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合成》PPT课件.ppt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5690365 上传时间:2020-08-30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1.25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人工合成》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人工合成》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人工合成》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资源描述:

《《人工合成》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工合成》PPT课件.ppt(4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四十三章 人工合成抗菌药,喹诺酮类 磺胺类 其他合成抗菌药物,教学要求 (一)掌握氟喹诺酮类的抗菌作用及应用;掌握常用磺胺药磺 胺嘧啶(SD)、磺胺甲噁唑(SMZ)的抗菌作用、 应用及主要不良反应; (二)熟悉增效剂甲氧苄啶(TMP)的抗菌及增效原理; (三)了解作用于肠道、局部使用的磺胺药及呋喃类抗菌药 的抗菌作用及应用。,第一节 喹诺酮类抗菌药,第一代:1962年莱彻(Geodge lescher) 萘啶酸:抗G-菌作用弱,毒性大,已淘汰。 第二代:1973年 吡哌酸:强于第一代,仅用尿道、肠道感染,应用 日趋减少。 第三代:79年后(含氟) 氟喹诺酮类:口服吸收好,广谱,杀菌强,与其他

2、 药无交叉耐药,不良反应少。 第四代:1999年上市,莫西沙星、加替沙星 广谱、高效、保留了对G-菌的高抗菌活性、增强了 对G+菌的高抗菌活性,且对支原体、衣原体也有效,一、概述,环丙沙星 (ciprofloxacin)氧氟沙星 (ofloxacin) 依诺沙星 (enoxacin)洛美沙星 (lomefloxacin) 培氟沙星 (pefloxacin)氟罗沙星 (fleroxacin) 诺氟沙星 (norfloxacin)托氟沙星 (tosufloxacin) 芦氟沙星 (rufloxacin)司氟沙星 (sparfloxacin) 格帕沙星 (grepafloxacin) 曲伐沙星 (t

3、rovafloxacin) 那氟沙星 (nadifloxacin) 左氧氟沙星 (levofloxacin),第三代 氟喹诺酮类,【构效关系】,以4-喹诺酮(或称吡酮酸)为基本结构。 在N1、C5、C6、C7、C8引入不同基团,形成各具特点的喹诺酮类。,1、增强抗菌活性: C6引入氟,同时C7引入哌嗪基后,药物与DNA回旋酶的亲和性提高217倍,抗菌活性提高5100倍。,2、扩大抗菌谱: N1引入环丙基,增强抗菌活性的同时,也增强对衣原体、支原体的杀灭作用(如环丙沙星、司氟沙星、莫西沙星、加替沙星); C6脱去氟,C8引入二氟甲基的佳若沙星,对G+,G-,厌氧菌,支原体,衣原体均有良好活性,且

4、毒性低,3、光敏反应: C8引入氯或氟后,在提高疗效的同时,也增强了药物的光敏反应(如司氟沙星、氟罗沙星和洛美沙星)。 C8引入甲氧基时,可保留药物对G+菌抗菌活性,降低光敏反应(莫西沙星和加替沙星)。,4、中枢神经系统毒性: 与茶碱或非甾体抗炎药 合用时易产生中枢毒性 中枢毒性与C7的取代基 团有关。 5、肝毒性和心脏毒性: N1引入2,4二苯氟基的曲伐沙星 肝毒性 C5引入甲基的格帕沙星 心脏毒性,【抗菌作用】,1、抗菌谱广,杀菌。 抗G-菌强:大肠、痢疾、伤寒、变形、流感杆菌,淋球菌(环丙、氧氟沙星抗绿脓有效)。 抗G+菌有效:金葡菌、链球菌(环丙、氧氟沙星强),2、新品种(莫西沙星):

5、对G+ ,厌氧菌(脆弱类杆菌、梭杆菌属、消化链球菌属、厌氧芽孢梭菌属)、衣原体、支原体(司氟沙星)、结核分支杆菌、军团菌增强。,【作用机制】,1.抑制DNA回旋酶(切割与连接功能)抗G-菌重要靶点 阻止DNA复制(对人影响较小)。,2. 抑制拓扑异构酶IV:抗G+菌的重要靶点。 解除DNA结节,解环连体,松弛超螺旋活性,3. 抑制细菌RNA及蛋白质合成,诱导菌体DNA复制 错误及抗菌后效应等。,DNA拓扑异构酶IV,【耐药性】,本类药物间有交叉耐药。 常见耐药菌:金葡菌、肠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 单胞菌等。,耐药机制 1. 细菌DNA回旋酶染色体突变,与药物的亲和力降低。 2.膜结构改变,通

6、透性降低(大肠埃希菌) 3.主动外排系统(金葡菌),【体内过程】,1、口服吸收良好,但富含Fe2+、Ca2+、或Mg2+的食物 会降低其生物利用度。 2、肺脏、肾脏、前列腺组织、尿液、胆汁、粪便、巨 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中的药物含量均高于血浆。脑 脊液、前列腺、骨组织中的药物浓度低于血药浓度。 3、多数药物肝、肾消除均很重要。 培氟沙星肝脏代谢胆汁排泄 氧氟,左氧氟,洛美,加替沙星70%原型肾脏排泄,【临床应用】,抗菌谱广、活性强、口服吸收好、与其他类无交叉耐药 1、泌尿生殖道感染 环丙沙星、加替沙星、氧氟沙星与-内酰胺类同为首选,用于单纯性淋病萘瑟菌性尿道炎或宫颈炎; 环丙沙星是铜绿假单胞菌性

7、尿道炎的首选药; 对敏感菌所引起的前列腺炎均有较好疗效。,2、呼吸系统感染 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与万古霉素合用,首选用于治疗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感染。 替代大环内酯类用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肺炎、嗜肺军团菌引起的军团病。(除了诺氟沙星),3、肠道感染与伤寒 首选用于治疗志贺菌引起的急、慢性菌痢,以及鼠伤寒沙门菌、猪霍乱沙门菌、肠炎沙门菌引起的胃肠炎; 对沙门菌引起的伤寒或副伤寒,首选氟喹诺酮类或头孢曲松。,由于氟喹诺酮类对脑膜炎奈瑟菌具有强大的杀菌作用,且其在鼻咽分泌物中浓度高,可用于鼻咽部带菌者的根除治疗。 氟喹诺酮类中的环丙沙星、加替沙星、氧氟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可供静脉给药。,不良反应少,耐受

8、良好 1、胃肠道反应 :恶心、呕吐、食欲减退 2、中枢神经系统毒性 :失眠、头痛 3、皮肤反应和光敏反应:光照部位皮肤瘙痒性红斑 4、软骨损害:儿童 故不应用于青春期前儿童或妊娠妇女,【禁忌证及药物相互作用】 1.不宜常规用于儿童,不宜用于有精神病或癫痫病病者。 2. 喹诺酮类过敏者,孕妇和哺乳妇女禁用。 3.避免与抗酸药、含金属离子的药物同服。 4.慎与茶碱类或NSAID合用。 5.避免日照条件下保存,应用环丙沙星、氟罗沙星、洛美沙星或司氟沙星,用药期间亦应避免日照。 6.避免和有心毒性药物合用。 7.糖尿病患者慎用。,二、常用氟喹诺酮类药物,诺氟沙星(氟哌酸) 是第一个用于临床的氟喹诺酮类

9、药物。 口服吸收差,生物利用度35-45%,生殖泌尿道及胆汁药物浓度高于血浓度。 【抗菌作用】 抗G-菌强:包括常见菌及绿脓杆菌。 对结核、衣原体、支原体无效。,【应用】主要治疗泌尿生殖道、胃肠道感染,急性淋病等,环丙沙星(环丙氟哌酸),1、口服后本品生物利用度为70%,血浓度较低,可静脉滴注 口服和静脉由尿原型排出分别为29-44%和45-60% 2、体外对绿脓杆菌、流感嗜血杆菌、肠球菌、肺炎链 球菌、金葡菌、军团菌、淋病奈瑟菌的抗菌活性高 于多数氟喹诺酮类。 3、但对厌氧菌无效,对耐氨基苷、第三代头孢菌有效。 4、主要用于对其他抗菌药耐药的G-杆菌所致的呼吸道、 泌尿生殖道、消化道、骨与关

10、节和皮肤组织感染。 国外,儿童可用 运动员和老人慎用,氧氟沙星(氟嗪酸),口服吸收快而完全,生物利用度95%,大多药物经肾 排泄,48小时尿中药物浓度仍可达到对敏感菌的杀菌 水平,胆汁 中药物浓度约为血药浓度的7倍左右。 2. 抗菌活性强,除保留环丙沙星的抗菌特点和良好的抗 耐药特性外,对 部分厌氧菌,结核杆菌及沙眼衣原 体也有一定活性。,3. 治疗敏感菌所致的各种感染。,左氧氟沙星,为左旋体(消旋体) ,生物利用度接近100%, 效价是氧氟沙星2倍,不良反应最少(除第四代),1.对表葡菌,链球菌,肠球菌,厌氧菌,支原体,衣原体的抗菌活性明显强于环丙沙星 2.主要应用于敏感菌引起的各种急慢性感

11、染,难治性感染,效果良好。 3.对铜绿假单胞菌作用弱于环丙沙星,但可用,洛美沙星,特点: 1、对G-菌的抗菌活性与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相近; 2、对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肠球菌的 抗菌活性与氧氟沙星相同; 3、对多数厌氧菌的抗菌活性低于氧氟沙星; 4、对小鼠皮肤具有光致癌作用。,氟罗沙星,特点: 1、口服生物利用度接近100% 2 、广谱、高效、长效; 3、易诱发中枢神经系统毒性最高(同类); 4、易诱发光敏反应同类较高; 5、与布洛芬合用可能诱发痉挛。,司氟沙星(司帕沙星) 特点: 1. 抗G+菌,厌氧菌,结核分枝杆菌,衣原体,支原体: 显著优于环丙沙星,并且优于氧氟沙星。 2. 对军团菌和G

12、-菌:和氧氟沙星相似。 3. 临床用于敏感菌所引起的 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和 皮肤软组织感染,也可用于骨髓炎和关节炎。 4. 易产生光敏反应、心脏毒性和中枢神经系统毒性,临 床使用要严格控制。,莫西沙星和加替沙星,1、1999年批准用于临床。 2、对大多数革兰阳性菌、厌氧菌、结核分枝杆菌、 衣原体和支原体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强于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和司帕沙星 3. 对G-的作用与诺氟沙星相近,加替沙星更强。 4. 临床可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社区获得性肺 炎、急性鼻窦炎、泌尿生殖系统和皮肤软组织感染。 5. 不良反应低,加替沙星可引起血糖紊乱和心毒性。,妊娠妇女、乳妇和骨骼系

13、统未发育完全的小儿不宜用,肾功能减退患者,应用某些喹诺酮类药时需根据肾功能减退程度减量,有神经系统疾患者,尤其是有癫痫病史的患者不宜用,合理应用,避免耐药性的产生,第二节 磺胺类抗菌药,1932年 德国,杜马克 多浪百息 1935年 法国科学家 发现百浪多息分解物-磺胺 开始“疯狂的滥用” 1937年 美国中毒事件,而且耐磺胺菌种随之迅速出现。其后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其兴也勃,其亡也匆!,【抗菌谱】,1、G+菌:化脓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高度敏感 2、 G-菌:脑膜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诺卡菌 鼠疫耶氏菌较敏感。 3、对沙眼衣原体、疟原虫、孢子虫及弓形虫滋养 体也有效。 4、对支原体,立克次体和

14、螺旋体无效 5、SML和SD-Ag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效。,【抗菌机制】,二氢蝶啶 L谷氨酸,二氢叶酸,二氢蝶酸合酶,四氢叶酸,二氢叶酸还原酶,磺胺类,(-),TMP,(-),NH2,PABA,COOH,解释(根据作用原理),(1)酶提高识别力与磺胺亲和力 (2)细菌改变代谢途径:自身制造PABA, 增加酶量,利用外源叶酸等,1、抗菌谱广?,2、毒性低?,3、耐药性(交叉)?,多数细菌有PABA途径,人体靠外源叶酸,不能自己合成,同一机制,【应 用】,泌尿道感染:(多为大肠、变形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引起)常用SIZ(菌得清)。 2. 流脑:SD首选(耐药者用青霉素、氯霉素)。 3. 呼吸道感染:

15、SMZ+TMP(复方新诺明)。 4. 伤寒、菌痢:SMZ+TMP,皮肤、粘膜局部感染: 丹毒、蜂窝组织炎、疖、痈po SD、SMZ。 创面感染(含烧伤)SML和SD-Ag 结膜炎、砂眼:SA(磺胺醋酰钠)。,【不良反应】,1、泌尿系统损害:SD、SMZ常见,药物尿中浓度高 溶解度小,析出结晶。 预防:同服NaHCO3(碱化尿液);大量饮水。,2、过敏反应:药热和皮疹等,有交叉过敏反应,3、抑制造血:再障、贫血等 4、神经系统反应 :头晕、头痛、失眠 5、消化道反应:恶心、呕吐等 新生儿、早产儿、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不应使用,二、常用磺胺类药物,1. 用于全身感染的磺胺药,磺胺异恶唑(SIZ) ,短

16、效,t1/2 6h,尿中浓度高,不易结晶 。 应用:用于泌尿道感染,其他情况不做首选,磺胺甲恶唑(SMZ,新诺明),中效与TMP组成复方 应用:治疗泌尿道感染,预防流脑。,磺胺嘧啶(SD),中效,血浆蛋白结合率低,脑脊液浓度高(血浓度的40-80%),酸性尿中易结晶。 应用:1.流脑首选。 2诺卡均属引起的肺部感染,脑膜炎;脑脓肿首选 3.与乙胺嘧啶和用治疗弓形虫。与TMP合用产生协同,2.用于肠道感染的磺胺药,柳氮磺吡啶(SASP): 口服吸收少,生物利用度10-20%, 小肠远端和结肠肠道浓度高,本身无抗菌活性 肠道分解:磺胺吡啶和5-氨基水杨酸盐 应用:溃疡性结肠炎,强制性脊柱炎,免疫性

17、关节炎等。 长期用药不良反应较多:胃肠、过敏、贫血、不育症等,3.外用磺胺药,磺胺米隆(SML):抗菌谱广,对绿脓杆菌、金葡菌和 破伤风梭菌有效。 用于烧伤和大面积创伤后创面感染。可提高植皮成功率 磺胺嘧啶银(SD-Ag):两部分作用,抗菌谱广 对绿脓杆菌作用强于SML 用于治疗和预防烧伤、大面积创伤感染。 磺胺醋酰钠(SA):眼科治疗角膜炎、沙眼和结膜炎。,第三节 其他合成类抗菌药,甲氧苄啶(TMP、磺胺增效剂), 抗菌作用相似磺胺,单用均易产生耐药性 ; 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合用磺胺双重阻断细菌叶酸 代谢,抗菌增效数十倍,变抑菌为杀菌作用; 两药合用可减少耐药性的产生,且抗菌谱扩大。 (4) t1/2 10-12h,与SMZ组成复方新诺明,用于呼吸道、泌尿道、菌痢、伤寒等治疗。,硝基呋喃类药 呋喃妥因(呋喃坦啶) 口服吸收迅速,代谢快,t1/2 0.5h 不适于全身感染,适用于治疗尿路感染。 临床耐药菌株形成缓慢,与其他类别抗菌药之间无交叉耐药.,呋喃唑酮(痢特灵) 口服吸收少,肠内浓度高 治疗肠炎、菌痢和霍乱等。,硝基咪唑类,甲硝唑(灭滴灵),1、抗厌氧菌作用首选 2、抗阿米巴原虫(治疗阿米巴病的首选药) 3、抗滴虫作用 4、抗贾第鞭毛虫作用(目前最有效药物) 5、抗破伤风作用首选 6、幽门螺杆菌和四环素耐药艰难梭菌所致伪膜性肠炎,替硝唑,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