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上传人:可乐 文档编号:156840597 上传时间:2022-09-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0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司马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司马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司马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司马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司马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司马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为例【教材解析】司马光是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 读课文,是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它讲述了广为流传的“司 马光砸缸”的故事,表现了司马光的聪明机智与沉着冷静。本文虽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但在一二年级已经学习了 13首古诗,在学习园地的“日积月累”中也积累了不少俗语、谚语和古 诗。对于文言文这种言简义丰的语言形式并不十分陌生。再者,本篇 文言文中很多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文基本一致。比如“戏”是“游戏”的意 思,“击”就是“击打”的意思。这些词语让学生感受到文言文和现代文 的共通之处,有助于消除其学习文言文的畏惧心理。同时,借助文中 的注释、插图理解

2、文言文,也是以往理解古诗的方法的再运用。基于此,学习本文以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为基础,运用“跟着老 师读带着任务读”“反复诵着读”等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读正确 文言文,读懂故事意思,借助注释等用自己的话讲故事,从而初步感 受文言文的特点,积累语言,激发学生学文言文的兴趣。本课时的教学目标设定如下:1. 通过联系旧知,利用字理等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生 字“司、庭、登”等字。2. 正确跟读课文,读好词句间的停顿。能借助板书和连环画背诵 课文。3. 借助注释、插图等,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感受司马光的机智勇敢。其中第2、3两条是本课时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教学过程】(一)联系旧知

3、,揭示课题1. 读准字音:今天我们的学习要从一张图片开始(课件出示:课 文插图)故事讲的是一一司马光砸缸。(读准“司”是平舌音)2. 练习书写“司”:“司”还是我们今天要学写的一个生字,我们一 起来写。3. 了解复姓:司马是个复姓(板书完整课题),你还知道哪些复 姓?(链接一年级姓氏歌)今天我们要认识的人是一一司马光(手 指板书,引导再次认读)设计意图:学习要从学生熟悉的地方开始。从“司马光砸缸”这个 耳熟能详的故事引入,读准“司”,到回顾姓氏歌了解复姓并进一 步读好“司马光”,整个过程的设计都是立足于架构从“旧知”到“新学” 的有效链接,以使学生能以更大的兴趣、更足的自信投入到新课学习 中来

4、。(二)跟着老师读,阅读文言文入韵1. 学生初读文言文,发现不同:有没有发现与以前学的课文有什 么不一样?预设:课文很短、比较难读等教师小结:这是古人写的文章,我们把它叫作文言文,也是小学 阶段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2. 学生跟着老师读,感受语意停连。(1)跟着老师读第一遍(跟读半句)(2)跟着老师读第二遍(完整跟读一句)(3)跟着老师读第三遍(完整跟读全文)3. 学生练读,强化跟读效果:像这样,同学们自己会读吗?试着 自己先读读。本环节导学提示:在学生练读过程中,教师需做好两个方面的 教学引导(可以采用教师直接正音、范读、局部跟读的方式):第一方面是“正音”,重点关注“瓮迸”的后鼻音;“一儿登

5、瓮”中 “登”的第一声;“众皆弃去”整体四个字的读音;“没得”的一字多音 等。第二方面是“停顿”,重点关注“足跌/没/水中众偕弃去光/持 石/击瓮/破之”,注意词句间的停顿。4. 学生整体齐读,展示跟读成果:同学们,像刚才自己读的这样, 我们一起来读!5. 读练互助,初步体悟“停顿”。(1)师生探究“停顿”:发现了吗?我们刚才在哪些地方稍稍停 顿了?预设:人物之后停顿、动作之后停顿(相机板贴:群儿、一儿、 众、光、儿)(2)生生读好“停顿”:同学们真棒!读着读着就发现了文言文词句间的停顿。现在,四人小组里试着再读读,能不能读得比刚才更 好听一些?(学生分组展示中,若出现停顿过于明显造成生硬的朗

6、读 间断,教师可以示范读予以引导)(3)作业检测,把握“停顿”:读得这么好,下面的两道题你们 会怎么选呢?设计意图:朗读对于第一次学习文言文的三年级学生而言,是具 有一定难度的。根据课后练习第一题的要求“跟着老师朗读课文,注 意词句间的停顿”。本环节围绕“跟着教师读”做好四个层次的朗读推 进。在三次跟读后,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语感,能学着老师的样子 “有模有样”地朗读课文。但这时只是简单的模仿,还没有内化为自我 感知,因此在跟读之后配合“个体练读(学着样子自己读广+“集中展 读(看我也能这样读)”+“合作探读(想想为什么这样读)”,从而引 导学生真正读正确字音、读出词句间停顿、读懂停顿规律,同

7、时在反 复朗读中初步积累语言。(三)带着任务读,阅读文言文入心1. 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厘清故事的起因、经过与结果。(1)围绕学习任务,学生展开默读:故事里这些个人都在干什 么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默读课文,读完后和同桌交流交流。(2)借助注释等,学生了解故事内容: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运用 多种方法了解文言文大意。预设一“戏于庭”:怎么知道是在庭院里的?(借助“庭”的注释读 懂句意;同时了解文中“戏”的意思与现在“戏”的意思相近)预设二“没水中”:为什么是“没”?(联系插图中“瓮”的形态理解瓮中储水量大且跌入瓮中后很难自己爬出来)预设三“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众去干什么了?司马光是 怎么做的?

8、(从众人与司马光的行为对比中,发现司马光的聪明机智 与沉着冷静)(3)整体回顾,梳理脉络:刚才,我们借助注释、插图,以及 以前的一些学习经验,读懂了文言文,读懂了故事一开始时(也就是 故事的起因是)群儿教师相机板贴并板书:设计意图:以“故事中的这些人在干什么”为任务导引,引导学生 借助注释、观察插图、联系旧知、展开想象等来理解文言文的大体意 思,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初步把握故事的叙事结构,实现对 单元语文要素“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的呼应与落实。2. 带着任务讲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自己读懂的故事(1)提出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讲故事。(2)学生依据提示,练习讲故事。(3)学生讲故

9、事展示,教师组织点评。点评要点一:故事有没有讲明白,指向于起因、经过、结果的完 整性。点评要点二:故事有没有讲好听,指向于主要人物精神品质的再 现化。设计意图:课后练习第二题提出“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故事”。讲故 事只是一种载体,其目标还是指向于更好地读懂故事,即“理解课文 的意思”。本环节以“友情提示”的方式,告诉学生“可以一个人讲,也 可以找伙伴合作着讲”,其根本用意在于引导学生在个体独学或合作 学习的过程中促发“深度学习”,驱动学生以“做一做”(用自己的话讲 故事)的方式达成对故事意思、人物品质的更深刻地理解与体会,从 而实现教学对语文要素与人文主题的双重关照。(四)反复“诵”着读,阅读文言

10、文入境师:同学们,咱们读着、讲着,演着,就把这个故事记在了心里, 对吧?1. 第一层积累:故事的起因(手指板书)是一一,经过(手指 板书)是,结果(手指板书)是2. 第二层积累:如果只剩下这些(黑板上只剩下五个人物的板 书),还能想起他们在干什么吗?(手指板书,引导背诵)3. 第三层积累:(擦除黑板的所有痕迹)还有人把这个故事做成 了连环画(整体出现连环画)。能给它配上文字吗?(逐幅出来,逐 幅配文字)设计意图:在自己讲故事的基础上,再借助板书、连环画等,造 成反复诵读的情境,帮助学生背诵课文,积累语言,从而达成课后练 习第一题后半部分“背诵课文”的学习要求。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文言 文的阅读与积累是轻松且有趣的,从而排解学生学习言文言的畏难情 绪,为后续的文言文学习走好“开头的第一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