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最新有关《论语》的读后感范文三篇

上传人:胡** 文档编号:156950221 上传时间:2022-09-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精选最新有关《论语》的读后感范文三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精选最新有关《论语》的读后感范文三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精选最新有关《论语》的读后感范文三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精选最新有关《论语》的读后感范文三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最新有关《论语》的读后感范文三篇(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选最新有关论语的范文三篇论语的范文1 一直对中国文化中动辄扯出的“神圣”一词心存疑惑,甚至于只是把他们当作一组一起使用的字词,而不加以辨析。可当我看到于丹所说的“神于天,圣于地”时,我才恍然惊觉,这原来“神圣”可以这么理解:神是接近天空的,遥遥远望,缠绕着一种不可言说的飘忽感和出尘感,像是遥远到天际的巴别塔传说,被口口相传,却从未有人见过它的真面目;圣却是贴近土地的,带有一种泥土的朴实的质感,就像是我们身边的氧气和水,你不用刻意的强调,因为它一直在。中国古代的文人,骨子里有种也许在我们如今的人看来可能会嗤之以鼻的神圣责任感。“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亦或者是“穷那么独济其身,达那么兼

2、济天下”的准那么,都明明白白的表达了“天、地、人”的观念:头顶一片理想的天空,希冀天下大同;脚踏一片现实的土地,勤劳务实肯干;一身铮铮傲骨,两袖清风,潇潇洒洒的活在这凡世尘嚣中。林语堂先生认为:“中国每个人的社会理想都是儒家,而每个人的自然人格理想都是道家。”此话我翻来覆去思索良久,确实如此。我们的社会理想大抵都是希望最终求得封王觅侯,求得人生的意义,也不枉来这世上走一遭。不得不说,在这方面讲,社会理想确实是功利的。我们也许是为了名声、地位、生活质量而开始采取行动,以求得进步自身的社会价值。文天祥早在几百年前就道出了真相,无非是“留取丹心照汗青”罢了。但是,有时候又难免会产生倦怠的情绪。觉得就

3、这么得过且过,也没什么不好的。这就是我们自然人格理想的道家化。于丹说:“圣贤的意义就在于,他以简约的语言点出人生大道,而后世的子孙或蒙昧地,或自觉地,或痛楚地,或欢欣地,一一去理论,从而形成一个民族的灵魂。”老话有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圣贤之所以被奉为后世的行为准那么,大抵是因为他们的以身作那么。典范的力量或许就在于此,告诉我们什么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一套完好的行为体系。这才是最应该镌刻在一个民族骨子里的东西。论语的范文2 当你灰心丧气时,名著为你排忧解难;当你快乐快乐时,名著与你一起欢笑;当你无所事事时,名著给你笑声连连。四书之一论语就是这样的一本书。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

4、时期,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主要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品读这本书,让我们在一句句话、一幅幅画、一个个人物中悟出许许多多的人生哲。为人处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主张“仁”,而这句话正好表达出“仁”。“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像“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等等都能表达出。我的感受是:现实生活中我们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并且做到“仁”,那么我们就会博得别人的好感和青睐。道德品质“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馀缺乏观也已。”孔子认为,作为一个人,不能骄傲自大而且吝啬小气,要宽容大气而且谦虚一些,这样就算得上是一个接近于完美的人了。我的感受是:一个人即使有很高的才能,假设骄傲自

5、大,听不见别人的意见,这样的人也不会得到重用。学而不厌“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非常重视“博学”,全篇共四十三章言及学,共出现六十五个“学”字。由此可见孔子非常重视学习,并且教导学生也要勤思敏学。我的感受是:当我们学习时,一定要学透彻,学明白,不懂就问,不要不懂装懂。论语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说得就是这个道理。朋友们,快快再次拿起这本书读一读吧!你会发现,论语其实充满了奥秘与神奇。朋友们,让我们多读好书,多读名著,丰富我们的知识,拓宽我们的视野,让我们携手共同创造明天的辉煌吧!论语的范文3 孔夫子曾经说过“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及“发愤忘食,

6、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诸如此类的话,并且还说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孔子一直活到了七十二岁,五十七年的经历使他仁德兼备,学问渊博,成为冠绝一时的大学问家,大思想家,可谓是震古烁今。以如此身份,当他的高足问他时,他的答复竟然是“朝闻道夕死可矣”,多么令人不可思议!作为一个完全有足够的资本夸耀自己的大学问家,孔子还有必要孜孜不倦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探究中去吗?答案是肯定的。孔子的特点不是探求天地万物的详细性理,而是探求社会与人生的详细性情。因为世间万物的客观规律也许是有限的,但是人的详细感情是无限的。作为有限的“人”,探究的是无限的“人”,这也正是让孔子感到学无止境的原因。人的性情举止

7、,是处于不断的.变化过程中的,每探究出新的内容,就打破了原来的旧的规律。“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把话已经说得很明白,去理解人性,才是最困难的。而孔子最精辟的阐述,也自然而然表达他对人性的入木三分的见解。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这一点上,和孔夫子几千年前提出的主张“仁与德”的观点不谋而合,两人都是伟大的教育家,为什么相隔千年,提出的观点却是惊人的相似?毫无疑问,两人都是把“仁与德”当作自己去不断努力实现的目的,不断的学习,从而进步自身的修养与品德,这是有必然性的。这就是孔子的学习!这就是圣人的学习!也许我们这些凡人是永远无法领会万世师表的学习的内涵,但每一个人也许都可以从中找到一个新的自我。第 5 页 共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