪年。光武中兴属于皇帝(前者)。靖康之变所牵涉的皇帝是宋徽宗和宋钦宗,记录的是历史事件。(10年安徽卷)13.西晋杜育的荈赋是我国第一篇以茶为主题的文学作品。某班兴趣小组以此为题材对茶的起源问题进行探究后,形成了以下四种意见,其中最合理的是A文学作品不具有史料价值,不能以此确定茶的起源B文学作品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仍不能据此确定茶起源于晋代C唐代茶经是中国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应据此确定茶起源于唐代D传说神农氏发现了茶,可据此确定茶起源于神农氏时期答案:B 文学作品不能作为信史,但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具有一定史料价值,排除A,荈赋是以茶为

17、主题的作品,出现在西晋,所以排除C,传说不可以作为史实,排除D。(10年天津卷)12. (40分在历史进程中,法制与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唐律疏议卷一“十恶”条一曰谋反(谓谋危社穰);二曰谋大逆(谓谋毁宗庙、 山陵及宫阙);二曰谋叛(谓谋背国从伪)“诸谋反及大逆者皆斩”。 一一张晋藩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 (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 (2分并指出中国封建时代法律的本质特征。(2分 答案:对危害统治的行为给予严惩。 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解析 测量目标:材料处理/提取图片、表格、文字等材料中提取的信息。历史阐释/把历史事件、人物、观念等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

18、解释。考试内容:古今中外的法律制度(唐律)。分析:对材料进行概括;从法律制定者的意图分析其本质特征(阶级分析法)。材料二 (明初)市场管理立法初具规才莫,包括对商品价格的估定、度量衡的规范、牙商(中 间人)的管理、不正当经商行为的处置都有专门的法律条文。 洪武二十年(1397年)中禁人民无得撞出海与外国互市。 一一张晋藩中国法制通史 (2)材料二反映了明初法律的哪些内容? (4分这些法律对当时的社会经济有何影响? (4分 答案:加强市场管理;实行海禁。 市场立法规范了商品市场,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 实行海禁不利于开拓海外市场,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解析 测量目标:材料处理/提取图片、表

19、格、文字等材料中提取的信息。历史知识/知道历史事实、历史变迁之间的关联。历史阐释/把历史事件、人物、观念等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解释。考试内容:古今中外的法律制度(明初)。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进行概括;从法律适用范围并结合所学知识去分析其影响。材料三 第8条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 第537条除法律规定的限制外,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 第1134条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前项契约, 仅得依当事人相互的同意或法律规定的原因取消之. 一一拿破仑法典 (3)材料三体现了拿破仑法典的哪些基本原则? (3分)该法典有何影响? (3分) 答案:法律面前人人平

20、等;保护私有财产;契约具有法律效力。 维护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法律经典;对世界产生广泛影响。 解析 测量目标:历史知识/知道重要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评价。材料处理/提取图片、表格、文字等材料中提取的信息。历史阐释/把历史事件、人物、观念等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解释。考试内容:古今中外的法律制度(拿破仑法典)。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拿破仑法典的影响。 (4) 以英、美、法为例,说明立法在确立资产阶级统治中的作用。(6分答案:英国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美国通过1787年宪法确立了联邦制共和政体;法国通过1875年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 解析

21、测量目标:历史知识/知道历史事实、历史变迁之间的关联。考试内容:古今中外的法律制度(英、美、法的资产阶级立法)。分析:运用所学知识即可解答。材料四 民国(国)初颁布了商人通例、公司条例、证券交易所法等法规,涉及生产、 交换、分配、消费和政府管理等领域。在全国工商会议上,工商界代表对公司注册章程、 商标法、商会法等提出了许多建议和要求,工(农)商部在制订相关法规,时均有所采纳, 并在参考西方有关法规的基础上,较多地注意了本国状况。一一摘编自民国初期的经济法制建设 (5)归纳材料四所反映的民国初期经济立法的特点, (4分)指出其历史作用。(2分 答案:经济立法涉及领域较为广泛;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

22、;将西方有关法规与本国实际相结合。 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 测量目标:材料处理/提取图片、表格、文字等材料中提取的信息。历史阐释/把历史事件、人物、观念等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解释。考试内容:古今中外的法律制度(民国初期)。分析:从立法内容、意图、参考资源等角度归纳材料;从立法适用的范围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材料五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现在的问题是 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 .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 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 一一邓小平

2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 1978年12月13日) (6)材料五主要阐述了什么思想观点? (2分是在吸取什么历史教训情况下提出的? (2分概述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法律制度建设的主要表现。(4分 答案:加强法制建设。 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提出新时期法制建设方针;1982年修改宪法: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民主政治建设制度化、法律化。 解析 测量目标:历史知识/知道重要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评价。材料处理/提取图片、表格、文字等材料中提取的信息。历史阐释/把历史事件、人物、观念等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解释。考试内容:古今中外的法律制度(文革后的民主法制建设)。分析:

24、概括材料主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法制建设表现。 (7)综上,谈谈法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2分 答案:法制伴随社会发展不断进步与完善;法制是民主政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解析 测量目标:历史知识/知道历史事实、历史变迁之间的关联。材料处理/提取图片、表格、文字等材料中提取的信息。历史阐释/用比较的方法解释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变迁。考试内容:古今中外的法律制度(法制与社会发展)。分析:注意法制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10年天津卷)7“盖天津城市发展之趋势,其初围绕旧城,继则沿河流,复次则沿铁道线,自有电气事业则沿电车道而发展。”这反映出近代天津城

25、市化进程的显著特点是 A.以老城区为中心不断扩展 B.伴随交通方式的变化而发展 C.由城市周边的不断开发而发展 D.伴随工商业的发展而发展答案:B 解析 测量目标:材料处理/提取图片、表格、文字等材料中提取的信息。考试内容: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分析:由“沿河流”到沿“铁道线”再到“沿电车道”。看出近代天津城市化进程的特点。(10年福建卷)中国茶和茶文化历史悠久,享誉全球。“一个地球,一个联合国,一杯中国茶”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彰显中国茶文化魅力的流行语。回答2425题 24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年,檑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

26、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 A电报业 B大众报业 C铁路交通业 D轮船航运业【解析】材料主要反映了信息交流的快捷,故选A。【启示】解读材料信息,抓住其要害。(10年福建卷)17李大钊在史学要论中指出:“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历史观,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知识;史观与知识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历史事实的解喻自然要不断的变动。”他在这里强调历史研究要 A与时代同行 B有历史观引导 C为现实服务 D充分掌握史实【答案】A。【解析】此题是观点理解型,解题要决是把握观点内在本质联系,李大钊的这句话涉及到三个事物(概念)历史观、知识和历史事实的解喻,其关系是后者受前两者影响,但都具有时代性,故选A。【启示】观点理解型试题解题要决在于抓住观念中所述事物的内在联系,抓住其本质。这与09年高考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题如出一辙,加强对史学基本知识的掌握是必不可少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