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老崇文与文明传承阅读答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156703520 上传时间:2022-09-27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1.3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敬老崇文与文明传承阅读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敬老崇文与文明传承阅读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资源描述:

《敬老崇文与文明传承阅读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敬老崇文与文明传承阅读答案(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敬老崇文与文明传承阅读答案敬老崇文与文明传承沈祖炜强化历史记忆、重视历史记载、尊重历史事实,乃是中华文明的优良传统。现代科学主义的张扬,强化了科技的能量,却在无形之中弱化了人文精神的追求。对某些城市来说,相应的后果还在于城市精神的流逝。有时,根据某种需要,随心所欲地解释历史的事情也比比皆是。与此相对应的是,承载历史记忆与城市精神的人,特别是一代又一代的老年人受到了忽视甚至遭到无情打击。如此这样,难道还有敬老崇文可言吗?敬老崇文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对历史与传统表示礼赞的一种文化。老者往往是文明的承继和传播的载体。不尊重老人的社会一定很肤浅、很冷漠。所以,我们说的敬老,是同尊重历史、尊重传统联

2、系在一起的。我们说的崇文,不仅仅是崇尚文史,而且是崇尚广义上的人文。中华民族一向把黄帝尊为人文始祖,把文明传播的边界列为夷夏之辨的标尺。生生不息的民族传统从来都是强调人文精神的,而人文精神的核心则是以人为本,是尊重人,尊重人的价值,尊重人的创造力。儒家所谓的仁者爱人,说到底也是这个意思。近代文明史说明,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是有前提的,那就是人的创造力的解放。在欧洲发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所激发的人文精神,曾经大大地解放了人的创造力。中国历史上的所谓太平盛世,也就是封建社会的繁荣期,都同文化发展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关联性。唐朝的开元盛世、汉代的文景之治、清代的康熙乾隆时期,都是如此。即使在所

3、谓乱世,如春秋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的繁荣同样催生了社会的大变革。社会进步需要文治武功,当今中国的和平发展要求强盛的国力,包括经济、军事实力等等,同样需要文化发展所体现的软实力。在此重要的历史关头,历史记忆将唤起民族的文化认同,一座城市所特有的城市精神可以激发出这个城市的创造力。凡此种种,都会转化为人民大众的人文精神,变成文明进步的推动力。中国人历来推崇读书明理通情达理。对这个理的领会和践行,就是明理和达理,常常同强化历史记忆和弘扬城市精神相一致。从历史记忆中汲取智慧,叫做以史为鉴;从城市精神中获得激励,叫做增强软实力。从中我们可以悟出许多道理,也会变得更加理性。唯有理性,才能体现道理、伦

4、理。这样的道理和伦理属于人文精神的范畴,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温家宝总理说:一个民族如果忘记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就不可能深刻地了解现在和正确地面向未来。只有加强文史研究、保存历史记忆、洞悉历史规律,才能鉴史知今、熔铸古今,开辟新的未来。我们宣传敬老崇文的理念,就是要更好地传承文明,续写中华民族的文明史。5下列关于敬老崇文的说法,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 敬老崇文就是要尊重老者和崇尚广义上的人文,是对历史与传统表示礼赞的一种文化。B. 敬老主要因为老者是文明的承继和传播的载体,因此它又同尊重历史和传统联系在一起。C. 崇文主要还是指一种人文精神,是社会发展的软实力,与产业革命和技

5、术革命关系不大。D. 民族传统中敬老崇文的核心则是以人为本,是尊重人,尊重人的价值,尊重人的创造力。6依据文中内容,对敬老崇文与文明传承关系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敬老崇文能够使一座城市的创造力激发出特有的城市精神,进而变成文明进步的推动力。B. 中国历史上,由于重视了敬老崇文才使得文化获得大发展,进而出现了所谓的太平盛世。C. 敬老崇文是一个社会传承人类文明的具体体现,也是社会不断走向更加文明的标志。D. 敬老崇文的目的是为了发挥老者的智慧和经验,特别是在文明传承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7.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弱化了人文精神,这种现象是社会发展不可避免的事情。B.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极大地促进了欧洲近代的产业革命和技术革命的进步。C. 一座城市特有的城市精神可以转化为大众的人文精神,从而推动城市的建设和发展。D. 人文精神范畴中的道理和伦理是我们这个社会新时期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参考答案5. B6. C7. A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