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创新

上传人:muj****520 文档编号:156699782 上传时间:2022-09-2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78.6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创新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创新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创新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创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创新(1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阶段工作报告062711187-94中央电教馆“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重点课题区域互动促进进全省基础教教育信息化均均衡发展行动动研究的子子课题常熟市实验中学学 朱永发执笔笔一、 课题的提出教育部在关于于在中小学普普及信息技术术教育的通知知中指出:“信息技术术与其他学科科教学的整合合,要求广大大教师在其他他学科的教学学中广泛应用用信息技术手手段并把信息息技术教育融融合在其他学学科的学习中中。各地要积积极创造条件件,逐步实现现多媒体教学学进入每一间间教室,积极极探索信息技技术教育与其其他学科教学学的整合,努努力培养学生生的创新精神神和实践能力力,促进中小

2、小学教学方式式的根本性变变革。”我校是江苏省现现代教育技术术实验学校、苏苏州市教育信信息化示范学学校。在“十五”期间承担了了江苏省教育育学会现代教教育技术专业业委员会和江江苏省电化教教育馆批准设设立的江苏省省“十五”现代教育技技术研究课题题招标课题数数字化校园建建设的研究,我我们采用了行行动研究法经经过四年时间间的研究,完完成了数字化化校园基础设设施建设,实实现了多媒体教学学进入每一间间教室。教学资源初初步形成规模模,为教务管管理、教学应应用提供了支支撑。在建设设的基础上,课课题组人员还还重视应用与与研究,各学学科度开展了了信息技术与与课程整合的的实践与研究究,实验教师师形成了一部部分研究成果

3、果,部分作品品在各级各类类评比中屡屡屡获奖或者在在出版物上发发表。其中有有两个网络课课件分别获全全国一、二等等奖;学摄摄影获全国国专题网站二二等奖;两篇篇论文分别获获全国、省三三等奖;一个个教学案例获获大市一等奖奖;10篇文文章在出版物物上发表。并并于20055年3月311日由江苏省省教育学会现现代教育技术术专业委员会会和省电教馆馆组织专家到到校进行验收收结题。为了了进一步巩固固研究成果,进进一步丰富“数字化校园园”的内涵,真真正把建成的的数字化校园园环境创新应应用,使数字字化校园建设设真正成为学学校教育教学学发展的亮点点。所以我们们进行信息技技术环境下教教学模式和教教学方法的创创新研究。二、

4、课题的价值值建构主义学习理理论认为,意意义建构是学学习的目的,它它要靠学生自自觉、主动去去完成。教师师和外界环境境的作用都是是为了帮助和和促进学生的的意义建构。信息技术由于能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能提供图文声并茂的多重感官综合刺激(有利于学生更多更好地获取关于客观事物规律与内在联系的知识),还能按超文本方式组织与管理各种教学信息和学科知识(有利于发展联想思维和建立新旧概念之间的联系),因而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即对学生关于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是非常有利的,也是其它媒体或其他教学环境无法比拟的。信息技术在教育育中的应用是是为学生和教教师

5、创造一个个现代化的生生存环境,其其目的是为了了提高学生和和教师的生活活质量,促进进人的全面发发展。强调教教育信息化“以以人为本”,突突出“学生和和教师的生活活质量”,站站在生命的层层次上研究和和处理教育信信息化的各个个要素。计算算机和网络在在教学中的应用,需需要从过去更更多地关注电电脑,转向关关注人脑,着着眼于为师生生创造一个充充满生命活力力的信息化学学习环境。所以我们对对信息技术环环境下教学模模式和教学方方法的创新研研究是符合建建构主义学习习理论的。三、研究的方法法我们对信息技术术环境下教学学模式和教学学方法的创新新研究方法是是行动研究法法,学者卡尔尔与凯米斯(carr, Kemmis,19

6、86)所界定的定义:“行动研究是在社会情境中(包括教育情境),自我反省探究的一种形式,参与者包括教师、学生、校长等人,其目的在促发社会的或教育实践的合理性及正义性、帮助研究者对实践工作的了解、情境(或组织内)之实践工作能够付之实施而有成效。”行动研究法认为为行动研究的的根本目的不不是为了理论论的发现以及及推广普及,而而是为了实践践本身的改进进。它把解决决问题放在第第一位,强调调问题来自实实践中,在实实践中解决问问题。行动研研究强调解决决问题的实践践者必须意识识到所进行研研究的重要性性,这种研究究的动力来自自实践者本人人。通过实践践者的研究和和对自己实际际工作的反思思,不断提高高行动质量,改改进

7、实际工作作。本课题于20006年2月开开始启动,有有二位副校长长直接参与课课题研究,这这样保证了课课题研究的经经费,并可以以协调各部门门之间的关系系和开展课题题研究进行业业务指导。信信息中心主任任担任课题组组负责人,全全面负责课题题研究工作。由由各学科骨干干教师,组成成课题组研究究人员,信息息技术老师对对课题研究进进行技术支撑撑,分工明确确,各司其责责。每年制定定一次研究计计划和做好年年度小结,定定期召开课题题组成员会议议(每年23次),及及时收集课题题研究成果和和反思阶段工工作的经验和和教训,在实实践中解决问问题,不断提提高研究质量量。四、阶段研究主主要成果 经过过三年的课题研研究,我们根据

8、上上级的要求和和结合本校实实际,依托学学校优越的信信息技术环境境,(附网络络拓扑图)着着眼于教师、学学生的各方面面素养的提高高,不断增强强广大教师和和学生信息化化意识和开发发广大教师和和学生信息技技术应用创新新的能力。促促进了教育教教学质量的提提高,收到了了良好的效益益。一部分教教师和学生取取得了较好的的成绩,在各各级各类论文文、课件、教教案、科技活活动等获奖。其其中国家级的的有徐晨老师的论文利利用有利环境境,促进专业业成长谈新课改改下信息技术术教师专业发发展荣获中中国教育学会会中国教育育学刊举办办的“中国教育实实践与研究论论坛”征文评比大大赛一等奖等等8项;江苏苏省级的有邓辉老师的消化化系统

9、课在在2007年年江苏省初中中生物教学优优秀课评比中中获二等奖等等14项;苏苏州市级的有有我校英语团团队(张明亚亚、奚建新、邹邹惠云)在22007年苏苏州市教师教教育技术能力力竞赛暨十佳佳网络教学团团队评比活动动中获初中组组一等奖并获初中组十十佳网络教学学团队等14项;常常熟市级的有有丁方老师的传媒媒的发展在在2006年年常熟市中学学信息技术与与课程整合评评优课中获一一等奖等222项。(详见见附表:阶段研究主主要成果一览览表)五、小结与反思思1、课题研究促促进了师生创创新精神和创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即创创造新事物、新新思想、新观观念的自信心心、坚持力、探探索精神和对对自己所从事事的教育事业业的无

10、限热爱爱的品质,是是创造力的源源动力,决定定了人们对创创造寄予无限限的希望。创新能力,即教教师解决教育育教学模式和和方法的求异异性、新颖性性和高效性,它它是各种能力力的复合体。一一般来说,创创新能力是由由创造性地确确定教育教学学目标的能力力,创造性地地解决问题、分分析问题和总总结问题的能能力等因素构构成的。传统的教育是一一种守成性、维持性的教教育,创新教教育一方面牢牢固地系统掌掌握科学知识识,同时以展展创新能力。创创新教育要求求这种新型同同时发展创新新能力。创新新教育要求这这种新型的教教育具有高效效率和高效益益,信息技术具备备大容量的教教学信息储存存和多样化的的教学信息显显示,运用信信息技术,

11、能能够实现教育育信息源一定定时间内大量量高速率地传传输,同时映映象的切换伴伴随着声像,生生动形象,富富有趣味性。信息技术不仅显示出教育内容的创新,更在教育界的实践过程中体现了创新教育思想,解决了传统教育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如科学研究的量化过程,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内在联系和运动变化的情况,解决问题的思维展示过程,动画实验等虚拟现实仿真教学,通过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的演示,在动态中观察,使问题的结论迅速形象地展示,提高了教学速度的同时,使问题的解决具有准确性和深刻性。这些教育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学生认知的学习情景,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有利于培养思维能力。例如:丁方老师在讲授第二次

12、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时,课件以电影中火烧圆明园一场戏开始:从富丽堂皇的“万园之园”到大水法遗迹。人类文明的伟大结晶在冲天火光中化为残垣断壁这是怎么了?又是为什么?教师在短短的两分钟里,营造历史氛围,激发学生情感体验。圆明园,是被雨果称为“人类史无前例的惊人杰作”,中国所谓“康乾盛世”的能工巧匠几代人的成果,这使学生感到喜。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清之精华在圆明园”,看到中国的圆明园被毁,这使学生感到悲。然而圆明园被谁毁?英法联军。这使学生感到怒。然而圆明园为什么被毁?英法联军的借口是因为双方换约过程的冲突,而圆明园是皇家园林。他们要惩罚的是咸丰皇帝。这使学生

13、感到哀。今天象圆明园这样奇迹应该是全人类共同的财产。毁灭圆明园就是在毁灭世界文明!但其背后的原因呢?邓小平说过:“落后就要挨打!”此时无声胜有声。这就是老师精心设计,巧妙安排的开场白。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眼光,“吊足了胃口”,使学生欲罢不能。这为本课内容的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然后老师可以层层剥笋,润物无声中达到教学目标。另外,资源的共共享、信息的的广泛性和信信息显示的多多样性,教学学过程的及时时反馈以及多多种教育媒体体的综合利用用,使知识结结构更加清晰晰,提高了教教育的效果。教教育的质量不不仅体现在教教育内容和教教育过程,必必须经过教育育过程才能实实现。信息技术大大大地扩展了教教育过程的内内涵

14、外延。从从而达到促进进师生创新精精神与创新能力的目目标。例如我我校化学组的的老师由主备备课收集资料料制作课件,其其他老师集思思广益充实课课件内容,制制作了一整套套化学教学的的课件,然后后全体化学老老师资源共享享,教学质量量不断提高,我校的化学中考成绩始终名列前茅。2、课题研究促促进了信息技技术与学科教教学的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程整合改改变教学结构构 北京师范范大学现代教教育技术研究究所何克抗教授认认为,信息技技术与课程整整合的本质与与内涵是要求求在先进的教教育思想、理理论,尤其是是主导主主体教学理论论的指导下,把把计算机及网网络为核心的的信息技术作作为促进学生生自主学习的的认知工具与与情感激励工

15、工具、丰富的的教学环境的的创设工具,并并将这些工具具全面应用到到各学科教学学过程中,使使各种教学资资源、各个教教学要素和教教学环节,经经过整理、组组合、相互融融合,在整体体优化的基础础上产生聚集集效应,从而而促进传统教教学方式的根根本变革,也也就是促进以以教师为中心心的教学模式式与教学方法法的变革。 我校老师人手一一台笔记本电电脑,大部分分老师都能使使用Wordd来制作教案案、制作讲义义、出测验题题;使用PoowerPooint制作作教学内容的的课件进行上上课;利用因因特网搜寻相相关教学主题题的资源并作作整理分类,形形成自己的教教学材料资源源库;或使用用网页编辑软软件如FroontPagge和

16、DreeamWeaaver来制制作自己的专专题网站(目前有有十个)进行行网络课堂教教学并向课外外延伸。还整整理资源并提提供分享,这样不但自自己下次准备备类似的课程程内容时可以以事半功倍,而而且校园网的特性性,也可以让让其他教授相相同课程的教教师有丰富的的资源参考使使用。实践表明,信息息技术与学科科教学的整合合,教育技术术在课堂教学学中的应用,不但应用了计算机、网络、课件或网络探究等新型教学模式,而且能够使教师、学生更清晰地认识教育信息化的目的和意义,科学地调整实施教育信息化的策略,使教育信息化真正服务于促进学习,提高师生的教与学的质量。3、课题研究的的反思和今后后的设想我们工作做得得很多,但理

17、理论学习不够够,今后要加加强教育理论论、教育技术术研究理论学习,使研究工工作有指导、有有方向,少走走弯路。有些师生由于于升学压力过过大,信息技技术掌握得不不够,制约了了信息技术环环境下教学模模式与教学方方法的研究。我们通过课题题的研究资料料积累很多,但但缺乏科学的的管理,今后后要加强资料料的归类做好好便捷检索工工作,使现有有研究成果发发挥最大作用用。鉴于上述问题,我我们继续要认认识到课题研研究必要性和和重要性,继继续加强教师师的信息技术术教育理论和和技术的培训训,促进教师专专业化发展。继续深入扎扎实的开展信信息技术环境境下教学模式式与教学方法法的创新研究,促促进学校教育育教学信息化化。为整个社

18、社会信息化培培养后备力量量作出更大的的贡献。加强强课题过程管管理,及时把研究究资料收集整整理,充实课课题网站,争争取更多的研研究成果迎接接专家们验收收。 2009.3课题阶段研究成成果2006.2-22009.22国家级:1、2006.2 我校蒋蒋雯老师的论论文信息技技术课堂教学学语言要求在在中国教育育与教学22006年第第3卷第4期期上发表,该该论文被该刊刊学术评审委委员会评审为为优秀论文一一等奖。2、2006.7 夏梅芳芳在“首届全球EET学术峰会会2006”信息技术与与学科整合说说课评比活动动中荣获一等等奖。3、2006.7 蒋雯的的数字化校校园建设的研研究网站在在“2006全全国中小学

19、特特色教育主题题网站展评活活动”中荣获网站站评选二等奖奖暨特色教育育主题网站。4、2007.4 朱永发发数字化校校园建设的研研究研究报告告论文在中中国名优校长长创新全书评评奖中获一等等奖,并录用用出版。5、2007.6 徐晨的的论文利用用有利环境,促促进专业成长长谈新课改改下信息技术术教师专业发发展荣获中中国教育学会会中国教育育学刊举办办的“中国教育实实践与研究论论坛”征文评比大大赛一等奖。6、2007.6 蒋雯在在第十二届全全国中小学生生绘画、书法法作品比赛中中获电脑绘画画类指导工作作二等奖。附:学生在第十十二届全国中中小学学生绘绘画、书法作作品比赛中卢婷二等奖、梅梅雅婷二等奖奖。7、200

20、7.7 蒋雯的的论文运用用现代教育技技术实施创新新教育的氛围围被中国国教育改革与与教学研究杂杂志录用,并并获一等奖。8、2008.5 张明亚亚的论文新新课程下中学学信息技术课课程中的探究究性学习及注注意点在“中小学信息息技术优秀论论文及教案评评选”活动中荣获获二等奖,并并入编20008中小学学信息技术优优秀论文与教教案选省级:1、2006.5 丁方的的传媒的发发展获第四四届苏州市信信息技术与课课程整合优秀秀课评比中学学组二等奖。2、2006.7 蒋雯指指导郑纯在22006年江江苏省中小学学电脑制作活活动应用竞赛赛中获初中组组二等奖。3、2007.1 二000六年江苏省省中学数学优优秀教研成果果

21、评选活动张张建良通过过网络延伸与与学生交流二二等奖。4、2007.4 徐晨的的信息技术术课堂教学情情境创设浅谈谈在“DELL杯杯”第五届江苏苏省现代教育育技术教学论论文、方案及及课件评比中中获初中组论论文类三等奖奖。5、2007.4 朱永发发老师在江苏苏省第十四届届青少年科技技模型竞赛活活动中被评为为活动优秀科科技辅导员附:朱永发、徐徐晨老师辅导导学生获奖江江苏省第144届青少年科科技模型竞赛赛活动投篮机器人:温温李延 一等奖张本本骞 、 二等奖、叶叶敏超 二等奖 赵凌洋 三等奖 足球机器器人:邹戴晓晓 三等等奖、张佳汇汇 三等等奖、顾 磊 三三等奖6、2007.8 二000七年课改优优秀论文

22、评比比活动徐 晨新课标标下信息技术术教学如何培培养学生的信信息素养优优秀论文。7、2007.11 邓辉辉的人体的的激素调节获获二00七年年江苏省优秀秀教学案例三三等奖8、2007.12 邓辉辉的消化系系统课在22007年江江苏省初中生生物教学优秀秀课评比中获获二等奖。9、2008.11 我校校被评为创建建教育部教教育管理信息息化标准应应用示范区先先进学校10、20088.3 徐晨晨的论文谈谈新课改下信信息技术教师师专业发展获获2007年年江苏省优秀秀教育论文二二等奖11、20088.8 20008年江苏苏省课改优秀秀教育论文评评比 二等奖:蒋 雯信息息技术课程改改革的思考12、20088.10

23、 徐徐晨的数据据的筛选获获二00八年年江苏省优秀秀教学案例三三等奖13、20088.5 江苏苏省第十五届届青少年科技技模型(军舰舰拼装)竞赛赛活动: 初中组组 二等奖奖:钱亦翔 三等奖:钱钱子安、殷梓梓勋指导教师:蒋雯雯、张明亚14、20088.6 江苏苏省第十五届届青少年科技技模型竞赛 投篮机机器人:第一一名 支宇宇航 第第二名 秦秦阳光、祁志志豪 第第三名 朱朱经炜、唐学学范 足球机机器人:第一一名 苏 健指导教师:蒋雯雯、张明亚苏州级:1、2006.2 苏州市市第二十三届届化学教学年年会交流论文文夏梅芳对初中中化学新教材材实验改革的的思考和探索索一等奖;徐文琴信息技技术应用于化化学教学的

24、初初探一等奖;徐步田信息技技术与中学化化学课程整合合实践活动的的体会三等等奖;盛培红浅议化化学教师在信信息技术中对对学生的引导导三等奖;2、2006.10 蒋雯雯被评为苏州州市教育信息息化先进个人人。3、2006.10 邓辉辉消化系统统课获苏州州市教育科学学研究院20006年中学学生物评优活活动初中组一一等奖。4、2006.12 徐晨晨在20066年苏州市第第三届中学信信息技术优秀秀课评比中获获初中组二等等奖。5、2007.6 孙霞执执教的新闻闻专题一课课荣获“苏州市第五五届信息技术术与课程整合合优秀课评选选活动”二等奖。2008.1 张暐的论文文网络对初初中学生的影影响在20007年苏州州市

25、教育学会会中学数学教教学分会的论论文评审中被被认定为交流流论文6、2007.7 22007年苏苏州市中小学学生信息技术术应用素质竞竞赛 初中中组:郑 纯 一一等奖 指导导教师:朱永永发 陶 微微 二等等奖 指导教教师:蒋雯 吴沁祺 三等奖奖 指导教师师:蒋雯 王莹姿 三等奖奖 指导教师师:蒋雯 王怡嘉 三等奖奖 指导教师师:朱永发7、2007.12 沈沈嘉骏在20007年苏州州市”星海杯”中小学生科科技模型制作作竞赛活动中中两栖动力组组个人二等奖奖。8、2007.12 徐晨晨的论文利利用有利环境境,促进专业业成长谈新课改改下信息技术术教师专业发发展在20007年度苏苏州市教育技技术研究论文文评

26、比中获一一等奖。9、2008.1 我校英英语团队在22007年苏苏州市教师教教育技术能力力竞赛暨十佳佳网络教学团团队评比中获获初中组十佳佳网络教学团团队。10、20088.1 我校校英语团队(张张明亚、奚建建新、邹惠云云)在20007年苏州市市教师教育技技术能力竞赛赛暨十佳网络络教学团队评评比活动中获获初中组一等等奖。11、20088.1 苏州州市教育科研研优秀论文评评比蒋雯信息技术术课程教学中中的活动设计计研究三等等奖。12、20088.4 苏州州市教育学会会二00七年年优秀教案评评选徐 晨数据据的筛选 二等等奖张明亚WORRD中表格制制作与数据规规划三等奖奖13、20088.11 常常熟实

27、验中学学校园网网网站在第二届届苏州市优秀秀教育网站评评比中获教育育门户网站类类一等奖常熟级:1、2006.2 朱永发发主持的课题题“数字化校园园建设研究”在常熟市“十五”教育科学研研究优秀成果果评奖中获二二等奖。2、2006.5 丁方的的传媒的发发展在20006年常熟熟市中学信息息技术与课程程整合评优课课中获一等奖奖。3、2006.8 2006年年常熟市中小小学课件论文文评比结果:信息技术论文:吴庆丰对对信息技术与与物理新课程程整合的一些些探讨二等等奖;多媒体课件:吴吴庆丰声音音一等奖; 丁丁 方传传媒的发展二二等奖。4、2006.12 常熟熟市初、高中中学校信息技技术青年教师师评优课决赛赛:

28、初中组:一等奖奖 徐 晨5、2006.12 22006年常常熟市中学教教师信息技术术与课程整合合评优课比赛赛一等奖: 孙霞霞 初一一语文七颗颗钻石。6、2006.8 朱永发发被命名为常常熟市第六批批教育科研学学术带头人。7、2007.5 常熟市市首届青少年年科技节科学幻想电电脑绘画比赛赛 陈 玥太空漫漫步二等奖奖 指导导老师:徐晨晨8、2007.12 常熟熟市首届青少少年科技创新新大赛:科学幻想画:瞿瞿乃隽海底底之城初中中组一等奖 指导老师师:卓 佳佳 顾凌枫新新世界初中中组二等奖 指导老师师:顾君瑜、顾顾建平张 求太空空火车站初初中组优秀奖奖指导老师:顾君瑜、顾建建平拱桥模型制作:胡晨迪、孙

29、孙子豪 三等等奖 指导导老师:吴庆庆丰9、2007.12 我校校被命名为常常熟市科技教教育特色学校校。10、2、20008.1 我校获20007年度常常熟市中小学学生键盘操作作比赛中学组组团体二等奖奖。11、20088.1 22007年度度常熟市中小小学生键盘操操作比赛中学学组 个个人一等奖:李颖佶、倪倪雨婷 个个人二等奖:平荪艺12、20088.1 2007年常常熟市现代教教育技术论文文评比 中学组 一等奖:徐徐 晨利利用有利环境境促进专业成成长 蒋 雯雯运用现代代教育技术实实施创新教育育的氛围 二等等奖:陶剑华华数字化教教学环境的实实践与探索三等奖:张明亚亚信息技术术与课程整合合雏论13、

30、20088.1 我校校被评为20007年常熟熟市中小学教教师远程非学学历教育先进进学校。14、20088.1 20007年度常常熟市中小学学教师远程非非学历教育活活动优秀学员员:倪绍棠、田田心馨、卓佳佳、季叶红、王王蕾、宋韧、吴吴庆丰、陆晓晓丹、薛梅、周周玮贤、沈燕燕15、20088.1 20007年度常常熟市中小学学教师远程非非学历教育“远程学习伴伴我行”征文活动中中获优秀奖吴庆丰远程学学习伴我行钱 维远程程学习伴我行行范 沩远程程学习伴我行行蒋 雯远程程学习伴我行行季叶红远程学学习伴我行殷 歌远程程教育学习心心得许 欢远程程学习伴我行行张 暐远程程学习伴我行行周玮贤远程学学习伴我行16、2

31、0088.1 常熟熟市20077年中学信息息技术与课程程整合优秀课课评比 一等奖:许 科 初三物理理变阻器二等奖:徐文琴琴 初三化化学铁的冶冶炼合金17、20088.7 秦阳阳光在“奥运在心中中”2008年年“我爱祖国海海疆”苏州市青少少年航海模型型竞赛中获中中学组电动遥遥控快艇项二二等奖18、20088.12 周周沁心的“理想家园”在常熟市第第二届青少年年科技创新大大赛中获科学学幻想画三等等奖19、20099.2 我校校被评为20008年常熟熟市中小学教教师远程非学学历教育先进进学校20、20099.1 22008年度度常熟市中小小学教师远程程非学历教育育优秀学员:刘英、顾洁洁、蒋雯、陈陈建平、薛梅梅、李艳、冯冯新21、20099.1 第第二期常熟市市中小学教师师“远程学习伴伴我行”征文比赛 二等奖:蒋蒋 雯远远程教育学习习心得 三等奖:殷殷 歌远远程教育伴我我行22、20099.1 22008年中中小学生键盘盘操作比赛 二等奖:周周洽、庞宇洋洋 三等奖:汤汤嘉豪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