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敦煌学专业教学团队

上传人:ll****x 文档编号:156961809 上传时间:2022-09-2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2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兰州大学敦煌学专业教学团队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兰州大学敦煌学专业教学团队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兰州大学敦煌学专业教学团队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兰州大学敦煌学专业教学团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兰州大学敦煌学专业教学团队(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学科门类(二级类):_敦煌学_201年甘肃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推荐表(本科)团队名称: 敦煌学专业教学团队 团队带头人: 郑炳林 所在院校: 历史文化学院 推荐部门: 甘肃省教育厅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制二一二年四月填 表 说 明1. 本表用钢笔填写,也可直接打印,不要以剪贴代填。字迹要求清楚、工整。2 推荐表由推荐部门通知拟推荐的教学团队填写.所填内容必须真实、可靠,如发现虚假信息,将取消该团队参评国家级教学团队的资格。3 表格中所涉及的项目、奖励、教材,截止时间是201年1月3日。4。 如表格篇幅不够,可另附纸。5。各级单位意见务必加盖公章,否则推荐无效。一、团队基本情况简介敦煌学专业教学团队依

2、靠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是甘肃省重点学科和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同时也是兰州大学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学科.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本科生敦煌学授课体系,深受学生好评。经过教学团队的不懈努力,敦煌学学科于1984年获得历史文献学(敦煌学)硕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年获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目前已经形成博士后博士-硕士本科生完整的培养体系.教学团队带头人郑炳林教授是国内外著名的敦煌学者,现任兰州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兰州大学社会科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兰州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席,对本科生教育理念和发展模式有深刻的理解,自198年以来已从事本科生基础课、选修课教育教学满

3、0年,工作经验丰富,先后荣获“宝钢优秀教师奖、“兰州大学师德标兵奖、“甘肃省优秀教师园丁奖”、“全国教育系统职业道德建设标兵”等荣誉称号。出版著作10余部,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世界宗教研究、文史等杂志上发表论文160余篇,代表性著作有敦煌碑铭赞辑释、敦煌地理文书汇辑校注、敦煌石窟艺术概论(合著)。研究生培养成绩瞩目,指导的博士学位论文中人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007年),2人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2008年、201年)。指导的08届历史学基地班林玲浅论隋朝在河西的良臣樊子盖、历史学基地班唐尚书汉唐西北畜牧业经济综述、民族学班何宏强多元文化构建中的基督教与中国佛教传统的

4、对话;009届历史学基地班魏健鹏敦煌史地研究回顾与展望、历史学基地班张晓磊论敦煌私社的借贷职能;011届历史学基地班王驰唐前期对入华粟特人政策梳探等多位本科生毕业论文被学术委员会认定为优秀.郑炳林教授现兼任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历史评审专家、甘肃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兼职副主席、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副会长、兰州大学历史文献学(敦煌学)学科带头人、敦煌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历史学(敦煌学)博士科研流动站、历史文献学(敦煌学)国家重点(培育)学科负责人。编著的本课生教材敦煌石窟艺术概论,是为中国敦煌学专业编写的第一部关于石窟艺术类的教材,被誉为“开启敦煌艺术研究的一把钥匙”.团队教学骨

5、干伏俊琏教授现任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辞赋学会副会长、甘肃敦煌学会副会长、甘肃四库全书研究会副会长,长期从事敦煌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的教学工作。在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等出版学术著作7部,科研成果多次荣获省优秀成果奖、省高校优秀成果奖,先后被评为“甘肃省高校跨世纪学科带头人”(6年)、“省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及“33”人才工程一、二层次首批入选人员(99年),曾获省第九届青年教授成才奖(20).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基金项目和省级基金项目“古代俗赋研究”、“敦煌文学编年史”、“百年敦煌文学研究史”等7项。长期为本科生开设古代汉语、历史文选等专业基础课程,在“兰州大学最

6、受学生欢迎的课程评比活动中,获全校第名。团队教学骨干冯培红教授主要从事敦煌学和隋唐史的本科教学,为兰州大学翠英学者特聘教授,入选04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博士学位论文获207年全国百篇博士学位论文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归义军职官制度研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敦煌官文书与唐五代地方行政运作,出版专著1部,在历史研究、敦煌吐鲁番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团队其他成员王晶波教授、魏迎春副教授、刘永明副教授、陈双印副教授、屈直敏副教授、张善庆讲师、赵青山讲师等发表论文共计50余篇,专著12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项目、省社科项目20余项。教学团队人才结构合理,现任

7、10名教师中,有名教授,4名副教授,2名讲师,5名博士生导师、3名硕士生导师。均有出国留学和访问经历,其中有9名获博士学位。50岁以上者2名,40岁50岁间5人,0岁以下者3人.教学团队整体年龄结构合理,综合素质高,是一支富有朝气和团结合作精神的教学队伍。教学团队注重书本教学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郑炳林教授203年带领本科生赴敦煌教学实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次教学实习也是历史院恢复本科生教学实习后的第一次实习活动。在郑炳林教授的提倡下,年轻教师几乎每年带领本科生田野调查,004年、205年、2006年,冯培红教授、屈直敏副教授、刘永明副教授带领01级、202级、03级本科生,从兰州出发,沿

8、武威、嘉峪关、酒泉、敦煌、玉门等地对丝绸之路实地考察。200年、2008年陈双印副教授带领0级、005级本科生到陕西省西安市开展教学实习.为了配合本科生阅读面和培养其对国学的兴趣,教学团队还编写一些通俗易懂的敦煌读物,现已出版的相关书籍有郑炳林教授丝路明珠-敦煌(合著)、冯培红教授敦煌历史人物、魏迎春副教授敦煌菩萨漫谈、屈直敏副教授敦煌高僧。教学团队全体人员长期承担历史文化学院本科学生的敦煌石窟艺术概论、敦煌佛教史、敦煌文献学概论、敦煌道教史、历史地理概论等课程。出版教材敦煌石窟艺术概论、敦煌地理文书汇集校注、敦煌碑铭赞辑释等.二、团队成员情况1.带头人情况:姓 名郑炳林出生年月1956/07

9、参加工作时间192年政治面貌党员民 族汉性 别男最终学历(学位)学士授予单位兰州大学授予时间1982年高校教龄3年专业技术职务教授行政职务所长联系地址、邮编甘肃省 兰州大学一分部 衡山堂五楼 敦煌学研究所办公电话移动电话电子邮件地址hnb。cn获奖情况(省部级以上)1 教学奖励(1)998年获宝钢优秀教师奖。(2)2005年获兰州大学师德标兵奖。(3)2006年获甘肃省优秀教师园丁奖.(4)07年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2008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指导教师。(6)2010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指导教师。()20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职业道德建设标兵.2荣

10、誉奖励(1)1994年被评为甘肃省在社会实践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大学毕业生。(2)1997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第97360061)。()001年被授予甘肃省优秀专家称号。(4)2005年被评为甘肃省文化宣传系列拔尖人才.主要学习、工作简历起止时间学习工作单位所学专业/所从事学科领域1978。2-192。1兰州大学历史系大学本科历史学1982.1至今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敦煌学2。成员情况:成员人数 姓 名伏俊琏年 龄2参加工作时间197.3最终学历(学位)博士专 业中国古典文献学高校教龄27专业技术职务教授行政职务敦煌学研究所副所长姓 名冯培红年 龄9参加工作时间997最终学历(学位)博士

11、专 业敦煌学高校教龄15专业技术职务教授行政职务敦煌学研究所副所长姓 名王晶波年 龄48参加工作时间985最终学历(学位)博士专 业敦煌学高校教龄2专业技术职务教授行政职务姓 名魏迎春年 龄41参加工作时间94最终学历(学位)博士专 业敦煌学高校教龄1专业技术职务副教授行政职务敦煌学研究所副所长姓 名陈双印年 龄4参加工作时间1996最终学历(学位)博士专 业敦煌学高校教龄5专业技术职务副教授行政职务姓 名屈直敏年 龄40参加工作时间993最终学历(学位)博士专 业敦煌学高校教龄14专业技术职务副教授行政职务姓 名刘永明年 龄46岁参加工作时间97最终学历(学位)博士专 业历史学高校教龄1专业

12、技术职务行政职务姓 名张善庆年 龄32参加工作时间200最终学历(学位)博士专 业敦煌学高校教龄2专业技术职务讲师行政职务姓 名赵青山年 龄3参加工作时间2009最终学历(学位)博士专 业敦煌学高校教龄1专业技术职务讲师行政职务(根据人数复制、填写)三、教学情况1。主要授课情况:(2006年以来)课程名称授课人起止时间总课时敦煌学前沿研究概述郑炳林2008年-2年270中国历史地理概述郑炳林21年54历史智慧与方法郑炳林207年4考古发现与丝绸之路文化陈双印208年2年0隋唐五代史专题冯培红2008年211年162儒家经典导读伏俊琏2009年4中国传统文化专题刘永明207年1儒释道与中国文化道

13、教与中国文化刘永明20年11年1古代汉语王晶波09年2011年21敦煌石窟艺术概论魏迎春2007年211年216中国历史地理概述魏迎春200年-201年270中国佛教美术史张善庆211年01年18汉唐佛教史赵青山202年42。教材建设情况:(主要教材的编写和使用情况)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入选规划或获奖情况敦煌石窟艺术概论郑炳林(1/2)甘肃文化出版社005年兰州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敦煌归义军史研究三编郑炳林甘肃文化出版社05敦煌归义军史研究四编郑炳林三秦出版社2009丝路明珠-敦煌郑炳林(1/)甘肃教育出版社208敦煌历史人物冯培红民族出版社04敦煌菩萨漫谈魏迎春民族出版社2004敦煌高僧

14、屈直敏民族出版社2004.教学成果获奖情况:项目名称奖励名称奖励级别时间历史文化学院教学实习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兰州大学教学成果奖二等2004.教学改革项目:(省部级以上、0年以来,如精品课程、教学基地等,限15项)项目名称经费项目来源起止时间兰州大学历史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教育部52001历史学类特色专业建设点教育部2007-105.教学改革特色:(团队设置特色,切实可行的创新性改革措施、实验教学或实践性教学、资源建设、网络教学等)。 教学内容特色。敦煌学学科包含敦煌文献、石窟艺术两大领域,严格地讲属于跨学科范畴,涵盖了历史学、考古学、宗教学、艺术学及其他学科领域,学科特色明显。敦煌文献内容

15、上可分为宗教典籍、官私文书、中国四部书、非汉文文书等类,涉及中古中国、中亚、东亚、南亚相关的历史学、考古学、宗教学、人类学、语言学、文学史、艺术史、科技史、历史地理学的重要研究资料。根据敦煌学遗书特色,课程开设内容涉及敦煌文献流散与收藏、汉宋间敦煌大族、归义军统治敦煌始末、敦煌碑铭赞与唐五代宋史研究、敦煌地理文书校注研究、敦煌写本相书研究、晚唐五代敦煌藩镇官制度研究等内容,这些课程不仅仅体现了敦煌学学科特色,也是其他高等院校不曾开设的特色课程,以响应兰州大学“独树一帜”、“作西部文章”的办学宗旨。敦煌石窟艺术规模之大、历时之长、内容之丰富、技术之精湛、保存之完好都是举世罕见的.由于它产生在中西

16、文化交流的国际通道-丝绸之路中段的关键地区敦煌,因而具有特殊的地理文化性质。这个地区曾经居住过乌孙、月氏、匈奴等民族,汉武帝建立河西四郡之后,在境内设立了阳关和玉门关,为中西使者、商贾、僧侣东来西去必经之地,因而敦煌自古便是“华戎所交的都会,也是一个多种文化交融的地区,石窟艺术传自印度,途经中亚、西域,从内容到形式,体现了多种因素和风格的特点,因此讲授敦煌石窟艺术有其特殊意义,本科生在了解石窟艺特点和营造史的同时,深刻了解了丝路文化,培养了对西部文化的认识和热爱的情感。近年来,我们讲授的内容扩展到了甘肃、陕西、四川等地石窟,具体包括庆阳石窟、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马蹄寺石窟、陕西榆林石窟、四

17、川巴中石窟等等,与之相应开设中国佛教美术史、考古发现与丝绸之路文化等课程。2。教学内容与前沿科学、服务社会相结合团队成员根据现实需要,加紧对敦煌文献的整理和石窟调查.敦煌文献散藏于世界各地,随着今年来各国藏敦煌文献的公布,敦煌文献的整理和研究刻不容缓。如郑炳林教授专门对敦煌碑铭赞、相书等文献做了整理,并出版了敦煌写本相书研究(与王晶波教授合著)、敦煌碑铭赞辑释,这些出版物同时也是教学的参考教材.此外,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环境污染的严重,石窟壁画和雕塑受到了严重破坏,有些壁画因年代久远,本身已经不太清楚,而上述原因又进一步加快了脱落、起碱的进程,因此备份一份完整的石窟记录就显得尤为重要,如张善庆老

18、师对马蹄寺石窟做了全面的记录和普查,为该石窟研究和保护提供了一份详实的调查报告,受到该单位的好评。3。教学注重对外交流。团队教学十分注重邀请国内外专家为本科生做讲座,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通过聆听大师讲座,帮助本科生成长成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2007年日本九州大学井手诚之辅、207年京都大学著名敦煌学家高田时雄、2008年英国伦敦大学佛教艺术专家RderckWhitfeld、朴英淑,207年北京大学王邦维教授、首都师范大学李华瑞教授、辽宁师范大学常金仓教授、2008年厦门大学杨国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陈其泰教授、陕西师范大学朱士光教授、2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魏明孔研究员、上海师范大学方广锠

19、教授先后到榆中校区为本科生做讲座.6.教学改革成果应用推广情况: 1.“敦煌石窟艺术概论”获2007年兰州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 郑炳林教授编著的本课程教材敦煌石窟艺术概论,是中国敦煌学专业编写的第一部关于石窟艺术类的教材,被誉为“开启敦煌艺术研究的一把钥匙”。这部教材被西北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大学等高校在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中采用,反映良好. 2“历史文化学院教学实习基地的建设和发展获20年教学成果二等奖.教学实习是高校本科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历史学而言,其最大的特点虽然是研究以往发生的事情,但它和现实的社会依然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学技术无所不

20、包,那么社会调查和考察是历史专业学生的必备基本功,它要求学生懂得如何开展调研,如何选点,设计调研路线;又如何从各种的渠道获取资料,探访应选择那些人物,提问哪些问题;对于搜罗的第一手材料又应该如何鉴别、考证,找寻有价值的东西等等这是和历史学有重大关系,但又经常容易被人们所忽略的东西.教学实习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历史,贴近历史,掌握更丰富的知识。经实践证明,这种课堂教学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教学实习成为本科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得到了省内外兄弟院校同类专业的认可,并将逐步推广。 3。教学及科研成果与合作单位共享,形成资源共享良性教学平台。教学团队与敦煌研

21、究院、北京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兄弟院校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教学团队整理的敦煌文献,如敦煌佛教戒律文书、数术、相书、社会经济文书、抄经资料等等,以及石窟普查数据,面向合作兄弟院校和石窟文物单位开放。在不久将来将教学及科研成果正式出版,以惠及更多的教学单位。7教学改革论文(限10项)论文(著)题目期刊名称、卷次时间国家目标与人才培养史苑育英集2011年月新世纪敦煌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史苑育英集01年1月开拓21世纪敦煌学研究的新领域史苑育英集011年月四、培养青年教师、接受教师进修工作青年教师是教学团队的重要力量,也关系到教学团队的后续发展,因此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与指导是教学任务完成的首要工作。

22、近年来郑炳林教授对敦煌学研究所的青年教师魏迎春、陈双印、张善庆、赵青山等在课程设置、教案编写、授课方式、讲课技巧、教学改革探索等方面都加以指导,一方面让这些年轻老师观摩老教师的课堂教学,另一方面深入年轻教师的课堂,认真听讲,现场指导,以身示范,随时指出不足,帮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2006年魏迎春讲师第一次承担本科生中国历史地理概论必修课,这门课程涉及面广,内容丰富,如果没有很好的教学经验,很容易使课程讲授过于平淡枯燥,内容流于泛泛,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这门课的讲授采取上半段由郑炳林教授主讲,魏迎春副教授和学生一起听讲,下半段则反之,随时纠正讲授过程中的缺点,诸如语速快慢、音调高低、内容

23、繁简等问题,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坚持一学期以后,魏迎春副教授出色的完成了该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受到学生欢迎,并于2007年获兰州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2/3)、200年获兰州大学隆基青年教师教学新秀奖、0092年获留学基金委“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项目资助赴俄罗斯科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同时郑炳林教授指导的陈双印副教授也受此项目资助赴美国北卡大学以访问学者身份访学一年(2011-012)。青年教师必须走出去,国际学术界接轨。敦煌学教学团队积极鼓励和引导青年教师出过深造。至目前为止,先后有冯培红、张善庆、刘永明、赵青山、魏迎春、屈直敏等各位老师到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地学习和进修。在扩大自身的学术影响同时

24、,充分使用藏在国外的敦煌文献及艺术品原件,并与国外学者进行面对面的直接交流,真正达到与国际学术接轨的目的,更好地为教学和研究服务。因为敦煌学作为兰州大学的特色学科,近年来不断有国内外,包括港澳台教师和学生来我所进修学习。005-2011年敦煌学研究所共接收美国、日本以及台湾长期交流学生共5名,分别是京大学山本孝子、龙谷大学渡边慎吾、神户大学田林启、美国印第安纳大学邝蓝岚、台湾嘉义大学张家豪。除接收长期来我所研修的学生外,还举办短期教学项目。2011年11月7日至24日,台湾中国文化大学“丝绸之路与敦煌学研究”交流团师生一行16人来我校访问,冯培红、伏俊琏、王晶波等老师先后为该交流团做了4次讲座

25、,授课材料丰富翔实、内容凝练概括,语言生动活泼,受到了台湾师生的高度评价。敦煌所还采取多种教学形式,接收外来师生。209年至21年先后举办了“211年海峡两岸大学生夏令营暨学术考察活动”、“2010年重走玄奘之路海峡两岸学术考察活动”, “200年西部寻根海峡两岸中国西部丝绸之路考察活动,来自台湾大学、南华大学、台湾清华大学等十几所大学的师生参加,教学从课内搬到课外,沿丝绸之路实地考察,由我所老师带队讲解,考察团全体成员对沿途的西北地区文物遗迹、历史地理、环境地貌、宗教文化和民族风情有了直观和感性的体会,加深了对于祖国西北历史文化的了解,也使考察团全体成员领略了祖国西部壮美瑰丽的风光。五、科研

26、情况1。科研项目(限5项)项目名称经费项目来源起止时间敦煌写本占卜文献整理研究2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2061220。12晚唐五代敦煌佛教清规戒律演变研究8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066百年敦煌学史研究0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207。1200。12敦煌写本类书研究0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2008122。12马蹄寺石窟群汉传佛教艺术史8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9.6-201262。科研成果转化教学情况1。 及时将最新科研成果吸收到教学中,让学生们聆听到最前沿的学术观点。 本团队在敦煌归义军、佛教、类书、经济方面一直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教学团队在教学中十分注重最新科研成果的介绍,不断将前沿成果吸收到教材中,使同学们及时了

27、解最新科研成果和动态。如郑炳林教授在授课过程中,将敦煌经济文书中所反映的正史不载,或错载的重要发现,及时反馈到教案当中,体现了严谨求实的教学作风。伏俊琏教授则借鉴敦煌保留下来的俗文学,纠正了以往史学家对民间文化的态度。冯培红教授将自己“汉唐敦煌世家大族研究”科研成果融入到“隋唐五代史专题”教学中,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受到学生们的好评,也使教学不落窠臼,精彩迭出,唤起学生对敦煌学的热爱.2 教学团队科研成果的开展拓宽了教学平台。敦煌文献和石窟艺术是本团队科研的两大基础.对敦煌文献进行整理与研究是兰州大学敦煌学学科的传统优势,陆续出版了一系列的整理研究论著,如郑炳林教授对敦煌碑铭赞文献的整理校注获

28、得了学术界的高度评价,对研究敦煌归义军历史起到很大的作用,常被引用。在归义军史领域,教学团队成员已经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等杂志上发表了一百多篇论文,引起了中外学术界的关注。在注重文献整理与研究的同时,本教学团队加强对石窟艺术研究,曾组织多次以石窟艺术为主题的大型学术会议,出版专著近20部.这一系列科研成果为教学奠定了坚实而广阔的基础。3. 依靠重点研究基地的科研经费支持,营建良好优越的教学平台。 教学团队依靠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和国家重点学科项目经费,不断地购买中外文书籍和学术刊物,现在已经存有中华大藏经、碛砂藏、卐续藏经、大正新修大藏经、中化道藏、中国美术全集、民国期刊、四库全书、各国藏敦煌

29、文献大型图册,以及日、英、法、台湾、港版等书籍近10万册,是国内外敦煌学领域藏书丰富的重要机构,为团队教学提供了一流的学术环境。六、团队建设及运行的制度保障敦煌学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和管理遵循三个层面的保障制度:校级层面的本科生教学管理制度;历史文化学院本科教学管理制度,教学团队依托的敦煌学研究所制定的相关制度。1. 重视本科生教育一直是兰州大学的优良传统,并将其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指标。学校制定的兰州大学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暂行办法、兰州大学关于完善听课制度的若干规定、兰州大学青年教师教学水平提升计划等条规是团队教学的重要准绳和依据。在学校制定相关政策基础上,历史文化学院根据自身学科建设特点制订了

30、青年教师培训计划、青年教师听课制度、青年教师参加学术会议、购置资料支持计划,学院的制度更为细致,针对性强,是团队建设的重要保证。3。敦煌学研究所有学术活动条例、学术会议备案报告制度、兰州大学敦煌学奖惩条例、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科研人员守则、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管理办法等.为了三个层面的教学制度得到落实,敦煌学研究所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的监督作用,同时保持和发扬团队内部形成的老、中、青传、帮、带的良好风气,保证团队健康持续发展.七、团队今后建设计划1。 教授要坚持本科一线教学.本科生是我们研究事业的后备力量,应该注重教学的同时及早发现学术苗子,大力加以扶持培养

31、,诸如在学术兴趣的培养、学术规范的训练、学术前景的介绍等方面加大力度,同时在情况成熟的前提下,让其及早的进入科研角色,少走一些弯路.2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了使学生加速了解史学各领域学术前沿的发展,我们开设了面向本科生的学术前沿讲座课程,为了更好发挥本课程效应,有必要将学术前沿讲座课程系统化、制度化、实行学分制,为有志于历史研究的学生及时了解、掌握国内外学术研究领域的最新资讯,提供课程上的保障. 3. 加快本科学生进入科研与研究的步伐.首先,要营造一种敬业精神、热爱集体的氛围;其次,为了使学生尽快了解学术动态,有计划地聘请各类学术专家举办学术讲座、报告,使学生学习到学术界名家的

32、研究方法,了解学术研究动态,领略大家风范;再次,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术活动,诸如eminr、考察活动等,加强与国内外学界的交流.同时给予指导,提高学生参与的质量,使学生的学术研究与国际接轨。最后,引导学生参加到自己的科研项目中,以项目促学习,及早接受系统的训练。总之团队从教学实际出发,加强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以科研反哺教学,不断从学生身上汲取学术激情,加快教学改革的步伐,促进本科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八、评价、推荐意见教务部门评价意见(公章)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学科专业:手机:电子信箱:(负责人信息将进入专家库,请勿填写公用邮箱)学校推荐意见(公章)校长(签字) 年 月 日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推荐意见(公章)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文中如有不足,请您指教!11 / 1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