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气道护理常规》PPT课件.ppt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5690386 上传时间:2020-08-30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626.0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人工气道护理常规》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人工气道护理常规》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人工气道护理常规》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资源描述:

《《人工气道护理常规》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工气道护理常规》PPT课件.ppt(4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石化总医院人工气道护理指南,复习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上呼吸道:鼻、咽、喉 呼吸道 下呼吸道:气管、 各级支气管,正常气道:空气经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进出肺,进行气体交换,完成氧合。 人工气道:人工气道是将导管经口、鼻置入气管(气管插管)或直接置入气管(气管切开)所建立的气体通道,为气道的有效引流、通畅、机械通气、治疗肺部疾病提供条件。,最常见的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有经口、经鼻2种方式。紧急情况下首选,文献报道保留时间为3天-3周,多数指南推荐11天。若预计保留人工气道的时间较长,应尽早行气管切开置管。 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的常用手段,尤其适用于需要长期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建立人

2、工气道的目的,维持通畅的气体交换的通路 建立清除分泌物的途径 进行机械通气,气管插管的深度,导管尖端距离隆突3-5cm 经口插管:门齿(22 2)cm 经鼻插管:鼻孔( 27 2)cm 儿童(2岁):双唇 ( 12 + 年龄/2) cm 经口插管过长 适当剪掉,人工气道护理指南,人工气道护理的目的 环境管理 正确固定气管插管和气管套管 吸痰的操作流程 气道湿化 管道的清洗消毒与更换 病情观察,人工气道护理的目的,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有效通气 预防下呼吸道和肺部感染 预防脱管和意外拔管 预防管道阻塞,环境管理 保持一定的湿、温度,控制感染,尽可能将患者安置在单人房间。保持病室的整洁、安静。 关闭

3、病房门,与病区环境隔开。根据病人情况每日早晚开窗通风,每次30分钟。 限制探视与陪住,减少室内流动人员。 谢绝上呼吸道感染者入内。 进入室内者应戴口罩。,环境管理,病室的消毒:每日空气紫外线消毒2次;每日清水拖房间地面2次,若地面有血迹或分泌物污染,用0.5%含氯消毒液纱布局部覆盖30分钟后再做清洁处理。 保持室内温度18-20,湿度50-60%。,正确固定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套管 可靠固定+镇静剂,固定方法 经口气管插管固定 方法一:备2条长约3035cm,宽约 2cm的胶布,两端分别固定面颊部,中间部分缠绕导管与牙垫(24圈)。在颊部再敷以透明贴膜(67cm),以保证良好的固定效果。每日更换

4、胶布。 方法二:备1条长约6070cm,宽约2cm的胶布,将其两端剪开,经枕后、颊部两端分别缠绕粘贴在气管插管上,在枕后胶布下垫一纱布。,正确固定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套管,固定方法 经鼻气管插管固定方法:剪一根长10cm,宽2.5cm的白布胶布,从中间剪开一部分(约2/3),宽的一端贴在鼻翼上,将另一端两条细长的胶布,分别环绕在气管插管的外露部分。 气管切开固定方法:将两根寸带,一长一短,分别系于套管两侧。将长的一端绕过颈后,在颈部左侧或右侧打一死结或打手术结,以防脱出;寸带松紧要适度,以一指的空隙为宜。,正确固定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套管,保持颈部伸展位,尽量减少患者头部活动或强调头颈部一致转动,

5、防止套管移位、脱出或阻塞。 每日检查寸带松紧度并随时调整。寸带每周更换一次,有污染时,随时更换。 行气管插管者,应每日检查并记录气管插管的深度。记录方式为“经口/经鼻,气管插管距门齿*cm”。成人一般插入深度为22-24cm,如有脱出,及时通知医生。,正确固定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套管,对烦躁或意识不清的病人,应用约束带适当约束病人双手,防止病人自行拔管。同时遵医嘱应用镇静药物。 气管切开处及其周围皮肤用0.5%碘伏消毒,更换无菌敷料,每日一次。污染严重时,随时消毒并更换敷料,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吸痰操作流程,洗手,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用物准备: 准备专用的气管切开护理盘,每日更换盘内物品,高压

6、蒸汽灭菌。每日清洗消毒吸引装置、氧气湿化瓶,每日更换灭菌蒸馏水。 选择合适的吸痰管,吸痰管外径不超过内套管内径的1/2。 床旁备好抢救设备、吸引器、给氧装置等。调节吸引器压力成人150-200mmHg。,吸痰操作流程,评估患者:了解患者病情、意识状态;掌握吸痰指征,听到病人咽喉部有痰鸣音或出现咳嗽时给予吸痰。 吸痰前提高氧浓度,给氧2分钟或调节呼吸机给氧浓度至100%2分钟。 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戴无菌手套持吸痰管的手不得被污染,使用一次性无菌吸痰管,一根吸痰管只用于1次吸引。,吸痰操作流程,吸痰前用无菌生理盐水润滑吸痰管,先抽吸气道内痰液,再抽吸口鼻腔内分泌物。抽吸过口鼻腔内分泌物的吸痰管禁

7、止再次抽吸气道内分泌物。 操作时一手先阻断负压,另一手戴无菌手套持吸痰管,以快而轻的动作将吸痰管送至气管。待吸痰管被送至气道超过内套管1-2cm时,开放负压,拇指和食指左右旋转上提吸痰管,充分吸引气管内分泌物。根据病情可进行深部吸痰,即将吸痰管插入至有阻力时,深度相当于气管隆突部位,再向后回缩1-2cm。吸痰管插入过程中不能开放负压。,根据吸痰管的位置和深度不同,有三种吸痰方式 套管内吸痰:痰液大量涌出时,先开放负压,边吸边进,吸痰管插入深度不超过气管套管,吸尽套管内痰液。 套管下吸痰:最常用。吸痰管被送至气道超过内套管1-2cm时,开放负压,拇指和食指左右旋转上提吸痰管,边吸边退,充分吸引气

8、管内分泌物。 深部吸痰:即将吸痰管插入至有阻力时,深度相当于气管隆突部位,再向后回缩1-2cm,开放负压,旋转退出。,吸痰操作流程,吸痰过程中密切注意生命体征变化,一旦出现剧烈呛咳、心律失常或脉搏血氧饱和度降至90%,应立即停止吸痰,给予氧气吸入,缓解后再操作。 吸引时间15S,若痰液较多,需要反复吸引时(不超过3次),中间应给予氧气吸入。 吸痰后提高氧浓度,给纯氧2分钟或调节呼吸机给氧浓度至100%2分钟。 吸痰时,注意吸痰管插入是否顺利,遇有阻力时,应分析原因,不得粗暴操作以免损伤气道黏膜,造成出血。,吸痰操作流程,吸痰后,冲洗吸痰管。 为防止分泌物潴留,应采取拍背、刺激咳嗽等物理治疗方法

9、协助患者排痰。 口腔护理每日2次,有异味者,酌情增加口护次数。,口腔护理,牙斑含有多种病原体 危重患者 48 小时后, 正常的口腔菌群将变为含有多种毒力很强的gram (-) 杆菌的菌群 在气管插管的患者中, 气囊周围口腔分泌物的误吸是难于避免的 口腔护理,包括一些预防策略可减少感染的发生,保持气道湿化 非常重要,可有效预防痰痂阻塞呼吸道,正常的上呼吸道粘膜有加湿、加温、滤过和清除呼吸道内异物的功能。建立人工气道以后,呼吸道加湿、加温功能丧失,纤毛运动功能减弱,造成分泌物排出不畅。因此,进行呼吸道湿化非常重要。恒温湿化、雾化吸入和气管内滴入是最常用的湿化方法。,痰痂或血痂阻塞气道最常见的原因

10、吸痰不彻底(管道、操作) 湿化不足 气道损伤、出血,保持气道湿化 非常重要,可有效预防痰痂阻塞呼吸道,遵医嘱行气管内滴药、雾化吸入。 气管套管不接呼吸机时,套管口应覆盖单层或双层无菌生理盐水纱布,以湿化、温化吸入气体并防止灰尘、异物吸入。纱布被污染或干燥时,随时更换。也可使用人工鼻(湿温过滤器)。,保持气道湿化,正确判断痰液粘稠度,根据痰液性质调整气道湿化的方式和量。 度(稀痰):痰如米汤或泡沫样,吸痰后玻璃接头内壁无痰液残留; 度(中度粘痰):痰的外观较度粘稠,吸痰后有少量痰液在管壁附着,但易被水冲洗干净; 度(重度粘痰):痰的外观明显粘稠,常呈黄色,吸痰管常因负压过大而塌陷,玻璃接头滞留大

11、量痰液且不易被水冲净。,保持气道湿化,正确判断气道湿化标准: 湿化满意:分泌物稀薄,能顺利通过吸引管,导管内没有结痂,呼吸道通畅。 湿化不足:分泌物粘稠,吸引困难,有突然的呼吸困难,发绀加重。 湿化过度:分泌物过于稀薄,咳嗽频繁,需要不断吸引,患者烦躁不安,发绀加重。,湿化不足痰痂阻塞气道 湿化过度痰液稀薄,吸痰次数增加肺部感染、气道损伤几率增加,管道的清洗消毒与更换,金属气管套管的内套管应保持清洁、通畅,每8小时更换内套管一次;若痰液较多、粘稠或小儿患者,每4小时更换一次。每次刷净内套管内粘着的分泌物后,煮沸消毒20分钟。若无同型内套管更换时,取出内套管的时间不宜多于30分钟,以免外套管管腔

12、因分泌物结痂而堵塞。,管道的清洗消毒与更换,一次性塑料气管套管因无内套管,无法取出清洗,置管时间长,内壁易黏附痰痂阻塞气道。因此,一次性塑料气管套管不主张长期留置,一般留置时间为7-14天,若需要长期留置,应定期更换一次性套管或直接换为金属套管。,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观察颈肩部及胸部有无皮下气肿。 观察有无呼吸困难、发绀、气道内异常声音、血氧饱和度下降、气管内出血情况等,及时通知医生,判别是否有痰痂、血痂阻塞套管或脱管。 观察切口局部有无红肿、出血、异常分泌物。 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呼吸道阻塞的临床表现,呼吸困难程度取决于堵塞程度 缺氧和紫绀 呼吸机气道压力升高报警 其他 分泌

13、物增多 套管移位,意外情况的紧急处理,立即通知医生,协助医生做以下工作。 分泌物或痰栓堵塞:紧急清除 导管、套管或气囊因素:立即更换 皮下气肿:排气和减压,呼吸机使用中的问题,当平稳的病人突然出现烦躁不安,呼吸困难 下一步你作什么?,断开呼吸机,人工球囊辅助呼吸,无需常规充放气囊 间歇气囊放气的目的是重建被气囊压迫部位的血流。临床实验证明,血流重建至少需要一个小时。所以,现代呼吸治疗提倡应用MLT技术充气于正压通气者,气囊不行常规性的气囊放气。 气囊压力导致气管组织坏死 理想的气囊压 18 mmHg,气囊放气的问题,Support mind and body integrity,选择合适的方法和病人进行交流 写字板 手语 笔和纸 图画,要和你的病人进行谈话和交流,要尽最大努力提供高质量的护理,谢谢大家, 欢迎批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