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 第1篇 第一讲 声现象课件1.ppt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5668920 上传时间:2020-08-28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17.08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考物理 第1篇 第一讲 声现象课件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中考物理 第1篇 第一讲 声现象课件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中考物理 第1篇 第一讲 声现象课件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 第1篇 第一讲 声现象课件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 第1篇 第一讲 声现象课件1.ppt(4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物理,第一讲声现象,四川专用,1(2016南充1题2分)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 C在中考期间,考场周围的建筑工地停止施工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B,2(2016广元1题3分)近年来,不少地区地震频发,强烈的地震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关于地震时产生的地震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震波主要是超声波 B地震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地震波是由震源振动产生的 D地震波都可以被人耳听见,C,3(2016乐山2题2.5分)声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下面事例中,主要利用声传递“能

2、量”的是( ) A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C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D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D,4(2015成都A卷2题2分)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出声音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这说明( ) A发出声音的音叉在振动 B超声波具有能量 C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响度会变大 D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速度会变小,A,5(2015广安7题1.5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频率高低决定声音的音色 C汽车禁止鸣笛,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B超”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能量,A,6(2

3、015资阳1题3分)如图所示,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敲击钟时发出的声音是由钟振动而产生的 B敲击大小不同的钟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C敲击大小不同的钟能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 D人耳能区分不同乐器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B,7(2015自贡1题2分)下列有关声的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听录音时,调节音量旋钮实质是改变声音的音调 B真空也能传声 C“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噪声是严重影响我们生活的污染之一,D,8(2016雅安13题4分)飞机起飞时,座位上的乘客相对于飞机是_的,飞机产生的巨大轰鸣声是通过_向四周传播成为影响机场周围居民

4、生活的噪声。,静止,空气(介质),9(2016攀枝花17题2分)如图,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轻拨与重拨钢尺,则钢尺发出声音的_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则钢尺发出声音的_不同。(均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10(2015雅安13题2分)在二胡表演时,表演者在用弓拉动琴弦的同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的长度,这样做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填“音调”“音色”或“响度”)。,响度,音调,音调,11(2014内江A卷17题6分)熟悉的歌手或同学,你一听便知是谁,你是根据他(她)声音的_来识别的。班里一位男同学是个大嗓门,那是由于他声音的_大。,音色,响度,

5、【例1】(2016信阳模拟)如图是幼教机器人正和小朋友比赛背唐诗,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机器人的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B机器人的声音在真空中传播最快 C机器人的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D只要机器人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点拨】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真空不能传声。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内,通过介质的传播我们才能听到声音。 【答案】A,【方法归纳】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物体发生振动;发声频率在2020000 Hz之间;有传播声音的介质;响度足够大,且距离

6、人体较近;听觉系统正常。,【例2】(2016滨州)二胡是中国的民族乐器,有粗(内弦)、细(外弦)两根弦,拉弓时马尾和弦摩擦发出声音,如图所示,下列做法不能改变二胡音调的是() A用手指按压同一根弦的不同位置 B手指按压在弦的相同位置,从摩擦内弦换到摩擦外弦 C加大摩擦弦的力量 D旋转弦轴,增加弦的紧张度,【点拨】解答本题按以下思路进行:,【答案】C 【方法归纳】音调也叫音高,是指声音的高低;生活中常用“高”“低”“尖细”“浑厚”“清脆”“沉闷”等来形容,由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波形上显示为排列密集程度。响度也叫音量,是指人耳感觉的声音的大小,生活中常用“大声”“小声”“高歌”“轻声”等来形容,由振

7、动的幅度和距发声体的远近决定的,波形上显示为偏离平衡位置远近。音色反映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物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例3】(2016武汉)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A摩托车的消声器 B居民区旁高架桥上的隔音挡板 C学校附近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D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 【点拨】减弱噪声主要从三种途径入手:一是在声源处减弱(即防止噪声产生);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阻断噪声传播);三是在接收处减弱(防止噪声进入人耳)。根据每个选项的实际做法,分别加以分析判断。 【答案】C,【方法归纳】,1不能正确判定振动发声的物体,如向开水瓶中倒入开水时发声的物体。 2不会应用音调、响度

8、和音色判断不同声音,如比较小鸡和老鹅的叫声。 3不能根据波形图正确判定音调、响度、音色是否相同。 4在回声计算中,误将“双程问题”当作“单程问题”处理。 5不能根据噪声和乐音的定义辨别是噪声还是乐声。,【例4】(2016益阳)如图所示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三者的音色不同 B甲、乙、丙三者的响度不同 C甲、乙、丙三者的音调不同 D甲、乙、丙三者的音调、响度、音色都不同 【点拨】相同时间内完整波形个数的多少可确定音调高低;波的高度(振幅)可确定响度的大小;波的形状可确定音色。 【答案】A,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命题点 1声音是由物体_产生的,振动往往不易观察时,需要

9、将实验效果利用_进行“放大”。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_传声,真空_传声。(均填“能”或“不能”),振动,转换法,能,不能,【例】小丽同学“探究声音的产生”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 (1)当小丽用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观察到_。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 (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_,这种研究方法叫做_(填“等效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或“类比法”)。,乒乓球被弹开,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或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显示出来,转换法,(3)若在上述装置右侧再放一个音叉,组成乙图的装置,并由宇航员带到月

10、球表面做实验,则敲击右侧的音叉时,会看到乒乓球_(填“弹开”或“不动”),这说明了_。 【方法归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这种振动往往不易观察,需要将实验效果进行“放大”,“转换法”是中学物理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可以借助某些物体的特性来研究看不到或不易观察到的物理现象,形象直观。,不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4)如图,将发声的音叉与面颊接触,有“麻”的感觉,这一现象说明了_。 (5)如图所示,将手机置于玻璃罩内,拨打该手机号码 并把罩内的空气用抽气机抽走,抽走过程中所听到的铃声减小,最后几乎听不到声音,但手机屏幕上始终有来电显示,这说明_。,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电磁

11、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6)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丽与小华另外又做了下面的实验:小丽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通过对这两个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发声的物体在_。小华同学用手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声响,第一次轻轻地敲,第二次用力地敲,第二次使桌子振动的_(填“振幅”或“频率”)变大,发出声音的响度变大,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_。,振动,振幅,在桌子上放一些小纸屑,(7)如图所示,用手拨动塑料尺,发出的声音是由塑料尺_产生的,塑料尺振幅越大,声音的_越大。若改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会使声音的_发生改变。,振动,响度,音调,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