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的智慧学习笔记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56932637 上传时间:2022-09-28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13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庸的智慧学习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中庸的智慧学习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中庸的智慧学习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资源描述:

《中庸的智慧学习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庸的智慧学习笔记(3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庸的智慧学习笔记一、无为而治非消极遁世1、无可无不可孔子看见麟而悲叹它的穷困,感叹天下没有了解它的人,他的弟子子贡在旁边,感到奇怪,就询问原因。孔子回答说:“不怨恨天,也不责怪人,躬身求学然后才能上达,了解我的人难道只有这个天吗?不降低自己的志向,不屈辱自己的身体,伯夷、叔齐不就是这样的人吗?就说柳下惠鲁少连,降低志向侮辱自身,伯夷、叔齐归隐后,行为清白,放弃权位。我就与他们不同,我是无可无不可。”这就是人们说孔子的成就所以大的方面,在于他这个“无可无不可”的心量。孟子回答公孙丑询问伯夷、伊尹、孔子时,说:“他们的处世之道不一样。不是他们认可的君主不服侍,不是他们认可的百姓不使唤,天下太平就

2、做官,天下混乱就隐退,伯夷就是这样的人。什么样的君主都服侍,什么样的百姓也使唤,天下太平也做官,天下混乱同样做官,伊尹就是这样的人。可以做官就做官,可以辞退就辞退,能够长期做就长期做,说马上辞去就马上辞去,孔子就是这样的人。”而孔子不是伯夷、伊尹能赶得上的,孔子对人们来说是赶不上的人,就是他的无可无不可。?在我国的历史上,楚霸王项羽可以说是代表前一类的人物,汉高祖刘邦可以说是代表后一类的人物。试想项羽如果能听进范增的劝言,不是那样固执己见、好大自恃、刚愎自用,成败之数,即使在鸿门宴上杀掉汉王,天下也不可逆转。刘邦对待一切事情,虽决定在自己,却能广博地听取大众的意见,尤其是萧何、张良的意见,几乎

3、是百依百从。当萧何想拜韩信为大将时,刘邦本意认为不可,经萧何力言劝说又无不可。当淮阴侯韩信想封王时,刘邦怒形于色,本意认为不可,得到张良的示意后,又无不可。这种对人豁达的胸怀与对事毫不拘泥的态度,就是他大有成就的方面。?例如楚庄王的爱马患病而死,庄王想用大夫的礼仪来安葬它,使群臣感到难堪。又因劝谏的人很多,庄王下命令说,有再以马劝谏的人定死罪,庄王的心意坚决是可想而知的,后来终于以淳于髡的劝谏而放弃了原来的主张,这就是他无可无不可的胸怀,听取了善言,所以能称霸。2、无为无不为汉朝第一任相国萧何临死前,推荐担任齐国丞相的曹参代替自己。曹参接任后,凡事毫不变更,一切都遵循萧何所定的成规办。比如,他

4、选择郡国官吏中不善言辞、谨慎忠厚的长者,召来做下属吏员。对伶牙俐齿、一味追逐名声者立即斥退。他自己则不干什么事,而日夜饮酒。卿大夫以下官员和宾客见曹参不理政务,都来求见想劝谏。可是一进门,还没说到正题,酒席就已经排列,曹参就劝起酒来。部下刚想开口说话,酒杯就触到了嘴边,一直到被灌醉了,也始终没机会劝说,这都成了常事。?相府的后园与吏舍相近。吏舍内天天饮酒唱歌喧闹,相国属下官吏感到讨厌极了,却没有办法,于是请曹参到后园走走,希望相国听到后惩治这些不务正业的家伙。可是曹参反而叫人取酒来,在园中设座喝起来,于是唱歌喧闹,与吏舍里的那帮家伙们相应和。曹参当了三年相国死去,百姓歌颂他说:“萧何制法,整齐

5、划一;曹参接替,守而不失。承其清静,百姓安宁。”?在武术中,有“四两拨千斤”一招。其实质是,如拿捏得准,用很小的一点力气,就可以产生出花几倍的力气才能产生的效果。曹参是一个聪明人,看起来他似乎没有干什么事,但实际上他干了不少事,不然社会怎么治理得这么好呢?百姓赞美他就是一个最有利的证明。3、无为管理有作为道德经-第十七章原文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译文 最好的领导(统治)者,部下(人民)并不感觉他的存在;其次的领导者,部下亲近并称赞他;再次的领导者,部下畏惧他;更次的领导者,部下轻蔑他。领导者的诚

6、信不足,部下不信任他,最好的领导者是(多么)悠闲很少发号施令,事情办成功了,众人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六出奇计的陈平对汉代一统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晚年时被汉文帝任命为宰相。有一天,文帝召见陈平和另一位宰相周勃,文帝首先问周勃:“你经手裁决的事件,一年约有多少件?”周勃回答:“臣不肖,对这不清楚。”文帝又问:“那么,国库一年的收支大概有多少?”周勃也答不出。文帝见周勃身为丞相,一问三不知,面有不悦之色,周勃吓得汗流浃背。?汉文帝又拿同样的问题问陈平,陈平回答说:“这些问题,我得问有关负责人才能知道。”文帝接着问:“谁是负责人呢?”陈平回答:“裁判事件的负责人是司法大臣,国库收支的负责人是财政

7、大臣。”汉文帝接着又问:“所有的事都有人负责,那么宰相是干什么呢?”陈平不慌不忙地答道:“宰相要使百姓各得其所,对外须镇抚四方的蛮夷与诸候,对内则要督促所有的官员做好各自的份内工作。”陈平的这番话让汉文帝深表赞同。?战国时邯郸的老百姓每到元旦就要上山去捉斑鸠送到赵简子府第上,然后赵简子就赏给他们很多银子。有个在赵简子家作客的人见了很奇怪,便问:“为什么要把这些斑鸠捉回来?”?简子回答道:“你难道不知道吗?每一个小生命都是宝贵的啊!元旦那天,我要把他们都放回树林去,表示对生灵的爱护。”?客人听了大笑说:“这就是爱护生灵的办法吗?老百姓知道您要放生,献上斑鸠有赏,都争着去捉斑鸠。有的用铁夹,有的用

8、箭射。虽然也可活捉一些,但死的也不少。如果您真的可怜这些小生命,还不如下个通令,禁止捕捉斑鸠。否则,捉了又放,您的恩德远抵不上罪过呢。”?无为而治就是让老百姓在战后休养生息的管理办法,早在汉代之初统治者采取的无为而治术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刘邦和萧何死后,接位的皇帝是孝惠帝,接替的宰相是曹参。曹参执政的方针是“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这是为什么呢?曹参对自己的执政方针是这样解释的:因为高祖与萧何已经定了天下,法令制订得非常明确。而天下太平情况下的百姓正在努力修养生息,对于官吏们来说,只要严守职责,不要丢失这些就行了。事实证明,无为而治深得民心,后来老百姓编成歌谣赞扬道:“萧何订法令,曹参照

9、执行,百姓得安宁。”这就是无为而治的典型。?当然,“无为”不是无所作为,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一切顺应自然,不以人为去有意改变客观规律。因此,“无为”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无为的目的还是有为,这就是老子进一步阐明的“无为而无不为”。这种“无为”,从客观效果上讲,是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和社会形势稳定的。二、坚持但不固执在坚持与固执之间寻找平衡点,所以坚持而不固执也是一种中庸,关键在于怎样找到这个平衡点?过犹不及,把握不好火候,要么就是朝三暮四,要么就是老顽固,不见黄河心不死,不见棺材不流泪,头破血流,还要留下笑柄。?1、百折不挠大丈夫做人堂堂正正,内心世界方方正正。李白有诗云:“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

10、宋代刘炎说:“君子志于泽天下,小人志于荣其身。”孟子说:“士何事,曰尚志。”曾国藩说:“有志则不甘为下流”,“人才以志气为根本”。谢良佐曾说:“人须先立志,立志则有根本。譬如树木,须先有根本,然后培养,方成合抱之木。”世人常常开口说“志气”,闭口讲“志向”。说志气,立志是做人的根本,也是做人的力量。讲志向,立志是做人的目标,也是做人的道理。要做一个顶天立地的好汉,就要先树立顶天立地的志向。立志做大人,就要以圣贤为业;立志做大事,就要以英雄豪杰为业;立志于富贵,就要以名利为业;立志于小人,就要以衣食为业。?做人总要有个志,方可有路走。王阳明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无有不本于志者

11、。今学者旷废坠惰,而百无所成,皆由志之未立耳,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抵乎!”立了志,不变移,不动摇,总会有成就的。从来没有不立志而有成就的人。做人惟有立志,立天下第一等大志,立志以天下为己任,才能成大器。?一个人必须固定他的视野如果他立志要成功的话。他必须知道正在为什么目标而工作,然后他才会像一只猎捕捉老鼠一样紧追不舍。一个知道自己目标的人,就不会因为挫折和失败而泄气了。?只有行动有恒心的人,才能发挥潜能,才能成就伟业,才能完成目标。行动要有恒心,这是开发潜能的重要因素,诺贝尔是深指这一点的。?可以这么说,世界上如果有一百个人的事业获得

12、巨大成功,那么,至少有一百条走向成功的不同轨迹。然而,谁能想象这样一个人,死神在他事业的路上如影相随,他却矢志不移地走向了成功。他就是家喻户晓的诺贝尔资金的奠基人弗莱德诺贝尔。?1864年9月3日这天,寂静的斯德哥尔摩市郊,突然爆发出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滚滚的浓烟霎时间冲上天空,一股股火花直往上窜,仅仅几分钟时间,一场惨祸发生了。当惊恐的人们赶到现场时,只见原来屹立在这里的一座工厂已荡然无存,无情的大火吞没了一切。火场旁边,站着一位30多岁的青年人,突如其来的惨祸和过分的刺激,已使他面无人色,浑身不住地颤抖着这个大难不死的青年,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弗莱德诺贝尔。?诺贝尔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所创建的硝

13、化甘油炸药的实验工厂化为灰烬。人们从瓦砾中找出了5具尸体,其中一个是他正在大学读书的活泼可爱的小弟弟,另外4人也是和他朝夕相处的亲密助手。5具烧得焦烂的尸体,令人惨不忍赌。诺贝尔的母亲得知小儿子惨死的噩耗,悲痛欲绝,年老的父亲因太受刺激引起脑溢血,从此半身瘫痪。然而,诺贝尔在失败和巨大的痛苦面前却没有动摇。惨案发生后,警察当局立即封锁了出事现场,并严禁诺贝尔恢复自己的工厂。人们像躲避瘟神一样避开他,再也没有人愿意出租土地让他进行如此危险的实验。困境并没有使诺贝尔退缩,几天以后,人们发现,在远离市区的马拉仑湖上,出现了一只巨大的平底驳船,驳船上并没有装什么货物,而是装满了各种设备,一个青年人正全

14、神贯注地进行一项神秘的实验,他就是在爆炸中死里逃生,被当地居民赶走了的诺贝尔!?大无畏的勇气往往令死神也望而却步。?在令人心惊胆颤的实验中,诺贝尔没有连同他的驳船一起葬身鱼腹,而是碰上了意外的机遇他发明了雷管。雷管的发明是爆炸学上的一项重大突破,随着当时许多欧洲国家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开矿山、修铁路、凿隧道、挖运河都需要炸药。于是人们又开始亲近诺贝尔了。他把实验从船上搬迁到斯德哥尔摩附近的温尔维特,正式建立了第一座硝化甘油工厂。接着,他又在德国的汉堡等地建立了一个炸药公司。一时间,诺贝尔生产的炸药成了抢手货,源源不断的订货单从世界各地纷至沓来,诺贝尔的财富与日俱增。?然而,获得成功的诺贝尔并没有

15、摆脱灾难。不幸的消息接连不断地传来:在旧金山,运载炸药的火车因震荡发生爆炸,火车被炸得七零八落;德国一家著名工厂因搬运硝化甘油时发生碰撞而爆炸,整个工厂和附近的民房变成了一片废墟;在巴拿马,一艘满载着硝化甘油的轮船,在大西洋的航行途中,因颠簸引起爆炸,整个轮船全部葬身大海?一连串骇人听闻的消息,再次使人们对诺贝尔望而生畏,甚至简直把他当成瘟神和灾星。如果说前次灾难还是小范围内的话,那么这一次他所遭受的已经是世界性的诅咒和驱逐了。?诺贝尔又一次被人们抛弃了,不,应该说是全世界的人都把自己应该承担的那份灾难给了他一个人。面对接踵而至的灾难和困境,诺贝尔没有一蹶不振,他身上所具有的毅力和恒心,使他对

16、已选定的目标义无返顾,永远不退缩。在奋斗的路上,他已经习惯了与死神朝夕相伴。?炸药的威力曾是那样不可一世,然而,大无畏的勇气和矢志不渝的恒心最终激发了他心中的潜能,最终征服了炸药,吓退了死神。诺贝尔赢得了巨大的成功,他一生共获专利发明权355项。他用自己的巨额财富创立的诺贝尔科学奖,被国际科学界视为一种崇高的荣誉。?诺贝尔成功的经历告诉我们,恒心是实现目标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条件,恒心是发挥潜能的必要条件。恒心与追求结合之后,便形成了百折不挠的巨大力量。?不但如此,诺贝尔的成功还启示我们,干事业要经得起挫折,不能半途而废。做一件事坚持到底最重要,否则半途而废,就会在社会竞争中一事无成。2、相机而行

17、楚元王刘交是刘邦同父异母的弟弟,他对手下重臣十分礼待,尤其是亲近的三位中大夫:穆生、白生、申公。穆生不善喝酒,楚元王待臣下非常细心,所以,特别准备醴酒赐与他饮用。所谓醴酒,就是酒精成分不高的甜酒,刘交死后其子谅戊继位,从此便忘记用醴酒招待穆生,穆生内心不悦,决定请辞、告老还乡。而申公、白生劝他不要太过小器,应念当年老王的恩惠。穆生却答道:“易称知机其神乎!能看见事物的先兆是很重要的,微小的先兆预示出吉凶,君子看出先兆即马上采取相应的行动,不必再观望了。”后来刘戊果真事变,未及隐居的白生、申公后悔已晚。三、成府但不圆滑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说这个人成府很深,实际上是有意无意之间把成府看成是贬义词

18、。实际上从中庸的角度来看,成府不等于圆滑,而是为人处世所必须的一种技巧,成府是知识、智慧、涵养和深沉性格的综合反映。所以,严格意义上,成府是褒义词。关键在于度,超过了度,就成了圆滑,圆滑就不好了。?1、说话中的城府所谓成府,不仅是语言艺术问题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问题,更是对待朋友和同志的态度问题。要想真心诚意地尊重他人,就必须学会在交谈中成府,而能在语言中巧妙地避开这些成府,又达到自由表达心意的人,可以说是处世社交中的佼佼者。?领导老李,身材高大,眉目清秀,美中不足的是中年微秃,虽然这纯属白玉微瑕,老李却深以为憾。如果有人戏说他“怒发难冲冠”,他准会茶饭无味,三天三夜难以入睡;即使在他面前无意

19、中说“这盏灯怎么突然不亮了?”或“今天真是阳光灿烂”等话,这位平素温文尔雅的知识分子也会愤然变色,有时竞至于怒目圆睁,拂袖而去,弄得说话者莫名其妙,十分尴尬。?这使人联想到鲁迅笔下的阿Q。阿Q惯用精神胜利法安慰自己,因而少有耿耿于怀之事。别人欺他、骂他、打他,他都善于控制自己,心理很快会平衡,惟独忌讳别人说他“癞”,因为他头皮上确有一块不大不小的癞疮疤。只要有人当着他的面说一个“癞”字,或发出近于“赖”的音,或提到“光”、“亮”、“灯”、“烛”等字,他都会“全疤通红的发起怒来,口讷的便骂,力小的便打。”?其实,不仅老李和阿Q是如此,忌讳心理人皆有之。当过长工、后来揭竿而起并终于称王的陈胜就忌讳

20、别人说他是庄稼汉出身。有几位患难弟兄在陈胜面前不知趣地提起有损陈胜形象的往事,结果招来杀身之祸。你看,陈胜的忌讳心理是多么强烈,这几位患难弟兄因不谙忌讳之术而丢了脑袋又是多么可悲!一般来说,以下三种情况最容易触发忌讳心理。讲话者应该引以为诫。?丑陋之点。人人都有爱美之心,不幸的丑陋者和残疾者大多有自卑感,不愿听到跟自己的短处有关的话题。谢顶者忌说“亮”,胖子忌说“肥”,矮子忌说“武大郎”;其貌不扬者忌说“丑八怪”,跛子忌说“举足轻重”;驼背忌说“忍辱负重”等等。这种正常的心理应该得到充分理解。?失意之处。人生在世,总希望自己能一帆风顺,有所作为,实现人生的价值。但是,月有阴晴圆缺,人难免有失意

21、之时,或高考落榜,或恋爱受挫,或久婚不育,或夫妻反目,或就业不顺,或职称评不上,诸如此类的失意之处暂时忘却倒也轻松,有人有意无意提起就会使人心灰意懒、沮丧不已。万事如意、踌躇满志之人则多以昔日的失意为忌讳,生怕传播开去,有失脸面。?痛悔之事。人的一生中免不了要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而一旦认识错误便会痛悔之至,以后一想起自己曾犯过的错误就自感脸上无光。犯过品质错误者更是讳莫如深。如果听到有人说起类似的错误,就会有芒刺在背、无地自容之感。那么,作为领导又该怎样成府呢??慎言相避。跟人说话时先要了解对方的情况,着重掌握有无忌讳。对方的忌讳之物要视为禁区,十分谨慎地避开,以免触痛对方。谢顶者面前不说“亮

22、”,高考落榜者面前少炫耀自己的大学生活,久婚不育者面前别谈生儿育女事,官运亨通者面前岂能描摹他昔日潦倒失意时的窘态,慎言相避的关键是在得意时切忌自我吹嘘。自我吹嘘,很可能无意中犯忌。?婉词相代。有时无法避开交谈对象的忌讳之物,则不妨以婉词相代,尽量不使人过于难堪。例如,某大龄青年因择偶屡屡受挫而灰心丧气,而你有意为他牵线搭桥。“假如你还没有找到对象,我想为你介绍。”如此直言相告必定犯其忌讳,令人扫兴。“假如你对个人问题还没有考虑成熟,我愿意提供一位较合适的人选,您意下如何?”这样婉词相代,给对方有“主动权在我手中”之感,自尊心得到充分尊重,有关介绍对象的交谈就能顺利进行。?巧言相岔。说话再谨慎

23、的人也难免有冒犯别人忌讳之时。如果突然发觉因自己失言而刺伤了别人的自尊之心,该怎么办?这时切忌慌乱之中作说明,因为愈想说明,结果必定越说越不明,弄巧成拙。最明智的方法是用巧妙的语言岔开话题,使双方及时从困境中解脱出来。例如,甲、乙两位老同学周日闲谈,说起甲的哥哥年近三十而仍孑然一身,甲随口说:“他曾谈过几个,都因女方嫌他个子太矮而告吹。”说到这里甲猛然发觉自己失言,因为乙的个子更矮,而且也因此而苦恼。此时甲急中生智,忙说:“其实,有资料表明,矮个比高个更精明,寿命也更长。就说我哥哥吧,他最近翻译出版了一部英国长篇小说,你是英语教师,我正要请你指正呢!”如此岔题,天衣无缝,妙手回春。2、办事中的

24、城府孟尝君是齐国的名门贵族,几度出任相职,是政界的实力派。但有一次他与齐闵王意见不和,一气之下辞去相职回到了私人领地叫薛的地方。这时与薛接邻的南方大国楚国正待举兵攻薛。与楚相比,薛不过是弹丸之地,兵力粮草等均不能相比,楚兵一旦到来,薛地后果不堪设想。燃眉之急,惟有求救于齐。但孟尝君刚刚与闵王闹了意见,没有面子去求,去了也怕闵王不答应。为此他伤透了脑筋,几乎一筹莫展。?绝路之中老天给他降下了一线希望,齐国大夫淳于髡来薛地拜访。他是奉闵王之命去楚国交涉国事,归途顺便来看望孟尝君这位名门望族的。孟尝君抚额称庆,可谓天助我也,他早已想好了主意,亲自到城外迎接,并以盛宴款待。?淳于髡不仅个人资质好,善随

25、机应变,常为诸侯效力,与王室也有密切的关系。威、宣、闵三代齐王都很器重他,闵王时代他成了王室的政治顾问,且与孟尝君甚好。?孟尝君决心已下,开口直言相求:“我将遭楚国攻击,危在旦夕,请君助我。”?淳于髡也很干脆:“承蒙不弃,从命就是。”?后人猜测,淳于髡此行,可能是有目的而来,专为朋友解危的,只不过这话须孟尝君亲自当面求他才是。朋友之交,有许多心照不宣的东西,古来如此。?却说淳于髡赶回齐国进宫晋见闵王,正面的话题当然是要相告出国履行公务的结果,他真正要办的事情也早已盘算在心。?闵王问道:“楚国的情况如何?”?闵王的话题正投淳于髡的所好,顺着这个话题,淳于髡要开始展开攻心术,履行对朋友的承诺了。?

26、“事情很糟。楚国太顽固,自恃强大,满脑子想以强凌弱;而薛呢,也不自量”?话题有意识地转到薛,但不露痕迹。?闵王一听,马上就问:“薛又怎么样?”?淳于髡眼见闵王入了圈套,便捉住机会说:?“薛对自己的力量缺乏分析,没有远虑,建筑了一座祭拜祖先的寺庙,规模宏大,却不问自己是否有保卫它的能力。目前楚王出兵攻击这一寺庙,咳,真不知后果怎样!所以我说薛不自量,楚也太顽固。”?齐王表情大变:“喔,原来薛有那么大的寺庙?”随即下令派兵救薛。?守护先祖之寺庙,是国君最大义务之一。为了保护祖先寺庙就必须出兵救薛,薛的危机就是齐的危机,在这种危机面前,闵王就完全不再计较与孟尝君的个人恩怨了。整个过程,淳于髡没有提到

27、一句请闵王发兵救孟尝君,而是抓住闵王最关心的问题也就是最大的弱点,旁敲侧击,点到痛处,令闵王自己主动发兵救薛,实际上是救了孟尝君。淳于髡的智慧和策略反映了他的成府。四、自强但不独斗宋元公把楚国的石匠召来,说:“听人讲,在郢人的鼻子尖上涂抹一块苍蝇翅膀那么大的白灰,你抡起斧子,只一下子就把白灰砍掉了,而且,郢人的鼻子一点也没有伤着,这可是真的吗?”石匠说:“确有此事。”宋元公说:“今天,你能不能当众给我表演一下呢?”石匠说:“不行啊,技艺再高,须人合作,大王,给我当靶子的那个郢人已经死了啊。”?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音。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好啊!巍峨高耸,就如泰山。”伯

28、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汪洋浩瀚,就如长江大河。”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着的东西,钟子期从他弹出的琴声中,都能听出来。?伯牙和钟子期一起到泰山的北面去游玩,突然遇上了暴雨,他到岩石下面去避雨,心里惆怅,就拿出琴弹奏起来。一开始他奏的是表现天降连绵大雨的乐曲,接着又弹表示高山崩裂的音调。他每奏出一支曲子,钟子期总能完全讲出它的旨趣和意境。最后伯牙叹息说:“好呀,你欣赏音乐的能力真强,你心中想象到的,和我从琴声中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完全一样,我的琴声怎能逃过你的耳朵呢?”后来钟子期死了,再也没有谁像钟子期那样能理解伯牙的琴声了,于是伯牙把琴摔坏了,终生不再弹琴。五、有原则也要灵

29、活曾国藩说:“做人的道理,坚持原则灵活互用,不可偏废。太灵活就会萎靡,太坚持原则就容易折断。坚持原则不是说要残暴严厉,只不过强矫而已。趋事赴公,就需强矫。争名逐利,就需谦退。”从这里可以看出曾国藩研究老子的思想很深,他一生为人处世信仰老子的观念,却不言谈老子的思想。所以虽居在功名富贵的最高处,却能全名而归,全身而终。在处理天下事时,有以坚持原则取胜的,有以强取胜的。有以灵活取胜的,也有以弱取胜的。所以老子提倡以灵活守雌的方法。?据前史记载:商容张开口问老子:“我的舌头还在吗?”老子说:“在。”商容说:“我的牙齿还在吗?”老子说:“不在!”商容说:“知道这个道理吗?”老子说:“不就是坚持原则硬的

30、容易败亡,灵活的而能存在的道理吗?”商容说:“唉!天下的事情完全是这样。”这就是灵活用世的方法,而受到历代的传承。?老子说:“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是灵活的,死了以后身体就变得僵硬。草木生长时是灵活的,死了以后就变得干硬枯槁,所以坚强的东西属于死亡一类,灵活的东西属于生长一类。”又说:“天下中最灵活的东西,可以攻入天下最坚强的东西里面去,可以说是无孔不入。”“普天之下,再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灵活的了,而攻克最坚强的东西,却没有什么可以胜过水了。弱胜过强,灵活胜过坚持原则,这个道理普天之下没有谁不知道,就是没有人去实行。”道的本体是最灵活的,所以有无穷的作用。因此,最灵活的东西可以克制最坚持原则强的东

31、西,过于坚持原则必然受折,过于强必然易败。这里能看出,儒家尚方,道家尚圆,谁更好呢??事物不可到极点,到了极点就会走向反面。所以易经中说:“太阳到正中就要西斜,月亮圆了就要缺损。”老子又说:“用兵逞强就会遭致灭亡,树木粗壮就会遭受砍伐。凡是强大的,总是处于下位;凡是灵活的,反而居于上位。”这就是在“道”的最高原则下的大机大用,也是在“天地观”、“历史观”中的大机大用。我们完全能称它为“灵活道”了。把它用于心术,就可以说是“灵活道”的心术。把它用来处世,就是“灵活道”的处世方法。把它用到政治上,就是“灵活道”的政治。1930年春末夏初,毛泽东为安排红四军政委一职很伤脑筋,他必须物色代理红四军政委

32、的合适人选。这个人选除了要具备丰富的政治工作经验外,还必须有坚定的原则性。经过他的慎重考虑,终于选中了貌不惊人、平平凡凡的罗荣桓。?罗荣桓是一个老实人,1927年大革命失败的时候,他在鄂南组织农民自卫军,担任自卫军的党代表。?到三湾改编时,原来参加秋收起义的4个团只剩下两个营了。罗荣桓坚决要留下来,毛泽东任命他为特务连的党代表。在开辟井冈山根据地的斗争中,毛泽东进一步发现:凡是要求战士做到的,罗荣桓自己先做到;打仗的时候冲锋在最前沿,退却时却掩护在后面;行军的时候替病号扛枪,宿营的时候下班查铺;吃饭的时候带党员出去站岗放哨尽管这意味着有时要饿肚皮。罗荣桓以自己的行动感化了战士,深为士兵所爱戴。

33、罗荣桓担任31团三营党代表以后,由于他出色的工作,深为3营战士们所信服,3营因此成为一支拖不垮、打不烂的红色“铁军”。?毛泽东发现了罗荣恒的优点,经过他的介绍,罗荣桓以一个基层工作干部在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政治委员。毛泽东相信罗荣桓能让士兵们信服,会成为一个优秀的干部。几年后,毛泽东还曾感慨地说:“荣桓是个老实人,而又有很强的原则性,能够顾全大局,一向对自己严格,待他人宽厚,做政治工作就需要这样的干部。”?罗荣桓走马上任后,不少人为他捏了一把汗。罗荣桓在红四军中开展了既生动活泼又扎扎实实的政治工作,使全军指战员始终保持了旺盛的战斗力。罗荣桓把军事训练、后勤工作也搞得井井有条。老实厚道,在

34、有些人看来是软弱的表现,但毛泽东却从罗荣桓的朴实中,发现了他在原则问题上的坚定不移,在非原则问题上的容人之量。罗荣桓也正是因此在后来历任了八路军一一五师政委、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政委、中央军委总政治部主任,并且是军队政治干部中惟一获得元帅军衔的人。?罗荣桓靠他的坚持、忍让、老实、厚道在与其他干部的相处中安然无事,又因他在原则问题上的坚定不移,在非原则问题上的容人之量赢得了全军将士的信服。罗荣桓正是靠这样的行为征服了全军将土。?作为领导,在原则问题上一定要坚定不移,不能有动摇;在非原则问题上,要灵活一点、宽容一点、大度一点,这样才能赢得下属的心,才能说服他们。六、水至清则无鱼后汉书班超传语:“今君性

35、严急,水清无大鱼。”指水太清了,鱼就无法存身。形容人太清高了,就不会合群。这是饱经沧桑的前辈留给后人的一个办事准则。在处理人事关系的问题上,一定要铭记这一点。?明成祖时,广东布政使徐奇进京朝见皇上,顺便带了一些岭南的藤席准备馈赠给朝廷中的官员。不料,京城的巡逻官把这些藤席截获,并将徐奇馈赠礼品的人员名单呈给了明成祖。明成祖反复看了几遍名单,见其中惟独没有太傅杨士奇的名字,觉得有必要问个究竟,于是立即召见了杨土奇。?杨士奇解释说:“当初徐奇受命赴广东任布政使,离行前众官员都作诗为他送别,所以徐奇这次回京特用藤席回赠。那一次臣正好有病在身,没有赠诗给徐奇,不然的话,我这次也在馈赠之列。今天众官员的

36、名字虽然都在礼单上,但他们不一定会接受徐奇的礼物,再说藤席乃岭南特产,徐奇馈赠藤席只是为了表达谢意,不会有别的目的。”?杨士奇这番话讲得自然得体,明成祖对他的疑惑打消了,也原谅了徐奇,命人把名单烧了,从此再也没有过问此事。?在封建社会,皇权是至高无上的,“君疑臣必死”。如果杨士奇借此机会炫耀自己的清廉,不仅不会得到赞赏,而且会加重明成祖对他的疑心,杨士奇故意将自己牵扯进来,说明自己与别人没有什么不同,从而赢得了明成祖的信任。更妙的是,杨士奇此举不但挽救了自己,也免除了徐奇的祸事。七、善良但不懦弱一天,商汤遇到一位捕鸟人,只见他在地上张开四面大网,口中念念有词地说:“不论是天上飞的,还是地上跑的

37、,快都到我的网里来吧。”商汤走了过去,对捕鸟人说:“你这么做可不行啊。四面张网,岂不要把鸟儿捕尽杀绝吗?”捕鸟人说:“你是头人,你怎么说就怎么办吧。”商汤说:“把网撤去一面,留下三面就行了。并且,口中要这么说,能向天上飞的就飞吧,能从地上跑的就跑吧,不能飞也不能跑的就到网里来吧。”这件事传开后,人们知道商汤是一个心地慈善的人,都衷心拥护他,后来帮助他推翻夏王朝,建立起商朝政权。?人是群居性动物,又是一种会思考、有个性的动物,因而在群居的过程中,个人与个人之间,或者这群人与那群人之间,总免不了要相互发生各式各样的摩擦和碰撞。有些时候,人们之间的摩擦和碰撞,具有是非曲直、真假善恶、正义与非正义的区

38、别;而在另一些时候,那些摩擦和碰撞并不存在是非曲直真假善恶的问题,不过是碰撞的双方具有不同的观察视角、不同的价值观念、不同的行为准则而已。对于第一种摩擦和碰撞,我们“寸步不让”,一定要“讨个说法”,是应该的;而对于第二种摩擦和碰撞,似乎没有什么“说法”可“讨”,即便“寸步不让”地一争到底,也实在争不出个“子丑寅卯”来,而且也找不到哪个人,能够站在“纯中立”的立场上来做裁判。?庄子在齐物论里说,甲乙两人发生了争执,谁来裁定其中的是非曲直呢?让甲来作裁定显然不合适,因为他是参与争执的一方。同样理由,乙也不能作裁定。那么,就请甲乙之外的丙来作裁定吧!然而,丙究竟是赞同甲还是赞同乙?如果丙赞同甲或乙,

39、他就成了参与争执的一方,怎么能作裁定呢?如果丙既赞同甲也赞同乙,他根本就无法作出裁定;如果丙既不赞同甲也不赞同乙,那么,他就彻底失去了裁定的资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过分苛求别人的完美是不应该的。“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宽容别人的缺点,常常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有一位参加美国公共关系卡耐基训练班的学员,把宽容的原理运用到自己的家庭,使得家庭关系十分融洽。一天,他妻子要他讲出6条缺点,以便她改进而成为更好的妻子。这位学员说:“让我想一想,明天早晨再告诉你。”第二天一大早,学员来到鲜花店,请花店给妻子送6朵玫瑰,并附上一个纸条:“我实在想不出你需要改变的6个缺点

40、,我就爱你现在这个样子。”当这位学员晚上回到家时,妻子站在门口迎接他,她感动地几乎要落泪。由此,他认识到了宽容的力量。?宽容别人的错误,能收到同样的效果。国际旅馆业大王希尔顿对犯错误的部下总是习惯地说:“别难过,这点小错误算得了什么!我在年轻时犯过比这更大的错误。我认为,有错误就表示一种进步,表示你正在努力地工作,只有什么事都不做的人才能完全避免错误。”?从辩证法的角度来说,每个人自己身上都有缺点和错误;从创新思维的角度来说,所谓“缺点和错误”,只是某些人从某种角度看起来是缺点和错误,如果换一些人或者换一个角度来看,不一定算是缺点和错误,甚至还是优点和正确呢。像林妹妹“弱不禁风”,是缺点,还是

41、优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明代学者张岱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人是一种有感情的动物,而又各有各的独特性情,即使是在志同道合的朋友之间,由于生活道路不同,思想水平、文化修养的不同,他们的爱好、习惯、兴趣、以至性格、气质等等,也有差异。善于思考者,往往不善辞令;心地善良者,但可能有些虚荣。所以鲁迅说,倘要完人,世界配活的人就怕有限。因此,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应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如果抱着“世人皆醉我独醒,世人皆浊我独清”的态度,就无法找到中意的朋友。?倘若不能宽容他人的弱点和缺点,那么他人也将难以容忍你的不宽容,最终导致朋友关系恶化破裂,这样,你的朋

42、友就有可能成为你的敌人。这岂不等于在你成功的路上放了一块绊脚石?聪明人决不会这么干。八、大拙也是谋略有人曾经说:“破除天下的大巧就得用大拙,破除天下的大伪就得用大诚,破除天下的大奇就得用大正。制服天下的大变以至于不变,限制天下的大谋以至于不谋,抑制天下的大争以至于不争。所以,这就宜当守住拙、守住诚、守住一、守住愚、守住让。随其自然,返朴归真,如同婴孩的初生状况,如同万物的生长,如同水到渠成,无可阻挡,也不可强求。”?从这里,便会明白古代有用一愚而制服大智,用一拙而败名将的情况。如果以谋为谋,便不以谋为谋;如果以用为用,便不以用为用。不谋之谋,不用之用,又有哪个人能知道他的谋、他的用呢!直截了当

43、地说,要想守住自己,不如用真诚,要想对付敌人,不得不用诡计;要想守住自己,不如抱守信一,要想对付敌人,不得不用万变;要想守住自己,不如用愚笨,要想对付敌人,不得不用智慧。?北宋初年,南唐派使者前来纳贡,所派的使者是江南名士徐铉。江南有三个名士徐铉、徐锴、徐熙,号称“三徐”。三人均以学识渊博、见多识广、能言善辩闻名于北宋朝廷,其中又以徐铉名声最大。?这一次,南唐宋朝贡,宋廷照例要选派官员做押伴使,去接受贡品。满朝文武都知道徐铉博古通今,都怕因为自己学识不及而丢面子,所以深怕被选为押伴使。宰相也不知究竟选谁最好,就向宋太祖请示,太祖说:“你暂且退下,让我亲自来选吧。”?宋太祖让宦官传旨,要殿前写出

44、10个不识字的殿中侍者的名字呈报上来。名单写好,太祖御笔一挥,点了其中一个人的名字,并说“就让这个人去吧。”满朝文武见了都大吃一惊,连宰相也不明其意,只得遵旨照办,催促那个被点中的人赶快动身。?那个殿中侍者不知道皇上为什么派他去做使臣,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去做,又不敢问,只好执行任务。他一到船上,徐铉就滔滔不绝地和他谈论起来,说古道今,词锋如云,周围的人都对徐铉的能言善辩惊叹不已,夸他不愧为江南名士。可侍者根本听不懂徐铉谈的是什么,当然无言以对,只是一个劲地点头称是。徐铉不了解他学问的探浅,心想不能在宋人面前丢脸,于是,越发喋喋不休地说个不停。一连几天,徐铉已经口干舌燥,疲惫不堪,能说的都说了,侍

45、者始终未与他论辩,徐铉也觉没趣,就不再吭声了。?宋太祖选愚对智的做法,是与常人不同的。如果让智者对智者较量,谁也不会服谁,难说胜负:而让愚者对智者,智者没有对手,也就没有胜负可言。?有时可能是“千人盲目一人明”,不过,这时自己的见解也未必高明。因此,一个人在任何时候都要注意谦虚谨慎,多听别人的意见。至于采取什么态度,那就要由自己因具体情况而定。九、功成身退兼容不等于藏污讷垢。明祸福之道,离是非之地,也是一种兼容。自古以来就是为人臣子所应懂得的道理。在这方面,战国时期的范蠡可谓是最有心得的人。?灭吴之后,越王勾践与齐、晋等诸侯会盟于徐州(今山东滕县南)。当此之时,越军横行于江、淮,诸侯毕贺,号称

46、霸王,成为春秋战国之交争雄于天下的佼佼者。范蠡也因谋划,官封上将军。?灭吴之后,越国君臣设宴庆功,群臣皆乐,勾践却面无喜色。范蠡察此微末,立识大端。他想:越王勾践为争国土,不惜群臣之死,而今如愿以偿,便不想归功臣下。常言道:大名之下,难以久安。现已与越王深谋二十余年,既然功成事遂,不如趁此激流勇退,想到这里,他毅然向勾践告辞,请求隐退。?勾践面对此请,不由得浮想翩翩,迟迟说道:“先生若留在我身边,我将与您共分越国,倘若不遵我言,则将身死名裂,妻子为戮!”政治头脑十分清醒的范蠡,对于世态炎凉,品味得格外透彻,明知“共分越国”纯系虚语,不敢对此心存奢望。他一语双关地说:“君行其法,我行其意。”?事

47、后,范蠡不辞而别,带领家属与家奴,驾扁舟,泛东海,来到齐国。范蠡一身跳出了是非之地,又想到风雨同舟的同僚文种曾有知遇之恩,遂投书一封,劝说道:“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享乐,先生何不速速出走?”?文种见书,如梦方醒,便假托有病,不复上朝理政。不料,樊笼业已备下,再不容他展翅起飞。不久,有人乘机诬告文种图谋作乱。勾践不问青红皂白,赐予文种一剑,说道:“先生教我伐吴七术,我仅用其三就已灭吴,其四深藏先生胸中。先生请去追随先王,试行余法吧!”要他去向埋入荒家的先王试法,分明就是赐死。再看越王所赐之剑,就是当年吴王命伍子胥自杀的“属镂”剑。文种至此,一腔

48、孤愤难以言表,无可奈何,只得引剑自刭。?越绝书卷六评曰:“(文)种善图始,(范)蠡能虑终”;又云:“始有灾变,蠡专其明,可谓贤焉,能屈能伸。”观文种、范蠡二人不同结局,可知此言不诬。?范蠡的智慧不仅在从政方面,也表现在对时局大势的判断方面,在他看来,从政和务农、经商,事虽殊途,其理却有相通之处。范蠡的聪明才智在于他把握其中的奥秘,使其同归于一,从而能左右逢源,立于经久不败之地。?齐人见范蠡贤明,欲委以大任。范蠡却喟然长叹说:“居官至于卿相,治家能致千金,久受尊名,终为不样。”于是,他散其家财,分予亲友乡邻,然后怀带重宝,悄然出走。范蠡辗转来到陶(今山东定陶西北),再次变易姓名,自称为朱公。他认

49、为陶居天下中心,四通八达,便于交易,遂以经商为业,每日买贱卖贵,与时逐利,十九年间,三致千金。时人凡论天下豪富,无不首推陶朱公。十、谨慎的中庸:子午谷奇谋“诸葛一生惟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是对诸葛亮性格的写照,“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是对诸葛亮命运的总结。诸葛亮是中国人心目中智慧的化身,这只能说明诸葛亮作为一代贤相竭心尽力辅佐汉室的美德,如果从其性格与命运来看,他是失败的。过于谨慎的个性使他失去了唯一一次北伐成功的机会。?诸葛亮是什么性格?虑事周全,谨小慎微,对他这种性格描述贴切的是三国演义里他第一次兵出祁山的一节。?诸葛亮用马谡的反间计使曹睿削掉了司马懿的兵权后,开始北伐中原,

50、曹睿派驸马夏侯?NB073?为大都督来迎战诸葛亮,于是魏延向诸葛亮献策:?“夏侯?NB073?乃膏梁子弟,懦弱无谋。延愿得精兵五千,取路出褒中,循秦岭以东,当子午俗而投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夏侯?NB073?若闻某骤至,必然弃城望横门邸阁而走。某却从东方而来,丞相可大驱士马,自斜谷而进如此行之,则咸阳以西,一举可定也。”?孔明笑曰:“此非万全之计也。汝欺中原无好人物,倘有人进言,于山僻中以兵截杀,非惟五千人受害,亦大伤锐气。决不可用。”魏延又曰:“丞相兵从大路进发,彼必尽起关中之兵,于路迎故,则旷日久,何时而得中原?”孔明曰:“吾从陇右石取平坦大路;依法进兵,何忧不胜!”遂不用魏延之计。?其

51、实魏延此计正合兵家奇袭之计,妙不可言,后来司马懿重掌兵权之后,分析说:“如果是我进兵,我一定要从子午谷进攻,奇袭长安,这样长安一带便唾手可得。”魏廷与司马懿可谐英雄所见略同,可过于谨慎的诸葛亮却不用此计,实在遗憾。?再看后来邓艾率五千精兵,偷渡阴平,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奇袭成都,一举成功,他没按正规进攻路线来攻打成都,避开姜维剑门关的大军,灭了蜀汉政权,此计与魏延之计如出一辙。?诸葛亮北伐中原能够成功的惟一一次机会就在这里,因为魏主曹睿连续犯了两个错误:一是中了马谡反间计,撤了司马懿的兵权;二是派不诸战事的夏侯惇为帅来拒蜀。这正好给了诸葛亮天赐之机,如果诸葛亮能抓住这一机会,按魏延之计,率五千

52、精兵直取长安,自己再率军出斜谷,那么大事几乎成矣。再加之其他兵马呼应,谁能定天下就难说了。?机会是均等的,也是短暂的,成功者的素质就在于能抓住短暂的机会,哪怕是瞬间也不错过,只有如此,才能成功,古往今来成功者无不如此,不管是谁,只要机会闪现,他们便绝不放过。?然而,诸葛亮毕竟是诸葛亮,如果他不如此就没有“诸葛一生惟谨慎”之说了。谈笑间,他失去了一个千载难逢一统天下的机会。他博古通今,智慧超群,但却性格谨慎,不敢冒险,使他一生都在徒劳心智。十一、糊涂的智慧秦汉时期的著名谋略家陈平年轻时,在一次战役中失败后,独自一人带着宝剑逃亡,摆渡陈平过黄河的船夫,见他狼狈的样子,猜到他是逃亡的将士,认为他身上

53、一定带了不少金银财宝,顿起杀机。陈平看出了船夫的企图,虽然很害怕,但仍然沉着应付,主动脱下上衣,光着膀子帮船夫撑船,船夫见他没有财宝,便打消了杀人的念头。?船夫送一个客人过长江,见客人用黄色的金杯喝酒,起了歹意,其实,客人用的是黄铜杯子,根本不是金杯。客人对船夫异样的眼光也有所察觉,于是为了防止万一,随着船的颠簸故意将杯子扔进江水。船夫见失落了金杯,感到十分惊讶和惋惜。客人趁机解释说:“这是一只黄铜杯,掉到江里没什么可惜的。”客人的机智使他免除一场杀身之祸。?在不便直言的情况下,委婉地点拨几句,让听者明白自己话里的真实意图,这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唐太宗的长孙皇后很贤惠,有时还帮助唐太宗处理政

54、务。长孙皇后死后,唐太宗厚葬了她,并将陵墓命名为昭陵,为寄托深深的思念之情,唐太宗还令人在宫中搭建了一座很高的楼台,稍有闲暇便登上楼台远眺昭陵。?一天,唐太宗带领宰相魏征等大臣一起登上楼台,眺望了一会儿,唐太宗问魏征:“爱卿看到昭陵了吗?”?魏征揉揉双眼,看了半天,说道:“皇上,臣老眼昏花,实在看不见啊!”?唐太宗心想:岁月不饶人,魏征真的是老了!于是,他很有耐心地指给魏征看。?魏征又看了看,对唐太宗说:“臣刚才以为皇上是让我看献陵(唐高祖李渊的陵墓),若是看昭陵,臣还是能看见的。”?唐太宗听了,深感惭愧,下令拆除了宫中的这座楼台。?在这里,魏征借口自己眼花,点出了唐太宗父亲的陵墓名称,暗中告

55、诫唐太宗:不该只思念自己的妻子,更要思念作为开国元勋的父亲。魏征虽然以直言相谏而闻名,但他也深知不能过于冒犯皇上。唐太宗心照不宣,明白了魏征的用意,立即改变了以前不合适的做法。?老子推崇“糊涂”。他自称“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而作为老子哲学核心范畴的“道”,更是那种“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的似糊涂又非糊涂、似聪明又非聪明的境界。人依于道而行,将会“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即大智若愚。“智”与“愚”是辩证的观点,列子汤问里愚公与智叟的故事,就是智愚的范本。庄子说:“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大惑也。”人只要知道自己愚和惑,就不算是真愚真惑。是愚是惑,各人心里

56、明白就行了。十二、审时度势阿曼德哈默,1898年5月出生于美国的纽约市。他的祖辈是俄罗斯人,经营造船业。后来,一场天灾毁掉了他家的财产。1875年,哈默的祖父携全家来到了美国。?1917年,哈默在修完两年的医学预科之后考上了哥伦比亚医学院,此时他父亲的小药厂陷入了困境,父亲要他接管制药厂,但不许他退学,哈默接受了,当时,哈默刚刚19岁。?从小制药厂到大制药厂,再到西方石油公司,年营业额200亿美元,拥有资产几十亿美元,哈默获得了成功。哈默成功的要诀何在?这与他能够审时度势地判断形势,并提出正确的决策有着很大的关系。?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因为战争造成了食物的紧张,美国政府下令不许用谷物酿酒。

57、哈默知道了这个信息之后,预测到威士忌酒马上就要成为缺门货。当时美国酿酒厂的股票为每股90元,而且以一桶烈性威士忌酒作为股息,哈默立即买下了5500股,并因此得到了作为股息的5500桶烈性威士忌酒。?果然,市场上很快便短缺威士忌酒,哈默不失时机地把桶装威士忌酒改为瓶装,并贴上了“制桶”的商标卖出。于是,哈默的“制桶”牌威士忌酒大受欢迎,买酒的人排起了长龙般的队。当哈默的5500桶卖掉2500捅的时候,一位叫艾森柏格的化学工程师前来拜访哈默,这位客人讲,如果在威士忌酒中加上80的廉价土豆酒精,数量可增加5倍,而且这种混合酒的味道也不错。?哈默遵照这位工程师的建议做了试验和科学的分析,证实他说的不错

58、。于是,哈默将所剩的3000桶威士忌酒变成了15000桶,并把这种酒定为“金币”商标。在当时缺酒的年代,“金币”酒照样十分畅销。哈默用这3000桶威士忌掺入价钱极便宜的土豆酒精,赚了更多的钱。不久,他干脆买下了一间土豆酒精厂,并且大量地生产土豆酒精,继续大量地生产“金币”混合酒,获得了很高的利润。?不久,美国政府从1944年8月1日起决定谷物开放,不再限制用谷物酿酒了,这对哈默来说就是一场灾难。但是,哈默立即又对形势做了分析,他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会马上结束,即使马上结束了,美国的经济也不会很快地好转起来,因此,谷物的开放时间并不会很长。哈默为了验证预测是否正确,请了一批经济学家及有关人士对这

59、个问题进行预测分析,大家的看法与他的结论完全一致。于是他决心继续廉价收购无人问津的烂土豆以生产酒精,供混配“金币”酒。果然不出哈默所料,“谷物开放”只持续了一个月就宣告失败了,哈默“金币”酒比以前更为畅销了。?从哈默的成功我们不难看出,领导者要想在复杂的市场环境当中取得成功,必须要有准确无误的决策。要做到决策无误,必须对影响市场变化的种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并善于捕捉信息,归根到底一句话:要善于审时度势。时者,是指各种时机;势者,是指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审和度就是要分析和研究。古人曾说“识时务者为俊杰”,就是强调要认清形势,把握事情发展变化的趋势,不做违背历史情况,逆历史发展方向而动的事。哈默

60、生产威士忌酒自始至终都注意到了社会发展的动态,从抓紧时机购买股息以获得威士忌酒到廉价地收购土豆,都说明哈默自始至终都是在审时度势地把握时机。正因为他能审时度势地判断形势,所以他的一系列决策才做到了准确无误。孙子兵法说:“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善于指挥作战的将帅,在战争中总是依靠有利形势,去造就最佳的态势,夺取战争的胜利。十三、听人劝,事成半春秋时期的齐桓公,在其宰相管仲的辅佐之下,一面治国安民,一面东征西战,很快就使齐国走上了繁荣富强之路,齐桓公个人也因此而成为当时中原地区的霸王,其声名、威望都曾显赫一时。?其实,齐桓公本人并无多大能耐,他的一举一动就连一般士人甚至女流之辈也能猜出个八

61、九不离十。作为一国之主,齐桓公城府太浅,可是,老天爷对这样一位肤浅的国君却偏赐以厚爱。齐桓公得到了当时贤相管仲的辅佐。?管仲这人足智多谋,料事如神,对治国安邦的大事有超人的远见卓识。所以,尽管齐桓公肤浅至极,在管仲的辅佐下,仍成了一时的霸主。当时各诸侯国对齐国的畏惧,实在是对管仲的畏惧。?据史籍记载,管仲晚年重病缠身,在他病危时,齐桓公去看望他,俩人见面后,彼此都已清楚他们携手合作的机会不会再有了。那么谁来接替管仲辅助桓公呢?齐桓公有心请教管仲,管仲也有意向齐桓公推荐合适的人物,同时也想提醒桓公哪些人不能用。于是,他们之间便有如下的对话:?齐桓公说:“仲父,你还有什么话要告诉我吗?”管仲答道:

62、“请君王离易牙、竖刁、常之巫、卫公子这伙人远一点,千万不要接近他们,更不能相信他们、任用他们。”?齐桓公感到吃惊,怎么仲父要他离这几个平常对他很好的人远一些呢?齐桓公不明白为什么,于是他说道:“易牙卖掉自己儿子身上的肉来孝敬我,这说明他爱我远远超过爱他的儿子,难道易牙还不值得我信任吗?”管仲答道:“人没有不喜爱自己的儿子的,爱子之情乃人之常情。易牙知道君王你喜好美食,也知道君王你还没有吃过人肉,于是他便将自己的长子献给君王你享受。你想想,对自己的儿子如此残忍的人,连自己的亲生肉骨都不要的人,怎么可能对君王你忠诚呢?”?齐桓公又为竖刁辩解道:“竖刁为了侍奉我将自己阉割,我难道不应该相信他吗?”管仲答道:“人都是很爱惜自己的身体的。竖刁是因为他知道君王你喜爱女色且妒嫉性强,所以他故意破坏自己的性机能去当后宫的总管,像竖刁这样连自己的身体都不爱惜而加以摧残的人,怎么能够对君王你赤胆忠心呢?”?接下来,齐桓公又为常之巫辩解:“常之巫这个人为我治病多年,我的一些顽疾痼症全都是因为他才得以治愈,同时他还能断出人的死期,我难道不能将他留在身边吗?”管仲答道:“君王啊,人的生死是命运安排好了的,而那些顽疾痼症是因为身体的功能逐渐衰竭而致,你自己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不能保持身体的功能不衰竭,却一味地依靠常之巫维系你的健康,迟早有一天常之巫会因此而为所欲为的,所以你不能将他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