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研究

上传人:gp****x 文档编号:156954982 上传时间:2022-09-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5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研究(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农村剩余劳动力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一、城市化概念及中国城市化率(一)城市化概念“城市化”与“城镇化”, 一字之差, 涵义却大不相同。“城市化”中的“城市”是指“大、中城市”,而非一般的“小城镇”。城市化)-“ubanization”是个外来语, 是”使,具有城市属性之意“镇”在英语中是“ton”,指人烟稠密的乡村地区.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方面, 我们强调加快城市化进程, 而非加快小城镇建设的进程, 更不能以“城镇化”取代“城市化”。(二)中国城市化率近二十年的城市化率(城市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数量的比例)比较低,且变化不大的中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城市化率很低,且低于世界城市化率平均水平.发达国家

2、已基本实现城市化,香港澳门已经是完全城市化了。二、城市化发展的动力因素(一)农村的推力城市化进程的本身, 就是变落后的乡村社会和自然经济为先进的城市社会和商品经济的过程。它总是首先在那些农业分工完善,农村经济发达的地区兴盛起来, 并建立在农业生产力发展达到一定程度的基础之上.因此, 农业的发展, 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 这主要表现在:第一、城市非农业人口需要提供口粮。可以说, 一个国家农业提供商品粮的数量多少,是决定该国城市人口数量多少的关键因素之一(除非通过贸易等手段从国外获取) 。商品粮越多, 则城市居民的食物来源越有保障, 城市的吸引力越强,城市化进行的速度也就越快; 反之,则势必大大滞缓

3、城市化的进程。农业劳动率的高低, 就表明了农业给予城市化的动力之强弱。第二, 农业( 村) 为城市化发展提供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增加和向城市的转移是推动城市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早期工业化的发展大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它们需要成千上万, 源源不断的劳动大军补充进来, 这些人力资源只能来自农村, 即由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所释放出来的剩余劳动力.第三, 农业为城市工业生产提供原料。城市化是以大规模的机器大工业生产为主要标志的,而许多工业生产都是建立在农业原料的稳定供给之上的, 如许多工业化国家都是从轻纺工业开始工业化的起步, 轻纺工业所需的棉、麻、丝、皮毛、烟草、木材等无不取之于农业。否则工业

4、发展只能是无米之炊, 无源之水。同时, 农村不仅担负着原料供给者的重任, 也是城市大工业产品的消费者。离开了农村这个广袤的大市场, 城市工业的发展空间将变得极为局促和狭小,城市化的发展也将举步艰难。(二)二、三产业的拉力在工业化的早期阶段, 经济的发展表现为从以农业为主转入以机械化和工业化为主, 这时第二产业的发展成为城市化的主要动力。如劳动密集型产业创造了大量的工作岗位和就业机会, 从而为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工业化使得资本和人口在机器大生产中高度集中, 由此导致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和城市数量的急剧增加.工业革命引起了巨大而深刻的城市革命。据测算, 发达国家820 1950

5、 年间, 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呈现出十分明显的正相关性。以美国为例:从190 年-1950 年的160 年间,美国的城市化率与工业化率的变化曲线,是两条几乎平行的曲线。事实证明, 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力是十分惊人的。随着生产力的进步, 不但第二产业继续发展, 争取更大的规模效益, 而且, 商业、贸易、金融、流通等服务业作为第三产业迅速崛起,并逐渐取代工业而一跃成为城市产业的主角。当然, 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有其发展的客观规律,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生产配套性服务的需求。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社会化大生产, 要求城市提供更多更好的配套服务性设施。如企业生产要求有金融、保险、科技、通讯业的服务;

6、 产品流通要求有仓储、运输、批发、零售业的服务; 市场营销要求有广告、咨询、新闻、出版业的服务.专业化程度越高,就越要求加强横向协作与交流。另一方面是生活消费性服务项目的需求.随着经济收入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 人们开始追求更为丰富多彩的物质消费与精神享受, 如住房、购物、文化教育、体育娱乐、医疗保健、旅游度假、法律诉讼、社会福利等。以上的各种需求促进了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 并带来了就业机会与人口的增加。但工业化与第三产业对城市化的作用, 又有显著不同。工业化带来的是城市规模的膨胀和城市数目的增多, 即主要是城市化在“量”上的扩张, 而第三产业则促进了城市软硬设施的完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7、 它使城市化发生了“质的飞跃。城市化的发展除了以上动力因素,还有诸如城市土地集约化利用和公共基础设施的经济性对城市集聚的要求,交通系统的发展、信息系统的发展、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等对城市化发展分散的要求。但无论怎样, 我们都能够认识到在城市化的发展中, 来自农村的推力是至关重要的, 尤其在我们这样的农业大国。三、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化对城市化进程的积极影响(五点)我国是一个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国家, 绝大多数劳动力又处在农村.20 多年来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转移, 改善了劳动力的利用状况, 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 对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同时,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我国城

8、市化的进程也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 加大了二、三产业的拉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最初开始于农村内部产业的转移,从农林牧渔产值构成看,191年农业产值占63。09, 林牧渔业产值比重占36.91, 到011年,农业产值比重下降到1.6, 林牧渔业产值比重上升到44.84%。农村非农产业快速发展, 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通过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加强了城市化发展中来自农村的推理,同时又促进了二、三产业的发展, 丰富了城市居民的菜篮子, 增加了二、三产业的拉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扩大了内需,提高了城市化水平.(修改数据)城市化是

9、落后的农业国走向发达工业国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城市化水平很低,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转移, 这一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变, 我国城市化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21年底, 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为5127%.目前, 中国以短缺经济和数量扩张为主的发展阶段已经结束, 国民经济正在向以买方市场和整体素质提高为特征的新阶段过渡,在以大调整为特征的时期, 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结构升级受到需求不足的严重制约, 在世界经济持续低迷的情况下, 扩大内需, 刺激经济增长已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当务之急。在此背景下, 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 有利于扩大内需, 提高城市化水平。以家庭彩电、冰箱、洗衣机为例, 20

10、1年城镇居民拥有量基本已达到饱和状态: 每百户居民拥有彩电135。15台, 冰箱9 台、洗衣机905台,而同期农村每百户拥有彩电115.46台、冰箱61.54台、洗衣机。5台.如果通过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使一部分农民成为城市居民, 不仅将会极大促进他们对生活消费品的需求,促进相关工业的发展,同时为了满足他们的住房需求,还需要进行大量的投资, 根据西方经济学的理论, 投资的增长会引起国民收入的增长, 从而带动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 为农村经济发展积累了大量资金, 有利于加速农村的城市化进程.农民外出打工, 不仅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找到了出路, 使一部分农民通过进城工作直接变为城市居民,

11、直接提高了城市化水平, 还为农民脱贫致富带来了机遇, 为农村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基础。劳务输出创造出显著的经济效益, 增加了农民收入, 富裕了农民, 缓解了农村资金紧缺的矛盾, 也为农村经济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资金,使农民有了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生活水平, 进一步接受教育等的能力, 从而促进农村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 为发展农村经济培育了人才, 有利于提高农村城市化的质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减缓了农村劳动力剩余对社会的压力,减少了农村不安定因素。更重要的是,外出务工的大量农民跳出落后文化的“堡垒”农村, 使他们受到现代化的熏陶, 学到了技术和管理知识, 开阔了视野, 树立了与

12、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各种观念, 提高了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增强了适应市场需求,自我创业、就业的能力, 造就了新的产业劳动者。同时, 随着新型平等观、财富观的树立, 必将提高其法制意识、民主意识, 这将对农村的民主政治、法制建设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另外, 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人口流动的加剧, 人们“多子多福、“养儿防老”的观念逐渐改变, 因此, 农村必将加大对社会保障的需求, 进而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产生良好的推动作用。以上这些, 都将有利于丰富农村城市化的内涵,提高农村城市化的质量水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促进了各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加速了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也促

13、进了交通运输业及服务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由于大量的民工春节前返乡、春节后又涌入城市, 从而形成了特有的“民工流”现象, 民工流在给交通部门带来巨大压力的同时, 也为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2013年春运3月6日落幕,全国道路、水路、民航、铁路运送旅客总量超过了34亿人次.今年春运期间,全国铁路共发送旅客4万人,日均601万人,同比增长。1%,创历年春运之最.其中,各铁路局(公司)跨局中长途直通旅客发送量达到92万人,同比增长.%;管内短途旅客发送量14658。万人,增长16。2。在巨大的春运客流中, “民工流”占了将近70%。滚滚而来的民工流是铁路春运市场中最重要的市场份额,是铁路春运的主

14、要收入来源。四、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化对城市化进程的消极影响(不可避免的,只要通过积极的政策引导和规范,最终可以克服这些问题)“民工潮”1、输出地的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有些村的主要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了留守农耕的劳动力素质和种田质量下降,有的还出现抛荒现象.由于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缺乏,农业劳动力素质弱化,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开荒田地和其他社会公益事业几乎无法开展。由此发展下去,将影响农业的健康发展.2、加重了城市的负担和管理的难度(民工潮、春运)由于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住房成了问题,贫民窟和搭建伪劣房屋不断出现,不仅没有安全保障而且影响市容。民工的增加给交通运输带来了巨大压力,尤其春运或重大节假日期

15、间,人流特别多容易造成交通事故。由于大中城市基础设施本来就大大滞后于生活、工业和城市经济的发展。大量农民涌入加重了供应压力,环境污染,城市交通和城市管理成本。、给计划生育管理增加了难度(人口总量、新生儿数量)有的夫妻在外打工超计划生育,乡村干部无法干涉制止,使人口的增长失控,不利于国家贯彻的“少生优生优育”的政策,使下一代的素质受到影响。孩子跟着父母在外流浪,不能及时打疫苗受教育孩子可能感染疾病,不能提高文化素质种下了隐患,对国家和个人都将造成损失.民工进城打工,把子女带在身边,由于子女没有当地户口,上学就需要借读费,学校越好借读费就越高。考虑到对子女的照顾,只能把孩子送到离自己工作较近的学校

16、就读,可能受教育质量不够理想。同时,很多打工人员把自己的孩子丢在家中由老人监护,成为“留守儿童”,长时间的话容易造成老人对孩子的宠爱,孩子养成蛮横、霸道的性格不利于孩子成长。4、 给输出地和输入地社会治安带来问题“民工潮”社会经济现象应运而生出现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同时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五、城市化进程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思路 、解除认识上的误区有些人认为, 大批农民进城会抢城市人的饭碗.使城市本已存在的就业问题雪上加霜实际上, 目前的劳动力市场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农民与市民在文化水准、职业技能和就业趋向等方面均存在着明显差异, 由此决定了农民进城后从事的往往都是城市人即使下岗也不愿干的脏、

17、累、险的工作, 他们提供的都是城市人生活中迫切需要的护理、家政、环卫、餐饮、保安和建筑等方面的服务, 这不仅方便了市民生活,而且推动了城市化建设。此外, 还有人认为, 大批农民进城会突破城市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 恶化社会秩序。其实,只要在农民进城的工作中做到有序引导, 改善管理,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上述问题是会化解的。因此, 我们要突破传统观念, 消除认识上的误区, 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步伐。 2、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形成有利于城市化发展的制度环境户籍管理制度是造成城乡隔绝的一项基本制度, 必须彻底加以改革。大、中城市的户籍管理制度改革, 可以从各城市的实际承受能力出发,赋予其更大的自主权,

18、使其更积极、有序地推进。政府部门要做好服务, 在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的同时, 积极引导其跨地区流动就业。要逐步取消附加在城市户口上的就业、医疗、教育、保险等种种福利补贴, 在此基础上建设城乡通用的户籍管理制度, 给农民以平等的国民待遇.对那些长期在城镇务工经商, 早已离土离乡的农民应注销其农村户口, 准许其在城市落户, 并在教育、就业、劳保、生育、子女入学等方面享有与城市居民同样的权利。 3、改革农村的产权制度,降低农民的进城成本农民进城,可以出售、转让土地的经营权,保持自己土地资产的收益权,同时为将来在城市遇到就业、养老等困难时留一条后路。此外, 农村集体所有的乡镇企业, 应大力推行股

19、份合作制, 将财产量化到职工个人.在乡镇企业职工迁入城市时, 可以出售和转让自己的股份, 取得收益。这种产权制度可以使农民带着价值化的财产进城, 从而降低了农民向城市迁移的成本。同时, 在城市也要为新/ 移民创造良好的入住条件, 要把他们作为新的纳税人而不是争夺城市人饭碗的人来对待。新移民0 将购买城市住房,进行新的创业, 有可能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城市有关部门在商品房价、建设费用收取等方面应对新移民采取优惠措施, 以降低农民进城的门槛。 4、改革现行的贷款制度,解决农民进城创业难的问题目前, 农民进城创业还有很多现实困难.相对于城市居民, 农民收入低、家底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没有足够的

20、创业资本, 想成就一番事业,抵御大风大浪,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农民的这点本钱不可能与殷富的城里人去一争高低, 农民创业可谓难于上青天。为此, 要改革现行的贷款制度, 虽然允许农民以土地经营权为抵押, 但是农民创业仍十分困难。为农民出台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等。 5、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城乡劳动力市场改革目前城乡分割的就业制度, 按照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 要求, 打破地区保护和垄断, 以加快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城乡劳动力市场。()建立专门的就业管理机构。清理各地区制定的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不合理限制和乱收费政策, 纠正粗暴清退农民工的做法, 完善收容遣送制度,保障进城务工农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21、2) 建立健全劳动力的社会调节机制,应用灵活的市场机制引导劳动力流动。()培育中间组织, 作为沟通、连接剩余劳动力与新的就业岗位的媒介, 为外来劳动力提供就业、培训、代理等一条龙服务。( 4) 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 加强劳动力市场信息服务。通过各种渠道提供劳动力供求信息,提高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减少劳动力盲目流动。( 5)逐步打破劳动力流动的城乡界限、所有制界限, 取消农民进城从事各种经济活动的限制,实现城乡劳动力的双向流动。 6、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农村失业救济和养老保险制度, 逐步将农村的社会保障由依靠家庭和土地转向依靠社会和制度, 保护的对象是已经 离土0 的就地从事二、

22、三产业的农民以及/ 离土离乡的进城务工但没有被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农民。在农村, 根据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 以农民自愿为原则, 多方筹集资金, 兴办养老、医疗、生育、救济和伤残等保障事业, 并交由专门的机构进行专业管理.在城市, 应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使已经 离土离乡0但还没有转成城市户口的农民也能享有安全保障,为农民进城提供就业、创业、住房、教育和医疗等方面的社会服务,使他们与广大市民处于平等地位,确确实实为他们营造一个自由择业、自由选择居住地、自由流动的大环境, 让进城农民真正融入到城市建设之中。这样, 就能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 7、加强就业培训,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制定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的总体规划, 按市场化、社会化的要求,组建职业培训基地或培训集团, 完善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体系,结合当地实际开展特色培训,结合市场需求开展对口培训.全面实施劳动预备制培训并与职业技能鉴定挂钩, 将政府购买培训成果的受益面延伸覆盖到农村剩余劳动力身上,调动其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同时,国家也应集中财力, 重点扩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资, 扩大农村初、高中毕业生的比例,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在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上前进一大步, 以适应城市化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文中如有不足,请您指教!8 / 8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