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上传人:wuy****ng 文档编号:156786862 上传时间:2022-09-27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249.0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加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加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加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资源描述:

《加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4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办公楼结构改造及加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单位:上海建为建筑修缮工程有限公司编制时间:2012年3月目 录第一章 编制依据3第二章 工程概况4第三章 施工部署5一、工程目标5二、管理机构5三、施工部署6第四章 主要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7一、 后锚固技术(化学锚固与植筋)7二、 加大截面积施工工艺9三、 碳纤维加固施工工艺11四、 灌浆料施工工艺13五、 混凝土裂缝修补施工工艺16第五章 主要的施工质量验收要求及检查方法20一、隐蔽检查及要求20二、注胶或注浆施工质量验收要求及检查方法21三、纤维材料(碳纤维)粘贴施工质量验收要求及检查方法22四、压力注浆法施工质量验收要求

2、及检查方法24五、植筋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要求及检查方法26六、灌浆施工质量验收要求及检查方法28七、加大截面积施工质量验收要求及检查方法29第六章 施工进度保证措施34一、施工进度安排34二、工期保证措施34第七章 质量保证措施37一、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质量控制37二、施工操作的质量控制37三、质量保证措施要求38四、质量方针及措施38五、质量事故处理制度38六、班组自检互检制度39七、成品保护制度39第八章 安全施工措施41一、安全施工目标41二、安全施工制度41三、安全教育制度41四、施工机械使用安全措施42五、施工用电安全措施43六、焊接安全措施43七、脚手架安全措施44八、消防管理措施4

3、4第九章 文明施工措施45一、文明施工及工地标准化管理计划45二、文明施工保证措施45三、文明施工检查程序46四、文明施工组织保证体系47五、施工现场卫生的管理措施47 附件: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办公楼结构改造及加固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第一章 编制依据1、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办公楼结构改造及加固工程设计图纸。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划(GB 50007-2002)3、建筑结构可靠度统一标准(GB 50068-2005)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2006年版)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6、砌体机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7、混凝

4、土加固设计规范(GB 50367-2006)8、碳纤维片材加固修复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146:2003)9、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550-2010)10、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11、其他国家及上海市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第二章 工程概况一、概况工程名称: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办公楼结构改造及加固工程建设单位: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工程地点:上海市桂平路435号建设规模:框架结构六层,建筑面积约5615平方米;二、主要施工范围及方式1、新增客货两用电梯处引起的原有结构改造并加固;2、原管弄井以为引起的原洞口封堵及新增梁;3、二至四层H轴K

5、轴,4轴9轴柱加大截面积加固;4、走道悬挑梁、柱加固处等梁加大截面积加固和贴碳纤维加固;5、四层屋面、顶层屋面板贴碳纤维加固;6、其他图纸上表明的需加固的部位。三、重点及难点本加固工程设计方案中梁、柱多采用增大截面施工方法,且施工工艺为喷射混凝土施工,此为本加固工程施工的重点和难点。1、根据工程特点,柱子增大截面时因增大的截面有限,故需将钢筋准确定位,植筋时需保证足够的精确度,否则容易造成装模困难甚至露筋。2、喷射混凝土施工多为针对较大面积的薄壁结构,且内部多为小截面、布置不紧密的钢筋网片;而柱子增大截面使用此方法,因内置钢筋较粗且密,故混凝土的密实度将很难得到保证。第三章 施工部署一、工程目

6、标工期管理目标:施工总工期:61日历天。质量管理目标:达到国家有关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一次性验收合格。安全生产目标:确保安全生产无事故。文明施工目标:确保文明工地。二、管理机构1、为了有效的对该工程施工进行管理,本公司拟定成立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办公楼结构改造及加固工程项目部。委派国家注册二级建筑师并从事多年加固施工经验的李威同志为该项目项目经理,项目部各管理人员均由较高管理水平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各施工班组均为与我司合作多次并具有多年经验的专业操作人员组成。项目组织机构如下: 各级项目管理人员对本项目的人、财、物实行统一组织,统一布置,统一计划,统一协调,统一管理,并认真执行ISO9

7、002质量标准,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各岗位人员的职能作用,认真履行管理职责,确保本项目质量体系持续、有效的运行。通过我们科学、严谨的工作质量和项目管理经验,确保实现合同规定的工期,工程质量达到优良、现场达到文明安全工地的预定目标2、现场结构改造主要施工工人准备:钢筋工(植筋及焊接)10人 普工10人(加固面凿除清理) 混凝土工(混凝土浇筑)8人 加固操作工8人(粘贴碳纤维) 木工(模板制作安装)5人 水 电 工2人 (水电接驳) 三、施工部署根据该工程结构改造及加固的特点,我司对结构改造及加固施工项目所需要劳动力组织综合进行考虑部署。1、原有墙面、梁面、柱面、地面凿除、清理、土方开挖成立一个作

8、业队对结构改造及加固前的凿除、清理、垃圾外运工作。2、配一名技术人员与测量工组成测量班,负责对原有结构标高、轴线尺寸等测量,将标高、轴线引测至各施工楼层,满足结构加固要求,并对每一面墙弹出钻孔位置线。3、打孔、清孔、烘干、栽筋、钢筋绑扎成立一个综合作业队负责打孔、清孔、烘干、栽筋、钢筋绑扎等工作,各自分区段合理安排流水作业。4、成立喷射混凝土的专项作业队,负责梁、柱混凝土加固喷射及养护。配2台混凝土喷射机。5、新增框架柱、梁的钢筋、模板、混凝土施工成立一个专项作业组。6、成立瓦工作业队,负责混凝土喷射后结构面抹防裂砂浆;结构加固后梁、柱、墙、地面修复等工作。7、成立水、电综合队:结构加固施工做

9、施工用水、用电施工,并在加固前对楼内水电走向调查,负责对加固施工中影响施工作业的原有水、电管线临时改线及技术处理。8、钢筋集中加工成半成品运至现场绑扎成型。第四章 主要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一、 后锚固技术(化学锚固与植筋)1、本工程采用的后锚固技术包含化学螺栓和种植钢筋(简称植筋)锚固两种,是我国工程界广泛应用的两种后锚固连接技术。植筋是以化学粘结剂-锚固胶,将带肋钢筋用螺杆胶结固定于混凝土基材钻孔中,通过粘结与锁键作用,以实现对被连接件锚固的一种组件。化学植筋锚固基理与粘结型锚栓相同,但化学植筋用螺杆由于长度不受限制,与现浇混凝土钢筋锚固相似,破坏形态易于控制,一般均可以控制为锚筋破坏,故适用

10、于静力及抗震设防烈度8之结构构件或非结构构件的锚固连接。2、构造要求l 混凝土基材的厚度hchef+2d0且hc100mm,其中hef为锚栓的埋深(不包括装饰层或抹灰层),d0为锚孔直径。l 锚栓的埋植深度为h0,20dh010d;当d16mm时,h015d。其中d为锚栓钢材直径。l 一切外露的后锚固构件,应有可靠的防腐、防火措施。3、植筋技术要点l 化学锚栓与植筋用粘合剂应符合力学性能、耐久性、耐火性等质量要求,并出具产品质保书。l 种植钢筋所用钢筋应使用不小于II级及以上的带肋钢筋(设计强度fy=310N/mm2),应符合有关钢筋混凝土用钢筋标准的规定。不得使用锈蚀和弯曲的钢筋。l 植筋需

11、采用专用设备,包括钻机、钻头、清孔刷、吹风筒(或吹风机)、注射器等,以保证质量。l 化学锚栓与植筋施工应有准确标明位置(包括允许误差范围)、锚栓与钢筋直径、埋置深度和植筋用途说明。施工前应在现场将需植筋的实际位置明确标出,并经施工监理检验确认。l 植筋的施工工序如图:基层清理标定位置钻 孔清 孔配制粘接剂注入粘接剂植入钢筋静置固化检验验收 植筋施工工序l 钻孔时,在正确位置保持钻头垂直于工作面并标明设计埋深尺寸,钻入进度控制时不宜过于用力,不能使设备晃动过大乃至倾斜于工作面或偏离原定位置。l 钻入过程中因遇钢筋无法进尺,应由设计确定处理方法。原则上应避让原有钢筋,以免破坏原有结构。在原位置旁重

12、新钻孔时,新孔不得超出植筋区域,新孔与在孔之间的净距离应小于2倍(为植筋直径),与欲浇混凝土外边距离不得大于原保护层厚度。如设计同意可切断原有钢筋,则可采用切割钢筋钻(孔)机HILTI DD(钻石钻孔机)进行作业,截断原有钢筋,达到预定深度孔深和孔径必须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l 废孔可用高于原有混凝土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或砂浆填补,渗入适量的微膨胀剂和缓凝剂。l 清孔:先用吹风筒或高压空气从孔底吹出孔内粉尘,再用清孔刷清孔,然后再次用吹风筒吹出孔内粉尘,如此轮流,四吹三刷。20mm以下孔径者,可采用吹风筒,大于20mm孔径时,须采用吹风机或空压机作业。l 注入粘合剂前,应经监理检查植筋位置、孔径

13、、孔深和孔内清洁度,经确认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l 用MD2000手动注射器从孔底向外均匀地把胶液注入孔内,应充满孔深2/3以上。l 注入粘合剂后,立即插入钢筋,按顺时针方向边转边植入孔中,直插入孔底,使粘合剂充满孔隙并有部分溢出孔外,刮去表面多余粘合剂,整个操作所耗时间应小于粘合剂初凝时间。l 钢筋插入达到设计深度后,保持钢筋不受外力作用,直至凝结。静置时间应按表4-3规定,待粘合剂完全硬化,方可对植筋进行检验和投入使用。4、 检验与验收l 原材料进场验收:粘合剂进场需交付产品质保书。钢筋供应商应提供产品合格证。l 植筋位置(孔位)、孔径、孔深、垂直度应在各相应工序结束后,由监理或甲方指定专

14、人检查,并填写验收表。l 植筋力学性能检验,可由甲方设计与施工方进行协商,采用下列方法之一或二者组合进行。u 破坏性试验施工前,预先确定植筋直径和一定数量,按施工采用的技术,在相类同的基材与位置上,进行植筋,静置后,按ASTM488-90进行抗拉拨试验,全部达到或超过表4-4规定的荷载特征值,判为合格,其中1根达不到荷载特征值判为不合格。对已施工完毕的植筋钢筋由具备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测资质的单位在现场监理的见证下随机抽取3根,按ASTM488-90进行抗拉拨试验,全部达到或超过规范规定的荷载特征值,判为合格,其中2根达不到荷载特征值,判为不合格。当有1根达不到荷载特征值时,另随机抽取6根,进行

15、上述试验,其中有2根或2根以上不合格时,判定此批植筋不合格。抗拉拨试验结束,由试验执行单位出具书面的质量合格或质量不合格的检测报告,交主管单位备案。经破坏性试验的植筋不行再投入使用。试验后钢筋数量不足时,应加以补植。u 非破坏性试验在施工完毕之植筋中,随机抽取每种直径取至少一根,并达总数的1,采用上述标准试验方法进行拉拨试验,试验结果全部达到规范规定值,判定此批植筋合格。否则为不合格。拉拨试验后,应写出测试报告二、 加大截面积施工工艺1、原有构件的表面处理:把构件表面抹灰铲除,对混凝土表面的缺陷清理至密实部位,并将表面凿毛,要求打成麻坑或沟槽,坑或沟槽深度不小于6mm,麻坑每100mm*100

16、mm不宜少于5个;沟槽间距不宜大于箍筋间距或200mm,采用三面或四面外包法加固梁或者柱时,应将其棱角打掉。2、清除混凝土表面的浮块、碎渣、粉末,并用压力水清洗干净,如构件凹处有积水,应用抹布吸干。3、在浇筑混凝土前,对原有混凝土结合面上先涂刷一层高粘结性能的界面结合剂,截面结合剂种类很多,常用的有标高号水泥浆或水泥砂浆,掺有建筑胶水的水泥浆、环氧树脂胶、乳胶水泥浆及各种混凝土界面剂。4、在安装锚栓前清除混凝土表面的污物,用5%的水碱溶液清洗,并用清水冲干净。如锚栓的螺杆露出构件表面太短,可用些短角钢或铁件与原构件紧固,对于受弯构件,锚栓的直径和数量应根据新、久混凝土结合面得抗剪要求确定。5、

17、加固钢筋和原有构件受力钢筋之间采用连接短钢筋焊接时,应凿出混凝土保护层至少裸露出钢筋截面的一半,对原有和新加受力钢筋都必须进行除锈处理,在受力钢筋上施焊前应该卸荷或临时支撑措施。为了减小焊接造成的附加应力,施焊应逐根分区、分段、分层和从中部向两端进行焊接,焊缝要饱满,应尽量减少对受力钢筋的损害,应有相当的技术专业人员操作。6、对原有受力钢筋在施焊中由于电焊过烧可能对其截面面积的消弱,计算时宜考虑折减系数0.80.9.对于原有梁或者柱上箍筋焊接新的“U”型箍或原有板下的钢筋焊接加固,一般要求选择小直径焊条和控制焊接电流,以减小和避免钢筋过烧而造成钢筋截面面积的削弱。7、对于新加受力钢筋和原构件钢

18、筋之间用短钢筋或扁钢连接时,一般采用水泥砂浆做保护层,其施工要求如下:1)在基层处理的基础上,先用1:1水泥砂浆掺10%的建筑胶薄摸一层,厚约3mm,24小时后再进行抹灰。2)抹灰前对基层浇水润湿,以免砂浆水被基层吸走,产生空鼓。3)抹灰分层、多遍成活,一般分为底层、中层和面层,各层所用的水泥砂浆的稠度控制如下:底层:100-120mm中层:70-80mm面层:100mm 4)为了减少收缩差,抹灰时每层砂浆厚度不宜过大,一般在6-10mm之间,每层抹灰应在前层砂浆初凝之后进行,以免几层砂浆合在一起,造成收缩率过大。5)为了保证砂浆与基层粘结牢固,抹灰时可在砂浆中掺入乳胶等材料。6)抹灰完毕后及

19、时浇水养护,减少水泥砂浆收缩量,一般养护不少于3天。8、混凝土中粗骨料宜用坚硬卵石和碎石,其最大粒径不宜大于20mm对于厚度小于100mm的混凝土,宜采用细实混凝土。9、为了新浇混凝土的强度和新、旧混凝土结合面得粘结应控制新浇混凝土的水胶比和塌落度,一般塌落度以40-60为宜。10、由于构件的加固层厚度都不大,加固钢筋也较密,采用一般支模、机械振捣浇筑混凝土会带来困难,也难以确保质量,因此,要求施工仔细,振捣密实,必要时配以喇叭浇捣口,使用膨胀水泥等措施。在可能的条件下,还可以采用喷射混凝土浇筑工艺,施工简单、确保质量。11、由于原混凝土收缩已完成,后浇混凝土凝固收缩时易造成界面开裂或版面后浇

20、层龟裂。因此,在浇筑加固混凝土12小时内就开始饱水养护,养护期为两周,要用两层麻袋覆盖,定时浇水。三、 碳纤维加固施工工艺1、 碳纤维加固施工工艺流程如图所示。混凝土表面检验及放线混凝土表面修复裂缝修补表层预处理碳纤维片材的准备粘结剂配制需加固构件卸载涂敷粘结剂粘贴碳纤维片材粘贴剂固化验收 碳纤维加固施工工艺流程2、 施工准备l 施工前须按施工图定位放样,将加固部位在现场上定出。l 在加固区域进行混凝土含水率测试,每10米随机抽取3处以上,要求所测得含水率应小于4%,若达不到要求,应进行局部加热处理。l 施工前应对需加固处混凝土做缺陷标识及记录,内容包括:裂缝长度、宽度、深度,蜂窝麻面的面积大

21、小,钢筋裸露情况等。l 基层表面处理及修复根据不同情况对缺陷处进行修复和处理: 要求清除表面的浮浆、油污、木屑等所有杂质,除去表面23mm厚的砂浆层,直至露出坚实的骨料。磨去面上突出5mm以上的“毛刺”。表面层打磨后应用强力鼓风机或吸尘器将表面灰尘彻底清除。表面平整度要求5mm/m。梁和方柱粘贴碳纤维布需要包裹时,碳纤维布遇阳角处,应打磨成半径为20mm以上的圆弧角。3、 碳纤维布施工工艺l 材料下料现场根据图纸下料,对加固碳纤维布的规格、长度、宽度、厚度进行核查。应注意布的两端是否宽度一致。l 粘接剂选择及搅拌施工前应检查所用粘接剂是否与提供的材料产品说明书相符,使用材料是否过期。粘接剂的搅

22、拌应按产品说明书,严格控制:A、B组分混和比例搅拌速度搅拌均匀程度(搅拌时间)使用时间(搅拌一次数量,用完的时间不得大于产品说明书规定时间)粘接剂搅拌时,应严格防止异物落入粘接剂内;应远离正在进行混凝土基层打磨现场或采取严密防尘措施避免灰尘落入。注意施工时环境温度对粘接剂固化的影响,应遵照产品说明书规定对搅拌加以调整。粘接剂内不得添加其它溶剂。l 碳纤维布粘贴及固化养护搅拌充分的粘接剂应均匀涂刷到混凝土基层表面。粘贴前,再次按设计图要求对加固区域进行定位确认,必要时放线。碳纤维布的贴敷应紧随粘接剂涂刷进行。要求纤维布贴至混凝土基质后平整,无气泡,粘接剂应浸满碳纤维布幅面。多层粘贴时,应在下层粘

23、接剂达到指触干燥时及时进行上一层的粘贴。如间隔超过60分钟,则需等待12小时后,才可粘贴下一层。粘接剂的固化,一般在常温下即可。对于粘贴好的碳纤维布在24小时内,严禁扰动。l 现场成品保护措施现场已施工完的成品应进行固化期保护,注意防尘、防水及预防人为破坏。已完成的区域应用干净的塑料薄膜覆盖,从而起到防尘防水的作用。施工现场应派专人值班,防止人为破坏的发生,责任应落实到个人。四、 灌浆料施工工艺1 基础处理 清扫设备基础表面,不得有碎石、浮浆、灰尘、油污和脱模剂等杂物。灌浆前24h,设备基础表面应充分湿润。灌浆前1h,应吸干积水。 2 确定灌浆方式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灌浆方式,由于CGM

24、具有很好的流动性能,一般情况下,用自重法灌浆即可,即将浆料直接自模板口灌入,完全依靠浆料自重自行流平并填充整个灌注空间;若灌注面积很大、结构特别复杂或空间很小而距离很远时,可采用高位漏斗法灌浆或压力法灌浆进行灌浆,以确保浆料能充分填充各个角落。 3 支模 根据确定的灌浆方式和灌浆施工图支设模板,模板定位标高应高出设备底座上表面至少50mm,模板必须支设严密、稳固,以防松动、漏浆。 4 灌浆料的搅拌 按产品合格证上推荐的水料比确定加水量,拌和用水应采用饮用水,水温以540为宜,可采用机械或人工搅拌。采用机械搅拌时,搅拌时间一般为12分钟。采用人工搅拌时,宜先加入2/3的用水量搅拌2分钟,其后加入

25、剩余用水量继续搅拌至均匀。 5 灌浆 灌浆施工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浆料应从一侧灌入,直至另一侧溢出为止,以利于排出设备机座与混凝土基础之间的空气,使灌浆充实,不得从四侧同时进行灌浆。 2).灌浆开始后,必须连续进行,不能间断,并应尽可能缩短灌浆时间。 3).在灌浆过程中不宜振捣,必要时可用竹板条等进行拉动导流。 4).每次灌浆层厚度不宜超过100mm。 5).较长设备或轨道基础的灌浆,应采用分段施工。每段长度以10m为宜。 6).灌浆过程中如发现表面有泌水现象,可布撒少量CGM干料,吸干水份。 7)对灌浆层厚度大于1000mm大体积的设备基础灌浆时,可在搅拌灌浆料时按总量比1:1加入0.

26、5mm石子,但需经试验确定其可灌性是否能达到要求。 8).设备基础灌浆完毕后,要剔除的部分应在灌浆层终凝前进行处理。 9).在灌浆施工过程中直至脱模前,应避免灌浆层受到振动和碰撞,以免损坏未结硬的灌浆层。 10)模板与设备底座的水平距离应控制在100mm左右,以利于灌浆施工。 11)灌浆中如出现跑浆现象,应及时处理。 12)当设备基础灌浆量较大时,应采用机械搅拌方式,以保证灌浆施工。 6、养护 1)灌浆完毕后30分钟内,应立即喷洒养护剂或覆盖塑料薄膜并加盖岩棉被等进行养护,或在灌浆层终凝后立即洒水保湿养护。 2)冬季施工时,养护措施还应符合现行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50204)的有关

27、规定。 3)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养护时间和拆模时间表 日最低气温() 拆模时间(h) 养护时间(d) 100 96 14 05 72 10 515 48 7 15 24 71、灌浆施工前应准备搅拌机具、灌浆设备、模板及养护物品。2、二次灌浆时,模板与设备底座四周的水平距离宜控制在100mm左右;模 板顶部标高应不低于设备底座上表面50mm。3、混凝土结构改造加固时,模板支护应留有足够的灌浆孔及排气孔,灌浆孔径不小于50mm,间距不超过1000mm。4、水泥基灌浆材料拌和时,应按照产品要求的用水量加水。宜采用机械拌和。拌和时宜先加入2/3的水拌和约3min,然后加入剩余水量 拌和直至均匀,拌和地点

28、宜靠近灌浆地点。5、地脚螺栓锚固灌浆:地脚螺栓成孔时,螺栓孔壁粗糙,应将孔内清理干净,不得有浮灰、油污等杂质,灌浆前用水浸泡812h,清除孔内积炎。灌浆前应清除地脚螺栓表面的油污和铁锈。将拌和好的水泥基灌浆材料灌入螺栓孔内时,可根据需要调整螺栓的位置。灌浆过程中严禁振捣,可适当插捣,灌浆结束后不得再次调整螺栓。6、 设备基础二次灌浆:灌浆前,应将与灌浆材料接触的设备底板和混凝土基础表面清理干净,不得有松动的碎石、浮浆、浮灰、油污、蜡质等。灌浆前24h,基础混凝土表面应充分润湿,灌浆前1h,清除积水。二次灌浆时,应从一侧进行灌浆,直到从另一侧溢出为止,不得从相对两侧同时进行灌浆。灌浆开始后,必须

29、连续进行,并尽可能缩短灌浆时间。轨道基础或灌浆距离较长时,视实际工程情况可分段施工,每段长度不应超过5米。如设备底板具有复杂结构,宜采用压力灌浆。在灌浆过程中严禁振捣,必要时可采用灌浆助推器,助推器沿浆体流动方向的底疗推动灌浆材料,严禁从灌浆层的中、上部推动。设备基础灌浆完毕后,宜在灌浆料初凝后沿底板边缘向外地人切45斜角(如图),如无法进行切边处理的,应在初凝后用抹刀将灌浆层表面压光。7、 混凝土结构改造和加固灌浆:水泥基灌浆材料接触的混凝土表面应充分凿毛。混凝土结构缺陷修补,应剔除酥松的混凝土并使其露出钢筋,将修补区域边缘切成垂直形状。灌浆前应清除所有有碎石、粉尘或其它杂物,并湿润基层混凝

30、土表面。将拌和均匀的灌浆料灌入模板中并适当敲击模板。灌浆层厚度大于150mm时,应采取相关措施,防止产生温度裂缝。8、 施工养护措施:灌浆时,日平均匀温度不应低于5,灌浆完毕后裸露部分应及时喷洒养护剂或覆盖塑料薄膜,加盖湿草袋保持湿润。采用塑料薄膜覆盖时,水泥基灌浆材料的裸露表面应覆盖严密,保持塑料薄膜内有凝结水。灌浆料表面不便浇水时,可喷洒养护剂。应保持灌浆材料处于湿润状态,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d。当采用快凝快硬型水泥基灌浆材料时,养护措施应根据产品要求的方法执行。冬季施工,工程对强度增长无特殊要求时,1灌浆完毕后裸露部分应及时覆盖塑料薄膜并加盖保温材料。起始养护温度不应低于5。在负温度条件养

31、护时不得浇水。拆模后水泥基灌浆材料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大于20时,应采用保温材料覆盖养护。如环境温度低于水泥基灌浆材料要求的最低施工温度或需要加快强度增长时,可采用人工加热养护方式;养护措施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104的有关规定。五、 混凝土裂缝修补施工工艺1、修补方法:1)、对于fw0.15mm的裂缝直接封闭处理。2)、对于fw0.15mm的裂缝采用低压持续注射方法进行修补。该方法时利用裂缝修补材料的高流动性和高强度,通过低压的方法进行修补。3)、对于fw0.3mm或裂缝深度较深的裂缝,采用凿槽嵌补法进行修补。该方案在不对结构造成二次破坏的情况下,能切实修补裂缝,恢复

32、结构强度,复原结构体承载力和外观,保证结构的正常使用。2、 使用的修补材料:本方案主要采用裂缝注射剂和混凝土密封剂两种材料。1)、裂缝注射剂材质:双组分环氧类树脂配比:主剂:硬化剂=2:1(重量比)特点:流动性极佳:籍由此特性,在低压力的作用下,即能渗入细微的深层裂缝,切实填充裂缝。粘着力强,不收缩,耐久性好,故可确保其能与原结构体协同工作。裂缝注射剂的抗压、抗拉、抗剪切强度等与常用等级的混凝土(C50及以下)相比强度高,可保证裂缝修补后不再次开裂。2)、混凝土密封剂材质:双组分环氧类树脂配比:主剂:硬化剂=1:1(重量比)特点:粘着力强,可保证切实密封,可在混凝土、石材等多种基材上使用。不垂

33、流:因此,在垂直面、水平面,倒吊面均可进行施工。强度高,抗压强度、抗拉、抗折、正拉粘着强度高,可抵抗灌注时的压力。3、 施工人员:选派具有熟练操作本项工艺能力的管理和操作人员。4、 主要的施工机具:注射筒容量为50ml,具有更换容易,操作简便的特点。通过加劲橡圈的加压作用,推动注射筒内的药剂进入裂缝。平角底座或直角底座将底座固定于裂缝线上,裂缝注射剂经由底座渗入裂缝。根据裂缝在结构中的位置分别采用:平面底座用于同一平面内裂缝的注射;直角底座用于转角处裂缝的注射。加劲橡圈每两条加劲橡圈的最大压力可达0.1MPa,根据裂缝的深度,宽度的差异,可通过使用条数的不同来控制灌注压力。5、 施工工序:依据

34、委托单位的要求,为了不影响屋面保温层的施工,先对屋面结平进行裂缝修补,再对二层结平和三层结平进行裂缝修补。表面处理:用钢丝刷沿裂缝走向清理宽约5cm范围的混凝土表面,使混凝土表面保持清洁。用锤子和钢钎凿除裂缝两侧的混凝土浮尘或砂粒,露出坚固的混凝土表面。用丙酮擦净表面的油污或其他杂质,再用吹风机吹去裂缝表面的浮尘或砂粒。在注射或封闭裂缝之前,要保持缝内干燥,必要时采用喷灯烘干。测量裂缝的宽度、长度,准备注射装置及材料用量。标注好底座位置,底座位置间距30-40cm。若裂缝较宽,底座间距可适当拉长。裂缝分岔处的交叉点应设底座,选择混凝土表面平整处设置底座,避开剥落部位,对于贯通裂缝,可在一侧布置

35、好底座,另一侧完全封闭。调好密封剂,搅拌均匀,用抹刀抹少许胶刮在底座底面的四周,将底座固定在混凝土上,固定时把底座中心对准裂缝。用调制好的混凝土密封剂将裂缝表面切实密封,尤其注意与底座衔接的地方,仔细检查密封性,以防注入的裂缝注射剂流失。密封完成后,让密封剂自然固化,形成完整的密封带,在固化过程中防止其接触水。封闭带固化后,进行压气试验,气压控制在0.2-0.4MPa,同时在封闭带及注浆口周围涂上肥皂水,如发现加压后有气泡出现,则说明出现气泡部位漏气,需再次封闭。按比例配制好裂缝注射剂,并将其注入注射筒。将注射筒固定在底座上,采用加劲橡圈加压的方式将注射筒内的裂缝注射剂注入裂缝。灌浆的压力为0

36、.06-0.08 MPa,并可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裂缝较长且在同一水平位置时,应将其分为多个工作段,在每个工作段内从左至右或从右至左逐一安装注射筒。裂缝位置有高低时,应由低向高逐一安装注射筒。在注射筒内裂缝注射剂快用完时需尽快更换注射筒,以尽量减少空气的渗入,避免形成假饱和现象。另外,在注射过程的后阶段应增加加劲橡圈的数量,以保证持续压力。使用后的注射工具随时放入盛有丙酮或乙醇的容器,需反复清洗,除去残余的胶,再用清水漂洗、晾干。待注入混凝土的注射剂硬化后,撤去注射筒和底座,并将修补后的裂缝表面打磨平整。对于裂缝宽度fw0.3mm或裂缝深度较深的裂缝,为达到良好的修补效果,可以采用凿槽

37、嵌补法进行修补。用铁锤和钢钎混凝土裂缝凿一条“V”形槽,槽宽与深度根据现场实际裂缝的深度和有利于封缝来确定,凿槽时先沿裂缝打开,再向两侧加宽,凿完后用钢丝刷及压缩空气将混凝土粉尘及碎粒清除干净。槽口外侧混凝土表面同样凿毛并清理干净,同时槽口内必须保持干燥,以免影响封闭效果。采用环氧树脂结构胶对裂缝进行修补封闭。在凿槽的过程中,应注意不得损坏结构构件中的钢筋。第五章 主要的施工质量验收要求及检查方法一、隐蔽检查及要求序号分项工程隐蔽检查项目隐蔽检查要求备注1混凝土构件截面积增大工程界面剂及涂刷结构界面胶质量原构件混凝土界面打毛,修整后没有漏剔除的松动石子、浮砂,以及漏补的裂缝和漏清除的其它污垢,

38、按设计要求涂刷界面胶新增钢筋(包括植筋)的品种、规格、数量和位置设计及相关规范要求新增钢筋或植筋与原结构的连接构造及焊接质量焊接在注胶前完成;焊接部位距离注胶孔顶面不应小于15d,且不小于200mm植筋质量焊接在注胶前完成;焊接部位距离注胶孔顶面不应小于15d,且不小于200mm预埋件规格、位置设计及相关规范要求2局部置换构件混凝土工程界面处理及结构界面胶(剂)涂刷质量原构件混凝土界面打毛,修整后没有漏剔除的松动石子、浮砂,以及漏补的裂缝和漏清除的其他污垢;按设计要求涂刷界面胶补配筋和原钢筋连接方式及质量设计及相关规范要求补配钢筋或箍筋品种、级别、规格、数量、位置等。设计及相关规范要求3粘贴碳

39、纤维布工程界面处理经清理后的混凝土表面洁净,干燥;修整后的骨料新面加固粘贴部位表面平滑,无棱角;粘预成型板时用工业丙酮酸擦拭粘贴面胶液质量胶液色泽均匀,无结块,无气泡,无污染物混入,初凝度符合规范要求碳纤维布剪裁碳纤维布按设计尺寸剪裁,无折痕序号分项工程隐蔽检查项目隐蔽检查要求备注3粘贴碳纤维布工程粘贴质量胶液充分浸渍碳纤维布且碳纤维布的铺层均匀压实,无气泡产生,无空鼓现象产生4混凝土裂缝修补工程原结构界面处理在裂缝两侧100mm范围内原构件表面打磨至露出坚实的骨料新面,检查无油污后用压缩空气清理干净;修补方法及施工质量见“粘贴碳纤维布工程”内容;压力灌注法注胶或浆料修补裂缝修补胶的品种、型号

40、、及进场复验报告以及所配制胶液的初始粘度;注胶质量(压力控制;应从下到上顺序进行;在注胶压力下,上部注胶嘴有胶流出或在注胶液适用期内,吸胶率小于0.05L/min)5植筋工程界面处理孔洞清理干净,无粉尘,干燥;孔壁完整无裂纹;所用钢筋无未打磨干净的旧锈和新锈植筋位置设计及规范要求,并应放线确定注胶质量胶液色泽均匀,无结块,无气泡,无污染物混入,注胶时空气全部排除植筋焊接质量焊接在注胶前完成,焊接部位距离注胶孔顶面不应小于15d,且不小于200mm二、注胶或注浆施工质量验收要求及检查方法主控项目1、注胶(或注浆)设备及其配套装置在注胶(或注浆)施工前应按该产品标准规定的技术指标进行适用性检查和试

41、运作安全检查。其检验结果应合格。检查数量:每检验批一次。检验方法:按产品标准出厂检验的规定执行。2、灌注用结构胶粘剂应经试配,并测定其初粘度;对结构构造复杂工程和夏 季施工工程还应测定其适用期(可操作时间)。若初粘度超出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550-2010)及产品使用 说明书规定的上限,应查明其原因;若属胶粘剂的质量问题,应予以更换,不得 勉强使用。对气温异常的夏季工程,若适用期达不到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550-2010)表 的要求,应 采取措施降低施工环境气温;对结构构造复杂工程,宜改用其他优质结构胶粘剂。3、灌注干式外包钢缝隙用的注浆料,应按规范

42、进行试配和检验。检查数量:同一批号胶粘剂不少于一次。 检验方法:按规范试验方法进行试配和检验。 4、对加压注胶(或注浆)全过程应进行实时控制。压力应保持稳定,且应始 终处于设计规定的区间内。当排气孔冒出浆液时,应停止加压,并以环氧胶泥堵 孔。然后再以较低压力维持 10min,方可停止注胶(或注浆)。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监控记录。 一般项目 1、 注胶(或注浆)施工结束后,应静置 72h 进行固化过程的养护。养护期间, 被加固部位不得受到任何撞击和振动的影响。养护环境的气温应符合灌注材料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规定。若养护无误,仍出现固化不良现象,应由该材料生产厂家承担责任。检查

43、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养护记录。三、纤维材料(碳纤维)粘贴施工质量验收要求及检查方法主控项目 1、浸渍、粘结专用的结构胶粘剂,其配制和使用应按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规 定进行;拌合应采用低速搅拌机充分搅拌;拌好的胶液色泽应均匀、无气泡;其 初粘度应符合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550-2010)表 的要求;胶液注入盛胶容器后,应采取措施防止水、 油、灰尘等杂质混入。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并对照产品使用说明书检查配制记录、测定初粘度记录及 施工记录。2、纤维织物应按下列步骤和要求粘贴: 按设计尺寸裁剪纤维织物,且严禁折叠;若纤维织物原件已有折痕,应 裁去

44、有拆痕一段织物; 将配制好的浸渍、粘结专用的结构胶粘剂均匀涂抹于粘贴部位的混凝土 表面; 将裁剪好的纤维织物按照放线位置敷在涂好结构胶粘剂的混凝土表面。 织物应充分展平,不得有皱褶; 沿纤维方向应使用特制滚筒在已贴好纤维的面上多次滚压,使胶液充分 浸渍纤维织物,并使织物的铺层均匀压实,无气泡发生; 多层粘贴纤维织物时,应在纤维织物表面所浸渍的胶液达到指干状态时 立即粘贴下一层。若延误时间超过 1h,则应等待 12h 后,方可重复上述 步骤继续进行粘贴,但粘贴前应重新将织物粘合面上的灰尘擦拭干净; 最后一层纤维织物粘贴完毕,尚应在其表面均匀涂刷一道浸渍、粘结专用的结构胶。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

45、方法:由监理人员负责检查,并签字确认无误。一般项目 1、纤维织物可采用特制剪刀剪断或用优质美工刀切割成所需尺寸。织物裁 剪的宽度不宜小于 100mm。 纤维复合材胶粘完毕后应静置固化,并应按胶粘剂产品说明书规定的固化 环境温度和固化时间进行养护。当达到 7d 时,应先采用 D 型邵氏硬度计检测胶层 硬度,据以判断其固化质量,并以邵氏硬度 HD70 为合格。然后进行施工质量检 验、验收。若邵氏硬度 HD70,应揭去重贴,并改用固化性能良好的结构胶粘剂。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用 D 型邵氏硬度计检测硬度。 施工质量检验主控项目1、纤维复合材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质量可用锤击法或其他有效探测

46、法进行 检查。根据检查结果确认的总有效粘结面积不应小于总粘结面积的 95%。 探测时,应将粘贴的纤维复合材分区,逐区测定空鼓面积(即无效粘结面积); 若单个空鼓面积不大于 10,000mm2,允许采用注射法充胶修复;若单个空鼓面积 10,000mm2,应割除修补,重新粘贴等量纤维复合材。粘贴时,其受力方向(顺纹方向)每端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 200mm;若粘贴层数超过 3 层,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 300mm;对非受力方向(横纹方向)每边的搭接长度可取为 100mm。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检查检测报告及处理记录。一般项目1、纤维复合材粘贴位置,与设计要求的位置相比,其中心线偏差不应大于 1

47、0mm;长度负偏差不应大于 15mm。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钢尺测量。四、压力注浆法施工质量验收要求及检查方法主控项目1、采用压力灌注法注入低粘度胶液或注浆料修补混凝土、砌体裂缝时,应 根据裂缝宽度、深度和内部情况,选用定压注射器自动注胶法或机控压力注浆法。 其选择应符合下列原则:当混凝土或砌体的水平构件和竖向构件中,有宽度为 0.05mm1.5mm,深度 不超过 300mm 的贯穿或不贯穿裂缝时,宜采用定压注射器注胶法施工。注 射器安装的方法和间距应符合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规定。这种方法所产生的压 力应不小于 0.2MPa。若压力过低,应改用其他产品。 裂缝宽度大于 0.5mm 且走向

48、蜿蜒曲折或为体积较大构件的混凝土深裂 缝,宜采用机控压力注胶;注入压力应根据产品使用说明书确定。 当裂缝宽度大于 2mm 时,以压力灌注法施工。 2、压力灌注装置的安装和试压检验应符合下列要求:注胶嘴(或注浆嘴)及其基座应按裂缝走向设置。针筒注胶嘴间距为100mm300mm;机控注胶(浆)嘴间距为 300mm500mm;同时尚应设在裂缝交叉点、裂缝较宽处和端部。注胶(浆)嘴基座之间的裂缝表面应采用封缝胶封闭。每条裂缝上还必须设置排气嘴。对现浇板裂缝,注胶(浆)嘴可设在板底,也可设在板面,但均应保证裂缝上下表面的密封;封缝胶固化后,应进行压气试验,检查密封效果;观察注胶(浆)嘴之间的连通情况。当

49、注胶(浆)嘴中气压达到 0.5MPa 时,若仍有不通气的注胶(浆)嘴,则应重新埋设注胶(浆)嘴,并缩短其间距。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封缝胶泥固化后立即进行压气试验。沿封缝胶泥处涂刷皂液,从注胶(浆)嘴压入压缩空气,压力取等于注胶(浆)压力,观察是否有漏气的气泡出现。若有漏气,应用胶泥修补,直至无气泡出现。3、施工前应复查裂缝修补胶(浆)液的品种、型号及进场复验报告,以及所配制胶(浆)液的初始粘度。若拌合胶(浆)液时,发现有突然发热变稠的现象,应弃用该批胶(浆)液。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4、注胶(浆)压力控制与注胶(浆)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注胶(浆)压力应按产品使用说明书进

50、行控制; 压力注胶(浆)作业按从下到上的顺序进行; 注浆过程中出现下列标志之一时,即可确认裂缝腔内已注满胶(浆)液, 可以转入下一个注胶(浆)嘴进行注胶(浆),直至注完整条裂缝:(1)在注胶(浆)压力下,上部注胶(浆)嘴有胶(浆)液流出;(2)在胶(浆)液适用期内,吸胶(浆)率小于 0.05L/min。一般项目1、当上部注胶(浆)嘴或排气嘴有胶(浆)液流出时,应及时关闭上部注 胶(浆)嘴,并维持压力 1min2min。待缝内的胶(浆)液初凝时,应立即拆除注胶(浆)嘴和排气嘴,并用环氧胶泥将嘴口部位抹平、封闭。施工质量检验胶(浆)液固化时间达到 7d 时,应立即采用下列方法之一进行灌注质量检验:

51、 1、超声波法(仅用于混凝土构件):当采用超声波探测时,其测定的浆体饱满度不应小于 90%。检查数量:见证抽测裂缝总数的 10%,且不少于 5 条裂缝。检验方法:按现行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有关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规程 CECS21的规定执行。2、取芯法(仅用于混凝土构件):随机钻取直径 D 不小于 50mm 的芯样进行检测。钻芯前应先通过探测避开钢筋;取芯点宜位于裂缝中部。检查芯样裂缝是否被胶体填充密实、饱满,粘结完整。如有补强要求,还应对芯样做劈拉强度试验;试验结果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50367 的要求。钻芯后留下的孔洞应采用掺有石英砂的结构胶填塞密实。检查数

52、量:每一检验批同类构件见证抽查 10%,且不少于 3 条裂缝;每条取芯样 1 个。检验方法:观察、检查修补胶固化 7d 的抗劈拉试验记录。3、承水法:仅适用于现浇楼板或围堰类构筑物。以承水 24h 不渗漏为合格。检查数量:按合同要求确定。检验方法:观察,并检查承水试验报告。五、植筋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要求及检查方法主控项目1、当采用自动搅拌注射筒包装的胶粘剂时,应选用硬包装产品,不得使用软包 装产品。其植筋作业应按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规定进行,但应经试操作。若试操作结果 表明,该自动搅拌器搅拌的胶不均匀,应予弃用。当采用现场配制的植筋胶时,应在 无尘土飞扬的室内,按产品使用说明书规定的配合比和工艺要求

53、严格执行,且应有专 人负责。调胶时应根据现场环境温度确定树脂的每次拌合量;使用的工具应为低速搅 拌器;搅拌好的胶液应色泽均匀,无结块,无气泡产生。在拌合和使用过程中,应防 止灰尘、油、水等杂质混入,并应按规定的可操作时间完成植筋作业。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 2、注入胶粘剂时,其灌注方式应不妨碍孔中的空气排出,灌注量应按产品 使用说明书确定,并以植入钢筋后有少许胶液溢出为度。在任何工程中,均不得 采用钢筋从胶桶中粘胶塞进孔洞的施工方法。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由监理人员跟班检查,一经发现应责令重新返工。 3、注入植筋胶后,应立即插入钢筋,并按单一方向边转边插,直至达到

54、规定的 深度。从注入胶粘剂至植好钢筋所需的时间,应少于产品使用说明书规定的适用期 (可操作时间)。否则应拔掉钢筋,并立即清除失效的胶粘剂;重新按原工序返工。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4、植入的钢筋必须立即校正方向,使植入的钢筋与孔壁间的间隙均匀。胶 粘剂未达到产品使用说明书规定的固化期前,应静置养护,不得扰动所植钢筋。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专人巡察、监理人员检查。 一般项目植筋钻孔孔径的偏差应符合表1的规定。钻孔深度及垂直度的偏 差应符合表2 的规定。表1:植筋钻孔孔径允许偏差(mm)钻孔直径孔径允许偏差钻孔直径孔径允许偏差14+1.02232+2.0+2.2+2.3+2

55、.4+2.5表2:植筋钻孔深度、垂直度和位置的允许偏差植筋部位钻孔深度允许偏差(mm)钻孔垂直度允许偏差(mm/m)钻孔垂直度允许偏差(mm)基础+20.0 5010上部构件+10.0 305连接节点+5.0 105注:当钻孔垂直度偏差超过允许值时,应由设计单位确认该孔洞是否可用;若需返工,应由施工单位提出技术处理方案,经设计单位认可后实施。对经处理孔洞,应重新检查验收。检查数量:每种规格植筋随机抽查 5%,且不少于 5 根。检验方法:量角规、靠尺、钢尺量测;重新钻孔时,尚应检查技术处理方案。施工质量检验1、植筋的胶粘剂固化时间达到 7d 的当日,应抽样进行现场锚固承载力检 验。检查数量:按建

56、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550-2010)附录 W 确定。检验方法:监理人员应在场监督,并检查现场拉拔检验报告。 2、对现场拉拔检验不合格的植筋工程,若现场考察认为与胶粘剂质量有关 且业主单位要求追究责任时,应委托当地独立检测机构对胶粘剂安全性能进行系 统的试验室检验与评定。其检验项目及安全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50367 的规定。检查数量:每一检验项目的试件数量应按常规检验加倍。检验方法: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50367 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六、灌浆施工质量验收要求及检查方法主控项目1、新增截面的受力钢筋、箍筋及其他连接件、

57、锚固件、预埋件与原构件连 接(焊接)和安装的质量, 检查数量、检验方法、灌浆工程的模板、紧箍件(卡具)及支架的设计与安装,除应遵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 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 列要求: 当采用在模板对称位置上开灌浆孔和排气孔灌注时,其孔径不宜小于100mm,且不应小于 50mm;间距不宜大于 800mm。若模板上有设计预留的孔洞,则灌浆孔和排气孔应高于该孔洞最高点约 50mm。当采用在楼板的板面上凿孔对柱的增大截面部位进行灌浆时,应按一次性灌满的要求架设模板,并采用措施防止连接处漏浆。此时,柱高不宜大于 3m,且不应大于 4m。若将这种方法用于对梁的增大截面

58、部位进行灌浆,则无需限制跨度,均可按一次性灌注完毕的要求架设模板。梁、柱的灌浆孔和排气孔应对称布置,且分别凿在梁的边测和柱与板交界边缘上。凿孔的尺寸一般为 60mm120mm 的矩形孔。2、新增灌浆料与细石混凝土的混合料,其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用于检查其强度的试块,应在监理工程师的见证下,按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550-2010)第 条的规定进行取样、制作、养护和检验。注:试块尺寸应为 100mm100mm100mm 的立方体。其检验结果应换算为边长为 150mm的标准立方体抗压强度,作为评定混合料强度等级的依据,换算系数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59、GB/T 50081 的规定采用。灌浆工艺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规定。灌浆料启 封配成浆液后,应直接与细石混凝土拌合使用,不得在现场再掺入其他外加剂和 掺合料。当将拌好的混合料灌入模板内时,允许用小工具轻轻敲击模板。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温度计检测,并检查施工记录。 日平均温度低于 5时,应按冬期施工要求,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灌浆工艺 的安全可行。浆体拌和温度应控制在 5065之间;基材温度和浆料入模温度 应符合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要求,且不应低于 10。 一般项目 1、混合料灌注完毕后,应按施工技术方案及时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并应 符合下列规定: 养护期间日平均温度不应低于 5;若低于 5,应按冬期施工要求,采 取保暖升温措施;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得采用负温养护方法,以确保灌浆工程的 养护质量。 灌注完毕应及时喷洒养护剂或塑料薄膜,然后再加盖湿麻袋或湿草袋。 在完成此道作业后,应按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550-2010)第 条的规定进行养护,且不得少于 7d。 应在养护期间,自始至终做好浆体的保湿工作;冬期施工,还应做好浆 体保温工作;保湿、保温工作的定期检查记录应留档备查。 检查数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