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总体布局.ppt

上传人:y****3 文档编号:15687032 上传时间:2020-08-30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97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城市总体布局.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城市总体布局.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城市总体布局.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资源描述:

《城市总体布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总体布局.ppt(4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十二讲 城市总体布局,一、城市总体布局的含义 二、城市土地利用模式理论 三、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内容 四、城市布局形式及其影响因素 五、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原则 六、城市空间布局的艺术问题 七、城市总体布局的方案比较,一、城市总体布局的含义,区域规划中的城市布局,是把城市看作点,研究地区范围内城市的部署,是生产力合理分布的结果和反映。而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城市布局或者城市总体布局,是把城市看作面,对其各组成部分进行统一安排、合理布置。 具体地讲,城市总体布局指城市物质环境的空间安排,处理城市功能分区、各区与自然环境(山、河湖、绿化系统)的关系,以及主要交通枢纽、道路网络与城市用地的关系等。 1. 城

2、市总体布局通过主要用地组成的不同形态表现出来,它综合反映了城市的社会、经济、环境以及工程技术与建筑空间组合等。,一、城市总体布局的含义,2. 城市总体布局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内容,在城市发展纲要基本明确的条件下,在城市用地评定的基础上,对城市各组成部分进行统筹 兼顾、合理安排,使其各得其所、有机联系。 3. 城市总体布局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而变迁。 城市总体布局的核心,是城市主要功能在空间形态演化中的有机构成,它是在研究城市各项用地之间的内在联系,考虑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及其相关的城市网络、城镇体系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发展中的动态关系,分析城市用地和建设条件的基础上,将城市各组成部分按其不同功

3、能要求、不同发展序列,有机地组合起来。,二、城市土地利用模式理论,城市用地布局中,有代表性的传统土地利用模式理论,如伯吉斯(W.Burgess)的同心圆模式、霍伊特的扇形模式、哈里斯(C.D.Harris)和乌尔曼(E.L.Ulman)的多核心模式。 有代表性的现代土地利用模式理论,如狄更生(Dikinson)的三地带折衷模式、艾尼克森(Erichsen)的三元折衷模式、EJ.塔弗(Taaffe)的理想城市模式、T G 麦吉(Megee)的殖民化模式,阿朗索的竞租函数理论,洛斯乌姆(Russwurm)的区域城市模式,伯顿(J.Pattan)的现代欧美城市空间结构的综合解释性模式和穆勒(Mull

4、er)的大都市结构模式等。,二、城市土地利用模式理论,1. 传统的土地利用模式理论 (1)伯吉斯的同心圆模式 伯吉斯(E.W.Burgess)的同心圆模式,指出城市各功能用地以中心区为核心,自内向外作环状扩展,共形成5个同心圆用地结构。其中,城市中心是CBD,由内向外分别是商业及公用服务业,低收入居民区,高收入居住区和通勤区。,伯吉斯认为,构成同心圆模式的背景是区位地租这一经济因素,从城市中心的CBD到城市建成区以外的非城市用地,完全按照土地利用效益分布。 当城市人口的增长导致城市区域扩展时,每一内环地带必然延伸并向外移动,入侵相邻外环地带,造成土地利用性质的演替。如商业中心区的进一步发展,入

5、侵过渡地带,吞没贫民的住房,迫使住在这里的低收入居民不得不向外环地带转移,致使高收入居民把其旧的住房转给低收入居民,搬入新的高档住宅中。 伯吉斯的同心圆理论,假设城市所在区域是均质的,忽略了城市交通、自然障碍物(河、湖等)、土地利用的社会文化和区位偏好等方面的影响,与实际有一定的偏差。1932年巴布科克(Babcock)考虑到交通轴线的辐射作用,将同心圆模式修正为星状环形模式,使这一理论更接近单中心中小规模城市的真实情况。,二、城市土地利用模式理论,(2)霍伊特的扇形模式理论 扇形模式理论的核心,是各类城市用地趋向于沿主要交通线路和沿自然障碍物最少的方向由市中心向市郊呈扇形发展。霍伊特认为,由

6、于特定运输线路线性可达性(Liner Accessibility)和定性惯性(Directional Inertia)的影响,各功能用地往往在其两侧形成。 他把市中心的可达性称为基本可达性,把沿辐射状运输主干线所增加的可达性称为附加可达性。轻工业和批发商业对运输线路的附加可达性最为敏感,多沿铁路、水路等主要交通干线扩展;低收入住宅区环绕工商业用地分布,而中高收入住宅区则沿着城市交通主干道或沿岸、湖滨、公园、高地向外发展,独立成区,不与低收入的贫民区混杂。 霍伊特认为,城市中心是CBD,低级住宅区与批发、轻工业区混合。但是,城市的各功能区并不是因距中心的距离分异,而是按区分布。,(2)霍伊特的扇

7、形模式理论 当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用地需要扩大,高收入的富人就搬迁到新的声望更高的地方,原来的高收入住宅区的房产变为低租金的住宅,供贫民居住,出现土地利用的演替。但大部分低收入阶层,由于经济和社会因素的理智的内聚力,很难进入中产阶级和高级住宅区居住,只能在原有贫民区的基础上向外作条带扇形状延伸发展。因此,城市各类士地利用呈现出扇形结构。,(2)霍伊特的扇形模式理论 当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用地需要扩大,高收入的富人就搬迁到新的声望更高的地方,原来的高收入住宅区的房产变为低租金的住宅,供贫民居住,出现土地利用的演替。但大部分低收入阶层,由于经济和社会因素的理智的内聚力,很难进入中产阶级和高级住宅区居住

8、,只能在原有贫民区的基础上向外作条带扇形状延伸发展。因此,城市各类士地利用呈现出扇形结构。,(3)哈里斯乌尔曼的多核心模式 多核心理论模式最先是由麦肯齐(R.D.Mckenize)于1933年提出的,然后被哈里斯和乌尔曼于1954年加以发展。 该理论强调城市土地利用 过程中并非只形成一个商业中心 区,而会出现多个商业中心区。 其中一个主要商业区为城市的 核心,其余为次核心。这些中 心不断地发挥成长中心(growth center)的作用,直到城市的中 间地带完全被扩充为止。而在 城市化过程中,随着城市规模 的扩大,新的极核中心又会产生。,(3)哈里斯乌尔曼的多核心模式 在多核心模式中,CBD仍

9、然是城市的活动中心,但它不一定处于城市的几何中心,批发区和低污染轻工业紧邻CBD布局,低级住宅区环绕其外,中、高级住宅区则布置住宅区中,工业则处于城市边缘或外围地带。城市地价的变化并非从中心向外围呈递减趋势,而是呈现出多峰值分布状态。可见,多核心模式比较接近现代城市的特征。 (4)其他折衷式的理论模式 折衷式模式,有同心圆扇形理论模式、三元结合理论模式和三地带理论模式等。 以上理论模式尽管是1950年代中期之前的研究成果,与城市土地利用现实结构有一定的出入,但每一种理论都从某一角度刻划了某类城市土地利用的特征。如果把这些理论相互结合、互为补充,就可指导和说明现代城市的土地利用。,2、现代的土地

10、使用模式 (1)塔弗的理想城市模式 1963年E.J.塔弗(Taaffe)等人从城市社会学角度提出了城市地域理想结构模式。塔弗的城市地域理想结构模式主要由下述五个部分组成: 中央商务区(CBD):由集中的摩天大楼、银行、保险公司的总 办事机构、股票交易市场、百货商店和大量的文化娱乐场所组成。 中心边缘区:由中央商务区向四周延伸,往往由若干扇面组合 而成,商业地段、区和低级单元住宅区组成,且高密度住宅区距中 央商务区较近,低密度住宅区分布在其间。 中间带:具有混合型社会经济的特征,由高级单元住宅区、中 级单元住宅区和低级单元住宅区组成,并且高密度住宅区距离城市 中心较劲,地密度住宅区距离城市中心

11、较远。,2、现代的土地使用模式 (1)塔弗的理想城市模式 外缘带:为城市新区,轻工业特别是大耗电和需要大量空间的食品、服 装、纺织、日用化工业在该地带逐渐发展;中等收入者多在此拥有独户住 宅,形成连片的住宅区;同时,由于环城道路和区域性干道枢纽大多位于这 一地带,使之既与市中心保持密切的联系,又具有广阔的用地空间,所以各种中级旅馆、大面积停车场、大型购物中心(超级市场)均分布于此区。 近郊区:本区由于城市对外高速公路向外围的辐射,便利的交通条件,逐步形成 近郊住宅区、近郊工业区和近郊农牧区等。,2、现代的土地使用模式 (1)塔弗的理想城市模式 中间带:具有混合型社会经济的特征,由高级单元住宅区

12、、中级单元住宅区和低级单元住宅区组成,并且高密度住宅区距离城市中心较劲,地密度住宅区距离城市中心较远。 外缘带:为城市新区,轻工业特别是大耗电和需要大量空间的食品、服 装、纺织、日用化工业在该地带逐渐发展;中等收入者多在此拥有独户住宅,形成连片的住宅区; 同时,由于环城道路和区域性干道枢纽大多位于这一地带,使之既与市中心保持密切的联系,又具有广阔的用地空间,所以各种中级旅馆、大面积停车场、大型购物中心(超级市场)均分布于此区。 近郊区:由于城市对外高速公路向外围的辐射,便利的交通条件,逐步形成近郊住宅区、近郊工业区和近郊农牧区等。,(2)麦吉的殖民化城市模式 Z.G.麦吉(MGGee)通过大量

13、的殖民化城 市地域结构研究发现,现代城市是由于前工业 社会城市和工业社会城市两种文化相互作用而 发展起来的。 从他1967年提出的东南亚港口城市空间 结构模式可以看出,东南亚的城市在己西方化了 的中央商务区和外围商业区存在明显的差异,边 缘地带的工业区和内城的家庭手工业之间也存在 明显的差异,即使在高密度拥挤的商店、街道和 舒适的中产阶级住区之间也仍然保留着乡村特点。,(3)洛斯乌姆的区域城市模式 1975年L.H.洛斯乌姆(Russwurm)在研究了城市地区和乡村腹地以后发现,在城市地区和乡村腹地之间存在自着一个连续的统一体,在城市边缘区和城市影响区一文中描述了现代社会的区域结构。 城市核心

14、区(core built-up area)。这一地区大致包含了相当于城市建成区(urban lbuilt-up area)和城市新区地带(urban new tract)的范围。城市建成区系指在城市行政辖区内、已建成发展起来的集中连片的非农业生产建设地区。城市新区地带系指与城市建成区相连,由-系列居住新区、工厂、批发商店、港口码头、城市公园和娱乐场组成的模状连片地区。这一地区的总特征是它们之中己没有农业用地。,(3)洛斯乌姆的区域城市模式 城市边缘区(urban fringe)。这一地区位于城市核心区外围,其士地利用己处于农 村转变为城市的高级阶段,是城市发展指向性因素集中渗透的地带,也是郊区

15、城市化和乡村城市化地区。由于这一地区是一种特定的社会空间结构实体,因此它已发展成为介于城市和乡村间的连续统一体(continuum)。 城市影响区(urban shadow)。这一地区位于城市边缘区外部,是指城市对其周围地区的投资区位选择、市场分配、产品流通、技术转让、产业扩散等多种经济因素共同作用所波及的最大地域范围。 乡村腹地(rural hinterland)。这一地区位于城市影响区的外围,有由一系列乡村组成,它们受周围多个城市中心的作用,与城市没有明显的内在联系。,(4)穆勒的大都市地域结构模式 1981年穆勒(Muller) ,提出郊区小城市(suburban minicity)是一

16、种新因素,代表了郊区范围内的主要核心。他运用范斯(Vance)l977年提出的城市地域(urban realm)概念,对哈里斯和乌尔曼的多核心理论作了进一步的扩展,建立了一种新的大都市空间结构模式。 穆勒的大都市地域结构模式 由四部分组成,衰落的中心区、内 郊区、外郊区和城市边缘区。在打 都市区,除了处于衰落中的中心城 市外,外郊区正在形成若干个小城 市,他们根据自然环境、区域交通 网络、经济活动的内部区域化,形 成各自的城市地域,再由这些城市 地域组合成大都市地区(metroplian)。,三、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内容,各种功能的城市用地之间,有的相互联系,有的相互依存,有的相互干扰,有的相互

17、矛盾。需要在城市总体布局中按照各类用地的功能要求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加以组织,使城市成为一个协调的有机整体。因此,城市总体布局的核心是城市用地功能组织。 1、按组群方式布置工业企业,形成城市工业区。 现代化的工业组织形式和工业劳动组织的社会需要,无论在新城建设和旧城改造中,都力求将单独的、小型的、分散的工业企业按其性质、生产协作关系和管理系统组织成综合性的生产联合体,或按组群分工相对集中地布置成为工业区。 而对于一些现代化的大型工业联合企业,则多数要求独立设置,建立生产生活综合区。无论是工业区或综合区,都要协调好其与水陆交通系统的配合,协调好工业区与居住区的方便联系,避免工业区对居住区等功能区及

18、对整个城市环境的干扰。,三、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内容,2、按居住区、居住小区等组成梯级布置,形成城市生活居住区。 在城市中,居民根据生活居住的需要对城市住宅与公共服务设施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城市生活居住区的规划布置应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城市居民多方面和不同程度的生活需要。 一般情况下城市生活居住区由若干个居住区组成,在集中布置住宅的同时,也相应设置公共服务设施,并组成各级公共中心(包括市级、居住区级等中心),这种梯级组织形式能较好地满足居民生活居住的需求。,三、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内容,3、配合城市各功能要素,组织城市绿化系统,建立各级休憩与游乐场所。 居民的休息与游乐场所,包括各种公共绿地、文化娱乐

19、和体育设施等,应把它们合理地分散组织在城市中,以最大程度地方便居民使用。 在城市总体布局中,既要考虑在市区(或居住区)内设置可供居民休息与游乐的场所,也要考虑在市郊独立地段建立设施,以满足城市居民的短期(如节假日、双休日、周末等)休憩与游乐活动。布置在市区一般以综合性公园的形式出现,而布置在市郊则一般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夏令营地和大型游乐场等。,三、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内容,4、按居民工作、居住、游憩等活动的特点,组织公共建筑群,形成城市的公共活动中心体系。 城市公共活动中心通常是指城市主要公共建筑物分布最为集中的地段,是城市居民进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公共生活的中心,是城市居民活动十分

20、频繁的地方。如何选择城市各类公共活动中心的位置以及安排什么内容,就成为城市总体布局任务之一。 各类城市公共活动中心一般都由一组建筑群和开放空间所组成,要使各类公共活动中心的建筑物、绿化、雕塑及广场的布置与自然和人文环境的特色协调,融为一体,既要满足实用、经济的要求,又要体现建筑空间艺术审美的要求,还要能表现出城市空间艺术上的协调与展现出城市功能、技术和艺术的三位一体的完善效果,以满足居民的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需要。,三、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内容,5、按交通性质和交通速度、划分城市道路类别,形成城市道路交通体系。 在城市总体布局中,城市道路与交通体系必须与城市工业区和居住区等功能区的分布相关联,它

21、的类别及等级划分又必须遵循现代交通运输对城市本身以及对道路系统的要求,即按各种道路交通性质和交通速度的不同,对城市道路按其从属关系分为若干类别。 交通性道路中,例如联系工业区、仓库区与对外交通设施的道路,以货运为主,要求高速;联系居住区和工业区或对外交通设施的道路,用于职工上、下班,要求快速、安全。而城市生活性道路是联系居住区与公共活动中心、休憩游乐场所的道路,以及它们各自内部的道路。 此外,还有在城市外围穿越迂回的过境道路等等。在城市道路交通体系的规划布局中,还要考虑道路交叉口形式、交通广场和停车场位置等。,四、城市布局形式与主要影响因素,1、集中紧凑的城市总体布局 在用地和自然条件允许、生

22、产工艺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情况下,把城市各组成要素集中紧凑的连片布置。这种布局形式有利于集中设置生活服务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便于城市的管理,节省建设投资,城市生产、生活较为方便。中小城市应尽可能采用该形式。 但如果城市规模过大,用地过于集中,会导致环境恶化、交通拥挤、居住质量下降等城市病出现。 (1)依托原有基础发展,形成集中布局的城市 (2)随大型工业基地、水利枢纽的建设,形成集中布局的城市。 (3)由分散的城镇连成整体,组合集中布局的城市。,2、分散疏松的城市总体布局 受河流、山川、矿藏或交通干道的分隔,形成若干分片以及就近生产组织生活的城市布局形式。城市布局较分散,联系不够方便,市政工程投

23、资相对增加一些,但如果规划建设的好,较易形成城市的特色。 (1)受地下资源分布影响,形成分散布局的矿区城镇。 (2)水域岸线条件限制,形成分散布局的港口城市。 (3)受地形条件限制,形成分散布局的矿区城镇。 特大城市为避免过度集中的弊病,会采取疏散措施,形成新的城市格局,使若干个城镇围绕着中心城市,呈星座状分布。,3、城市布局的主要影响因素 (1)经济因素:各种建设项目的分布和不同的技术经济要求。 (2)自然环境因素;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象等的特点。 (3)城镇现状; 人口规模、用地情况、科技发展水平等。 (4)历史因素; 城市文化、形态等方面的发展历史。 (5)社会因素; 社会制度、统

24、治阶级的利益、意志和权力等。 (6)科技因素; 如现代交通使城市分散成为可能。,五、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原则,1、点、面结合,城乡统一安排 城市要与其周围经济影响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城市不可能孤立地出现和存在,它必须以周围地区的生产发展和需要为前提。 城市在工业、原材料、燃料的供应,产品的调配,交通运输的联系,环境污染的防治,城市的供水、排水、粮食和蔬菜副食品的供应,以及建筑材料、劳动力的来源等等都与城市周围地区或更大范围有着密切的联系。也就是说,城市自身发展对周围地区有着影响。 另一方面,广大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包括农业劳动力的转移、乡村企业的兴起、村镇居民点的设置,这是来自城市外部发展的因

25、素和条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城市总体布局。,五、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原则,1、点、面结合,城乡统一安排 如果不以一定区域范围的腹地背景作为前提来分析研究成都市,就城市论城市,就难以真正了解一个城市的历史演变及其发展趋势;所拟定的城市总体布局,必然缺乏全局观点和科学依据;对于城市用地功能组织来说,缺乏可靠的基础,难免会有盲目性和片面性。 因此,我们在着手编制一个城市的总体布局时,必须把城市作为一个点,而以所在的地区或更大的范围作为一个面,点与面密切结合,分析研究城市在地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明确城市生产发展的任务和可能的发展趋向,提出规划的依据,使整个城市的总体布局在国家经济建设长远规划和

26、区域规划尚未完全确定的情况下,也不致有碍全局的发展。,2、功能明确,重点安排城市工业用地 工业布局直接关系到城市用地功能组织的合理与否,对城市发展的规模与发展方向有重要的制约作用。合理地布置工业用地,综合地考虑与居住生活、交通运输、公共绿地等用地之间的关系,是反映城市用地功能组织的一项很重要的内容。从以下不同的城市规模,分析工业布局与成都市布局的关系。 (1)一般县城和新兴工业小城镇 一般县城除了有可能布置国家计划所确定的大型工业项目外,更多的是依靠本县、本地区资源开发起来的中、小型地方工业。这些中小工业,基本上是为农业服务的,例如化肥、农机、电气及机械设备、建筑材料工业,以农、林、牧、副业资

27、源为原料的轻工业以及为大工业、为对外贸易、为人民生活服务的工业。 新兴工业小城镇往往由一些大、中型骨干企业为核心,带动一些配套企业和一般中小型企业,采取成组布置,迅速地形成综合生产能力,较快地形成了工业城镇面貌。,(2)在中等规模的工业城市 随着工厂数量的增多,在中等规模城市的总体布局中将工业成组、成区布置,将性质相同和生产协作密切的工厂相邻布置,是符合经济合理的建设要求。 这样,既可避免不同性质工厂的相互干扰,又可缩短协作厂间产品和原料的运输距离,有利于生产。同时,也可以结合具体建设条件,因地制宜地做出较为理想的城市布局。 (3)工业集中设置的大城市 作为一个大城市的工业布局,更不能局限于城

28、市的本身,而应结合考虑它与周围城镇的关系。大城市周围的小城镇,一般都有一定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可供利用。,对大城市,要严格控制有些占用土地多、能源耗多和“三废”危害大的项目,更应严格控制,以克服由于城市过大,而在生产、生活、交通运输和环境保护等方面产生的问题。必须新建的项目,应布置在远郊或附近的小城镇。 从国外来看,由于工业化带来生产高度的集中,随之而来的城市化倾向也越来越显著,尤其是大城市人口迅速地增长,许多国家正在从大城市迁出工厂、搬走不必要在城市中布置的机关和科研教育单位,以期控制城市的人口和用地规模。 工业区的合理分布往往是控制城市用地和人口规模的一个 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带动城市用地发展

29、方向的积极因素。 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需要有方便的联系,职工上下班要有 便捷的交通条件;同时要努力排除工业区对居住区干扰, 这时是规划布局中常遇到的情况,要结合具体条件,区别 对待,加以妥善解决。,工业区中有不同类型的工业时,要使有大量劳动力的工业或妇女劳动力多的工业,接近生活居住区;而劳动力较少、占地大的工业,可以距居住区远一些。 工业区和居住区的具体布置中,应有利于职工步行上下班。在大城市中,工业区与居住区以及市中心地区之间的联系,还要考虑便于开辟公共交通路线,并使交通负荷尽量接近均衡。 有污染的工业与居住区之间要有足够的防护用地:工业对居住区的干扰,主要有烟尘、有害气体、污水、噪声、以及振

30、动、放射线等。在布置工厂时,应将产生有害气体或有噪声的发源点,设在离开居住区较远的一端。将有排放污水的工业设置在河流的下游(经污水处理后达到排放要求),且在居住用地的一端。防护带宽度的设置应根据卫生防护的规定,并在日常用地管理中要严加控制。,3、兼顾旧区与新区的发展需要 城市是个有机体,具有不断新陈代谢的内在要求。在历史的长河中,城市的发展变化是永恒的是,不断有新的东西叠加在原有的城市结构上。只是有的时期发展速度较快,有的则因各种条件的制约影响进展滞缓、甚至衰退。 所以,城市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总会遇到历史形成的旧区与拟将发展的新区;它们两者之间的相互交替、相辅相存、保存与发展、更新与完善将关

31、系到整个城市的合理发展。 (1)明确科学、合理的城市用地发展方向 分析城市用地发展的演变过程,不难发现城市建设的脉络,也可反映出不同时期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政策措施对城市发展的影响。通过规划,使城市在一定的发展阶段中其有明确的城市用地发展方向,指导城市的各项建设向着共同的目标发展。在确定城市用地发展方向时,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3、兼顾旧区与新区的发展需要 作为城市发展的用地,在符合气象、水文、地质、社会、经济、环境等条件下,要立足于节省工程投资,方便建设施工。符合城市客观实际需要是最基本要求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还要顺应城市发展趋势,满足城市长远发展的可能与需要。 (2)新区与老区要融为一体、

32、协调发展 城市新区的开辟意味着城市地域的扩大和空间的延伸,为调整和转移某些不适合在旧区的功能提供可能,为进一步充实和完善旧区的结构创造条件。新区和老区的协调发展,以新区与旧区的相辅相存,构成城市的整体,达到繁荣社会经济、发展科技文化和提高环境质量的需要。 (3)妥善安置开发区与中心城市的关系,3、兼顾旧区与新区的发展需要 目前我国很多城市都建有各种类型和等级的开发区,正确处理开发区与中心城的关系至关重要。技术经济开发区是一个涉及外机构、资金企业、公用设施相对比较集中的地区,类似一个新的社会生活单元。 中心城不能因开发区的建设而妨碍其本身的发展,给城市带来新的矛盾,也不能影响开发区的建设,它们是

33、在一定空间范畴内并存的相对独立体。开发区的选址要有利于城市原有布局结构的完善,而不是与原有良好的城市布局结构形成冲突。开发区的规模大小直接与开发区的选址、界限划分以及中心城市情况等方面有关。,4、规划结构清晰、内外交通便捷 城市用地结构清晰是城市用地功能组织的一个标志。结构清晰是反映了城市各主要组成用地功能明确,而且各用地之间有一个协调的关系,同时有安全、便捷的交通联系。 在具体进行城市用地规划布局的过程中,要注意到城市各组成部分 力求完整、避免穿插。 将不同功能的用地混淆在一起,容易互相干扰;可以利用各种有利的自然地形、交通干道、河流和绿地等,合理划分各区,使功能明确、面积适当,要注意避免划

34、分得过于分散零乱,不便于各区的内部组织。 在分析研究城市用地功能组织时,必须充分考虑使各区之间有便捷的交通联系,使城市交通有很高的使用效率。 城市各功能区之间的联系,主要是通过城市道路来实现的,城市道路系统是联系各功能区的“动脉”,通过“动脉”的活动,强化各区的功能。,4、规划结构清晰、内外交通便捷 良好的城市干道系统实际上是由客运与货运、快速干道与一般道路甚至自行车专用道等构成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网络系统。 城市和外部交通系统要有方便的衔接,便于紧急时城市外向疏散;同样,城市自身的若干主要组成部分之间要有便捷的联系。此外,各组成部分的内部也要有相应的道路沟通,有的城市设有专门的自行车系统、人行

35、道系统,甚至高架天桥系统。 反对从形式出发,追求图面上的“平衡”。 城市是一个有机的综合体,生搬硬套、任何臆想的图案是不能用来解决问题的,必须结合各地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探求切合实际的城市用地布局。,5、阶段配合协调、留有发展余地 一个城市从开始建设到初步形成,需要20年、30年、甚至更长一些时间。从历史发展的观点来看,城市需要不断的发展、改造、更新、完善和提高。在制订城市总体布局时,分析研究城市用地功能组织,探求城市用地建设发展的合适程序,使一个城市在开始建设的阶段就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同时,在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各个阶段都能互相衔接、配合协调,这对于发展城市用地功能、节省投资,是很重要的一环。

36、 (1)合理确定首期建设的方案 首期建设项目的用地应力求紧凑,合理、经济、方便,并应保持最大限度的永久性,妥善处理施工用的临时性建筑如仓库、施工棚、宿舍等。否则,往往由于这些临时建筑的用地安排不当,或不能及时转移,可能成为以后实施合理规划的障碍。,5、阶段配合协调、留有发展余地 首期工程建设的项目要减少职工上下班往返交通的时间,并为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时间效益。 首期建设的项目要尽可能接近建筑基地,使建筑材料和构件的运输短捷而方便。 (2)加强预见性,布局中留有发展用地 实践证明,新城市的建设发展总有一些预见不到的变化,在规划布局中需要留有发展用地,或者在规划布局中有

37、足够的“弹性”。 所谓弹性即是城市总体布局中的各组成部分对外界变化的适应能力。特别是对于经济发展的速度调整、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政策措施的修正和变更,城市总体布局要有足够的应变能力和相应措施; 其次城市空间布局也要有适应性,使之在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情况下都相对合理。,六、城市空间布局的艺术问题,1、城市总体布局艺术 城市总体布局艺术是指城市在总体布局上的艺术构思及其在城市总图骨架和空间布局上的体现。 城市总体布局要充分考虑城市空间组织的艺术要求,对用地的地形地势、河湖水系、名胜古迹、绿化林木、有保留价值的建筑等组织到城市的总体布局之中,并根据城市的性质规模、现状条件、城市总体布局,形成城市建设艺

38、术布局的基本构思,强调城市建设艺术的骨架。 充分利用好各个城市独特的自然环境,如高地、山丘、河湖、水域,将其作为总体布局的视线和活动焦点,创造出平原、山地和水乡等各种城市的特色所在。,六、城市空间布局的艺术问题,2、城市空间布局体现城市美学 无论是城市的总体布局还是详细规划中的布置处理,都要体现城市美学的要求。城市之美是城市环境中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综合,如建筑、道路、桥梁等的布置能很好地与山势、水面、林木相结合,能获得相得益彰的效果。,六、城市空间布局的艺术问题,3、城市空间景观的组织 在城市空间布局时,还要考虑城市整体景观的艺术要求,以此反映城市整体美及其特色。在空间布局中要加强对城市中不同地

39、区的建筑艺术的组织,通过城市活动空间的点、线、面的组合和城市建筑物与构筑物在形式、风格、色彩、尺度、空间组织等方面的协调,形成城市文脉结构、整体的空间肌理和组织的协调共生关系,完善城市中成片街区和小街小巷体现出来的最富有生活气息的城市艺术面貌。 城市中心艺术布局和干道艺术布局都是城市布局艺术的重点。 要重视城市的外缘景观和城市的鸟瞰形象,前者是指通过河流、铁路、公路或大桥时所看到的城市外貌,主要表现为城市轮廓线和城市概貌;后者是指从城市制高点上所见到的城市全貌,以此体现出城市布局艺术构图的特点。,六、城市空间布局的艺术问题,4、城市轴线艺术 城市轴线是组织城市空间的重要手段。通过轴线,可以把城

40、市空间布局组成一个有秩序的整体,在轴线上组织布置主要建筑群的广场和干道,使之具有严谨的空间规律关系。 而城市轴线本身又是城市建筑艺术的集中体现,因为在城市轴线上往往都集中了城市中主要的建筑群和公共空间。城市轴线的艺术处理也是城市建筑艺术上着力描绘的精华所在,因而也最能反映出城市的性质和特色。 5、继承历史传统,突出地方特色 在城市空间布局中,要充分考虑每个城市的历史传统和地方特色,创造独特的城市环境特色、建筑形象和文化氛围。,七、城市总体布局方案的比较,1、地理位置及工程地质条件 说明其区位优势、地形特点、地下水位、土质承载力等情况。 2、占地和动迁情况 各方案用地范围和占用耕地情况,需要动迁

41、的户数以及占地后对农村的影响,在用地布局上拟采取哪些补偿措施和费用。 3、生产协作 工业用地的组织形式及其在城市布局中的特点,重点工厂位置,主要工业之间在原料、动力、交通运输、厂外工程、生活区等方面的协作条件。,4、交通运输 (1)铁路:铁路走向与城市用地布局的关系、客运站与居住区的联系,货 运站的位置及与工业区的交通联系情况; (2)港口:适合水运的航道和岸线使用情况、水陆联运条件、客运站与市 中心、主要居住区的联系、货运码头的设置及其与工业区的交 通联系; (3)机场:机场与城市交通联系情况,主要跑道走向和净空等方面的技术 要求; (4)公路:过境交通对城市用地布局的影响,长途汽车站、燃料

42、库、加油 站位置的选择及其与城市干道的交通联系情况; (5)城市道路系统:城市道路系统是否明确、完善,居住区、工业区、仓 储区、市中心、车站、货场、港口码头、机场以及建 筑材料基地等之间的联系是否方便、安全。,5、环境保护 工业“三废”及噪声等对城市的污染程度,城市用地布局与自然环境结合情况。 6、居住用地组织 居住用地的选择和位置恰当与否,用地范围与合理组织居住用地之间的关系,各级公共建筑的配置情况。 7、防洪、防震、人防等工程设施 各方案的用地是否有被洪水淹没的可能,防洪、防震、人防等工程方面所采取的措施,以及所需要的资金和材料。 8、市政工程及公用设施 给水、排水、电力、电讯、供热、煤气

43、以及其它工程设施的布置是否经济合理。包括水源地和水厂位置的选择、给水和排水管网系统的布置、污水处理及排放方案、变电站位置、高压走廊及其长度等工程设施逐项比较。,9、城市总体布局 城市用地选择与规划结构合理与否,城市各项主要用地之间的关系是否协调,在处理市区与郊区、近期与远期、新建与改建、局部与整体、需要与可能关系中的优缺点。如在原有旧城附近发展新区,则需要比较旧城利用的情况。 10. 城市造价 估算各方案的近期造价和总投资。 在方案比较中,上述各点,应尽量做到文字条理清晰,数据准确明了,分析图纸形象深刻。方案比较所能涉及的问题是多方面的,要根据各城市的具体情况有所取舍,区别对待,经充分讨论,提出综合意见。最后确定以某一方案为基础,吸取其他方案们的优点再做进一步修改、补充和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