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七(上)散文诗二首之《荷叶母亲》教学设计及反思(共二篇)

上传人:可乐 文档编号:156825990 上传时间:2022-09-2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8.9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初中语文七(上)散文诗二首之《荷叶母亲》教学设计及反思(共二篇)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初中语文七(上)散文诗二首之《荷叶母亲》教学设计及反思(共二篇)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初中语文七(上)散文诗二首之《荷叶母亲》教学设计及反思(共二篇)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七(上)散文诗二首之《荷叶母亲》教学设计及反思(共二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七(上)散文诗二首之《荷叶母亲》教学设计及反思(共二篇)(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散文诗二首之荷叶母亲教学设计及反思(一)一、教材分析作者以清丽的笔调,描述了雷雨之夜的一朵红莲被风雨打得左右 鼓斜,红莲旁的大荷叶倾侧覆盖在红莲上,无惧无畏地守护着红莲, 正如母亲呵护着儿女一般的情景,表达了对母亲由衷的感激和爱恋。 平实中蕴涵真情,让人回味无穷。二、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把握诗文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体会本文感人至深的亲情;3、借助音乐,提高散文诗的朗读能力;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反复朗读,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的情感。 教学难点:尝试借助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书写感情、培养想象力和创 造力。四、教学策略朗读感知法:利用各种形式的朗读,把握散文诗的基调。感悟

2、思考法: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中的基本情感,深刻感悟母爱的真谛。 合作探究法:设计适当的问题为课文释疑,同时培养合作意识、探究 问题的能力。五、教学过程【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自主朗读诗歌,圈出生字词,品味意象,初步感知文章内容。2. 为何将“荷叶”和“母亲”并列作为文章的标题?因为荷叶像母亲,借“荷叶”这个意象表达母爱。【精读诗歌,品味诗情】1再读课文,进一步体会“荷叶”和“母亲”之间的相似之处。荷叶为风雨中的荷花遮风挡雨;母亲是心中有雨点的“我”的荫蔽。2. 你从哪里读出“红莲”是在风雨中的?从文中找出来,并朗读。 第段中:“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第段中:“窗外雷声作了,大

3、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 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鼓斜。”第段中:“雨势并不减退雨点不住地打着”3. 你从哪里读出“我”心中是有“雨点”的?从文中找出有关词语。 烦闷不适意不宁的心绪4. 文章表面是写荷叶对荷花的庇护,其实是写母亲对我的呵护, 可以这样理解的理由是什么?荷花、荷叶之间的关系与“我”和母亲之间的关系有相似点,这种写 法叫“以花喻人”。【品味亮点词语】1. 鼓斜” 一词有何表达效果?“鼓斜”即“倾斜、歪斜”之意。“鼓斜”形象地写出红莲被雨点打 击后无处躲藏、东倒西歪的情状,为后文荷叶护红莲做了铺垫。2. “心中的雨点”指什么?如何理解结尾一段话的内涵?“心中的雨点”暗指人生

4、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这段话将母亲 比成荷叶,将自己比成红莲,意在说明只有母亲才是保护自己渡过人 生路上坎坷和磨难的人。“除了你”强调母爱的伟大,表达作者对母 爱的依恋和赞美。【品究母爱表现形式】(1)写红莲由菡萏到盛开,观察细腻。主人翁、红莲首次登场。心 情:烦闷;环境:繁杂的雨声、浓阴的天;红莲:开满、亭亭。(2)借景抒情。“一切景语皆情语”,写白莲的凋谢,恰是自己心境 的刻画。白瓣儿散漂在水面,如浮萍,无所寄托、无所依靠,看到如 此景色,更添烦闷,无处宣泄。虽然看到红莲由菡萏到盛开,但心情 仍是不适意!因为红莲被雨点打得左右鼓斜,无依无靠。(3)借物喻人。当雨肆意地下着“雨势并不减退

5、,红莲却不摇动了。 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 水珠。”当你已经承受不住外界所带来的种种压力时,母亲为你顶起 一片天空,抵挡所有风雨;当你遇到困难与挫折情绪不好而对她大发 脾气时,她默默承受但仍坚持开导你;当你因学习而疲劳、心烦时, 她会送上一杯热茶。这就是默默呵护莲花的荷叶,这就是我们的母亲, 无怪乎冰心受到深深的感动,正是这种感动,让冰心发自内心地呐喊 了一句:“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 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从而揭示主题,表现母爱的伟大。【把握文章主旨】如何理解本诗的主旨?这首散文诗借雨中勇敢慈怜的荷叶为红莲遮风挡雨的

6、情景,让作者联想到母亲对自己的呵护与关爱,从而表达讴歌母爱这一主题。六、拓展延伸 荷叶母亲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请你也用这种 手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表现对母亲的爱。【学生试写,老师指导。】示例1:母亲是伞,我是伞下的孩子。示例2:母亲是春雨,我是幼苗。示例3:母亲是挺拔的树,我是树上的果儿。示例4:母亲是灯塔,我是夜航的船儿。七、课堂总结:寄情于物是把情感寄托在具体的形象或事物上,这样,情感就有 了个载体,可以使文章含蓄蕴藉,意味深长。自然万物皆可寄情,只 是所寄情的物要恰当,物的功能或象征性要能负载人的情,否则是不 能感染读者的。同学们有没有勇气尝试一下?荷叶-母亲 见荷花 忆荷

7、花绘荷花:雨打红莲八、板书设计:花 托 槌I荷叶护莲寄I4 情1人母亲护“我九、教学反思:1. 强调熟读诗歌,理解诗意诗情,在读中感悟。首先让学生通读,整 体感知;再精读诗歌,品味诗情;接着研读诗歌,探究难点;最后比 较阅读,探究主题与写法。2.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充分给予学 生自主思考的时间,提倡同桌间、小组间交流,在自主学习、合作探 究中提高能力。3. 重视鼓励点评,让学生有成就感,有不足之处,在以后的学习中补 充。散文诗二首之荷叶母亲教学设计及反思(二)【学习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语感。2. 学习诗歌借助具体形象抒发感情的写法。3.

8、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美好的母子深情。【学习重点、难点】1. 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2. 把握诗歌情感基调,通过诵读揣摩,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种感情,也最能集中地体现亲情,所以在中 外文学史上,母爱是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主题。提起它,我们的脑 子里就会涌现出许多关于母爱的语句。作为现代文学家的冰心也用文 字赞美母爱,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冰心的深情之作荷叶母亲, 去感受母爱的芬芳。一、读“荷”,印象1. 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初步感知全文。荷叶母亲一文写 了什么内容?抒发了怎样的感情?作者把母亲比作荷叶,把自己比作红莲,由雷雨中

9、荷叶对红莲的覆盖、 遮挡,联想到自己被母亲关爱、呵护,表达了对母亲的赞美之情。2. 再读课文,各小组选代表进行范读,其他小组听读。一方面准备 从字音、节奏、重音、感情方面进行点评,一方面关注诗歌最触动你 心灵的内容。学生点评朗读,教师补充:本文适宜用缓慢的语速,轻柔而饱含深情 的语调来读。谈触动心灵的地方,教师给予准确而有针对性的肯定和鼓励。二、品“荷”,赏语言1. 本文主要描写的事物是:“红莲”。作者一共几次写到红莲?作者 每一次看红莲时的自然环境和红莲的情景是怎样的?作者的心情如 何?学生讨论后归纳列表:第一次第二第三次第四次次环 境繁杂的 雨声, 浓阴的 天雷声 大作, 雨愈 下愈 大雨

10、肆意地下 着,大荷叶 慢慢倾侧了 下来雨势并不减 退,勇敢慈 怜的荷叶上 面聚了些水 珠红莲开满亭 亭左右 鼓斜被大荷叶覆 盖不动摇心情烦闷不适意不宁的心绪散尽深深受感动2. 作者借助圣洁美丽的景物赞美了世上至善至美的亲情,美丽的景和 感人的情是通过优美的语言传达给我们的,你认为哪句话写得美?找 出来赏析一下。如:那一朵红莲,昨天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 中间立着。(“开满”和“亭亭”写出花开得很精神抖擞的样子,富有 生命力。)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鼓斜。“繁密”写出了 雨下得急,“鼓斜”写出了红莲不堪风雨侵袭楚楚可怜的样子。)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

11、面,聚了些流转 无力的水珠。(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荷叶为保护红莲而显示的勇敢 坚强精神,也让人感到在荷叶的保护下,红莲安全了。) 教师总结:作者借景抒情,景因情而更美,情因景而更真。3. 体会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 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这几句运用了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直接抒发了对母爱的赞美之情。三、悟“荷”,感诗情此时,面对幸福的红莲,勇敢慈怜的荷叶,作者就想到了自己的母亲,母亲在生命垂危之时,还不忘关心自己女儿的冷暖。于是,作 者在文中不由地发出了深情的呼喊,朗读出来并体会其中蕴含着怎样 的情感。教师明确:这里作者用了借物喻人写法。

12、心中的雨点就如人生路 上的坎坷磨难,生命有很多不幸,但是母爱,能将这些轻轻抹去!母 亲是保护我们走过坎坷磨难的人。四、仿“荷”,抒真情用“母亲是,我是”写一句话,赞颂母爱。示例:母亲是伞,我是伞下的孩子。母亲是春雨,我是幼苗。母亲是挺拔的树,我是树上的果儿。母亲是灯塔,我是夜航的船儿。结束语:回顾这节课,我们知道了诗歌思想感情要通过具体形象来表现, 懂得了运用描写具体形象来传情达意的写作手法,知道了母爱伟大, 母爱圣洁,母爱永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但愿有一天当我 们张开有力的翅膀翱翔于祖国辽阔的蓝天时,能看到母亲欣慰的笑容。教学反思在讲授荷叶母亲这节课时,我把课堂交给学生,按照“朗读

13、一一 探究一一发现一写作”这样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去感受这篇课文的 文质之美,探究诗文的构思美,使学生对诗歌的赏析上升到一定的审 美层次并在此基础上感悟母爱学会用到文中借物抒情的手法抒发爱。新课程强调学生要“读”,朗读、诵读、默读、精读总之要 多读。在课堂上,我加强了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运用多种朗读方式, 让学生借助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使诗文中所抒发的情 感叩击学生的心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感受到语言文字表达情意 的表现力,又提高审美情趣。在探究过程中,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感悟 出荷叶对红莲的荫蔽也就是母亲对儿女的庇护,从而清楚地认识借物 抒情的写法。在课堂上学生动脑还动手,运用同类写法发表个性化的 见解,抒发对母亲的爱。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角色转变成了 组织者、引导者、启发者,要求尽最大可能尊重学生学习的个性。这 堂课之后,我自己觉的轻松,学生也学的愉快。我深切地感悟到,做 为教育者,要跟上时代步伐,转变教学观念,使教与学成为一种生命 的活力。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