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amp#215;(特殊儿童)

上传人:xia****ian 文档编号:156919912 上传时间:2022-09-28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59.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心理学&amp#215;(特殊儿童)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心理学&amp#215;(特殊儿童)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心理学&amp#215;(特殊儿童)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资源描述:

《心理学&amp#215;(特殊儿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amp#215;(特殊儿童)(3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一、如何理解特殊儿童?作为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应具备如何的特殊儿童观? 广义的特殊儿童是指在智力、感官、情绪、身体、行为、言语或沟通能力上与正常情况有明显差异的儿童。其中也包括超常儿童、有行为问题的儿童等。狭义的特殊儿童指身心发展上有缺陷的儿童,又称身心障碍儿童或残疾儿童。如智力残疾、听力残疾、视力残疾、肢体残疾、言语障碍、情绪和行为障碍、多重残疾等等。残疾儿童和正常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一致的,不同种类和程度的残疾虽然会在某些方面影响残疾儿童身心发展的速度和水平,使他们的发展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偏离了儿童正常发展的轨道,但他们仍然是可以发展的。特殊教育是使用一般的或经过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

2、和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设备,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旨在达到一般和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特殊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是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要求和特殊儿童的教育需要,发展他们的潜能,使他们增长知识、获得技能、完善人格,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教育学校的老师所面对的对象是些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他们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是花园里的“残苗”。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影响,他们智力发展迟缓,他们有的生活在自我封闭的环境中,有的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有的情绪无法自控,有的行动不便,甚至有的生活不能自理。在特教这片园地里,特教老师需要默默耕耘、无私奉献、无怨无悔、淡泊名利;需要用十倍的艰辛、百倍的耐心去培育这些“残

3、苗”。 因此,特教老师更需要遵守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在新时期更需要注重创新师德观念,更需要有“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教书育人”的崇高的师德师风。作为一名特校教师,应具备“三心”师德一颗献身特教的事业心,一颗对残疾学生的爱心,一颗对特教事业的责任心。同时,要处处给他们爱心和信心,热情和勇气。二、 特殊教育的发展趋势是什么?1、重视生态学模式。2、重视早期干预。3、重视个别化教育与转衔服务4、特殊儿童教育安置以融合教育为主。5、多学科团队合作。6、加强政府的管理职能。三、全纳教育对于教育发展有何意义?结合你校的实际情况来分析。全纳教育是1994年6月10日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召开的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上

4、通过的一项宣言中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过程。它容纳所有学生,反对歧视排斥,促进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需求,是一种没有排斥、没有歧视、没有分类的教育。 1全纳教育的人权观 在萨拉曼卡宣言中,我们可以看到全纳教育思想重申了人所具有的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全纳教育思想提倡普通学校要给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提供学习机会,容纳所有的学生。 根据全纳教育的思想,我们的学校、我们的社会应该创造出一种全纳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中,每个人受教育的权利都有充分的保障,学校和社会欢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属于集体的一员。尤其是在普通学校中,要牢固树立接纳所有学生的思想,逐步创造条件,满足学生的各种不同需求。 2

5、全纳教育的平等观 全纳教育所强调的容纳主要是针对排斥的。从英语中的容纳和排斥两个词来看,很明显就可以看到这两个词的对应性。容纳为“inclusion”,其反义词排斥为“exclusion”。 全纳教育主张人人都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即不仅要有平等的入学机会,而且要能做到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全纳教育强调的平等观,并不是要追求一种绝对平等,而是强调我们的教育应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不要只关注一部分学生,而歧视或排斥另一部分学生。 3全纳教育的民主观 按照全纳教育的观点,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和学校生活中的主体,都应积极参与和投入到教学过程和学校生活中去。全纳教育反对任何学生被排斥在

6、教学过程以及学校生活之外,主张学校要努力促进所有学生的积极参与。“积极参与”反映了全纳教育的民主观。在学校教育中,全纳教育注重的是每一个人的积极参与,每一个人都是学校生活的主人。在学校中经受的这种民主体验,对学生以后走上社会以及改造社会具有极大的意义。他们不再会为了生存刻意改变自己去适应社会,而是以社会中的一分子、人民中的一员积极参与到社会的重建过程中去,是以主人公的身份参与社会发展的决策和实践。未来的社会就是人人参与的民主社会。 4全纳教育的价值观 全纳教育主导的价值观之一是倡导集体合作观。全纳教育的目的是要使人们走向一种全纳的社会,在这种全纳的社会集体中,人人参与,大家合作。每一个人都是集

7、体的一员,人人都受欢迎(everyone belongs,all welcome)。全纳教育主张普通学校接纳所有的学生,但由于学生的各种需求不同,因此更需要强大集体的合作,依靠集体的力量来解决问题。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全纳教育主张在教师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家长与学生之间以及教师与社区之间都应该建立一种合作的关系共同创建一种全纳的氛围。 5全纳教育的课程教学观 全纳教育倡导教育的人权观、民主观、平等观和价值观,同样全纳教育也提出了其课程教学观。全纳教育的课程教学观认为,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特性、兴趣、能力和学习需求。课程应该适应学生的需要,而不是让学生去适应

8、课程的需要。因此,我们的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不同特性,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才能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我校目前是全区唯一实行普特结合的特殊教育学校,经过近二十年来的实践证明,是可行的。无论从教师、设备等教育资源的配置,还是从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提高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四、 如何理解随班就读?随班就读的形式在我国早就存在,但是随班就读一词的正式提出最早见于1988年公布的中国残疾人事业五年工作纲要(1988年1992年)第42条:“坚持多种形式办学。办好现有的盲、聋和弱智学校,新建一批特教学校。同时,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推动普通学校和幼儿园附设特教班,及普通班中吸收肢残、轻度弱智、弱视和重听(含

9、经过听力语言训练达三级康复标准的聋童)等残疾儿童随班就读。” 随班就读是指特殊儿童在普通教育机构中和普通儿童一起接受教育的一种特有形式,如果残疾儿童不是在普通学校的普通班接受教育,不能称之为随班就读。但是,如果残疾儿童虽然在普通教育机构里,却没有得到他们需要的特殊教育,也只能是看作肢体性随班或社会性随班。五、 个别化教育计划(IEP)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教育成就的现实水平2、年度目标和短期教学目标3、教育的进步。教育安置形式4、应提供的特殊教育与相关服务 5、调整以及替代性评估6、参与普通教育的程度7、服务开始的时间和期限8、转衔。六、 确定儿童的长期目标主要应考虑哪些因素?确定儿童的长期目

10、标主要注意以下几点:1、可以使用一般性叙述,例如了解数字概念;学会阅读短文。2、长期目标可根据儿童的需求,分为各领域长期目标或各学科长期目标,例如对于重度障碍儿童,可以分为认知领域、功能性学科、动作技能沟通等等;对于随班就读的儿童,可以分为语文、数学、英语等等。3、需要考虑儿童的个别差异。即便是相同障碍类型、相同年级的儿童也有不同之处。4、需要面面俱到,列出所有目标,只需根据儿童的特殊教育需要和相关服务列出有关项目即可。5、长期目标列出后,应根据其对儿童的影响大小及儿童 的需求情况,决定优先教育的顺序。七、尝试为你校一名特殊儿童制定一份IEP一份听力障碍个别化教育计划目标:声音的有无及声源定向

11、。内容:与学生生活环境相关的、熟悉的、有意义的不同频率和振幅的声源。如:自然声(公鸡打啼、小鸟啼鸣及猪狗牛羊等的叫声)玩具声(波浪鼓声、布娃娃声、玩具车行驶声等)电子设备声(电视机声、手机铃声、喇叭声、音箱声、电子琴声等)人体声(小孩的哭笑声、小孩学语声、男人声、女人声、老人声等)音乐(快、慢、悲、欢、强、弱声等)歌曲(儿童歌曲、校园歌曲、革命歌曲、流行歌曲等)目标开始时间:2009年3月1日目标完成时间:2009年6月30日目标对象:唐梦倩目标完成情况:良好。八、 结合你校的情况,懂得如何诊断你校残疾儿童?(智力或听、视情绪等)?对他们又是如何实施教育安置?听力测试(聋哑儿童的判断)1、裸耳

12、能听见以下哪些声音:打雷声、鞭炮声、汽车喇叭声、背后拍掌声、大声说话声、正常音量说话声;2、林氏六音评估:“m、u、a、i、sh、s”(左、右)耳的测试,测试者距离受试耳30厘米,用中等音量发出,受试者有察觉反应,或复述正确,记录。3、听觉能力评估的内容:自然环境声响识别、语音识别(韵母识别、声母识别)、数字识别、声调识别、单音词识别、双音词识别、三音词识别、短句识别、选择性听取等,上述听觉能力评估记录错误走向:正确、错误、记录、计算最大识别率。4、言语能力评估的内容:语音清晰度、词汇量、语法能力(模仿句子)、理解能力(听话识图)、表达能力(看图说话)、交往能力(主题对话)等。上述言语能力评估

13、、测试结果记录,主要评估受试者的语言年龄。5、希一学习能力评估(智力评估)穿珠(手眼协调能力)记颜色(色彩刺激视觉记忆)辨认图画(是绝对差别和比较、细节分辨)图画联想(认识环境、拓展思维)折纸(手眼协调、增强记忆)短视觉注意力(思维集中记忆)摆方木(空间关系及手眼综合能力)完成图画(分析综合知觉和想象能力)记数字(观察记忆数字的能力)进方(实物测量、知觉联系和手眼协调)图画类同(相同事物视觉和概念联想)空间推理(总体和部分、思维和感觉的联系)评估步骤(3-8岁测前八项、9岁以上测后七项)6、格雷费斯儿童精神发育检查发育商、运动、社交、听力语言、手眼协调、操作、推理等。上述内容总计计算智力的发育

14、商。九、 结合本人二年半的专业学习,草拟一份个人成长计划。一、自我剖析:1、个人优势:本人1990年9月参加工作,一直在小学教学点工作; 1999年7月开始筹建本县常青开发区学校,并全面主持乡下工作;2006年4月,调任我县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开始加入特殊教育教学管理行列。本人的优势就是具有十分丰富的农村基层教育管理经验和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管理经验。曾于2002年6月,在基础教育研究上发表过一篇题为建立完全寄宿制农村小学势在必行的文章。2、个人弱势:半路出家,对特殊教育教学业务不了解,对特殊教育教学管理没有经验。二、专业成长内容: 1、专业水平的提高函授期间我一定要加强理论学习,认真研读特殊教育教

15、学及教育管理理论,并虚心学习,多向在这方面取得成功的同行请教,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 2、教学常规的扎实 严格按照特殊教育教学的教学常规和新的课程标准要求,组织管理好学校的各项教学教研和校本教研活动,使活动有良好的效果,争取让自己所管理的学校办学质量有所提升。3、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要多走多听多看,多想多学多问,向这些方面做的好的兄弟学校校长学习,取其所长,补我之短。4、勤于反思完善自我。对于每一个问题,要认真研究,认真思考,要弄清它的来龙去脉,找根本,找原因,然后对症下药,使问题得到较为圆满的解决。同时,要懂得换位思考,置身处事多为他人着想,从另一个方面来找出问题所在。三、

16、阶段性安排:(20092010学年)1、每学期制定个人学期奋斗目标,按质按量完成自己的学业和工作。2、积极参加各级各类举办的特殊教育学术研讨交流。每学期写一篇有价值的特殊教育教学论文,上一节公开课或示范课。把自己在学习期间所学到的东西付诸实践,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进行有效的结合。3、积极组织教师搞好学校的教研活动,研发适合于本校特点的校本课程。每学期联系兄弟学校进行一次交流,组织一次课堂开放日活动,组织一次全校教师课堂联评活动,组织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两次以上。4、每学期听课15节,并坚持每周上7节课,详细纪录教师参加活动的情况,重视平时工作的考核。发展心理学复习题一、问答题复习题(一)、简述儿童心

17、理发展的一般趋势。幼儿心理发展的趋势是:1.简单到复杂:最初的心理活动只是非常简单的反射活动,以后越来越复杂化。这种发展趋势又表现在两个方面:(1)从不完备到完备。我们知道,人的各种心理过程和个性,在出生的时候并非已经完备,而是在发展过程中先后形成。 比如,1岁半以前,儿童还没有想象活动,也谈不到人类特有的思维。各种心理过程出现和形成的秩序,服从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规律。待各种心理过程都己完备,并形成个性时,儿童的心理就比最初复杂得多。(2)从笼统到分化。儿童最初的心理活动是笼统而不分化的。无论是认知活动或情绪态度,发展的趋势都是从混沌或笼统到分化和明确。也可以说,最初是简单和单一的,后来逐渐复

18、杂和多样化。比如,新生儿不但对碰到他嘴唇的东西发出吸吮反应,对一切碰到他嘴附近 脸颊的东西也作出吸吮反应;后来,婴儿逐渐不作出这种笼统的反应,只在东西碰到嘴唇时才动嘴吸吮了。又如,最初孩子的情感只有愉快和不愉快之分,后来,逐渐分化为喜爱、高兴、快乐和痛苦、嫉妒、畏惧等等复杂而多样的情感。 2.从具体到抽象:儿童的心理活动最初是非常具体的,以后越来越概括化。从认识过程看,从最初的感觉,到以后出现较为概括化的知觉和表象,再发展到产生思维。思维过程本身的发展趋势也是如此。从非常具体发展到略有抽象,最后形成人类典型的抽象逻辑思维。从情绪发展过程看,最初引起情绪活动的,也是非常具体的事物,以后才是越来越

19、抽象的事物。3.从被动到主动:儿童的心理活动最初是被动的。心理活动的主动性逐渐发展起来。这种趋势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从无意向有意发展。儿童心理最初是无意的,或称不随意的心理活动,即直接受外来影响所支配。新生儿的原始反射是本能活动,即对外界刺激的直接反应。(最初各种心理活动以无意性为主,后来发展到以有意性为主,即由自己的意识控制的心理活动为主;最初没有意志活动,后来逐渐形成意志,心理活动的自觉性也不断提高。(2)从主要受生理制约发展到自己主动调节。幼小儿童的心理活动,很大程度受生理的制 约和局限。比如,几个月以内的孩子,其快乐和不安,主要决定于生理上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三岁儿童的注意

20、不集中,坚持性不强,主要是由生理上不成熟所致。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较好的教育环境下,3岁幼儿的注意可连续集中35分 钟,4岁幼儿可集中十分钟左右,5、6岁幼儿可以集中15分钟左右。如果活动方式适宜,教育得法,6岁幼儿可以保持20分钟的稳定注意。随着儿童生理的成熟,它对心理活动的制约和局限作用渐渐减少,心理活动的主动性渐渐增长,四五岁儿童有时(比如在某些作业中)注意力非常不集中,有时 (比如在他自发的游戏中)又能长时间坚持集中注意。在生理发育达到足够成熟的时候,儿童心理发展的方向,甚至包括心理发展的速度,都和儿童心理活动本身的主动性有密切关系。 4.从零乱到成体系:儿童心理活动最初是零散混乱的。心

21、理活动之间缺乏有机联系,而且非常容易变化。比如,七八个月的婴儿离开妈妈时,哭得很伤心,当妈妈的身影刚刚消失,阿姨和他玩一个诱人的玩具,他立即会破涕为笑。儿童心理发展的方向是心理活动逐渐组织起来,形成整体,有了系统性,有了稳定的倾向,出现了各人特有的个性。比如,有的孩子喜欢汽车,不论在何时何地,他的兴趣都首先集中在汽车上。幼儿心理发展始终遵循着上述趋势和路线进行。心理活动从笼统到开始分化;从具体到出现抽象概括的萌芽;从被动到出现最初的主动性;从非常零乱到出现系统性的萌芽。这种发展趋势贯穿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方面。 (二)、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各起什么作用?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二大因素“遗

22、传“和“环境“的论争一直是心理学一个古老的话题.回顾心理学史上一些著名流派对该问题的阐述,并把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归结为遗传因素群、环境因素群和个体因素群,并动态地分析他们的作用,有利于我们掌握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也有利于儿童的心理发展.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有遗传、大脑损害等生物学因素,也有父母受教育程度、养育特征、家庭功能等社会心理学因素,二者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个体心理的发展水平。众多研究表明儿童早期经验对其发展有重要影响,特别是儿童养育的质量或许是决定个体发展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在婴幼儿早期开展旨在提高养育者敏感性、反应性、参与性的早期干预可以有效改善家庭养育环境,促进儿童智力、行为和情

23、绪的发展。 (三)、小学儿童想象发展的一般特点是什么?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里过程。世界上凡是具有创造性的活动,都是想象的结晶。没有想象,人类就没有预见,就没有发明创造,就没有艺术创作。 儿童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非常好奇,总是瞪大眼睛怀着一种要发现世界奥秘的愿望,去观察、去想象、去发问。我们一定要珍惜儿童的好奇心,并设法进一步激发这种好奇心,使孩子的想象始终处于活跃状态。游戏是培养儿童想象力的最好方法,儿童通过游戏对现实生活实行创造性的反映。在游戏活动中,特别是角色游戏和造型游戏,随着扮演角色和游戏情节的发展变化,游戏内容越丰富,想象也就越活跃。父母、老师应该积极组织、

24、引导儿童参加游戏活动,根据不同年龄想象发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游戏,在游戏中培养和锻炼儿童的想象力。 23岁儿童的想象活动完全没有目的,内容简单贫乏,完全依靠感知动作。这个年龄的儿童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社会生活印象,游戏的内容也随之丰富,不再是简单地摆弄玩具,而开始进行角色游戏。这个时期的角色游戏往往局限于对角色的一两个动作的模仿,可以带领他们做具有最简单的主题和主角的游戏活动。例如,把布娃娃当作主角,给它穿衣、洗脸、喂饭等等,大人给予适当的引导,逐渐地丰富角色游戏的内容。在这种游戏中,想象也就开始形成和发展起来。 34岁的儿童想象活动仍是无意的,内容零碎,没有前后一贯的主题,数量少而单调。这个年龄的

25、儿童渐渐学会在角色游戏中做主角,儿童利用游戏模仿家庭中发生的事,如请客人吃饭,哄宝宝睡觉,这时大人应该带动儿童一起游戏,并分配给他一定的任务,让他自己去找玩具,找替代物,找玩的角色和玩偶。随着儿童游戏水平的提高,他们对玩具与实物之间相似程度的要求越来越低,模仿的动作也越来越简练,他会用想象力弥补玩具的不足。 45岁的儿童,随着他们语言的发展丰富,经验的积累,想象已经开始具有初步的目的性,想象的内容也比以前丰富,但仍然零碎。这个年龄的儿童在游戏中不再单纯重复成人或年长的儿童提出的主题,而是通过自己的构思来加以补充。这时可以通过让孩子填充故事的剧情,完成缺少局部的画面构图等,来锻炼孩子的想象。 5

26、6岁儿童随着知识经验的积累,能从他受局限的日常生活中突破出去,展开丰富的联想,想象力的目的性更明确,想象内容逐渐变得丰富、完整和系统,能够从不同中找出非常规律性的相似来。想象逐渐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心理过程,并能服从于一定的目的。这时可以通过编故事来训练孩子的创造想象力,在自编故事的基础上,也可编歌曲或诗词。猜谜语也是这个年龄感兴趣的事,可以通过猜谜语来培养孩子的形象思维能力。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儿童的想象力是智力的重要成分,聪明的孩子具有丰富地想象力。儿童如果缺

27、乏想象力,就不能很好地掌握知识,也缺乏创造力。因此,我们要注重儿童想象力的培养和提高,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从而把孩子培养成为富有想象力,富有创造力的人(四)、2-7岁儿童思维发展特点有哪些?儿童思维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动作感知阶段(02岁) 主要靠动作靠感知觉思维;前运算阶段(27岁) 主要靠表象来进行思维,还不能进行逻辑推导,也既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具体运算阶段(712岁) 可依据具体的事物进行逻辑推导;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 能够用假设进行推理的阶段。(五)、简述依恋的变化发展阶段。依恋理论最初由英国精神分析师约翰鲍尔比(Bowlby)提 出,他试图理解婴儿与父母相

28、分离后所体验到的强烈苦恼。鲍尔比观察到,被分离的婴儿会以极端的方式(如哭喊、紧抓不放、疯狂地寻找)力图抵抗与父母的分离或靠近不见了的父母。在当时,精神分析著述者们认为婴儿的这些表达是婴儿仍不成熟的防御机制的表现,它们被调动起来,以抑制情感痛苦。但鲍尔比指出,在许多哺乳动物中这种表达是很常见的,他认为这些行为可能具有生物进化意义上的功能。 03岁儿童依恋行为的发展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一)依恋的萌芽对人不分化的反应阶段(从出生到3个月)最初,婴儿对任何人的反应都没有区别,是无选择地以十分相同的方式,如抓握、微笑等对大多数人作出类似的反应。在新生儿的脸上,你能看到一种奇妙的笑。这是一种

29、具有一定节奏的运动,它是神经兴奋周期的反映,是身体内部状态引起的一种反射,与外界刺激无关。在新生儿心情满意的时候,对印入眼帘的任何刺激物都会报以微笑。因此,称这种微笑为非社会性微笑(即生理微笑)。也有人称之为“自发性微笑”。在儿童出生后第5周左右,最强烈的社会性微笑出现了,儿童开始专心致志地注视人的面孔,然后突然开颜而笑。但这种笑只能保持3个月左右。在此之前,婴儿的笑并非表示个人的偏爱,他对所有的面孔,甚至一个纸面具也会产生微笑 。?婴儿的哭也是如此,不光是由于注视着的人离开了视野而哭,而主要是由于生理上的不适。只要生理上的需求得到满足,婴儿就会表现出安宁并渐渐安然入睡。由此可见,婴儿从出生到

30、3个月左右,他们的笑与哭只能是满足其生理需要的手段,而不能说是真正的依恋行为,最多也只能说是依恋的萌芽状态,真正的依恋行为的产生是以认生现象的出现为标志的。尽管如此,我们对婴儿这种生理性的笑与哭作用仍不能低估。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婴儿微笑引起成人微笑的可能性是46%88%。婴儿微笑的次数是存在着个性差异的,但对婴儿对别人的影响以及随后对他们的反应来说,这些微笑次数的差别又是相当重要的。?母子关系是可逆的,婴儿的良好情绪会引起母亲的积极反应;同样,母亲的态度、情绪也会造成婴儿的不同的反应。研究人员发现那些非常焦虑的母亲所生的孩子,在出生后第二 、三、四天内哭得比别的孩子多。这就再次告诉我们,胎教

31、不是可有可无的,是非常重要的和必要的。(二)依恋的发生对人分化的反应阶段(从几个月到7、8个月)?大约在3个月左右,婴儿的行为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反过去对任何人都友好的态度,其表示微笑的对象仅限于几个熟悉的人,而当他看见陌生人时,它是注视着,如果陌生人对他微笑或抱起时,他才作出一些反应;但是,对悉心照料他的母亲却产生了依恋行为,诸如 依附、要求接近或吮吸、咿呀喊叫等。到了七八个月,婴儿的行为变化更大,当陌生人靠近 他就哇哇大叫甚至哭闹不安,并转而寻求母亲的所在,而当他接近母亲时,一般是伸手臂作出欲抱的姿势。这说明此时的婴儿已能敏锐地辩别熟人和生人了,这样,婴儿真正的依恋行为便产生了。?自婴儿的

32、依恋产生后,家人应当十分珍惜这种关系,尤其是与孩子生活在一起且接触频繁的亲人更重视。因为这种依恋关系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孩子未来的发展。心理学家们还专门研究了人类婴儿的早期行为,发现如果家人(特别是母亲)对婴儿的态度十分冷淡,缺少交往,使孩子不能产生对父母的依恋,则孩子会变得呆板,不信任父母,以后也不会信任他人 。另外,中外的一些研究人员一致认为,在正常情况下,母养优于寄养,因为母乳历来被称为是最有利于儿童健康的养料,它能给婴儿带来许多生理上的好处。同时,由于喂奶时大量的身体接触和密切的母子联系,可以给婴儿带来不少心理上的安慰。所以,母子之间关系的质量比数量更为重要。?(三)依恋的初级发展对特定

33、的人的反应阶段(8个月到3岁)儿童在这一阶段突出的特点是对母亲产生了强烈的依恋,排他性尤其明显,导致对母亲以外的人几乎没有什么依恋行为。?8个月后,婴儿害怕与母亲分离;越来越依恋母亲。当他听到母亲的声音更显得相当安静,而离开母亲时则会出现强烈的烦躁情绪或不安反应,儿童将依恋之情全部集中于母亲一个人身上,而对母亲之外的人则不再过分亲近。这样,婴儿对人不加区别的友好态度相应减少。此时,由于婴儿开始学会说话、走路,因此,当母亲离开时,一般采取喊叫、快走跟随 的方式来表达对母亲的依恋,并把母亲作为安全基地去探索他人外物。例如,当母亲带着一个2岁左右的 和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时,孩子总是先依偎母亲片刻,然后

34、独自向前行走,但仍不时回头看看,只要看到母亲还在场,又会放心大胆地朝前走。因为母亲的在场给儿童提供了一种安全、依靠感。当母亲突然消失时,婴儿就会大喊大叫、紧张不安,甚至嚎啕大哭起来。正是由于在此阶段内,儿童将依恋的对象集中于母亲一人之身,因此,母亲的情绪态度会直接影响着儿童的个性发展。如果当有依恋之情的婴儿需要安慰与抚爱时,母亲能及时给予满足,婴儿的依恋之情就会逐渐加深并形成良好的母子关系;否则,如果儿童这种需要被剥夺了,与母亲的正常接触被取消或忽视了,儿童便会产生惴惴不安的焦虑情绪。焦虑则是儿童心理上产生的一种忧虑、恐惧或紧张的情绪状态,它伴随着依恋的产生而产生,然而,适当的焦虑又具有积极的

35、意义,如能够约束儿童的某些不良行为,使之适应社会和教育的合 理要求等;不过,焦虑过高或过低时,都会产生消极影响,甚至产生恐惧,严重的还可能导致神经过敏性焦虑,出现病态心理;而焦虑过低时,则会降低婴儿活动的效果,致使儿童对一切事物的不恭,出现顽皮、马虎等不良心性。因此,在儿童依恋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必须注意到焦虑对儿童的影响。6、简述中学生的意志发展特点。 (一)喜欢模仿,善于模仿 模仿是对榜样行为的一种效法。简单模仿是一种本能倾向,复杂的模仿则是一种意识活动。初中学生喜欢模仿与他们意志行动的独立性尚未成熟,易受暗示有关,也与他们的思维独立性品质较差,容易接受生动、形象化的教育的年龄特征有关。

36、针对初中学生喜欢模仿、善于模仿的特点,教师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必须首先自己要做到,同时应在同年龄团体中经常树立内容不同的、良好的榜样供学生模仿。另外,树立和发展良好的校风和班风的作用也十分重要。 (二)动机的多变性 在一项活动的进程中,有个人动机坚定不移,并为之不惜付出一切意志努力;有的人却大多是变换动机,尤其是在遇到困难时,常常不是作为意志努力,而是变换动机,逃避困难。初中生动机的多变性是比较突出的,他们常常很容易被诱因直接引起的欲望所驱使。这与他们的思维缺乏周密的推理和稳定性有关,也与他们兴趣缺乏稳定性有关。动机多变性反映了初中生的意志行动欠成熟。 7、简述小学儿童自我评价的发展特点和自我

37、认识的发展特点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的主要成分,它的发展水平是自我意识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根据儿童自我认识形成水平,可以把儿动。他们对自己的品质认识得很少。只是在某些情境下,这类儿童才能恰当地评价自己。除此之外,他们在形成自我检查的熟练方面要求有特别的指导。第三类学生的特点是,他们的自我观念包含着其他人特别是成人对他的评定。他们缺乏设法了解自己内心世界的意向,他们的自我观念不稳定,自我评价不适当,就是说这些儿童自我观念的发展水平是低的。对自身的知识不丰富,从而造成这些儿童在实践活动中不会依靠自己的客观可能性和力量。在学龄初期,关于自我的认识是在儿童自身的评定活动和与其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形成起来的。小

38、学儿童比学前儿童更能辨别品质。心理方面的词汇在不断丰富,评价和自我评价也分化了。在小学儿童的自我描述中可以看到用社会性术语来描绘自己的倾向,出现了强调自己从属于一定群体、性别、剖析个人品质、自己与他人不同之处的意向。首先要认识到儿童学习的动力是好奇心和认识世界的愿望,儿童在游戏中学习,在个人经历中学习;第二,儿童学习不能脱离社会环境,儿童通过观察周围的人和环境,并与之互动,利用已有的知识理解新的经历来认识世界,家庭和文化背景对于儿童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第三,语言和思维是儿童探索、构建和交流经验的载体,牵涉到感观和感知的活动经验对儿童发展至关重要;第四,儿童的文化、社会情感、体力、智力和

39、创造力等各方面的发展同时进行、不可分割,不同儿童、同一儿童智能的不同方面的发展速度各不相同,受先天禀赋、社会环境、具体情境等多种因素影响;第五,儿童的自尊心和冒险精神是在鼓励性的环境中培养起来的,自尊心和冒险精神有助于儿奄独立性和积极自我概念的培养;第六,儿童有能力知道自己学习。当然,儿童发展还包括其他很多的内容,需要教师们在教学实践和不断学习中探索总结。二)自我评价的发展特点 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成分和主要标志,是在分析和评论自己的行为和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小学生自我评价的发展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顺从别人的评价发展到有一定独立见解的评价,自我评价的独立性随年级而增高

40、。第二,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发展到对自己个别方面或多方面行为的优缺点进行评价。第三,小学生开始出现对内心品质进行评价的初步倾向。但是,直到小学高年级,能进行抽象性评价(如我认为一个好学生应该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有远大理想和抱负等)和内心世界的评价(如表里如一、谦虚、热情、诚实等)的学生仍然不多。第四, 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的自我评价处于由具体性向抽象性、由外显行为向内部世界的发展过程之中,小学生的抽象概括性评价和对内心世界的评价能力都在迅速发展。第五,小学生自我评价的稳定性逐渐加强。二、案例分析考三道案例分析题,分别是分析听力障碍、视力障碍和智力障碍儿童的发展特点。智力障碍儿童就是在智力发展

41、上显著落后于同龄儿童的水平或在智力发展上有严重障碍的儿童。他们一般有如下一些心理特点: 知觉方面:知觉速度缓慢,知觉范围狭窄,知觉内容笼统而不精确。整个知觉显得较正常儿童明显迟钝。 记忆方面:再现中会发生大量歪曲和错误,支离破碎,缺乏逻辑、意义和联系;识记速度缓慢,记忆保持差;记忆表象贫乏、缺乏分化,不稳定。 言语方面:言语出现迟,发展缓慢;词汇量小,缺乏连贯性;词义含糊,不能清楚、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词不达意。 思维方面:判断力差,不能完整地认知客体,缺乏概括能力;难以理解概念的确切含义,特别难以理解抽象概念;分析能力差,考虑问题不合逻辑;数的概念掌握困难,简单的计算亦难完成。 注意力不易

42、集中,注意范围狭窄,稳定性差,难于分配注意。 个性方面:情绪紧张、压抑,消极沮丧或喜笑失度;对人多怀有敌意。缺乏自信心和自制力,做事难以坚持到底。性格极其孤僻。 从上述说明可见,智力障碍儿童一般不是某一心理过程水平低下,而是整个心理活动各方面的水平都很低下。公共心理学作业题一、 教师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情绪是我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内心体验。它反映了我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对人的日常行为、社会活动、人际关系和生理等方面的调节功能。有的教师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学生的一点小事而使他大发雷霆,在盛怒之下口出恶言,甚至体罚学生,待情绪平静回首一看,懊悔不已:为了这样的一件小事,我竟这几年,我们不断从媒体中

43、听到或看到某些教师因缺乏自我情绪调控的能力,而触犯法律的事件,这确实应该引起我们每个教师的关注与思考。更为重要的是作为教师,在目前以班级授课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活动中,不仅主宰着知识和能力等培养目标,而且还主宰着班级的气氛和全体学生的情绪,而后者有时比教学方法、教学媒体、知识结构等对教学效果的制约性更大。所以不管是从教师自身的健康,还是从教师的工作或是师生、同事间的合作等考虑,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具备情绪的自我调节的能力。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调节好自己的情绪,使自己拥有良好的情绪状态呢?1、教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情绪虽然受客观因素的影响很大,但人的喜怒哀乐常有主观的原因。只要不断学习,努力提高

44、自身修养人人都能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当然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因某些事,我们难免产生愤怒、激动等一系列负面情绪,在这种状态下,我们应及时觉察,提醒自己要冷静不要采取过激的教育行为,等到情绪稳定以后,再采用可取的方法进行处理,这样可避免与学生之间的正面冲突。心理学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情绪的低谷期,在那时往往有情绪低落、无精打采或容易发怒等表现,这时我们不妨可以听听轻音乐,与同事聊聊天、下下棋或放下手中的事情到室外进行一些运动,排除内心的低落情绪。当我们面对压力时,可将压力看成是激励自我进步的动力。如果压力太大,难以承受,可以要求适当的方式来释放宣泄,避免被压力所击倒。对于不可避免的压力,就要欣然

45、接受,可以试着去想:事情最糟糕也不过如此,如果再跟自己过不去,只能使事情变得更糟糕。这样一想,情绪也就会好转。也可以有一点“酸葡萄”心理,遇到不顺心的事,注意自我说服、自我安慰、自我教育。通过这样的自我调节,久而久之,我们控制负面情绪的能力就会不断增强。2、教师要学会客观正确认知、评价学生的行为。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的体验。教师在学校中情绪的变化,很多是由于学生的行为而引起的。作为教师,不能单从一个角度或自身的理解去判断学生的行为,应客观正确评价、认知学生的行为。美国现代心理学治疗专家艾利斯创立了理性情绪治疗法,并提出了A-B-C理论。认为影响当事人情绪的因素有客观和主观原因,其中直接

46、的原因是主体对诱发事件的认知评价,而不是诱发事件的本身。也就是说,产生情绪的主要原因是主观因素,即主体的认知和评价。由此可见,对于同一件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认知,会有不同的情绪反应。如:某班主任看到班中一位班干部在抄另一位同学的数学作业,当即火冒三丈,在全班同学面前对那个同学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并当场撤销了那位同学的职务。受批评后,那位同学再也无心学习,成绩直线下降,对自己的要求放松,甚至自暴自弃;而另一位班主任则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方法。看到这种情况后,这位班主任也很生气,可他转念一想,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没有声张,而是暗中进行了调查。最后调查结果是:那位同学平时班中事务杂,而那天老师作业又布置

47、得多,再加上数学老师很严格,要求在上课前必须把作业本交上,否者会受到惩罚,万般无奈之下,那位同学拿起了同学的作业本了解情况后,那位班主任找那位同学进行了交流,帮助那位同学认识到自己这样做的不应该及危害性,教给了他处理学习与工作的方法,同时又联系了数学老师。那位同学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对班主任更加尊重与信任,学习与工作都有很大的进步。两位班主任面对同一件事情,作出了不同的情绪反应,采取了不同的教育手段,取得了不同的结果。主要原因是后一个班主任能从积极的角度,通过调查去正确评价学生的行为。从学生出发,找出事情的原因,采取正确的教育手段进行教育。这个对比例子也告诉我们在平时要将学生放在平等地位,遇事

48、多为学生设身处地地想一想,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从学生的心理出发,对学生的行为作出积极的正确的评价,不要把学生一棍子打死,毕竟我们的学生还只是孩子。这样,不满的情绪就会缓和下来。3、教师要学会培养快乐的情绪。快乐如香水,当你洒向自己的时候,周围的人都能感受到它的芳香。没有快乐的老师是培养不出快乐的学生的,要做快乐的老师,需要时时自我勉励,创造快乐的心境,使自己天天快乐。首先,教师要正确认识自我。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所以认清自己是很重要的。如果别人的一句褒贬之词,便使自己情绪波动不已,自我就会被情绪所驱使,甚至迷失自己。每个人都有缺点,也有优点。我们要能承认自己的缺点与不足,更要能欣赏自

49、己的优点与能力。在现实生活中,不断激励自我,去突破困境,培养乐观积极的情绪。其次,教师要有自信心。俗话说得好:自信是成功的一半。有自信的教师才能在教育岗位上不断取得成绩。自信心并不是先天遗传的,是需要培养的。要建立自信心我们就需不断地学习以充实自己。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才会更自信,而自信才会让你感受到快乐。其三,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工作。教师热爱自己的工作,就能在工作中找到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也才会对工作产生兴趣。在工作中感受工作的快乐,并产生快乐的情绪。最后,教师对学生要有爱心。一个心中有爱的人,就会对人少抱怨,多感激;对周围的人和事怀感激的人,是幸福的,幸福的情绪是快乐的。一个对学生有爱的教师,他

50、会得到学生对他的爱,他是幸福的,他更是快乐的。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作为一位人民教师,我们不仅要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养成良好的情绪状态,还要去教育、影响学生,使他们也具有健康的心理,良好的情绪状态,促使他们德、智、体、美等方面和谐发展,也才能使他们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二、如何培养学生的智力?(1) 需要。智力落后儿童同正常儿童比较,他们需要的层次低,主要是身体方面、物质方面的需要,如饮食的需要、玩玩具的需要、躲避危险的需要等。而且一旦有了这需要,常要立即得到满足,不管别人需要和客观条件,例如他喜欢的玩具就要让他一个人玩。他们对文化、艺术、精神等方面需求比较弱一

51、些,所以往往对读书、欣赏音乐、精神奖励无所谓,当然经过教育,也会逐步有这方面的需求,如他表现好,奖励他一朵小红花,并给以表扬,对他精神也会有刺激作用。 (2) 兴趣。智力落后儿童对周围事物缺少兴趣,不象正常儿童好奇心强,他们不善于发现问题,也缺少解决问题的主动性积极性。他们的兴趣往往不广泛,比较单一。他们的兴趣也不稳定。一般来说,他们对形象生动的材料如投影、图画等比较感兴趣,而对抽象文字材料不感兴趣。对活动本身和直接结果感兴趣,如通过手工劳动,可以得到什么实物,而对学习什么技能,并不追求。 (3) 信念、理想、道德。智力落后儿童的信念、理想的形成也有局限,比较难将一般的道德准则变为行动指南。当

52、然,这并不是说,不可能培养他们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只是比较困难一些。只要我们采用适当的方法,从培养他们的各种良好的习惯抓起,还是可以逐步培养他们热爱劳动、关心集体、尊老爱幼、热爱祖国、自尊、自重、自强、自立的好品质。 (4) 意志。智力落后儿童往往意志比较薄弱,活动缺少主动性,自我控制能力不够。有时为了自己喜欢的玩具或食物,会不顾一切与家人吵或发脾气,甚至在地上打滚、狂跑等等。遇到这种情况,家长要能理解他的这种病态表现,作耐心细致的工作。智力落后儿童由于不善于分析,有不善于克制自己,往往也会被别人引诱做坏事,上当受骗,家长要随时注意他们的言行,积极加以引导。 (5) 情感。智力落后儿童的情感

53、不够稳定,容易变化,好冲动,常常受外界情景的支配。他们的情感容易表现出来,但内心体验并不深刻。当然,在基本情感方面,他们也由于正常人一样的需要。他们需要家庭的温暖,特别是父母的爱。他们不善于交朋友,容易孤立,更需要周围的人关心他、接纳他、信任他。他们也和正常儿童一样有成功的愿望,希望得到周围人的承认、认可。家长应给他创造一些成功的机会,让他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完成力所能及的学习作业,让他获得成功,并给以鼓励。智力落后儿童因为个性等方面的缺陷,往往有经历了过多失败,他们较多的依赖他人,为了他们将来能自立社会,要逐步给他们提供独立的机会,培养他们独立的意识和独立的能力。三、如何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54、?(一)、认识自我,完善自我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压力莫过于来自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理;莫过于学习分数的高低,成绩的好坏;莫过于与同学之间的争吵,意见的分歧;莫过于老师严厉的批评,同学的嘲笑然而,一个在家被父母娇惯了的“小皇帝”“小公主”们怎能一下子承受得了这些压力呢?要么与父母调皮;要么与同学打架;要么变得孤僻;要么变得古怪;要么与老师对立等。由此可见,从小养成孩子自我教育是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1、 引导孩子正确地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引导孩子正确地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优点、缺点、爱好、性格、习惯等,学会自我调控、自我反思、自觉学习,找出与别人的差距,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只有他们

55、在了解自我,认识自我的基础之上,才能不断的完善自我:正确的对待自己,与他人友好相处,更好的学习,勇敢的面对失败。特别是班级里的后进生,他们本身缺乏自信心,导致他们形成自卑感,严重的影响着他们身心活动和学习能力,使原有的聪明才智不能正常的发挥。面对这样的孩子,更加要帮助他们认识自我,了解自我,面对现实,找找原因之所在,在认清自己之后,以清醒的头脑,良好的心态,调节自我,战胜自我,树立信心。要以“失败是成功之母”为动力,迎接新的挑战。2、用典型的事例进行自我能行的教育。人无完人,各有所长,各有所好,只要有信心,就会体现自我能行的价值。 “相信自己,我并不比别人笨,别人能做到的事,我也能做到。”久而

56、久之,孩子们从小懂得长处要发扬,短处要弥补,这样能促使自己健康成长。3、亲近孩子,教其反思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言语难免有可能会伤害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孩子没有健康的思想和承受能力,就不能正确面对,就会导致不良后果。特别是一些性格内向型孩子,他们不善言表,更容易造成不良后果。面对这样的孩子,家长要多开导他、启发他,鼓励他们自我检查、反思,使他了解自己的不足,认识自我的不对,找出与别人的差距和误区以及自己存在的问题。从小进行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教育,养成自我反思的良好生存习惯,他们就会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二)、遇到困难,学会解决在调查中,我发现85%以上的小学生上学、放学都是父母或

57、爷爷、奶奶接送,连自己的小书包就是父母或爷爷、奶奶背,这些接送孩子上学的人成了孩子们的书童;有的孩子穿衣、吃饭、洗漱都是父母包办这样的孩子事事依赖于父母,他们娇气得很,独立生活能力和承受压力的能力差,更谈不上解决困难、处理问题的能力了。一旦父母不在孩子们身边,遇到困难他们措手不及?借此,家长就应该进行一些简单的解决困难,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家庭是孩子们生活的主要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行为,言谈举止,道德行为,对孩子成长具有决定的影响,要想让孩子从小健康成长,家长就得对孩子进行一定的受挫能力的培养,不能迁就孩子、惯养孩子、溺爱孩子。要转变教育观念,不要认为孩子只有一个,事事都要顺从

58、;他们人小做不来事,事事都包办。要重视养成教育和习惯教育以及各种能力的培养要从小抓起,从身边的小事抓起。希望家长随时与教师保持沟通,教育孩子遇到困难不要害怕,要有随时迎接困难的思想准备,学会动脑、用脑,解决身边的小事、小问题,用智慧去战胜困难。该班的某些学生学习畏难情绪严重,遇到难题家长帮她做,在批改作业时我发现好几次这样的现象。我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让家长意识到这样下去的害处以及帮助孩子解决困难的措施,要从小抓起,从身边的小事抓起,教育孩子克服困难,要有顽强的意志。要迎难而上,不能遇到困难就退缩。事后我发现这样的情况有所好转了。看来“家校”坚持配合培养,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我相信从小具备健

59、康心理和经受过挫折教育的孩子将来他们会成为生活的强者。(三)、受到打击,学会面对人生的致命点就是经受不了挫折的打击,有的人一旦遇到一点小麻烦,遇到一点小挫折,就不能接受,不能正确地对待。有的人是想不通,情绪低落,闷闷不乐,沉默寡言,十分无助的样子;有的人是发泄,性格暴躁,把所有的气都往别人身上发。一个人在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麻烦事,烦心事,总会受到一些大小不同的打击,小学生也不例外。然而多数孩子娇生惯养,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哭哭啼啼,依赖家长和老师。如何培养孩子面对家庭、学校、社会诸方面带来的打击?这个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1、学会面对自己当自己受到打击以后,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多想想造成自己受到

60、打击的原因。如果是自己造成的,就要勇敢的面对自己,敢于承担自己的责任,告诉孩子:人无完人,孰能无过。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知错就改,才是好孩子。2、学会面对父母天下所有的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当家长看到孩子学习成绩考差时,不懂得教育的父母就会生气地批评孩子,有的孩子不能接受父母的批评教育,与家长产生抵触,不服从家长,甚至于向家长示威。这样的孩子思想、行为处于危险的边沿,教师应加以正确的引导:一是采取开展活动的方式,使孩子在活动中明理,查找自己的不对;二是采取交流的方式与孩子们沟通,理解父母用心的良苦;三是举生活的实例和现象,明辨是非,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其实,挫折和打击并不可怕,怕的是遇到挫

61、折和打击不知道想办法应付。我们要学会迎接挫折和打击,也要学会对付挫折和打击,只有那些敢于面对同学,面对教师,面对父母,面对社会,面对困难,面对人生坎坷的人,才是真正勇敢的人,是最了不起的人,是人们最敬佩的人。(四)、心中不愉,学会交流沟通交流和沟通使矛盾化解;交流和沟通使人愉悦;交流和沟通使人进步;交流和沟通使人健康。只有善于交流和沟通的人,才能做一个真正健康的人。而有的小学生内向,不善于表达和沟通,受点打击,闷在心里,关在屋里,不愿见人。长期下去,思想压力大,包袱重,使其身心不能健康成长。面对这样的孩子,告诉他,要做一个性格开朗的人,心中有什么不愉快的事找伙伴、信懒的人说一说、摆一摆,在交流

62、中对方会帮助你解决疑难、排除困惑。要学会自我排解,学会交流、沟通,争取别人对你的支持、帮助、理解、排扰。切忌有事闷在心中。本班有个孩子,年龄最小,性格十分内向。父母经商,高龄得子,十分惯养这孩子。父母不敢说他的不是,一旦说他不是,他就跟父母大吵大闹,或者当的一声把门关上,哽咽得说不出话来。我知道此事以后,专门找他谈心,开导他,经过开导,他明白;这样下去不但对自己身心健康没有好处,而且不利于自己健康成长;有什么不愉快的事要主动学会与别人交流、沟通,求得别人的宽恕、原谅、理解、帮助。渐渐的孩子懂事了,学会与父母交谈了,父母一见到我就是一席感激的话。事实证明经过挫折教育的孩子,长大后会成为意志坚强的人。 人活着就是要做热爱生活的人才是强者。只有那些“热爱丢脸,欢迎挫折,经历痛苦”的人,长大后,才能追求成功,铸造人生的辉煌。我希望孩子们在我们老师与家长的共同努力下都能成为学习生活中的真正强者。4、案例分析(P152)第一、二段。请用相关的心理学原理进行分析三个环节:指出材料所符合/违背的心理学原理是什么?阐述该心理学原理的具体内容;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